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完善_向钦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探讨与构建

新形势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探讨与构建

新形势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探讨与构建发布时间:2021-05-10T16:10:47.3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3期作者:屈斌1袁畅2陈冬3和璐4[导读] 企业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商品和现实生产力屈斌1袁畅2陈冬3和璐4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16【摘要】企业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商品和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的重要载体,企业要持续创新科技发展模式、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就需要建立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具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的科技创新体系。

本文从识别科技创新关键核心管理要素、科技创新体系架构模式、科技创新体系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国有大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评价和运维模式,为其它企业在新形势下建设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评价;1 前言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已经取代传统发展动力,成为全球各国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和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但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培养与激励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需求。

构建基于创新、协同的生态科技体系,是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内在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的关键路径。

2 科技创新体系模式与构建本论文通过构建形成一个目标统一、分工协作、高效协同,以“软实力”+“硬实力”为主要特征和内在价值的科技创新体系,有效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1 发挥“1”个战略管理统领作用充分发挥战略统领作用,通过五年战略规划、高质量发展规划、年度经营重点计划等形式,实现企业长远目标与近期重点工作的高度耦合;厘清公司科技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坚守核心价值和发展目标,支持多层次的创新并创造协同效应,助力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地位。

2.2 构筑“4”类科技创新支撑保障平台一是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政策资源,突出导向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提升整体效能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提升整体效能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提升整体效能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文/万劲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必须强化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要“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科技创新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组织基础。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撐”,将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提升到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高度。

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指出:“我们将健全科技体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011年以来,我国企业研发(R&D)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均超过四分之三。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是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

据2018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全球企业创新力排行榜》、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百强榜》和欧盟委员会《全球企业研发投入100强排行榜》等榜单,我国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创新型企业成长为世界领先企业,必然需要强化基础研究的支撐引领和前沿技术的开发储2019年第4«|中国科技财富备。

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科技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基础研究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竞争。

建设"全面创新驱动引领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核心是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如何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如何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如何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摘要: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技术进步的必然条件。

能否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进度和成效,关系到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

因此,建立政府、中介机构,科研院所及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构成整体协力,进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题目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并提到了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

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题目,其中最关键的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信息、缺人才、缺资金、缺科学治理知识和真诚周到的社会服务。

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已是当前形势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题目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以及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必须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往熟悉。

但是,由于政府导向、市场环境、科技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十分薄弱,中小企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这同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数目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由于中小企业数目很大,其涉及的产业门类又非常多,他们需要的技术服务是多方面的。

现存的技术服务机构从数目到质量都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尤其是企业需要的能够提供直接和专业技术服务的机构数目严重不足。

2.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职员素质和能力不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3.01.28•【文号】国办发[2013]8号•【施行日期】2013.01.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得到增强,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实现翻一番。

充分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引领作用作者:顾永平李卫明来源:《唯实》2017年第07期众所周知,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是没有也不应当和不需要追求行政级别的,因此本文所说的“国家级”,并非界定“企业”,而是限定“企业技术中心”。

当然,这也不是赋予“企业技术中心”以行政级别,而是特指那些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技术中心”,实际上也就是由国家确认的那些大企业、大集团所拥有的“技术中心”。

它们无疑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非普通企业之研究机构可比。

江苏的这类“技术中心”,多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

当下,在“两聚一高”尤其是在“聚力创新”伟大实践中,迫切需要這些“技术中心”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创新引领作用,但同样需要进一步增强其能力、提高其水平、激励其使命担当。

一、江苏“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本情况1993年,我国正式启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奋斗,这些“技术中心”逐步成长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成为带动产业技术进步的中坚,成为企业盈利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国家根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五部委组织进行,对那些创新能力确实比较强、创新机制较好、引领作用较大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审核、认定,其条件是在已经具有两年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企业技术中心”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评审,并对被认定者给予政策扶持,从而鼓励和引导行业骨干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形成一批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最近几年来,江苏不断加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力度,使其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持续提升。

截至2016年底,江苏这种“技术中心”已达100家(不含分中心)。

它们确实已经不是一般的企业研究机构,而是按照创新理念建立和运作的科技创新组织,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地对策研究摘要:从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金融机构地支撑四方面分析了如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地蓬勃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关键词:科技型。

中小企业。

科技创新。

创新体系1 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地重要生力军.在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地作用.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地形势下,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地支持和投入有利于提高国家地竞争力.2 如何做才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地发展2.1 修订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修订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法律法规,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纳入法规轨道,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规范发展地前提.国家应该尽快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立法程序,为其成长提供法律保障.政府通过制订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地位,维护他们地合法权益,促进公平竞争地市场机制地形成.抓紧研究制定和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地若干意见》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为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地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其中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作出具体化地规范,如中小企业地标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地设立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以及特定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办法等.2.2 加强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工作<1)优化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机构功能,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规范服务行为.积极利用企业服务信息网等网络或宣传媒体,重点加强对政策法规地宣传,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产业导向、行业动态、市场需求、技术工程等服务,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申请国家和省、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地各类资金和工程;注重调研,及时了解中小企业发展中地突出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地建设,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地服务. <2)发展中小企业社会中介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地发展与社会化地中介机构密不可分,因此要加大对各类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地投入强度,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使之能够依据企业需要开展技术中介、技术孵化、技术培训、企业技术诊断等服务工作.引导整合社会服务机构,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原则,逐步建立起体系完备、服务完善、监管合理地中介服务组织体系.2.3 以企业为核心,创建技术创新体系<1)坚持走以企业为主导进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地道路.以企业为主导地技术创新体系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鲜明特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企业为创新地主体,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地投入,同时还要通过市场推动企业间地并购和重组,不断形成与产业配套地产业集群,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地转化.<2)实施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实施产、学、研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化地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地有效模式.要坚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促进产、学、研地联合创新,同时吸引金融机构参与,发挥各自地优势,完善创新产业化链条,以最快地速度形成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3)深化实施以标准、专利为核心地知识产权战略.国际标准体系创新地能力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地利益格局和竞争力.加快制定国家技术标准政策,尽快实现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地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地能力,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高新技术产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地竞争力.3 建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要建立健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地政策扶持体系.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地发展需要科技,经济,贸易,财税等相关政策地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寻求在政策上实现突破.<1)实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地税收政策,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激励其自主创新能力地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大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地财税支持力度,增列中小企业培训补贴,创业资助等必要地财政预算支持和税费减免措施,鼓励企业投入研究开发,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2)统筹协调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地政策,特别是在政府采购及其他经济政策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增加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环境,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以政府牵头组建政策性投资担保公司,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以股份制或有限合伙制形式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同时鼓励引导民营担保公司地发展.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准入条件.综上所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地重要作用.依法引导完善服务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各级政府地重要任务之一.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地科技型中小企业,迎来了蓬勃发展地机遇期.大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地成长,使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地贡献.。

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方案(二)

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方案(二)

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建立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成为了推动产业结构改革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核心技术和前沿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导致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建立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势在必行,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工作原理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将依托企业自身技术力量和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集中优势资源:企业技术中心将集合企业内部的技术人才和资源,形成强大的研发团队,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2.拓展产业链:通过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拓展产业链上下游,丰富产品线,提高产品附加值。

3.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实施计划步骤1.前期准备阶段:企业进行内部资源整合,组建技术中心团队,制定初步的建设方案。

2.申报阶段:按照政府要求,提交技术中心建设方案及相关材料。

3.审核阶段:政府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

4.认定阶段:政府根据审核结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进行认定,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5.实施阶段:企业技术中心正式运行,开展各项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具备一定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的企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重点发展领域。

同时,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企业也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五、创新要点1.体制机制创新: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将探索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体制机制,包括人才引进、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

2.技术创新:企业技术中心将聚焦核心技术和前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及其作用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及其作用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及其作用发布时间:2021-07-26T09:46:18.87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第8期作者:逯玉成[导读] 在一个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历程中,技术创新始终伴随着企业左右,逯玉成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16前言:在一个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历程中,技术创新始终伴随着企业左右,尤其对实体企业更是如此。

在企业战略规划制定并实施后,通过初期资金投入、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也逐渐清晰,无论是位居前列,还是排列后队,要想始终走在行业前方,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必备条件,而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对企业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平台企业发展作用1、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介绍1.1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归口国家科技部管理,各省科技厅进行日常管理。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应对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抢占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突破涉及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和完善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科技力量。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创新战略,统筹考虑区域布局。

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各级政府参与和支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根据相关产业领域创新发展实际,可采取多种组建模式,“一中心一方案”。

根据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等不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为综合类和领域类等两个类别进行布局建设。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从国家层面谋划到落地实施,有几个重要节点:(1)、2017年11月,科技部制定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

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布局建设20家左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心将重点聚焦有望形成颠覆性创新,引领产业技术变革方向,影响产业未来发展态势,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领域。

(2)、2020年12月,科技部在京召开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3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当月,国家首个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

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方案(一)

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方案(一)

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建立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成为了推动产业结构改革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主旋律。

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而新兴产业则迅速崛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将肩负起引领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任。

二、工作原理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将依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手段,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1.汇聚创新资源: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提升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实力。

2.开展核心技术研究:针对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3.促进成果转化: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的发展。

三、实施计划步骤1.前期准备阶段:制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

2.资源整合阶段: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和培养人才,提升研发实力。

3.技术研发阶段:针对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4.成果转化阶段: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的发展。

5.持续改进阶段:根据市场反馈和产业发展趋势,持续改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特别适用于具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及新兴产业中的创新型企业。

五、创新要点1.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技术研发效率。

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企业技术中心的培养机制,为产业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

3.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的引领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

浅谈国有企业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水平的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水平的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水平的建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大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大对科技创新又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其核心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科技创新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构筑核心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阶段,国家战略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近年来,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力量。

提高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重要保障。

目前,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尚未有效发挥其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制度供给不足。

企业创新动力不强,研发投入不够,成果转化率不高,关键技术、原创技术突破的创新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二是创新要素集聚效果不明显。

国有企业在各地各产业间布局不够协调,尚未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三是创新激励作用不显著,部分企业存在研发投入强度不足、研发投入产出率有待提升等问题[1]。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应积极探索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全方位发展。

1.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大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完善进行了战略部署。

自觉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实践中,也是国有企业的责任。

通过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激励和容错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2];通过建立符合科研规律、高效规范的管理制度,通过简化科研管理流程、审批流程等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

全力构建建现代产业体系

全力构建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基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灵魂。

我们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 完善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网络。

2.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3. 优化创新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 传统产业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1.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产业附加值。

2. 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全国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四、加强人才培养,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人才保障1.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提高人才待遇。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待遇,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3. 优化人才流动。

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限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竞争力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竞争力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竞争力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端年,国家对科技工作给予了空前的重视,把长期以来对科技工作形成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转化成了着力推进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确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特别明确了以企业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选择。

这对泰山石膏来说既是大好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不仅继续需要“规模做强”,而且更要依靠“技术做强”.实施精品战略,形成了系列产品,一、主要做法和成效2、构建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体系保证能力宝钢以建设钢铁精品基地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开发基地为目标,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研究院为核心,各分公司、子公司技术中心和高校及社会研究机构构成的,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三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体系保证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研发能力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3、实施品牌战略,以机制创新推进产品创新,产品研发逐步从满足用户现实需求向引导潜在市场发展积极实施精品战略,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4、加大科技投入,工艺技术发展从追求实用向抢占技术制高点发展。

共有多项科研项目列入年度科研开发计划,技术创新投入比率连续三年超过销售收入的3%。

2000年,专门设立了“科技发展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超前、共性、可持续发展技术等的开发,先后启动了“”等50多项重点科研开发项目,等技术开发取得阶段性进展,局部实现突破。

5、以实验室为基础,实践中试指导生产。

6、以基地建设项目为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技术集成能力,充分实践和发展自主集成技术7、建立以6σ精益运营为框架的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8、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以管理模式规划系统构架,以战略需求引导功能配置,已形成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9、充分利用外部优势科技资源,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坚持“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内部支持体系和社会化支持体系相整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10、建设人才高地,支撑技术创新发展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引言近年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展开。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加速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责任。

为此,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二、核心要素1. 战略纵深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第一步是战略纵深。

企业不能搞技术的片面投入,而要将其作为全局谋划和强化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明确自身所需要的科技创新方向,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分配与核心业务相匹配的资源。

2. 人才支撑人才一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

只有在有各个层面的高素质人才人员积累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坚定地朝着科技创新的目标迈进。

在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中,人才队伍的建设应是企业优先考虑的要素之一。

3. 创新投资创新投资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

公司可以选择加大对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并尝试各种不同的资本和融资方式,从特许权和知识产权、制造专业人员培训到开发、研究、工程和科学实验等各个方面来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

4. 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

企业必须鼓励员工在各种高科技领域进行技术研究。

企业还可以寻求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知识资产。

这样就可以促进创新,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变成实际的应用产品。

三、优秀案例优秀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案例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指导和经验。

例如,阿里巴巴公司就建立了一套覆盖研发、创新和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了“吸纳、孵化、放大、辐射”四环路的全面创新格局。

这个创新体系以政策、制度、流程、项目、平台和人才管理为支撑,从而实现了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四、结论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企业要从战略纵深、人才支撑、创新投资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做精,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借助外“脑”,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青浦区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借助外“脑”,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青浦区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了上海地 区茭 白产 业的可持 续发展 ,提 升 青浦练塘茭 白品种和管理 方面的科技 良种开发 、茭 白生态化 、标 准化栽培 技 术 、加 工保鲜技术等 。 可以说 ,练塘茭 白此次与高校 的成 功结合 , 不仅让练塘茭 白走 出了青浦 , 走
浦 区的经 济和 社会 发展 具有 重要 意义 ,
今年 8 月开 始了其新 的 “ 人生旅程 ” ——
练塘茭 白研究所 成立 ,暨 上海交通大学
牵线搭桥 ,加强 引导
青浦 区虽 然青 山绿水 , 拥有 得天独 厚的 自然 环境 ,但 由于种种原 因 ,科技 总体 实力不强 ,大专院校 少、高层次 人
才缺乏 。所 以 ,建立产学研 联盟 ,不 仅
资金。到今年 8 月底 ,先后有 2 个项 目 6
列入青浦 区产学研合 作项 目 ,财 政资金
资助 3 0 7 多万元。
产学研合作的开展 ,提 高了青浦 区 企业的 自主创 新能力 ,有 力地推动了 高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至 2 0 0 5年底 , 青浦区经认定的市级 高新技术企业达 8 7 家, 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 目 2 8 , 3项 占全市认定数的 7 ;2 0 % 0 5年全 区高新 技术产 业产值达2 11 0 .亿元 , 占全区工业
月 ,青浦 区出现 南美白对虾暴发性 死亡
的突发事件 , 青浦 区政府对此十分关注 , 并由青浦区科委牵头 , 下达 了 《 青浦区南
面, 充分利用 已有的 “ 青浦 区工业科技发 展基金 ” ,以有偿和无偿的形式支持本区 的科技项 目 , 0 5 2 0 年安排有偿经费( 委托
美白对虾 大规模爆发性死 亡应急控 制技
术的初步研究》 题。 课 青浦 区水产技术推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一、引导机制的建立1.1 定期组织科技规划与评估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我们需要建立定期的科技规划与评估机制。

每年,国有企业应组织专门的科技规划与评估部门,负责制定企业科技创新目标和计划,并对已完成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评估与总结。

通过科技规划与评估,可以及时纠正科技创新中的问题,并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提供指导。

1.2 加强创新资源的整合国有企业需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资源进行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与共享,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这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合作机制,包括联合科研项目、人员交流、共享实验室等,使得各方的创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水平。

1.3 激励机制的建立为了激励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我们需要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科技创新中取得显著成果的研究人员和团队。

此外,还可以建立晋升和薪酬激励制度,为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人才队伍的培养2.1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提升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

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和晋升机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

2.2 推行灵活用工机制为了更好地适应科技创新的需求,国有企业需要推行灵活用工机制。

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专家和优秀的科技人才,进行短期的项目合作或特定问题的咨询,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此外,还可以探索灵活的员工激励机制,如合同工、项目结算等方式,灵活调配人力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五位一体创新体系

五位一体创新体系

五位一体创新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中国提出了“五位一体创新体系”,即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融合创新要素并完善创新环境,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培育创新主体,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在“五位一体创新体系”中,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具有重要地位。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引擎和支撑,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激励,构建有效的科研管理体制,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是“五位一体创新体系”的主线。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经济的转型。

国家要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推动,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融合创新要素并完善创新环境是“五位一体创新体系”的重要方面。

创新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和条件,要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要素,包括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形成创新要素的充分融合和协同创新的良好环境。

同时,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为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是“五位一体创新体系”的目标之一。

创新型经济体系要求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相结合,推动各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政府要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产业政策的协调与整合,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培育创新主体是“五位一体创新体系”的基础。

创新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

政府要加强对这些创新主体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他们增加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形成创新人才的集聚和创新能力的集群效应。

聚焦四大领域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聚焦四大领域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聚焦四大领域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使用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全新表达,特别强调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用好市场优势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当前企业创新面临“四难”中央明确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期望创新能够更有效率、更加实用,更好统筹教育科技人才,更有助于科技自立自强。

目前,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瓶颈桎梏仍未完全破除,大企业创新策源不够、大而不强,中小企业竞争力仍待提高、创新能级不足,具体表现为“四难”。

一是创新决策中企业话语权与主体地位不匹配,企业自主决策能力提升难。

国有企业囿于经营业绩考核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规定,面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缺乏主动性,难以肩负技术创新策源地重任。

民营企业公平获取创新资源的政策条件和市场环境还不完善,参与国家技术创新决策渠道不畅,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理解不深,开展重大创新决策主动作为不够。

二是创新活动组织应用导向不足、利益诉求不一致,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协同合作难。

由于缺少“谁使用谁评价”机制,创新成果评价仍以“数论文、数专利”为主,导致科研项目选题热衷于追求易出论文和专利的前沿热点,支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不足。

三是创新要素在高校院所和企业间双向流动机制不健全,高端研发人才向企业集聚难。

大量高端科研人才集聚在高校院所,依托平台更容易获取资源且享受事业单位福利待遇,向企业流动的积极性不高。

国有企业受工资总额限制等约束,既无法通过市场化的薪酬吸引高端人才,又留不住现有科研人员,高端人才流向高校科研院所的现象时有发生。

国有企业的创新机制与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的创新机制与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的创新机制与技术创新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或政府控制或拥有绝大部分股权的企业,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有企业的创新机制与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的创新机制,并重点关注其技术创新的特点与挑战。

一、国有企业的创新机制国有企业的创新机制是其实现技术创新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

其核心是以国家为主导和推动力量,通过多种手段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1.政府引导与支持国家在创新发展中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研发项目等方式,鼓励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例如,国家可以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创新研发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

2.产权制度保护国有企业享有明确的产权保护,这为其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

国家在法律层面规定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明确其所有权和经营权,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

3.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例如,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对技术创新成果给予奖励和认可,提高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一定的特点,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大规模投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投入。

由于其独特的国家背景和资源支持,国有企业可以在科研和研发方面进行大规模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的进程。

2.长期战略目标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往往具有长期的战略目标。

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长期规划与指导,使其在技术创新中注重长远发展,关注战略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

3.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

国家利用国有企业的科研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国家战略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三、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挑战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寻求解决办法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1.创新驱动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在创新驱动机制上仍存在不足,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员工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以企业为中心形成全省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想

以企业为中心形成全省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想

以企业为中心形成全省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想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一、导论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国家经贸委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应用机制。

广东要争创新优势,关键是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这正是开展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9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8459亿元,总量约占全国10%;工商税收1480亿元,约占全国的14%;可支配财力达960亿元,进出口总额1 403亿美元,占全国的40%。

以上各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我省三大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1978年的29.7∶46.6∶23.7演变提升为1999年的12.1∶50.4∶37.5,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1978~1999年,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43.2%。

近年来,广东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经济发展从超高速增长并伴有起伏,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近两三年,全省经济基本保持10%左右的稳定增长速度。

突出的问题是,总体上企业市场竞争力没有明显提升,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长期以来,产业技术发展形成的“重引进,轻消化”、“重规模(成本),轻创新”局面,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产业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除了我省原有技术基础薄弱、科研资源不足,例如重工业基础薄弱,省内颇具实力的科研单位数量不多,聚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偏少等,最主要的还是技术创新在体系和机制建设上没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钦:我国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完善∃高科技产业∃技术与创新管理我国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完善向钦(厦门大学法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 知识越来越深地卷入经济过程,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生产过程的中心环节。

促进技术创新往往变成多个部门、产业或企业协作的事情, 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技术创新本身的过程性、系统性已经成为其主要的特征。

本文从主体、协同体系、中介服务、社会支撑四个角度出发, 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

关键词产业;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体系中图分类号:F124.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05 04-0071-05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从组织形态角度出发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主导型技术创新体系。

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中, 国家或政府是创新主体, 计划和行政力量对技术创新活动起支配作用, 主要表现为:政府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决策者, 它集立项决策、资金分配、人员调配权于一身, 下达指令性计划, 投入资金; 高等院校执行人才培养计划; 科研机构执行科研开发计划; 企业执行生产计划[1]。

这种模式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企业主导型模式一般是指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可以与协作伙伴集中更多的资源条件进行更为基础性的创新研究, 并共同地承担由此而引起的各种风险。

相对于政府主导型模式来说, 企业主导型技术创新模式更有利于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 更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和宏观经济发展, 更有利于政府调动企业从事重大创新项目或公益项目, 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提高企业竞争力。

以外, 不再设立国家全资负责的研究机构, 其整个系统运转的效率很高。

因此, 为改变我国R&D 投资效率低效的现状, 必须从体制上进行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方针, 使政府职能从直接组织技术创新活动为主, 转向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制定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产学研三者合作为主, 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决策主体。

重点扶持若干企业, 特别是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因为只有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了, 才有利于带动和提高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并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 推动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的不同规模与特点, 建立健全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这些中心不仅要为本企业提供技术, 还能为产业提供共性的技术。

同时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的投入, 使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不断提高,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 大型企业达到3%, 一般企业在1 5%以上。

与此同时, 营造相应的法律环境, 在相关企业法律制度中, 明确把建立健全企业内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从而从法律高度确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1 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及建立企业内技术创新体系我国长期以来创新主体都是由政府充当, 企业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体系, 国家R&D 经费投入较企业R&D 投入要多, 一般所占的比例都在50%以上。

而经费的主要使用者主要是隶属于政府的科研机构, 这些机构数目庞大、人员繁多、远离市场, 研究成果很难实现商品化, 使得国家R&D 投资效率低下。

反观发达国家的实践, 技术创新的主体主要由企业承担, 企业的R&D 费用所占整个国家R&D 费用一般都超过60%, 就拿美国来说, 美国的政府科研机构很少, 除了几个大型的国家实验室从事国防研究和一些高风险需要巨额投资的项目研究2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协同体系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等。

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是典型的行政隶属关系。

随着竞争的国际化网络化, 各个研发主体的孤军作战越来越难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 加∀收稿日期#2005-03-25∀作者简介#向钦(1979- , 女, 湖南人, 厦门大学法学院2003级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高科技产业∃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年第26卷第4期强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已成为大势所趋。

因此, 我国建立企业主导型技术创新体系首先需要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在韩国的技术创新实践中, 政府对高等院校的技术创新支援适宜合同形式来约束双方的责、权、利, 所支援的研究课题获准项目是以年度研究开发咨询委员会通过并确立的年度技术创新重点支援方向为依据的, 同时受到%技术开发促进法&、%关于国家研究开发事业管理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政府与企业间的技术创新性形式也是以合同形式来进行的。

技术创新成果特别是知识产权也是按照合同规定归属所有权的。

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的技术创新同样是以合同形式将各方联系在一起, 并规定了双方的责、权、利关系。

政府只在政策上, 如减免税、兵役等予以支持。

我们可借鉴韩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 即我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但科研成果难以溶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和我国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较弱, 许多大企业还未成立独立的研发机构, 但企业能够迅速地捕捉市场信息等特点, 一方面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 弱化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 完善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实现企业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主选择确定创新项目并承担相应的损益。

另一方面,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政策, 对产业内的科研院所进行改革, 鼓励一些产品开发性研究机构进入企业集团或改制为科技型企业实体, 将部分研究机构转变为专业的技术服务机构, 如质量认定等。

支持企业通过投资控股、参股与科研单位共同建设研究开发机构。

同时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研究、委托开发、成果转化等其他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 并努力推动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与有关单位继续组织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千厂千会协作活动 , 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 为企业, 尤其为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由此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中心,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产学研联合机制, 在这个机制中各个研发主体处于平等的地位, 并以合同的形式对它们的责、权、利予以规定。

[2]化的挑战等。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解决了其中很多问题。

所谓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 是指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提供信息、中介、硬件等服务的支持系统。

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

美国政府特别重视社会中介组织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建立了如退休经理服务团(SCORE 、小企业信息中心和小企业发展中心(SBOCs 等非赢利性组织, 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市场、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帮助与咨询。

日本政府为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也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一方面通过成立中小企业信息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海外投资与技术合作等信息, 另一方面, 设立公立试验研究机构技术信息室和高校一起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 此外政府和大学还举办中小企业技术人员进修班等。

英国也于1994年开始运行超级网络(Super net , 联系了主要在英国但包含一些海外技术研究组织在内的优秀中心, 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

同时, 英国政府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40个地区性的商务链 (BL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建立联系, 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个人商业咨询、市场培训和咨询、出口和国际贸易咨询、财政咨询和信息等服务。

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 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不能仅靠政府推动和企业自身的条件, 必须调动全社会力量, 广泛组织社会资源来进行。

根据国家经贸委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03年技术创新工作思路和要点&和% 十五全国技术创新纲要&,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可以划分为三部分。

首先, 在规范、完善我国现有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基础上, 建立更多、功能更强的中介服务机构, 设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中介服务机构和组织在企业技术创新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与整合作用, 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 十五全国技术创新纲要&明确指出, 十五期间在全国建立100家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 形成面向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区域性、专业性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开放大、网络化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推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有官方和民营两种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机构大部分为官方、半官方机构, 而民营机构很少。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政府直接支持导致中小企业依赖性深重的弊端日益暴露, 因此我[3]3 建立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入WTO 后,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着新的障碍, 如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技术创新将受人力资源快速流动的制约;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受到信息化、网络向钦:我国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完善∃高科技产业∃技术与创新管理们应该顺应中介服务机构民营化的发展趋势, 鼓励民营组织单独建立中介服务机构, 采取产权明晰的股份制形式, 具有独立法人, 政府为其提供优惠政策, 如补贴、减免税等;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也可利用自己的优势, 成立具有部分中介服务功能的机构。

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组建由拥有丰富企业知识和经验的志愿者组成的类似美国退休经理服务团的组织。

官方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应朝着社会化、开放式、网络化的技术创新服务网络方向发展, 设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提供民营服务机构不愿进入领域的服务, 同时, 为民营服务机构与政府提供沟通渠道,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具体而言它是指由各地经贸委指导, 联系和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开发与推广、新技术交易服务、资金服务、组织创新政策、专业技术咨询和培训及其他专业化服务并完成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委托的工作的服务机构。

其次, 加快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建设。

构建全国范围的企业技术创新信息网, 实现全国各城市及相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的信息网联网, 完善产学研联合网上成就展暨洽谈系统, 加强有效的信息服务, 及时发布科技成果、难题招标、人才供求等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