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端午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端午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端午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1端午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风俗文化的丰硕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育学生阅读明白得和联想、想像的能力(3)培育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重点:(1)龙舟赛的出色场面描述(2)联想的作用教具安排:(1)龙舟赛的相关图片(2)投影片(3)朗诵磁带教时:一教时一、课前导入:同窗们:能不能告知我,一年当中你最喜爱过的是哪个节日?能说说喜爱的理由吗?(教师鼓舞各抒己见,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之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有同窗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五月初五) [中国^@%教育&出~版网]咱们那个地址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明白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知你的同窗。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明白端午节的由来吗?明白包粽子的用意吗?(纪念屈原)【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衰亡后,他满怀悲忿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身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逐蛟龙。
通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风俗被流传下来了。
适才我提到了龙舟赛,大伙儿看到过吗?咱们那个地址有那个风俗吗?(有)【归纳】:咱们那个地址在水乡河面宽敞的地址有这项活动。
那么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窗请举手,包括当现场观看过的,也能够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
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归纳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烈火、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归纳】:好的。
若是没有看到过的,请跟我一路来看看龙舟赛的出色画面。
展现图片:(网上下载的图片:搜狐体育频道图片库。
连贯播放)教师从旁说明:龙舟,龙头龙尾身狭长。
船手一样有8-20个,持桨坐在双侧,船头有鼓手。
竞赛时船手随锣鼓声的节拍,合力划桨,冲向终点。
苏教版初中语文初一上册(2022)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教学设计
苏教版初中语文初一上册(2022)第三单元第1 1课《端午日》教学设计相公中学侯锁艳教学目的:一、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专门魅力,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二、培养学生及联想、想像的能力,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一、传统节日表达的价值。
二、杰出的龙舟竞渡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及虚实相生的写法。
教时安排:一教时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有谁能说出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春节、端午、中秋)(学生回答后)刚才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有同学能说出端午的由来吗?(为了纪念屈原)(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湘西的端午民俗。
板书课题:端午日沈从文二、简介关于沈从文(1902-1988),现代闻名作家。
一生共著有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中长篇小说十余部,近三百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短篇小说《萧萧》、《夫君》。
另有小说、散文三十余部及长篇小说《长河》等。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蘸zhàn峒dòng鹳ɡuàn泅水qiú2.说明下列词语伶俐:聪慧,灵活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吊脚楼:(见课文注释)四、研习课文1.学生迅速扫瞄课文后,说说我们这一带的端午日有一些什么习俗?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课文介绍的湘西端午习俗有哪几种在我们家乡没有?(我们这一带的端午习俗有:吃粽子、吃咸鸭蛋、吃鱼吃肉、系五彩线、戴小铃铛、插艾蒲等等;课文写到的湘西端午习俗有: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赶鸭子。
)2.分析追赶鸭子的场面。
学生读第二节摸索下列问题:(出示:投影2)(1)追赶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那个节日的愉快)(2)参与追赶鸭子活动的人员有哪些?(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3)追赶鸭子的场面如何?(自由下水追赶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3.分析赛龙舟的场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课《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 课《端午日》教课方案《端午日》教课方案教课目标: 1.认识风俗,感觉乡土文化。
2.培育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取对人生的有利启迪教课要点:出色的场面描绘。
教课难点:出色的场面描绘。
详写和略写相联合。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听说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可以洗得直臣冤。
那端午节有什么风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边端阳,到处都端阳。
)师生齐读。
可见,端午节风俗之多,场面之热情。
今日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
(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留,初步感知课文感觉一下这儿端阳,那边端阳,到处都端阳。
的节日氛围和第1页/共3页湘西一带的端午风俗。
(1-2 名学生复述课文粗心。
)三、本文比许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纳分组议论自主学习的方法。
先自由朗诵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尝,标示疑点,疑惑和不解的地方。
边读边议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可以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沟通。
1.字词方面的不解。
如缓促调治、不拘等。
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比赛,为何还要写从前练习的事?(1)议论侧面衬托的作用。
(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
(3 处)3.以便令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各种情况中各种情况不描绘出来为切入点找出略写的句子。
(1)议论详写和略写的办理。
(2)从文中再找近似的句子。
(3)在此达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绘详细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色。
四、谈感觉最深的场面(一)人流如潮的场所写得好。
(1)三个莫不的句子(2)从文中找其余写人多的句子。
(二)要点赏析赛龙舟场面。
第2页/共3页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
七年级语文教案 端午日9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端午日9篇端午日 1《端午日》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江苏大丰沈灶中学陈继军该教案是本人获大丰市东南片优质课评比第一名教案(一)教学理念: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引导、自学讨论法。
(二)、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三)、教学重点:1、精彩的场面描写。
2、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四)、教学难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中秋节,很快又将迎来春节,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师:谈到端午节我们就不能不想到一位伟大的诗人,谁呀?(生:屈原)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多媒体图及传说介绍),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源自屈原投江的传说,人们用端午节来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敬重和怀念。
师:我们今天到湖南去了解那儿的老百姓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多媒体展示课题)请大家把课文打到102页。
问:作者是谁?(生(齐):沈从文。
)师:哪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沈从文?师:我补充一点: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具体感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美景(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二、新授板块一:自学并疏通字词。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探究目标)(1)自由学习过程: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同学们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风俗习惯?(3)划出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词语。
检查学习情况:(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并区别字音字形字义。
蘸(zhàn)酒峒(dòng)泅(qiú)水数〔shù〕天前擂(léi)鼓鹳(guàn)呐(nà)喊 shù(戍)军一律(lǜ)jiǎng(桨)手泥jiāng〔桨〕板块二:分析课文一:介绍风俗。
十一、端午日(苏教版七年级上)
十一、端午日 (苏教版七年级上 )十一、端午日沈从文教课目标设计 1、指引学生认识风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觉乡土文化的独到魅力。
2、可能的话赏识本文出色的龙舟竞渡的场面。
要点学习对生活的察看和场面描绘。
教课手段最好借助多媒体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日我将率领大家进入风俗风情内容的学习,课前我部署大家收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资料,下边请小小组沟通一下你们收集的资料。
师问 2 分钟能够了吗? ---生议论的基础上小小组代表讲话。
2.方才你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谈谈端午节的由来吗?学生回答,老师作适合增补3.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端午节相关的文章出示课题及作者。
二、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初步研究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哪些同学愿意出来把文章朗诵一下。
师请学生读,并提出听读要求要求 1 仔细听,听完后能作适合的评论。
2听完后能说出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域端午日的哪些风俗风情。
2.研读要点段落并作深层研究方才朗诵的过程中,你感觉哪些内容最出色,[同学们愿意看吗 ]? 1 播放赛龙舟的场面学生赏识 2 请学生齐声朗读相关这方面的文字。
3在读的基础上,议论以下两个问题出示假如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或许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何感觉?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衬着龙舟竞渡的场面的? 4 我们常说学贵有疑,有疑问才会有进步,针对课文内容,谁有疑义吗?[让学生疏组,自主发问,自主解决。
]3.借助课外资料作拓展研究本文作者依靠自己自学成长的语言功底把龙舟竞渡的场面写得特别出色,同学们想学吗?今日老师想为你们搭建一个舞台,让你们大显神通。
1展现舞狮子的画面。
2要修业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
3先小组沟通,再班上沟通,并请学生互作评论。
最后老师再作评点。
三、总结全结 1、请学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评论 2、总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湘西地域端午日的风俗风情;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场面描绘,堪称收获不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第11课《端午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湘西地域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让感受赛龙舟场面描述的的出色和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
2.学习场面描述的方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进程】<一>导入语《端午日》选自《边城》,写的是湘西一个叫茶峒的地方的端午日风俗。
端午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同一个节日,各地的过法却很有地方特色,让咱们通过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一路来感受湘西端午的活动气氛。
<二>整体把握1.(1)文顶用什么顺序介绍了哪些风俗习惯?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事后;赛船事后;天晚。
归纳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了什么,这样的写法叫什么?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
详略适当,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表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2.全文仅仅三个自然段,但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风俗的细致观察,描述赛龙舟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风俗。
细读课文,想一想如何划分段落?(1)描述茶峒人端午日到长谭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面。
(2)记叙赛龙船后人们下水追赶、捕捉鸭子的场景。
(3)简述划船竞赛和捉鸭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表明端午节全民同乐之久。
<三>合作探讨1.赛龙舟的描述是一个场面描述,超级出色。
作者是如何进行描述的?(1)描述人物的时候用了什么描述方式?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外貌与动作的描述,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团结协作的拼搏精神。
(2)除这些描述之外,作者还从什么角度描述了这个场面?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听觉上有锣鼓声;呐喊助威声、鞭炮声、加油声……视觉上描画了红色的旗帜、龙身有的黄色的、有的红色的、江水浑黄色,桨手的衣饰统一色彩。
《端午日》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端午日》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端午日(沈从文)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日的习俗,品味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学习准确生动简洁明快的语言。
学习方法:朗读、交流讨论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每个传统的节日都有可说的习俗。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赛龙舟、买草药、吃包子、包粽子,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在这许多习俗中,场面最大、最热闹、最激动人心的,当然要数赛龙舟了。
不信,我们跟着沈从文到茶峒长谭看一场龙舟大赛,一定会感受到不同一般的紧张激烈和欢庆喜悦。
二、阅读主场(一)合作学习1、学习小组集体研究,找出第一段叙写的三个场面,在班上交流。
⑴河边看划船⑵河上赛龙舟⑶胜利者领奖2、学习小组尝试对每个场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在班上交流。
河边看划船--“莫不穿了新衣”(喜庆气氛)“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民风淳朴)“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迫不及待了)“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动,家家如此)“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当官的、当地有身份的也不例外)河上赛龙舟--“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准备充分,一点也不马虎)“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暗示竞争激烈)“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渲染龙舟竞赛的激烈)胜利者领奖--“必可在税关前领奖”“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欢庆隆重,习俗由来已久)(二)精读第三个场面,揣摩运用一系列准确而生动的词语的作用,并安排不同层次的同学反复朗诵。
作用: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有特征的动作,既表现赛船场面的热烈气氛,又表现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三)学生自读第2、3段,体会与第一段的关系和写这两段的作用。
所写内容皆是略写,突出了第一段的详写地位,是第一段喜庆气氛的延续,表明全民同乐时间之久,极好展示了淳朴的民风。
三、阅读尾声(一)讨论“探究练习一”。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端午日》教案 苏教版
端午日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学习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体会用词的精妙,语言的简明,详略的安排,为想象而留下的空白,材料的排序等。
2、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获得对端午民俗的真切感受,让文化内涵从语言中品出来。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真实感受和深切理解作者所营造的热闹、激烈、欢悦的节日气氛,从中体验湘西淳朴民风和合作、争先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方法和手段通过对话交流的形式紧扣文本进行有重点研读;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借助PPT简介端午日的由来,介绍苏州地区流传一首无名氏的诗(见教参),观看划龙舟的照片,让学生简单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有关民俗,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端午日》选自《边城》,写的是湘西一个叫茶峒的地方的端午日风俗。
端午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同一个节日,各地的过法却颇有地方特色,让我们通过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一起来感受湘西端午的活动气氛。
(导入务必要快)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
三、请同学交流:1、文中写了湘西端午日的哪些民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赶鸭子)2、这些活动的参与度如何?从哪些文字可以感受到?(3个“莫不”、“任何”、2个“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为下文写龙舟比赛营造热闹气氛并设置悬念)3、其中详写的是哪两件事?(龙舟竞渡、追赶鸭子)四、研读“龙舟竞渡”1、朗读(目标定位并初步感受)2、研究几个问题:龙舟竞渡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充分)文中哪些文字告诉了读者,比赛的准备是充分的?(“数天以前”、“早”、“进退”……所谓充分,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早”,一个是“实”。
“进退”一词,语言直达心灵,不必分析,直接感悟,能让人有身历其境的感受,眼前似乎呈现出选手认真训练的情景来。
用词很逼真,有现场感。
然而这种情景也许是模糊的,让人对龙舟到底是怎样的船,竞渡究竟是怎样的场面隐隐的产生期待。
七年级语文上册11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11、教学目的:1.了解端午的习俗;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分析精彩的场面描写。
2.关注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选材方法。
教学手段:多谋体课件。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调查、了解有关本地过端午节的习俗,课堂交流,引出新课。
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说说文中写到了端午的哪些习俗?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明确:穿新衣服、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赶鸭子竞赛。
(板书)详写龙舟竞渡,略写赶鸭子竞赛。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用简洁的语言(小标题)概括课文三部分的内容。
②你觉得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体现过节的喜庆气氛?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学习,你觉得应该掌握哪些重点内容,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如:龙舟竞渡:a.节日赛龙舟的气氛如何?b.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赛龙舟的场面?c.比赛时船员是怎样分配的?作者运用了哪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对他们赛龙舟时的外貌和动作进行了描写,这些词语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什么作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d.最能激发你联想的句子有哪些?赶鸭子场面:a.赶鸭子活动有什么目的?b.赶鸭子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人们的心情怎样?(提示,让学生自己设计类似的问题,然后讨论。
可从两方面谈学习体会:其一,传统节日给人带来的欢乐;其二,就文章的写作特点而言。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获得有益启示。
假如你就是龙舟竞渡或赶鸭子场面中的一员,试想象当时场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心情。
龙舟竞渡取得胜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四、与课文中写到的端午节习俗相比,你的家乡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些习俗?为什么?你知道端午节的寓意吗?五、小结1.问答演示:复述所讨论的问题,指定一个学生回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端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欣赏品味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实写和虚写相结合。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
以后,在每年的五
xué)老鹳(guàn
坐
种种情形”。
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
,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
d qi)
(、龙舟竞赛使人感受到当时竞赛场面的热烈,当地群众活动的纷乱无序。
教学后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端午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1)学习用准确生动、精练明快的语言来描述出色场面。
(2)把握本文层次清楚、详略适当的写法。
【进程与方式】(1)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有情感的朗诵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课文思路,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
(3)阅读重点文段,研究出色的场面描述,体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风俗文化的丰硕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重点】出色场面的描述【难点】运用正面描述、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式和虚实结合的方式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方式:自主探讨,讨论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地域范围风俗适应也不尽相同。
昨天让同窗们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下面大伙儿来谈谈,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追问)适才你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吗?对,咱们明白了端午节源自屈原投江的传奇,人们用端午节来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敬重和怀念。
咱们这边过端午节的时候一样会包粽子,煮鸡蛋。
那么在湖南他们又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呢?咱们今天就去那儿了解一下老百姓是如何过端午节的。
自学功效展现(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形反馈)1、字音、字形、诗文名句字音:蘸.酒(zhàn)伶俐..(líng lì)擂.鼓(léi)泅.水(qiú)老鹳.河(guàn)呐.喊(nà)一律.(lǜ)茶峒.(dòng)硫化砷.(shēn)颈.脖(jǐng)翘.首(qiáo)好hǎo (好事) 为wéi(为数不多) 数shǔ(数数)hào (爱好) wèi(为了) shù(数学)shuò(数见不鲜)形近字:茶峒侗族胴体;暴躁干燥;划桨浆糊;戊戌戍卒;名句默写: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教案苏教版
《端午日》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其独复备栏特的文化魅力;2、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并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一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幻灯显示: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是怎样记录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
二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习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划出相关的词语)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2. 问题解决: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
详略安排,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三精彩赏析1. 采用老师介绍的方式来阅读:出示要求:大声朗读这段文字,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带头的、锣手、鼓手、桨手、群众……),用一段连贯的话有针对性地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你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出示示例:我是我们这一队的带头的,就坐在船头上。
你看,我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
比赛开始后,我就左右挥动小令旗,指挥船只的进退。
在我的指挥下,桨手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龙船好似长龙出没于波光烟雨之中,直冲终点线。
2. 你也选择一个角色,按照要求来准备一段话。
3. 请几位代表上来讲讲,讲完之后会请同学根据要求来点评。
4. 大家的解说使人感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同学们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有了知识上的收获――场面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2)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刻画(3)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5. 你们认为你们获胜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合作努力,有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用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来描写精彩场面。
(2)掌握本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课文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阅读重点文段,研究精彩的场面描写,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重点】精彩场面的描写【难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和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不同的地域范围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
昨天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下面大家来谈谈,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刚才你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吗?对,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源自屈原投江的传说,人们用端午节来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敬重和怀念。
我们这边过端午节的时候一般会包粽子,煮鸡蛋。
那么在湖南他们又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呢?我们今天就去那儿了解一下老百姓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自学成果展示(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1、字音、字形、诗文名句字音:蘸.酒(zhàn)伶俐..(líng lì)擂.鼓(léi)泅.水(qiú)老鹳.河(guàn)呐.喊(nà)一律.(lǜ)茶峒.(dòng)硫化砷.(shēn)颈.脖(jǐng)翘.首(qiáo)好hǎo (好事) 为wéi(为数不多) 数shǔ(数数)hào (爱好) wèi(为了) shù(数学)shuò(数见不鲜)形近字:茶峒侗族胴体;暴躁干燥;划桨浆糊;戊戌戍卒;名句默写: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2、文学常识。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人,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
1923年到北京,开始文学创作。
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西散记》等。
他的小说故事不拘常规,文体不拘常规,结构不拘常式。
散文更是别具一格,独具魅力。
3、重点语句摘抄及赏析4、文章主要内容概括。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自主学习卡预习练习情况反馈)学生会提出的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迅速说出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节的哪些民俗风情?(板书)我们这一带的端午日又有哪些习俗?湘西的端午习俗哪一种在我们家乡不曾有过?【点拨】穿新衣,额角上用雄黄酒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看划船,竞追鸭子等。
我们这边端午节的习俗大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饮雄黄酒,接女归宁,采百草,插艾蒲,踏青等等。
竞追鸭子在我们这边往往不太常见。
(2)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
请一位同学从文中找出这些词语【点拨】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在这些风俗习惯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点拨】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这三种民俗一笔带过,文末又着重用了一句话就简要交待了竞赛“到天晚方能完事”,着重描写了全茶峒人到河边看划船和赶鸭子的竞赛。
而赛龙舟又为重中之重。
三、合作交流重点深研(一)介绍赛龙船(过渡语)我们这边过端午节主要是在吃、穿、玩上做文章,缺少那种特别热闹的感觉,下面我们来看看湘西的赛龙舟,那才叫真正的过节呢!1、对于赛龙舟的场面,古人就有许多优美的诗句来描绘,下面我们欣赏一首诗。
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这两句诗从哪两个角度写出了赛龙舟场面的激烈。
【点拨】从龙舟的迅疾;从观众的喝彩(过渡语)赛龙船在我们文中也是着墨最多,写得最精彩的片段,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激烈的赛龙船场面。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赛龙舟场面很激烈的句子。
【点拨】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
追问:我们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分析,有哪些声音(锣鼓声;呐喊助威声……)视觉上描绘了哪几种色彩?(红、黄)2、老师展示一张图片,从图片中大家能够看出一条龙船上有很多人,同学们知道他们各有什么样的分工吗?(生:有桨手、站头人、鼓手、锣手)注:多媒体展示文字(1)我们来欣赏一下几幅桨手的图片,文中是怎样描绘桨手的?齐读:“浆手每人持一支短浆,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那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绘他们的风采呢?请同学相互讨论一下(提示:可从如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精神状态多角度来谈)【点拨】奋勇争先、团结协作、勇往直前、奋力拼搏、拼搏争先、乘风破浪、咬着牙、有力的臂膀、专注的神情、目视前方(2)展示带头人的图片,他在船中的作用是什么?【点拨】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合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追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3)展示锣鼓手的图片:文中对锣鼓手的作用是怎样介绍的?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追问:你认为除了调整节拍以外,锣鼓手们还有哪些作用。
鼓点除了能够使桨手们合拍以外,还能够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注:多媒体展示文字(4)总结:拼搏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和全队合拍,要讲究配合,要团结协作。
(过渡语)小而言之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绩、团结是必不可少的。
(二)介绍观众大家刚才单单注意到了龙船上选手了,其实还有一大批人,他们虽是这比赛的配角,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是谁啊?(生:观众)对,我大家能否用一些成语来形容岸上的情形?(生: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水泄不通……)文中有对观众的描写吗?【点拨】两岸人呐喊助威;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同学们,对观众的描写你觉得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拨】烘托出赛龙舟的的精彩。
(过渡语)对,像这种写法我们称为“侧面描写”(三)庆祝胜利同学们看大屏幕上展现的这一条龙船的人在干什么?(庆祝)对,这是一条获得胜利的船。
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还有鞭炮的响声。
)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呀?【点拨】不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
那他们图个啥?【点拨】欢乐、热闹。
(四)捉鸭子刚才同学们感受了一下赛龙舟的激烈、紧张,文中还有什么风俗习惯也是很吸引人的……请找出文中描写的语句(于是长潭换了新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为什么会吸引你的?(热闹,有趣)四、质疑探究(1)第三部分描绘追鸭的场面有什么作用?可不可以省略?不可以,结构作用:总提两个竞赛,使文章很完整。
内容作用:表明端午日全民同乐的时间之久。
(2)文章中是如何突出端午日的喜庆气氛的?文中用三个“莫不”展现了人人参与,一个不漏的场景,接着写划船的赛前训练、船只准备和船员结构、分工。
比赛时又引出“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联想。
最后写赶鸭子竞争,渲染气氛,突出民乐。
五、拓展延伸1、面对赛龙舟的场面,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办做?有何感受?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2、普普通通的民俗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却显得那样的浓厚、热烈、朴实呢?3、韩国把端午作为他们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六、总结反思七、板书设计竞追鸭子(略)结束赛事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