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全球化对我国创新体系的要求
科技全球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科技全球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着科技人才流失,科技水平与企业研发能力受到发达国家的严峻挑战。
因此,我国科技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战略调整,采取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等相应对策来提高应对科技全球化的能力。
关键词:科技全球化;市场换技术;对策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同,科技活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科技活动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动的规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的发展过程。
一、科技全球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科技全球化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既是严峻挑战,更是难得机遇。
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第一,在科技领域形成争抢人才的挑战。
当今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核心是高端科技领域尖子人才的竞争。
中国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抢人才的重点地区,科技精英成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夺的主要对象。
微软中国研究院曾经宣布斥资8000万美元,招纳100名顶尖华人计算机专家。
英特尔、朗讯等大型跨国公司也纷纷仿效,“门”对“门”的与中科院打起了人才争夺战,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符合国际规则的人才本土化战略,利用其独特的创新文化,尊重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形成了“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一批科技精英加盟,致使我国人才流失严重。
而人才流失将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知识创新与转化方面的距离。
可以说,人才流失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二,对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形成挑战。
虽然我国科技界在高温超导、纳米材料、杂交水稻、航空航天技术、汉字识别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受到世界科技界的关注,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还相对落后,科技竞争力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缩短与世界科技的差距,我国曾在较长时期内鼓励引进技术和设备,包括鼓励以合资方式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创新成为了各国发展的关键。
而在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虽然在这个领域中,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以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背景在雄心壮志的驱动下,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但是这样的进步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因此必须找出一种新的方法和路线。
以创新为驱动,依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为了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核心议题。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1. 制度建设创新的核心在于制度。
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原创产业,打击侵权盗版,为原创产业提供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
同时,还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创新的空间,为更多人才的发掘设立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2. 资本市场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创新企业的资本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国家针对创新企业启动了一系列政策并引导投资人,以促进创新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创新能力。
此外,为了支持资源的调配,也有很多投资机构投资到像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这些不同领域的创新公司。
3. 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素质是创新的核心。
每一个国家,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发展,都需要雄厚的人才队伍支持其发展。
为此,国家推行了人才引进、教育培训等多项政策来支持人才力量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1. 经济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彻底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在科技和产业格局上走向了极致。
创新推动了中国经济升级换代,加速了创新对制造业的渗透,同时也带动了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2. 人类文明发展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被视为人类文明素养最高的前沿。
中国创新强国的建设可以为全球的技术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重要的贡献,推动人类进步。
3. 模式走向中国模式,既特殊又独立。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模式走向,将会引领中国未来的发展进程,也将启示世界各国的发展之路。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
rt n  ̄ erhaddvl m n R D)i et n nteN t nl n oa o ytm ( I )f m teh s cu t  ̄ ao  ̄lsao ee p et( & i n o n s t ao a In vt nSs v me o h i i e NS r ot onr o h y
tytc n lg n o a o a a i a dp roma c f N S r e h oo yi v t nc p ct n efr n eo I ,Ho e e , ̄ o s i rvn hec p ct o k o e g l w, i y w vr uh mpo igt a a i f n wl ef y d o
更依赖于它们 作为创新 系统 中的要 素如何 在地
区、 国家和国际层次上相互作用 。 _ 一 国的国家 ”6 J 创新系统越来越受到其他 国家 的制度 、 政策等 国 家因素和跨 国公司 R D投资的影响。 & RD & 投资是跨 国公司 的核心 职能之一 , 也是
Pr5 o _ 等学者以及 O C t E D发表 了具有 代表性 的成 果。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在跨 国公 司研究和开发
t e e vr n n c n c li n v t n a d t e c o i g i o s c R h n io me t t h ia n o a o h rwd n n d me t &D iv s e t f o e i n i n e t n .R&D o l n t n o p r - m fMu t a o a C r o a i i l
L U I Hui —q n, u BAIL n ig
( i j nvrt o o m r ,T nn30 3 ,C i ) T n nU i sy fC m e e i j 0 14 h a ai e i c ai n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研究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越来越密切,各
国之间在技术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
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政策性作用,指导科
技创新的发展。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规政策,科学组织,优化
科技创新环境,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研发效率,鼓励科技创新活动,促进
技术创新发展。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国的科技资源,建立全球化科技创新体系,实现
科技共享和创新。
各国应加强科技成果的交流与合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
面加大力度,以确保科技成果受到有效保护,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科技成
果的共享。
再次,要完善技术创新的投资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可以以
政府扶助、企业自费、投资基金、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创新
的投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科技创新,这样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支持。
最后,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全球化的人才开发体系。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与对策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与对策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大势所趋。
对于我国而言,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与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同时抓住机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我国应加强市场开放和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就是市场开放和贸易自由化,只有通过融入全球市场,扩大贸易规模,才能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要降低进口关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并提高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加强国际分工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其次,我国应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剧烈的竞争,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同时,我国还应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
我们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加入国际组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经济体系。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供援助,分享经验,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另外,我国还应关注社会公平和公正。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因此,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保障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我国应加强对经济全球化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经济全球化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如金融风险、贸易摩擦等。
我们要加强监管力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同时,要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提高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总之,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与对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坚持市场开放、加强创新、深化合作、保障公平和加强监管,我们才能顺利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开放式产业创新体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_王吉斌
第36卷第5期2012年9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Vol.36No.5Sept.,2012建立开放式产业创新体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王吉斌,曾德明,王业静(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互联网经济下,各种科技资源全球范围内进行无边界流动,新型国际分工模式和研发国际化对我国产业创新体系产生了很大影响,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开放式产业创新体系。
通过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骨干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快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高技术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以自身为中心构建产业创新体系联合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增强技术标准化和产业化能力,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发国际化;开放式创新;产业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12)05-0040-041导言科技资源流动和重组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开展协作研发、保护知识产权、参与技术标准合作的开放式创新潮流,进而形成了全球创新网络。
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能够较好地吸收利用FDI所带来的全球科技资源,但需进一步通过构建国际化的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
我国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应该确定高技术产业内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创新型企业,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创新政策保障体系来扶植其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工作重点放在协作研发战略选择、技术知识产权化、技术标准化,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等方面。
要深入分析全球创新系统在产业创新体系中的角色与功能,探讨建立开放型产业创新体系的战略思路,研究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如跨国战略联盟),打破技术锁定现象和创新刚性现象,实现技术创新范式和轨迹的转变等问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投资纷纷涌向中国,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成了主流声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从纺织业、汽车制造,到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跨国公司纷纷把自己的生产基地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乃至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移往中国大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话题则成为国内外媒体、学术界、政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
特别是加入WTO后,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全球性金融危机又席卷而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这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突破、打开瓶颈,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打造“世界工厂”的目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与“世界工厂”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资本大规模进入、入世为全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无数的“在外地主”将眼光投向炙手可热的中国,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成了主流的声音。
然而,伴随着出口产品数量和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我们付出的是巨大的环境代价。
讽刺的是,以此换来的只是国货价廉质次的质疑以及国外反倾销的控诉。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有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工厂”较之“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工场”有了新的内涵。
按照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世界工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来料加工型“世界工厂”。
一般指被作为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中国家。
这类“世界工厂”在国际分工生产价值链中处于最低端;第二类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着研发和市场销售网络。
这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的层次提高一步,但仍然属于生产车间型的“世界工厂”;第三种是既具有研发能力和名牌,也控制着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既在本土进行加工制造,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一类“世界工厂”能够获得生产链的最大经济利益。
只有成为第三类“世界工厂”,才能真正成为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体,才能成为与英、美、日相抗衡的世界经济强国。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近年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其影响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机遇全球化的发展使中国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对国外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有了更广泛的获取渠道。
当前,中国的一些高科技产业及网购、物流等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全球化使得这些领域的业务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能够拓展到全球。
同时,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打开了新的国际市场,一些中国品牌如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扩大市场占有率。
全球化的发展还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式。
例如,中国一些企业开始采用“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
二、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虽然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加深了国际竞争,让很多中国企业感受到了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
国外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使得一些中国企业处于技术落后的状态。
另外,中国也存在诸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污染、薪资水平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不仅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同时也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例如,在非洲和东南亚市场上,中国面临着来自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竞争。
三、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加强对环境和劳工力量的保护,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积极的企业形象,增强竞争力。
英国经济学家格洛布曾提出“随时变通”的企业运营策略,这也是中国企业的应对之道。
中国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灵活性,积极转型,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
国家创新体系研究述要——兼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
体系即系统,指的是一些机构的集合,这些机构一起在
影响创新绩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科技进步是通过许多
[ 收稿日 期】20 — 2 1 05 1 — 6 [ 作者简介]曹鸿星 (96 ,女,云南楚雄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 1 一) 7 际商学院讲师 .
维普资讯
圜家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20 2 0 6.
比 较 与 借 鉴
国 创 傩 砷 述 家 新 系 穷 要
兼论 全 球 化 背景 下 国家创 新体 系 的意义
曹鸿星
(. 1 中国科学 院科技政 策与管理科 学研究所 ,北京 10 8 ) 00 0
影响 着企业的 创新绩效和 整个经济体系。其中, 一些关键的 交互作用涉 及到 一些部件生产者和系统生产者的 关系, 上游
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关系, 大学和产业的关系,以及政府机构、 大学、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个网络在各个产业或 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飞机制造业和钢铁行业,大学仅 仅起有限的作用 , 甚至在某些行业里根本不重要。虽然这种 体系和特点不同, 但是实际上所有领域的科技发展都是通过 各种参与者之问的合作来实现的。因此,体系是国与国之间 创新绩效差别最重要的原因,但因为体系运行错综复杂,很 难刻画和测量,因而它也是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难以解决
端科学研究的机构,而应该包括那些广泛影响国家科技能力
的因素。
别是产品创 新)分析为焦点,把国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运营
来理饵,用经济增长来衡量绩效的研究领域。
2世纪 9年代以 o o 来, 界 , 学术 特别是贸 易、 增长和发展 领域的经济 学家越来越重视创新体系 理论, 政策制定者对此
全球化_信息化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规律
2008年第12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8No 112收稿日期:2008-03-25,修回日期:2008-07-07文章编号:1000-7695(2008)12-0001-03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规律姜照华,包晓巍,张文雷(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 116023)摘要:从全球化、信息化这一宏观环境出发,从研发水平、企业集群、企业互动等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规律,针对这些规律提出相应的自主创新策略。
关键词:全球化;信息化;自主创新规律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1 “珍珠换玛瑙”规律这一规律指出,没有相应的研发水平,就只能引进比较落后的技术。
没有相应的创新能力,企业就只能模仿创新,而不可能进入自主创新轨道。
所谓自主创新,是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并不是一切由自己进行,可以部分引进和合作创新;也不是处处从头做起,可以利用他人前期研究成果;关键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最终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谓自主创新能力,是以自己科技力量为基础,取得创新成果并由此获得竞争优势的整体能力。
本文把技术自主度定义为研究开发经费除以技术引进经费。
从上海的情况看,技术自主度(研究开发经费/技术引进经费)随着技术密集度(研究开发经费/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而呈U 形曲线分布,这可以称为自主创新的U 形演化规律。
图1 上海自主创新的U 形曲线规律表1 上海的技术自主度的演化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研究开发经费/地区生产总值(%)1141132114211481151115811691178118921062129技术自主度(研究开发经费/技术引进经费)11210168015101440144014101940166111711010199从技术自主度(研究开发经费/引进经费)看,技术自主度小于115,应该采取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线、以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为辅助的创新模式;技术自主度大于115小于3,而且研究开发经费/地区生产总值大于2%,应该采取以集成创新为主线、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原始创新为辅助的创新模式;技术自主度大于3,而且研究开发经费/地区生产总值大于215%,应该采取以原始创新为主线、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辅助的创新模式。
完善我国的自主科技创新体系
一、完善我国自主科技创新体系的重大意义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2018年5月,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又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提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是中美贸易战以来,我们对“卡脖子”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
以中兴事件为例,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
2018年7月,在中兴公司罚款10亿美元、缴纳4亿美元保证金、几乎更换所有高管后,这个禁令才得以解除。
之后,美国政府开始持续打压华为,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对华为的新制裁,其中指出,任何利用美国软件工具设计的华为/海思设计都需获得美国许可;任何根据华为/海思设计生产的芯片都需事先获得美国许可。
我国的产业已然面临非常严峻的“卡脖子”问题。
除产业之外,一些国际竞争激烈的基础研究前沿领域也存在“卡脖子”问题。
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例,二十年前,我国量子研究刚刚起步阶段,国外实验室对我们是敞开的,器件也可随便购买。
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当我们取得一定成绩时,我国的高端器件和材料进口开始面临许多限制,我们就引进设备,自己试制这些器件和材料。
当器件和材料问题基本解决、我们已经处于部分引领阶段时,用于自主研制器件和材料的工具性设备又面临禁运。
因此现在高档次的光刻机,我们始终没能真正进口。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美经贸摩擦表面是贸易战,更深层次则是未来科技主导地位之争。
目前中美科技已出现局部脱钩的态势,为了应对全面封锁这一可能变局,必须保持底线思维,尽快完善我国的自主科技创新体系。
过去,我们习惯在全球化的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现在,我们必须对这种创新方式加以改进,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考虑在“自主”上布局。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 引言1.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受益于全球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市场机遇,促进了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在面对全球化潮流时保持开放的心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风险加大以及技术创新的全球化竞争。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了重要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我国企业需要在全球舞台上与其他国家企业展开竞争,不仅要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还要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
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挑战。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我国出口企业受到贸易壁垒和关税的限制,出口市场受到影响,对外贸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增加,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不安,金融市场波动频繁,这些因素都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我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国际金融风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国际金融风险不断加大,我国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技术创新的全球化竞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创新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增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科技创新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科技创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科技强国。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科技创新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但是,在国际竞争中,中国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它不仅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科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驱动力,而中国正是这一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与中国全球化的进程密不可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
随着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经济转型。
中国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力逐渐扩大的力量。
二、中国面临的科技创新挑战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中国的科技创新仍存在一定的领先度。
尽管在一些关键领域里,中国已经开始领先于其他国家,在高技术领域,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依然有所欠缺。
在全球科技创新的竞争中,中国需加强与国际创新中心的合作,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中国尚未成功转变传统的产业基础。
许多传统企业仍然依赖于低成本劳动力和制造业,而这种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转型的需求。
中国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并培养更多的人才以实现转型。
三、中国的科技创新战略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战略。
首先,中国加大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资金投入,改革研究体系,推动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强化产学研合作。
其次,中国加快了人才培养的步伐,通过引进和培养开展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来到中国。
另外,中国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
中国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我国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我国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当前,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各个领域的关键。
为了推动国家加快创新速度、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整体水平。
我国的创新体系构建,需要经历多方面的考量和实践。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国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1. 加快科研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在科创方面,人才是最核心的元素。
为了实现科技创新的更迅速发展,也需要加快科研人才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中都有很多优秀的科研人才,应该尽快发掘、培养、支持他们,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
另外,为了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创新领域,应该适当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同时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及支持他们的创新和创业。
2. 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创新领域,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要。
基础设施的缺失和不足,会影响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会阻碍科技创新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应该优化创新环境,降低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本,提高研究效率,提升创新水平。
3. 加快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不仅重要,而且必须加快。
在现代经济中,知识产权是创新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好科技成果的创新价值。
4. 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在创新舞台上,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的深度,就带来了更多的产业新模式。
因此,我们应该强化创新和产业的联系,促进创新成果向产业实践转化,实现更快的创新和应用。
5. 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必不可少。
我们需要加强与各国的科技和产业交流,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技成果和创新经验,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和方式,促进我国的科技成果与全球优质创新资源共享和合作发展。
总的来说,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没有一个短期之计,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因此,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如何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想法和见解。
第一部分: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
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和人才储备等方面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国家创新体系应该由政府、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组成。
政府作为主导者,需要制定有关政策和智力支持,为整个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企业是实施创新的最重要的实践者。
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则是提供人才储备和前沿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第三部分: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政府在创新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发挥多方面功能。
首先,政府应通过科学政策制定和智力支持,为创新机构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创新活动。
其次,政府应依据地方和行业差异制定政策,从政策法规、税收和财政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为企业加强支持。
同时,政府应通过招聘人才等形式大力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科研力量的不断壮大。
第四部分: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企业是实施创新的主体,是整个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
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创新领域,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开放新产品、尝试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创新链条成熟等方面保持导航能力。
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进行有效分析,结合未来的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对经济和社会转型进行准确的解读。
第五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高等教育机构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尤为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根据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教育和培训企业家和技术人才,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还可以通过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提高同行之间的合作,促进创新机构快速发展。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深化科技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意见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科技发展也变得日益复杂和
多元,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于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快科技体制,促进国家创新
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加快完善我国创新体系,要依靠科技体制的推进。
科技体制
的推动主要包括科学管理体制、科技绩效评价体制、科技投资政策、科技
市场准入规则等方面的。
它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现行创新体系的结构,切实
增强创新活动的管理能力和成果质量。
其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创新体系的建设。
要加强科学
谋划,确立科学发展规划,确定全面发展目标,建立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此外,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加有力
的政策支持,推动各类创新活动的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就要求各国需要注重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才能取得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提高竞争力。
下面,本文就从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重要性和构建途径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部门组成的科技创新系统。
它是推动创新动力和创新资源的重要机制,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转化,改善创新环境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当前,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纷纷加强了对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以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科技创新领域,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发展。
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全球化的市场提供更多的机遇。
此外,国家创新体系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途径1、政府的重要作用政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投资补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研发基地和创新中心等重要科技机构,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2、企业的投资和人才引进企业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它们可以通过投资和研发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的发展和升级。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3、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毫不起眼但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们可以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动力。
高校和科研机构还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进科技成果与产业的结合。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打造创新型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打造创新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打造创新型经济体系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打造创新型经济体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科技创新,培育创新驱动型企业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更是创新的核心动力。
我国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研发经费支持,吸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企业。
同时,需要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科技创新的推广和应用。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型企业竞争力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保障,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创新型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人才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打造创新型经济体系的基础。
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加大对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的资助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技术工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创新型经济体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是推动创新型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要加强对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和调整,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科技评价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创新活动。
同时,建立健全的市场化创新机制和投融资体系,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政策支持。
五、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当前,全球创新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我国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创新合作。
我国创新体系的特征与政策趋势
–商标申请和注册均突破百万大关,连
续四年世界第一 .
– 创新机制和政策环境,包括教育系统、 金融系统、信用体系、贸易政策、财 政政策、竞争方式、宏观经济环境和 创新文化等影响创新行为的政策与外 部环境
– 生产组织和服务体系,包括产业技术 基础、产业组织、企业运行机制、支 持创新的中介服务. 体系等。
• 企业是关键:技术集成和产业化、商业 化的平台。能够把新技术和新产品商业 化、产业化,在市场上获得商业成功的 企业,才是有效创新的企业
.
二、发展阶段与创新模式
.
16
• 不同发展阶段和收入水平的国家,创新的 含义不同
–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原创技术多,创 新是指采用比其他国家更新、更先进 的技术
–在发展中国家,创新不一定是创造全 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的工艺和产品,而 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新的产品 设计和生产工艺
•创新包括学习、利用和传播外国技 术,以及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
• 检验创新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获得市 场和商业成功
.
• 科学与技术区别与联系
• 科学是客观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 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是认识世界和揭示自然界 的客观规律,重点“是什么”和 “为什么”的问题
• 技术是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销售整 个过程中的知识应用
–技术是有明确目的的,运用生产工 具及各种物质设备
–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产 业技术亟待升级,产业技术发展进 入新阶段
–低成本扩张的余地缩小,必须依 靠技术进步和创新
.
–我国企业和产业正面临严峻的知识 产权竞争与挑战
–能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必须根据国 情选择节能减排、环保技术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将调整创新 战略和发展模式,寻找新的技术突 破,形成新的增长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发全球化对我国创新体系的要求一、跨国研发全球化的效应和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共同发展的局面对于世界科技和世界经济的未来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种合作趋势并没有消除国际竞争,但确实是在加强国际之间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联系。
这反过来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形式和特征又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着当地的增长前景。
对于研发全球化的效应,我们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看。
这里以我国技术创新为例,说明研发全球化的效应。
(一)积极影响1.对于东道国来说,跨国公司在母国之外投资巨资的R&D中心以及当地企业和机构的技术合作具有溢出效应。
主要表现有,可以推动当地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与国外企业的科技合作;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的运作模式,管理模式也会对当地科研机构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人员的流动等途径,也会产生大量的管理技术的交流;可以推动当地高科技产业聚集区的形成,等等。
从我国看来,我国R&D投资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小。
不仅如此,在总额来看,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我国全部的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人可以弥补我国研发投入,尤其是企业研发投入的不足。
在R&D经验方面,国际性跨国公司往往拥有完善的R&D 网络,在技术创新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再者其R&D管理经验、组织原则与经营理念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中国的科研管理人员,提升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国际化水平,改变粗放型的研发管理模式。
多年以来,我国研发管理一直是粗放式的,专业的R&D机构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创新能力差,成果市场化水平低,甚至有很多是低水平重复研究。
而企业的R&D活动却大都注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不注意基础研究。
跨国公司的R&D工作以市场为核心,注意产品质量,注重R&D工作效率,其研发项目的具体执行方式也为中国的新兴企业,科研机构在R&D管理方面提供了有利的经验。
这其实是R&D投资活动对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
2.对进入国来说,跨国公司通过研发国际化可以占领东道国市场,可以获得东道国技术人才资源,可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可以提高自身的研发效率。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趋复杂性,研究开发的成本与风险很高,而通过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与东道国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甚至组建研发战略联盟,可以分担开发的成本与风险,研发战略联盟可以弥补单个跨国公司投资能力与风险承受能力的不足。
3.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来说,我们认为,总体看是促进作用。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当今世界,后进国家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使得自身产业技术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这种现象是先进国牵引后进国家发展。
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至少会带来扩大世界市场的好处,它将有利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商品出口,扩大出口的好处又可以投资研发,这是显而易见的,后进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制造新产品推向世界市场,甚至进入先进国市场,同先进国的夕阳商品进行竞争,促使先进国开发新产品,这是后进国促进先进国。
韩国经济学家的“喷泉效应”理论[9]也表达了相似的内容,即最后的结果是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研与开发。
这种研究开发会使新技术像喷泉一样源源不断的涌出来。
(二)消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是针对东道国来说,因为从现有的历史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和进行R&D投资,并不会造成发达国家技术优势的丧失,可能会有些许技术外溢现象,但整体上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推动先进国向前发展的。
对于其技术创新体系也是起到促进和刺激的作用。
相反,跨国公司的研发国际化,会从研发人才,研发资源,产品市场等方面对东道国产生冲击。
人才方面,跨国公司正逐渐实现人才本土化.其用人策略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仅用高薪从本土企业和科研院所招聘科研人才,还直接去国内高校招聘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通过给予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吸引了大批的我国科研人才,严重地削弱了我国研发机构的研发力量。
资源方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国际化吸走了国内稀缺的研发资源,加剧了我国技术依赖。
国内部分保密技术的泄露,使在竞争中部分水平较低的研究开发机构面临倒闭的可能。
这些使得我国的战略研发资源流失严重,进一步削弱了我国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更可能使我国产生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技术依赖。
市场方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国际化控制了部分国内市场。
跨国公司通过开发适合我国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的产品,极大提高了消费品的市场占有率,赢得了大量的国内消费者,使国内产品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
例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方面我国许多企业以及行业都处于不利的地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如彩电,计算机,DVD和手机中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多数不在我国企业手中。
在DVD57项关键技术中,我国企业掌握的只有9项,还都是非核心技术。
医药行业,一些医药厂家生产的生物医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世界各国又因为生物制药的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都加大对生物制药的保护力度,缺乏自主只是产权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中国必须正视外资研发机构的发展和影响,大力加强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跨国公司R&D全球化与我国的创新体系随着只是生产和经济关系的日趋密切以及创新活动的日益复杂,创新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范围不断扩展。
创新不是单纯的由新的知识转换成新的产品的过程,而是个人,机构和环境之间进行复杂互交作用的结果。
一个国家在技术创新的国际化竞争中的实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内技术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发达程度;二是国家在推动国内创新与参与国际竞争中的决心和作用。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如此。
面对跨国公司研发的一体化和国际竞争的新格局,我国的创新体系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初具规模,但是其创新效率还不高,存在许多问题。
(一)我国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整体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
第二,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的强度不够。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软肋,创新的组织机构也不完善,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
相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中71%没有技术开发机构,2/3没有技术开发活动。
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只占销售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
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难以长期维持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在5%的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
[10]第三,在科技创新方面,科研产出在量和质上不高。
虽然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很大,研发人员数量多,但是企业多年来没有建立起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我国企业引进国外技术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在关键技术的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在50%以上(美国日本在5%左右)。
目前我国以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和生产线为主,专利和专有技术引进不足,国有企业在技术引进之后,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充分的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己特色的技术体系。
实现引进→创新→输出的良性循环。
第四,国家创新体系中各子系统的效率低。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企业系统,科技系统,教育系统等各个部分,互相之间的整合的效率也较低,仍然存在互相脱节的问题。
企业想要技术和项目,可科研院所又拿不出有水平有市场的成果。
各个子系统交流合作不够,难以形成合力,就难以发挥整个创新体系的功能。
(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针对以上问题,要推进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实行开放型的体制。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
其核心是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
凡是能通过市场机制,通过竞争来调节的领域,政府部门就要退出,政府部门不应该代替企业去创新,应该以宏观调控和提供服务为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项目选择应当由市场决定,创新的高回报也应该由企业享有,政府不应介入这个过程。
要应对跨国公司R&D全球化挑战,实现自主创新,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我国的国家的创新系统,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研究机构参与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第二,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除了上述所说的比技术引进更重要的技术积累和技术传播,即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改进,发展,进而普及它之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国内完成技术转让,即把新技术新产品普及到企业中去。
在日本,政府和企业的科研机构进行着密切的合作,即进行联合研究开发,因此能够较顺利的推进技术转让。
而在中国尚缺乏这种密切合作的机制。
政府应当从税制、金融等方面采取优惠措施,积极扶持企业建立和加强研究开发机构,支持科研人员“下海”创办企业。
第三,充分利用外国资源。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经济全球化和科研全球化的环境给我国利用国外资源,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带来了机遇。
要加强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利用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的企业和机构主动与跨国公司加强研发合作。
第四,重视发挥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要作用。
很多研究显示,中小企业在创新的量和质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美国有研究指出,尽管大企业有巨大的研发投资,但大企业常常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和降低其成本方面,而小企业更可能投资于具有根本性的创新。
[11]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和环境因素及创新能力方面。
开创基业的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决定小企业创新的重点更多放在技术突破和填补技术空白上。
同样,民营科技企业也不可忽视,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建立面对民营科技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制度,理顺民营科技企业的产权关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