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翅目
植物昆虫重要目分类
蜜蜂
蜜蜂(Bee/Honey bee)属膜翅目、蜜蜂科。 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 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 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 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 腹部近似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 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蝇
蝇字从虫从黾,“黾”为“吃食少 而繁殖多”的意思,“蝇”本义是 “吃食少繁殖多的虫子”。双翅目 环裂亚目蝇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 已知约3000种,中国已知约500余 种。该科分若干亚科,其中绝大部 分非吸血性,而螫蝇亚科则为吸血 性。两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口器。
十.膜翅目
膜 质、透明,两对翅质地 相似,后翅前缘有翅钩列与 前翅连锁,翅脉较特化;口 器一般为咀嚼式,但在高等 类群中下唇和下颚形成舌状 构造,为嚼吸式;雌虫产卵 器发达,锯状、刺状或针状, 在高等类群中特化为螫针
生活习性
翅目幼虫食性广而杂,大致分成4类: ①植食性:多为农作物害虫,如潜蝇科潜叶,实蝇 科蛀食果实, ②腐食性或粪食性:取食腐败的动、植物或粪便, 如花蝇科、毛蚊科、蚤蝇科、毛蠓科; ③捕食性:如食蚜蝇科、斑腹蝇科、黄潜蝇科的某 些种类; ④寄生性:如寄蝇科、头蝇科、眼蝇科和网翅虻科 的幼虫均寄生于昆虫体内,如寄蝇幼虫寄生于粘虫、 地老虎、玉米螟、松毛虫等重要农林害虫体内;小 头虻科寄生于蜘蛛。
生物学特性
1.变态类型:完全变态,蛹分为两种类型,在原始的 轭翅亚目、无缘亚目、异蛾亚目和毛顶次目 中为强颚离蛹,其余为无颚被蛹。完成一个生活史循 环通常1~2个月,多则2~3年。 2.幼虫多为植食性,如地老虎、棉铃虫等。虽然没有 鞘翅目多,但从经济价值上讲,造成的危害大于鞘翅 目。 3.成虫一般不为害,取食花蜜或不取食,但有部分害 虫如吸果叶蛾,喙尖,刺破果皮吸取汁液,对果实造 成危害。 4.成虫多具趋光性(蓝紫光-灯诱)、趋化性(如糖 醋液诱杀),有的具迁飞习性(黏虫等)。 5、成虫的一些重要分类特征
昆虫分类系统
昆虫分类系统昆虫分类系统昆虫纲的分类系统很多,分多少个目和各目的排列顺序全世界无一致的意见。
最早林奈将昆虫分为6个目,现代一般将昆虫分为28~33目,马尔蒂诺夫将昆虫分了40目,纲下亚纲等大类群的设立意见也不一致。
三、农业上重要目、科特征简介在昆虫分类中,以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脉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9个目最为重要,其中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果树、蔬菜及农林害虫和益虫。
下面分目介绍概况。
(一)直翅目本目全世界记载约有2万种,我国记载约有500多种。
其中包括很多重要害虫,如东亚飞蝗、华北蝼蛄、大蟋蟀等等。
本目主要特点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多呈马鞍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少数翅一对或无翅;雌虫腹末多有明显的产卵器(蝼蛄例外);雄虫多能用后足摩擦前翅或前翅相互摩擦发音;多有听器(腹听器或足听器);渐**,若虫与成虫相似;一般为植食性,多为害虫。
(二)半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3万种,我国记载约有1200种,它是外翅部中第二大目。
过去称椿象,现简称蝽。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害虫,如为害果树的梨网蝽、茶翅蝽等。
本目中有些为益虫,如猎蝽、姬猎蝽、花蝽等等,它们可以捕食蚜、蚧、叶蝉、蓟马、螨类等害虫害螨。
本目主要特点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喙从头端部伸出;前翅为“半翅”,栖息时平覆背上;前胸很大,中胸小盾片发达(一般呈倒三角形);腹面中后足间多有臭腺开口;陆生或水生;植食性或捕食性;渐**。
(三)同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3万2千种,我国记载约有700种,它是外翅部中第一大目。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害虫,如蚜虫、蚧类、叶蝉类、飞虱类等。
它们除直接吸食为害外,不少种类还能传播植物病害。
如灰飞虱能传播小麦丛矮病,可以造成严重减产。
本目主要特点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但喙出自前足基节之间(与半翅目不同);前翅质地相同(全为膜质或全为革质),栖息时呈屋脊状覆在背上,也有无翅或一对翅的;多为陆生;植食性;多为渐**。
农业昆虫识别技术—农业昆虫主要类群的识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小麦叶蜂
成虫
幼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2、 茎蜂科Cephidae
小型,体细长,腹部没有细腰。体多为 黑色;触角丝状;前胸略呈方形, 前翅翅 痣狭长;腹部侧扁,产卵管短,能收缩。 幼虫无胸足, 腹足退化成瘤状。腹末有尾 状突起。幼虫钻蛀茎干危害。如梨茎蜂。
梨茎蜂成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胡蜂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6、蜜蜂科Apidae
体黑色或褐色,生有密毛;前翅狭;前、中足胫节各有1端距;后足胫节无距, 为携粉足;腹 末具螯针。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中华蜜蜂
净角器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二、双翅目Diptera及主要科的识别 (一)双翅目的识别
形态特征: 1、体小至中型,头小; 2、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 3、触角长短不一,有的具触角芒; 4、前翅一对,后翅特化成平衡棒。
成虫均在夜间活动,趋光性强,多数种类对糖、酒、醋混合液表现有强的趋性。少数种类喙端锋利,能刺破成熟的 果实。绝大多数幼虫植食性,为害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钻入地下为害,咬断植株根茎、幼苗,如地老虎类;有的蛀茎或 蛀果为害,如棉铃);有的则暴露在寄主表面为害,如粘虫等.
小地老虎
大地老虎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广腰亚目: 腹部与胸广阔连接,不收缩;翅脉较多,后翅至少有3个基室; 产卵器锯状或管状。幼虫有胸足,多足型。植食性。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1、叶蜂科Tenthredinida
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翅有短粗的翅痣,有缘室2个;前足胫节有2端距;产卵器扁,锯 状。幼虫腹足6—8对,食叶为害。产卵于植物组织中。如小麦叶蜂、梨实蜂。
脉翅目 翼蛉科)
第27卷 第2期2002年4月动物分类学报AC TA ZOO TAXONOMICA SIN ICA Vol.27,No.2Ap r .,20023中国科学院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编号013103),地质行业发展基金(H Y 979801)、国土资源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编号980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编号30025006)共同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01Ο11Ο05,修订日期:2001Ο12Ο02.274内蒙古自治区中侏罗世表翼蛉化石一新种3(脉翅目:翼蛉科)任 东(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北京100037,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南京 210008,E 2mail :rendongprof @ )尹继才(中国地质博物馆 北京 100034)摘要 描述表翼蛉属化石1新种,潘氏表翼蛉Epiosmyl us panf ilovi sp.nov.,讨论了表翼蛉属的科级分类问题。
标本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山头乡中侏罗世地层中。
关键词 脉翅目,翼蛉科,表翼蛉属,新种,中侏罗世.中图分类号 Q 961,Q 969.383.8Panfilov (1980)根据采自哈萨克斯坦晚侏罗世地层中的化石建立一个脉翅目新科———表翼蛉科Epiosmylidae ,但由于化石标本不好,尤其是翅脉特征尚存有疑问,因此其科级地位一直存在争论。
Lambkin (1988)认为Epiosmyl us longicor nis 的Sc +R 1脉在翅尖端汇合、CuP 具有较宽的栉状支脉等特征,无疑应归入翼蛉科。
Makarkin (1990)也认为Epiosmyl us 应归于翼蛉科。
但由于Epiosmyl us 迄今尚未有保存完好的、具有清晰翅脉的化石材料,所以其真正的科级分类位置还不能十分肯定。
近年来笔者在我国东北中生代地层中采集了大量的昆虫化石标本(任东,卢立伍等,1995,1996;Ren ,1996,2002),在整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宁城中侏罗世化石标本时,又发现了第2件表翼蛉化石,该化石保存有翅脉特征,虫体其它特征未被保存,由于翅脉十分清晰,因此这件化石十分珍贵。
脉翅目
蚁蛉幼虫穴居沙地,筑漏斗状的陷阱
蚁蛉幼虫静伏其中捕食陷落穴中的 蚂蚁等小动物,有“蚁狮”之称
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体大,细长,外形极似蜻蜓。触角长,几乎等于体长, 末端膨大呈棒状;复眼大,被一沟分为上、下两部分。翅痣 下室短。幼虫头部有显著的后头叶,上颚具3齿。外形很像 蚁狮,但不筑陷阱,而是埋伏地面等待攻击经过的小型昆虫。
二、生物学特性
食性和活动习性
成虫和幼虫均为肉 食性,捕食蚜虫、介壳 虫、木虱、粉虱、叶蝉、 叶螨,鳞翅目和鞘翅目 的低龄幼虫,各种昆虫 的卵等。部分种类趋光 性强,易于在灯下采到。
草蛉幼虫正在捕食蚜虫
欧洲螳蛉前足为捕捉足
生活史
卵椭圆形,散产或堆产。 草蛉卵产于丝柄上。幼虫3~4 龄,自肛门抽丝结茧。捕食时, 用1对颚管捕获并刺入猎物, 注入消化液麻痹并消化猎物, 再吸食液状消化物。幼虫常有 相互残杀习性。老熟幼虫于丝 质茧内化蛹,蛹为离蛹。一般 1年发生2代,但蚁蛉需2~3年 完成1代。多数以前蛹于茧内 越冬。
蚁蛉科Myrmeleontidae
触角短丝状,末端渐膨大成棒状或匙状。翅痣下方有1 个狭长的翅室。幼虫在地面或埋伏在沙中,或设漏斗状陷 阱捕获猎物,主要捕食蚂蚁或其他地面活动的昆虫,故称 “蚁狮”。因幼虫常倒行,故又叫“倒退虫”,可入药。
蚁蛉 Myrmeleon sp.
蚁蛉幼虫 Myrmeleon sp.
绝大多数种类为完全变态,但 螳蛉为复变态。少数种类幼虫水生, 但螳蛉幼虫寄生于蜘蛛卵袋里或胡 蜂的蜂巢内。
中 华 草 蛉
三、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全世界已知脉翅目昆虫约4500种,我国已知640多种。
草蛉科Chrysopidae
触角丝状;翅的前缘横脉简单,不分叉。幼虫主要捕食蚜 虫,故又称“蚜狮”。
脉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螳螂目、蜻蜓目天敌的识别---实验三
1、细腹食虫虻
• 下颚须仅1节。翅无翅瓣,缘 室开放。身体上的毛和鬃稀少, 第2后室基部尖锐。爪较长, 无爪垫。腹部极细长,由8节 组成。后足很长,腿节和胫节 或多或少呈棒状加粗。胸部背 面仅具沟前鬃和翅前鬃各一根。
2、黄脚食虫虻
体长20~24mm。 体色黑色;头部具金 黄色长毛,前胸背板 外侧具金黄色短毛密 集形成的带状斑纹; 各足腿节末端、胫节、 跗节黄褐色,并具有 金黄色长毛;翅膀呈 黄褐色。
脉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螳螂 目、蜻蜓目天敌的识别
植保职31001 第四组
主要内容
• • • • •
脉翅目 双翅目 半翅目 螳螂目 蜻蜓目
一、脉翅目代表科---草蛉科
• 体小至中形,细长而柔弱,草绿 色、黄色或灰白色 • 触角丝状 • 复眼相距较远,具金属光泽 • 前后翅形状、脉序相似,前缘区 内横脉多,不分叉 • 成虫、幼虫主要捕食蚜、螨、蚧 及鳞翅目、鞘翅目卵和幼虫,故 有“蚜狮”之称
盲蝽科
• • • • 半翅目中最大科 触角4节,喙4节 无单眼 前翅革区分为革片、 爪片和楔片段膜片有 翅室2个,无纵脉。 • 多为植食性,为害花 蕾‘嫩叶和幼果子少 数肉食性或植食性和 肉食性
1、三点盲蝽 中胸小盾片与前翅楔 片呈3个黄绿或白色的 三角形斑
2、苜蓿盲蝽 黄褐色,前胸背板前方有两个明显的黑斑
二、双翅目代表科---
食蚜蝇科 食虫虻科 虻科
食蚜蝇科
成虫体小型到大型,体 宽或纤细,光滑或具毛,体 色单一暗色或常具黄、 橙、灰白等鲜艳色彩的 斑纹,形似蜂,头部新 月片不显著,腹节上常 有黄黑相间的斑纹,R脉 与M脉间有1游离的伪脉
1、黑带食蚜蝇
• 体长7-11毫米,头黑 色,被棕黄毛,头顶 呈狭长三角形,额前 端有1对黑斑。触角桔 红色,中胸盾片黑色, 中央有1条狭长灰纹.两 侧的灰纵纹更宽,在 背板后端汇合;足黄 色,第五节全黄色或 中央有I黑斑。腹面黄 色或第2-4腹片中央具 黑斑。
脉翅目
1)泥蛉科Sialidae
已知约4属30种,分 布于温带。成虫一般属于 小型,褐色或黑色,善飞 翔,不少种类能在水面上, 当阴暗时间,作轻快而不 规律的活动。 主要有: 日本泥蛉Sialisjaponica van der Weele 体黑 色, 翅暗褐色,翅展22—30 毫米。 鲜卑泥蛉 Sialis sibirica MacLachan 较前 种略 大,很相似,但雄 生殖器不同。
长…………………………………...……….蚁蛉科Myrmeleonidae 9(8)触角长过前翅之半,缺长形翅痣下室…….. 长角蛉科Ascalapidae 10(7)触角末端不厚起 11(16)前翅Rs有2个或2个以上分支,出自R1与Rs愈合干部 12(13)触角念珠状,少横脉………………………褐蛉科Hemerobiidae
成虫小形而细瘦,触角长丝状, 缺单眼,翅形多种,一般有毛及 种子形鳞片,着生于雌虫的主要 翅脉上。幼虫群居,衣鱼型,上、 下颚短直形。
本科巳知约10属30种,分布 于亚、非、大洋洲及北美洲。
线蛉科Nemopteridae
后翅细长如线,往往达体长二、三倍,有
时先端膨大如匙,形态特殊,体脆弱,头延长如嘴
2)鱼蛉科Corydalidae
本科已知约16属80种,广用于钓鱼饵科,幼虫被日本人称 作“孙太郎虫”入药 用;生活于水底石下,捕食蜻蛉若虫、蜉 蝣等昆虫。幼虫期约 需二、三年,在堤岸附近,以石块木屑等
作室化蛹,成虫产卵成块,附着于水面的树枝、岩石等上面。成 虫初夏羽化,有单眼三个,雄有强大上 颚,第4附节简单呈圆柱 形,可与泥蛉区别。幼虫末端分裂,有钩,也与泥蛉幼虫不同。
半翅目、脉翅目分类
03
半翅目昆虫的生殖方式 一般为卵生,但也有一 些种类为卵胎生或胎生
。
03
脉翅目分类
脉翅目分类概述
01
脉翅目昆虫属于昆虫纲,是昆虫中的一大类群 。
02
脉翅目昆虫具有特殊的翅膀,翅膀上有许多纵 脉和网状结构,因此得名脉翅目。
03
脉翅目昆虫通常体型较小,形态多样,适应于 不同的生态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常见脉翅目昆虫种类
半翅目和脉翅目的分类地位
半翅目是昆虫纲中的一个目,包括了许多常见的蝽象和蝉等 昆虫。半翅目昆虫的特征是前翅为半鞘翅,即前翅分为两部 分,一部分是透明的膜质,另一部分是革质。
脉翅目是昆虫纲中的另一个目,包括了蚊蛉、草蛉等昆虫。 脉翅目昆虫的特征是前翅为膜质,上有许多纵脉和横脉,但 无翅痣。
02
半翅目分类
半翅目、脉翅目分类
$number {01}
目 录
• 引言 • 半翅目分类 • 脉翅目分类 • 半翅目与脉翅目分类比较 • 结论
01 引言
昆虫分类简介
01
昆虫分类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昆虫的形态、生态、地 理分布和演化等方面的特征,将 昆虫分为不同的类群。
02
昆虫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 解昆虫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为 保护和利用昆虫资源提供科学依 据。
蚜科
蚜虫是最常见的半翅目昆虫之一,它们通常生活在植物上, 以植物的汁液为食。
水黾科
水黾是生活在水域中的半翅目昆虫,它们的腿很长,可以在 水面上行走。
半翅目昆虫的特点
01
半翅目昆虫的口器通常 为刺吸式或咀嚼式,根 据不同的种类而有所不
同。
02
半翅目昆虫的翅膀一般 为两对,前翅和后翅的 形状和功能也有所不同
脉翅目
脉翅目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脉翅目英文名称:Neuroptera定义:翅膜质透明,脉序网状,具翅痣,口器咀嚼式,完全变态。
包括草蛉、粉蛉、蚁蛉等。
所属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 ;昆虫分类与进化(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脉翅目(Neuroptera)主要包括草蛉、粉蛉、蚁蛉、褐蛉、螳蛉等昆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中国记载近200种。
在分类上与广翅目、蛇蛉目相近。
本目绝大多数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捕食蚜虫、叶蝉、粉虱、蚧(介壳虫)、鳞翅目的幼虫和卵以及蚁、螨等,其中不少种类在害虫的生态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录[隐藏][编辑本段]简介脉翅目是昆虫纲的一目,通称蛉。
成虫和幼虫均捕食害虫,是一类重要的益虫。
成虫最小的体长1毫米,翅展3毫米;大的长达50毫米,翅展120毫米。
头下口式,复眼大,少数有3个单眼,触角有各种类型;咀嚼式口器。
卵或长或圆,多呈卵形,顶端有精孔器,草蛉等科的卵基部有丝柄;卵单粒散产,或成排成堆集聚。
蛹为裸蛹,翅芽、足、触角等明显外露;上颚发达,羽化前破茧爬出,故称动蛹。
完全变态,1年1至数代,也有2~3年完成1代的;多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成虫越冬的其体色常有变化。
幼虫大多陆生,少数(水蛉科等)幼虫水生或半水生。
成虫有扑光习性,脉翅目多捕食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重要农林害虫,也捕食蛾蝶幼虫、甲虫幼虫以及虫卵等,甚至有捕食金龟子、蝼蛄等大型害虫的。
近年国际上利用草蛉成功地防治棉蛉虫等,而使脉翅目成为生物防治中重要的一员。
有些脉翅目幼虫还可以入药。
主要包括草蛉、粉蛉、蚁蛉、褐蛉、螳蛉等昆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中国记载近200种。
在分类上与广翅目、蛇蛉目相近。
本目绝大多数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捕食蚜虫、叶蝉、粉虱、蚧(介壳虫)、鳞翅目的幼虫和卵以及蚁、螨等,其中不少种类在害虫的生态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脉翅目昆虫的研究进展
脉翅目昆虫的研究进展脉翅目是完全变态类昆虫中较为原始的一个类群。
成虫具有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两对近等长的翅呈透明膜质,翅脉网状,在翅缘处二分叉。
幼虫和成虫均为捕食性,捕食蚜虫、叶蝉、粉虱、蚧(介壳虫)、鳞翅目的幼虫和卵,以及蚁、螨等,是重要的天敌昆虫类群,对于控制昆虫种群、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New, 1989)。
目前全世界已知现生脉翅目昆虫20余科,近6000种(Oswald, 2012)。
最古老的脉翅目昆虫化石——二叠蛾蛉科Permithonidae发现于距今2.75亿年的乌拉尔二叠纪早期地层,由此可以推断脉翅目昆虫的起源可延伸至二叠纪早期(约2.8亿年至2.6亿年)(Ponomarenko, 2002; Yang et al., 2010)。
脉翅目昆虫有完整的化石记录,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现。
目前,全世界脉翅目化石已报道600余种:其中古生代发现脉翅目昆虫化石4科60余种,中生代发现38科近400种(包括37未定种),新生代发现17科142种(EDNA数据库,/,统计日期2012.4.12)。
中生代是脉翅目昆虫一个重要的辐射时期,也是脉翅目昆虫研究最为深入的时期,无论在科级阶元还是种级的分化上,该时期的脉翅目昆虫化石的丰富度以及分异度都远远超过其它时期,出现了大量中生代特有的类群:如丽蛉科Kalligrammatidae、线蛉科Grammolingiidae、异丽蛉科Atheogrammatidae、中草蛉科Mesochrysopida等。
而且绝大多数现生类群也开始出现,如溪蛉科Osmylidae、螳蛉科Mantispidae、细蛉科Nymphidae、蚁蛉科Myrmeleontidae、美蛉科Polystoechotidae、粉蛉科Coniopterygidae和草蛉科Chrysopidae等(Garibaldi and Engel, 2005)。
因此,中生代脉翅目昆虫化石对研究该类昆虫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1)增节变态类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
无经济意义。
鉴于这类虫子在昆虫与多足纲之间,过去亦有人称蚣虫纲。
(2)表变态类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这类昆虫体第四处有一叉状弹器,能跳跃,所以有时也称“跳虫目”。
缨尾目昆虫体有鳞片,触角多节,复眼发达或退化,无翅。
腹部有11节,腹下有腹刺若干对,末端有长尾须,尾须间生一丝状中尾丝。
分布甚广,一般栖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
双尾目昆虫通称双尾虫。
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缺眼无翅,腹部十一节,末端有长尾须,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栖地下,分布甚广。
(3)原变态类蜉蝣目(Ephemerida)原变态类昆虫,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短,刚毛状,不甚明显。
翅半透明,前翅发达,后翅甚小;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
不完全变态。
成虫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4)不全变态类蜻蜓目(Odonat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束翅亚目,另有将日本大绿和在印度发现的一种蜻蜓等仅二种划为间翅亚目的。
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
两对膜质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脉序多而密;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
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
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
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
约有4500余种。
蜚蠊目(Blattari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中到大型昆虫。
体扁平,褐或灰色。
头小能活动。
复眼发达。
河南省蝶角蛉一新种(脉翅目:蝶角蛉科)
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
文
献
( F ENC S RE ER E )
Ne T R 18 R vs no eA s ainA c lp ia(net : u ( t a . s J Z o . u p Sr w, 9 4 e io f h ut l saa hd eIsca Ne 】 e ) Aut o1 S p l e No 1 0,6 p i t r a rp r .0 8 p
本 文 记 述 采 自河 南 省 白云 山完 眼 蝶 角 蛉 亚 科 Hoo h h l n e1新 种 , 亚 科 中 国 已记 载 lp t amia 该
两属 8种 , 中原 完 眼蝶 角 蛉 属 P oi r eu 其 rt i r s已报 道 过 4种 。 d c 模 式 标 本 保存 于 中 国农 业 大学 昆 虫 标 本 室 。 本 文 所 用 的 脉 序 名 称 , 在 Wel, W . 和 Ne T. 序 名 称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了一 些 变 是 e H. , e w, R 脉 动 , 出 了一 个 新 的蝶 角 蛉 科 脉 序 命 名 方 法 , 脉 序 命 名 方 法 更 接 近 康一 尼 假 想 模 式 脉 序 , 提 该 且 用 在 蝶 角蛉 科 昆 虫 脉 序 鉴 别 特 征 的 描 述 上 更 加 简 明 。 狭 翅 完 眼 蝶 角 蛉 。 种 P oi rcr sseo tr s s 1 V ( 1 新 r t ieu trp e u p. O . 图 ~2 d l ) 体 长 3 2mm, 展 8 翅 8mm, 翅 长 4 前 2mm, 翅 长 3 后 6mm。 头 部 额 、 顶 与后 头 区 为 黑 色 , 头 口器 与 狭 窄 的颊 黄 色 , 眼黑 色 无 横 沟 。触 角深 褐 色 , 度 复 长 略超 过 前 翅 的 1 2 端 部 9节 膨 大 。唇 基 上 被 白色 长 毛 , 部 及 后 面 的 区 域 被 灰 黑 色 长 毛 。 /, 额 胸 部 黑 色 , 在 中胸 两 侧 前 翅 基 部 的前 方 有 一 块 明显 的黄 斑 。 胸 上 被 灰 黑 及 灰 白色 长 毛 。 仅 足黑 色 。翅 透 明狭 长 , 宽 处 不 超 过 翅 长 的 1 4 翅 痣 短 , 梯 形 , 褐 色 , 4~5条 横 脉 。 最 /。 倒 深 含 前 翅 臀 角 明 显 。两 对 翅 端 区小 室 均 为 3排 。 前 翅 C 2明 显 , 外 侧 C u 其 u区 具 4~5排 小 室 , s R 区有 6排 小 室 。后 翅 Cu 2不 明显 , u区具 2排 小 室 , 见 3排 小 室 时 , 中 间 一 排 仅 有 2个 小 C 偶 其 室 。后 翅 Rs 支 点 较 C 2分 支 点 距 体 躯 更 远 。 分 u
草蛉-百度
草蛉草蛉(Chrysopa perla),昆虫纲,脉翅目,草蛉科。
体细长,长约10毫米,绿色。
复眼有金色闪光。
翅阔,透明。
常飞翔于草木间,在树叶上或其它平滑的光洁表面产卵。
卵黄色,有丝状长柄,称“优昙华”。
中文学名草蛉门节肢动物门纲昆虫纲目脉翅目界动物界亚门真节肢动物亚门亚纲有翅亚纲科草蛉科1简介昆虫纲,脉翅目,草蛉科。
体细长,长约10毫米,绿色。
复眼有金色闪光。
触角细长丝状。
翅阔,透明,极美丽。
常飞翔于草木间,在树叶上或其他平滑的光洁表面产卵。
卵黄色,有丝状长柄,称“优昙华”。
幼虫纺锤状,在树叶间捕食蚜虫,称“蚜狮”。
20世纪70年代,用人工饲养大量繁殖,以防治棉铃虫、蚜虫等农业害虫,获得成功。
2形态特征多种脉翅目(Neuroptera)昆虫的通称,特征是有著似花边的复杂网状翅脉。
最常见的草蛉是草蛉科(Chrysopidae)的绿草蛉和褐蛉科(Hemerobiidae)的褐草蛉。
绿草蛉,有时又称金眼草蛉,体细长,淡绿色。
触角长丝状,眼金色或铜色。
前后翅形相似,有网状脉。
世界性分布,飞行于草丛和灌木附近。
能发出一种臭味保护自己。
雌虫分泌许多长丝,卵产于每丝的顶部,以防止掠夺成性的幼虫吃尚未孵化的卵。
有「蚜狮」之称的幼虫,有像吸管的口器和发达的足。
草蛉捕捉蚜虫等软体昆虫并吸食其液体,幼虫连续取食两周后,在叶背面织一珠形的丝茧以化蛹,在成虫破蛹而出前有将近两周的蛹期。
成虫长约1~1.5公分(0.4~0.6吋)。
褐草蛉为褐蛉科昆虫,形似绿草蛉,但较小,褐色,翅上常有褐色小点,产卵时不分泌长丝。
有些草蛉幼虫以背上的钩和鬃毛附着许多残屑(包括被其所食的昆虫的残体)伪装起来,以便侵袭捕食对象,又可免受天敌的侵犯。
3物种分类脉翅目的昆虫常将蛇蛉(蛇蛉目(Raphidiodea))、鱼蛉和泥蛉(广翅目(Megaloptera))等包含在内。
草蛉种类虽多,但在中国常见的和21世纪初已开展试验做生物防治的只有下列十种,即大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多斑草蛉、粘蛉草蛉、黄褐草蛉、亚非草蛉、白线草蛉、普通草蛉和中华草蛉。
脉翅类昆虫分类
4. 触角细长,形状有线状,念珠状,梳状或棒状等。 5. 胸部强大,分节明显。足短且细,跗5节,爪1对;2对膜翅
质,大小,形状相似,翅脉多纵横脉,翅脉多在边缘分叉。 6. 腹部圆柱形,10节。 与近缘目区别:
与广翅目Megaloptera:成虫一般较柔软弱、体小(广翅目大 到150 mm),前胸短,不呈四方形;且口器为下口式(广 翅目为前口式)
脉翅类昆虫分类
包括:广翅目、蛇蛉目、脉翅目、捻翅目、毛翅 目、长翅目、蚤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 目、膜翅目即完全变态(内翅部)
第一节 脉翅目Neuroptera 第二节 鳞翅目Lepidoptera 第三节 鞘翅目Coleoptera 第四节 膜翅目Hymenoptera 第五节 双翅目Diptera
重要科介绍:
1. 粉蛉科Coniopterygidae(dusty wings) 2. 草蛉科Chrysopidae(aphid lions) 3. 蝎蛉科Hemerobiidae(brown lacewings) 4. 蚁蛉科Myrmeleontidae(antlions) 5. 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国外:本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60年代已用于生产实践,e.g.美国得 克萨斯州释放草蛉防治棉夜蛾,连续5年获得成功,棉花增产一倍。
国内:70年代后,开展研究,进展快,范围渐扩在,防虫效果显著。 e.g.东北用草蛉防治大豆蚜虫效达95.8%;北京防治温室粉虱效在 80% 以上;新疆防油菜蚜74.4%;河南防烟蚜91.2%;山东防山楂红 蜘蛛效88.7%;湖北防玉米螟68.3%;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 苏、湖北、湖南等省防棉铃虫,效在75%以上。
行觅食,老熟后在树干或叶片上做茧化蛹。 已知250多种。
园林植物昆虫学课件第六章园林植物害虫分类半、缨、脉
控制,从而大量繁殖并对园林植物造成严重危害。
02
半翅目害虫识别与防治
半翅目害虫种类及特点
常见种类
蝽象、蚜虫、叶蝉等。
特点
前翅为半鞘翅,后翅为膜翅;口器为刺吸式,以植物汁液为食。
危害症状与传播途径
危害症状
吸取植物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 畸形;排泄蜜露,诱发煤污病。
传播途径
通过飞行、爬行或借助风力、雨水等 自然因素传播。
害虫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害虫通过取食植物组织、吸食植物汁液、传播病害等方式, 对园林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生长受阻、叶片黄化、 畸形、落花落果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害虫分类依据
形态学特、 触角、翅脉等进行分类。这些特征可 以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获得。
杀螨剂使用
对于螨虫类害虫,可以选择使用杀 螨剂进行防治。
注意事项
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应注意保 护环境和人类安全,避免药害事故 的发生。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人工捕捉
对于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害虫, 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
治。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 等诱杀装置,诱杀害虫。
热处理
通过高温或低温处理,杀死害虫 或降低其危害能力。如热水浸种、
园林植物昆虫学课件 第六章园林植物害虫
分类半缨脉
目录
• 园林植物害虫概述 • 半翅目害虫识别与防治 • 缨翅目害虫识别与防治 • 脉翅目害虫识别与防治 • 园林植物害虫综合治理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园林植物害虫概述
定义与危害
园林植物害虫定义
园林植物害虫是指对园林植物造成显著危害,影响植物生长 发育、降低观赏价值或导致植物死亡的昆虫和其他有害生物 。
昆虫名词解释
1 初生分节一般昆虫的幼期,相邻体节具环形凹陷,即节间褶,纵肌附着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发育的真正体节,这种分节方式为初生分节。
2 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3 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即变态。
4 昆虫的激素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具有高度活性的微量化学物质。
5 神经元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包含一个神经细胞体或称核周质,及由此发出的神经纤维。
6 翅脉翅的两层薄壁间纵横分布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而成的,对翅表起着支架的作用。
7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迁飞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9 趋性对某种刺激有定向活动的现象。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 膜翅目Hymenoptera2. 鳞翅目Lepidoptera3. Neuroptera脉翅目4. Homoptera 同翅目5. Odonata蜻蜓目1 微气管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支,当分支到直径为2~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组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气管为微气管。
2 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3 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4 雌雄二型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二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5 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也可能是异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6 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接点,神经传导的联络区。
草蛉
种类与分布
种类与分布
草蛉(5张)草蛉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南向北热带种类递减,北方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北方种类 有明显地向南扩散的趋势。在东部季风环流区,主要分布着热带种类、古北区与东洋区的过渡种类;在西北干旱 区,以古北区种类为主。在青藏高原地区存在着一些特殊类群,如多阶草蛉等。
绢草蛉属( Ankylopteryx)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 云南。饰草蛉属( Semachrysa )分别分布于陕西、海南、台湾、广西、云南和西藏等地。草蛉属(Chrysopa ) 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优势种也比较多,如丽草蛉、叶色草蛉、大草蛉及多斑草蛉。
变态过程
变态过程
草蛉形态对比草蛉是全变态昆虫,一生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不同的形态,在卵期和蛹期的草蛉不能 取食,捕食主要是在幼虫和成虫时期,其中尤以幼虫期捕食量大,是消灭害虫的主要时期。草蛉幼虫长得丑陋, 捕食凶猛,人们把幼虫期的草蛉又叫做蚜狮。蚜狮十分活跃,虽然没有翅膀,不能随意飞翔,但却能不停地在植 物上爬行,到处寻找害虫捕食。蚜狮捕食害虫或虫卵,主要的武器是生在头前方的上、下颚,每当其发现目标后, 会张开上、下颚,把目标紧紧地夹住。上、下颚上生有可以使消化液流到害虫体上的细沟,能溶解害虫身体的液 体顺着颚上的细沟流到害虫体上,害虫身体的组织会被溶解,而溶解的液体又马上被蚜狮吸到肚子里。如此,一 头害虫最后只剩下了一张空壳。每头蚜狮一天可以吸食百十头蚜虫。有趣的是有的种类象亚非草蛉等,每当把害 虫吃尽吸光后,还把吸空的害虫体壳背在背上,不停地行走。据统计,一头蚜狮在整个幼虫期消灭的蚜虫平均可 在七八百头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翅目
脉翅目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脉翅目英文名称:Neuroptera定义:翅膜质透明,脉序网状,具翅痣,口器咀嚼式,完全变态。
包括草蛉、粉蛉、蚁蛉等。
应用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分类与进化(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脉翅目(Neuroptera)主要包括草蛉、粉蛉、蚁蛉、褐蛉、螳蛉等昆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中国记载近200种。
在分类上与广翅目、蛇蛉目相近。
本目绝大多数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捕食蚜虫、叶蝉、粉虱、蚧(介壳虫)、鳞翅目的幼虫和卵以及蚁、螨等,其中不少种类在害虫的生态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简介主要特点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概述常见
科介绍经济意义简介脉翅目脉翅目是昆虫纲的一目,通称蛉。
成虫和幼虫均捕食害虫,捕食蚜虫、蚂蚁、叶螨、介壳虫等,是一类重要的益虫。
成虫最小的体长1毫米,翅展3毫米;大的长达50毫米,翅展120毫米。
头下口式,复眼大,少数有3个单眼,触角有各种类型;咀嚼式口器。
卵或长或圆,多呈卵形,顶端有精孔器,草蛉等科的卵基部有丝柄;卵单粒散产,或成排成堆集聚。
蛹为裸蛹,翅芽、足、触角等明显外露;上颚发达,羽化前破茧爬出,故称
动蛹。
完全变态,1年1至数代,也有2~3年完成1代的;多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成虫越冬的其体色常有变化。
幼虫大多陆生,少数(水蛉科等)幼虫水生或半水生。
成虫有扑光习性,脉翅目多捕食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重要农林害虫,也捕食蛾蝶幼虫、甲虫幼虫以及虫卵等,甚至有捕食金龟子、蝼蛄等大型害虫的。
近年国际上利用草蛉成功地防治棉蛉虫等,而使脉翅目成为生物防治中重要的一员。
有些脉翅目幼虫还可以入药。
主要包括草蛉、粉蛉、蚁蛉、褐蛉、螳蛉等昆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中国记载近200种。
在分类上与广翅目、蛇蛉目相近。
本目绝大多数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捕食蚜虫、叶蝉、粉虱、蚧(介壳虫)、鳞翅目的幼虫和卵以及蚁、螨等,其中不少种类在害虫的生态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特点翅二对,膜质而近似,翅膜质透明,脉序如网,各脉到翅缘多分为小叉,少数翅脉简单但体翅覆盖白粉;无尾须;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触角细长,线状或念珠状,少数为棒状;足跗节5节,爪2个;卵多有长柄;完全变态。
形态特征脉翅目体小至大形。
体壁通常柔弱,有时生毛或覆盖蜡粉。
咀嚼式口器。
复眼发达。
触角类型多样。
前、后翅均为膜质透明,翅脉呈网状。
幼虫一般衣鱼型或蠕虫型,口器适于穿刺或为吸收性咀嚼式。
胸足发达。
蛹为离蛹,多包在丝质薄茧内。
卵圆球形或长卵形,有的种类具丝状卵柄。
(一) 头部成虫头部为下口式。
复眼大,左右远离,单眼3个或缺。
触角一般为丝状、念珠状、棒状或球杆状等。
上颚通常较发达,具1强大的端齿,并常具1内齿;下颚可见内颚叶、外颚叶及5节的下颚须;下唇突出,下唇须3节。
幼虫头部为前口式。
口器的外形为咀嚼式,但其上颚和下颚延长成镰刀状,相合形成尖锐的长管,以适于捕获和吮吸猎物体液,故又称为捕吸式口器或双刺吸式口器。
(二) 胸部脉翅目胸部3节分界明显,前胸矩形,少数延长(如螳蛉),中、后胸相似。
足通常细长,跗节5节,一般具爪1对,少数种类单爪螳蛉的前足特化成类似螳螂的捕捉足。
翅通常具翅痣,纵脉和横脉均发达,构成网状脉纹;纵脉在翅缘多分叉;翅前缘通常具有1列横脉。
静息时翅呈屋脊状覆于体背。
少数种类后翅很小。
(三) 腹部腹部细长,l0节,第1—2节及第9节短形,末节甚小。
无尾须。
雄虫
末端腹板(肛下板)即为亚生殖板,第9节腹板有1对生殖突基节。
雌虫第8腹板特化为亚生殖板,第9腹板具l对生殖突,有时形成产卵器。
腹气门8对,位于第1—8腹节。
生
物学特性脉翅目完全变态。
卵多呈长卵圆形,有的具长卵柄(草蛉)或具小突起(粉蛉)。
幼虫寡足型,胸足发达。
幼虫口器为捕吸式,其上颚和下颚左右嵌合成端部尖锐的长管,用以捕获猎物并吮吸其体液。
幼虫多数陆生,捕食性;少数水生。
幼虫一般3—5龄,化蛹时老熟幼虫由肛门抽丝做成
圆形或椭圆形小茧,蛹为强颚离蛹。
成虫飞翔力弱,多数具趋光性。
多数种类陆生,而水蛉科和翼蛉科幼虫水生或半水生。
许多种类(如草蛉等)是多种农林作物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在我国不少地区和单位已成功地利用草蛉防治蚜虫、螨类等。
有些脉翅目幼虫还可以入药。
分类概述全世界已知6300余种,但估计实际种类可达10000种。
脉翅目下进行亚目或总科的划分分歧较大。
目前较新的广泛应用的科级划分为18科。
[1] 01泽蛉科Nevrorthidae02水蛉科Sisyridae03溪蛉科Osmylidae04粉蛉科Coniopterygidae05栉角蛉科Dilaridae06鳞蛉科Berothidae07刺鳞蛉科Rhachiberothidae*08螳蛉科Mantispidae09褐蛉科Hemerobiidae10草蛉科Chrysopidae11蛾蛉科
Ithonidae*12山蛉科Rapsimatidae13美蛉科Polystoechotidae*14蝶蛉科Psycopsidae15旌蛉科Nemopteridae16细蛉科Nymphidae*17蝶角蛉科Ascalaphidae18蚁蛉科Myrmeleont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