给宝宝喂药10个错误做法
儿童用药常见误区 正确方法
儿童用药常见误区正确方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病用药是难以避免的。
然而,许多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存在一些误区,这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及正确方法。
一、常见误区1.按成人剂量给孩子用药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是成人的缩小版,所以在用药时按照成人剂量减半给孩子服用。
然而,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与成人存在差异。
因此,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孩子药物过量,甚至引发药物中毒。
2.盲目使用抗生素许多家长在孩子感冒、发烧时,认为使用抗生素可以快速治愈。
然而,抗生素并非万能药,对于病毒性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无效,且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性产生。
3.任意更换药物有些家长在孩子用药一段时间后,发现病情没有明显好转,便急于更换其他药物。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4.忽视药物副作用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儿童药物也不例外。
部分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忽视药物副作用,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不良反应。
二、正确方法1.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嘱剂量、频次和疗程给孩子用药。
2.了解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在使用药物前,家长应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药物适合孩子病情,避免因药物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观察孩子病情变化在用药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就诊。
4.合理搭配药物针对孩子病情,家长应遵循医生建议,合理搭配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药物相互作用。
5.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在使用抗生素时,家长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明确病因,确需使用抗生素时才使用;②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疗程使用;③不要随意更换抗生素。
总结:儿童用药需谨慎,家长要避免陷入误区,确保孩子安全、有效地用药。
在给孩子用药时,遵循医嘱、了解药物信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关键。
小儿用药注意事项及误区
小儿用药注意事项及误区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儿童用药剂量和用药方式需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进行计算,家长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超量或不足量使用。
药物的使用方法:由于有些药物是液体的,有些药物是粉剂袋装的,尤其是袋装的药物常常需要用温水冲服使用,尽量不要用奶冲服,除非说明书上交代可以使用。
2、药物的过敏反应:平时一定要留心儿童有没有头孢或者其他药物的过敏史,并及时告诉医生,如果有尽量避免使用该类药物,以免产生过敏反应。
如是过敏体质的儿童在使用药物前应告知医生,并密切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儿童用药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解热镇痛药、抗菌药等,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存在禁忌证:例如阿司匹林这个药物有癫痫或者哮喘病的禁止使用,口服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所以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注意看药物的说明书。
4、避免使用成人药物:儿童用药应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药物,避免使用成人药物,以免剂量不当或产生不良反应。
儿童用药误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误区一:宝宝感冒,立马给吃药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因此不必借助抗病毒药物医治普通感冒。
比如有些复方感冒制剂的组分中加入了金刚烷胺,此药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效果,但对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等并无治疗效果。
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只有针对“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等流行性感冒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病毒药物。
误区二:宝宝发烧了也别给吃药当孩子体温过高,身体无其它异常反应是可以先用物理降温方式的,但是如果病情有变,高烧不退,并且出现抽搐,那么必须紧急送医了,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儿童最常用的退热药,一般口服或直肠给药。
布洛芬制剂与对乙酰氨基酚一样,副作用少,是儿童退热的一线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只可选其一,不可联合使用,目前临床上尚没有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育儿知识:宝宝用药最常见的7种错误,总有一种你也犯了
宝宝用药最常见的7种错误,总有一种你也犯了宝宝日常感冒发烧,我们自己给宝宝吃药就能解决,但是,在给宝宝吃药的时候,你的一些常见习惯,会导致给宝宝的错误喂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给宝宝用药的7种常见错误,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错了呢。
1.随意使用维生素虽然维生素对宝宝成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但如果补得太多,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毒性反应,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
所以为了宝宝健康,家长不要滥用维生素。
2.家有常备药很多家长都喜欢在家里放一些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但很多药物往往就用不上,这就造成了浪费。
现在买药很方便,家里不需要备太多药物。
3.盲目用中药西药里面会有说明书,告诉家长有什么副作用。
很多家长因为相信中药没有副作用就给宝宝服用。
但其实不是。
中药也会有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所以家长还是选择有说明的药物较好。
4.完全拒绝抗生素很多家长提起抗生素就色变,其实这种观点不科学、理性。
诚然抗生素不能滥用,但是必要时一定要用。
比如如果宝宝患上了细菌性疾病,就需要使用抗生素来对抗。
一般3-5天之后,抗生素起了作用之后就停止给宝宝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遵循医嘱很重要。
5.感冒立即吃药宝宝感冒多数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一般一个星期左右便可自愈。
但一些心急的家长会直接给宝宝服用感冒药。
这么做不可取。
要知道,现在并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而且宝宝感冒痊愈需要一个过程。
大家千万别急着给宝宝用药。
这时候应该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保证确保他体感舒适。
当然,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那么就需要给宝宝服用退烧药了。
如果合并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那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药物。
6.糖水服药宝宝不喜欢吃味苦的药,为了让宝宝服药,一些家长就会用糖水让宝宝服药。
但是,糖水与药物同服会起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况且有些苦药就是通过苦味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一旦加糖,疗效肯定大受影响。
7.一病多药一些家长在宝宝生病之后,会立即让其吃药,发现没有效果后会又让宝宝吃其它药物。
十大儿童服药误区
十大儿童服药误区
内容:儿童用药的选择应该特别慎重,否则会对儿童健康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以下列举的药品不是完全不能服用,而是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看清说明书,慎重使用,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
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
5.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十大儿童服药误区
误区一:果汁服药
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误区二:喂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
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误区三:剥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
误区四:强行灌药
父母齐上阵用筷子撑开孩子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
给宝宝喂药的十种错误
有些药物的原装盛器或许太大,略嫌占地方,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换盛器,因为若忘记把药物名称和服用指示记下来贴在新的盛器上,或写得不清楚,便很容易导致喂错药或所喂的分量失当。请不要为了省地方而冒险。ﻫ
错误九:孩子服某种药已数天,仍未见病情改善,你却依然继续给他吃下去。ﻫﻫ假如孩子吃某些药已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停止不要再吃,须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不要期望再吃一段时间这些药才发挥作用,很可能孩子的病症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必须请医生来对症治疗。
错误四:在没必要的时候喂孩子吃药。ﻫﻫ很多时候一些小毛病,如喉咙不舒服、流鼻涕、轻微咳嗽之类,不用吃药也可很快自愈。事实上,很多买回来的成药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药都会有副作用,父母不可胡乱给孩子吃药。为了安全也不宜储存太多药在家里,以尽量减少孩子接触药的机会。ﻫ
错误五:给孩子吃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ﻫ
给宝宝喂药的十种错误
———————————————————————————————— 作者:
———————————————————————————————— 日期:
给宝宝喂药的十种错误ﻫ
孩子有病,当然要给他吃药啦!但很多父母对喂药给孩子吃这件事情并不够“专业”,往往犯了错而不自知。
ﻫ错误一:用普通汤匙或茶匙量药水喂宝宝。ﻫﻫ普通汤匙不易掌握药量,给药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疗效。ﻫ
ﻫ2个月成人剂量的1/14 6岁 成人剂量的2/5
6个月 成人剂量的1/ 79岁成人剂量的1/2ﻫ
1岁成人剂量的1/ 5 12~14岁成人剂量的2/3
2岁 成人剂量的1/ 4 18岁 成人剂量ﻫﻫ第二种方法:按体重计算ﻫﻫ小儿用量=成人用量×小儿体重(kg)/成人体重(50或60kg)
ﻫ第三种方法:按体表面积计算ﻫ
给宝宝喂药的10种错误
给宝宝喂药的10种错误
用普通汤匙或茶匙量药水喂宝宝普通汤匙不易掌握药量,给药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疗效。
正确的方法是:喂小孩子吃药水最好是用试管形药匙;喂小婴儿吃药应该用滴管。
若真的没有专用的药匙,较理想的代替品是用来量分量的茶匙。
错误二:没有依指示在吃药前摇匀药水
将药水摇匀后才吃是有原因的,因为需要把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否则,开始吃的2/3药力不够,到最后吃的1/3又嫌太劲。
错误三:喂药时说:“宝贝,它的味道就像糖果一样。
”
绝对不要为了哄孩子吃药而骗他们说药的味道十分美妙。
孩子有时候会因品尝“美味”的药品,而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你应该教育孩子要遵守服药的规定,就像教育孩子要遵守服药的规定,就像教育孩子不得玩火一样。
让孩子记住“只有在医生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吃药。
”如果对孩子说一种药的口味“不错”并非不可,但是要提醒孩子只能服用大人给他的药品。
将所有的药品放在孩子无法拿到的地方。
错误四:在没必要的时候喂孩子吃药
很多时候一些小毛病,如喉咙不舒服、流鼻涕、轻微咳嗽之类,不用吃药也可很快自愈。
事实上,很多买回来的成药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药都会有副作用,父母不可胡乱给孩子吃药。
为了安全也不宜储存太多药在家里,以尽量减少孩子接触药的机会。
错误五:给孩子吃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
给宝宝喂药不能这么做
给宝宝喂药不能这么做1. 混在食物里有的爸妈们把药片研碎、胶囊掰开,混在食物里哄宝宝吃。
这样做隐患多多:食物的成分,可能与药物互相作用,影响药效。
而且,有些药本来就强调「不能掰开」,比如一些缓控释片、肠溶胶囊、肠溶片,而有些药需要「空腹服用」,比如驱虫药、止泻药等。
另外,有些胶囊里面的药粉比较刺激,或者味道难闻,不掰可能吃得下,掰了反而吃不下去了。
2. 混在果汁 / 牛奶 / 母乳 / 蜂蜜水里有的爸妈担心药太苦,怕宝宝吃不下,就把药物磨碎、掰开,放进果汁或牛奶里:这样可不行。
果汁、牛奶和母乳可能与药物成分反应,可能影响药效。
而一旦宝宝把母乳和怪怪的药味联系起来,以后可能会变得讨厌母乳,爸妈千万别给自己挖坑。
蜂蜜对于 1 岁以下的宝宝是个安全隐患,绝对不能给他喝。
大于 1 岁的宝宝,可以在吃了药后,给他喝点儿淡蜂蜜水,注意不要太浓。
3. 捏鼻子捏住宝宝的鼻子喂药,容易引起呛咳;而心急的时候常常动作粗暴,可能会损伤宝宝脆弱的鼻黏膜,甚至让鼻涕等分泌物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而且,这样做会让宝宝越来越讨厌吃药,以后再喂药,更是难上加难。
1. 选好剂型1果味剂型是首选比如说,果味泡腾剂,这可能是最受宝宝欢迎的。
按照说明书,将泡腾片溶解在水中,药液就像气泡水一样,好喝又好玩。
2尽量不选胶囊胶囊很容易粘在口腔里或者食管上,很不舒服。
给宝宝吃药,最好不要选胶囊。
如果只能选胶囊,在喂之前可以先让宝宝喝一些水来湿润口腔再吃药,然后大口喝水把药吞进去。
2. 不同的药,不同的喂法有些药片,如果药物说明书里面注明可以碾碎,爸妈可以把药片碾碎了,混在温开水里给宝宝喝。
液体药就比较好喂了。
先把宝宝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把药勺伸到舌根处,轻轻压住舌根促使宝宝吞咽,确认宝宝把药吞下后,再把勺子拿出来。
如果要喂很多种药,最好把糖浆类的药物放到最后喝,让宝宝对吃药留下个「好印象」。
3. 对付抗拒吃药的宝宝如果宝宝特别抗拒吃苦药,可以在喂药前后让他喝一点淡糖水。
喂宝宝吃药的八宗错
龙源期刊网 喂宝宝吃药的八宗错作者: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2年第07期孩子咳嗽了、肚子痛了……你是不是赶快拿出家里的小药箱,找一种对症的药给他吃?因为你们自己就经常这样找药吃。
可有多少父母是专业医生呢?非专业的“父母医生”,在给孩子吃药时很可能出现疏忽或错误,反而贻误了孩子疾病的治疗,甚至加重了病情。
下面有几种常见的错误用药方式,是父母应该避免的:错误一:用茶匙给孩子喂药如果父母每次都是用茶匙给孩子喂药,那么将冒两种风险——用药过量或用药不足。
用药过量会损害健康,而用药不足又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如果一个茶匙可以量出5毫升的药,那么在你给孩子喂药时,就可能量出4到9毫升之间的任一剂量。
正确做法:用带有标准刻量的用具给孩子喂药。
小婴儿不会吞咽时,可以用喂药滴管,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喂药器或专门给孩子用的药匙。
这些东西在药店可以买到。
错误二:没有遵循“用前摇匀”的指示如果在药瓶的标签上写着用药前摇匀,那一定是因为需要在使用前分散有效成分,否则,没有摇匀就直接服用,最先服用的2/3的药液会比规定的浓度要淡,药性不足,而剩下的1/3又太浓,服用后会有损孩子的健康。
正确做法:遵循药瓶标签上的指示,每次服用前先摇匀。
错误三:不必要地用药很多时候,孩子喉咙痛、流鼻涕或咳嗽是不需要服药的,即便你给孩子吃了非处方药,它也只能对付表面的症状,却去不了病根。
有的非处方药还会带来副作用,比如治疗感冒的药物就常常引起孩子瞌睡。
与其漫无目的地用药,还不如只针对困扰孩子的某种症状用药。
另外,几种药物同服时要仔细阅读说明,看是否有相同成分,避免孩子对某种成分过量吸收,伤害身体。
正确做法:对症用药,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给小儿喂药的技巧
给小儿喂药的技巧小儿体质较弱,生病在所难免,生了病就需治疗。
而口服药物是小儿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通常情况下,小儿会因药味苦或有怪味而不配合治疗,因此,家长们就想出各种办法来给小儿喂药。
但是,有些家长采用的方法并不正确,这就给小儿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所以,家长应认识到这些误区,并掌握给小儿喂药的正确方法。
误区一:把药混在牛奶、果汁中不少家长图省事,趁小儿用奶瓶喝牛奶、果汁等饮料时将药物混入其中。
而牛奶、果汁等饮料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把药物放入其中,药物会与这些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影响或降低药物的效果。
误区二:捏着小儿的鼻子喂药拒服药物的小儿会紧闭双唇。
有些家长这时就会捏住小儿的鼻子强迫其张口,并乘机将药喂下。
殊不知,小儿被捏住鼻子后,只好用嘴呼吸,这时药液很容易呛入气管或支气管,轻则引起咳嗽,重则导致吸入性肺炎或因药物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三:趁小儿睡觉时喂药有个别家长趁小儿睡熟后撬开其嘴喂药,这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且咽喉较狭窄,若突然刺激其咽喉神经,会由于喉痉挛而发生窒息。
误区四:哄骗、威吓小儿喝药对不愿服药的小儿,有些家长采取哄骗、威吓等方法诱使其服药。
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因为小儿感知、认知的能力差,哄骗可造成小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误服药物;而威吓则会抑制小儿消化系统的功能,影响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正确的喂药方法用少量温开水把药物溶化好(若是片剂,可将其研碎后用温开水或糖水调成稀糊状),必要时适当加些白糖。
将小儿抱在怀里,使其呈半仰卧位,头部稍高些,在其胸前围上小毛巾,适当固定其手脚。
喂药时要分散小儿的注意力,可先给小儿喂上一口糖水,然后将盛有药物的小匙放进其嘴里,并用小匙稳稳地压住其舌头,趁其上腭往上抬时慢慢将药喂下,不要用力过猛,也不能过早地将匙拿出来,更不要将药物倒在小儿的舌面上,以免使其因感到苦味而将药物喷吐出来。
给宝宝用药你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吗?.
给宝宝用药你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吗?2010-07-28一、不管服什么药都用热水:有些药物在服用时,对于用什么温度的水送服是有要求的,这类药物主要是消化类、维生素类及止咳糖浆类药物。
消化类药物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用热水服用就会使其中的性性蛋白质由于受热水而凝固,由此发生变性而失去药效,不再具有助消化作用。
维生素中的VC片,由于是水溶性制剂,因此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受热后使分子结构被破坏,从而失去药效。
小儿止咳糖浆类药物,通常为复制剂,如果用热水冲服,就会改变糖浆的粘稠度,不能形成保持性“薄膜”,从而降低疗效。
二、让宝宝干吞药片:有些妈咪在给2-3岁的宝宝吃药时,看到宝宝有愿接受,就干脆把药片让宝宝当糖豆吞下去,并自认为这是个很聪明的办法,但这样做不仅不安全,而且很有害处,因为宝宝的咽喉部肌肉控制能力尚未完善,干吞整药片容易误入气管,从而引起窒息。
另外,服药时不用水往下送,药物很可能会停留在食管中。
如果停药时间过久,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便会刺激食管黏膜,从而引起食管黏膜发炎,常见的药物有四环素、强力霉素、强的松等;如果是磺胺类药物,其代谢产物在水少的情况下可在尿道析出结晶,阻塞并损伤输尿管及尿道,还可能形成尿道结石。
因此,妈咪给宝宝服药时一定要适量的水,尤其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帮助药物顺利达到胃里并从尿道排出。
三、给宝宝过量服药:宝宝生病会让妈咪十分焦虑,恨不能吃药后一下子好起来,于是有时会做出一些错误举动。
如不按照医生的叮嘱,自行加量服药或增加服药的次数,或尽管是按照指定的时间、剂量服药,但同时还给宝宝服用另一种作用相同的药物。
然而,这样做不仅不会使症状快速缓解,还容易导致不良结果,反而加重病情或造成险情。
如宝宝发烧时,在体温不退或没退到正常的情况下,妈咪便把退热药加大量或与其他退热药联合使用。
当增大的药量或重复用药发生作用时,会使宝宝大汗淋漓,虽然热度是退下去了,但宝宝却发生了虚脱。
喂药也是一门学问
喂药也是一门学问作者:刘丽利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2024年第01期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全国各地呼吸道疾病高发,孩子们的健康问题成为家长们最為关心的事情。
然而对于家长们来说,喂药却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很多孩子不愿意吃药,不配合,有的甚至直接将吃到嘴里的药吐出来,这让家长们感到十分困惑和无助。
给孩子喂药,这些方法是错的错误1:捏住鼻子强行喂药有的孩子吃药不肯张嘴,家长只好捏住孩子的鼻子强行灌药。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捏住孩子鼻子强行喂药,孩子会出现哭闹和挣扎,容易把药物呛入呼吸道,可能会引起窒息。
而且这种粗暴的喂药方式,会使孩子越来越抗拒吃药。
错误2:把药混在食物里把药装在饮品或零食里,从外包装上来骗孩子吃药。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用饮料、零食包装等来伪装药品,并对孩子说这是好吃的而不是药,这样会给孩子造成错觉,出现乱吃的情况,加大发生意外的风险。
错误3:让孩子躺着吃药很多家长给孩子喂药时,都会让孩子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这样很容易将药呛到气管里,造成呛咳或窒息,还容易让药物滞留在食管里,影响治疗效果。
正确的姿势是采取坐姿,尽量抱着孩子或者让孩子自己坐着。
错误4:任何药物都用开水冲泡无论给孩子喂哪种药,有的家长都喜欢用开水冲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高温容易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效,如抗生素类、益生菌类等药物都需要用凉水或温水冲泡后再喂给孩子。
错误5:随意增减药量用药剂量大,其副作用自然就会大,严重的会导致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
如果家长经常随意增减药量,会使孩子的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治疗难度会更大。
给孩子吃药前,家长要仔细检查药盒上的名称、日期及用量,看清楚是饭前还是饭后服用以及用药的时间间隔等。
试试这五招,让孩子配合吃药选择口感好的药物。
家长在选用剂型时,可以选择适合宝宝服用的果味剂型药物,其口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正确使用喂药工具。
滴管:一般用于严控用量或用量很小的液体药物,对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使用小滴管喂药最为合适。
【优质文档】给宝宝喂药的常见误区有哪些-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给宝宝喂药的常见误区有哪些没有一个宝宝是喜欢吃药的,为了给宝宝喂药,家长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但这很容易就产生一些误区。
下面小编整理了给宝宝喂药的误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给宝宝“喂药”的误区1、捏鼻子、压舌头强行喂药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采用捏鼻子的方式给孩子强行喂药,或者用小勺盛药,压住孩子的舌头,顺势把勺里的药倒进孩子嘴里,这样孩子就会乖乖地把药咽下去。
妈妈们要知道这是很危险的,压舌强喂如果一次性给药太多,有可能会引起咳呛。
而捏鼻子灌药很容易使宝宝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啦。
正确打开方式:正确引导宝宝对吃药的认识,对于懂事的宝宝,耐心的告诉她妈妈的期待以及吃药的好处,或者准备一些小礼品,小奖励,让宝宝能自然的把药吃下去。
2、告诉宝宝药的味道像糖果这种做法,无疑是王后的毒苹果。
为了让宝宝吃药,哄骗宝宝药片=糖果。
万一如果药很难吃,会让宝宝对父母的话产生不信任感,下次喂药就更加困难。
正确打开方式:切记要告诉宝宝按照规定服药。
我们应该把药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就算宝宝拿到了,也要告诉他药不像糖果可以随便吃。
3、给5岁以下的小宝宝直接服用药片对1岁的小宝宝来说,肯定不能用药片,应选择液体制剂、冲剂。
因为片剂需要和水一起吞服,但是宝宝可能太小,还没有get这个技能,因此很可能造成药片停留在消化道而损害消化道黏膜的危害。
正确打开方式:如果不得不给小宝宝服用片剂,就需要妈妈把药片碾碎成粉,和水调匀给给宝宝吞咽。
3、家长总觉得自己是医生,用药根本停不下来有些家长感觉喂宝宝吃药很困难,就自作主张一次多喂一些,一天少喂几次,或者看宝宝症状严重,就加大用药剂量,这是非常危险的。
还有些家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宝宝喂药,或者看到别人的孩子生病,和自己的孩子症状一样,于是就直接给宝宝copy一份药单,这样做有可能导致用药无效甚至有不良效果。
给宝宝喂药的10个错误做法
给宝宝喂药的10个错误做法我们常说“药有三分毒”,但宝宝生病不得不吃药,家长大意用药、错误喂药方法,后果可以很严重,所以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介绍给宝宝喂养时常见的10个错误做法,家长快快自检有否落入喂药误区。
★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宝宝怕苦,特别是中药难闻的气味总是让宝宝死活不张口。
一些妈妈在软泡硬磨没办法后,只好选择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灌下去,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宝宝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
一旦发生这样的危险,家长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用双手环抱宝宝腹部,使之背紧贴你的腹部,用力挤压患儿腹部,同时使之弯腰,反复几次,以期排除气道内异物。
如果无效,要立即送医院。
★给宝宝干吞药片一般吃药都是喝水服用,但一些妈妈眼见宝宝水喝下去了,但药片还在嘴里,于是就要宝宝干吞药片。
干吞的药片虽然不在嘴巴里面了,但药片很容易停留在消化道而损害消化道黏膜。
所以还是喝水用药比较好,如果宝宝学不会连着水吞咽药片,就需要妈妈多花心思教导。
确实困难,也可以把药片碾碎小片,有助宝宝吞咽。
★欺骗宝宝药物味道就像糖果妈妈想尽办法让宝宝吃药,通常会哄说药片的味道就像糖果一样甜甜的。
虽然通常宝宝吃下去以后才知道妈妈是骗人的,但毕竟有些儿童用药确实会迎合孩子口味,添加甜味。
但这个善意的谎言很容易会让宝宝误以为药和糖是一个概念,误以为药是糖而乱吃。
★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药箱,很多时候都是家长自己充当“医生”来给宝宝配药。
但有些家长求愈心切,认为加大用药剂量能使病症早日获愈,便盲目给宝宝加大服药剂量。
用药剂量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严重的会导致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而有些家长见几天用药没疗效,于是频繁更换其他药物,这样的做法不仅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更趋复杂化。
还有些家长给宝宝服药随意性大,想起就喂,忘了也无所谓,结果不但治病效果欠佳,而且还容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
这些都是家长们应该警惕避免的。
喂宝宝吃药有这些讲究
喂宝宝吃药有这些讲究
喂宝宝吃药对于家长来说可是一大难题,宝宝不吃药,就对其进行“恐吓”,这种方式可不是长久之计,反而会让宝宝不仅对药反感。
实际上宝宝和大人不一样,喂养吃药也是大有讲究的。
★错误喂药法1:捏鼻强灌
“小孩不吃药”几乎是每个家长会遇到的棘手问题,有些人会循循善诱,但对于有理也未必说得清的孩子,许多家长采用错误或偏激的喂药方式。
比如捏住病童的鼻子强行灌药,但这种喂药方式很容易使小孩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产生危险。
★错误喂药法2:擅改喂药剂量和次数
家长求好心切,为了让病症早日痊愈,擅自加大药品剂量或增加服药次数,殊不知这会产生药品过量的结果,严重会导致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
而家长不按照医师指示的时间喂药,想起就喂,忘了也无所谓,则会影响治病效果。
★错误喂药法3:自行喂退烧药
还有些家长发觉孩子发烧,就拿着成人感冒退烧药喂食,有时候小孩子的发烧症状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应尽早带他去看医生。
而若服用退烧药仍高烧不退,则应立即送院就医,详细告知曾服用的药品名称和时间,以作为诊断和治疗时的参考。
★错误喂药法4:药物掺果汁或牛奶
另外,有些家长为了哄骗孩子乖乖吃药,会让孩子吃药配果汁或牛奶,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可能会使药物提前分解或影响药物吸收,
有些果汁还会影响肝脏代谢药品的功能,所以不建议退烧药和果汁一起服用。
走出给娃娃喂药的误区
走出给娃娃喂药的误区说起给娃娃吃药,相信“机智”的家长们会有各种高招:娃儿感冒了,撇半颗大人的药吃;药太苦娃娃不想吃,端杯牛奶或者果汁,免得药吃不进去;颗颗药娃娃不想吞,给他压烂再放点糖加点水,就吞下去了;娃娃中午的药搞忘吃了,晚上多吃一颗就把中午的补上……这些有问题的喂药方式可能会出大事,让娃娃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误区1:娃娃感冒、肚子不舒服了,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要去翻药箱。
如果没有找到娃娃的药,管他三七二十一,大人的感冒药、腹泻药也撇一半给娃娃吃。
错误原因:感冒药:含有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这类药,成人的含量比较高,即使撇半颗给娃娃吃,药量还是过大,可能导致娃娃服药超量,导致肝损害。
腹泻药:成人常用的诺氟沙星(氟哌酸),儿童属于禁忌用药,会影响儿童的软骨发育。
正确方法:成人的药不一定适合娃娃吃。
现在大部分常用药都有儿童剂型。
找专科医生诊断,开出适合儿童吃的药,而不是自己找药给娃娃吃。
误区2:药太苦娃娃不想吃,端杯牛奶或者果汁之类的,免得娃娃吃不进去,吃完药后再拿巧克力奖励一下娃娃,先苦后甜嘛。
错误原因:果汁:含有果酸、维C之类的成分。
有相当一部分的药,比如抗菌药,常用的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娃娃吃的是干混悬剂,拿果汁吃药,果汁中维C会破坏药物稳定性,影响药物疗效。
牛奶:有些药比如贫血的补铁或补锌等微量元素的药,喝牛奶会干扰、降低微量元素的吸收,影响药效;使用牛奶服用碳酸钙,还可发生碱奶综合征,甚至威胁生命。
巧克力:巧克力中含有的草酸可能会影响补钙药中钙的吸收。
正确方法:抗菌药物干混悬剂对热不稳定,水温会影响药物的效果,不能直接把药倒进开水里,一般是先把水倒好,热水放成常温,再把药倒进去,搅拌好后给娃娃喝。
现在的儿童补钙药口感都设计得相当好,用不着再用巧克力来哄娃娃吃药。
误区3:把颗颗药压烂,或者把胶囊的壳壳剥了,把粉粉倒出来,加点白糖,再兑点水让娃娃一口喝下去。
育儿知识:给宝宝吃药的误区
育儿知识:给宝宝吃药的误区宝宝幼小容易患病,给孩子吃药便成为家长必不可少的任务。
吃药是一门学问,如果吃药不当,疾病不但治不好,还会出现不少副作用。
要防止这些副作用,家长需避开给宝宝吃药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吃药不精确计量有些家长给宝宝吃药计量时喜欢“毛估估”,常用吃饭的勺子给孩子喂药,这样无法精确计算药物用量,极易使用药不足或过多,例如每次服1毫升药量,毛估估吃就可能是2毫升,药量翻了一倍。
为了避免错误,家长最好到药房买一个带有刻度的小量杯。
误区二:忽略瓶签用药方法一般药瓶标签上都有详细的用药方法。
家长如不按说明服药,往往会“事倍功半”。
例如助消化药、胃动力药在饭前吃效果明显好于饭后。
在碱性环境下吸收较好的药物最好饭后服。
不注意有效期,吃了过期的药,再好的药也不起作用。
又如有些药需每6小时服一次,有的家长怕麻烦,不愿在半夜叫醒宝宝服药,结果少服一次,药效大减。
误区三:补给喂药超过量当给宝宝喂药时,常常遭到孩子又哭又闹的拒绝,有些药不能准确地喂进去,部分药洒在衣服上。
有的宝宝勉强将药吃进去,不一会又吐出。
如果此时家长补喂一次,极可能发生喂药过量的危险。
所以家长在喂药前最好了解一下药的味道,味苦的加一些糖,并尽量说服孩子。
误区四:喂药方法鲁莽孩子多数不愿吃药,有的家长性急,采用捏着宝宝鼻子灌药的办法,这样会造成药呛入气管内的危险。
正确的方法是将药匙轻轻放入宝宝口中,待宝宝将药咽下后再取出药匙。
对半岁内的小宝宝还可采用滴管喂药的方式。
误区五:不好意思问,有些药物服用要求较高,有些中药煎煮有讲究,如矿物类药常需先煎,不少芳香类药需后下,这些都需详细地询问医生或发药的药剂师。
有的宝宝服药后出现了副作用,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否则会发生严重后果,家长决不能不好意思问。
育儿知识-孩子吃药需要注意的误区
孩子吃药需要注意的误区
'孩子生病了家长都很着急,第一想到的就是给孩子吃药。
但是药物带来的问题多多,给孩子吃药时一定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千万不要存在误区。
在没有需要的时候喂小朋友吃药。
很多时一些小毛病,如喉咙不舒服、流鼻水、少许
之类,不用吃药,也可很快自愈。
事实上,很多买回来的成药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吃了之后,会有副作用,诸如感到困倦。
家长不宜胡乱给孩子吃药。
为了
,亦不宜储存太多药在家里,以尽量减少孩子可接触到的机会。
没有依指示在吃药前摇匀药水。
摇匀药水才吃是有原因的,因为需要把各种成分混合一起,否则,开始吃的2/3药力不够,到最后吃的1/3又嫌太劲,会对小朋友有害。
用一只普通汤匙或茶匙来量药水喂给小朋友吃,而不用专门为小朋友而设的量药水用试管形匙。
随便用一只平常用的匙来喂药水,很容易喂了太多或太少的分量给小朋友,影响疗效。
1茶匙分量相当于5毫升,但一般餐具用的茶匙的容量由4毫升至9毫升不等。
喂小朋友吃药水,最好是用试管形匙;喂BB吃药可用滴管。
若真的没有专用的药匙,较理想的代替品是用来量分量的茶匙。
\xa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常说“药有三分毒”,但宝宝生病不得不吃药,家长大意用药、错误喂药方法,后果可以很严重,所以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小编介绍给宝宝喂养时常见的10个错误做法,家长快快自检有否落入喂药误区。
一、错误喂药的方法后果很严重
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
宝宝怕苦,特别是中药难闻的气味总是让宝宝死活不张口。
一些妈妈在软泡硬磨没办法后,只好选择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灌下去,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宝宝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
一旦发生这样的危险,家长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用双手环抱宝宝腹部,使之背紧贴你的腹部,用力挤压患儿腹部,同时使之弯腰,反复几次,以期排除气道内异物。
如果无效,要立即送医院。
给宝宝干吞药片
一般吃药都是喝水服用,但一些妈妈眼见宝宝水喝下去了,但药片还在嘴里,于是就要宝宝干吞药片。
干吞的药片虽然不在嘴巴里面了,但药片很容易停留在消化道而损害消化道黏膜。
所以还是喝水用药比较好,如果宝宝学不会连着水吞
咽药片,就需要妈妈多花心思教导。
确实困难,也可以把药片碾碎小片,有助宝宝吞咽。
欺骗宝宝药物味道就像糖果
妈妈想尽办法让宝宝吃药,通常会哄说药片的味道就像糖果一样甜甜的。
虽然通常宝宝吃下去以后才知道妈妈是骗人的,但毕竟有些儿童用药确实会迎合孩子口味,添加甜味。
但这个善意的谎言很容易会让宝宝误以为药和糖是一个概念,误以为药是糖而乱吃。
二、喂药的用量很重要
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药箱,很多时候都是家长自己充当“医生”来给宝宝配药。
但有些家长求愈心切,认为加大用药剂量能使病症早日获愈,便盲目给宝宝加大服药剂量。
用药剂量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严重的会导致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而有些家长见几天用药没疗效,于是频繁更换其他药物,这样的做法不仅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更趋复杂化。
还有
些家长给宝宝服药随意性大,想起就喂,忘了也无所谓,结果不但治病效果欠佳,而且还容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
这些都是家长们应该警惕避免的。
过长时间吃药
宝宝感冒,妈妈认为是小事,便自己找药给宝宝吃,一连吃了好几天,病情好像都没有好转。
像这种情况,吃某些药已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不要再吃了,很可能宝宝的病症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须尽快带他去看医生。
不然有可能延误有效的治疗期或者使疾病恶化妈妈都不知道呢。
三、盲目用药大错特错
盲目应用退热药
新生儿及婴儿比较容易发热,这是因为新生儿和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环境温度改变或喂水不足时也会出现发热的体征,但家长千万不能因此而喂小宝宝吃退烧药,部分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APC等都是新生儿的禁用药。
处理婴幼儿发热的最好办法是采取物理降温退烧和多喝水,如打开包被暴露肢体、用浓度不超过30%的酒精擦洗颈部及手脚掌心、枕冷水袋等。
高烧不退的宝宝应立即送院就医,听从医生指示服用药物。
擅自分享处方药
看上去症状相同的病情却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
即使同一个宝宝得了和先前完全相同的病,在给宝宝使用相同的处方药之前,也要请医生检查,告诉医生你手头现有的药品,让他来作判断。
所以家长不能因一时之懒而擅自分享药物。
没有依照指示喂药
一些糖浆类药物服用前要先摇匀;某些碱性药物更不能与果汁同时服用,因为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酸碱中和会使药性大减;不能用牛奶给宝宝服药……这些服药原则家长应该要提前了解,如果没有按照指示服药,会对药物疗效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