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三国演义_毛宗岗本_中的曹操也是正面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1)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摘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
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的小人、“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又真假难辨。
其实,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
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的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大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名义上的国祚。
假若曹操是奸臣的话,那么,二袁、刘表、刘备、孙权等人中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大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曹操是奸臣吗,关键词:曹操精神思想丰富唯才是用悲剧英雄在丰富多彩的明清小说中,历史演义小说是一个非常兴盛的分支。
而在众多的历史演义小说中,《三国演义》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典范。
西方哲学诠释学认为,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解读不是读者通过文本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而是读者依据自身的历史性使文本的意义得以不断创生和流动的过程。
哲学诠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曾说:“文本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
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三国演义》自元末明初成书以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涵正是在历代读者的诠释和解读之下才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使这部作品直至今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拥刘反曹”思想是《三国演义》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于《三国演义》这一“拥刘反曹”的基本思想倾向,在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进行校正、删改、评点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化,使《三国演义》的正统色彩和伦理道德观念更加浓厚。
因此,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品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时,自觉不自觉地总是把他归为反面人物,并加以夸张,使一个粉脸奸臣、狡诈枭雄、玩弄权术的曹操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曹操在大众心目中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他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等一系列特征。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
三国演义的⼈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三国演义的⼈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发送到⼿机 | 收藏全屏阅读模式字体:⼩ | ⼤⼀提起“三国”故事⾥的曹操,⼈们⼤都会想到戏曲舞台上那个⼀脸奸相的⽩脸。
可是⼆⼗世纪五⼗年代以来,在有些戏剧或影视剧当中,曹操的形象发⽣了很⼤变化,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奸不奸?为什么有⼈说他是“奸雄”呢?观众对曹操的认知和印象很多来⾃于⽂学作品,如果将曹操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该如何对他进⾏评价呢?曹操字孟德,⼩名阿瞒。
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学家,安徽亳州⼈。
曹操出⽣在官宦世家,⽗亲曹嵩原是夏侯⽒的后裔。
曹操⽂武双全,史书《魏略》中说,他“才⼒绝⼈,⼿射飞鸟,躬禽猛兽”。
《三国志》说他“才武绝⼈”。
曹操官⾄丞相,封魏王,谥武王,享年65岁。
曹操的⼉⼦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中国的史书如何评论曹操呢?《三国志》⾥说他是“治世之能⾂,乱世之奸雄”。
在《三国演义》这部⼩说⾥,对曹操这个⼈物的刻画是偏重于反⾯的奸诈?还是倾向于正⾯的英雄呢?(⽤当代视⾓,审视三国纷争;⽤史家眼光,论说是⾮成败。
北京语⾔⼤学周思源教授正说三国⼈物。
三国时期,像曹操这样的⼈物不少。
也就是说,有不少英雄,或者简单地说,有许多“雄”。
可是,曹操这个“雄”和别的英雄,别的雄,他的区别就在于:曹操奸。
可是话⼜说回来了,我们在第⼀讲⾥⾯讲了刘备。
刘备不也有⼈称他为奸雄吗?但是刘备这个奸雄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有⼈认为他是奸雄,甚⾄认为他是⼤奸雄,但是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第⼆点更重要,就是认为刘备是奸雄,刘备的奸其中⼀点就表现在他的虚伪。
我们上次讲过,他到底虚伪还是忠厚。
也就是说,有些“雄”,雄杰,豪杰,他的奸是出于政治⽃争和军事⽃争的需要。
他和曹操的奸雄有⼀个什么区别在什么地⽅?曹操的奸雄带有⼀点品质性问题,有品质性因素,⽽且这个品质性的因素,他⼩时候就这样,这⼩⼦⼩时侯就⽐较坏。
《三国志》⾥⾯有记载:曹操少年的时候,任侠放荡,不治⾏业。
曹操形象分析
奸雄英雄是也非也——曹操形象分析内容提要提及曹操,人们对他的印象总是比较深刻的。
或雄才大略,或深谙世故,或治下有方或阴险奸诈,他的性格是丰富且复杂的。
治军,他可以表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的风范,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堪为乱世领袖典范。
为谋,他也可以游刃有余,勤于阴谋诡计,狡诈伪善。
为人,他能够横槊赋诗,豪气冲天慷慨激昂,亦能杀戮成性,专横跋扈。
因而,毛宗岗评曹操“古今奸相中的第一奇人”。
但众人对曹操的评价,多来源于《三国演义》,但其毕竟是演义小说,可以姑且赏之,切不可作为真实依据。
而究查曹操真实的人物形象,《三国志》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的目的就是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比较分析曹操这一人物形象。
关键词曹操《三国志》《三国演义》一、《三国志》对曹操形象价值的肯定——英雄的产生曹操“英雄”形象的形成,其主要来源就是西晋文人陈寿笔下的《三国志》。
然,何谓英雄?总结来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可以说,人们对英雄的赞美从不吝啬词语的。
毫无疑问,《三国志》是一部史传作品,因而其对于曹操形象的塑造和评价,立足于史实,成功描写了曹操在当时的动乱社会现实中表现出来的军事、政治、文学等方面的才学与睿智,其宽广的政治胸怀、卓越的军事才能、超乎常人不拘格套的治军用人谋略、杰出的文学创作成就,无不为后人所赞赏。
相比较《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无疑,前者作为一部史传作品要比后者更为人所信服。
《三国志》中,曹操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陈寿除了用一些重大事件来表现出曹操非比常人的卓越才能时,还选择了相当数量的篇幅来刻画其细微举动。
如《三国志》中《武帝纪第一》之始即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这几句话,可以说是对青少年时期的曹操做了一个准确的评价。
尤其是“世人未之奇也”,也是未来他性格丰富而且复杂的预兆,也侧面为他以后驰骋天下、叱咤风云、权倾朝野作好了铺垫。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形象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脸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他。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也不是纯粹的奸臣,也有他雄才伟略的一面。
全书第一回,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子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也。
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奸雄必然是既奸又雄两个方面,舍去哪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一、曹操奸的一面曹操的奸主要表现为:凶狠、狡诈、诡谲。
由于《三国演义》中具有尊刘抑曹的倾向,描写曹操奸诈的地方很多但塑造的最为典型的还是吕伯奢之死和借王垕人头1.曹操行刺董卓未成才潜逃到吕伯奢家的。
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不图千金之赏和万户侯之封,冒着杀头的危险毅然收留了前来投宿的曹操对曹操以宾主之礼相待,毫无自尊傲幼之态。
他嫌杀猪作食还不够热情,还要亲自去邻村沽取好酒来为曹操压惊在那个世风口下,人心浅薄的时代,这个寻常小民吕伯奢待曹操义重如山,恩情何深!然而曹操不但不以恩德相报,反而杀光了他的全家,甚至连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也不放过如果说曹操连杀八人是由于误将磨刀杀猪当作要杀害自己属于误杀;那么,他杀吕伯奢本人则纯属故意杀人。
其杀人情状不仅十分歹毒,手段也极其狡猾。
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曹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可见曹操多么凶残、狡诈。
与曹操一起杀人的还有原中牟县县令陈宫当发现误杀了吕伯奢的家属后,陈宫悔限莫及,曹操则毫无悔意,又在逃跑中杀害了吕伯奢本人!还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这一系列罪行终于使陈宫识透了他的真面目: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2.借王垕人头更能表现曹操的诈术之深。
曹操征讨袁术时,当时十七万曹军围困了寿春城,长期攻打不下,日费粮食浩大,而附近诸郡又遭荒旱,接济不及;从孙策处借来的十万斛粮食,也只是杯水车薪,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摆在了曹操面前。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东汉末年分三国,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便正是英雄辈出的时候。
在这些英雄中,有贬有褒,对他们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
其中意见分歧最大的,便是魏的丞相——曹操。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更是主张“亲刘贬曹”,把曹操写的奸诈狡猾、无恶不作。
但是,在我眼中曹操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汉末时期,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府腐败不堪,董卓、吕布、袁绍等一干狼豺虎豹更加使老百姓民不聊生。
此刻,平时那些所谓英雄或默不出声或献媚与袁绍等人。
而曹操,一个小小的宦官之子却抱着为天下除害、国家分忧的宏伟大志,到处招兵,搜寻人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大破袁绍,使对方溃不成军,无力反击。
难怪后来曹操曾说过:“这天下若不是我曹孟德,不知道有多少人称王称帝啊!”曹操不但有勇、有志,而且有谋。
董卓当权时期,败坏纲纪。
曹操便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气不下于荆轲,行刺失败时,董卓怀疑他,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变星夜飞离京城。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不正是说明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段吗?曹操爱人才是自古有名的,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进入持久战,两方都暗自不动,曹方粮草就要耗尽,士兵们士气低落。
这时,袁绍的某士徐攸因不满袁绍而投奔曹操,据《三国演义》的记载:“操跣足而出。
”“跣足”就是光着脚的意思,且不说曹操的用意如何,他的样子,就足够让人明白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
曹操曾请求许邵给自己做一评价,许邵便答:“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是的,曹操是一个奸雄,但也是一个强人,他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
他的出现,正是这个时代所必需的选择。
一,怀不臣之心,生性多疑,残酷好杀,奸诈多的曹操.《三国演义》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无比.读者一翻开书就见到每一个人物的立场分明,爱憎清楚.在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作品一开始,作者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规定了这一人物的"主导情感":"乱世之奸雄".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抽象描述,而是用大量生动的具体描写赋予这一概念以丰满可感的血肉."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充当了一个朝廷刽子手的角色.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得连死人也不放过.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曹操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了吕伯奢全家,还要一错再错,耍弄阴谋手段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杀吉平",曹操更加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顺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试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的塑造仇怀英内容提要曹操作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反面人物出现,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艺术典型。
《三国演义》中作者着意刻画了曹操身上“奸”与“雄”的两个侧面,并使奸与雄在他身上成为一个统一体。
在曹操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典型特征:虚伪、奸诈、残忍和极端利已主义:其思想性格还有另一方面,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方面。
首先,写他的虚伪、奸诈、残忍和极端利已主义,是坏人与恶德的象征。
其次是写他的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能从统一大业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
在军事上能发扬民主,广泛采纳意见,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有百折不挠、生机勃发的政治家风貌,雍容大度积极乐观的英雄情怀;而且还有任人唯才,奖惩分明、严正不苟的治法观念和体恤百姓保护农业的民本思想。
并具有敢做敢为、不畏人言,不怕风险的精神,豪放飘逸、洒脱大度的文学家气质,诗人风度和扶植文化的远大眼光。
在罗贯中笔下,曹操不失为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
是一位有志于除残去秽,定乱扶衰,统一北部中国的英雄。
本文就人们心目中的曹操的形象作了一些探讨,以一家之言对曹操的文学形象作了概括。
关键词:曹操奸雄政治家军事家正文:试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的塑造一、引言曹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把刘备与曹操进行对比,着力揭露了他的奸险机诈。
曹操本姓夏侯氏,因中常侍曹腾收曹父曹嵩为养子,故改姓曹。
操自幼具有奸诈机变的特点,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艺术典型。
作者着意刻画了曹操身上“奸与雄”的两个侧面,并使“奸”与“雄”在曹操身上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曹操被视为“乱世奸雄”。
其奸表现在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精明干练的奸雄,是奸贼,是英雄,是“奸诈,伪善,阴谋家”的代名词。
与此相反的则是比较肯定“雄的”一面。
我们到底该怎样去评判呢?很明显,我们既不能受固有的陈腐的“尊刘抑曹”观念的影响,也不能用现代的观点去衡量当时的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之曹操人物性格分析
由曹操的性格分析其人物形象中文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在书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其中曹操就是小说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作者刻画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在作者看来,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统治者。
然而他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作者就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他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一方面他是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绝代奸雄,一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将他自私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事实,即从政治、处世、用人以及军事斗争等多个层面出色地塑造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
另一方面他又豁达大度,任用贤才,有着雄才大略和才智,为北方的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又是一位大英雄。
正是因为他性格的复杂性和两面性,使曹操成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
我们应该根据曹操复杂的性格,正确、客观、真实的评价曹操的一生,还原历史的真相。
关键词:英雄奸雄性格人物分析【Abstract】:Three Kingdoms" is the outstanding historical novel in China long masterpiece. Luo Guanzhong in this work of shaping a large number of real historical figures, Cao Cao is one of the pivotal figure, is also the shape typical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rt. Cao Cao Luo Guanzhong to shape the image of a typical feudal rulers. Cao Cao is not only an outstanding statesman, military strategist but also a treacherous cunning, good at Machiavellian crafty, but also a "treacherous, fraud false, treacherous, cruel," the peerless Jianxiong. He also wrote the other character, his desire to have an endless greed and power, but again "I would rather negative people of the world, to teach people of the world bear me off," the soul of selfish cruelty hide it, with thehypocritical, petty favors to win , enlist talent for his own use. In this paper, Cao Cao's main aspects: not only has the ingenious and intelligent, there are endless greed and power like, paranoid, selfish, cruel, enlist personne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 traits, so that China's Cao Cao Literary History and the world's【Key words】:Cao Cao;statesman;military strategist;Jian Xiong;heroic image.提及曹操,多数人会以《三国演义》依据,称其为奸雄,京剧里也把他刻画为“白脸”人物,曹操的“人缘”远没有刘备、孙权好。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文学形象的特点及塑造和表现手法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文学形象的特点及塑造和表现手法摘要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有个著名的人物形象—-曹操,所谓“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曹操这一形象跃然于纸上.且为人所熟识。
罗贯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各自表现出不同性格的特点,并加以丰富生动的情节,使人物性格呈现出复杂性、立体化。
在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曹操是颇为奇特的,一方面他承载着历朝历代卫道士们的谴责与鞭挞,同时也为人们认清生活中“曹操式的人物”的诡诈与奸险树立了“榜样”;另一方面,他的“包藏宇宙之机”与“吞吐天地之志”,不知开启了多少英雄豪杰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干。
本文分析了曹操文学形象的演变及特点,并且与历史形象进行了对比,综合介绍了《三国演义》中对于曹操文学形象的塑造和表现手法.关键字三国演义曹操文学形象特点塑造手法目录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意义 (3)3。
文献综述 (3)二.曹操的历史形象 (4)三.曹操文学形象的演变 (4)1。
两晋时期曹操的文学形象 (4)2。
唐代曹操的文学形象 (4)3。
宋代曹操的文学形象 (5)4。
近代曹操的文学形象 (5)5。
现代曹操的文学形象 (5)四.曹操文学形象的特点 (5)1。
生性多疑 (6)2。
求贤若渴 (6)3。
才华过人 (6)五.曹操文学形象塑造的三阶段 (6)1.“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6)2。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7)3.“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7)六.曹操文学形象的塑造和表现手法 (7)1。
曹操文学形象英雄面的塑造手法 (7)1.1通过情感描绘塑造曹操之雄 (7)1。
2通过语言描绘塑造曹操之雄 (8)1.3通过人物行为塑造曹操之雄 (8)2。
曹操文学形象奸雄面的塑造手法 (8)2.1通过一种“范式”塑造曹操之奸 (8)2。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一、本文概述《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吸引了无数读者。
其中,曹操作为该作品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形象复杂多面,深入人心。
本文旨在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以及历史背景,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本文首先概述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包括其家族背景、政治经历以及在小说中的角色定位。
接着,文章从性格特征、行为方式、政治智慧、军事才能等多个方面对曹操的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曹操形象在历史上的变迁和演变,以及《三国演义》对曹操形象的塑造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这一文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本文也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空间,推动对《三国演义》和曹操形象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二、曹操的政治才能与战略眼光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不仅以武勇著称,更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曹操的政治才能,主要体现在他对国家大事的精准判断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上。
他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软硬兼施,都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能够审时度势,见微知著,因此总能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的战略眼光,更是他成就霸业的关键。
他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天下大势,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官渡之战中,他顶住压力,坚持与袁绍决战,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战役。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他在北方的地位,也为他后来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他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因此,他大力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这使得他的帐下聚集了众多杰出的谋士和将领,如荀彧、郭嘉、程昱、夏侯惇等,他们的存在,为曹操的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古代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为背景,展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一系列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战斗。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他们的特点、行为和思想。
一、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角色。
他是一个有着卓越才能和野心的统治者,被称为“奸雄”。
曹操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政治手腕,他建立了魏国,使其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势力。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有两面性。
一方面,他勇冠三军,智谋出众,以致曹魏能够在割据混战的时代中立足。
另一方面,曹操的手段狠辣,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权力和利益,给普通百姓带来了苦难。
曹操的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权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深思。
二、刘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仁义之君的代表。
刘备为人仁厚正直,有着广泛的人缘和深厚的人民基础。
他懂得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兼容并蓄,从而获得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臣子。
刘备的形象是正面的,他坚守信义的原则,并且视人民如众生父母般珍惜。
他设立为官者的有效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为其巩固地位和民众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备的形象是充满人文情怀的,他代表了仁爱和正义的思想理念。
三、孙权孙权是曹操、刘备之后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东吴国的创立者。
与曹操相比,孙权更加年轻和灵活,他经历了艰难困苦,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抗击外敌能力的统治者。
孙权的形象是勇敢坚毅的,他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始终保持乐观和决心。
他善于借鉴他人的长处,稳定统治,与世长辞后,东吴国局仍稳定。
虽然孙权和曹操、刘备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但他也同样面临着权力的考验和各种的诱惑。
他通过策略、政治手段和外交手腕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他的形象表明在乱世之中,掌握政治手腕的人才能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立足。
总之,《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各具特色,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优点、缺点和复杂性。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浅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浅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掺半。
在我看来,曹操有“雄”的一面,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曹操也有“奸”的一面,他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奸诈之徒。
本文从曹操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对其人物形在我国众多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
小说中,曹操是一位有胆有谋的政治家和才能卓越的军事家,他统帅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结束了北方诸侯割据的局面。
同时另一方面,曹操身上有着无穷无尽的贪欲和权势欲,是一个权谋机诈、无比凶残的人物,常常用假仁假义、小恩小惠去笼络人心、收罗人才,为自己所用。
一、曹操生平简介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
年幼时,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当时即流露出非凡的才能。
公元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开始了仕途,当年他才刚满二十岁。
后来,曹操当上了洛阳北部尉,暗地收编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而后加入了反董大军,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将北方牢牢控制,力图统一天下。
公元210年,曹操大宴铜雀台,一大批贤才志士皆投奔于他,随后实施恰当的农业政策,安定了民生,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公元219年,曹操与孙权联合打败了关羽。
公元220年,曹操回到洛阳,病死于此,终年六十六岁。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二、曹操正面形象——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深谋远虑的政治家1.抱负远大,胆识过人生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战乱时期,曹操揭竿而起,力争实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伟大理想。
董卓作乱,大家都束手无策,全都抱头痛哭,只有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定刺杀董卓,并且亲自前往。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摘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固定在受众的心目中的。
本文从曹操求贤若渴、用人不疑的智者胸怀,实现北方统一、促进全国统一的能者韬略进行分析,并从历史和客观的角度进行了评判,指出对于曹操这一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的不同解读要恰切和公允。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历史人物;文学形象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曹操的奸臣形象犹如落地生根的草芥一直蔓延在人们的心中。
尤其是舞台上的曹操素以“白脸奸臣”而家喻户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再加上毛氏父子的点评,曹操的脸谱化被迅速固定。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它是作者依史而演义,参杂作者的价值观,从而侧面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观。
而作者罗贯中又依据的是儒家正统思想,尊刘贬曹、拥蜀反魏的倾向就显而易见了。
如果我们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曹操这一形象,我们会发现把曹操视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失之偏颇的。
且看书中曹操出场之一回。
“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
曹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也?’劭不答。
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曹闻言大喜。
”毛宗岗加以评论:“称之为奸雄而大喜,大喜便是真正奸雄。
”究竟曹操为何听后大喜,我们不妨这样理解。
汉末群雄并起,军阀混战。
有实力的军阀统治者都竞相为己争得一席之地,作为出身低微的曹操,没有强大的实力而被知人之士称为“治世之能臣”,实是大增曹的信心。
但是曹操所处的是乱世,为何他听了这种评价还会大喜呢?这就是曹操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
他不仅有气魄,有度量,而且相当有智慧和才智,他不把“奸雄”视为对自己的贬斥,相反,他把“奸雄”看作是计谋、智慧、权变,并决心以此来发挥自己的特点,在乱世中一显身手,岂是持有正统观点的人士所能理解的?自古以来,“识时务者为俊杰”。
曹操亦是。
曹操初出茅庐就已经显示出其非凡之智,被董卓重用。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多元复杂。
论人英才许劭评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作为奸雄,曹操的性格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既要看到他的雄才大略,也要看到他的奸邪伪诈。
一、曹操的多元性格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亦正亦邪之人,性格多元复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曹操的雄才大略:曹操的雄才大略体现在广纳人才、仁德宽厚等方面。
当然,这几个方面都是曹操性格整体性中所显示的不同侧面。
我们来看看雄才大略的曹操。
1. 有仁德关羽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
关羽不辞而别,“诸将皆不平”,意欲“赶上诛之”。
曹操坚持守信不追,“使归其主,以全其义”。
实事求是的评论说:“可见的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
”之后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回想“不追关公”一事,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2. 爱将惜才:爱将惜才是曹操多重性格中最为光彩夺目之处。
其着眼点,在于吸引一大批忠于自己的有为之士,以完成独霸天下之大业。
司马光曾赞扬历史的曹操“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
这里道出了曹操能够囊揽各方奇才的博大胸怀,而真诚地、慷慨地爱将惜才则是其主要原因,《三国演义》对此作了较好的描述。
他两祭典韦,厚爱徐晃、蔡文姬的情景就让人感动至深。
才女蔡文姬被匈奴兵掳去做了左贤王夫人,曹操不惜重金将其赎回,并把都尉董祀配其为夫。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沙》中所说:“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时就肥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称尊处就称尊。
”(二)曹操的奸险诈伪:曹操性格的整体就是由正、负两个系列中那些看来是水火不相容的多种元素组成的,事实上曹操还存在着欺君、诡诈、残暴、利己等元素。
我们来一一探究:1. 利己从中国传统伦理观来说,唯己是欲,是曹操伦理观的核心,也是他意图追求的根本。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毛宗岗的评语指出,此二语说出奸雄心事。
疑虑和凶残是利己欲本性的两方面,利己则必是损人,骗人,害人,杀人,这就表现为残暴狠毒;损人者则必畏人,损己,欺己,害己,这就导致猜忌。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形象。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形象在小说中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特征和品质。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历史背景,文学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曹操的形象是如何被塑造的。
在历史背景下,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曾经统一了北方的政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受到了历史的影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参考了曹操在史书中的形象和事迹。
曹操在小说中的形象既有历史的基础,又有作者的创造。
在文学背景下,曹操的形象也受到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曹操被视为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的人物。
他的形象既有正面的一面,如英明果断、善于谋略,又有负面的一面,如冷酷无情、权谋狡诈。
小说《三国演义》中对曹操形象的塑造也体现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
1.2 目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气概。
其中,曹操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极具特色。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塑造,揭示其历史背景下的塑造、文学形象的展现、道德品质的表现、权谋手段的展现以及形象的多维性,探讨其对读者的影响,分析塑造的成功之处,并思考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影响。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塑造在《三国演义》中,对于曹操的形象塑造是在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必然受到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的影响。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曹操出生于汉朝末年,成长于乱世之中。
在汉献帝时代,王室衰落,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曹操作为一名有野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必然会展现出强大的政治野心和军事才能。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些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他残酷 暴虐的特点。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他 每次作战过后还会屠城,乃至于连坟墓 都不放 过,如 书 中 写 道:“大 军 所 到 之 处,杀戮人 民,发掘 坟 墓。”这 都 是 罗贯 中在《三 国 演 义》中 对 于 曹 操 的 描 写。 此外,当 曹操 错杀 了 吕伯 奢的家 人 后, 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却丝毫没 有反悔与内疚,而是将错就错,把 吕伯 奢本人 也 杀 死 了。 他 之 所 以 有 这 样 的 行为,均是由于他生性多疑,“宁可我负 天下人,不可 天 下 人 负 我。”[3]当 他 挟 天 子以令诸侯时,他也根本听不进朝臣的 任何建议,而是刚愎自用,只坚持 自己 的看 法,且 狡 黠 多 变,经 常 玩 弄 权 术。 最后,曹操的野心越来越大,甚至 快要 将皇帝罢 黜,自 己 登 上 帝 位。因 此,从 某种角度看,曹操也的确算得上是汉室 的逆贼。
解读《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解读《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石育玮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在其中塑造了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比如说诸葛亮、周瑜、曹操等等,作者都对他们刻画了鲜活的个性特征,都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人物当中,对于曹操这一个人物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乱世出英雄”,但也有的人说曹操是一代奸雄,鲜明的人物特征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一人物被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曹操没有淹没在历史中,而是被人们铭记,它的历史价值流传至今。
说到曹操,大家可能会出现“奸雄”或者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等特点鲜明的表述。
实际上,曹操是一个多重性格的角色,是一个有着多样性人物形象的人。
曹操有阴毒奸险的一面,但是也有优秀出众的一面,曹操的形象有着复杂的特点,我们现代人不应该只用现代的眼光来分析他,而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评判。
一、曹操是伟大的文学家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许多的学者也在不断地剖析他。
在分析一个人物的形象时,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我国汉朝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是汉赋、诗歌、散文等。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
他可以当将军,征战四方,也可以做一位诗人,歌以咏志。
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曹操是一名伟大的诗人,作了很多广为人知的诗词歌赋。
比如说在课文中所学习的《观沧海》这一首诗,就是出自曹操之手,是曹操赋予了沧海一份真挚的情怀,一份苍茫幽深的情感,才有着我们现在所学习到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当年率领着他的军队在行军的过程中,看到了大海波涛汹涌,巨浪翻滚,所以就作下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看到他虽然年过半百,但是仍然有着雄心壮志,他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大海能够海纳百川,人也一样,需要有一颗宽大的心灵。
《三国演义-曹操》是怎么样的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曹操》是怎么样的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演义-曹操》是怎么样的人物形象分析【导语】:《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作为小说,它要塑造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作为历史小说,它又不能背离历史上的环境和人物性格。
曹操形象分析
曹操形象分析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物。
许多的人都不喜欢他,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清代的毛宗岗在他们的《〈三国志演义〉回评》中对曹操的评价就很低,认为“真小人”就是曹操的过人之处。
许勋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虽然这是许勋被迫作出的评价,但这也不失为一个恰当的评价。
曹操身处乱世,而他自身的非凡的才能和复杂的性格注定了他会成为一代“奸”雄。
曹操是一个有长远政治眼光的人,他聪明、豁达、求贤若渴且有军事才能。
但他的残杀却是不能被认同的。
曹操是“狡猾、奸诈”的。
在《三国演义》中有段对曹操“狡猾”的描写: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
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
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信其言。
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
因此,操得恣意放荡。
这一小段对曹操小时候的“狡猾”的描写,这说明曹操“狡猾”是小时候就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曹操还有一出“狡猾”的地方是他听从谋士“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对策。
曹操果断的把献帝接到许都,从而是他在政治立场上能够站稳脚跟。
这是他比董卓、袁绍、袁术“狡猾”的地方。
在对待帝位的做法上:董卓废掉汉少帝刘辩,另立少帝的弟弟陈留王刘协;袁绍在做了关东各路诸侯的盟主之后,袁绍就想以盟主名义,重新再立一个皇帝;袁术自立为皇帝。
这些人的决策都不如曹操的做法来得高明。
他把献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据地,客客气气的供奉起来,然后,利用献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征讨四方。
许多人认为曹操这么做很“狡猾”,但我看来这并不是“狡猾”,我认为这是“聪明”。
袁绍可以这么做,袁术也可以这么做,其他的任何一个有实力的据守一方的诸侯、将军都可以这么做,但他们都没有,这只能说明他们目光短浅,没有长远的政治眼光。
这就是曹操胜过其他人的地方之一。
曹操的形象分析(完整)
曹操的形象分析大全曹操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具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曹操是中国文学上,史学上少见的争议巨大的形象。
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曹操的形象又经过了那些颠覆性,戏剧性的演变,曹操的历史形象,一方面是由于《三国志》是正史,其书写也更加强调历史的真实性。
《三国志》中的曹操机警聪明,有孝行,是个旷世奇人,具有济世之才。
《三国志》中主要张扬其文治武功和卓越才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同时开启了尊曹贬刘的先河。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对曹操褒贬兼有的时期,也是其文艺形象启蒙的阶段。
这时期,南朝记述魏晋时期人物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形象呈现出如下特征。
乱世奸雄、谲诈典型、妒贤代表、好色之徒、功业千载。
唐代是曹操形象进一步丰厚化的时期。
唐代统治者尤其唐太宗虽从自身的价值取向出发,对曹操的篡逆行为也进行了严厉批判,但对曹操的“匡正之功”仍评价很高。
唐代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开明的文化政策,使唐代士人对曹操的英雄业绩较为崇拜和景仰,尤其对其文采赞叹不已。
他们创作了大量有关曹操事迹的诗歌,对曹操进行渲染,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元时期是曹操形象由英雄圣主到篡逆奸臣的大转折期.从上层统治者、士大夫阶层到民间大众,“尊刘贬曹”渐渐成为主导思潮。
元《三国志平话》及众多宋元戏曲作品都极尽贬抑之能事,从相貌描写、军事胜败等各方面,一味贬损、嘲弄曹操,传达了民间大众心目中对仁君的渴望,对暴君的憎恨情绪.此时期曹操的文艺形象与其本来而貌有较大偏离,曹操的奸雄形象基木定型。
明清时期,曹操形象由英雄到奸雄彻底颠覆,从英雄豪杰逐步沦落为薄情寡义,乱臣贼子式的人物。
在这一时期的两部三国题材的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更可以看出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
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问许子将(按许邵字子将):‘我何如人?’固问,然后子将答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太祖大笑。
"汤用彤《读人物志》亦云:“《后汉书》言许子将目曹操曰‘子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另外,《世说新语·识鉴》也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