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趣味
学问与趣味
学问与趣味 前辈的学者常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 因为他们自己实在是得到了学问的趣味, 故不惜现身 说法,诱导后学,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之下走进学问的大门。
例如,梁任公先生就说过:“我 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的一种元素叫„趣味‟ 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
”任公先生注重趣味,学问甚是渊博,而并不存在任 何外在的动机,只是“无所为而为”,故能有他那样的成就。
一个在学问上果能感觉到趣味, 有时真会像是着了魔一般,真能废寝忘食,真能不知老之将至,苦苦钻研,锲而不舍,在学 问上焉能不有收获?不过我尝想,以任公先生而论,他后期的著述如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 思想史,以及有关墨子佛学陶渊明的作品,都可说是他的一点“趣味”在驱使着他,可是在他 年轻的时候,从师受业,诵读典籍,那时节也全然是趣味么?作八股文,作试帖诗,莫非也 趣味么?我想未必。
大概趣味云云,是指年长之后自动作学问之时而言,在年轻时候为学问 打根底之际恐怕不能过分重视趣味。
学问没有根底,趣味也很难滋生。
任公先生的学问之所 以那样的博大精深,涉笔成趣,左右逢源,不能不说的一大部分得力于他的学问根底之打得 坚固。
我尝见许多年青的朋友,聪明用功,成绩优异,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甚至写一封信亦难 得通顺, 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
I often know many young clever friends who are excellent in study, but so weak in express specific thoughts that have difficulty to write a letter, and when I ask them, they always say that have not interest in Chinese.又有一些, 执笔为文,斐然可诵,而视数理科目如仇讐,勉强才能及格,问其故则亦曰其兴趣不在数理 方面,而且他们觉得某些科目没有趣味,便撇在一边视如敝屣,怡然自得,振振有词,略无 愧色,好像这就是发扬趣味主义。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翻译硕士考研重点,考研参考书,历年考研真题
2015中国人民大学翻译硕士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真题一、选择(50分)1、东汉()写了《两都赋》(班固)2、不属于唐朝笔记小说的是(世说新语)3、考察《忏悔录》的作者(卢梭)4、题干中给出几条信息: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戏剧家,四次普利策奖获得者(欧金.奥尼尔)5、中国最早论及性格的著作是三国刘邵的(《人物志》)6、(伏契克)的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在监狱中秘密完成7、因之因非,因非因之,所非皆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虽死犹生选自庄子的哪部著作(选项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另外一个不记得了答案是齐物论)8、社会学中“镜中我”的结论表明什么(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9、谁翻译了《铁流》,并被鲁迅赞为“一声不响不断译”(曹靖华)10、1911年()杂志首先提出了‘表现主义“(《狂飙》)11、美国文学之父是(选项里有杰克伦敦、马克吐温、欧文,答案是欧文)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哪部著作(《老子》)13、布莱希特领导的柏林剧团改编了中国哪一部戏剧(此题目在网上未找到明确答案)14、(布鲁诺)继承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被烧死15、哪位女作家获得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森)16、别林斯基关于艺术的著名论断是(艺术是形象思维)17、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的名言18、2014apec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19、12生肖中羊是第几位(数数看)20、追忆似水年华属于(意识流)小说21、考察藏族的一部哲理格言集,作者萨班·贡噶坚赞(萨迦格言)22、中国第一部笑话集《笑林》23、詹姆斯琼斯《细细的红线》书名取自英国作家()的诗句“战鼓一敲响,变作一根英雄们做成的细细的红线“(吉普林)24、萨特代表作(《恶心》)25、中国少数民族三部史诗,其中藏族的是《格萨尔王》二、应用文写作假如你是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明年7月毕业,现要求写一封申请工作信件,要求符合信函写作风格,450字以内三、大作文假定场景:一架待起飞的飞机上,经济舱:有人玩手机游戏,有人聊天;商务舱,有人在用电脑工作;头等舱,有人带着耳机看书,有人闭目养神思考,价值与位置,写一遍议论文,800字以上招生人数:2016年我校外国语学院拟招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研究生20人,其中英语口译方向8人,英语笔译方向12人。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3、小橘灯 朗诵者:吕中
寄小读者(节选)
4、通讯七 朗诵者:虹云
5、通讯八 朗诵者:虹云
6、通讯二十 朗诵者:虹云
7、通讯二十五 朗诵者:虹云
8、通讯二十九 朗诵者:虹云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第一辑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11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2 秋天,这秋天 13 静坐 14 人生 15 情愿
16 笑 17 昼梦 18 深夜里听到乐声
19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节选)
著名朗诵艺术家姚锡娟朗诵专辑。
01 迟暮 02 秋雨 03 天才梦 04 到底是上海人
05 夜营的喇叭 06 爱 07 钱 08 弟弟
09 雨伞下 10 家主 11 姑姑语录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第二辑 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
6、学问与趣味 朗诵者:刘纪宏
7、时间即生命 朗诵者:刘纪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第一辑 鲁迅-朝花夕拾
著名朗诵艺术家:常亮,曹灿,方明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01 野草题辞 朗诵者:方明
02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朗诵者:常亮
3、故乡的野菜 朗诵者:陈醇 4、北京的茶食 朗诵者:方明
5、喝茶 朗诵者:傅成励 6、美文 朗诵者:常亮
7、乌蓬船 朗诵者:陈醇 8、厂甸(节选) 朗诵者:方明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第一辑 朱自清-背影
著名朗诵艺术家:方明、张家声、林如。
著名朗诵艺术家关山朗诵专辑
01 大堰河--我的保姆 02 我的季候 03 窗 04 太阳
四字成语人生哲理
四字成语人生哲理哲理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两端成峰,远近多寡各相同。
(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存有悲欢离合,月存有阴晴圆失。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存有》)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等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进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哲理成语:1,按图索骥这个成语源于《艺林南征山》,伯乐《结城经》存有“隆颡(sang)蚨日,蹄例如累曲”之语,其子谓《马经》以期马。
丰玉姬大蟾蜍,曰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辛苦曲尔。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
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传,伯乐把自已多样的识马经验,谱成一本《结城经》,在书上,他写下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图画了不少插画,可供人们作识马的参照。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k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智者千虑,或有一失百足之虫,至死不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积思广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东向而盼,不见踪影西墙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棋高一着,右手画圆,左手画方缚手缚脚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手独拍,虽疾无声笔头生花安若泰山山穷水绝山容海纳海纳百川山呼海啸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滴石穿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雨后春笋掩耳盗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鱼目混珠数典忘祖买椟还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后为八字成语:天网恢恢,疏而更添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百不为多,一不以太少倚观者检,当局者迷兵马不颤抖,粮草先行不入虎穴,严禁虎子不辨人间存有羞愧事百足之虫,至断不蹶百足之虫,至死不崩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掩其不备高若毫厘,谬以千里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仇人相见,分外明白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仇人相见,分外眼瞪帅媳妇总要见到公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喝着碗里啊着锅里成则为王,大败则为虏东向而盼,不见踪影西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事不如省一事佛高一尺,魔高一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佛就是金装,人就是衣装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狗口里生女象牙狗口里调侃不下象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公修公德,婆修婆德祸从口出,患上从口入诲尔谆谆,听到我藐藐豪厘不伐,将用斧柯豪末不掇,将变成斧柯毫末不札,将找寻斧柯韩信用兵,多多益办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家存有弊帚,享之千金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流水不腐,户枢不蝼明枪不好躲藏,暗箭难防麻雀虽小,肝胆齐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宁可清苦,不予浊富宁可玉碎,无法瓦全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千锤踢锣,一锤定音千支解踢锣,一支解定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千金用兵,百金求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里馈粮,士存有饥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门回去虎,后门进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决不可我,我不犯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使礼一寸,得礼一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日中则昃,月满则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道至曹操,曹操就到抽空者昌,逆德者亡顺德者昌,逆德者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三分似人,七分似鬼三分像人,七分似鬼三分像人,七分像是鬼山河易改,本性难移愁千里,终须一别水激则故名,矢激则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名之下,其实容易符令三日捕鱼,两日晒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狮象搏兔,皆用全力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视之不见踪影,听之不闻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死去诸葛能够跑生仲达死去诸葛吓走生仲达身在江湖,敌我不分魏阙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失之千里,高若毫厘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承之者启,逆之者亡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桃李不言,下合为行桃李无言,桃李不言头痛灸头,脚痛灸脚头痛治头,足痛治足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并无面目见到江东父老无天于上,无地于下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王子犯法,庶民同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项庄舞剑,志在沛公项庄之剑,志在沛公养兵千日,用在一朝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鹬蚌相持,渔翁得利一不压众,百不随一一尺水翻滚搞百丈波一尺水翻滚搞一丈波养儿代老,积谷防饥养儿等待旧,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一佛出世,二佛降生一佛出世,二佛生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福同享,存有祸同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成仙,仙及鸡犬欲人勿言,莫若勿为一人向隅,八十挤尝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知风,础润知雨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一子还俗,九祖降生一子还俗,七祖降生一子还俗,七祖降生养子防老,积谷防饥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愚者千虑,亦存有一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一子修道,九族生天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言之谆谆,听到之藐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外流舟,一壶千金远避于朝,之争有利于市鸷鸟将箭,卑飘敛翼鸷鸟辛苦百,不如一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重赏之下,必存有死去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朝闻道,夕死去可以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只知其一,未明其二。
学问与趣味
学问与趣味作者:梁实秋来源:《教育》2015年第31期前辈的学者常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因为他们自己实在是得到了学问的趣味,故不惜现身说法,诱导后学,使他们也在愉快的心情之下走进学问的大门。
例如梁任公先生就说过:“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划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
”任公先生注重趣味,学问甚是渊博,而并不存有任何外在的动机,只是“无所为而为”,故能有他那样的成就。
一个人在学问上果能感觉到趣味,有时真会像是着了魔一般,真能废寝忘食,真能不知老之将至,苦苦钻研,锲而不舍,在学问上焉能不有收获?不过我尝想,以任公先生而论,他后期的著述如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以及有关墨子佛学陶渊明的作品,都可说是他的一点“趣味”在驱使着他,可是在他在年轻的时候,从师受业,诵读典籍,那时节也全然是趣味么?作八股文,作试帖诗,莫非也是趣味么?我想未必。
大概趣味云云,是指年长之后自动作学问之时而言,在年轻时候为学问打根底之际恐怕不能过分重视趣味。
学问没有根底,趣味也很难滋生。
任公先生的学问之所以那样的博大精深,涉笔成趣,左右逢源,不能不说的一大部分得力于他的学问根底之打得坚固。
我曾见许多年轻的朋友,聪明用功,成绩优异,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
又有一些人,执笔为文,斐然可诵,而视数理科如仇雠,勉强才能及格,问其故则亦曰其兴趣不在数理方面,而且他们觉得某些科目没有趣味,便撇在一旁视如敝屣,怡然自得,振振有词,略无愧色,好像这就是发扬趣味主义。
殊不知天下没有没有趣味的学问,端视吾人如何发掘其趣味。
如果在良师指导之下按部就班地循序而进,一步一步地发现新天地,当然乐在其中;如果浅尝辄止,甚至躐等躁进,当然味同嚼蜡,自讨没趣。
一个在中上天资的人,对于普通的基本的文理科目,都同样的有学习的能力,绝不会本能地长于此而拙于彼。
适用于总结的四字成语
适用于总结的四字成语1.举一反三【拼音】:jǔyīfǎnsān【解释】: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融会贯通【拼音】:rónghuìguàntōng【表述】:融汇:融合领会;全线贯通:横跨前后。
把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和道理融化合流,获得全面细致的认知。
【出处】:《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3.稽古振今【拼音】:jīgǔzhènjīn【解释】:指考查古事作为借鉴,以振兴现代。
【原文】:清谭嗣同《报贝元微书》:“稽古振今,士风一奋。
”4.承上启下【拼音】:chéngshàngqǐxià【表述】:承揽上面的,引发下面的。
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出处】:宋·张炎《词源·制曲》:“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
”5.承前启后【拼音】:jìwǎngkāilái【表述】:继在:承继;上开:开拓。
承继前人的事业,开拓未来的道路。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
”。
总而言之zǒngéryánzhī【表述】总的说出来。
【出处】《容斋随笔·卷六·洗儿金钱》:“若总而言之,殆不可胜算。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用来总括上文或表示概括性的结论。
有时;还含有“反正”的意思。
作独立成分时;常放在句首。
一般作独立语。
【近义词】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例句】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不过说是‘落水狗’未始不可打;或者简直应该打而已。
"闭阁思过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出处:《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梁实秋:学问与趣味前辈的学者常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因为他们自己实在是得到了学问的趣味,故不惜现身说法,诱导后学,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之下走进学问的大门。
例如,梁任公先生就说过:“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
”任公先生注重趣味,学问甚是渊博,而并不存有任何外在的动机,只有“无所为而为”,故能有他那样的成就。
一个人在学问上果能感觉到趣味,有时真会像是着了魔一般,真能废寝忘食,其能不知老之将至,苦苦钻研,锲而不舍,在学问上焉能不有收获?不过我尝想,以任公先生而论,他后期的著述如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以及有关墨子佛学陶渊明的作品,都可说是他的一点“趣味”在驱使着他,可是在他年轻的时候,从师受业,诵读典籍,那时节也全然是趣味么?作八股文,作试帖诗,莫非也是趣味么?我想未必。
大概趣味云云,是指年长之后自动作学问之时而言,在年轻时候为学问打根底之际恐怕不能过分重视趣味。
学问没有根底,趣味也很难滋生。
任公先生的学问之所以那样的博大精深,涉笔成趣,左右逢源,不能不说有一大部分得力于他的学问根底之打得坚固。
我曾见许多年青的朋友,聪明用功,成绩优异,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
又有一些朋友,执笔为文,斐然可诵,而视数理科目如仇雠,勉强才能及格,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数理方面,而且他们觉得某些科目没有趣味,便撇在一边视如敝屣,怡然自得,振振有词,略无愧色,好像这就是发扬趣味主义。
殊不知天下没有没有趣味的学问,端视吾人如何发掘其趣味,如果在良师指导之下按部就班地循序而进,一步一步地发现新天地,当然乐在其中,如果浅尝辄止,甚至躐等躁进,当然味同嚼蜡,自讨没趣。
一个有中上天资的人,对于普通的基本的文理科目,都同样的有学习的能力,绝不会本能地长于此而拙于彼。
只有懒惰与任性,才能使一个人自甘暴弃地在“趣味”的掩护之下败退。
大学教育-语文--第十三讲:读书《礼记·大学》-393
一群乌鸦噪晚风, 诸生齐放好喉咙。 赵钱孙李周吴郑, 天地玄黄宇宙洪。 三字经完翻鉴略, 千家诗毕念神童。 其中有个聪明者, 一日三行读大中。
《礼记· 大学》
集中阐述了儒家学派关于人格修养的 宗旨及实践此宗旨的步骤
齐家→治国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 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出成教 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 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 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 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修身→齐家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 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 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 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 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 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 家。
四、记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有《孔子闲 居》、《孔子燕居》、《檀弓》、《曾子问》等。
《礼记》与《大学》
西汉儒者戴圣编撰《礼记》,共49篇,《大 学》是其中一篇。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两节从 《礼记》中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 合称“四书”。《诗》、《书》、《礼》、 《易》、《春秋》为五经 。
二、解释《仪礼》17篇,有《冠义》、《昏义》、 《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 《丧服四制》等篇。
三、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有《王制》、《曲 礼》、《玉藻》、《明堂位》、《月令》、《礼器》、 《郊特牲》、《祭统》、《祭法》、《大传》、《丧 大记》、《丧服大记》、《奔丧》、《问丧》、《文 王世子》、《内则》、《少仪》等篇。
礼记·大学(第一章第二节)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 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未之有也。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练习题
读书:课文《大学之道》精读、课文《学问与趣味》泛读;亲情:课文《母亲》精读、课文《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泛读;爱情:课文《小城三月》精读、课文《摩诃摩耶》泛读;乡情:课文《我梦见重又归去》精读、课文《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泛读;人生:课文《封锁》精读、课文《鉴真和尚》泛读;人格:课文《伯夷列传》精读、课文《马铁奥·法尔哥尼》等泛读;爱物:课文《蚊对》精读、课文《借马》泛读;人性:课文《老妇还乡》精读、课文《复仇》泛读;登临:课文《忆黄山》精读、课文《孟加拉风光》泛读;怀古:课文《西塞山怀古》精读、课文《吊古战场文》泛读;状物:课文《江天暮雪》精读、课文《野蜂》泛读;人情:课文《饥饿艺术家》精读、课文《苦恼》泛读;情趣:课文《爱从何处寻》精读、课文《寂寞》泛读;思考:课文《再论信心与反省》精读、课文《徒然草》泛读;一、单项选择题:1.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写作水平B.深化中学语文C.增强人文修养D.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2. 大学语文课文篇目应该是()A.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B. 中国现代作品C. 唐诗宋词D. 中国古代作品3.“迎上门来堆一脸感激”,指的是()A. 谢天谢地,儿子你终于回来了B. 庆祝儿子大学毕业C. 庆幸八年抗战的胜利D. 庆幸我还活着4. 郑燮《范县署中与舍弟墨第四书》中“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中“小头锐面”的意思是()A. 长得白面书生B. 为人刁顽刻薄C. 专门偷鸡摸狗D. 身材短小精干5. 袁可嘉的《母亲》是一首()A. 自由诗B. 古体诗C. 象征诗D. 新格律诗6、下列不属于萧红作品的是:A.《生死场》B《八月的乡村》C《呼兰河传》D《小城三月》7、《小城三月》是属于萧红作品中的哪一种?A、处女作B、成名作C、代表作D、最后一部作品8、深受鲁迅思想的影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现代女作家是A 冰心B萧红C丁玲D张爱玲9、泰戈尔的小说《摩诃摩耶》的主人公的悲剧是源于以下哪个宗教的习俗?A、佛教B、基督教C、婆罗门教D、伊斯兰教9、摩诃摩耶最终离开罗耆波的原因是A、她的容貌被毁B、罗耆波违背了诺言C、罗耆波不再爱她D、她不再爱罗耆波10.()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A. 英国B.德国C. 法国D.意大利11. 萧红的一部小说命名为“小城三月”,其主要原因是:()A 翠姨的故事发生在小城的三月份B 翠姨短暂的生命就是在小城的三月结束C 小城三月的美好而短暂是翠姨人生的隐喻D 萧红非常怀念小城的三月12. 艾兴多尔夫是19世纪后期()的杰出代表A. 浪漫派B. 湖畔派C. 自然主义D. 现实主义13.诗中的“飞花”指的是()A. 天真B. 理想C. 自由D. 以上皆是14. 以下不是“乡情诗”的是()A. 叶赛宁《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B. 李白《静夜思》C. 《荷马史诗》D. 余光中《乡愁》15.《我梦见重又归去》一诗中“此地是一片雪国/我头上也白发如雪”的意思与下列哪项内容最接近()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掺掺戚戚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D.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沃尔特·惠特曼的代表作()A.《西风颂》B.《草叶集》C.《飞鸟集》D.《自由颂》17. 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作家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表现主义D. 魔幻主义18.《我梦见重又归去》一诗中“环顾四面,我发觉/片片飞花呀全是冰雪/此地是一片雪国/我头上也白发如雪”,反映了作者()A. 认为现实与梦境一样飘着雪花,感到愉悦B. 醒后心情失落、孤独,发现原来寻觅已久的东西其实就在故乡,可“我”已年老了C. 以为现实就是故乡D. 思乡之愁消失了19.《饥饿艺术家》中饥饿艺术家说“我虽然可以活下去,但我无法生存”的深意是()。
第三章 语言与翻译
第三章语言与翻译【思考与练习1】段落翻译,注意词语空缺那贾珍因见发引日近,亲自坐车带了阴阳生,往铁槛寺来踏看寄灵之所;又一一嘱咐住持色空好生预备新鲜陈设,多请名僧,以备接灵使用。
色空忙备晚斋,贾珍也无心茶饭,因天晚不及进城,就在净室胡乱歇了一夜,次日一早赶忙的进城来料理出殡之事;一面又派人先往铁槛寺,连夜另外修饰停灵之处,并厨茶等项,接灵人口。
(曹雪芹《红楼梦》)Now that the day for the funeral was approaching, Chia Chen drove in person with a geomancer to Iron Threshold Temple to inspect the repository for the coffin and enjoin on Abbot Seh-kung, who was in charge, the need for the finest furnishings and the help of the most noted monks for the coffin’s reception.She-kung hastily prepared supper, but Chia Chen had no interest in food. Since it was too late to return to town, however, he put up that night in the quest room, starting back first thing in the morning to arrange for the funeral procession. He sent men ahead to the temple to spend that night in redecorating the repository and in seeing to refreshments and the reception of the funeral party. (Tr. by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思考与练习2】段落翻译,注意词义内涵父母生活虽苦,却很少听他们抱怨,总是尽量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尽力地鼓励我们上进,做个有用的人。
18.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学问与趣味梁实秋前辈的学者常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因为他们自己实在是得到了学问的趣味,故不惜现身说法,诱导后学,使他们也在愉快的心情之下走进学问的大门。
例如,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就说过:“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
”任公先生注重趣味,学问甚是渊博,而并不存有任何外在的动机,只是“无所为而为”,故能有他那样的成就。
一个人在学问上果能感觉到趣味,有时真会像是着了魔一般,真能废寝忘食,真能不知老之将至,苦苦钻研,锲而不舍,在学问上焉能不有收获?不过我尝想,以任公先生而论,他后期的著述如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以及有关墨子佛学陶渊的作品,都可说是他的一点“趣味”在驱使着他,可是在他在年青的时候,从师受业,诵读典籍,那时节也全然是趣味么?作八股文,做试贴诗,莫非也是趣味么?我想未必。
大概趣味云云,是指年长之后自动作学问之时而言,在年青时候为学问打根底之际恐怕不能过分重视趣味。
学问没有根底,趣味也很难滋生。
任公先生的学问之所以那样的博大精深,涉笔成趣,左右逢源,不能不说一大部分得力于他的学问根底之打得坚固。
我尝见许多年青的朋友,聪明用功,成绩优异,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
又有一些位,执笔为文,斐然可诵,而视数理科目如仇雠,勉强才能及格,问其故则曰其情趣不在数理方面,而且他们觉得某些科目没有趣味,便撇在一旁视如敝屣,怡然自得,振振有辞,略无愧色,好象这就是发扬趣味主义。
殊不知天下没有没有趣味的学问,端视吾人如何发掘其趣味,如果在良师指导之下按部就班的循序而进,一步一步的发现新天地,当然乐在其中,如果浅尝辄止,甚至躐等躁进,当然味同嚼蜡,自讨没趣。
一个有中上天资的人,对于普通的基本的文理科目,都同样的有学习的能力,绝不会本能的长于此而拙于彼。
只有懒惰与任性,才能使一个人自甘暴弃的在“趣味”的掩护之下败退。
102梁启超《学问之趣味》赏析
(102)梁启超《学问之趣味》赏析梁启超的《学问之趣味》是一篇颇具影响力的演讲稿,他在其中深刻阐述了他对学问和人生的看法。
通过深入剖析趣味与学问之间的关系,他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寻求知识和真理的理想方式。
下面是这篇演讲稿的赏析。
首先,梁启超强调了学问之趣味的重要性。
他将学问视为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而这种探索本身就具有无穷的趣味。
这种趣味并不是一种表面的、浅薄的乐趣,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在的满足感。
通过研究学问,人们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并从中获得深深的满足感。
其次,梁启超提到了如何去发现学问之趣味。
他认为,要发现趣味,需要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接受性的过程。
人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好奇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去尝试新的事物,去挑战自己的局限性。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发现学问的趣味,并从中获得深刻的乐趣。
此外,梁启超还强调了学问之趣味的结果。
他认为,学问之趣味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知识和真理,还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通过研究学问,人们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增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从而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
同时,学问还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世界,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在《学问之趣味》中,梁启超以他独特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学问与趣味之间的关系。
这篇演讲稿不仅具有思想上的启示作用,而且也具有实用上的指导意义。
它教导我们,要真正地享受学问的趣味,就需要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同时,它还鼓励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挑战自己,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在思想上,梁启超强调了学问之趣味的重要性。
这种趣味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知识和真理,还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通过研究学问,人们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增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从而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
梁实秋《学问与趣味》原文赏读
梁实秋《学问与趣味》原文赏读梁实秋《学问与趣味》原文赏读前辈的学者常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因为他们自己实在是得到了学问的趣味,故不惜现身说法,诱导后学,使他们也在愉快的心情之下走进学问的大门。
例如,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就说过:“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
”任公先生注重趣味,学问甚是渊博,而并不存有任何外在的动机,只是“无所为而为”,故能有他那样的成就。
一个人在学问上果能感觉到趣味,有时真会像是着了一般,真能废寝忘食,真能不知老之将至,苦苦钻研,锲而不舍,在学问上焉能不有收获?不过我尝想,以任公先生而论,他后期的著述如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以及有关墨子佛学陶渊的作品,都可说是他的一点“趣味”在驱使着他,可是在他在年青的时候,从师受业,诵读典籍,那时节也全然是趣味么?作八股文,做试贴诗,莫非也是趣味么?我想未必。
大趣味云云,是指年长之后自动作学问之时而言,在年青时候为学问打根底之际恐怕不能过分重视趣味。
学问没有根底,趣味也很难滋生。
任公先生的学问之所以那样的博大精深,涉笔成趣,左右逢源,不能不说一大部分得力于他的学问根底之打得坚固。
我尝见许多年青的朋友,聪明用功,成绩优异,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
又有一些位,执笔为文,斐然可诵,而视数理科目如仇,勉强才能及格,问其故则曰其情趣不在数理方面,而且他们觉得某些科目没有趣味,便撇在一旁视如敝,怡然自得,振振有辞,略无愧色,好象这就是发扬趣味主义。
殊不知天下没有没有趣味的学问,端视吾人如何发掘其趣味,如果在良师指导之下按部就班的循序而进,一步一步的发现新天地,当然乐在其中,如果浅尝辄止,甚至等进,当然味同嚼蜡,自讨没趣。
一个有中上天资的人,对于普通的基本的文理科目,都同样的有学习的.能力,绝不会本能的长于此而拙于彼。
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观——以《学问之趣味》为例
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观——以《学问之趣味》为例发表时间:2018-04-12T11:49:11.71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作者:乔紫薇[导读] 通过对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人生观形成因素、主要内容的梳理。
乔紫薇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200431摘要:通过对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人生观形成因素、主要内容的梳理。
着重以《学问之趣味》一文为中心,探求梁启超学问之趣味的意蕴,及他对学问之趣味的践行。
关键词:梁启超学问趣味主义心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震惊一世,鼓动群伦。
政治活动中参与过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等等。
学术研究是伴其一生的精神食粮,其广泛地吸收各种文化思想,正如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言:“启超学问欲极炽,其所嗜之种类亦繁杂,每治一业,则沉溺于焉,集中精力,尽抛其他,历若干时日,移于他业。
”做学问的专注与广博,使梁启超成为通达之人,极力想创建出自己的学术体系与思想格局。
尤其是从告别官场到离开人世的短短10年,这10年他潜心学术,在诸子学、佛学、文学、史学等研究领域成绩卓著、蜚声中外。
晚年(1921年)他在《我是怎样一个人》演说中自我剖析,他平生是靠兴味做生活源泉,政治兴味、学问兴味都甚浓,但是学问兴味更为浓郁。
1922年8月6日梁启超讲演题目《学问之趣味》,此文主要讨论如何为学问而学问时感受到的趣味。
一 “趣味主义”人生观“趣味”是完全出于自己兴趣和爱好,对生活持有一种玩味、品赏的态度。
然在梁启超的文中“趣味”、“兴味”两词是相通的。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平生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现实与调和。
诸君读我的近二十年来的文章,便知道我自己的人生观是拿两样事情做基础:一、“责任心”,二、“兴味”。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人生观,其一根源是传统的“乐感文化”,如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二是他所处时代需要创造或转化人生观念。
学问与趣味翻译
学问和趣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学问通常指的是一种深入研究和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它强调的是对事物的认知和理性思考。
而趣味则是指对某个事物或活动感到有趣和愉悦的心理状态,它强调的是对事物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学问可以是趣味的来源,当我们对某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中的趣味之处。
例如,对于音乐学家来说,他们对音乐的学问和理解可以让他们更加欣赏和享受音乐的美妙之处,从而增加他们对音乐的趣味。
另一方面,趣味也可以促进学问的发展。
当我们对某个事物或活动感到有趣和愉悦时,我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对于一个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来说,他的兴趣和好奇心会驱使他去学习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从而提高他的学问水平。
因此,学问和趣味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通过将学问和趣味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品质。
学无止境的意思和造句
学无止境的意思和造句中文发音:xué wú zhǐ jìng。
成语解释: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成语出处:清 - 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成语造句:梁实秋《学问与趣味》:“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近义词:学海无涯反义词:不学无术学无止境的意思和造句 1人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心理。
因为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就学不到高深的技艺。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所以学无止境,有教无类,老师也要感恩学生,也是令他的教法,不断增加智慧的老师。
学无止境,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图书管理的图书包罗万象,浩瀚如烟,我们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所以古人皓首穷经,头发白了还是在继续研究,不过在这样的研究中确是有浓厚的趣味。
学无止境,所以我一直都没有毕业。
九九重阳,送你九个心愿:愿你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学无止境,工作顺利,感情美满,开心乐观,福星高照,天天向上,节日快乐!天凉记得加衣!九九重阳节,送上九个祝愿:愿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学无止境,工作顺利,感情美满,开心乐观,福星高照,天天向上,节日快乐!还有天凉记得加衣裳!我们长路漫漫,只因学无止境。
春雷炸响惊蛰梦,千树万树沐春风。
学无止境业始精,事业攀登新高峰。
爱情美满人多情,春眠夜夜是好梦。
风和日丽月朦胧,夜色无边到天明。
惊蛰万物不懵懂,一路加鞭都顺风!作为一名中医大夫,你们不觉的惭愧么?医术,学无止境。
科学无止境,攀登无止境,物构所研制的两种激光晶体,已进入国际领先。
也听过许多特约讲各个题材的相关知识,学无止境,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你也是个优秀的孩子,但学无止境,你也不要骄傲哦!灯下同吟一卷诗今朝共举合欢杯学无止境业无穷。
同样,在篮球场上也是学无止境的,人与人之间都可以成为相互学习的对象,即使是面对要和自己决一死战的对手也不例外。
四字成语感受
四字成语感受1、业精于勤yè jīng yú qín【解释】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
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结构】主谓式。
【用法】形容学业精深在于勤奋。
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于;不能读作“yǔ”。
【辨形】于;不能写作“余”。
【近义词】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反义词】一曝十寒、好吃懒做【例句】自学成才者的一条共同经验就是~。
2、学无止境xué wú zhǐ jìng【解释】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出处】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结构】主谓式【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近义词】学海无涯【反义词】不学无术【例句】梁实秋《学问与趣味》:“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
”字:“哭”的泪水,泪流满面,哭诉,泪流满面,哭了,“笑”的微笑,露齿而笑,笑,微笑,微笑成语:28人感到不安,恐慌,抑郁,令人兴奋的,急表达了喜悦:微笑,微笑,大笑,大喜,大喜表示愤怒:气坏了,很生气,大发雷霆,愤怒,牙齿可憎可恶,可憎的,很可恶深恶痛绝疾恶如仇,恨悲:伤心的泪水,泪水,泪水,泣不成声,眼泪悲哀:无精打采,顾虑重重,忧愁不安,焦虑,沮丧说兴奋:兴奋,激动,令人兴奋的,百感交集,非常令人沮丧舒适:舒适,坐下来,放松,无忧无虑,悠闲,轻松,快乐说着急:等不及了,快点,急躁,太仓促了,急表示内疚:后悔,自责,心中感到不安,感到内疚,羞愧难言的表示失望,沮丧,失望,沮丧,绝望,沮丧担心:可怕的,可怕的,惊惶失措,恐惧,恐慌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四字成语形容人生感悟
四字成语形容人生感悟1、业精于勤yè jīng yú qín【解释】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
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结构】主谓式。
【用法】形容学业精深在于勤奋。
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于;不能读作“yǔ”。
【辨形】于;不能写作“余”。
【近义词】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反义词】一曝十寒、好吃懒做【例句】自学成才者的一条共同经验就是~。
2、学无止境xué wú zhǐ jìng【解释】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出处】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结构】主谓式【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近义词】学海无涯【反义词】不学无术【例句】梁实秋《学问与趣味》:“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
”【击钟鼎食】:打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
【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
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
也泛指没有修饰。
【知命乐天】:命:命运;天:天意。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人生如朝露】: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
比喻人生短促。
【麟趾呈祥】:旧时用于贺人生子。
【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
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唯食忘忧】:食:吃饭;忧:忧愁。
人生要经历许多愁苦,只有在吃饭时可以暂时忘却。
【乐天安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同“乐天知命”【家给民足】:给:丰足,富裕。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
活着应当做杰出的人物,死了要做鬼中的豪杰。
比喻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
【寄人门下】:寄:依靠。
寄居在别人家中。
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四字成语人生总结
四字成语人生总结1、业精于勤yè jīng yú qín【解释】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
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结构】主谓式。
【用法】形容学业精深在于勤奋。
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于;不能读作“yǔ”。
【辨形】于;不能写作“余”。
【近义词】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反义词】一曝十寒、好吃懒做【例句】自学成才者的一条共同经验就是~。
2、学无止境xué wú zhǐ jìng【解释】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出处】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结构】主谓式【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近义词】学海无涯【反义词】不学无术【例句】梁实秋《学问与趣味》:“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
”1、业精于勤yè jīng yú qín【解释】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
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结构】主谓式。
【用法】形容学业精深在于勤奋。
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于;不能读作“yǔ”。
【辨形】于;不能写作“余”。
【近义词】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反义词】一曝十寒、好吃懒做【例句】自学成才者的一条共同经验就是~。
2、学无止境xué wú zhǐ jìng【解释】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出处】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结构】主谓式【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近义词】学海无涯【反义词】不学无术【例句】梁实秋《学问与趣味》:“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
”哲理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I always know many young friends who are clever, hard-working and excellent in their study, but their Chinese language level is not enough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Even it is hard for them to write a fluent letter, when they are asked about the reason, they will say they aren’t interested in Chinese language. Some of them are able to write an essay that is so brilliant that can read by others, but they regard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ubjects as enemies and barely pass their exams. When asked the reason, they will say that they aren’t interested in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And if they think certain subjects are uninteresting, they will leave them aside as worthless. They are smug, assert eloquently without any sense of shame, as if they are developing taste-oriented principle. However, they hardly realize there is no uninteresting knowledge. It depends on how we explore its interest. If we improve ourselves and find new world step by step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eaches, we will certainly enjoy it. But if we don’t study further of deeper and even skip over normal steps recklessly, we just feel uninteresting and ask for a snub. A person with upper-middle talent has the same learning ability of common and fundamental arts and science subjects, and they will never instinctively be good at this but be weak in that. Only idleness and caprice can just make a person retreat in defeat desperately under the cover of “interest”.
(2)At the beginning of study, from primary school to colleges, we’d
rather pay attention to discipline than interest. A reasonable-arranged curriculum schedule is just a well-balanced recipe, where each project is beneficial and necessary and cannot be ignored. There is no room for other choices. What we called elective subjects is just some little option within a certain scope. A well-educated person is just like a professional dramatic actor. When he is undergo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he must submit to strict discipline, learn the art of singing, acting and acrobatic fighting, and learn to play different roles. After a person makes it, he can develop his strength individually based on his interest. When the knowledge have basis and the basis is firm, you can benefit from it forever. At the beginning of study,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s are Chinese and mathematics. Chinese is the tool to read and communicate. Chinese language is not used conveniently because it is hard to express itself, while the foreign language is also not used conveniently because it is hart to absorb exotic new knowledge. Mathematics is the most training of thought and orderliness. Other subjects also have different uses. It is hard to distinguish their importance narrowly, such as physical education, it also isn’t more than important on the other hand. All in all, during our school day, we should put interest aside temporarily, and accept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 patiently, so that we can make us learn firm knowledge. The interest should be kept to enjoy little by little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