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设计与评价试题
2023年4月自考《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全国]》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是以鉴定或验证是否具备素质或者具备程度为目的的人员素质测评
A. 考核性测评
B. 选拔性评测
C. 配置性评测
D. 诊断性评测
2. 我国的人员素质测评在 A. 建国初期
可以把面试分为压力面试和非压力面试
A. 面试目的
B. 面试者构成
C. 面试进程
D. 控制方式
20.
是面试官对被面试者的一种主观的、片面的认识和态度
A. 晕轮效应
B. 文化噪音
C. 序列位置效应
D. 偏见与定式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A. 十分制
B. 百分制
C. 二级判断计分
D. 行为判断计分
11. 文件筐实验的进行一般需要
A.30 分钟
B.45 分钟
C.1-2小 时
D.2-3 小时
12. 文件筐实验的测评结果评价不包括[自考书院]
A. 考官培训
B. 评分表设计
C. 评价结果的内容
D. 评价结果的判断
13. 角色扮演法的主要测评要素不包括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
指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
27. 人员素质测评的
功能主要体现在测评结果反映的是他人和组织对被评价
者的看法。
28.
是指测评工具所测到的是否反映了测量目标的程度。
29. 卡特尔的智力模型认为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部分答案汇集--优秀版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及大部分答案汇集一、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A.博比特 B.麦克尼尔C.查特斯 D.波特2.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 )A.相关化 B.专门化C.融合化D.广域化3.“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建构兴趣4.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基础教养论”B.“中间语言”C.“最近发展区”D.“居室教育学”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6.在赫尔巴特四个教学“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 )A.明了阶段 B.联合阶段 C.系统阶段 D.方法阶段7.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裴斯泰洛齐D.拉特克8.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瓦根舍因D.布鲁纳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具体性、学术性、范例性C.具体性、精确性、范例性D.基本性、专门性、范例性10.“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行为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 )A.主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C.相互作用论D.超越论1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对应的学习方式是( )A.探究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社会性学习D.接受性学习13.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 )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义的经验学习B.有意学习、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接受学习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5.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呈示B示范C展示D口述16.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A.学术性和逻辑性B.顺序性与重复性C.连续性与顺序性D.逻辑性与一致性17.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体经验和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A.儿童、自然、知识、社会 B.儿童、学科知识、社会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19.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A.微型课程B.STS课程C.轮形课程D.国际理解教育课程20.最早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程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21.“隐性课程是指那些包含着特殊信息的班级社会关系,这些特殊信息使维持资本主义逻辑和合理性的特殊的价值观、社会规则观、权威观和劳动观得以合法化”。
2012年4月全国自考(质量管理)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2年4月全国自考(质量管理)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6. 计算题单项选择题1.质量检验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A.事先预防B.事后把关C.解决质量问题的手段具有多样性D.“三全”,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正确答案:B解析:质量检验阶段主要是通过检验的方式来控制和保证产出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
这种做法只是从成品中挑出废、次品,实质上是一种“事后的把关”。
2.最早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国家或地区是( )A.欧洲B.美国C.日本D.中国正确答案:C解析:“卓越绩效模式”即由国际上三大质量奖(日本戴明奖、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的评价标准所体现的一套综合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其中,日本的戴明奖实施最早。
3.体现了顾客忠诚的表现的是( )A.顾客所做的B.顾客所说的C.顾客期望有更多满意的供应商选择D.主要测量现有顾客的满意度正确答案:A解析: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对于某种品牌的产品或某个企业做出的长期购买的承诺。
顾客忠诚不同于顾客满意,满意体现在态度上,而忠诚则体现在行动上。
4.属于企业内部顾客的是( )A.企业的销售部门B.企业的供应商C.企业的代理商D.企业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正确答案:A解析:内部顾客用来指组织边界之内,某个过程中的个人或团体。
企业的销售部门便是企业内部顾客。
5.表示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的是( )A.组织的使命B.组织的宗旨C.组织的核心价值观D.组织的愿景正确答案:D解析:愿景是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
通常,愿景可被看做组织的一种远大的目标或追求,是需要花五年甚至十几年来实现的目标。
6.绩效考核的客观考核方法一般只适用于(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一线从事体力劳动的员工正确答案:D解析:具体的绩效考核方法很多,但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客观考核法和主观考核法。
2012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设计与评价真题
2012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设计与评价真题课程代码:093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课程计划和教材的课程是( )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实行的课程2.美国芝加哥实验学校最先试行活动课程,倡导人是( )A.布鲁纳B.杜威C.博比特D.克伯屈3.主要解决课程设计基本理念问题的课程设计层面是( )A.宏观层面B.中观层面C.微观层面D.学校层面4.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包括( )A.学生基础B.哲学基础C.社会学基础D.心理学基础5.最早论述目标模式的是美国学者( )A.查特斯B.博比特C.泰勒D.施瓦布6.第一个明确提出过程模式的是英国学者( )A. 泰勒B.斯腾豪斯C. 施瓦布D.布鲁纳7.反映一个国家或社会特定历史时期总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教育方向的是(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8.课程目标的核心功能有( )A.激励功能B.评价功能C.导向功能D.中介功能9.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形式的是( )A.自然组织B.横向组织C.逻辑顺序D.心理顺序10.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是( )A.角色或行为的改变B.教材的改变C.组织方式的改变D.知识与理解的改变11.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进行的评价是( )A.内在评价B.效果评价C.量化评价D.质性评价12.外观性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B.斯塔弗毕姆C.斯太克D.博比特13.运用思辨的方法对评价信息进行分类、判断,用语言形式表述评价结果的方法是( )A.定量处理法B.定性处理法C.特尔斐法D.经验法14.以下不适于放入学生档案袋的是( )A.反思记录B.书法作品C.优秀文章D.检讨书1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呈现形式是( )A.章节B.主题C.模块D.单元16.教育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 )A.问卷法B.访谈法C.观察法D.量表法17.通过召开座谈会,请专家们一起讨论,充分发表自己意见,集思广益完成筛选指标任务的方法是( )A.特尔斐法B.头脑风暴法C.对演法D.分析法18.以下不属于定量处理方法的是( )A.累积分数法B.平均法C.模糊综合评价法D.哲学分析法19.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是( )A.专业自我B.专业理想C.专业性向D.专业情操20.通过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或问题来搜集信息的方法是( )A.问卷法B.分析法C.文献法D.观察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 )A. 进步主义运动B.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C. 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C.杜威D.克伯屈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A.“经验论”思想B.“兴趣论”思想C.“文化论”思想D.“泛智论”思想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轮形课程1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背离取向9.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D.实验研究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A.活动兴趣B.技术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兴趣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1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12.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13.认知弹性理论的代表是()A.斯皮罗B.维果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14.“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A.地位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5.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A.总结性评价B.场合驱动评价C.目标游离评价D.效果评价1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构成要素是()A.情境、探索、会话和意义建构 B.知识、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C.情境、探索、知识和意义建构D.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17.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18.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A.活动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要素主义课程D.学科课程19.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A.康德 B.赫尔巴特C.拉特克D.夸美纽斯20.认为“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能力展开”的教学观可简称为()A.预成说B.塑造说C.外烁说D.预备说21.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选择教育经验 B.组织教育经验C.确定教育目标D.评价教育计划22.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A.洛克 B.卢梭C.夸美纽斯D.柏拉图2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被称为()A.学科结构运动B.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C.教育心理学化运动D.进步主义运动24.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5.施瓦布认为,构成课程的要素有四个。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B.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C.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D.泰勒原理2.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 )A.结构性B.实践性C.专门性D.学术性3.下述不属于...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A.实践的艺术B.准实践的艺术C.折中的艺术D.整合的艺术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5.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A.实验教学论B.发展性教学论C.发现教学论D.范例教学论6.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 )A.教育性教学B.问题解决教学C.发现教学D.情境教学7.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B.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与核心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D.被看作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8.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 )A.行为表征B.言语表征C.符号表征D.图像表征9.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是以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B.学习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C.前一层级的学习为后一层级的学习做好准备D.教师设计教学时,通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10.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 )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B.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范例的使用C.教学范例的编制和先行概念的使用D.即时强化的策略和教学机器的使用11.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A.发现学习B.程序教学C.最近发展区D.先行组织者12.“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3.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综合课程14.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15.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教师的角色是( )A.课程消费者B.课程执行者C.课程开发者D.教书匠16.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 )A.课程变革B.课程实施C.课程计划D.课程采用17.课程知识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8.古德莱德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A.课程变革阶段B.课程实施阶段C.课程计划阶段D.课程采用阶段19.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20.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至于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
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答案完整版
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答案完整版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标志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于A 1-3A.1918B.1923C.1924D.19492.“八年研究”为以下哪种理论提供了特定环境条件 D 1-10A.学科结构B.实践性课程C.发现学习D.泰勒原理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追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B 1-24A.实践兴趣B.解放兴趣C.理性兴趣D.技术兴趣4.“使感觉到的疑难或困惑理智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和必须寻求答案的问题”属于杜威反省思维五个阶段里的 A 1-44A.问题的界定B.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C.问题解决的假设D.通过行动检验假设5.提出“小步子、循序渐进、序列化、学习者参与、强化、自定步骤”教学设计原则,确立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基础的是1-49 C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斯金纳D.查特斯6.为精确而又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B 2-80A.学科结构B.二维图表C.范例D.表征系统7.奥苏伯尔提倡的课堂教学是 A 2-05A.讲解式教学B.发现学习C.程序教学D.范例教学8.“学生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动机”是以下哪种影响学习成就的动机 C 2-110A.好奇心B.认知驱力C.自我提高驱力D.附属驱力9.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创立的教学设计模式是 A 2-137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B.程序教学模式C.范例教学模式D.发现学习10.以下哪条教学原则属于赞可夫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在对实验工作进行理论概括时定型的原则 D 2-130A.循序渐进的原则B.教学与训育统一的原则C.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的原则D.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11.“通过使用铁丝与木头发展三维形式”体现出的是 D 3-168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2.“在教育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而预先制定的作为课程指令、课程文件、课程指南而存在的目标”是 B 3-164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3.杜威认为经验课程的基本形态是 A 4-187A.主动作业B.学科结构C.自我实现D.心理印象14.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属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的B 4-188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超越论D.交叉论15.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这称为 C 5-214A.课程开发B.课程实施C.课程结构D.课程评价16.以下不属于学科课程基本类型的是 D 5-215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D.社会本位综合课程17.古希腊、古罗马的学校中主要的教学科目是所谓的“七艺”,“七艺”作为典型代表反映了以下哪种科目本位课程的思想形态A 5-215A.“要素课程”说B.“泛智课程”说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D.功利主义课程论18.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 B 5-234A.广域课程B.科学—技术—社会课程C.融合课程D.经验课程19.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 B 5-246A.夸美纽斯B.布鲁纳C.卢梭D.克伯屈20.课程变革正式启动的第一阶段是 B 6-271A.课程计划B.课程采用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21.课程变革被视为一种线性过程,课程专家在课堂外制定出变革计划,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变革计划,这种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A 6-275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技术理性取向22.“全美课程传播网络”采用的课程实施模式是 C 6-284A.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B.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C.“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D.信息加工模式23.一项课程变革计划能否取得成功实施取决于课程变革的特征、学区的特征、外部环境的特征和 A 6-293A.学校的特征B.教育的特征C.教学的特征D.学生的特征24.泰勒的评价模式属于 C 7-311A.量的评价B.质的评价C.目标本位评价D.目标游离评价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二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 B 7-315A.测验或测量B.描述C.价值判断D.协商26.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该充分了解那些人所关心的问题,这种观点属于以下哪种评价模式D 7-328A.目标达成模式B.差别模式C.外貌模式D.回应模式27.纵观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成为教学领域基本观念的是以下哪种认识论 C 8-345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建构主义D.还原主义28.20世纪70年代以前,课程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方法论是C 8-334A.经验研究B.理解研究C.量的研究D.质的研究29.教育必须要回归生活世界,去感受并建构生活世界那种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这反映的是 C 8-339A.多元主义价值观B.教育民主化C.主体教育观D.唯科学主义30.主旨在于突破“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对课程领域控制的课程研究范式是 B 8-333A.课程开发范式B.概念重建主义范式C.课程组织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答杜威关于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思想。
全国2012年4月自考《幼儿园课程》试题及答案00394
有些目标(如自信心、探究精神等)没有什么直接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因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很难由特定的内容来保证。
二、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是学前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该体现这种基础性:它应该立足于幼儿基础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该涉及人生发展最基本的问题,帮助他们学知、学做、学生活、学学习。其中,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的欲望和能力、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尤为重要。
七、兼顾“均衡”与“优先”的原则
课程内容的均衡,指的是构成课程内容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要适当。课程内容均衡与否的判断标准,既可从内容领域的角度考察,也可从为儿童各种潜能发展提供的学习机会的角度考察。真正均衡的课程,尤其要考虑幼儿发展的需要。根据均衡性原则,选择内容必须从课程的整体性出发,并不断对所选内容进行整体反思。均衡必须同时注意“优先”。而所谓“优先”,指课程设计者对某些内容和活动(包括媒介)作价值比较,决定是否纳入课程及其比重和先后次序。确定课程目标时应该遵循的“缺失忧先”原则在考虑课程内容时同样适用:课程要特别注意为幼儿理想的发展所必需的、现实中又特别缺乏的品质提供学习经验。
C.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以便调整、改善、选择和推广课程,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D.评价园长的课程领导水平
6.蒙台梭利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和帮助儿童(B)3-140
A.获得感觉技能的发展B.形成健全的人格
C.获得基本的生活知识D.发展各种能力
7.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中,幼儿园活动的类型主要分为日常生活活动和(C)3-169
C.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D.混合型的课程组织形式
全国2012年4月自考教育评估和督导试题和答案【答案在最后】
24.由评估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估对象在群体中相对位置的评估方式是
A.相对评估B.绝对评估C.定量评估D.定性评估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5.终结性评估
26.合作性原则
27.合格评估
28.完整课型
A.泰勒
B.克龙巴赫
C.斯塔弗尔比姆
D.1981年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
2.通过教育评估活动使评估对象产生或形成逼近及实现预期目标而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的功用和能力称作
A.导向功能B.鉴定功能C.激励功能D.改进功能
3.教育评估的产生是源于
A.学校教育的出现B.笔试的出现
C.教育测量运动的出现D.科举的出现
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评估和督导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50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教育评价的各种定义中,被认为能综合各家之长,既侧重于评价的信息作用,又同时兼顾了教育目标与价值判断的定义出自
试运用有关教师评估的理论分析该校这种做法的利弊,并提出改进建议。
40.案例:《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语文教育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某学校两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后遇到了共同的问题。
A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一位学生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她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对此教师A的评价是:“你的想法很独特,有创意。”学生喜滋滋地坐下了。而教师B也遇到同样回答,他听完学生的发言,略顿了一下后反问:“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装作想了想说:“坏事”。教师B
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472《比较教育》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比较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47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比较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者是英国比较教育学家( )A.萨德勒B.康德尔C.汉斯D.施奈德2.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提出“因素”和“力量”一对基本范畴的是( )A.萨德勒B.康德尔C.汉斯D.施奈德3.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认为,包括“并置”和“比较”的比较研究有两种途径:一是问题研究;二是( )A.描述研究B.比较研究C.解释研究D.总体研究4.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主要处于不利地位的是(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转型国家D.新兴工业化国家5.美国中学的主体是( )A.综合中学B.普通中学C.职业技术中学D.特科中学6.英国根据《1992年教育(学校)法》成立的负责中小学督导工作的机构是( )A.陛下督学处B.皇家督学团C.教育标准处D.学校考试和评价委员会7.德国在文化教育领域实行( )A.中央与地方合作制B.中央集权制C.督学负责制D.联邦主义8.在法国,主要任务是为高等教育的文理专业输送人才的中学类型是( )A.普通高中B.教育中心C.职业高中D.技术高中9.日本大学有科研的传统,主要任务是从事( )A.基础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跨学科研究D.开发研究10.俄罗斯的教育行政模式是( )A.中央集权制B.地方分权制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州集权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朱利安提出的建议包括( )A.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B.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教育资料C.建立师范学校教育体系D.发行各国语言的教育期刊E.各国相互派遣教师和学生12.在汉斯看来,影响教育的世俗因素包括( )A.人文主义B.自由主义C.民族主义D.民主主义E.社会主义13.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 )A.调查法B.文献法C.比较法D.分析法E.建模法14.美国的学位主要包括( )A.副学士学位B.学士学位C.硕士学位D.副博士学位E.博士学位15.1973年,英国詹姆斯报告提出改革师范教育,将师范教育分为( )A.个人教育段B.职前教育段C.自我教育段D.入职教育段E.在职培训段16.1970年德国教育审议会提出《教育结构计划》,将统一学校系统分为( )A.初步教育领域B.初等教育领域C.中等教育领域D.高等教育领域E.继续教育领域17.19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初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将初等教育分为( )A.准备学习阶段B.基础学习阶段C.巩固加深阶段D.观察阶段E.方向指导阶段18.日本小学的教育课程包括( )A.社会实践部分B.道德部分C.特别活动部分D.科学研究部分E.各学科部分19.俄罗斯师范教育的实施机构包括( )A.中等师范学校B.师范专科学校C.师范学院D.师范大学E.综合大学20.英国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主要有( )A.幼儿学校B.初等学校C.混合学校D.基础学校E.普通学校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恢复基础运动22.第三级学院23.职业补习学校24.技术高中25.人力资本理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26.(本题6分)简述美国师范教育的宗旨。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活动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A.查特斯B.奥利沃C.博比特 D.施瓦布2.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知识兴趣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追求是()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知识兴趣4.倡导教学是一项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
教师不是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为自然之助手,而是儿童观念的提供者、多方面兴趣的控制者。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家()A.夸美纽斯 B.洛克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5.在西方英语世界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是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其作者是著名教育家()A.卡斯威尔 B.坎贝尔C.坦纳D.斯宾塞6.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D.工具理性7.“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系统确立的,代表人物是()1A.塔巴B.斯藤豪斯C.皮斯特D.坦纳8.布鲁纳用“表征系统”的概念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
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
它们是行为表征、图象表征和()A.言语表征B.形象表征C.实物表征D.符号表征9.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A.比较组织者B.陈述性组织者C.说明性组织者D.先行组织者10.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要具备基础性、范例性和()A.基本性B.预备性C.要素性D.启发性11.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
全国2012年4月自考市政学试题 答案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政学试题课程代码:0029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学科是( D )A.社会学B.市政学C.政治学D.地理学2.以下属于我国城市综合经济管理机构的是( B )A.市交通局B.市财政局C.市地税局D.市审计局3.目前我国城市市民主要的政治表达方式是(A )CA.上访B.参加社会团体C.出席听证会D.游行集会4.下列国家中实行市经理制的是(D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5.法国城市采用的市政体制是(B )CA.市经理制B.议会市长制C.市长议会制D.市委员会制6.通过首长负责制和工作责任制将市政决策的目标逐渐分解、责任到人,是市政执行的( D )CA.外部条件B.工作目标C.组织保障D.运行基础7.城市复杂的社会生活结构决定了西方国家市政职能( D )BA.形式的法制性B.内容的广泛性C.导向的服务性D.实现方式的多样性8.首先使用“城市化”一词的著作是( A )DA.《城市与城市化》B.《城市化》C.《城市的形成》D.《城市化基本理论》9.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属于城市化中的( C )AA.过度城市化B.分散性城市化C.低度城市化D.集中性城市化10.揭示大城市的聚集经济规律和带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经济作用的理论是( D )A.技术派理论B.环境学派理论C.田园城市理论D.增长极核理论11.城市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 A )A.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B.本级党委审议C.市政府主管部门审议D.本级政协会议审议12.城市基础设施的生产性决定了其必须( A )CA.无偿使用B.以赢利为目的使用C.有偿使用D.排他性使用1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C )A.民营企业B.国营企业C.国家和城市的财政拨款D.社会集资14.城市公共事业的主要目标是( A )A.社会效益B.经济效益C.环境效益D.资源效益15.我国城市文化管理的首要原则是( A )CA.“双百”方针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二为”方向D.社会效益优先16.根据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负,这是城市公共收入的( A )A.支付能力原则B.受益原则C.经济效率原则D.行政效率原则17.城市市场管理的目的主要是(A )CA.调节市场B.限制市场竞争C.规范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市场行为D.保护垄断18.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提出的概念是( A )C A.可持续发展城市B.环保城市C.生态城市D.绿色城市19.生态省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 D )BA.人口协调B.社会进步C.政治稳定D.文化繁荣20.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主要采取( B )AA.综合治理B.区别治理C.限制管理D.落地管理21.残疾人社会福利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是残疾人就业和( A )BA.资助B.康复C.援助D.保险22.一般来说,应对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和事件,应贯彻的方针是(D )A.管理为主B.协调为主C.决策为主D.预防为主23.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领导核心是( B )DA.市应急指挥中心B.市安全局C.市政府D.中共市委24.市政绩效对市政管理实绩的测量主要属于( D )BA.定性分析B.定量测量C.专家论证D.系统评估25.市政绩效的关键在于城市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和(C )AA.效率B.效益C.效能D.效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2.“中间语言"概念的提出者是()。
A.加涅B.布鲁纳C.施瓦布D.奥苏伯尔3.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是().A.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统一,集体与个别统一B.直观原则,兴趣原则,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D.教学与训育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4.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学术性,科学性,范例性C.情境性,理解性,范例性D.创造性,主动性,范例性5.“指向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这是指()。
A.课程与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6.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
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D.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7.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8.“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持这种观点的是()。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滞后论D.超越论9.“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钢结构试题课程代码:024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A.钢结构比钢筋混凝土结构造价低B.钢结构建筑美观C.钢结构轻质高强延性好D.钢结构密封性能好2.钢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指( )A.已达到五十年的使用年限B.结构达到最大承载力产生破坏C.结构和构件产生疲劳裂纹D.结构变形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A代表钢材的( )3.钢材的冲击韧性值KVA.强度性能B.吸收动能性能C.塑性性能D.冷加工性能4.钢材的伸长率用来反映材料的( )A.承载能力B.弹性变形能力C.塑性变形能力D.抗冲击荷载能力5.设计某重级工作制的焊接吊车钢梁,吊车起重量为75t,工作温度低于-20℃,宜选用下列哪一种钢材?( ) A.Q235A B.Q235BC.Q235 D.Q345E6.对有孔眼等削弱的轴心拉杆承载力,《钢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准则为净截面( )A.最大应力达到钢材屈服点B.平均应力达到钢材屈服点C.最大应力达到钢材抗拉强度D.平均应力达到钢材抗拉强度7.轴心受压构件柱脚底板的厚度主要取决于( )A.底板的抗弯刚度B.基础材料的强度等级C.底板的抗弯强度D.底板的的抗剪强度8.双轴对称焊接组合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柱,偏心荷载作用在腹板平面内。
若两个方向支撑情况相同,可能发生的失稳形式为( )A.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弯曲失稳或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曲失稳B.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弯扭失稳或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扭失稳C.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曲失稳D.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弯曲失稳或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扭失稳9.梁的整体失稳属于第一类稳定问题,其失稳形式为( )A.弯曲失稳B.扭转失稳C.弯扭失稳D.局部失稳10.梁上作用较大固定集中荷载时,其作用点处应( )A.设置纵向加劲肋B.设置支承加劲肋C .减少腹板厚度D .增加翼缘的厚度11.进行钢结构计算时,所用荷载设计值和标准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B .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C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疲劳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D .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12.某节点采用角焊缝焊接连接,钢材为Q235B ·F 钢,手工焊接用焊条为E43型,节点板厚度22mm ,下列设计指标选用正确的是( )A .节点板的抗压强度为215N/mm 2,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为215N/mm 2B .节点板的抗拉强度为205N/mm 2,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为160N/mm 2C .节点板的抗弯强度为115N/mm 2,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为160N/mm 2D .节点板的抗剪强度为120N/mm 2,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为215N/mm 2 13.T 型截面压弯构件需用公式2(1 1.25/mx x x x ExM Nf A W N N βγ-'-≤进行验算的情况是( )A .弯矩作用于对称轴平面内且使较大翼缘受压时B .弯矩作用于对称轴平面内且使无翼缘端受压时C .弯矩作用于非对称轴平面内且使翼缘受压时D .弯矩作用于非对称轴平面内且无翼缘端受压时14.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时,需用换算长细比0x λ代替x λ的原因是( ) A .格构式柱可能发生较大的剪切变形 B .要求实现等稳定设计 C .格构式柱可能单肢失稳D .格构式柱承载能力提高15.高强螺栓的承压型连接适用于( ) A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连接 B .冷弯薄壁型钢的连接C .承受反复荷载作用的结构D .承受静力荷载及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连接16.在焊接工字形组合梁中,翼缘与腹板连接的角焊缝计算长度不受60f h 的限制,是因为( ) A .截面形式的关系 B .焊接次序的关系C .梁设置有加劲肋的关系D .内力沿侧面角焊缝全长分布的关系17.某侧面直角角焊缝4mm f h =,由计算得到该焊缝所需计算长度30mm ,考虑起落弧缺陷,设计时该焊缝实际长度取为( ) A .30mm B .38mm C .40mmD .50mm18.确定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拉承载力设计值时,取其设计预拉力的( ) A .1.0倍 B .0.9倍 C .0.8倍D .0.5倍19.梯形屋架支座处的斜腹杆(端斜杆)的几何长度(节点中心间距)为l ,则其平面内和平面外的计算长度0x l 和0y l 分别为( )A .080.9ox oy l l l l ==.,B .ox oy l l l l ==,C .08ox oy l l l l ==.,D .09ox oy l l l l ==.,20.减小焊接残余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是( ) A .采取合理的施焊次序 B .尽可能采用不对称焊缝 C .施焊前给构件相同的预变形D .常温放置一段时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201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A 1-32.B 1-143.D 1-194.A 1-265.A 1-496.B 1-447 .C 2-76 8.B 2-96 9.D 2-111 10.A 2-135 11.D 2-107 12.D 3-168 13.B 5-232 14.A 5-215 15.C 6-280 16.B6-271 17.A6-275 18.B6-273 19.B7-310 20.C7-312 21.A7-321 22.A7-309 23.A7-315 24.C7-326 25.D8-333 26.C8-339 27.D8-348 28.C8-355 29.B8-35830.B8-35731.简述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变化的趋势。
1-54答: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如下六个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32.简述在按照目标模式进行的课程开发中,如何确定教育目标。
2-77答:(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对学习者的研究,是经由两个步骤而实现的:一是了解学生现状;二是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作比较从而找出差距。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在许多方面明显相似;为掌生提供将校内所学内容应用于校外生活领域的练习。
因此,教育目标中应合理地反映校外当代生活的内容。
课程设计与评价试题
课程设计与评价试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
2.学科的原理:讲解学科的核心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学科的方法:介绍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择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设计与评价试题
课程代码:093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课程计划和教材的课程是()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实行的课程
2.美国芝加哥实验学校最先试行活动课程,倡导人是()
A.布鲁纳
B.杜威
C.博比特
D.克伯屈
3.主要解决课程设计基本理念问题的课程设计层面是()
A.宏观层面
B.中观层面
C.微观层面
D.学校层面
4.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包括()
A.学生基础
B.哲学基础
C.社会学基础
D.心理学基础
5.最早论述目标模式的是美国学者()
A.查特斯
B.博比特
C.泰勒
D.施瓦布
6.第一个明确提出过程模式的是英国学者()
A. 泰勒
B.斯腾豪斯
C. 施瓦布
D.布鲁纳
7.反映一个国家或社会特定历史时期总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教育方向的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8.课程目标的核心功能有()
A.激励功能
B.评价功能
C.导向功能
D.中介功能
9.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形式的是
()
A.自然组织
B.横向组织
C.逻辑顺序
D.心理顺序
10.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是()
A.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B.教材的改变
C.组织方式的改变
D.知识与理解的改变
11.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进行的评价是()
A.内在评价
B.效果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性评价
12.外观性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斯塔弗毕姆
C.斯太克
D.博比特
13.运用思辨的方法对评价信息进行分类、判断,用语言形式表述评价结果的方法是()
A.定量处理法
B.定性处理法
C.特尔斐法
D.经验法
14.以下不适于放入学生档案袋的是()
A.反思记录
B.书法作品
C.优秀文章
D.检讨书
1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呈现形式是()
A.章节
B.主题
C.模块
D.单元
16.教育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
A.问卷法
B.访谈法
C.观察法
D.量表法
17.通过召开座谈会,请专家们一起讨论,充分发表自己意见,集思广益完成筛选指标任务的方法是()
A.特尔斐法
B.头脑风暴法
C.对演法
D.分析法
18.以下不属于定量处理方法的是()
A.累积分数法
B.平均法
C.模糊综合评价法
D.哲学分析法
19.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是()
A.专业自我
B.专业理想
C.专业性向
D.专业情操
20.通过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或问题来搜集信息的方法是()
A.问卷法
B.分析法
C.文献法
D.观察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国家课程具有的特征()
A.权威性
B.多样性
C.地方性
D.强制性
E.灵活性
22.课程设计的思想基础包括()
A.哲学基础
B.环境基础
C.社会学基础
D.心理学基础
E.社会基础
23.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有()
A.新颖性
B.合法性
C.重要性
D.真实性
E.拓展性
24.学业评价主要有()
A.成绩评价
B.道德评价
C.客观性评价
D.行为评价
E.主观性评价
25.CIPP模式由哪些具体构成()
A.背景评价
B.目的评价
C.输入评价
D.过程评价
E.成果评价
26.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把目标分为哪几个领域()
A.认知
B.情感
C.操作技能
D.分析
E.运用
27.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
A.实况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事件取样法
D.时间取样法
E.调查法
28.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包括()
A.人与自然关系领域
B.人与社会关系领域
C.人与自我关系领域
D.人与文化关系领域
E.人与书本关系领域
29.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包括()
A.人与自然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我
D.人与知识
E.家长与学校
30.课程目标的来源主要有()
A.国家发展
B.学生的需要
C.社会生活的需要
D.学科的发展
E.教师的需要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
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31.近代历史上,学校课程建设上的一大成就标志是各学科自成体系,形成
一种课程类型,即______.
32.在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以学科为中心课程设计取向、以学生
为中心课程设计取向和______.
33.被公认的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经典性形态形成之标志的不朽巨著是______.
34.目标取向的评价代表人物是______.
35.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的评价方式是______.
36.评价方案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构建______.
37.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概括起来包括三方面:专
业知识、专业技能、______.
38.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______.
39.课程的核心要素是______.
40.泰勒认为,对课程目标进行筛选的过滤器是心理学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1.综合课程
42.教师行动研究
43.课程拓展
44.综合实践活动
45.课程的量化评价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6.简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47.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4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体要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9.试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50.某校学生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每天在学校就是背诵、练习、考试,这些知识如何在生活中、在社会中运用一无所知,现代社会信息如此丰富、多元、社会发展这样快,我们真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你如何评析这位学生的观点?
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对改进学校教育的不足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