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诗词
介绍李叔同的好的作品
介绍李叔同的好的作品
李叔同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学者,他的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音乐、绘画、诗歌等。
以下是一些他的代表作:
1.《送别》:这是李叔同的经典之作,诗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友情的珍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2.《长亭外古道边》:这是另一首离别主题的诗,以景喻情,描绘了离别的凄凉和伤感。
3.《自剖》:这首诗反映了李叔同的自剖和反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4.《西湖夜游记》: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描述了作者在西湖夜晚的所见所感,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5.《篆刻述略》:这是李叔同的篆刻理论著作,系统地介绍了篆刻艺术的历史、技巧和审美标准。
6.《三十自述》:这篇自述文章回顾了李叔同的成长经历和思想转变,是他个人历史和思想的珍贵记录。
以上只是李叔同作品中的一部分,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值得读者深入品味。
李叔同送别 名词解释
《送别》近现代·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赏析第一次听,是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上,那是老师弹着学校里仅有的一架钢琴,教会我们唱的---第一首歌。
少不更事的我,只听得这是一首极其安静、又略带伤感的歌,喜欢一边哼唱,一边低头走在学校两旁的甬道上,喜欢“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怅然空想与抬头仰望。
这首歌的歌词是李叔同送别挚友许幻园所作。
有年冬天,大雪纷飞,许幻园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便挥泪而别。
李叔同看着昔日挚友远去,在雪地里站了很久。
随后,李叔同返回屋中,让叶子小姐弹琴,含泪写下这首《送别》。
朴树说:“一生能写出这样的歌词,死而无憾。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
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
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母题。
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
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叔同的词《送别》
送别【作者】李叔同【朝代】近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创作背景李叔同(弘一法师)19世纪,美国作曲家约翰·庞德·奥特威创作了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首歌流传到日本后,日本词作者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李叔同于1905年至1910年东渡日本留学,学习油画兼修音乐戏剧。
此间他接触到了犬童球溪的《旅愁》,将歌词作了翻译:“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
独身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会双亲。
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梦断心。
1915年,回国后的一个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是一片凄凉。
李叔同与好友许幻园挥泪而别,却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迈进。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也没听见。
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含泪写下了《送别》[5] 。
李叔同对原曲作了少量的修改,又配上新的歌词。
歌曲鉴赏《送别》歌词分为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作者从不同的几个层次几个方面去刻画一个即将离别的场景。
作为一个第三人称去叙述好友将要远行,而作为至交好友的二人从此将各奔东西,于是送了好远来到了长亭外,长亭在古时候通常是一个栈道,为了旅人休憩或者是在朋友送行时使用的,长亭也就暗喻了两人要分别,古道边又是苍茫的寂寞,芳草一望无际,显出一片孤寂的景象,从不同的角度为送别打下烙印。
第一部分李叔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创作手段,让他的创作有着浓郁的抒情性质,并且有着很高的音乐性和艺术性。
这个时候他的作品已经可以说很富有艺术歌曲的初期特征了。
像《送别》的第一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让人发自内心感到心旷神怡,置身平静的江面上,感受晨曦水雾的迷蒙,声音是传的非常远的,并且还给人一种平稳的、连贯的、延伸感觉,符合整个乐曲的美感。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诗词选》弘一(李叔同)2009-05-12 14:57弘一法师(李叔同)(1880-1942)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省平湖县,清光绪六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在天津。
父亲李世珍是名进士,与直隶总督李鸿章同年会试,是挚友。
李世珍官任吏部主事,又是天津最大盐商,兼营银号,家财万贯。
李叔同为其三姨太所生,五岁那年父亲去世。
他是在长兄文熙和母亲教导、关怀下成长的。
李叔同七岁就有日诵五百,过目不忘的本领。
九岁学篆刻,就在这一年,他看到一个戏班演出,激起他对京剧的兴趣。
“二十文章惊海内”,当其长成青年,便已在诗词歌赋、金石书画方面有了广博的知识和造诣。
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
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其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剃度为僧后,法号弘一。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
·李叔同诗词选·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早秋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长亭外古道边唐诗中最经典的十首离别诗
经典送别诗词赏析1、《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2、《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3、《别董大二首》——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4、《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苏轼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5、《减字木兰花·长亭晚送》——晏几道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
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
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6、《长相思·短长亭》——万俟咏短长亭。
古今情。
楼外凉蟾一晕生。
雨馀秋更清。
暮云平。
暮山横。
几叶秋声和雁声。
行人不要听。
7、《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8、《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灞陵行送别》——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10、《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1、《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宋】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12、《雨霖铃》【宋】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晚风拂柳笛声残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出自近代诗人李叔同的古诗作品《送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煮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鉴赏】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李叔同《送别》赏析
李叔同《送别》赏析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赏析】“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是对别离的眷恋……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旋律。
“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旧蓬勃,佳作如潮。
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
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首古词(类小令),共三节,其中一、三两节文字相同。
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
作者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
“长亭”“古道”是写送别的地方,这使我们想到文学史上的无数次离别,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等。
“芳草”喻离情,如《楚辞〃招隐士》中就有“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
“晚风拂柳”暗示了惜别,“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山外山”喻天各一方。
而这一切别绪,都笼罩在“夕阳”之下的特定时间里,只让人感受到友情温暖、斜阳温暖、晚风温暖;温暖而又缠绵。
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
通过“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浊酒”、“夜别”、“离梦”,诉诸感官,触动心弦,诱君品鉴。
送别之情,当然会从内心生出许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再见又待何时?有几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弘一大师李叔同
弘一大师李叔同:半世潇洒半世僧—文:谢和琛我我我不是结吧2012-06-27 09:19:52“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丰子恺《我的老师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被丰子恺称赞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后来他遁入空门,法号弘一。
1942年10月的一天下午,泉州的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中,沉疴久病的弘一法师临终弥留之际,他挥毫作书“悲欣交集”四字后右肋而卧,安详圆寂,走完了他辉煌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四个字中蕴含了他对人生的多少难以言传的感慨,至今谁又能说得清呢?传奇的身世弘一法师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出生于天津。
父亲李筱楼是同冶时期的进士,曾官吏部。
李叔同排行第三,幼名成蹊。
他五岁时。
73岁的老父因病去世,母亲王氏是父亲四个妻子中最小的妾室,时年25岁。
就这样,一个身卑位贱的年轻寡妇带着幼年的挛叔同,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的旧式大家庭中艰辛度日。
因此,依母教养成人的李叔同对母亲终生孝敬和怀念。
也许正是李叔同幼年丧父的悲苦和“庶出”身份的低微,小时候的李叔同就显出不同于人的特殊性情:他常常趋于偏激。
他从小就喜欢养猫,甚至爱猫如痴。
不仅养了许多只,并且敬猫如同敬人。
直到他十几年后去日本留学,仍未改变自己奇特的个性。
一次,他竟突然专门给家里发了一封急电,询问自己养的那些猫是否平安。
李叔同幼年聪慧过人,五岁便跟随母亲习诵古诗格言,六七岁时即攻读《昭明文选》,居然能朗朗成诵,人多异之。
八九岁时,他的侄媳曾与当地居士学习佛教《大悲咒》、《往生咒》等,他从旁听之,不久也能背诵。
弘一大师李叔同半世潇洒半世僧
弘一大师李叔同:半世潇洒半世僧谢和琛“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丰子恺《我的老师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被丰子恺称赞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后来他遁入空门,法号弘一。
1942年10月的一天下午,泉州的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中,沉疴久病的弘一法师临终弥留之际,他挥毫作书“悲欣交集”四字后右肋而卧,安详圆寂,走完了他辉煌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四个字中蕴含了他对人生的多少难以言传的感慨,至今谁又能说得清呢?传奇的身世弘一法师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出生于天津。
父亲李筱楼是同冶时期的进士,曾官吏部。
李叔同排行第三,幼名成蹊。
他五岁时。
73岁的老父因病去世,母亲王氏是父亲四个妻子中最小的妾室,时年25岁。
就这样,一个身卑位贱的年轻寡妇带着幼年的挛叔同,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的旧式大家庭中艰辛度日。
因此,依母教养成人的李叔同对母亲终生孝敬和怀念。
也许正是李叔同幼年丧父的悲苦和“庶出”身份的低微,小时候的李叔同就显出不同于人的特殊性情:他常常趋于偏激。
他从小就喜欢养猫,甚至爱猫如痴。
不仅养了许多只,并且敬猫如同敬人。
直到他十几年后去日本留学,仍未改变自己奇特的个性。
一次,他竟突然专门给家里发了一封急电,询问自己养的那些猫是否平安。
李叔同幼年聪慧过人,五岁便跟随母亲习诵古诗格言,六七岁时即攻读《昭明文选》,居然能朗朗成诵,人多异之。
八九岁时,他的侄媳曾与当地居士学习佛教《大悲咒》、《往生咒》等,他从旁听之,不久也能背诵。
十岁始读《古文观止》和《四书》、《尔雅》,尤喜《说文解字》,并开始临摹篆贴。
李叔同
李叔同作此词受感于日本词作者犬童球溪的小词《旅愁》,李叔同曾留学日本6年时光,感同身受。
其词如下: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
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
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此词曲调采自美国曲作家John Pond Ordway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所以,此曲与《旅愁》是李叔同作《送别》的两个基础。
李叔同词如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此词我认为到此结束,后来很多版本多出来字句,我认为都是误传或者不同的作者根据此词的基本句另加的,比如《城南旧事》里后面两句“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比如朴树的改编版里的“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等等。
既然李叔同依照《旅愁》而作,据说这首词作于1914年,所以日本这首词翻译到中国是用文言文翻译的,白话文运动还没有风起云涌时。
而李叔同是在日本听到这首《旅愁》的词曲。
所以,我想李叔同作此词按照宋词一般的传统只作了上下两阙,像翻译过来的《旅愁》的格式一样。
据说此词创作完成4年后,李叔同突然出家,改佛号为“弘一法师”。
他28岁在日本认识的日本妻子跑遍了各个寺庙后在杭州的虎跑寺找到了他,据说他们吃了简便的饭菜后,弘一便驾一小舟消失在江雾之上。
日本妻子痛哭了一路。
(1957年3月7日《文汇报》刊载黄炎培的《我也谈谈李叔同先生》)李叔同有原配妻子,也有日本妻子,这之中的情感纠葛细究起来也很复杂。
至于他出家的原因,李叔同从未正面解释过。
值得注意的是“正面”二字,我们可以看到两首词,一首《旅愁》一首《送别》,前者如此的直接,直抒胸臆,后者异常模糊,用尽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离别的近乎所有意象:“长亭”、“古道”、“芳草”、“笛声”、“夕阳”、“天涯”、“浊酒”、“寒梦”。
短短10句里,一句里有一个中国古典“送别”的经典意象。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弘一法师(李叔同)《送别》赏析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弘一法师(李叔同)《送别》赏析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弘一法师(李叔同)《送别》赏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这首歌自1914年问世以来,被传唱了将近一个世纪!它仅有十句唱词,八个乐句,利用美国奥德威一首通俗歌曲的旋律填词而成。
就是这样一首看似寻常的歌曲,差不多将近一个世纪,一直在人民(特别是青年)中流行、传唱。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力量使它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就是这首歌的主题。
它写的是“送别”,生离死别是人生一件大事,“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这些极言离别之苦的名篇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征引传诵,因为他们写出了离别者的一种通感。
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六年间,他接受了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教育,在审美思维和人生追求上也渐趋务实,一扫过去“学以致仕”的奋斗目标,逐渐确立了“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教育救国的思想取向。
这段时间,李叔同的诗词写得很少,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美术、戏剧,以及编辑《音乐小杂志》中。
留学归国后,李叔同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七年,是他实践自己教育理想意气风发的七年,也是他超前的美学思维遭到旧势力抵制不断迎接挑战的七年。
这时期他除了大力推进新型的美术教育外,还结合教学写了许多校园歌曲,像著名的《送别》、《春游曲》、《忆儿时》等。
关于李叔同送别的诗句古诗
关于李叔同送别的诗句古诗1、《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赏析第一节,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
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俨然送别的背景。
在中国古代,道路边每隔一段里程,会设一亭驿,供路人避雨、休憩。
久而久之,长亭成了友人、亲人间的送别之地。
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
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
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
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到了第三节,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
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
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第四节,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情愫推向了极致。
如何消解这离别之愁绪,作者寄兴于酒,把酒言欢……然而,愁绪终究无从消解。
作者于是想到,今夜的睡梦中,也会感到丝丝寒意。
至此,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以“酒后梦寒”总括全篇。
纵观整首《送别》,延续了婉约一派之风,柔美婉转,清新淡雅,情意真切。
句子的长短参差、押韵上口,使得《送别》诗意缭绕,促人回味。
细细感知、回味之余,我们会发觉,《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延续了古典送别诗的一贯形式与格调。
而《送别》的出现,以及风靡至今,也多少得益于此种悠远的古典情怀吧。
诗词送别李叔同
诗词送别李叔同
《送别》是李叔同作词的一首歌曲,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这首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意境深邃,感情真挚,被广泛传唱。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第一段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长亭外,古道边,绵延到天边的芳草。
晚风吹拂着柳枝,耳边回荡着时断时续的笛声,落日余晖,远山叠叠。
你的目光你的思绪随之由近及远,再由近及远,更远,回环往复,直至无穷。
仿佛置身在这辽阔旷远的景色中,但那与友人分别的忧伤却久久萦绕在心头,挥散不去。
第二段由景转情,由实蹈虚,情思渐浓。
天之涯,地之角,好朋友大多漂泊各地。
人别离,不可及,无可奈何!唯有饮一瓢浊酒享此刻余欢,暂别今夜梦中的寒肃。
可谓字字感伤,世界之大,方寸之间,独我一人梦中悲怆,好不凄凉孤寂。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重复,如此回环,颇有一种罢了罢了之意,浓情渐缓,但感伤之情仍弥漫周身,似钝器袭身,无处可避,无可奈何;似余音萦绕,哀婉幽怨,绵绵流长。
长城外古道边的完整诗句
长城外古道边的完整诗句
《送别》是李叔同的一首歌曲,其完整的歌词如下: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歌词描绘了一幅深秋的长城送别的画面。
通过使用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声音元素,如长城、古道、芳草、晚风、笛声和夕阳等,歌词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
同时,歌词中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歌词中多次出现“天之涯,地之角”,表达了离别之人相隔千里的无奈和感慨。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更是通过酒与梦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友人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在“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这句中,歌词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担忧,希望他能够平安归来。
最后,“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再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送别》这首歌词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之作。
李叔同诗词(共10篇)
李叔同诗词(共10篇)李叔同诗词(一): 李叔同送别是诗词还是歌曲,如果是诗词,词牌是什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据我了解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没有词牌名,第二种是词牌名为《喜迁莺》,但原词下阙“知交半零落”处应为六字,此处是大师的活用,第三种是《阮郎归》为双调上阕押四平韵,下阕押四平韵.上阕四句,下阕五句.《送别》取自《阮郎归》词牌下阕句式,韵脚平仄有改动.李叔同诗词(二): 李叔同的〔送别〕弘一法师(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是为哪个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在歌曲的翻译与填词方面,李叔同的《送别》得算是极品之作.在那部老电影《城南旧事》中,《送别》一曲贯穿始终.影片一开篇便是笙与竖琴的《送别》曲,之后片中的每一段离别都会响起这段主题音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配合着片中晕黄的画面,中国式的离情别绪被这首有着浓郁中国风味的歌曲巧妙、含蓄地喧染.大概不会有很多人想到,《送别》的作曲其实并不是李叔同,而是美国人奥德威,原曲名叫《梦见家和母亲》,典型的美式直白风格.日本文学家大童球溪后来给这首歌填上了日本歌词,改名叫《旅愁》,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此曲后非常喜欢,翻译成中文,又在7年之后,重新填上了新词,就是《城南旧事》所用的版本.长亭,古道,晚风,芳草,夕阳,竹笛,浊酒,寒梦,写尽离别愁,思乡情,颇有元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风韵.因此,后来李叔同的《送别》曲被广泛传唱,而奥德威的原曲却渐渐被人遗忘了,某次美国一个少年合唱团来中国访问,就专门献唱了两首用中文演唱的曲目,一首是《茉莉花》,另一首便是《送别》.连奥德威的家乡人都已把《送别》当成了“中国造”,可见李叔同词作的强大魅力.李叔同诗词(三): 李叔同《送别》全词送别(广泛版本)词: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李叔同诗词(四): 李叔同写的送别,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由于这首诗无上的艺术成就,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对它有所引用.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现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李叔同诗词(五): 解释李叔同的《送别》中“芳草碧连天”的意境不是意思即将分别的友人望着前方分别后将走上的路途,愁绪就如同那绵延的芳草地一般到了无尽的前方这点楼上都说得很好,我再补充下,如果仅仅说离别,那形容碧草辽源不就可以了么这就是李叔同的诗好在哪里了,说的是,和友人分别后天各一边,见不到了.但是我们的思念没断阿,用碧草连着呢你想啊,这小草一丝一丝的,这么多,足以感的上天的辽阔的,又充分的说明了两人之间的友情之深,没有什么隔的断,即使是天都已不是问题了,碧是什么,新草小草才是碧色的,寓意是我们的友谊才刚刚开始,虽然分开了,但是以后的日子还长,至少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顺便说下李叔同是我认为,过了宋之后,诗词最好的,相当推崇.【李叔同诗词】李叔同诗词(六): 中国古代描写离别的诗词有哪些古代诗词中表达离别之苦的作品很多.不过,同是写离别,情调上却有着很大差异,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别,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苦之别……请你从读过的诗词中再找出一些来,略加分类后抄录下来1.元好问《摸鱼儿》——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2.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5.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7.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尽素,山长水阔知何处.8.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9.席慕容《送别》——今朝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馀生将成陌路一去千里 10.晏几道《鹧鸪天》——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李叔同诗词(七): 关于送别、离别的诗句比如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样的我能想起的第一首诗就是李叔同的《送别》,不仅是因为诗词本身很美,而且唱出来也很好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诗词(八): 李叔同《送别》词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诗词(九): 扩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是为哪个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李叔同诗词(十): 关于送别和友情的诗句5句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6.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7.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8.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0.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团聚的诗句《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唐王涯《春游曲》.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描写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李叔同诗词精选送别李叔同诗词。
李叔同诗词精选
李叔同诗词精选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
登轮感赋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
晚帆轻似箭,落日大如箕。
风倦旌旗走,野平车马驰。
河山悲故国,不禁泪双垂。
题梦仙花卉横幅题注:梦仙大妹,幼学于王园先辈,能文章诗词。
又就灵鹣京卿学,画宗七芗家法,而能得其神韵,时人以出蓝誉之。
是画作于庚子九月,时余方奉母城南草堂。
花晨月夕,母辄招大妹说诗评画,引以为乐。
大妹多病,母为治药饵,视之如已出。
壬寅荷花生日大妹逝越三年乙已,母亦弃养。
余乃亡命海外,放浪无赖。
回忆曩日,家庭之乐,唱和之雅,恍惚殆若隔世矣。
今岁幻园姻兄示此幅,索为题辞。
余恫逝者之不作,悲生者之多艰。
聊赋短什,以志哀思。
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
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
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
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咏菊姹紫嫣红不耐霜,繁华一霎过韶光。
生来未藉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
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
莫言冷淡无知己,曾有渊明为举觞。
帘衣帘衣一桁晚风轻,艳艳银灯到眼明。
薄幸吴儿心木石,红衫娘子唤花名。
秋于凉雨燕支瘦,春入离弦断续声。
后日相思渺何许,芙蓉开老石家城。
春风春风几日落红堆,明镜明朝白发摧。
一颗头颅一杯酒,南山猿鹤北山莱。
秋娘颜色娇欲语,小雅文章凄以哀。
昨夜梦游王母国,夕阳如血染楼台。
醉时醉时歌器醒时迷,甚矣吾衰慨凤兮。
帝子祠前芳草绿,天津桥上杜鹃啼。
空梁落月窥华发,无主行人唱大堤。
梦里家山渺何处,沈沈风雨暮天西。
咏菊亭亭菊一支,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殉道夜流血。
戏赠蔡小香眉间愁语烛边情,素手掺掺一握盈。
艳福者般真羡煞,侍人个个唤先生。
戏赠蔡小香云髣蓬松粉薄施,看来西了捧心时。
自从一病恹恹后,瘦了春山几道眉。
戏赠蔡小香轻减腰围比柳姿,刘桢平视故迟迟。
李叔同的诗词
李叔同的诗词李叔同的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叔同的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南浦月·将北行矣,留别海上同人》朝代:清作者:李叔同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悉千缕。
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
谁道销魂,心意无凭据。
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
2.《夜泊塘沽》朝代:清作者:李叔同杜宁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外无芳草。
春来春去奈愁何,流光一霎催人老。
新鬼故鬼鸣喧哗,野火燐燐树影遮。
月似解人离别苦,清光减作一钩斜。
3.《赠津中同人》朝代:清作者:李叔同千秋功罪公评在,我本红羊劫外身。
自分聪明原有限,羞将事后论旁人。
4.《西江月·宿塘沽旅馆》朝代:清作者:李叔同残漏惊人梦里,孤灯对景成双。
前尘涉渺渺风思量,祇道人归是谎。
谁说春宵苦短,算来竟比年长。
海风吹起夜潮狂,怎把新愁吹涨?5.《登轮感赋》朝代:清作者:李叔同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
晚帆轻似箭,落日大如箕。
风倦旌旗走,野平车马驰。
河山悲故国,不禁泪双垂。
6.《轮中枕上闻歌口占》朝代:清作者:李叔同子夜新声碧玉环,可怜肠断念家山。
劝君莫把愁颜破,西望长安人未还。
7.《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朝代:清作者:李叔同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
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8.《老少年曲》朝代:清作者:李叔同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日疎林杪。
花事匆匆,零落凭谁吊。
朱颜镜里凋,白发悉边绕。
一霎光阴、底是催人老,有千金、也难买韶华好。
9.《戏赠蔡小香四绝》朝代:清作者:李叔同眉间愁语烛边情,素手掺掺一握盈。
艳福者般真羡煞,侍人个个唤先生。
云髣蓬松粉薄施,看来西了捧心时。
自从一病恹恹后,瘦了春山几道眉。
轻减腰围比柳姿,刘桢平视故迟迟。
佯羞半吐丁香舌,一段浓芳是口脂。
愿将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短命花。
自是中郎精妙术,大名传遍沪江涯。
被朴树奉为“先生”,他写的诗,第一句就让你泪崩!
被朴树奉为“先生”,他写的诗,第一句就让你泪崩!本文来源于婷婷唱古文(ID:TT changguwen)你可能不知道弘一,也可能没听过李叔同,但你一定知道,且熟悉这一首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城南旧事》的插曲,赚足无数眼泪的《送别》,正是出自一位潇洒的公子哥、一位学富五车的文人、一位超脱尘世的法师。
他就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
赵朴初老居士曾这样评价弘一法师:“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家族世代经营盐业与银钱,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弘一法师,却并没有像一个富二代一样,奢靡混沌度过一生。
经历了大富大贵和大起大落的人生,最容易大彻大悟。
纵观弘一法师的一生,可用“传奇”两字概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那些与《送别》同样惊艳的小词,感受法师传奇的一生。
幼年富贵,志学报国如果说叔同从小和佛有缘,也是可以的。
据说他降生的那一天,喜鹊把象征着吉兆的松枝衔到了产房,叔同家父母均信佛,这不同寻常的奇事也被大家称作“佛赐的祥瑞”。
出身于巨富之家,虽然只是庶子,但家族也对他严格教养,养出了他的风流诗文,年纪轻轻在天津艺林就有盛名。
电影《一轮明月》剧照“盛名”之下,也有风波。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曾经大张旗鼓支持过新法的李叔同,被外界哄传是康有为等人的同党。
为了躲避这一场风波,20岁的叔同带着母亲、妻子移居上海。
也正是这时,他遇见了自己一生的好朋友许幻园。
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
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1901年,叔同北上探兄,本要去河南,但是八国联军侵华后,交通艰难,叔同的船走到天津便再不能行走了,最终没能见到兄长。
登轮感赋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
晚帆轻似箭,落日大如箕。
风倦旌旗走,野平车马驰。
河山悲故国,不禁泪双垂。
但这一路中的所见所闻,却给了一直生活得无忧无虑的叔同一记重击,回沪后,叔同写成了《辛丑北征泪墨》一集,里面的诗文,记录了国土沦丧之后的途中所闻。
李叔同的诗歌9首
李叔同的诗歌9首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叔同的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朝代:现代作者: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西江月·宿塘沽旅馆朝代:现代作者:李叔同残漏惊人梦里,孤灯对景成双。
前尘涉渺渺风思量,祇道人归是谎。
谁说春宵苦短,算来竟比年长。
海风吹起夜潮狂,怎把新愁吹涨?金缕曲·留别祖国朝代:现代作者:李叔同更新时间:2022-06-29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娑婆世界有瘦。
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愁黯黯,浓于酒。
漛情不断淞波溜。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
二十文章尺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
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感时·杜宇啼残故国愁朝代:现代作者:李叔同更新时间:2022-06-29杜宇啼残故国愁,虚名况敢望千秋。
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
老少年曲朝代:现代作者:李叔同更新时间:2022-06-29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日疎林杪。
花事匆匆,零落凭谁吊。
朱颜镜里凋,白发悉边绕。
一霎光阴底是催人老,有千金也难买韶华好。
夜泊塘沽朝代:现代作者:李叔同更新时间:2022-06-29杜宇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外无芳草。
春来春去奈愁何,流光一霎催人老。
新鬼故鬼鸣喧哗,野火燐燐树影遮。
月似解人离别苦,清光减作一钩斜。
咏菊·亭亭菊一支朝代:现代作者:李叔同更新时间:2022-06-29亭亭菊一支,高标矗晚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一法师永怀录》赏析
题记:这种境界,自古以来,数尽风流人物,帝王将相,难望其项背;英雄豪杰,难与其匹敌啊!
弘一法师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半个多世纪前弘一法师圆寂后,他的弟子、旧友等多人追记了悼念文字,另并收录了其在世期间他人的相关文章,辑为《弘一法师永怀录》,并于高僧圆寂一周年时出版,当时仅印发千册,存世量极少。
此番时代文艺出版社分行的该书,文言与白话文夹杂,并在尽量尊重原著风貌的基础上,精选配发了大量弘一法师的照片和书法作品,以使读者了解其传奇人生和艺术成就。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号晚晴老人。
他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法师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在多个领域开创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他在中国第一个传播西方音乐,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者,周恩来总理曾经嘱咐曹禺先生,“你们将来如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
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出家后,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26年来,一领衲衣,补丁224处,青灰相间,褴褛不堪,后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原书序言如是导读,“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卒以倾
心西极,吉祥善逝。
其行迹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谓游戏人间,为一大事因缘而出世者……集中作者不尽为佛徒,其所仰慕者,或为师之气宇,或为师之才艺,或为师之德行。
其与师之关系,或为故旧,或为师弟,或则竟无一面之缘,徒以景仰师之高风亮节致其私淑之忱于不自知者。
凡所论述,皆各抒所感,伸其敬慕,不必悉合佛法,亦不必一一以寻常佛法绳之。
一月当空,千潭齐印,澄淆定荡,各应其机。
读斯编者作如是观可也。
”
序言作者夏丐尊乃弘一法师生前密友,知名的文学家、语文学家,是我国最早提倡语文教学革新的人,也是文学研究会的第一批会员。
有趣的是,弘一法师的出家,可以说与夏丐尊有关,“他因我之助而出家修行去了,我却竖不起肩膀,仍浮沉在醉生梦死的凡俗之中,所以深深地感到对于他的责任,很是难过。
”而夏丐尊后来笃信佛法,亦得益于弘一法师,“我因他的督励,也常亲近佛典,略识因缘之不可思议,知道像他那样的人,是于过去无量数劫种了善根的。
他的出家,他的弘法度生,都是夙愿使然,而且都是稀有的福德,正应代欢喜,代众生欢喜,觉得以前的对他不安,对负责任,不但是自寻烦恼,而且是一种僭妄了。
”
“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这是赵朴初老先生的一首诗,诗的内容就是咏叹我国文艺界和宗教界的传奇人物——弘一法师。
关于弘一法师的一生,他的弟子丰子恺评价说,“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
每做
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
”丰子恺乃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在多种领域都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他还精辟地论述,“人生境界可分三等。
一曰物质生活,此大多数也。
二曰精神生活,即学者之流也,此亦不在少数。
三曰灵魂生活,即宗教也,得其真谛者极少数耳。
弘一法师则安步阅此三层楼台也。
”
无怪乎世人一直以他为一段传奇,林语堂曾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就连孤傲如张爱玲,也坦言道,“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的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
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对弘一法师的印象,“他的行止笑语,真所谓纯任自然的,使人永不能忘……似乎他的心非常之安,躁忿全消,到处自得;似乎他以为这世间十分平和,十分宁静,自己处身其间,甚而至于会把它淡忘。
这因为他把所谓万象万事划开了一部分,而生活在留着的一部分内之故。
这也是一种生活法,宗教家艺术家大概采用。
”
著名爱国革命诗人柳亚子有偈云,“君礼释迦佛,我拜马克思。
大雄大无畏,迹异心岂殊。
”
还有很多很多……
前二十五年,阅尽繁华,是浊世中的翩翩佳公子;后二十五年,超然尘外,是玄门中的苦心念佛人。
万缘放(原创)华枝春满<wbr>
<wbr>天心月圆:《弘一法师永怀录》赏析下,修证圆满,弘一法师留下“悲欣交集”的遗偈,千古流芳……
而弘一法师临终前自拟遗嘱一纸交付妙莲和尚,并致夏丐尊的原文却似乎与之有些矛盾,“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但是,却是弘一法师毕生的境界。
这种境界,自古以来,数尽风流人物,帝王将相,难望其项背;英雄豪杰,难与其匹敌啊!
窗外是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窗内陋室兀自捧读《弘一法师永怀录》,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好不快哉!
李叔同诗词选辑
老少年曲
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日疎林杪。
花事匆匆,零落凭谁吊。
朱颜镜里凋,白发悉边绕。
一霎光阴、底是催人老,有千金、也难买韶华好。
南浦月·将北行矣,留别海上同人
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悉千缕。
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
谁道销魂,心意无凭据。
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
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
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娑婆,世界有瘦。
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愁黯黯,浓于酒。
漛情不断淞波溜。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
二十文章尺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
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春风
春风几日落红堆,明镜明朝白发摧。
一颗头颅一杯酒,南山猿鹤北山莱。
秋娘颜色娇欲语,小雅文章凄以哀。
昨夜梦游王母国,夕阳如血染楼台。
咏菊
姹紫嫣红不耐霜,繁华一霎过韶光。
生来未藉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
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
莫言冷淡无知已,曾有渊明为举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