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中的谣言治理与防范

合集下载

应对网络谣言的防范与应对策略

应对网络谣言的防范与应对策略

应对网络谣言的防范与应对策略网络谣言,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产物,给社会治理和公众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谣言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往往会给个人、团体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范与应对策略,成为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应对网络谣言的相关策略,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法律是治理谣言的有效手段之一。

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明确谣言传播行为的违法性质和相应处罚标准。

同时,加大对于谣言传播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的惩处,以示公正和威慑。

二、构建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网络谣言的蔓延往往得益于信息传播渠道单一的局面。

因此,需要构建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包括官方媒体、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公民个人等。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与媒体合作,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对谣言的审查和删除力度。

三、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防范意识公众的信息素养和防范意识的提高,对于抵制网络谣言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知识,帮助公众辨别真伪,提高对谣言的警惕性。

此外,学校和社会团体也应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增强公众的媒体素养和信息辨别能力。

四、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因此,建立起快速响应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政府应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团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谣言的传播。

同时,与媒体和网络平台建立紧密合作,迅速发布权威信息,减少谣言的传播空间。

五、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依据。

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地抵制谣言的传播。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让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被网络谣言所误导。

六、强化技术手段与管理体系建设网络谣言的高效传播,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

面对微博谣言,政府如何应对

面对微博谣言,政府如何应对
最高人 民检察 院关 于办 理利 用信息 网 越模糊 , 谣 言产 生 的效 应也 就越 大。四起 镜, 因此谣言更容 易传 播 ; 但微博 又是一面 院 、 愈辟 愈模 糊” 命运 , 一 “ 照妖 镜” , 因此谣 言也 更容易粉碎 , 这就是 络 实施 诽谤等刑事 案件适 用法律若 干问题 的谣言之所 以遭 受“ , 明确 网络 诽谤 行为 入罪 的标 准 , 个很重要的 因素是“ 模糊 性” 在作怪 。而模 新媒体 的“ 自净 化” 能 力 。再 次 , 这就 是一 的解释 》 莫过 于来 自当事方 对事 枚硬 币的两 面 , 杜绝谣 言不太可能 , 谣言不 力 图厘 清涉谣之罪与 言论 权利的边界 。正 糊性的始作俑 者 , 被识破也 不太可能 。 如最高人 民法 院新 闻发言人在新闻恨布会 实真相 的有意遮蔽甚至是扭 曲。既少谣言 , 微博是 9 月 9日, 最 高 人 民法 院与 最 高人 民检 察 个公式 中指 出了谣言 的产生和事件 的重要 现实生 活 的一 面 镜子 。微 博 是一 面放 大 院召开新 闻发 布会 , 出 台的 《 最 高人 民法 性与模糊性成正 比关系 。事件越重要而且
公 共管 理
面 对 微 博 谣 _ _ E - _ _ , 政 府 如 何 应 对
李 鹰
( 湖 南省 委党 校行 政 学 院 ; 湖南 , 长沙 , 4 1 0 0 0 0 )
唯有如此 , 才能扎 随着互联 网的 日益发展 , 网络犯罪和利 范微博管 理和传播 秩序 ; 2 0 1 3 年 8月 , 北 京警方 一举 打掉一 个 上 , 篱笆” , 让微博谣言“ 插 翅难 在 互联 网蓄 意制造 传播 谣 言 、 恶意 侵 害他 用 网络 实施 危 害 国 家安 全 的行 为 日益 猖 紧微 博空间的“ 。但 同时也 要警 惕一些 地方 政府在 执 美 国等西方 国家政府 和社会 , 都对互联 飞” 人 名誉 , 非法攫 取经 济利 益 的 网络 推手 公 獗 , 行中滥用 、 跑偏 , 不 能把 自己不喜 欢听到的 网衍生 出的问题 深恶 痛绝 , 对 网络 监管 日 司——北京 尔玛互 动营 销策 划 有 限公 司 , 对 网 络 犯 罪 打 击 绝 不 手 软 。在 声音 , 都扣上 谣言 的帽子 。要 把握 好 打击 抓 获微博红 人秦 志晖 ( 网名 “ 秦 火火 ” ) 、 杨 益严 密 , 0 1 1 年, 美 国黑 曜石 金融集 团对俄 勒 冈州 谣言和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公民的知情 秀宇( 网名“ 立二拆 四” ) 及公 司其他 4名成 2 认 为她 关于 该企 业 权 、 表达权 、 参与权 和监督 权 的平衡 , 珍 视 员 。从张海迪 入 日本 国籍 , 到 雷锋 生活 奢 博 主考 克斯 提 出诉讼 , 同 侈, 从“ 7・2 3 ” 动 车事 故 外 国 人 获 天价 赔 及其创 办人 在处理一起破产案行 为不检的 公民使用以微博 为代 表 自媒 体 的权 利 ,

网络谣言治理对策

网络谣言治理对策

网络谣言治理对策网络谣言的蔓延与滋生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社会中一大难题,给社会秩序和公共舆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各方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

本文将探讨应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法律手段努力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对于治理网络谣言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管,确保合法言论的自由和公正传播信息的环境。

同时,应加大对网络谣言的追责力度,对散布谣言者进行法律追究,从法律角度严惩网络谣言的制造与传播行为。

二、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媒体以及社会组织应积极引导正能量的传播,倡导传媒自律,提倡理性审视信息,以减少谣言的传播。

同时,引导公众提高辨别能力和媒体素养,让社会大众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网络信息,有效抵制谣言的传播。

三、技术手段借助技术手段也能够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

一方面,技术公司可以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快速监测和删除谣言内容,削弱谣言传播的能力。

另一方面,互联网用户也可以使用反谣言工具,对疑似谣言进行辩析,提供真实的信息数据,促使公众正确认识和判断。

四、教育与宣传教育与宣传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长远之策。

学校和社会机构应加强对谣言的辨别教育,培养公众的媒体素养和信息意识,让大家形成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同时,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网络谣言治理的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网络谣言危害的认知。

五、加强国际合作网络谣言的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协商,共同制定规范和对策,携手打击跨国网络谣言的制造和传播。

只有形成国际合作的合力,才能更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

结语网络谣言治理对策需要法律手段、舆论引导、技术手段、教育与宣传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途径的综合应用。

各方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网络谣言问题,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网络舆情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为社会带来了许多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泛滥。

针对这一现象,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挑战。

本文将从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定义、危害、原因以及综合治理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的定义网络谣言是指无事实依据、并且通过网络广泛传播的信息。

虚假信息包括故意捏造的、误导他人的以及未经证实的信息。

这两者在网络舆情中都起到了扰乱秩序、煽动情绪等不良影响的作用。

二、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的危害1. 破坏社会稳定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往往以夸张、臆测、歪曲等方式传播,容易引发社会恐慌,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导致群体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2. 损害个人声誉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往往涉及到特定的个人或机构,当这些信息被大量传播后,往往造成对个人或机构的声誉严重损害,给其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3. 影响公众判断由于网络信息的匿名性和广泛传播,当大量的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涌现时,公众辨别真伪变得困难,容易受到舆论影响,导致公众判断偏颇。

三、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的原因1. 匿名性网络给了人们匿名发布信息的渠道,这种匿名性让发布者可以逃避法律责任,因此大胆传播虚假信息和谣言。

2. 高点击率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更容易吸引点击率,原因在于大部分人对新奇和轰动的信息更感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产生。

3. 基于利益驱动某些人发布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是出于追求个人或商业利益的驱动,他们通过散播虚假信息来获取无谓的关注和利润。

四、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策略1. 强化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立法和监管,构建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界定,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便从根源上遏制其传播。

2. 增加技术手段借助技术手段,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网络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辨别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从而及时予以干预和阻断。

治理网络谣言措施

治理网络谣言措施

治理网络谣言措施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以虚假、误导或未经证实的信息形式传播的谣言。

它们可能损害个人的名誉、公司的品牌形象,甚至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在信息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网络谣言是非常必要的。

在治理网络谣言方面,有以下几项关键措施:1.建立监测系统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第一步是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监测系统。

这个系统需要能够从各个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中快速捕捉到被认为是谣言的信息,并进行核实。

这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加快处理速度和提高准确性。

2.加强冷静思考教育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谣言,人们需要被教育并提醒在收到信息时要保持冷静的思考。

提醒人们谣言的可能性以及尚未得到证实的信息的潜在风险非常重要。

公众教育活动和宣传广告可以被用来提高群众的信息素养,让他们能够理性对待网络信息。

3.加强法律监管对于散布网络谣言的行为,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处罚。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立案和调查,并对罪行进行严惩。

此外,要完善法律体系,使其满足信息时代治理网络谣言的需求。

4.构建多方合作机制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多方参与合作。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建立起协同机制,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

此外,与互联网公司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技术和工具来应对网络谣言的传播,也是关键的一环。

5.引导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对治理网络谣言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设立举报平台,让公众能够积极参与举报网络谣言,并要求相关部门及时核实并处理。

此外,也可以通过社区互助和志愿者团队来传播正确信息,增强公众对网络谣言的防范意识。

进一步分析以上是基本的网络谣言治理措施,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些措施,附上实际案例以更好地说明问题。

建立监测系统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核心措施之一。

以中国为例,在网络谣言监测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和互联网公司已经采取了行动。

比如,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要求互联网企业加强对谣言、虚假信息和恶意营销行为的监测与处置。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如今网络 已成为我们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 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已经演变为人类生活的新空间。自媒体的 产生和快速发展,更是将这一新空间利用得淋漓尽致。 那么为什 么在网络信息的传 播过程中会有大量 的网络 谣言产生,并且能够迅速传播,让大量受众信以为真,同时再进行二次传播呢?
一、月络谣富产生的原因 ( 一) 受众心理 根据传播心理的瀑布效应,很多时候信息发出者的心理非常平静,但传出的信息被他人接受后引起了不平 静的反应,从而导致信息接受者的态度、行为的变化,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瀑布效应。正如2 012 年微博“表叔事 件”。作为信息的发出者,他并没有想到一个微笑的表情会引起网络上如此剧烈的动荡,甚至带动了微博反腐的 又一个高潮。受众对传播者产生瀑布效应的原因,还是在于对符号理解的误差,受众没有真正理解传播者所发出 的信 息。 由于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因而有些事情还没有得到考证的时候,就已经被大范围流传。特别是一 些突发公共事件,就城管打人的例子来说,一旦有这样一条徼博发出,便会在很快的时间内被迅速转发,而每个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对策研究
— — 以新 浪 微 博为 例
彭扬 (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 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譬 墨 篷
第 十
搐耍 :当下网 络成为我 们传递信 息最迅速 的渠道之 一,伴随 着信息的 迅
——
速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准确甄别真实信息和谣言。由于人们在看到信息

的第一反应有所不同,五花八门的信息又导致我们的辨别力有所下降,所以部
的关系。以周克华事件为例,周克华生死不明首先是在博文 上被发表,之后在新浪微博被大量转发。其中一部分转发的 受众是因为担心自身安全而想得到求证,但更大一部分的群 众是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作为公民来说,一旦在互联网上 发现与其自身相关的公共突发负面事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 是将其广泛周知,来让更多人知晓自己是否处在真正危险的 处境。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1. 引言1.1 网络政治谣言的定义网络政治谣言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传播的关于政治领域的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

这些谣言通常是以歪曲事实、夸大事实、无中生有等手法制造出来,旨在影响公众对政治事件、政府政策或特定政治人物的看法和态度。

网络政治谣言往往具有具有极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引发社会不稳定。

政治谣言的定义是相对模糊的,因为在不同政治和社会背景下,针对政治事件、政府政策、政治人物等不同领域的虚假信息都有可能被称为政治谣言。

政治谣言是违反事实的,在网络传播中容易让人混淆真假,导致公众对政治事件的判断出现偏差。

制造和传播政治谣言有可能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安全隐患和政治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加强对网络政治谣言的监测和治理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1.2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1. 扰乱社会秩序。

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往往会引发社会恐慌,导致公众的情绪波动,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从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2. 破坏政治生态。

网络政治谣言可能影响公众对政府和政治制度的信任,导致政治生态的恶化,甚至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执政合法性。

3. 损害个人声誉。

网络政治谣言往往针对特定政治人物或机构,传播虚假信息可能导致其声誉受损,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4. 挑起社会对立。

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容易在社会中制造对立和矛盾,加剧社会分裂,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冲突。

5. 影响国家形象。

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可能对国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和地位。

及时有效地治理网络政治谣言,防范其造成的危害,对维护社会稳定、政治安全和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网络政治谣言的特点1. 危害性强:网络政治谣言往往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和误导性,可以对政府、社会和民众造成巨大影响。

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和信息量大,一条政治谣言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引发公众恐慌、不满甚至社会动荡。

网络传播中的秩序、谣言与治理

网络传播中的秩序、谣言与治理

(把蛋糕做大),要么是通过价格等杠杆疏导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重新分配蛋糕)。

治理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思路来分析。

政府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治理互联网内容的框架和协调机制,并正在逐渐和既有的媒体管理机制相互衔接照应。

但这样静态的治理框架很难对不断扩展的动态网络信息内容进行实时关注和追踪。

互联网的特点有别于上述提到的交通运输系统:(1)各种信息形态和服务模式都通过数据传输提供,各种媒介之间早就开始打破限制并相互融合,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除了广电系统还在牢牢控制着IPTV (交互式网络电视)的内容集成之外,各种信息都可以被自由转载,使ICP (网络内容服务商)牌照制度失去一定意义;(2)不同于线下媒体的记者,活跃在网上的网民几乎没有任何门槛即可以使用互联网,他们缺乏对网络规则的共识,无法达成一致的辩论规则和道德规范,而可以匿名地发布不受责任约束的内容,这就很难确保最低限度的共识达成,群体极化现象严重;(3)政府试图通过实名制限制使用某种网络服务的用户数量,但效果并不明显,中国的网民数量仍在持续增加,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极大地帮助扩展了手机上网人群,上网成本十分低廉;(4)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舆情监测系统试图掌握本地互联网信息,监控重点网站,但很难就位于外省市的网站信息或网民采取行动,或者成本很高,无法成为常态;(5)政府同样会对某类网站内容采取专项整治,由于信息量巨大,无法一一甄别,为了在短时期内完成指标,只能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在给无辜网站带来损害的同时,没能建立起长效机制。

可以预期的是,中国网民数量会持续增长,但因为上面提到的规则、共识、信任、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秩序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这涉及上亿人的重复博弈,还有线上与线下言行的差别),对政府而言,净化网络环境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艰巨。

管理者面临的困境在于,政府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既面临着国内民意的压力,又担心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结果往往是对“最坏状况”的想象和假定导致做出某些极端的整治措施。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治理策略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治理策略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治理策略在数字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

然而,伴随而来的则是网络谣言的泛滥。

网络谣言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还对个人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及其治理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谣言的特征1. 传播迅速网络谣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传播速度极快。

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迅速扩散,往往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覆盖到大量的用户。

人们常常在没有核实信息源的情况下,就将其转发、分享,从而导致谣言的快速蔓延。

2. 内容多样化网络谣言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社会新闻、医疗健康、政治事件等。

由于人们对各种信息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因此各类话题都可能成为谣言传播的对象。

例如,关于疫情的虚假消息、关于名人的不实传闻等,都是网络谣言常见的内容类型。

3. 情感煽动性强多数网络谣言往往利用情感来吸引用户注意力,常常在话题上制造恐慌、愤怒或悲伤等情绪。

例如,有关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信息,常常通过夸张或者虚假的手法,让人感到忐忑不安。

这种情感上的驱动,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转发和分享这些谣言。

4. 受众广泛且多元由于互联网用户群体广泛,各个年龄、职业和背景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谣言的受众。

尤其是在手机普及率极高的当今社会,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的人在电子设备上获取信息,其接收的信息容易受到异质化影响。

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1. 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是网络谣言传播最为活跃的平台。

用户在这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看到的信息,无形中扩大了谣言的传播范围。

一旦某条信息受到了较高关注,便可能以惊人的速度被复制和扩散。

2. 即时通讯软件诸如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中的群聊功能,使得信息传递更为快速。

这些平台上,用户往往在小范围内分享信息,更容易形成“信任”传播,即拉近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距离,也加快了信息扩散速度。

3. 新闻网站与论坛一些新闻网站及论坛为了吸引点击量,或出于某种目的,会刊登一些带有误导性的信息,从而成为谣言传播的新渠道。

微博谣言传播特点和对策

微博谣言传播特点和对策

微博谣言传播的特点和对策初探摘要:近年来,互联网蓬勃发展,其构建的虚拟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

在网络文化不断蔓延的今天,微博成为了时尚的风向标,在微博流行的今天,深受人们欢迎的同时,必然埋下了一些固有的缺点,比如微博谣言,而微博谣言在传播的时候,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微博谣言的传播很有必要进行一些对策研究和防治。

关键词:微博谣言特点对策网络现状由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处于一个谣言的集中“爆发期”,面对这样一种情景和困境,作为社会与学校的结合段的校园也不免受其冲击。

在今天这个日益发展的时代,便捷迅速的新兴传播方式已深入到人心,在信息裂变式的传播中,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游牧化。

它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影响了大学生情感、精神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对于这样一种极其高效益的传播,我们不得不呼吁需要一个安全的传播环境,微博是人们交流拉近距离的平台,但是有些不法分子却利用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散布一些谣言,尤其是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各方面都还处于发展时期,外界对自身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当今众多大学生首选接触外界的平台就是微博。

为了给所有的人营造一个安全的传播环境,给大家制造一个真实可靠的接收信息的平台。

传播特点微博是一种个人的信息发布平台,被称为信息化社会的“自媒体”,其信息发布和更新的便捷性和快速性,以及互动性是的它成为当今互联网应用的“宠儿”,微博通过“关注”、“转发”和“评论”等功能实现了信息的指数级扩散,当一个微博信息成为热点话题后,马上便引起大众媒体的强烈关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我们的调查中,使用微博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90%以上,而学生的微博使用人数,与社会微博用户相比,人数超过了70%,所以不难看出,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的群体,而我们的调查不难发现,学生平均每天会使用五次以上的微博,而社会人士使用微博的次数远远不及学生,这一系列的调查数据足以说明,学生占据了微博的上游,不少学生表示,微博成为了他们每天上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微博谣言信息传播规律及其治理对策

微博谣言信息传播规律及其治理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9 文献 标识 码 : D1 A 文章编 号 :6 1 15 (0 0 —0 80 17— 7 2 1 )60 7— 3 1 1
微博是一种新 的信息传播形式 、 文化娱乐形式和 人际交往方式 , 微博平 台突破 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线性 传播和 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 ,形成 了其独特的链状 、 环状 、 树状 的对话结构 , 从而为谣言的迅速传播 、 聚合 和裂变带来了可能。 在微博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下, 谣言 信息传播事件频频发生 , 严重影响了政府和人 民的工 作和生活 , 威胁到社会 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规范微博 谣言信息传播行为, 加强对微博谣言信息传播治理与
府面前的一个迫切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 微 博信 息传 播的特 点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 系的信息传播及 获取平 台, 用户通过约 10字的信息 , 4 实现更新与即时分享 。 微博平 台的出现 ,赋予每个人平等的网络话语权 , 每
个人均可 以通过网络发表言论 , 因此微博 的出现改变 了传统舆论生态和舆论环境。0 年上半年我国微博 21 1
用户已经达到 1 8 ,微博 已经超过 B S成为第二 . 亿 9 B
大舆情源 。谣言遇到微博就像插上了翅膀 , 其快速的
体从 5 . 8 %降低为 5 . 9 61 %。因此 , 我国微博信息传播门
槛低 、 平民化 、 草根性 。微博的“ 碎片化” 表达方式导致 微博信息多元化 , 也造成信息泛滥失控 。
情引导等方面的研究.
的信息 , 直接 @某用户 。一条信息可以被上千万的用 户粉丝收看 , 如果他们再转发一 次 , 就会达到倍几何
级的传播影响力 ,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雪崩式传播。
低收入 、 少理性的特点 ,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往往 会将一点小事演化成酝酿成谣言事件。 相对于网络上

网络谣言的危害与治理

网络谣言的危害与治理

网络谣言的危害与治理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网络谣言犹如一股恶风,肆虐于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它以其虚假的信息和误导性的观点,误导了无数网民的判断,甚至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网络谣言的危害,我们不禁要思考: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首先,让我们把网络谣言比作一把无形的刀,它悄悄地割裂了人们之间的信任,让社会变得动荡不安。

这把刀,就像是一位潜伏的刺客,悄无声息地破坏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网络谣言的危害,就像是这把刀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的伤痕,难以愈合。

然而,网络谣言的治理并非一蹴而就。

它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需要我们不断奔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这就像是在马拉松比赛中,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步伐,以便更好地适应赛道。

在网络谣言的治理中,我们需要关注到法律法规的作用。

法律法规就像是给我们设定了一条明确的界限,让我们知道在网络空间,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禁止的。

这不仅仅是对我们的约束,更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

遵守法律法规,是我们在网络空间安全航行的重要保障。

此外,我们不能忽视技术在网络谣言治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具和平台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网络谣言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这些技术就像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把锐利的剑,让我们在网络谣言的战场上,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然而,技术并非万能。

在依赖技术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以便在遇到网络谣言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网络谣言的治理中,我们还必须关注到公众教育的作用。

公众教育就像是给人们提供了一把防护盾,让他们在网络谣言的攻击下,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通过提高公众的辨识能力和判断力,我们可以让网络谣言的危害降到最低。

总的来说,网络谣言的治理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

它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舒适,也带来了隐私和安全的问题。

然而,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网络谣言都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就像时间的流逝一样,不可阻挡。

如何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与防范

如何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与防范

如何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与防范网络谣言在当今社会中愈发猖獗,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网络谣言,加强打击与防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社会教育与舆论引导、加强技术手段和提升个人信息素养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与防范。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要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与防范,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网络谣言的立法力度,明确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并加强对网络谣言的司法审判力度。

此外,建立健全网络舆论治理制度,设立网络谣言举报平台,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打击网络谣言活动中来。

二、加强社会教育与舆论引导加强社会教育与舆论引导也是防范网络谣言的重要手段。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公众的法律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媒体应当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自律管理,坚决杜绝传播网络谣言。

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让公众获取到全面客观的信息,增强识别和抵制谣言的能力。

三、加强技术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强技术手段也是打击网络谣言的重要方式。

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大研究力度,开发出更加高效精准的谣言识别技术和防控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辨别和封堵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建设,提高网络防护能力,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渗透。

四、提升个人信息素养提升个人信息素养也是防范网络谣言的关键。

公众要增强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学会对网络谣言进行甄别和辨析,不盲目转发和信任不确凿的信息。

公众要保持理性思考,提高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不轻易受谣言的影响。

同时,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参与传播和制造网络谣言的行为。

总结起来,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与防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社会教育与舆论引导、加强技术手段和提升个人信息素养等多个方面入手,逐步构建起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有效打击与防范,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1. 引言1.1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网络政治谣言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带有政治倾向或目的的虚假信息。

这些谣言往往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影响社会稳定、破坏政治生态,甚至产生恶劣的社会后果。

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迅速且难以控制,对社会舆论和政治生态造成严重冲击。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在于影响社会稳定。

当虚假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会导致社会分裂和对立加剧,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人们在信息泛滥的环境下容易被误导,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网络政治谣言破坏政治生态。

谣言的传播会导致公众对政府和政治制度的信任减弱,影响政府决策的实施和执行。

政治生态的恶化会导致社会治理的困难和政治环境的紧张。

网络政治谣言的产生会带来恶劣的社会后果。

通过虚假信息影响公众舆论,误导民众思想,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治安和秩序带来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网络政治谣言,需要加强网络舆论监督,提高公民素质意识,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机制。

只有通过各方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网络政治谣言的挑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正文2.1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网络政治谣言会造成社会舆论的混乱,导致公众对政治事件的判断产生偏差。

虚假信息的传播往往会引起社会恐慌和不安,使得政府的决策受到质疑和抵制,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网络政治谣言会破坏政治生态,导致政治环境的恶化。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谣言进行诋毁和诬陷,破坏政府和政党的形象,影响政治氛围的净化和正常运行。

网络政治谣言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后果,引发群体事件和社会动荡。

一旦谣言引发群体情绪的激化,甚至可能导致示威游行、暴力事件等严重后果,给社会治安和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加强治理和防范。

加强信息监管和审核机制,提高公民的信息辨别能力和素质意识,建立健全的信息传播机制和舆论监督体系,才能有效遏制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2 影响社会稳定网络政治谣言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政治谣言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感。

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能力防范网络风险

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能力防范网络风险

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能力防范网络风险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能力,可以有效地防范网络风险,保护社会稳定。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加强监管与法制建设。

在网络舆情中,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相关部门应当审慎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对网络舆情问题的监管能够有力有效。

此外,还需要加强相关执法机构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高他们对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工作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第二,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能力。

只有及时了解网络上的舆情动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网络风险。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起监测网络舆情的系统,整合各种网络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和挖掘,及时发现和研判舆情事件的趋势和影响。

同时,也需要加强舆情分析师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提高他们对舆情分析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第三,加强舆情应对与危机公关能力。

网络舆情中的危机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及时、正确地应对。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起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预案和机制,明确责任和流程,确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出迅速的反应和处置。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关团队的建设,提高危机公关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手段化解网络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加强舆情引导与舆论引导能力。

网络舆情中,假消息和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常常会引起社会恐慌和混乱。

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导舆论,加强舆论监管,削弱虚假信息的传播能力。

同时,也需要提高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和评论,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稳定社会情绪。

第五,加强舆情回应与沟通能力。

在网络舆情中,及时回应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起快速响应的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虑。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倾听他们的声音,解答他们的疑问,建立起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综上所述,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能力,防范网络风险是当务之急。

媒体行业中网络谣言治理的整改建议

媒体行业中网络谣言治理的整改建议

媒体行业中网络谣言治理的整改建议一、引言当今社会,网络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商业化发展,网络谣言日益猖獗,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媒体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治理网络谣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执行1. 完善网络谣言治理相关法律法规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谣言,媒体行业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网络谣言的定义和危害性,加大对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处罚力度,同时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救济途径。

此外,针对媒体行业,在法律法规层面约束媒体机构,加大对虚假报道和不实消息的制裁力度。

2. 严格执法与处罚制定了合适的法律法规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切实执行,打击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

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对虚假新闻报道和不实消息进行严肃查处,对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起到威慑作用。

三、加强媒体素质教育和自律约束1. 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媒体从业人员是网络谣言的传播者之一,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对于谣言治理至关重要。

因此,媒体行业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科学素养和信息判别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谣言辨别和评估能力。

2. 加强媒体自律与行业规范媒体行业需要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制定相关的行业准则和规范。

规范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要求他们在报道中严格遵守事实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媒体行业应加大对不实报道和谣言传播者的曝光和披露力度,对不遵守行业规范的机构或个人进行惩罚。

四、加强技术手段与平台治理1.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谣言筛查媒体行业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谣言筛查系统,快速识别和过滤网络谣言。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手段来挖掘谣言特征模型,对传播速度较快、影响范围较广的谣言进行自动识别和屏蔽,减少谣言的传播范围。

微博辟谣的发展和治理模式——以新浪微博辟谣为例

微博辟谣的发展和治理模式——以新浪微博辟谣为例

图 I 微 博辟 谣路 径
二、新浪微博辟谣探析
通过对 新浪辟谣微博 2 0 1 0年 1 1 月 1 8日至 2 0 1 1年 6月 没有得 到官方证 实; 第 三为谣言会获得相 当数 量的受众 群体, 3 0目的统计 ( 见表 1 ),辟谣博文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其 得 到广泛流传 ; 第 四是谣言的传 播渠道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 。 中2 0 1 1 年 3月 是 一 个 小 高 峰 ( 以辟 谣 有 关 日本 核 辐 射 的 内容 2 . 网络 谣 言 最多,有 7条, 占 2 0 1 1 年 3月总数 的 3 1 . 8 %)。 白树亮 ( 2 0 1 0 )认为在 网络环境 中,谣 言传播有 了新 的 变化 。网络谣言是指 以互联 网为载 体进 行传播的未经证 实的 阐述和诠释 网络将谣言 的传播途径 由人际传播、 口头传播 变 为网络信 息传播 。王 国华 ,方付 建和 陈强 ( 2 0 1 1 )给 网络 谣 言下的定义是 ,在 网上 生成 或发布并传播 的未经证实 的特 定信 息 从 以上两个定义可 以看 出,网络谣言是在 网上发 布
新浪微博辟谣对辟谣 内容 做了说明,分别是:虚假信息 ( 不存在的事实或张冠李戴信息, 尤其是灾难、 求助等方面 ) ; 不准确信息 ( 为了提 高网友关注度 ,故意夸大 、夸张事实真
会直接注销用户 I D。截至 2 0 1 1 年 7月 4日,新浪辟谣微 博 相 );商家利用有奖 活动 骗取 粉丝和转发的信息 ,这类 内容 共有粉丝 2 8 9 9 4 9人 ,微博总数 1 2 2条 。周 诗妮 ( 2 0 1 1 )通过 在笔者 的统计 中比重 不大 ,但 对其惩罚方式最严 ,一经查 出 对 新 浪 辟 谣 微 博 的研 究 ,认 为 微 博 辟 谣 路 径 有 两 个 ,如 图 1 。 直 接注 销 用 户 I D。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力度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力度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力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网络舆情具有传播快、影响力大、舆论造势等特点,既能促进社会进步,也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提高网络舆论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是防范网络谣言、维护网络秩序、保护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

首先,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能够有效遏制谣言的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谣言往往以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方式传播迅速,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加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通过权威媒体和机构发布权威信息,及时澄清谣言,减少谣言的传播渠道,降低谣言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

其次,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能够提高网络秩序的管理水平。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信息传播快速,难以控制。

加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对网络恶意攻击、网络谣言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维护网络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最后,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网络舆情的热点事件往往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公众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度很高。

加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提高公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二、加强网络舆论监管的措施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深入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研判网络舆情的走向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2.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发布渠道建设。

构建权威媒体和官方机构为主导的网络舆情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及时澄清不实言论,引导舆论方向,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和舆论判断力。

3.加强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能够及时做出应对,遏制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秩序。

同时,开展相关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治理策略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治理策略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治理策略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的不实信息或歪曲事实的言论,其具有迅速传播、难以查证、易引发公众恐慌等特点。

网络谣言的传播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影响公共秩序、损害个人名誉、误导公众判断等。

因此,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谣言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网络谣言的成因信息不对称和传播通道的便利性网络谣言传播的第一步是信息不对称。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利,但信息的真实性却难以保证。

另外,网络传播通道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也为谣言传播提供了土壤。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网络谣言频繁出现和快速扩散。

公众心理因素公众对于新鲜事物和轰动事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证心理,容易被眼前所见而轻信谣言。

同时,部分公众也存在传谣、甚至恶意传播的倾向,这进一步助长了网络谣言的传播。

网络谣言传播的路径社交媒体平台在当今社会,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中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更是网络谣言传播的重灾区。

通过用户自发或者有组织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谣言,往往可以迅速引起公众关注。

搜索引擎排名部分网络谣言会通过操纵搜索引擎排名,使得相关不实信息在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进而影响更多人获取虚假信息。

对抗网络谣言的策略增强公众的媒介素养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于信息真实性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增强公众抵制网络谣言的能力。

加强舆论引导政府及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发布权威信息、严查虚假信息发布者等方式,引导舆论正确导向,减少网络谣言传播。

强化监管措施对于恶意传播网络谣言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惩不法行为,并建立相应法律制度对网络谣言进行规范管理。

提升技术手段应对挑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大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及早识别和清除网络谣言内容;利用技术手段改善搜索引擎排名算法,降低虚假信息在搜索结果中的权重。

结语网络谣言作为当今社会一个常见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治理。

唯有加强媒介素养、强化监管措施、提升技术手段等多方联动的方式才能有效遏制网络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中的谣言治理与防范摘要: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充分满足了人们表达自由的愿望,也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微博上谣言泛滥的问题也逐渐突出。

本文分析了微博环境下谣言滋生的原因,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防范提出了一些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微博;谣言治理;谣言防范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林爱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632;张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632目前,微博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信息平台。

在微博上,每个人既是信息发布者,又是信息传播者,各种人在这里交流,各种信息在这里汇聚。

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对信息的把关滞后,微博内容真假难辨。

从“金庸被去世”到“张国荣被复活”,从“抢盐风波”到“末日预言”,微博谣言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

谣言借力微博,不仅可以损坏个人名誉,甚至会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国家稳定。

对微博谣言进行治理与防范是现阶段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微博滋生谣言的成因分析(一)信息碎片化微博信息碎片化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琐碎和缺乏严密的逻辑两方面。

微博的出现强化了互联网用户创造内容的发展趋势,用户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终端的限制,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

在140字符的限制下,用户发布的微博文本内容多以使用者的闲言碎语、生活的喜怒哀乐、即时新闻等不成系统的简练表达为主。

这类情绪化、非理性化的信息对于微博用户的粉丝来说具有吸引力,对于其他用户来说则价值不大。

与此同时,一些真实且有价值的信息却被淹没在巨量空洞无聊的冗余信息中,难以抓取和分辨。

过去,人们在博客上习惯于发表长篇文章,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行文逻辑,这无意中设置了写作和阅读的门槛。

而微博的信息发布门槛极低,并有字数限制,用户通常用三言两语来表达某种情绪、某个意见,随意性强。

这些信息具有迅捷的流动性,排斥历史连续性。

因此,微博内容完整度难以保证,信息前后缺乏严密的逻辑,为他人获取信息设置了障碍。

卡普费雷认为,不断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人们总是试图将他人七零八碎叙述给他们的片段像拼图游戏般再把它们拼凑起来。

信息越是不全,人们就越是不知不觉地去斟酌其含义。

这种斟酌往往伴随着猜测,容易导致信息的失真。

(二)裂变式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微博的传播途径主要依靠“粉丝转发”,信息扩散呈几何级数。

假设一名用户拥有100个粉丝,其发布的一则信息得到10%的粉丝转发,就相当于多了10个传播点,这10名转发者又有自己粉丝,如果信息得到第二轮、第三轮的转发,那么这则信息的受众人数也随之直线上升。

“微博的传播方式既不是最古老线性传播(one to one),不是传统媒体的扇形传播(one to n),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one to n+n),而是一种无核的裂变传播(n ton+n)。

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微博一键转发的功能十分便捷,信息在用户转发中快速流动,传播范围变得广泛而不可预知。

2011年的7.23动车事故在第一时间由当事人及目击者于微博上发布。

事件引人关注,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其中,微博用户“羊圈圈羊”在出事车厢内发出的求救信息短时间内被转发超过十万次。

随着事件的进展,各种信息夹杂着谣言瞬间传开。

其中流传最广的是“35人死亡上限”言论,称事故死亡人数超过36人市委书记将被撤职,所以死亡人数注定不会超过35人。

该谣言被无数波层转发,裂变形成巨大的传播面积。

事后,官方公布遇难者人数及身份,谣言才被击破。

(三)把关难度大把关难度大是互联网面临的一个难题,微博信息碎片化和裂变式传播的特点,向把关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把关分为事前把关和事后把关,传统的新闻网站通常是由编辑充当把关者,在信息发布之前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谣言能相对有效地被拒之门外。

微博网站一般通过设置敏感词进行事前把关,但由于每个用户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他们之间存在文化素质、教育背景和道德素养的差异,发布的言论千差万别。

这种把关方式难以覆盖微博上所有言论,对信息的过滤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对微博信息的把关只能从事前把关转向事后把关。

微博运营商的事后把关主要是通过人工审查核对。

但是,微博用户每天发布海量的信息,把关人员很难及时、准确的甄别出虚假信息。

即使通过人工审核对虚假信息进行删除与辟谣,由于信息呈裂变式传播,谣言可能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011年9月,有用户发布微博“为加强对国内微博的管理,有关部门将向四家公司发放微博运营牌照,除新华网和人民网外,另外两个商业牌照中并无新浪,因此新浪微博将在不久后关闭”。

这则消息内容短小,但传播速度惊人。

虽然新浪网很快发表辟谣声明称此说法纯属谣言,但该信息已经产生较大影响。

次日,新浪股价大跌15.17%,市值蒸发10.25亿美元。

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微博中把关滞后,把关效果弱化的问题。

(四)群体极化趋势,谣言越传越“真”所谓群体极化是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就有某些偏见,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微博具有社交属性,其关注、转发、评论等功能使用户之间可以建立强大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个不同规模的群体。

微博上的用户自身、用户关注的人及用户的粉丝三者间往往有相似的立场,他们在信息交流中互相佐证并加强彼此的观点,容易形成一边倒的舆论,存在群体极化趋势。

与现实社会相比,人们更容易在微博上找到自己志趣相投的群体,并融入其中进行互动讨论。

一般来说,用户总是倾向于信任自己关注的人,当用户关注的人中大部分都相信了一则虚假信息时,个人的判断就容易受影响而选择相信。

虽然微博上的群体并不处于封闭隔离状态,但在短时间内,真相未必能及时渗透到群体内每一个人,群体的观点容易向极端发展。

如果这个过程中,有认证名人或意见领袖加入,那么个体不仅会更相信这些信息,还可能主动转发给朋友,加速谣言的传播。

在“抢盐风波”中,当微博上的相信盐荒信息的人逐渐增多,一些加“v”用户也参与其中,原本半信半疑的用户受自己关注的人影响,最终选择了相信并转发,谣言才越传越“真”。

二、谣言的治理谣言的泛滥折射出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传播软肋。

在微博中,谣言的肆意传播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笔者认为,谣言的治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依法处罚谣言散布者微博是一个言论发表相对自由的平台,具有发言随意、话题更迭频繁等特点。

个人通过自己的视角在微博上表达对人对事所感所想,属于宪法保障的言论自由,应予以保护。

但法律在保障用户言论自由的同时,也禁止非法言论。

目前,我国对微博谣言制造者与传播者的处罚主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和第四十二条。

其中,第二十五条针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第四十二条针对“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微博谣言复杂多变,这些规定对象存在认定难的问题。

同时,治安管理法处罚的力度不足,一般是十日以下拘留,五百元以下罚款,对谣言散布者难以起到惩戒和震慑作用。

我国《刑法》、《民事侵权法》等法律,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行政法规也有关于散布谣言的责任规定。

但这些法律法规与高速发展的微博并不能完全适应,例如它们只规定对散布谣言者进行处罚,对微博中的转发者与评论者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并不明确。

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对于网络谣言治理的网络体系并不完善,应加强对微博网站和网民进行立法规范,惩前毖后,才能打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态。

(二)完善微博辟谣中心截止目前,新浪微博官方“微博辟谣”账号拥有粉丝超过88万,但该账号成立两年来仅发布309条辟谣信息。

其中,最近一条发布于2012年5月22日。

与微博上层出不穷的谣言相比,这种官方辟谣方式的效果甚微。

另外,官方辟谣主要采用简单的否定式辟谣,缺乏说服力。

2011年底,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的消息引发微博热议。

其中,有用户发布微博称“我们公司老总在朝鲜出差,刚才打电话说外国人不哭不让坐火车……”随后,新浪官方微博辟谣称“经与原发者在内多方反复确认,此消息有严重夸大的成分。

”这种否定式的辟谣信息本身过于笼统,没有阐明真相,反而显得有所隐藏,其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

因为缺少事实依据的反驳式辟谣,可能在辟谣中让谣言过度流传。

“纠正本身会让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这种集中会强化人们最初的立场和观点。

”笔者认为,微博辟谣中心作为官方辟谣的重要途径,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微博辟谣中心应由经验丰富、懂技术、政策水平高的人组成,负责随时对转发量较高的微博进行监控,对疑似虚假的信息进行核实。

保证最早发现不实信息、最快速度核实并澄清,形成一套有效的辟谣机制,将不实信息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加强微博实名制管理微博的匿名性,使部分微博用户抱着无需对言论负责的心理,忽视信息真实性,在网络上肆意发言,甚至制造和传播谣言。

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12月北京市推出《北京市微博管理若干规定》,要求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即“后台实名,前台自愿”。

2012年3月16日起,国内的微博网站已全部实行实名制。

然而,微博实名制推行近一年,却未得到充分的落实,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笔者发现,用户在进行实名验证时只需提供对应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即可通过,存在冒用他人身份的问题。

另外,在实名制规定出台之前注册的老用户未经验证依旧可以发言。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微博网站担心实名制会造成用户流失,在验证过程中把关较松,对于老用户也没有强制要求。

另一方面,部分用户出于保护个人隐私及逃避责任的考虑。

不主动验证或冒用他人身份,降低了实名制的整体效果。

微博实名制是微博发展过程中一次有益的尝试,能从源头上遏制故意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树立微博用户的责任意识,是促进微博健康有序发展的积极手段。

因此,微博网站应加强实名制的验证和管理,确保每个用户对应一个真实的身份信息,一旦发现故意造谣,相关责任部门也能通过用户真实身份快速找到造谣者并追究其责任。

用户也应树立责任意识,遵循实名制规定,谨慎对待自己的发言,共同营造健康的微博环境。

三、谣言的防范微博谣言流传快、传播广,事后辟谣和追究责任无法弥补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实际损失。

俗话说,防范胜于救灾,遏制谣言也应加强事前防范。

(一)提高信息透明度现阶段,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变迁,社会发展处于“非稳定状态”,各种矛盾激化,突发事件层出不穷。

在奥尔波特的谣言公式“r~i×a”中,谣言(rumor)传播的强度和广度与事件的重要性(important)和模糊性(ambiguity)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