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学会紧扣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2.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1.先找出各段要点,试着划分段落层次,感知文章的论证思路。
2.再带着问题去读,如查《现代汉语词典》“学问”是什么意思?“怀疑”与“学问”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何要谈论二者关系?3.注意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准、严谨的特点,圈点勾画,同时标识出你的疑问来。
【课前导学】一、预习任务1.通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词、各段的中心句及名言,弄清意思。
2.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运用了哪些论据?尝试着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
3.写一写你对怀疑精神的理解。
4.记下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新知认知1.议论文的三要素:①论点(需要证明什么)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如: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财富是可以实现幸福的方法,但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
论题: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标志是词语或词组,如:尝试错误、财富与幸福③论证(如何进行证明)2.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及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与……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全面地证明了……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三、预习检测(一)基础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 ) 譬如( ) 步骤.( ) 懒惰.( )塾.师( ) 大儒.( ) 停滞.( ) 虚妄.(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 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 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思想。
4.体会课文的感情色彩和艺术形式。
【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请同学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背景知识。
二、整体感知1.看标题讲述的主题,结合自身经验,谈谈你对“怀疑与学问”的理解。
2.呈现课文,鼓励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三、核心探究1. 思考导读问题:为什么《怀疑与学问》是一个幽默的故事?2. 组织学生快速识读课文。
1)第一段,主要表达了田家炳的一个行为,你对他的行为有何评价?2)第二段到第七段,主要讲述了怀疑出现。
分析田家炳怀疑的内容。
3)第八段到第十一段,延续讲述了怀疑的揭示。
分析田家炳怀疑的真相。
4)第十二段到课文结尾,描写了田家炳通过学问获得的智慧,你认为是怎样的智慧?四、拓展思考1. 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以及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达?2. 思考一个问题:你在生活或学习中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怀疑与学问的经历?请讲述一下。
五、课后巩固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描述你对田家炳的评价。
要求清楚表达你的观点,并用适当的例子和论据支持。
六、课堂讨论1. 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言并互相交流。
2. 引导学生发表对田家炳的评价,并寻找支持观点的具体例子和论据。
七、整理总结1. 回顾课堂讨论,总结学生在评价田家炳时的不同立场和观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整理,得出对田家炳的评价的综合结论。
【导学案】一、课前导学我想你们一定很好奇,什么是“怀疑与学问”?在课文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节呢?请你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背景知识。
二、整体感知1. 根据标题,思考“怀疑与学问”的意义,结合自身经验,谈谈你们对“怀疑与学问”的理解。
2. 鼓励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三、核心探究1. 思考导读问题:为什么《怀疑与学问》是一个幽默的故事?2. 组织学生快速识读课文。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我们的进修生涯中,怀疑和学问是两个重要的观点。
怀疑使我们思考、质疑并探索事物的真相,而学问则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智慧的途径。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探讨这两个观点在我们的进修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怀疑和学问的定义及特点。
2. 探讨怀疑对于知识获取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3. 分析学问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4. 讨论怀疑和学问之间的互动干系,以及如何在进修和生活中平衡二者。
三、教学内容1. 怀疑的定义及特点2. 学问的定义及特点3. 怀疑与学问的干系4. 怀疑与学问在进修和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讨论:请同砚们谈谈对怀疑和学问的理解,以及它们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2. 进修教材《怀疑与学问/顾颉刚》,理解作者对于怀疑和学问的看法,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观点。
3. 分组讨论:将同砚们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怀疑和学问的定义及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效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同砚们思考怀疑和学问在进修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平衡二者。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怀疑和学问在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回顾教材《怀疑与学问/顾颉刚》,总结作者对于怀疑和学问的观点。
2. 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于怀疑和学问的理解,以及在进修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两个观点。
3. 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扩展对怀疑和学问的认识,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我希望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怀疑和学问这两个观点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我们的进修和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希望学生可以通过本次进修,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怀疑和学问这两个观点,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更容易成功。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
《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
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
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
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
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
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
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9《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版)
19《怀疑与学问》导学案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2课时谈谈对下面这句名言的理解。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宋·陆九渊文学常识检测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江苏苏州人。
中国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答案】铭坚历史古史辨自主学习任务二:了解背景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
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
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正音正字检测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难(nàn)步骤(zhǒu)顾颉刚(xié)B.大儒(rǔ)思索(suǒ)腐草为萤(yíng)C.塾师(shú)譬如(pì)不打折扣(zhé)D.视察(chá)盲从(máng)辨伪去妄(wǎng)【答案】A. 步骤(zhǒu)—zhòu;顾颉刚(xié)jié;B. 大儒(rǔ)—rú;D. 辨伪去妄(wǎng)——wàng;词语积累检测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区的发展需要解决多个方面的问题,但首当其冲....的是发展交通。
B.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答案】A.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10)一、学习目标《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旨在引导我们深入理解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微妙关系。
学习目标如下: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明确怀疑在学问追求中的积极作用,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怀疑、探索和验证,才能推动知识的进步。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审视和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将怀疑与学问的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勇于挑战权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在于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即怀疑在学问追求中的必要性及其积极作用。
我们需要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怀疑精神在学术探索中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在于把握文章的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并培养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这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敢于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勇于挑战权威,不断推动知识的更新和进步。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怀疑与学问》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学者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B.文章指出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C.文章强调,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常常修正,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D.文章认为,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2.下列对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论点。
B.文章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名言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来突出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主备: 审核人: 签审人: 使用时间:编号:YW-12-03- 班级: 学生姓名: 页码:《怀疑与学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运用事例和讲道理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学会紧扣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在学生懂得怀疑精神对于治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养成好问的学风,成长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探究。
2、从结构人手,理清思路,找出分论点和中心论点,分析如何运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
【知识链接】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在厦门、中山、北京等大学任教。
解放后,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等职务。
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
他一生坚持记笔记66年,即使在十年动乱受到迫害以及住院治病期间也不中断。
他一共写了500多万字笔记,共1200多册。
其中有不少“创见”,为祖国的历史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顾颉刚文集》、《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学习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自主学习我先赢 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虚妄( ) 墨守( ) 懒惰( ) 颛顼( ) 帝喾( ) 停滞( ) 塾师( ) 程颐( ) 顾颉刚( ) 2、解释下列词语。
虚妄: 墨守: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停滞: 3、作者简介智能比拼我更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理解下列思考题:(1)本文的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如果不是,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通过哪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还是层进关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 分析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
2023最新-《怀 疑 与 学 问》教案【优秀9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里是壶知道美丽的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二、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教学重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
二、新授。
(一)背景及作者介绍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滞()儒()塾()启迪墨守虚妄辨伪去妄(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两个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划分教学设计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 分析作者顾颉刚对怀疑和学问的看法,思考并讨论自己的观点;3.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顾颉刚的基本情况,包括其职业背景、学术成就等;2. 文章概要:简要概括《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3. 关键词解析:诠释文章中涉及的关键词,如“怀疑”、“学问”等;4. 思考问题: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怀疑和学问的看法以及自己的观点。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一些有关怀疑和学问的名言或格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阅读:让学生阅读《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理解其主要内容和观点;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4. 思考: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对怀疑和学问的看法是否正确,以及自己对这两个观点的理解和态度;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怀疑和学问在我们的进修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2. 思考并回答导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3. 阅读其他相关文章或书籍,扩展对怀疑和学问的理解,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探讨怀疑和学问在进修和生活中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有关怀疑和学问的文章或书籍,拓宽视野,提升思维能力;3. 鼓励学生勇于怀疑,勇于追求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观点,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更多关于怀疑和学问的话题,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第19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9.怀疑与学问素养目标1.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
2.把握文中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
第1课时◎重点:理清课文思路,能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情境预设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成。
但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后的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成果大,而有的人成果小,彼此有差距,有的甚至差距悬殊。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
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著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背景介绍: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从小就有怀疑的精神,读书时善于提出疑问。
他一生在史学领域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为祖国的历史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怀疑与学问》是他治学经验的结晶。
1.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顾颉.( )刚程颐.( )萤.( )火懒惰.( )塾.( )师停滞.( )虚妄.( ) 步骤.( )2.认清词语,理解词义。
(1)流俗:(2)墨守:(3)虚妄:(4)盲从:(5)停滞:(6)不攻自破:3.温故知新,知识检测。
(1)议论文三要素:、和。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论据类型:论据,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和统计数据;论据,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事实论证)、、、、。
【答案】1.jiéyíyíng duòshúzhìwàng zhòu2.(1)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部编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2.解释下列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3.作者链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
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交流点拨】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
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含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含5篇)第一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课题:怀疑与学问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怀疑与学问有什么关系呢?怀疑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呢?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在治学中持怀疑精神教学重难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三种论证方法。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哥白尼怀疑“地心说”的准确性,经过论证大胆提出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而日心说就是正确的吗?后人再一次提出了质疑,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呢?正是人们一次又一次大胆提出疑问,天文学才不断向前进步而历史也不断向前发展。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进行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二、出示教学目标1.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顾颉刚的学术背景和主要思想。
2. 理解《怀疑与学问》中提出的对知识的怀疑和追求学问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顾颉刚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导学重点:1. 顾颉刚的学术背景和主要思想。
2. 《怀疑与学问》中的观点和思想。
3. 如何运用顾颉刚的观点分析问题。
导学难点:1. 理解顾颉刚对知识的怀疑和对学问的追求。
2. 如何将顾颉刚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问题请同砚们沉思以下问题:1. 你对知识有怀疑的时候会怎么做?2. 你认为学问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3. 你认为什么样的态度是对待知识和学问的正确方式?第二步:介绍顾颉刚1. 顾颉刚,生于1958年,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曾任上海交通高校传授。
2. 顾颉刚的主要思想是怀疑主义,主张对知识持怀疑态度,追求真理和学问。
第三步:进修《怀疑与学问》1. 请同砚们阅读《怀疑与学问》,了解其中关于知识怀疑和学问追求的观点。
2. 引导同砚分析文中提到的怀疑和学问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第四步:谈论与沉思1. 请同砚们谈论顾颉刚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同砚沉思如何运用怀疑主义的思想解决问题和提高自己的学问水平。
第五步: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进修的内容,强调怀疑和学问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2. 展望将来,鼓舞同砚们保持怀疑的态度,不息追求学问,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导学案作业:1. 沉思并写下自己对知识的怀疑和对学问的追求。
2. 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顾颉刚的观点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顾颉刚的思想,熟识到怀疑和学问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进修动力。
愿同砚们在接下来的进修和生活中不息追求真理,不息成长!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精通怀疑与探究在进修中的重要性。
3. 提高对知识的探究和沉思能力。
课怀疑与学问
中学汉语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导学案
年班姓名: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怀疑与学问》课时:第一课时(字词课)主备人:东盛中学郭淑华研备:九年级备课组学习目标:1.学习4生字12个词语,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中学汉语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导学案
年班姓名:日期:2014年月日
课题:《怀疑与学问》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东盛中学郭淑华研备:九年级备课组学习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2.从议论文三要素的角度整体感知文章的论证思路。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第19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任务与问题【课前预习】要求:1、读一遍课文标注段落序号。
2、查字典标注生字读音、理解生词意思。
3、标注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
【基础闯关】1、本文作者,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学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程颐.()譬.如()流俗.()塾.师()大儒.()停滞.()虚妄.()仓颉.()【整体感知】《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议论文。
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开头引用名言有什么作用?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4、第4段和第5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说说理由。
【合作探究】1.本文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2、“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这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5段“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中“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仔细阅读文章第6段,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
5、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①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②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课题:
18怀疑与学问
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1.理清文章的论据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重点)
2.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重点)
3.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难点)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难点)
二、自主学习、小组检查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字词积累
顾颉.刚( )程颐.( )虚妄.( )
步骤.( ) 懒惰.( ) 启迪.( )
虚妄:
墨守: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惘然:
停滞: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2.分论点是什么?
3、列举论据。
(1)事实论据:
(2)道理论据:(翻译)
四、有效训练拓展延伸
1、“怀疑”是要有一定根据、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怀疑”。
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请以《也谈怀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据充分。
2、完成练习册的习题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
治学须有疑无疑不成学——《怀疑与》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4.培养怀疑精神,培养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重点)2.学习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及语言特点。
(难点)【学习过程】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吴歌甲集》等。
第一课时活动一:望文生疑·识词语读读写写chénɡ程yí颐pì譬rú如bù步zhòu 骤mánɡ盲cónɡ从lǎn 懒duò惰shú塾shī师dà大rú儒liú流sú俗tínɡ停zhì滞xū虚wànɡ妄biàn 辨bié别zhé折kòu 扣fǔ腐cǎo 草wéi 为yínɡ萤ɡù顾jié颉ɡānɡ刚bù不ɡōnɡ攻zì自pò破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预习案学习案墨守: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词语释义活动二:读文解疑·寻论点鲁迅先生是如何驳斥对方的观点的?请再读文章,为文章划分层次。
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中心论点文章的标题是《怀疑与学问》,那么文章的内容可能也从这两方面入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时间:班级:姓名:总体评价:评价理由:课题: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与能力:1.掌握“譬如”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3.学习本文提出论点的方法,学会区别论据,判断论证方法及分析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学会灵活运用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作用的分析策略。
学习难点:论证方法的作用分析中第三步的灵活掌握。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流程学法指导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评价目标导学一:读文本,知内容1.作家作品知识。
1分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著名、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每空1分,计13分顾颉刚()程颐()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盲从()停滞()步骤()懒惰()启迪()塾师()大儒()3.解释下列词语。
每词1分,计7分。
虚妄:墨守:不攻自破:辨伪去妄:流俗:停滞:大儒:1.解读文本知识4分2.什么是怀疑精神?3.怀疑有哪些意义?目标导学二:读文本,把文自主预习,初读课文。
(可参看书下注释或查字典)课前自主完成预习师友互相检查注意在文字圈点勾画熟读课文,获取课文信息,而后师友交流,反教师助学小组长对自学情况进行小结。
目标一总分25分个人分值:对完成好的小组提出表扬。
对学生的解答及时予以肯定意,解写法(一)熟读课文,把握本文观点。
1.文章的论题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这种提出论点的方法什么作用?(4分)2.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即: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6段首句)这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2分)(二)跳读课文,快速区别本文论据。
3. 试找出并概括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8分):道理论据(6分):(三)挑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根据文中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例句,判断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每例3分)目标导学三:谈收获,顾全局5.从“学习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说说自己的收获。
熟读课文重点分析第1、2段提示:可结合第六段首句结构上的特点回答。
学法提示:所举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实等就是事实论据;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警句等就是道理论据。
学学习提示举例论证。
答题格:运用了举例论证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论馈。
学生勾画出关键句子而后概括回答。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法:请四人小组成员各选一例交流完成。
)小组长先说,组员再说,小组长向老师反馈组员存在的问题。
学生总结本课收获。
学生自己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倾听,随时给予点拨、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提示”,判断并概括论据。
小组选派学生回答教师精讲点拨。
学生总结后,(以师友为单位)独立完成比速度和准确率。
分值:14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提示”内容套用,加以训练。
总分值6分目标导学四:类文训练。
每题2分。
多疑,往往是不好的。
因为多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
确有一定的道理。
古往今来,不少人由于多疑,不知闹出了多少笑话,演出了多少悲剧。
且不说“杯弓蛇影”使人大病一场,给疑者带来的痛苦有多大,就因为多疑而夭折的也并非一起。
A《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生性多疑,以致忧郁成疾,这也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由于多疑而只是个人遗恨终身的话,那么一些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多疑而造成损兵折将的也为数不少。
B曹操就是一个。
因多疑,错杀了不少忠臣良将!推迟了曹魏政权的建立。
以前事,无须多论。
今天我们的一些同志由于多疑,为人办事互不信任,疑心叠起,顾虑重重,当齐心的不齐心,当合作的不合作,甚至故意设置障碍,出些难题,给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同志之间应互相信任,去疑存诚。
当然对某些人和事物,不轻信,存疑端,也是必要的。
但这就另当别论。
1.文段论证的论点是什么?2.本段论点与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论点是否矛盾?为什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
答题格:运用了道理论证法,引用……(论据),证明了……观点(主论点或发分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深入、更具说服力、权威性。
先独立研读课文内容,然后独立完成1——5题。
教师在归纳,提升。
教师点拨出示正确答案。
关注学生的认真程分值:10分么?3.本段论证的方法主要有______论证法和______论证法。
4.划线的三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 ( ) ( )( )。
A.统领全段B.承上启下C.领起下文5.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判断其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目标导学五:课后作业1.你是否赞成文章观点,如果赞成,请举出相关的名言警句和经典事例;反之,请说出理由并辅以相关名言警句的典型事例。
(必做)1.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举出你在生活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事例,以“怀疑中成长”为话题,写一段话。
(选做)可查阅资料完成。
观点力求鲜明;语言力求严谨,完整。
度。
教师适时补充。
教师的总结性评价:总结知识和能力的达成情况,明确优点和不足。
五学贵质疑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
“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
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
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段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
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
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
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
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
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
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
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
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
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
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
”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
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