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人教版初二下) (4)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及最新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
一.新知探究1.什么是推测?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还需要丰富的和。
2.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3.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讨论。
1.原始大气由哪些气体构成?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2.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4.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的部分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生命起源的海洋化学起源说。
2.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三、基础演练1.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②生命起源于陆地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3.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A.核酸B.蛋白质C.氨基酸D.葡萄糖4.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A.原始大气、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陆地C.原始大气、原始海洋D.原始海洋、原始海洋5.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6.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B.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梅洋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四.课堂检测1.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相比,不含有()A.水蒸气B.氨C.氧气D.甲烷2.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此实验为以下哪一项推测提供了证据?()A.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氨基酸B.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的基本单位C.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D.甲烷、氨、氰化物、水蒸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是构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3.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B.从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的出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怎样进行的,米勒的实验结果足以说明问题;D.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科学家们还在进行不懈的探索。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参考教案
△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挥,也促使学生对各种观点有个总体的评价。
△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欲望,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总的原则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就不用重复;学生证据不恰当或不充足时,教师适当补充说明。
介绍我国在生命起源上的伟大成就
感受、思考
阐述有关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可自由上黑板书写)
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基本上可以否定神创论、自然发生说。
了解肉汤实验的方法和过程,观察实验的结果。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提出其他不同说法……
原始地球是如何出现新生命?
总结出有关生命起源的五种不同观点。
教师在适时、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证据。
1用化石证据否定神创论;
2用雷迪的实验、巴斯德的实验否定自然发生说;
3用米勒实验验证化学起源说的可能性;
4用陨石证据验证宇生说的可能性;
5用海底黑烟囱图片以及相关环境介绍验证深海热泉说的可能性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更进一步证实了化学起源说的可能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认识到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一种过程。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题目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总课时
1
学校
教者
年级
八年
学科
生物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
学
目
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
【能力目标】
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难点:米勒实验的装置和原理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制作课件,搜集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学说资料。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生命起源的的观点:神创论
宇生学说
热泉生态系统
自然发生说 1、原始大气的成分:没有氧气
化学进化学说 2、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形成
3根据米勒等人的实验: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二、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原始大气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原始生命
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
本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在生命起源假说的讨论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发言,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关注生命科学。
生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2)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三)、师生共同总结科学的推测需要什么?
(1)有确凿的证据
(2)有严密的逻辑
(3)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四、巩固练习(详见PPT课件)
五、布置作业
激趣引入
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与资料分析,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介绍
知识目标
文字
A
G
建立表象
1分钟
自制
讲解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
E
建立表象
5分钟
下载
观看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
E
帮助理解
5分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载
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
2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二、新课讲解
(一)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1.神创论
2.自然发生论
3.宇生论
4.化学进化说
(二)资料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51资料分析1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的年龄?
2.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
3.原始大气的成分:现在大气的成分:最明显的不同:
4.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通过勒实验,明确
生物: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1(人教版八年级下)
生物: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1(人教版八年级下)知识目标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能力目标1.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学说)的大致过程;2.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命起源的科学报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妙的艰辛。
学习方法1.推测判断;2.小组讨论辩论;3.分类归纳学习工具1.图片资料;2.学生讲述有关生命起源的故事;3.Internet上的资源学习过程课前准备(事先1周安排)课前召开各班生物课代表和生物兴趣小组长会议,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传说、故事、新闻、媒体报道等。
课时1:分析推测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不攻自破。
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安排语言表达较好的学生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不相信。
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
“神创论“不攻自破。
学习结论: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没有科学的证据,只是一种传说,不攻自破。
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米勒实验。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的推测判断阅读资料1:分析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任务:1.写出原始大气中各个气体成分的化学式?2.推测在原始大气中为什么没有氧气?1.H2O、H2、NH3、CH4、CO2、H2S;2.学生小组讨论推测得出;(1)氧元素,化学性质很活泼,少量水分解产生的氧分子,很快与其他物质形成氧化物;(比较科学)([)没有绿色植物,不能释放氧气;(一种猜测)阅读资料2:分析米勒的科学实验出示导学提示,帮助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米勒实验中运用1.H2O、H2、NH3、CH42.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火花放电;了哪些气体?2.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什么?3.米勒实验中合成了什么物质?4.米勒实验证明了什么?3.合成了多种氨基酸;4.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可以能够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知识。
2.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3.了解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4.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知识。
2.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难点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在实验上的证明。
三、教学内容A. 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1.神创说:生命是上帝创造的。
2.自然生成说:生命是通过自然过程产生的。
3.星际种子说:生命来自外太空,经过某种途径到达地球并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B. 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质中的已经死去的生物或植物遗体或痕迹。
2.化石有助于我们研究生命起源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加互动探究教学法。
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解释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鼓励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实验验证不同假说的可行性。
五、教学过程A. 导入老师可以准备一段关于生命起源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
B. 学习1.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分别介绍神创说、自然生成说和星际种子说,让学生理解每种假说的特点和可能性。
2.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讲解化石的相关知识,并介绍生命起源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中化石的作用。
3.实验探究: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如通过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等,让学生实验验证每种假说的可行性,并分享实验结果。
C.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共同探究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可信度。
六、课后练习为了加深学生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可以布置以下习题:1.请以自己的语言简述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神创说是不可证明的,但自然生成说和星际种子说又存在缺陷,请解释它们的缺陷是什么。
3.请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化石进行研究。
4.氨基酸是构成生物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氨基酸不足以构成完整的蛋白质,请尝试自己设计实验完整合成蛋白质。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材内容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后来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的过程。
教材有“科学方法”、“技能训练”和“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呈现了“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论”体现教材的开放性,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大概念:概念8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重要概念:8.1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具有共同祖先一般概念:8.1.1 生命最有可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8.1.2 化石记录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初步接触了由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因化学知识的欠缺,在理解化学进说这一部分知识时,稍显吃力,教师需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充分启发学生思维,看似学知识,实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掌握“推測”这一科学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生命观念: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与资料分析,提升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分析米勒模拟实验,提升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化学起源说的学习,认同生命进化之漫长,提升珍爱生命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和处理方法】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地球上的生命为什么会如此丰富多样?”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1.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的奥秘。
2.强化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3.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动、形象的事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命的起源及生命在地球上的发展历程,掌握生命起源的基本学说,如化学进化论等。
2.了解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及其在生命树上的位置。
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探讨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有一定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4.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进化等,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物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品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解释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能力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自学,教师可配合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在相互讨论中认识一些生命起源学说,并理解这些推测与证据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和积极探索科学精神。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导入目标展示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㈠、原始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教师活动我们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个地球上的呢?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捏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参看三维目标(展示方式要灵活)过度:女娲造人,只是传说,没有确凿的证据。
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于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要想了解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地球刚刚形成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教师:提供视频和图片资料,并提出以下问题:1.原始地球上有怎样的环境条件?学生活动教学改进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进入新课学习学生认知目标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和图片,结合教材P47页资料分析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地球状况 2.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与今天学生:解答问题,交流出的大气成分相比,明显的不同是没有什正确答案么?3. 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㈡、化学起源学说过度:那么,原始大气在当时环境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美国青年学家米勒的实验教师:提供米勒实验装置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完成以下问题:1.米勒向密闭装置中泵人甲烷、氨、氢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什么成分?对该装置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了什么?火花放电能为该实验提供什么?学生: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组讨论、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展示交流、互相补充、得出合理解释2.对加热的装置模拟了什么?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流回底部烧瓶,这又模拟了什么过程?而底部烧瓶内含有的有机物是什么?3.米勒得出的结论是怎样的?过度: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五、教学准备:教师:①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和教学录像短片.(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最新的报道.)②将学生分成7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分配各组的收集相关资料.③教师准备好学案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⑤1周前准备做肉汤实验学生:①1周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4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分别完成两个肉汤的对比实验.②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③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备好讨论材料.六、课时按排 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八、板书设计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生命起源的的观点:神创论宇生学说热泉生态系统自然发生说 1、原始大气的成分:没有氧气化学进化学说 2、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形成 3根据米勒等人的实验: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二、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雷电简单的有机物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原始生命九、教学反思:。
生物人教八年级下册(2013年新编)《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4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②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及新的研究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与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二、教法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因此,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应用于实践→概括总结三、学法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在新的平台上“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本节课力图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教材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猜想、讨论、交流,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并提供相关问题情境,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联想生物的进化过程和不同时期地球上的生物,再提出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再引入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新课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每组提供一个资料并创设几个和资料相关的问题,由学生代表写在黑板上面,要求学生根据资料共同探讨得出答案。
第一组资料:P47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通过问题①描述原始地球的特征,培养学生科学的想象能力;②这种情况是科学家自己看到的吗?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③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现在的地球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④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7.3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7.3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 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 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及内容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我们都知道,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那森林古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得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起。
认同。
设疑。
科学方法——推测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交流、展示。
化学起源说阅读,分析并讨论交流。
原始大气、原始海洋、电火花模拟闪电,降雨,获得多种氨基酸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课堂小结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从知识、经验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
结合板书和课件,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畅所欲言。
达标练习进行达标测验、讲评与补偿练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八下生物教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八下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本章内容讨论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起源等自然科学课题。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阐述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这一过程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教材从地球演变讲起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的起源。
这节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学的好教材。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一课时教案实例八年级生物教案●第六章生命的历史●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人类的探索生物不能由目前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产生,目前的生物只能通过繁殖产生。
(二)原始地球1.高温、地壳薄、有原始大气,后来才有水。
2.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无氧气和臭氧层。
(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1.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较大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界膜原始生命2.生命诞生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四)几个主要年份46亿年前形成原始地球38亿年前形成原始海洋35亿年前形成原始生命。
六、习题与解释1.随堂练习(1)第一个用实验证明生命不能自然发生的人是( ) (a)米勒(b)雷地(c)巴斯德(d)达尔文(2)原始地球上的物质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生成小分子有机物直至产生生命物质所需的条件有( ) (a)高温(b)闪电(c)紫外线(d)以上都是(3)非生命物质演化为生命的场所是在( ) (a)原始海洋(b)原始土壤(c)原始大(d)原始陆地2.课后练习(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说明了。
(5)米勒的实验及后来许多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用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来合成各种氨基酸,这些实验用来证明。
(6)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有、、、等气体,没有、和。
(7)原始生命起源于物质,原始生命在形成的。
是进化的结果。
(8)科学家推测,地球形成于年前,原始海洋形成于后前,原始生命形成于年前。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4.化学起源说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还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1.第一组资料: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学生思考回答:不会,因为不存在形成原始生命所需要的条件,如原始大气,持续高温,雷电等。
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分析想象中的原始地球(图片展示原始地球想象图)请大家阅读教材P51资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前老师先讲解原始地球想象图)(1)分析原始地球的环境是怎样的?(2)原始地球的大气中有哪些成分?(3)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4)火山爆发形成原始大气的条件是(1)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2)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3)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
(4)高温、闪电。
(5)没有。
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什么?(5)根据原始地球的环境推测,原始地球有生命吗?为什么?过渡:那么,原始大气在当时环境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2.第二组资料: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图片展示米勒实验装置)大家阅读教材P52资料分析②米勒实验,完成问题:(1)米勒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气体?该装置模拟了什么成分?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而米勒的这个 (1)甲烷、氨、氢气等气体;原始大气的成分;装置中的水蒸气来自沸水。
(2)提供高温和水蒸气;模拟降雨。
(3)高温、闪电;能量;多种氨基酸(有机小分子)。
(4)通过米勒实验推测原始地球上在原始大气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能够些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所以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原始生命形成的时间大约是36亿年前。
八年级生物下册 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知识目标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能力目标1.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学说)的大致过程;2.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命起源的科学报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妙的艰辛。
学习方法1.推测判断;2.小组讨论辩论;3.分类归纳学习工具1.图片资料;2.学生讲述有关生命起源的故事;3.Internet上的资源学习过程课前准备(事先1周安排)课前召开各班生物课代表和生物兴趣小组长会议,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传说、故事、新闻、媒体报道等。
课时1:分析推测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天空中电闪雷鸣,或赤日炎炎,与现在的环境迥然不同。
那么当时或者几十亿年前、几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关于这些问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为关注,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个热点——生命的起源。
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不攻自破。
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学习结论: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没有科学的证据,只是一种传说,不攻自破。
[课堂讨论]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米勒实验。
子,物质形成氧化模拟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
然而,目前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再到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人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据。
人教版八下生物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设计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神创论——在证据面前,不攻自破二、化学起源说:1、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氢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无氧气和臭氧层。
2、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最大区别:没有氧气2、根据米勒等人的实验: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3、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雷电简单的有机物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原始生命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
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这样设计是依据如下论述:“由于所有的科学概念均依赖于实验和观察的证实,所以从原则上讲,当出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定律等科学核心概念已经经过了广泛的证实,因而在他们被检验过的那些领域似乎不大容易发生变化。
在那些数据尚不完整,理解尚不充分的领域(例如人类进化的细节和全球变暖问题),新的证据一旦出现很可能要导致现有概念的变化或当前冲突的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人教版初二下)
(4)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讲〞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讲明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锤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估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讲〞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讲〞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预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讲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奇
阅读资料 展现«圣经»片段和〝女
娲造人〞、〝自然发生
讲〞的古文,将学生带入
悠远而奇异的氛围,引导
学生产生爱好 原始地球的形成 学生代表介绍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讲,其余学生依照资料总结原始地球状况 关心学生代表预备发言,
提供视频和图片资料,指
导学生推理、总结
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能够产生生命起源所必须的小分子的有机物 观看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 提供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观看、分析,简单讲解有关化学知识
从有机物到细胞的过程
观看小实验和图片,推理想象 将几滴油滴入水中,振荡
食管,让学生观看经久不
散的小油滴。
简单讲解由有机物组成
细胞的可能性。
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介组织学生交流,提供视频
绍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
其
资料
它学生分析这些观点分不
有什么证据支持,又有什么
证据反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现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辉煌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许多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如何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那个咨询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如此的传奇。
——〝俗讲天地开创,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伙儿讲明一下?
学生:讲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专门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致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专门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
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
依照〝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样同意的学讲),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同时缓慢地收缩,逐步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
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连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开释出庞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
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
这确实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形:依照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步收缩过程中温度专门高,因此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步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
那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专门多的水蒸汽。
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集合而成原始的海洋。
原始海洋盐分专门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现实验仪器〕。
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专门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觉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
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如此的实验制成了。
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 和RNA的组成成分。
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
至此,人们差不多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能够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能够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通过漫长的时刻,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
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
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
然而这些过程完全差不多上估量,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
因此,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讲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第一,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
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
运算讲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时期的行星。
只是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时期。
通过科学家运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致只有250万颗。
假如它们平均地分布在银河系中,那么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
因此我们认为,宇宙中还有生命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可能临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预备充分,发言全面,带我们领会了宇宙的奇异奥妙,也让我们为各国科学家的杰出研究而感叹。
我们通过学习,也将把握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究更多的隐秘。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时期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教师在制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
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奉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讲、实验,并专门强调〝这些假讲只是一家之言,还有专门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确实是期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得科学的本质。
如此设计是依据如下论述:〝由于所有的科学概念均依靠于实验和观看的证实,因此从原那么上讲,当显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定律等科学核心概念差不多通过了广泛的证实,因而在他们被检验过的那些领域看起来不大容易发生变化。
在那些数据尚不完整,明白得尚不充分的领域〔例如人类进化的细节和全球变暖咨询题〕,新的证据一旦显现专门可能要导致现有概念的变化或当前冲突的解决。
在信息依旧支离破裂的情形下,
科学概念不完整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是这也是取得重大突破的机会。
〞〔引自«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9~12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