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合集下载

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引言自中国电影诞生之初,女性形象在银幕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也发生了重大的嬗变。

本文将从早期的妇女形象开始,分析女性形象在经历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变迁,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一部分:早期的妇女形象中国电影产业起步较晚,最早的电影作品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早期的妇女形象主要是以受压迫的农村妇女为主,她们被束缚于封建家庭的压力下,没有自主权和人格尊严。

电影《乱世佳人》(1928)以一位坚强的农村女性为主角,展现出这一时期妇女的苦难生活和无奈命运。

这些电影反映了中国社会封建压迫的客观现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重压之下显得苍白无力,缺乏个性和独立性。

第二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女性形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女性形象逐渐从戏剧性的封建妇女走向现实主义的社会女性。

如《歌女红牡丹》(1950)以一位女歌手的奋斗史为主线,展现了女性在新社会中获得平等和自主权的机会。

这种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勇敢、独立、进取的特质,展现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积极贡献和进步的一面。

然而,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又逐渐被理想化和政治化。

如电影《红楼梦》(1962)以贾宝玉的纯洁美丽之姑苏梦为代表,将女性形象置于一种虚幻、理想化的境地中。

这种女性形象远离现实,使女性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受到了限制。

第三部分:改革开放与女性形象的转变1978年改革开放的推进,给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多元化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开始呈现出更多的现代特征。

如电影《舞台姐妹》(1985)以两个在大街小巷打拼的姐妹为主线,展现了女性在社会迅速变化中的多变角色。

这种新时期的女性形象更加突出了女性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成果。

然而,改革开放也给部分女性形象带来了一定的商业化倾向。

《2024年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女性形象嬗变探究》范文

《2024年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女性形象嬗变探究》范文

《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女性形象嬗变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谍战电影成为了国产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

在新世纪的国产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呈现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究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电影艺术手法,以期为未来国产谍战电影的女性形象塑造提供参考。

二、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女性形象的历史沿革(一)初期阶段:英勇坚韧的女性形象在新世纪初期的国产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通常被塑造为英勇坚韧的形象。

这些女性角色在谍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还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

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价值,成为了当时国产谍战电影中的亮点。

(二)发展阶段:复杂多面的女性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多面。

这些女性角色不再仅仅是英勇坚韧的形象,还涉及到了情感、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

这些女性形象在谍战中经历了很多磨难和挑战,展现了更加真实、立体的形象。

(三)现阶段:多元创新的女性形象近年来,随着国产谍战电影的不断发展,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这些女性角色不仅在形象上更加时尚、多样化,还在性格、行为、情感等方面更加丰富和复杂。

同时,这些女性形象也在电影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了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嬗变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电影艺术手法(一)社会文化背景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开放,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和成就。

这种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反映在了国产谍战电影中,使得女性形象的塑造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二)电影艺术手法在电影艺术手法方面,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也采用了多种手法。

例如,通过服装、化妆等手段来塑造女性形象的外观;通过情节、台词等手段来展现女性角色的性格和行为;通过情感、家庭等元素来丰富女性形象的内涵等。

从中外影视历史看女性形象的演变与社会变迁

从中外影视历史看女性形象的演变与社会变迁

从中外影视历史看女性形象的演变与社会变迁女性形象在中外影视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女性形象在影视作品中也发生了显著的演变。

从古至今,中外影视作品中呈现的女性形象不仅记录了社会变迁,也反映了女性地位的变化和社会观念的转变。

首先,来看中国影视历史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和社会变迁。

在早期的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被赋予被动、柔弱、依赖的角色。

例如,老电影《歌女红牡丹》中的女主角红牡丹是一个被命运所压迫的女子,通过歌唱表达自己的苦楚和无奈。

这种女性形象体现了当时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中国影视中的女性形象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独立意识、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她们不再被视为弱者,而是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例如,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林黛玉,她不仅具备强大的武功,还有着爱情故事和人生际遇,这种形象代表了中国女性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外国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同样经历了演变与社会变迁。

在西方国家,女性在电影中的形象一直受到性别平等运动的影响。

早期的好莱坞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是典型的家庭妇女,她们通常是丈夫和孩子的支持者和照顾者。

然而,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角色逐渐展示出更多的抗争意识和自我价值。

例如,在电影《钢琴课》中,女主角艾达通过学习钢琴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个故事鼓舞了无数女性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勇气。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逐渐多样化和细致化。

无论是中外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角色刻画,更多地体现了女性的独特魅力和多重身份。

例如,在中国电视剧《伪装者》中,女主角宋佳佳既是一名充满智慧和魅力的女子,又是一名勇敢坚强的间谍。

这种多重身份的展现使女性形象更具丰富性和复杂性。

女性形象的演变与社会变迁紧密相关。

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丰富化。

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不仅是观众欣赏影视作品的娱乐途径,更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

女性形象一直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而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更是承载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个体经验的呈现。

本文将从角色定位、性别形象、家庭角色和职业形象四个方面对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角色定位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明显的角色多样性。

在过去,女性角色主要呈现为家庭妇女、妻子和母亲,缺乏独立的个体形象和自我意识。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角色在电影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

例如,《芳华》中的苏红是一位坚强的军人,她与其他女战士一起参加了战争,面对艰苦的环境和生离死别,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

二、性别形象在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性别形象开始呈现出更为多样化和积极的一面。

以往的电影中,女性形象通常以柔弱、依赖为主要特征,而现代女性形象更加强调独立、自主和自我实现。

例如,《小幸运》中的海燕是一位追求音乐梦想的女大学生,她通过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

这种积极向上的性别形象展现了女性独特的个体价值和意志力。

三、家庭角色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家庭角色的呈现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上,女性主要扮演着家庭中的妻子和母亲角色,以维系家庭稳定和幸福为责任。

然而,现代女性角色开始追求自身的事业和个人价值,呈现出与传统家庭角色不同的一面。

例如,《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郭美美是一位事业心强、独立的女性,她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因此在家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这种家庭角色的转变反映了现代女性对事业和家庭的追求和平衡需求。

四、职业形象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在职场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职业形象呈现了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充分展示和主动进取。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角色演变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角色演变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角色演变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一直以来都在塑造和反映社会中的各种形象和角色。

在中外影视史中,女性形象和性别角色演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探讨中外影视史中女性形象和性别角色的演变。

在早期的中外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为顺从、柔弱和依赖的。

她们通常是家庭的主妇,尽管她们往往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但她们在影片中常被塑造成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种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普遍认知和期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形象在电影中开始发生变化。

女性角色开始在电影中扮演更为独立和积极的角色。

她们不再被限制在家庭中,开始参与各个领域的事业和社会运动。

例如,在中国电影《霸王别姬》中,女演员张国荣扮演的“小程”成为了一个超越传统性别角色的人物,她的坚毅和坚定深深触动了观众。

同时,国际影视作品也开始关注强大的女性角色。

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像《魔鬼 wears Prada》中的女主角米兰达·普里斯特利一样的职场女性崭露头角。

这种角色代表了现代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中的力量和地位的提高。

然而,尽管女性形象在电影中呈现了一定的改变,我们仍然看到一些负面的性别刻板形象的存在。

一些电影仍然将女性描绘为性感和物化的对象,这反映了一部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对他们的不平等对待。

因此,在电影中进一步推动女性形象的积极变化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也可以从中国和外国的一些电影中看到,女性导演和制片人开始在电影界崭露头角。

她们通过自己的电影作品传递了女性独特的视角和声音。

例如,中国导演陈可辛的电影《活着》中,通过女性视角深刻地揭示了家庭和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总之,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和性别角色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

从早期的顺从和依赖,到现代的独立和积极,女性形象在电影中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呼吁进一步推动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积极变化。

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精品文档

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精品文档

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继承了中国电影发展史各个时期的女性形象特征,比如:贤妻良母型,被压迫而被革命解救型,生产劳动中的女强者型等。

在众多展现中国西部人文情怀的影片中,大多描绘了一个落后的中国西北曾经面临的和正在经历的生存困境。

影片通常采用具有西北民俗风情的婚丧嫁娶仪式、爱情悲剧故事、日常生存状态为切入视角。

其中,女性是西部独特人文地貌养育的果实,又是西部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

本文试从中国西部电影的代表作品从发,取文本分析的角度来梳理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历程。

一、“情”、“欲”的挣扎:如果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西部电影,是一个逐渐把“欲望”从人们凝视中逐渐削减和提出的过程,那么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也可以说是一个把“欲望”的目光还给人们的过程。

1女性的“情”“欲”选择与抗争在一个人伦压制人性的时代显得极为艰难和宝贵。

无论是在粗犷厚重的黄土高原还是曲折幽绕的深宅大院,旧时代的女人们怎么都逃不掉一段注定无果的情感和悲惨的命运。

电影《红高粱》中,“九儿”做着出嫁前最后的打扮,中年已婚妇女按照规矩在新娘面前喊出,“盖头不能掀,盖头一掀必生事端。

坐轿不能哭,哭轿吐轿,没有好报”。

可以说,这场戏对“九儿”之后的命运做了暗示和预测,那就是女人不能做“出格”的事,如果超出千百年的习俗必然会厄运不断、婚姻不幸。

事实上,“九儿”的婚姻一开始就没有感情基础(丈夫是“麻风病人”),而是一种延续千年的人财交换的生存模式。

“九儿”内心对于这门婚事的不满和深深的绝望,使她藏着一把剪刀坐进了花轿。

在那个时代,这是能够代表大多数妇女的逻辑:宁死不从。

在此,女性身体是女性属于自己的全部,但却不拥有支配权。

在这样的矛盾处境之中,影片中的女性人物在外部因素的不断刺激和逼迫下最终只能选择用身体去对抗残酷的现实。

在一个人伦压制人情的时代,女性悲惨的命运仍旧是要靠男性才能得到解脱。

二、“大地母亲”地守候:中国电影早期的银幕女性形象拥有贤妻良母这一角色类型,并且这个类型在西部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创新。

光影记忆_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形象解读

光影记忆_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形象解读

93光影记忆: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形象解读文/郭 红在中国的传统意念中,女性扮演着温柔体贴、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角色。

在我们生活的当代,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女性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当今的女性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人生价值观。

从现代的中国电影艺术里,我们就能看到女性形象的蜕变。

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阶段的女性形象在影视剧中的蜕变。

在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性总是扮演着温柔婉约、体贴入微、相夫教子的角色。

他们的这种贤妻良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惊叹。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女性的选择权也大大增加了,她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变相地传达现实的信息。

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如此大的变化,自然逃不过摄影机的镜头。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曾经辉煌一时。

此时,电影导演曾塑造了一批突出的女性形象,但是由于当时历史因素的影响,女性形象仅仅是完成了主观意识上的“拨乱反正”,在实质上,在影视叙事过程中,仍然带有沉重的色彩。

例如有代表性的谢晋导演的电影。

谢晋导演歌颂了一批女性,但是这些女性无一不是满怀拯救男性于苦难之中,牺牲自我,奉献一生的形象。

(《牧马人》中的李秀芝,1981年。

《芙蓉镇》中的胡玉音,1987年)导演塑造的女性形象往往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现实,谢晋导演塑造的女性形象就是那个时代现实中的女性。

她们集善良、勤劳、坚强、勇于自我牺牲于一身的高贵品质,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

但是荧屏中塑造的如此美好的女性形象并不出自男性导演对女性的尊敬或崇拜,而是出自男性文化的需要,是为了衬托男性文化的世界。

例如在《牧马人》中李秀芝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命好,我遇到了一个好人”;“只要你高兴,我什么苦都能吃”;“我就是和你在炕头上站过一夜,也是你许家的人”。

这些表白,无一不是男性话语权威的集中体现,是为了彰显男性权威的需要。

《2024年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女性形象嬗变探究》范文

《2024年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女性形象嬗变探究》范文

《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女性形象嬗变探究》篇一一、引言新世纪以来,国产谍战电影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具有浓厚时代色彩和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

在这些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变迁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方向。

从早期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到后来更为复杂和丰富的多元女性形象,女性角色在谍战电影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究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二、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一)早期的女性形象在新世纪初期的国产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塑造成柔弱、善良、贤淑的传统形象。

这些女性通常具有较为单一的性格特点,扮演着家庭和爱情的角色,对于国家大义和政治斗争的参与度较低。

然而,尽管如此,这些女性形象在电影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多元化的女性形象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国产谍战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趋向多元化。

这些女性角色不仅在家庭和爱情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还在政治斗争和国家大义中发挥重要作用。

她们性格坚强、勇敢、独立,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此外,她们在情感上也更加丰富和复杂,不仅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还有对家人、朋友、恋人的深厚情感。

三、女性形象嬗变的原因与文化内涵(一)社会背景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地位和角色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中,女性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种社会背景的变化为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二)文化观念的转变随着文化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在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不再仅仅是男性的附属品或陪衬品,而是具有独立性格和价值观念的个体。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平等、自由和民主的追求。

(三)电影创作的创新与突破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国产谍战电影在创作上也逐渐实现了突破和变革。

创作者们开始更加关注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以及她们在国家大义和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女性形象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女性形象的发展

华夏艺谭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女性形象的发展■ 于姗姗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苗新萍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摘 要〕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的女性形象在不断蜕变,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女性形象的不同和转变,探讨女性在主流语境下的道德桎梏和生存现状,关注女性命运和情感,此外更应当重视女性形象和现实主义的关系,为创作符合时代发展的电影女性形象提供思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女性形象;个体意识;现实主义一、中国电影女性形象的研究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涌现了一批塑造女性形象、关注女性心理的电影。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关注女性、倾听女性、诉说女性故事的电影作品不断涌现。

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刻板印象,而是将更多目光放在了政治舞台、外交舞台上的女性,并有针对性地对女性形象进行社会、文化、性格、情感等的宏观与微观分析。

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大女主电影且受到广泛关注,从《七月与安生》的丰硕战绩,到《嘉年华》的引发热议,再到《找到你》的口碑好评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正在对电影女性进行不断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步,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电影女性形象正在蜕变。

二、女性形象的蜕变(一)视角转变:打破“被凝视”身份定位 改革开放以前,在传统的父权主义视域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女性长期处在男性的“凝视”下,女性是男性附属物的存在,是被男性保护,被宠爱,甚至受到轻蔑和嘲讽的对象,电影女性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教育的普及,现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引入,以及某种程度上中国人自身观念的进一步解放,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得到质的飞跃,实现了“女为悦己者容”到“女为己悦者容”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思考女性在电影中的身份和意义,勇于打破“被凝视”地位,以女性视角叙事,使女性处于主导地位。

像李玉导演的电影虽然在讲述女性如何抗争、如何脱离结构的故事,男性角色往往是缺席的、是不在乎的,但还是不难发现,李玉电影中“缺失的男性”时刻对电影中的女性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改变着她们的思想和人生,因此,李玉虽有意图从女性视角看待女性生存法则,但实际上她电影中的女性仍没能摆脱男性话语霸权的束缚。

国产青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国产青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国产青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作者:汪雨薇聂楠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10期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内地青春电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占领观众视野并长期获得较高票房。

业界对于青春电影一直广泛关注,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表达、边缘青年形象分析方面,鲜有对女性形象的分析。

本文以时代背景为线索来阐述21世纪以来中国青春电影女性形象的特征及变迁,重点探讨这些女性形象建构的社会文化动因。

关键词:青春电影女性形象嬗变一、由失语女性形象到反叛女性形象的转变21世纪初期,中国内地青春电影生产较少,且多为残酷青春电影,较有代表性的有《十七岁的单车》(2000)、《青红》(2005)、《孔雀》(2005)、《红颜》(2005)等影片。

这一时期青春电影中的女性都是被压抑、被禁锢的形象,其命运都不由自己做主。

导演大多用真实的光线和声音,注重运用时间与空间的建构来塑造女性形象。

本文以典型影片《青红》为例,从空间构图角度分析导演对电影中青红形象的塑造。

第五代导演和新生代导演经历过“文革”时期,带着那个年代的“创伤记忆”,他们的青春夹杂着些许残酷。

如影片《青红》中电影镜头语言的运用独具匠心,从青红与父亲的几次对峙可以看出青红内心一步步走向封闭的过程。

在影片第5分59秒处,画面中的父亲与青红站在门框的两边,各占画面二分之一,构图处于一种对称的模式,表现两个人势均力敌的状态。

在影片第10分36秒处,青红收到第一双红色高跟鞋,当她小心翼翼地穿上高跟鞋,她发现父亲在山坡上怒视着自己。

此时画面构图是一个俯视角,父亲在画面中心,占了画面绝大部分,高大的父亲怒视着青红。

当青红回到家中,在一个半封闭的空间里,父亲背着手训斥她。

我们看到青红低着头不作声,父亲一直在训斥她。

当青红站在厨房的一个大窗户里,在门外面吹着口琴,此处的厨房就是一个半封闭空间,是封建家庭与外面世界相连接的地方,表明一个花季少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

后来青红在同样的空间,又被父亲训斥,父亲盛怒之下摔门而走,留下门的特写镜头,封闭空间的运用也表明青红的内心完全封闭,再无半点朝气。

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中国电影已经有着百年的历史,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对于塑造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揭示这种变化背后的社会背景和观念的演进。

20世纪早期,中国电影起步阶段,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女性形象多呈现出传统的家庭妇女形象,这种形象以如贤良淑德的贤妻良母为主。

例如,1922年的默片《大珠小珠》中,女主角饰演的是一个顺从丈夫、善良贤慧的妻子形象,她的全部生活都围绕在丈夫和家庭中。

这种形象凸显了传统家庭观念的主流认知,强调女性应该忠诚、无私地为家庭付出。

然而,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变革,女性形象也开始发生嬗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开始呈现出一种新的女性形象,即社会主义新女性形象。

这种形象呈现出独立自主、勇敢进取、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特质。

例如,1951年的电影《武则天》中,女主角武则天被塑造成一个权力强大、智勇双全的女性形象,她在男权社会中成功崛起,并以她的智慧统治天下。

然而,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变革的深入,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出现了新的演变。

这时期,女性形象呈现出一种魅力与欲望的结合,妖娆与自由的合一。

例如,1992年的电影《霸王别姬》中,女主角小陈饰演的程蕾是一个性别模糊的人物,她以男装扮相的形式迷倒了许多观众,同时与男主角之间的情感关系也突破了传统的男女角色定义。

这种形象的出现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思考也越来越多元化。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女性角色呈现出更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

例如,2015年的电影《后会无期》中,女主角青青饰演的角色展现了现代年轻女性的矛盾和挣扎,她面临着职场挑战、爱情困惑和家庭责任等多重压力,她的形象既有坚强和自立,也有脆弱和软弱。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演变分析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演变分析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演变分析在中外影视史中,女性形象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变革。

从早期的传统观念,到现代的女性解放和平等意识的崛起,女性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本篇论文将分析中外影视史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首先,回顾中外影视史早期的女性形象,大多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描绘为被动、顺从和依赖男性的。

这种形象常常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被认为是家庭责任和母性的化身。

例如,在中国电影的早期阶段,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成传统的贤妻良母,她们的角色主要是支持男性角色、照顾家庭和孩子。

在西方电影中,女性形象常常是男性的陪衬,她们的性格和能力往往被弱化,被设定为男性主角的爱人或情感线索。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女性的认识和期望也开始发生改变。

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中外影视中,女性形象逐渐从被动转变为积极、独立和自主的形象。

例如,在中国电影《小芳》中,女主角小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成功地摆脱了贫困和压迫,展现出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同样地,在西方电影中,像《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英国病人》中的米福斯、《铁娘子》中的撒切尔夫人等角色都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能力,在男性主导的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女性形象的演变还受到了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中国,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妇女运动的兴起直接影响了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呈现。

例如,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常常被描绘为革命英雄,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牺牲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种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主流思想。

而在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性别平等的追求也对女性形象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和人们对于女性角色的期望。

女性形象逐渐从传统的家庭角色转变为职业女性、领导者和独立自主的个体。

这种演变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重新评估和赋予女性更多权力和机会的愿望。

中外电影史上的女性形象演变与社会变革

中外电影史上的女性形象演变与社会变革

中外电影史上的女性形象演变与社会变革女性形象是电影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电影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女性形象的演变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通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本文将以中外电影史上的女性形象演变为主线,探讨女性形象如何反映社会变革。

首先,回顾20世纪早期的电影史,女性形象多被刻画成传统的妻子、母亲和女儿角色。

无论是中国的默片还是国外的无声电影,女性形象往往是被动、顺从的。

在这个时期,传统的性别观念限制了女性的表达和展现,她们往往被描绘为需要被男性保护和支配的弱势群体。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步伐加快,女性形象在电影中开始发生变化。

20世纪中期,女性形象开始从传统的角色中脱颖而出,开始呈现出更加独立、自主的形象。

在中国,代表作品如《武媚娘传奇》中的武媚娘一角,她以智慧、勇敢和坚强的形象展示了女性的力量。

在国外,像《玛丽黛薇埃》这样的电影中,女性形象也开始走向独立和自由。

这些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拥有更大的社会参与度,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女性开始成为电影中的主角,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角色和性格。

在中国,影片《芳华》中的女性角色展示了女性坚强的意志力和韧性。

而在国外,像《钢琴师》这样的作品中,女性形象通过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出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反映了社会变革,也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观众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所经历的挣扎、成长和追求平等的历程。

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给了很多女性观众勇气和力量,激励她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电影中女性形象的一些问题。

在某些电影作品中,女性形象还存在着传统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这些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往往被男性视为性对象和附属品。

这表明尽管女性形象在电影史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平等和偏见。

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电影文学中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本文将就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展开探讨,分析其变化原因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第一章: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传统女性形象在中国传统社会,女性地位较低,被视为男权社会下的弱势群体。

因此,在早期中国电影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传统、保守和被动。

她们通常是家庭中贤良淑德、勤劳贞洁、为家庭付出一切并默默忍受苦难的母亲、妻子和儿媳。

这种传统女性形象在许多经典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比如,在《红高粱》这部改编自莫言小说的电影中,母亲九九扮演着一个典型传统母亲角色,她忠诚地守护着家庭并承受着各种痛苦。

另外,在《活着》这部改编自余华小说的电影中,妻子贾玲扮演的角色也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妻子形象,她为了家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第二章: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崛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也出现了一批新时代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通常是独立、自信、聪明和勇敢。

她们追求事业成功,并且在家庭和社会角色中都能兼顾。

在《小芳》这部电影中,小芳扮演着一个新时代女性的典型形象。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个贤惠、关爱家人并能够照顾好家庭生活的妻子和母亲。

第三章: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反传统女性形象除了新时代女性形象外,在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反传统女性形象。

这些角色通常是叛逆、自由、独立和追求自我实现的。

她们不再迎合社会的期望和传统观念,而是选择了一种与传统女性形象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芳华》这部电影中,女主角刘峰扮演了一个反传统女性形象。

她是一个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女性。

她选择了参军,与传统女性角色不同,她在军队中经历了一系列苦难和挑战,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第四章: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女性形象对社会的影响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呈现出来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和反传统女性形象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演变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演变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演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女性形象在影视作品中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从过去的依附于男性角色到逐渐独立自主的形象演变,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变革,也展现了女性自身的力量和价值。

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承载着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角色。

在早期的影片中,女性往往是被动的、柔弱的角色,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权力。

女性形象在许多作品中被塑造成了家庭的中心,成为了男性的妻子、母亲和女儿,她们的存在意义往往是为了男性的成就和幸福。

这种形象的演变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权力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觉醒的逐渐增强,女性形象在中外影视作品中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外国作品中,女性形象受到了女权主义的影响,开始展现出更加独立、自主和坚定的一面。

在美国的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逐渐从传统的家庭角色中走出来,开始担任起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

女性在影视作品中不再只是男性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独立思考、追求事业和个人成长的主体。

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也开始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许多影片通过展现女性自身的力量和价值来塑造女性形象。

女性不再只是家庭的一部分,而是独立的个体。

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实现自身的梦想和追求。

这种演变不仅仅是对女性权力的重新定义,也是对社会价值观念的重塑。

女性形象的演变在中外影视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影片不仅展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力量,也向观众传递了女性在坚持梦想、追求事业和追求自由方面的重要性。

这种形象的演变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影片不再只是单纯的娱乐产品,而是传递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念。

然而,女性形象的演变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在某些影片中,女性形象仍然被消费和物化,只是作为符合男性目光的存在,这种形象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性别不平等和女性的被动地位。

因此,对于女性形象的演变,我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和塑造,观众也需要有更多的理解和认知,以推动女性形象的真正解放和进步。

女性生存状态的中国镜像——论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女性生存状态的中国镜像——论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女性生存状态的中国镜像——论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建构女性生存状态的中国镜像——论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建构引言:中国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表达方式,不仅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更展现了中国女性在不同时期的生存状态。

女性作为半边天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地位、角色和命运在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呈现。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分析其承载的社会意义和文化背景。

一、封建社会的束缚中国电影在20世纪前期,封建社会仍然是主导。

女性形象在这一时期中多以贤德妻子、顺从女儿、聪明女佣等形象出现。

《祥林嫂》中的祥林嫂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忠诚妻子形象,她无私地为丈夫付出,忍辱负重。

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则代表了自由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她独立思考,不愿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

这一时期的女性角色多呈现出勤劳、善良、勇敢的特点,但往往也深受家庭和社会的束缚,缺乏真正的自由与独立。

二、解放时期的崛起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歌女红牡丹》中的红牡丹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歌女,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解放与幸福,代表了新中国的新女性形象。

而《女儿红》中的田春梅则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女工,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多呈现出坚强、独立、积极向上的特点,体现了新中国崛起的历史大潮。

三、改革开放的现实困境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转变。

《红高粱》中的幼年少女喜喜成为了女继承者的代表,她敢于触碰传统的禁忌,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

而《让子弹飞》中的花麻子是一个独立、聪明的女商人,她在商海中打拼,表现出女性的聪明才智。

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多呈现出勇敢、聪明、自立的特点,展示了改革开放后女性面临的困境和机遇。

四、当代社会的复杂命运到了当代社会,女性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命运和选择。

《小时代》系列电影中的四位女主角展示了当代年轻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困惑。

《2024年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女性形象嬗变探究》范文

《2024年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女性形象嬗变探究》范文

《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女性形象嬗变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谍战电影作为其中的重要类型,逐渐成为观众喜爱的题材之一。

在众多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嬗变成为了值得关注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究新世纪国产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特点及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

二、女性形象嬗变的背景新世纪以来,国产谍战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这一变化背后,是中国社会观念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

随着女性在教育、职场、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断提升,电影创作者们也开始关注并塑造更多元化、立体化的女性形象。

三、女性形象的特点1. 勇敢坚毅:在新世纪的国产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塑造为勇敢坚毅、不畏强敌的角色。

她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奋斗。

2. 智慧机敏:除了勇敢坚毅,女性形象还常常被赋予智慧机敏的特质。

她们在谍战中运用智慧和机敏,成功完成任务,为故事增添了紧张刺激的元素。

3. 情感丰富:在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

她们在谍战的同时,还要面对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问题,使角色更加立体化。

四、女性形象嬗变的轨迹1. 早期阶段:在早期的国产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塑造为配角或花瓶角色,缺乏独立性和深度。

2. 发展阶段: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开始逐渐丰富和立体化。

她们开始拥有自己的故事线,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力量。

3. 成熟阶段:在近年来的国产谍战电影中,女性形象已经趋于成熟。

她们不仅拥有独立的故事线,还常常成为故事的核心角色。

同时,电影创作者们也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问题,使角色更加真实和立体。

五、女性形象嬗变的社会文化意义1. 反映社会观念的进步:女性形象的嬗变反映了中国社会观念的进步。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电影创作者们开始关注并塑造更多元化、立体化的女性形象,使电影更加贴近现实,更具观赏性。

《2024年论当代国产电影的母亲形象嬗变与主题跃迁》范文

《2024年论当代国产电影的母亲形象嬗变与主题跃迁》范文

《论当代国产电影的母亲形象嬗变与主题跃迁》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影业的飞速发展,当代国产电影中母亲形象的塑造和主题表达已经成为了观众关注的重要部分。

电影不仅是娱乐产品,也是文化传播和价值塑造的重要工具。

因此,研究当代国产电影中母亲形象的嬗变和主题跃迁,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价值观念转变以及电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母亲形象的嬗变(一)传统母亲形象在早期的国产电影中,母亲形象往往被塑造为慈祥、贤惠、勤劳的代表。

她们以家庭为中心,无私奉献,承担着抚养子女、照顾家庭的重任。

这种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母亲的期待和认同。

(二)现代母亲形象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当代国产电影中的母亲形象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现代母亲形象更加多元化,包括独立自主、追求个人价值的女性形象,如职业母亲、单身母亲等。

这些形象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女性独立、自主的认可和尊重。

(三)嬗变的原因母亲形象的嬗变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这反映在电影中就是母亲形象的多样化。

此外,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主题的跃迁(一)家庭主题的深化家庭一直是国产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主题也在不断深化。

从早期的家庭和睦、亲情为主,到现代的电影中涉及家庭矛盾、代际沟通、家庭教育等深层次的问题,反映了社会变迁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二)女性主题的凸显当代国产电影中,女性主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电影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母亲形象,探讨了女性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等问题,凸显了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社会问题的关注除了家庭和女性主题外,当代国产电影还关注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环保等。

这些主题的跃迁反映了电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也体现了电影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责任和使命。

四、结论通过对当代国产电影中母亲形象的嬗变和主题跃迁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女性影视角色在中外影视史中的演变

女性影视角色在中外影视史中的演变

女性影视角色在中外影视史中的演变女性在中外影视史中的形象和角色呈现了明显的演变和进步。

从过去的传统观念中的妻妾成群、一言不发,到当代强势独立的女性形象,女性角色在影视作品中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

这种演变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反映了女性在影视产业中的积极参与和作用的不断增强。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角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传统、保守的妇女形象为主导。

经典的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性主要扮演着被动、依附的角色。

她们在家中默默无闻,承担起养育儿女、顾家的重任,对于家庭和婚姻基本上是唯一的追求。

这种传统观念使得女性角色缺乏个性和独立性,很少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性权益的不断争取,女性角色在中外影视作品中逐渐得到了突破和发展。

在西方电影中,女性角色开始呈现出更为独立、自主的形象。

她们不再只是妻子、母亲的角色,而是拥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的女性。

例如,在《魂断蓝桥》中,女主角玛姬因丈夫去世后,奋发图强,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并在战争中表现出强大的勇气和坚韧。

与此同时,中国的影视作品也开始涌现出更多具有个性和独立思想的女性形象。

像《甄嬛传》这样的作品,展现了一位智慧、勇敢的女主人公在宫廷斗争中的生存与发展。

这种作品的成功证明了观众对于更为真实、复杂的女性形象的需求,并为更多有实力、魅力的女演员提供了表达自己的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权益的不断提升,女性角色在中外影视作品中的表现也在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妻子、母亲的形象,女性角色开始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追求。

她们可以是职业女性,可以是探险家,可以是超级英雄,可以是独立自主的女性领袖。

在中国,电影《芳华》讲述了一群女性在军队文工团中的成长和奋斗故事。

这些女性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男性主导的军队环境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

这样的影片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于女性价值和能力的重新认可,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作者:孔海啸
来源:《人间》2016年第29期
摘要:纵观中国电影百年历史,可以看出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经历着一个由被剥削压迫到反抗到活出精彩再到“女强人”形象的这么一个变化。

与此同时,女性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巨变,从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步到自由恋爱,再到裸婚、蜗居、丁克家庭、离婚观念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将就中国电影分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来具体阐述女性形象及其婚姻观念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电影;女性形象;婚姻观念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09-01
一、各个时期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电影是指那些剧情比较轻松浪漫,多半以女性角色为核心,男性退居配角的爱情电影。

”据资料所得,这是对女性电影的定义,与我的思维稍有偏差,在下文中,我将单纯把女性在影片中扮演绝对重要地位的电影称为女性电影。

中国电影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1931年以前(早期)、1931-1937(左翼时期)、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也叫非常时期)、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以后(新中国时期)、1979年以后(改革开放直到现在)。

在每一个时期,中国都出产过大量影片,其中包含了女性为主导的电影,而在每个阶段女性在电影中的形象又不尽相同,我将在每个时期选取一两部最具代表性的电影来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

(一)1931年以前——封建压迫下的女性。

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于1913年导演了《难夫难妻》,影片通过一对少男少女在封建买卖婚姻下的不幸命运,抨击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

新娘子在结婚当晚才看见新郎的样貌,才知道新郎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

正是由于包办婚姻,让一对素不相识的少男少女,像傀儡一样,任人摆布,结拜天地,送入洞房过起了“难夫难妻”的艰难生活。

在这部电影展示出的女性形象是非常悲观的,没有主导权,婚姻仅仅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命运,这不是个案,而是当时社会普遍现象。

(二)1931-1937——女性意识的萌芽。

这个时期,中国的局势比较复杂,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日军开始侵华,这个时期的而电影基本上已经开始了为抗战主题服务,期间也产生了不少以女性为中心的电影,比较出名的有《三个摩登女性》、《女性的呐喊》、《女儿经》、《新女性》等。

这几部电影对于女性被压迫的地位处境都显示出了或多或少的反抗,特别是在《三个摩登女性》中,女主角周淑珍表现出来的那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从一个包办婚姻
下的人渐渐进步成长成为一个工人阶级战士。

从这个时代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已经有了一些上升,她们已经萌芽了反抗独立的意识。

(三)1937-1945——开始突破、开始反抗。

在1937年《马路天使》中小红和青年陈少平自由恋爱,在遭到恶霸的阻拦时,她们首先想到去找律师,结果无功而返,最后两人为了维护彼此的爱情毅然远走他乡。

虽然在这部电影中编剧将两个主要女性形象小红和小云,分别设置成歌女、妓女,还是未能逃脱出旧社会的标签,但是影片中两位女性为了生存表现出的反抗精神也为她们的地位变化加分了。

(四)1945-1949——女性意识的觉醒。

1947年的《八千里路云和月》通过叙述该片讲述的是女大学生江玲玉不顾家人的阻挠,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剧队,与队中的音乐家高礼彬产生的爱情的故事。

不仅反映出女性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女性不再是绣花、女红、三从四德这类的固定标签,而是踊跃投身于抗战,并追寻自由恋爱的新时代女性。

(五)1949年以后——“不爱红装爱武装”女英雄。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自由、民主、独立等意识也逐渐地进一步深入人心,坚强、独立、自主等精神特征,这些女性角色都无一例外的摆脱了中国传统文化为女性惯常设定的“三从四德”的柔弱家庭妇女形象,并且呈现出了强烈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的英雄特征。

这时期的代表影片《红色娘子军》,女主角吴琼花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个性顽强的女性,她从恶霸的监牢逃走数次,在屡次被抓住之后仍然不放弃希望,始终向往着自由,这就是典型的新中国时期女性的形象,影片正是通过塑造这么一个形象,向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形象起到了一个广泛的宣传作用。

(六)1979年以后——獨立、自主、活得精彩。

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影视文化中女性的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期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已经开始当家做主,并且开始超过男性,成为主宰。

张艺谋拍摄的影片中的九儿、菊豆、颂莲等形象,再有李安的作品中的俞秀莲、玉娇龙等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塑造上,她们有独立的思想,有自主的价值观念。

二、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说道影视作品中女性地位以及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

其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然是首当其冲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强大了,影响观念的变化;政治上,社会更加开明,女性的政治地位提高逐渐掌握话语权);其二,文化方面,社会思潮中的文明开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了社会人士,女性自身的思想觉悟,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后,逐步希望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其三,影视工作者的支持,通过影片来更好地宣传了女性意识。

三、如何进一步改进女性的社会地位
基于女性平等意识还未真正被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竭力改善现状。

(一)经济上,鼓励女性积极就业或自主创业,宣扬“同工同酬”。

(二)政治上,通过发布法案或制定规章制度来加大对女性的保护。

(三)文化上,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来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性别平等观念。

(四)从女性自身来说,广大女性要提高自身素质,摒弃传统思想观念,通过培训、求学、深造等多方面来创造条件,改造自身。

四、总结
从最初的电影开始到现在蓬勃发展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发展。

“男尊女卑”、“女子不如男”、“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即使在不断宣扬男女平等的今天,也不免会有诸多疏漏,现在的社会中,男女关系依旧处于不平衡的天平之上。

参考文献:
[1]许乐.浅谈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与发展.《活力》2015年7期
[2]王颖.论十七年电影中少数民族女性形象.西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3]郭佳卉.中国式“小妞电影”的叙事分析.《东南传播》.2015年7月
作者简介:孔海啸(1987-)女,汉族,河南省焦作人,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