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深圳特区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深圳特区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_4
第13课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这节课主要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历史。
本课教学内容在第四单元教材中,承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逻辑清楚。
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所以,这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水平。
在教学中,要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1、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通过对广州、厦门等地在中国近代史上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比较,使学生理解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引入本课学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用歌曲形式导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直观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的发展和扩大》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温故而知新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老人”指的是谁?“圈”指的是什么?三.学习目标
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
(一)探究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实行投
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合作探究:观看视频,归纳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探究点: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
(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4)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太原,银川等内陆省会,珲春,凭祥等内陆边疆市,县
2.对外开放领域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
今天的开放和旧中国的开放有何不同?。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深圳特区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_1
讲述法、史料研习法、历史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2019年春晚珠海分会场的片段
师:观看视频,思考珠海成为春晚分会场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9-1978=40)。下面让我们把课本翻到72页,一起去了解对外开放的起步——深圳特区建设。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世界是开放的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深圳等地为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放珠江三角洲
2、《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B)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澳门回归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联邦德国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一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一小时起落两架,还搞得手忙脚乱。
生:中国的落后
师:是的,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仍存有较大的差别。在和法国总统德斯坦会谈时,法国驻华大使听说中国要搞120个大项目,希望给法国10个;西德巴符州的州长说能够贷款50亿美元给中国,北威州表示贷款100亿美元问题也不大。由此可见,面对中国考察队,西欧国家大都非常重视,渴望与中国发展经济贸易往来。当考察队回到中国后,邓小平提出:
3、经济特区的意义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八、随堂练习
1、1979年4月8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积极展开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这方面,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让广东先走一步”的具体表现是(B)
中华书局版初二历史深圳特区建设(3)
深圳特区建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经济特区开放的历程;20世纪80和90年代扩大开放的历程;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其意义。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歌曲导入,图片和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对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开放区、90年代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块、面,逐步开放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对外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开拓进取精神。
认识对外开放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经济特区的图片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师:我们刚才一起欣赏了优美动听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唱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这位老人是谁呢?学生:邓小平。
教师:这位老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呢?“崛起座座城”又是怎样崛起的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两个板块: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对外开放扩大利国家学生:齐读两个板块内容。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
那么,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的?让我们进入板块一。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深圳特区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改革开放的展开,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经济特区的建立,其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经济特区的建立,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1.目标:了解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分析:了解我国对内改革的方式和成就,掌握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准确的;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产生这个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对于初二的学生因为知识和认知方面的不足难以做出深刻的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通过历史上生产关系变革的例子来增强学生对此原则的理解。
四教学条件支持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导入新课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长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初中历史《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案
初中历史《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当今我国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开放的区别,逐步提升历史问题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开放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问:歌曲中说的“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导入中提到的“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教师展示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深圳的发展变化。
教师介绍:深圳等对外开放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起到了窗口作用。
2.教师提问:歌曲中提到的“圈”后期是怎样一步步扩大的呢?1984年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后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教师介绍: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教师展示《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分步骤引导学生圈出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应的区域,直观感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和相关地理位置。
(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1.教师提问:大力实施对外开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初中历史经济特区建立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特区建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特区的概念及其发展背景。
2. 掌握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和影响。
3. 分析经济特区的成功案例。
教学重点:1. 经济特区的概念和背景。
2. 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和影响。
3. 经济特区的成功案例。
教学难点:1. 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复杂性。
2. 分析经济特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经济特区,有哪些经济特区的成功案例。
二、讲授(15分钟)1. 经济特区的概念和背景。
2. 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和影响。
3. 经济特区的成功案例。
三、讨论(15分钟)1. 同学们分组讨论经济特区的建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对经济特区建立的见解,分享对经济特区成功案例的分析。
五、引导思考(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经济特区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经济特区建立的短文,包括经济特区的概念、意义和影响。
七、复习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复习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2. 讲义、幻灯片评估方式:1. 学生讨论表现2. 学生展示表现3. 作业表现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内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深圳特区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深圳特区建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对外开放的必要性;2.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设立的意义3.通过对深圳等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和实际问题的水平;4.结合地图册了解四个特区的地理位置。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四个经济特区建设、作用及影响。
难点:四个经济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三、课前准备: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课件、图片及对外开放地图册等四、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分析比较法、图文结合法、读图识图法、讨论交流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程(二)板书课题板书:深圳特区建设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自主学习,构建知识四个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意义:增强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推动经济改革。
(四)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为什么要对外开放?2.什么是经济特区?3.在地图册上找出四个经济特区?(五)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师生小结。
(五)当堂测评练习:1、下列不属于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A.上海B.深圳C.珠海D.厦门2、在一座政府部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塑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A.上海B.深圳C.珠海D.厦门3、经济特区的“特”的含义是()A.国家给予这些地区一切优惠特权B.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C.国家给予极大的政策特权D.国家给予外交特权(七)学生评价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实行分析、点评。
六、布置作业:整理知识点七、板书设计:四个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意义:增强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推动经济改革。
八、课后反思:增强指导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与设置的经济特区的区别。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香港、澳门回归》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14课实践“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1.知识目标:(1)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回归的时间和意义。
(2)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知道港澳回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水平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析港澳回归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和图片,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1.重点:祖国统一大业的持续推动2.港澳回归祖国的原因。
1.新课导入:利用香港夜景图片以及歌曲《公元1997年》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授新课:板块一:回顾“一国两制”的构想(1)教师提出问题:1951年,西藏解放时,当时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组织学生讨论并作答(2)教师通过PPT带领学生回顾港澳问题的由来。
(3)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当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组织学生讨论并作答(4)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港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会有怎样的后果?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从而引入“一国两制”的话题。
(5)教师向学生复习“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提出者,定义,作用等。
板块二:香港澳门回归(1)教师利用PPT向学生展示香港回归的相关图片,并向学生讲清楚香港回归的进程,让学生牢记香港回归的时间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2)教师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澳门回归的相关图片,并向学生讲清楚澳门回归的进程,让学生牢记澳门回归的时间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3)教师结合课本讲解港澳回归的意义。
(4)教师组织学生思考:香港澳门为什么会被英国葡萄牙占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说明了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四课堂小结结合PPT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五课后作业同步练习册74-75页六巩固练习。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深圳特区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_3
第13课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发展。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前一课内容。
教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实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增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世界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书局历史八年级下册《深圳特区建设》PPT课件_1
3、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
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
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
批港口城市,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
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
A 这个小伙打工的城市是( )
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
今非昔比的深圳
2017年,深圳市出口总值,连续25年居全 国大中城市第一。广东省以8.99万亿元占据中 国GDP总值的第一位,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
深圳城乡人口比重
3、经济特区的意义
1984年,邓小平视 察深圳后,欣然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 明,我们建立经济特 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长三角
岳阳 九江 杭州 宁波
温州
瑞丽 昆明
贵阳 南宁
河口 东兴 北海
长沙 南昌 福州
厦门
广州 汕头 深圳
珠海
湛江
闽南三角
海南
珠三角
开放是永久的
1、1979年4月8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 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广东邻近港
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积极
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这方面,希望中央
“春天”指:改革开放的春天
(2)“老人”是谁?
“老人”指:邓小平
(3)列举两座“神话般地崛起”的城市。
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中华书局历史八年级下册《深圳特区建设》PPT课件_1.
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让
B 广东先走一步”的具体表现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深圳等地为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放珠江三角洲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一国两制”的构想》优质课教学设计_5
第五单元祖国统一和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教学任务和对象:完成三个内容的讲解:“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八年级186班学生。
教学目标: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过程及其内涵。
2.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及其意义。
3.中国共产党为促动两岸统一而实行的努力。
4.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的事实,分析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使学生掌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水平。
5.组织学生搜集资料,用不可辩驳的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加深学生对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理解。
6.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到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述法分析法影响辅助法等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3.台湾问题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涵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1)香港问题的由来: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③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
(我们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就是根据这个)(2)澳门问题的由来:1553年,葡萄牙人以上岛晒货物为由后强占澳门。
(3)台湾问题由来:①1624年,荷兰殖民者强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②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③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败逃台湾。
2、“一国两制”的构想:(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此后不久,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深圳特区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8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展开》导学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2.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导语设计】1979年4月中旬,中央召开专门讨论经济建设问题的工作会议。
广东方面的领导在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重要的侨乡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
中央很重视广东的意见,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首先表示赞成和支持。
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自主预习】认真读书,自学完成下列内容,做好标记对外开放1、目的:吸收、引进先进和,实行2、过程: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了个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了14个1988年,增设了 1990年设立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化中心和中心。
开放了三角洲、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后来开放区向、发展。
3、开放格局:新课标第一网现在,我国形成了、、这样一个、、的对外开放格【合作展示】各组代表发言,其他组纠正补充【质疑解难】1、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它“特殊”在什么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到当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课堂训练】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A、“文革”结束之初B、中共八大后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经济特区建立后2、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A、孙中山毛泽东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4、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5、形成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两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中共七大B、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七大中共八大D、中共八中共十五大6、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贡献是()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准确道路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提升了国际地位C、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D、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板书设计】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城市:1985年国企改革三方面内容1992年十四大提出后推行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课后反思】。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的发展和扩大》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敲响了,要发展必须要增强国际交往。
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你怎么办?
生答: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引进先进技术等。
三、补充背景材
在刚刚苏醒的中国,邓小平也把日本当作第一个学习对象。他在出访日本期间
会见了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并在参观日本的电子工业时谦虚地对松下幸之助说:“中 料,协助学生充
教
1.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和特征。 知识与技能
2.学生通过对深圳特区的分析及学习,获得综合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水平。
学
1.教师结合《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图》,协助学生理解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开放式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
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取得
展示材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 策的窗口。——邓小平 邓小平的这段话说明深圳特区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用:它们在推动外贸、利用外资和技术、推动改革、带动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等 方面起了示范作用。 二、对外开放的发展和扩大 时间到了 1984 年。 展示材料“我们都下海去吧。”——民间说法,1984 “下海”是什么意思? 1984 年发生了一件大事。1 月 24 日,正在欢快倒卖玉米的一位年轻人骑着自行车 途经深圳国贸大厦,突然看到很多警车、警察和聚集的人群,一打听,原来是邓小 平来深圳视察,此刻正站在大厦顶层俯瞰特区全貌,公安局正在清理现场。他在后 来回忆说:“我好像感到干大事情的时候到了。” 这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了著名的企业家,他就是 展示图片《王石》 1984 年,邓小平去深圳视察后,作出了什么评价? 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准确的。” 过渡:试办经济特区的成功,坚定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决心,我国对外开放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一国两制”的构想》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14课实践“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2.通过会议学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大家初步的历史归纳水平。
3.通过港澳的回归,使学生理解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学习过程]导入:有《七子之歌。
澳门》这首歌导入祖国统一问题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实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全面阅读教材,圈、划重点,同时完成学案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二、合作展示: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制度。
“一国两制”是新时期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三.课堂训练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A.香港B.澳门C.台湾D.西藏2.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个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不容包括()A.“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深圳历史初中教案
深圳历史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理解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深圳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认识改革开放对深圳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
2. 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深圳发展的迅速和改革开放的关系。
2. 如何激发学生对深圳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深圳历史纪录片,让学生对深圳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深圳历史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
2. 教师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前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深圳的发展变化。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深圳发展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
4.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
三、课堂拓展(10分钟)1.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深圳在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查阅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升华(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深圳的发展离不开谁的付出和努力?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并强调家乡情怀。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认识了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深圳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深圳发展的迅速和改革开放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水平: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及作用;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知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在对外开放中的地位。
培养学生分析水平、读图水平以及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把握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形成的格局,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水平;通过对深圳特区等试点成功后将其模式推广到全国的学习,启发学生掌握应对新时代、新事物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办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措施,使学生理解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树立起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概念阐述:对外开放的含义是什么?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2.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出示材料:
“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
——邓小平
针对邓小平讲话摘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使学生理解到世界经济正在向世界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得到发展。
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3.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区究竟特殊在哪儿?
经济特区: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4.探究经济特区“特”在何处?
“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第二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5.1980年我国兴办了哪些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6.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集中在哪两个省份?为什么率先在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
①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
②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很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2.深圳的崛起
据统计: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27.3%。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出示材料: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准确的。
”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教师讲述:回顾深圳的变化,能够看出经济特区的设置给我国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以经济特区为带动,我国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的范围,那么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怎样逐步扩大的呢?
二、对外开放区域的扩大
1. 对外开放区域的扩大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4、76页,完成下面表格。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
教师提问: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逐步扩大。
教师:对,那么怎样来概括一下呢?
2.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师:经济特区的成功为下一步扩大开放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增大。
用多媒体展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按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开放城市的顺序在地图上找到相关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我们对外开放的步骤,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师过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使我国进一步增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提问:什么叫作“世贸组织”?
多媒体展示:
世贸组织,全称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
其宗旨是促动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以提升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产品的生产;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其主要职能是制定并监督执行国际经贸规则,组织各成员实行开放市场的谈判,建立成员间的争端解决机制。
因而,世贸组织被誉为“经济联合国”。
教师提问: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当前,世贸组织150个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5%,投资额占世界跨国投资总量的80%。
获得世贸组织的一个席位,就等于拿到了国际市场的多张通行证。
所以,中国需要世贸组织。
邓小平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世界化。
教师提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世界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课堂小结:我国从建立经济特区就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程,然后开放14个沿海城市、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开发区,再到内陆开放……一
步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的道路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深入,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让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