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微博谣言,政府如何应对

合集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策略作者:韩国良孙海霞来源:《采写编》2014年第05期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中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微博谣言划分为多种类别。

根据微博谣言的传播是自发的还是有预谋的,可以将微博谣言划分为:自发型、预谋型、自我实现型。

根据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微博谣言可以划分:突发公共事件衍生型、原发型。

所谓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谣言,是指与大多数民众利益相关的突发性事件,在强大的集体情绪的裹挟下,借助于微博扩散的谣言。

这类微博谣言关注度很高,社会危害性极大。

一、从芦山地震微博谣言看微博谣言特点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芦山地震发生后十天里,各路谣言四起。

本文选取寻找徐敬回家、地铁预报地震、一条搜救犬反复被“牺牲”、“地震解密之祖”预测地震、雅安又一救护军队坠崖、多张雅安地震现场图、红会称“不捐500万不能进灾区”、地震局内部消息成都9.2级地震、地震期间大吃大喝,航空公司坐地起价等十则较具有代表性的微博谣言作为样本,通过对谣言样本的归纳分析,其可发现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谣言传播速度迅疾微博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使谣言在极短的时间内扩散式广泛传播,并且抢先在权威信息发布之前进入受众视野。

芦山地震中的微博谣言几乎在事件发生的同一时间出现,在“多张雅安地震现场图”谣言中,一组“房屋一片废墟,伤者倒在地上”的图片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并像病毒细胞一样裂变式增长,迅速波及全国,可见谣言传播速度之迅疾。

(二)谣言和事实真假难辨新闻性的特征是谣言在一定程度上所具有的,能在情况尚不明确的时候向受众提供信息。

这类的谣言混杂于真假难辩的各类信息中,简单的重复变成了解释,从而影响公众舆论的走向。

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的策略

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的策略

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的策略摘要微博已成为我国社会舆情的重要来源。

微博舆情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必须要正确面对微博舆情,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舆论正确走向,以有效化解突发事件,提高执政公信力和政府形象。

关键词政府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监管基金项目:2012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网络微博舆情对保定市的负面影响及其政府引导机制研究”(201201047)。

作者简介:于禄娟,河北保定学院政法系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法学与政治学研究;张鸷远,河北保定学院政法系副教授,政治学硕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160-02微博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舆情来源。

在公共突发事件舆情传播中,微博扮演着重要角色。

微博舆情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有效推动突发事件快速解决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如微博谣言直接引发公共突发事件,放大谣言或传播负面信息使公共突发事件迅速蔓延等,这无疑对政府的微博舆情处置提出了全新考验。

在微博时代,政府必须要正确面对微博舆情,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引导舆论正确走向,才能有效化解公共突发事件,提高执政公信力和政府威信。

笔者认为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问题上,政府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树立主动应对的理念微博高效的社会信息交流,使其成为官民沟通的重要平台。

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引发和发展过程中,微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可能引发公共突发事件的敏感问题或已发生的突发事件,政府主动应对还是被动应付或集体失语的后果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政府主动应对,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通过各种媒介发布权威信息,谣言将不攻自破,微博舆情危机将迅速消解;通过对敏感问题的关切及正确引导,微博舆情走势会瞬时转向,事态将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2011年“全国抢盐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反之,如果政府集体失语,或反映迟缓,或闪烁其词,微博谣言或负面信息的无障碍传播将瞬间引发社会舆情,引爆公共突发事件或使突发事件迅速扩大,这无疑将增加事件处置难度,浪费公共资源,并严重损害政府威信。

浅析政府微博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政府微博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传噤趼怒玉黜浅析政府微博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张磊(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江苏南京210003)摘要:微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舆论带来了巨大的变数,这就给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挑战与不确定因素,但细细观之,也有一定的机遇,这就需要政府在舆论引导中不断克服微博带来的不利因素,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当前,面对作为新兴媒体的微博,政府在实现舆论引导上还缺乏充足的经验,本文着眼于当前政府徼博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微博舆论机遇挑战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微博的问世,预示着一个新的传媒时代的到来。

较之于传统媒体,微搏时效性、互动性、便捷性、草根性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容易将众多网民的意见整合起来,在形成社会舆论上发挥重要功能。

但是,微博的匿名性、情绪化等特征也使得其所产生的舆论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微博舆论的引导,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发挥微博的正面效应上下功夫。

一、徽博时代政府舆论引导的机遇与挑战2009年,湖南桃源县率先开通了微博“桃源网”,成为中国最早开通微博的政府部门。

随后,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徼博云南”面世;紧接着各级党政机关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开通,开通微博已然成为政府部门执政的潮流,给网络舆论引导带来新的契机。

微博时代,政府舆论调控有了新的机遇,首先,微博为政府了解民众提供了一条便捷的渠道,给政府的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契机。

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新媒体,无论是谁,只要稍稍懂得一点电脑知识的人都可以通过微博表达想法、传递信息,这就改变了以往政府单方面新闻发布的格局,实现了话语权的下放,民众的参与可以影响舆论的走向和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微博为政府联系群众、倾听民众声音提供了一个极为便利的平台,政府可以通过对微博内容的分析和观察,了解民众的所思所想,方便进行及时的引导。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来源:宣讲家|作者:| 上传时间:2013-02-19 14:50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第一节高度重视舆情,不拖不瞒不封不堵所谓舆情,就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

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简而言之,就是网络上的舆论情况,也就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业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的总和,反映公众的情绪和社会政治态度。

包括新闻跟帖、论坛发言、社区讨论、贴吧留言、博客、空间、微博等反映网民心声和观点的各种各样表达。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速壮大,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中最重要也最热闹的舆论集散地。

我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民人数呈几何速度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博客用户达到2.5亿,发展不到两年的微博,用户已经接近2亿,我国己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借助社区、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微博客等平台,网络舆论正在成为社会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利益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

”而微博诞生以后的这两年,由网络、由微博生发、演变的舆论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如局长微博开房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艾滋女事件以及甬温线动车事故、上海地铁事故等等。

这些涉及社会热点或焦点的突发事件无一不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大浪,引爆了一起又一起网络舆论事件。

网上庞大的网民群体和网络巨大的传播能量,使得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主导甚至左右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研究基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案例分析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研究基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案例分析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研究基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案例分析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务微博作为官方信息发布的重要窗口,其辟谣功能的发挥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深入剖析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辟谣效果,以期为提升政务微博辟谣能力、优化危机应对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发生后,网络上迅速出现了大量关于事件原因、伤亡情况、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谣言。

这些谣言不仅扰乱了公众视听,也给政府的危机应对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政务微博作为官方信息发布平台,迅速介入辟谣工作,通过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引导舆论走向等方式,有效遏制了谣言的扩散,稳定了社会情绪。

政务微博在辟谣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信息发布不及时、辟谣力度不够、与公众互动不足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的发挥,也制约了其在危机应对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政务微博辟谣的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出政务微博在辟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将为政府部门提升政务微博辟谣能力、优化危机应对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严重性在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谣言的迅速扩散往往加剧了公众对事件的恐慌和不安,导致社会情绪的不稳定。

特别是在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或信息真实性难以判断的情况下,公众更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产生过度反应或采取不当行动。

谣言的传播还可能对事件的处理和应对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辟谣,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对事件的认识和判断,甚至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网络舆情治理公务员如何应对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

网络舆情治理公务员如何应对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

网络舆情治理公务员如何应对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管理成为了公务员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网络上出现的谣言和虚假信息极大地干扰了公众的思维与判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网络舆情治理公务员需要积极应对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推动网络空间的清朗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舆情治理公务员如何应对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舆情信息搜集与分析作为网络舆情治理公务员,首要任务是对网络上出现的谣言与虚假信息进行及时搜集与分析。

可以通过专门的舆情监测平台、社交媒体、网络新闻和各类信息渠道来获取相关信息。

在搜集到信息后,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信息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范围,为后续打击谣言与虚假信息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建立媒体沟通渠道,及时辟谣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且范围之广使得公务员需要快速而有效地进行辟谣工作。

为此,可以建立稳定的媒体沟通渠道,保持与主流媒体的密切联系。

及时发布有关真相的信息,通过权威媒体平台,发布回应,向公众传递正确信息,以打破谣言与虚假信息的传播链条。

三、加强舆情引导教育,提升公众信息素养在网络舆情治理中,通过开展舆情引导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公务员可以通过组织网络素养培训、举办网络谣言辟谣讲座等方式,普及网络知识,教育公众正确辨别谣言与虚假信息的能力。

同时,公务员还需积极回应公众的合理关切与疑虑,确保信息传播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网络舆情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务员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合力。

可以与媒体、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部门等开展合作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分享经验,实现资源共享,达到网络舆情治理的最佳效果。

通过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应对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的挑战。

五、建立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公务员需要建立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

该机制应包括信息搜集、分析、辟谣、正面引导与舆情监管等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与流程,并进行必要的针对性培训。

应对网络谣言传播的解决方案

应对网络谣言传播的解决方案

应对网络谣言传播的解决方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给社会稳定和个人利益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网络谣言的传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解决网络谣言传播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专门部门负责谣言辟谣工作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谣言,我们建议建立专门部门或机构负责谣言的辟谣工作。

这个部门应该由专业的工作人员组成,他们具备信息采集、分析和核实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辟谣网络谣言。

此外,这个部门还应与公安机关、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网络谣言传播。

二、改进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监管机制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改进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监管机制。

首先,网络平台应该建立严格的用户实名制度,确保用户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其次,在用户注册和发布信息环节,网络平台应加强信息审核和过滤机制,尽量减少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再次,网络平台应建立举报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向平台举报谣言信息,及时删除和屏蔽虚假信息。

三、加强公众的谣言辨别能力除了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监管,公众的谣言辨别能力也十分重要。

要加强公众的谣言辨别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谣言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网络谣言的意识和辨别能力。

其次,学校应将谣言辨别教育纳入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辨别真伪的能力。

再次,媒体应加强真实性报道,避免误导公众信息和制造恐慌情绪。

最后,互联网公司可以开发和推广谣言辨别软件,帮助用户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四、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法律制裁力度网络谣言的传播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必须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政府应该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谣言行为的定罪处罚标准。

同时,公安机关应建立专门的网络谣言打击队伍,加强对网络谣言的侦查和打击力度,及时抓捕和处置制造和传播谣言的违法犯罪分子。

国外应对和处置网络谣言的经验做法

国外应对和处置网络谣言的经验做法

国外应对和处置网络谣言的做法俄罗斯(1)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理网络谣言。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领域的政策研究和法律规范的制定,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2011年5月,莫斯科市政府率先颁布地方性法规,赋予安全局、内务局等强力部门更大权力,以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监管力度。

(2)严格各项监管机制,加大对网络造谣者的惩处力度。

为保护俄网民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俄政府规定,其境内所有网站都有迅速清理非法信息的义务。

如果执法部门发现非法信息,将立即通知有关网站予以删除,如该网站拒绝配合,执法部门将发出警告。

两次警告无效后,执法机关将通过法律程序关闭该网站。

(3)重视与网民沟通交流,加强政府在网络中的存在和影响。

据全俄舆论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接近半数的俄网民更相信社交网站传播的消息,而不相信官方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

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俄领导人开始重视通过网络与民众沟通交流,以拉近政府与网民间的距离。

(4)着力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网民的教育与引导。

2010年底,俄国家杜马通过了《保护青少年免受对其健康和发展有害的信息干扰法》。

根据该法,俄司法机关开始对互联网站分级,要求俄境内所有网吧从2011年9月1日起强制安装旨在防止未成年人接触有害信息的过滤系统,同时建议有孩子的家庭也安装该系统。

(5)以网络互动平台为监管重点,强化对新兴媒体的控制。

俄有关部门将网络互动平台作为重点,对网民留言、论坛网贴实行24小时严格监控,并借助技术手段及时甄别。

此外,为加强对国际新兴媒体的监控,俄政府采取了直接参股的方式。

如俄著名投资公司DST通过不断增持,目前已拥有“脸谱”10%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之一。

德国(1)完善互联网法规体系。

自1997年起,德国在《民法典》和《刑法典》框架内逐步建立了涵盖11类法律的互联网法规体系,以规范互联网秩序。

在专项立法方面,德国《信息自由和传播服务法》规定,一是授权内政部设置网络警察监控危害性内容的传播,二是明确网络服务业者对非法内容传播负有法律责任,三是将对儿童有害的网络信息定为非法。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谣言传播与应对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谣言传播与应对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谣言传播与应对策略研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网络谣言不仅会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和困扰,甚至还会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与应对策略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谣言的特点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上流传的虚假、夸大或歪曲事实的信息。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传播速度快。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网络谣言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2. 传播范围广。

网络谣言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如微博、微信、论坛等,覆盖面非常广泛。

3. 信息量大。

网络谣言通常涉及到各种热点话题和事件,其信息量往往比较大,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4. 情感化强。

网络谣言往往采用一些恐吓、诱惑等手段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容易被传播。

二、网络谣言的危害网络谣言不仅会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和困扰,还会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

1. 扰乱社会秩序。

一些网络谣言涉及到政治、军事等敏感话题,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和不安。

2. 损害企业形象。

一些企业被恶意攻击后,往往会受到消费者的抵制和信任危机,对企业形象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3. 伤害个人名誉。

一些网络谣言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名誉,容易造成个人形象受损和社交关系破裂。

三、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针对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和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1. 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

通过建立网络监测系统和专业团队,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谣言,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2. 加强信息真实性审核。

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应该加强对发布信息的审核力度,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3. 提高公众素质。

公众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和辨别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所欺骗。

4. 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

一旦发现网络谣言,应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发布正式声明、向相关机构求证等。

5. 加强法律监管。

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法律监管,严厉打击制造和散布网络谣言的行为。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摘要】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往往加剧了恐慌和混乱,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监测和早期警示机制,及时发布官方信息以消除谣言,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宣传工作,与社会各界合作,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这些举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有效控制谣言传播,保障公众安全。

持续加强应对网络谣言的能力建设,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长久之计。

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舆情挑战。

【关键词】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政府、监测、早期警示、官方信息、舆情引导、合作、应急处置、重要性、能力建设、社会稳定、公共安全。

1. 引言1.1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往往会给政府应对工作带来挑战。

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往往会扩大公众恐慌情绪,干扰政府正常的危机管理和应对工作。

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必须重视网络谣言的传播和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网络谣言的产生多种多样,可能是源于公众的恐慌、不确定性,也可能是恶意传播者利用公共危机事件散布谣言达到某种目的。

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工作应从制定应对策略、加强监测和早期警示、及时发布官方信息、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宣传、与社会各界合作、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对网络谣言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通过有效的政府应对措施,才能遏制网络谣言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确保公众能够获得可靠的信息,避免因谣言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2. 正文2.1 加强监测和早期警示机制加强监测和早期警示机制是防范和控制网络谣言的重要环节。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往往会迅速传播,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政府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跟踪网络谣言的传播情况。

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监测网络舆论的动态变化。

通过分析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话题和关键词,及时识别谣言信息,并快速进行验证和辟谣。

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加强媒体监管与传播真实信息

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加强媒体监管与传播真实信息

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加强媒体监管与传播真实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网络谣言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为了应对网络谣言,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同时加强媒体监管与传播真实信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打击谣言,保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互联网监管1. 提高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制定更加完善、适应互联网特点的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以及对散布谣言者的处罚力度。

2. 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通过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重要事件和网络谣言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网络谣言。

3. 加强网络平台的自律管理:互联网企业应加强对自身平台的监管,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不实信息进行审核,尽可能减少谣言传播的可能性。

二、提高公众的谣言识别能力1. 加强谣言教育宣传:组织开展面向公众的网络谣言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谣言的辨别能力,增强警惕性,避免被谣言误导。

2. 提供实时真实信息: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消除公众对信息的不确定性,有效遏制谣言的传播。

三、加强媒体的自律和责任意识1. 媒体行业加强自律机制:媒体应建立起行业自律机制,加强对新闻报道的审核和把关,杜绝发布不实信息,减少谣言的传播。

2. 加强媒体伦理观念教育: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伦理观念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和专业操守,严格遵守新闻报道的道德底线。

3. 媒体互相监督:媒体之间应互相监督,对存在的谣言进行揭露和打假,并及时发布真实信息,以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益。

四、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与合作1. 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公众应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打击网络谣言,及时发布真实信息。

2. 推动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政府部门和媒体应通过推动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提高对网络谣言的认知能力。

总之,应对网络谣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论中国政府应对谣言的公共关系策略

论中国政府应对谣言的公共关系策略

03
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提升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养
01
加强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媒体素养、危机公关能力和谣言应 对技巧。
02
培养公共关系人员对公众心理和舆论走向的把握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公 众进行沟通和互动。
03
鼓励公共关系人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2023
论中国政府应对谣言的公 共关系策略
目录
• 引言 • 中国政府应对谣言的公共关系现状 • 西方政府应对谣言的公共关系策略及其启示 • 中国政府应对谣言公共关系策略的优化与…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1
当前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快、范 围广,谣言传播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负面 影响。
02
中国政府应对谣言的公共关系现状
政府公共关系概述
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和沟通渠道,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 ,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和经济发展。
政府公共关系的原则
政府公共关系应遵循及时性、客观性、透明性和诚信原则,以建立有效的信 息传播机制,确保公众获得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研究内容与框架
研究内容
本文从谣言传播的特点与危害入手,分析 当前中国政府在应对谣言传播方面存在的 问题,提出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最后进 行案例分析验证。
VS
研究框架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 绍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方法。第二部 分为文献综述,探讨谣言传播的特点、危 害及政府应对策略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 为案例分析,选取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典型 谣言传播事件为案例,深入剖析其特点、 危害及政府应对措施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常常会给应对危机的政府带来巨大挑战。

网络谣言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往往会导致恐慌情绪的扩散,影响政府的危机处理效果,甚至进一步加剧危机事件的严重程度。

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如何应对网络谣言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和方法。

一、加强信息发布和透明度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加强信息发布和透明度,及时公布真实的灾害情况和处理措施,提高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信任度,从而减少谣言的传播和对公众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并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与媒体进行互动,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全面。

二、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监测和分析网络谣言的传播情况和影响范围,及时发现并应对网络谣言。

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舆情监测软件,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识别谣言传播的轨迹和关键节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舆情引导和应对工作。

三、开展舆情引导和辟谣工作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开展舆情引导和辟谣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公众传递权威信息和科学知识,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和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发表官方声明、开展公众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传递权威信息,澄清网络谣言,减少公众的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建设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建设,培养和壮大网络舆情应对团队,提升应对网络谣言的能力和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应急演练、开展应对培训、建设舆情应对专家团队等方式,提升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提高应对网络谣言的效果和效率。

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谣言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加强信息发布和透明度,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开展舆情引导和辟谣工作,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如何应对网络谣言问题加强媒体监督与公众教育

如何应对网络谣言问题加强媒体监督与公众教育

如何应对网络谣言问题加强媒体监督与公众教育网络谣言问题是当下互联网社会中的一个难题,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甚至社会秩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媒体监督与公众教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应对网络谣言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加强媒体监督网络谣言的传播离不开媒体的传播渠道,因此加强媒体监督是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关键。

媒体作为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应承担起社会责任,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可信。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严格的新闻报道审核机制。

媒体应制定相关规定,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增加事实核查员的数量,加强对报道的审核和查证工作,做到真实报道、不信谣传谣。

2.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

社交媒体平台是网络谣言滋生、传播的温床,媒体应加强对这些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发布和传播谣言的行为,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3.建立媒体自律机制。

媒体行业需要加强自律,建立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对不负责任的报道进行惩戒,提升整个行业的信誉度。

二、加强公众教育除了加强媒体监督,公众教育也是解决网络谣言问题的重要一环。

只有公众具备正确的辨别谣言的能力,才能有效避免受到谣言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加强公众教育的建议:1.开展网络谣言的知识普及教育。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开展网络谣言相关的知识普及教育,宣传谣言的危害性和常见的谣言类型,提高公众的谣言识别能力。

2.培养公众的媒体素养。

提高公众对媒体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公众如何正确获取信息、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让公众能够理性对待媒体报道和网络信息。

3.建立网络谣言监测机制。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网络谣言监测平台,对网络上流行的谣言进行监测和辟谣。

也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通过举报、反馈等途径,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谣言。

三、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网络谣言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合力,能更加高效地应对网络谣言问题。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谣言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网络谣言的传播不仅会扰乱舆论秩序,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对危机事件的应对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能力成为了检验其危机公关和舆情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和网络传播环境的变化。

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该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设。

舆情监测和预警是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及时获取危机事件中的谣言信息,才能够做出有效的应对。

政府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可能的网络谣言并进行预警。

政府还可以与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危机事件舆情预警联动机制,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协同处置,为政府应对网络谣言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政府应主动回应和辟谣网络谣言,积极引导舆论。

面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政府应该果断地进行回应和辟谣,及时向社会公众和媒体澄清事实真相,遏制谣言的传播蔓延。

政府可以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表公开信或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辟谣信息等多种方式来回应网络谣言,向公众传递权威的信息,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在回应网络谣言时,政府还应该采取有效的舆论引导措施,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危机事件,增强社会的信任和团结,减少网络谣言的负面影响。

政府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公众人物发表正面言论,引导公众理性表达看法。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提升公众对官方信息的接受度和信任度。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应该完善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加强与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向公众通报危机事件的进展和相关情况,提升公众对官方信息的接受度和信任度。

政府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发布官方权威信息,向公众传递准确、及时的信息,增加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依赖和可信度。

应对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打击措施

应对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打击措施

应对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打击措施应对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打击措施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远超过了过去。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泛滥。

这些谣言和不实信息不仅对个人造成困扰,也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打击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育公众如何识别和辨别谣言和不实信息。

大多数网络用户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并不具备辨别的能力,因此,教育公众如何从源头上防范谣言的传播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可以在学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辨别谣言的方法和技巧,提醒大家在接收信息时要保持警惕。

其次,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网络信息传播。

当前的网络法律法规虽然有一定的覆盖面,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存在不足。

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制定更为细化的规则和制度,并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加强对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打击力度。

对于散布谣言和不实信息的行为,应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加强社交媒体平台的管理和审核机制。

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应该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查和审核,尽量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平台应加强对用户身份的核实,建立用户信用体系,对违规用户进行处罚。

此外,平台也应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媒体合作,共同打击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

第四,加强媒体的自律建设。

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媒体在防范谣言和不实信息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

媒体应加强自身的道德和职业操守,严格落实新闻报道的准则和规范,及时纠正和撤销错误的报道,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同时,媒体也应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主动澄清谣言和不实信息,对曝光和批评媒体的行为进行回应,增强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挑战。

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跨国跨地区的合作对于有效打击网络谣言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共同研究并解决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问题。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

2019·7(下)《科技传播》94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彭春霞摘 要 网络谣言具有匿名交互性、变异衍生性、集体参与性和双向影响性等特征。

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时,存在政府公信力下降、预警机制不完善、权威信息缺位和协同治理机制缺乏等问题。

基于此,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依法推进信息公开和完善谣言管控机制等有效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

关键词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政府应对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9-0094-02作者简介:彭春霞,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强劲发展势头下,网络谣言借由网络传播环境的自由迅捷,以有别于传统谣言主要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以交互性的传播方式活跃在网络社会。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不仅会对网络舆情产生重要影响,危害网络舆情生态环境的稳定秩序,也会对整个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基于公共危机事件中谣言泛滥的社会现实,剖析网络谣言的基本特征和形成过程,探讨政府在网络谣言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有效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网络谣言的基本特征1.1 匿名交互性是网络谣言的首要特征一方面,我国虽从2003年就已实施网吧实名制登记上网,但大部分网络用户仍在匿名制的“保护”之下,使得网络谣言的传播具有匿名性;另一方面,网络谣言可以经网络用户跨越时间、空间在世界各个角落进行广泛地传播、分享、交流,使得网络谣言具有交互特性。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发展,以及与传统网络媒体的日益交融,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可通约性”愈来愈得到证实。

1.2 变异衍生性是网络谣言的内容特征网络谣言的变异衍生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网络谣言的文字变异。

尼古拉斯•迪方佐等人的研究表明,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4种变异:平化;增添;锐化;同化[1]。

二是网络谣言的形式变异。

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_现状及对策_刘翠莲

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_现状及对策_刘翠莲

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_现状及对策_刘翠莲2017年第1期应用新闻研究互联网的诞生和快速发展,使网络逐步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网络媒体具有内容丰富、资讯获取方便、传播速度快等诸多优点。

因此,各种网络媒体平台的关注量呈几何级数增加。

但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其中“不实信息”即网络谣言则是影响最大的一环。

不实的网络信息如不加控制,可引发社会恐慌,影响各级政府的公信力。

一、网络谣言的产生及分类网络谣言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划分。

、仅从内容角度进行划分,即可产生与自然相关的“自然灾害类谣言”、与公众人物相关的“人物行为类谣言”、与职能单位相关的“职能失职类谣言”、以及引发社会恐慌的“社会伤害类谣言”“食品安全类谣言”这几类。

1.自然灾害类谣言,比如地震传言、核泄漏传言、水污染传言等。

2016年2月17日,乌鲁木齐微信圈里,一条“今晚23:00到3:00乌鲁木齐及鄂托克前旗一带有9.6级地震!”的微信被广泛传播,使得人心惶惶。

一些信以为真的市民甚至连夜搬家“避难”。

这条谣言直到2月18日早上经实践证明不实之后才被粉碎。

从网络散布群体来看,自然灾害类谣言传播人群主要以青年人群和城市务工人员居多。

2.人物行为类谣言,主要是围绕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众人物所产生的谣言。

比如,2016年9月16日,偶像派演员乔任梁在家中去世,年仅28岁。

由于乔任梁在演艺事业中具有一定知名度,自其去世消息传出之后,各种谣言在网络滋生,谋杀论、性虐论等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再如娱乐圈常见的整容论、上位论等,都属于人物行为类谣言。

公众人物类谣言传播者以青少年和公众人物的崇拜者、粉丝居多,这部分人群对自己偶像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关心,从而极易产生捕风捉影的联想。

3.职能部门失职类谣言。

近些年,关于政府部门失职行为的谣言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并不罕见。

例如2015年的“黑龙江庆安火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现状及对策刘翠莲孙晓红申灿【摘要】网络谣言是社会舆论的一种投射,尤其在互联网转型时期更为明显。

涉谣言采取措施

涉谣言采取措施

涉谣言采取措施引言随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方式的改变,社交媒体等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消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然而,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这些谣言对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煽动仇恨、造成恐慌、干扰社会秩序等。

为了防止谣言的传播,各界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涉谣言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建立谣言监测机制针对谣言的传播,可以采取建立专门的谣言监测机制来快速发现和处理谣言。

这种机制可以由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组建。

机制可以通过监测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渠道,快速发现谣言的传播。

一旦发现谣言,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阻止,如发布辟谣信息或关闭相关帖子等。

2. 发布权威信息为了对抗谣言的传播,权威机构应当积极发布透明和可信的信息。

政府、媒体和专业机构等都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告知民众真相。

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如新闻发布会、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

这些信息应当具备权威性、准确性和可信度,以增加公众对真实信息的认可度。

3. 加强媒体监管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关键渠道之一,在控制谣言传播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媒体监管,对违法违规的媒体进行严肃处理,是一项重要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及时发现并打击谣言的制造和传播者。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在谣言辨别和处理方面的专业能力。

4. 审查和优化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是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针对谣言的传播,社交媒体平台应当审查和优化其服务。

首先,平台应当加强对用户发布信息的审核,严格把关谣言的传播。

其次,平台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快速识别和拦截谣言信息。

此外,平台还可以与权威机构合作,共同发布辟谣信息,提高公众对谣言的警惕性和辨别能力。

5. 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公众对谣言的辨别能力,还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公众的谣言防范意识。

学校、社区和组织等可以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向公众普及谣言的特征和传播方式,教授辨别谣言的方法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高人 民检察 院关 于办 理利 用信息 网 越模糊 , 谣 言产 生 的效 应也 就越 大。四起 镜, 因此谣言更容 易传 播 ; 但微博 又是一面 院 、 愈辟 愈模 糊” 命运 , 一 “ 照妖 镜” , 因此谣 言也 更容易粉碎 , 这就是 络 实施 诽谤等刑事 案件适 用法律若 干问题 的谣言之所 以遭 受“ , 明确 网络 诽谤 行为 入罪 的标 准 , 个很重要的 因素是“ 模糊 性” 在作怪 。而模 新媒体 的“ 自净 化” 能 力 。再 次 , 这就 是一 的解释 》 莫过 于来 自当事方 对事 枚硬 币的两 面 , 杜绝谣 言不太可能 , 谣言不 力 图厘 清涉谣之罪与 言论 权利的边界 。正 糊性的始作俑 者 , 被识破也 不太可能 。 如最高人 民法 院新 闻发言人在新闻恨布会 实真相 的有意遮蔽甚至是扭 曲。既少谣言 , 微博是 9 月 9日, 最 高 人 民法 院与 最 高人 民检 察 个公式 中指 出了谣言 的产生和事件 的重要 现实生 活 的一 面 镜子 。微 博 是一 面放 大 院召开新 闻发 布会 , 出 台的 《 最 高人 民法 性与模糊性成正 比关系 。事件越重要而且
公 共管 理
面 对 微 博 谣 _ _ E - _ _ , 政 府 如 何 应 对
李 鹰
( 湖 南省 委党 校行 政 学 院 ; 湖南 , 长沙 , 4 1 0 0 0 0 )
唯有如此 , 才能扎 随着互联 网的 日益发展 , 网络犯罪和利 范微博管 理和传播 秩序 ; 2 0 1 3 年 8月 , 北 京警方 一举 打掉一 个 上 , 篱笆” , 让微博谣言“ 插 翅难 在 互联 网蓄 意制造 传播 谣 言 、 恶意 侵 害他 用 网络 实施 危 害 国 家安 全 的行 为 日益 猖 紧微 博空间的“ 。但 同时也 要警 惕一些 地方 政府在 执 美 国等西方 国家政府 和社会 , 都对互联 飞” 人 名誉 , 非法攫 取经 济利 益 的 网络 推手 公 獗 , 行中滥用 、 跑偏 , 不 能把 自己不喜 欢听到的 网衍生 出的问题 深恶 痛绝 , 对 网络 监管 日 司——北京 尔玛互 动营 销策 划 有 限公 司 , 对 网 络 犯 罪 打 击 绝 不 手 软 。在 声音 , 都扣上 谣言 的帽子 。要 把握 好 打击 抓 获微博红 人秦 志晖 ( 网名 “ 秦 火火 ” ) 、 杨 益严 密 , 0 1 1 年, 美 国黑 曜石 金融集 团对俄 勒 冈州 谣言和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公民的知情 秀宇( 网名“ 立二拆 四” ) 及公 司其他 4名成 2 认 为她 关于 该企 业 权 、 表达权 、 参与权 和监督 权 的平衡 , 珍 视 员 。从张海迪 入 日本 国籍 , 到 雷锋 生活 奢 博 主考 克斯 提 出诉讼 , 同 侈, 从“ 7・2 3 ” 动 车事 故 外 国 人 获 天价 赔 及其创 办人 在处理一起破产案行 为不检的 公民使用以微博 为代 表 自媒 体 的权 利 ,
偿, 到红 十字会 强制 捐款 ……这些 曾 经在 微博博 文不属实 。地方法 院裁定微博博 主 时鼓励公民审慎借助微博揭露贪腐等不法 赔偿 企业 及其创 办 人 2 5 0万 行为 ; 在现有法律框架 内, 对言论的限制必 微博上 引起 过轩 然大 波 的谣言 , 都 出 自于 诽谤罪 成立 , 该网络推手公 司之手 。此行动也标 志着全 美金 。 国各地掀起 打击 微博 谣 言、 整 治违 法 网站
在新 的信 息时 委会制 定的《 关 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 这句话讲 了几千年 。但 是 ,
互联 网信 息服务管理办法 》 、 《 互联 网 代 , 谣言止 于智者无 限夸 大了经验 的作 用 , 微博作 为一个 传播 和 沟通 的平 台, 它 以及《 而低估 了信 息 的作 用 。在信 息时 代 , 谁更 对我们工作 和 生活 的影 响是难 以估 量 的 , 新 闻信 息服务管 理规 定 》 等法 律法 规 中都 更 多 地 占有 信 息 , 谁才 可能成为“ 智 也 有相应 的追 责 快 、 与此 同时 , 各类 谣 言也借 助微 博 平 台插上 有 不得 散布谣 言 的规定 , 但在厘 清言 论 自由与 造谣 中伤 的界 者” 。破除谣言最管用 的手段 , 就是破除信 翅膀迅速传 播 。但微博作为一个 言论 的 自 条款 , 息封锁 , 打开“ 无知之 门” , 无数次公共危机 言论 自由与侵 犯他人隐私的界限 、 虚拟 由市场 , 自身有着修复 功能 , 事实 上政府不 限 、 仅要进入这 个“ 市 场” , 更 要 勇 于通过 微博 空 间与现实生 活法 律责 任 的界 限等 方 面 , 事件都说明 了并将继续说 明这个道理一谣 加之现 行法律对 网络谣言 民事 、 言 止 于 知 者 。正 如 美 国社 会 心 理 学 家 奥 尔 参与“ 市场” 中 的言论 碰撞 与交 锋 , 才 能提 并不 明朗 , 谣 言 一 高 以微博 为代表的 自媒体 中政府公信力 。 行政 、 刑事等 配套 规范不健全 , 使得 法制创 波特列 出了谣 言 的一 个谣 言公式 : 事件 的) 重要性 ×( 事件 的) 模糊性 。在这 首先 , 要正 确看 待微 博 谣 言。生 活 中 立一度 滞后于形势发展 。可喜 的是 在今年 (
言制造者 ” 也被查处 。 , 现 在《 治 安管 理处 罚法 》 、 全 国人大 常 的浪潮 。一批 违法网站得 以清理 , 个别“ 谣 善 ” 须慎之又慎 , 对 谣 言的治理 和惩 罚必 须 以 第三 , 谣言止 于知者 。谣言止 于智 者 , 避免 随意性 。 而我国微博 管理 方 面的法 律“ 尚不 完 法律为准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