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3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1.概念:人口向□01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02扩大、乡村变为□03城镇的过程。

2.衡量指标:□04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4.意义(1)带来□09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10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自我探究] 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提示] 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目增多;产业结构的变化。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最重要的标志。

二、城市化进程1.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图:2.差异[自我探究] 城市化速度最快阶段是不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时期? [提示] 不是。

城市化中期阶段速度最快,城市化后期阶段水平最高。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生物多样性□01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出现城市□02“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3.生态城市(1)目的⎩⎨⎧降低城市化对□05地理环境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06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2)目标⎩⎨⎧发展□07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08良性循环[自我探究]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吗?[提示] 不一定。

合理的城市化能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自我反馈』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 ②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③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 ④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答案 A解析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授课方案一、教材解析1.主要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分为三大主要内容,一是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式;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知识结构城市化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进度和特点城市化的定义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城市化的表示方法不同样国家的城市化进度二是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地理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污染问题生态城市建设3.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与本章前两节的内容联系亲近,城市化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也是城市等级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同时本节课与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也有着联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城市化的一方面的表现。

二、学生情况解析1.认知基础本节课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知并联系必修一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天气等知识内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相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引导。

2.能力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的读图解析能力有必然的要求,学生已经接触和必然程度上学习了地理的读图解析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进行合适的读图解析的学法指导。

3.感情倾向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景观图片对其的吸引力比较大,本节课经过显现相关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教教案例解析结合乡土地理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学生学习兴趣大。

三、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讲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本条课标要求课堂授课要经过相关资料的理解解析进而获得悉识内容的学习,这里的资料包括了相关城市的数据统计资料和图文资料,要请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够经过直接讲解法讲解知识,而是要采用读图解析分法,让学生经过研究解析的方式获得悉识,对学生的理解解析总结能力有必然的要求。

四、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理解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掌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度和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观看珠江新城10 年景观大变化感觉广州的城市化过程,理解城市化定义;读广州建成区面积、城村夫口比率、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数据变化,商议理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度图知道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这一事实;读英国和中国城市化水平曲线图,理解英国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读城市化进度表示图,并结合英国城市化发展进度,理解城市化进度和各个阶段的特点;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度图并结合英国、中国城市化发展案例,解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读广州城市污染案例,理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的影响;读《广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解生态城市的内容;3.感神态度价值观经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升学生环保意识;五、授课重难点1.授课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的进度和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样国家城市化进度的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授课难点世界城市化的进度和各个阶段的特点;3.学习打破经过结合中国、英国和广州的城市发展案例,让授课能够联系生活本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简单理解知识点内容。

地理第二章第3节《城市化》(人教版必修二)

地理第二章第3节《城市化》(人教版必修二)
100 城市人口比重(%) 80 60
40
20
0
1800 1850 1900 1950
时间
2000
城镇化过程的S形曲线
读图思考:两条界线对应的人口比重分 别是多少?
100 城市人口比重(%) 80 60
后期阶段
中期阶段
40
20
初期阶段
时间
城镇化过程的S形曲线
0
合作学习:分析初期、中期、后期阶段的城 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出现的问题。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 房紧张等。(郊区城市化)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 等。(逆城市化)
合作探究:什么是郊区城市化?什么是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区 郊区
环境质 量下降
基础设 施完善
乡村
逆城市化:城市化后期,由于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 郊区城市化是指人口在郊区集中,使郊区与城 题日益严重,城区环境质量下降,城区人口迁往环境条件好、基 市融为考:横、纵坐标的含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进入中期阶段的时间分别是哪年?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
合作学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水平、 城市化时间、发展趋势有何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
归纳小结
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项目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时间
发展趋势


前快后缓

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但地区差异大。
城市化是不是发展的越快越好呢?
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雷敏 王希)目前
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47%,成为30年来 城市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有关专家 在北京指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城市化
率将提高到75%左右,才能满足中国现代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标分解及解读】行为条件:“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行为动词:“说明”;认知内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本标准要求的知识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技能认知水平属于迁移水平。

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前一节学习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内部地域结构,这一节势必要对城市外部的地域结构,即一个区域内的城市体系,加以论述。

即从内部和外部、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研究城市的地域结构。

所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中心地理论应当加以介绍,对理论要求较低,重点是一种思想方法,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机会。

【教材分析】本章《城市与城市化》内部逻辑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城市个体、城市群体、和城市化。

本节是在学习城市个体,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区域中城市群体,即城市体系的研究,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区域中城市群体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为进一步学习城市化进程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具有内在逻辑性,即首先介绍城市有不同等级及划分标准,接着论述了什么是城市的服务范围,通过一个活动并结合表2.1和图2.11,得出不同等级的城市有不同的服务范围,接着结合案例进一步论述形成高等级城市的条件。

第二部分先对区域城市体系加以介绍,结合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得出城市等级体系与空间分布的关系,进而分析出城市空间分布的不同会影响到各自服务范围的空间分布。

即不同等级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本节教材的编写中除“阅读”和“活动”两个栏目外,每一节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增加了“案例”“读图思考”两个栏目,一方面这些栏目的设计优化了教材结构,另一方面栏目内容力求联系社会实际,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知识结构】【学情分析】1. 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通过对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学习,加上对自身所生活的城市进行对比联想,对城市所具有的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产生了对城市之间关系的学习愿望。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学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为新课标选修Ⅱ-4内容)第三节城市化情景激趣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导引目前,许多大城市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居民幸福感下降。

这些被称为“城市病”。

其“病因”是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

世界城市化过程有何特点?解决“城市病”的“药方”是什么?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什么是城市化|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31~P32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化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化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城市化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微讨论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吗?提示(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

(2)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规律。

(3)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南美洲这种状况最为突出。

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案例分析|2017年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上中央对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创造国家财富的主力军。

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到2014年末,我国城市化率从17.9%提升到54.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53个,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并且今后每年城镇化率仍会以1%的速度增长。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 1 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2
授课题目 2.3 城市化(1)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三维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讨论法。2.案例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迅速发展
教学后记: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英国最早,从 18 世纪中 叶开始)
晚(20 世纪中叶以来)
目前速度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 重
大(70%以上)
小(不到 40%)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原因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
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
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表示。即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成熟阶 段。如下表所示: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城市化 发展阶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 家和地区
初期阶 段
城市化水平较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社会服务短缺;③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因素:①城市就业机会多;②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④城市交通便捷。 4.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 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 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 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高中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名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名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城市化> 教学分析一、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析知识与技能1、课程总体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新课标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3、《城市化》的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教学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内容在人文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二主要介绍的是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人口迁移、城市化、工农业生产和地域联系等,而城市化这部分内容正是承接上一单元人口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本课内容对学生的价值(1)就目前来说,对其认识社会有帮助。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实,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地理所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是很实用的一门学科,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就学生的未来而言,意义更加深远。

城市化是伴随社会进步不断发展的,也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社会未来的发展,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良好地理素质,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3、本课内容的教学价值城市化的内容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典型的规律,依据前西德教育专家克拉夫基的“范畴教育理论”: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具有“范例性的,适合在教学中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四、教材及其使用1、中图版教材内容编排上分三部分:学生探索——中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城市化的内涵正文内容——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案例研究——中国的城市郊区化2、教材的使用:依托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适当取舍与拓展五、学情分析(1)以课标为准。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节城市化【施教内容分析】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内容点多面广,地理原理规律隐蔽性强,理解难度大,故拟设计两课时完成,本课时作为第一课时就选取前两个标题施教。

本课施教内容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即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教材对课程标准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教材首先选取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15年的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接着又以教材以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以此作为基础,提供了图2.19、图2.20、图2.21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从时间这个维度重点探讨了目前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这等问题。

最后,依伦敦为案例,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2. 明确城市化的动力因素,真切理解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的基本原理。

3. 掌握世界城市化进程各阶段的特点及不同类型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学会运用地理图表提取地理信息的方法,提高依据相关资料进行地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材对于本内容安排合乎认知与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教学中宜按照城市化概念、标志——动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异依次施教。

2.充分运用教材图表、资料配合多媒体技术,采用图示引导分析归纳、列表对比、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等方法施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动城市化动力及城市化发展进程相关探索性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普遍联系和唯物辨证的哲学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城镇化相关政策,并培养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的城镇建设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3正确把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教学难点】1.掌握从材料和图例中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地理 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王小燕

地理 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王小燕

8.拉各斯(尼日利亚)
9.加尔各答(印度) 10.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占阿根廷总人 1280 口的 30% 1270
1230
原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 剩.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 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 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 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C) B.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
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人口(万) 城市 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 2880 1 .东京(日本)
城市发展不合理
1780
2.墨西哥城(墨西哥)
3.圣保罗(巴西)
4.孟买(印度) 5.纽约(美国) 6.上海(中国) 7.洛山矶(美国)
1750
1740 占墨西哥总人 口的16.8%1650 1400 1300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70%
25%-30%
中期加速阶段 或初期阶段
2.世界城市化进程
选项:①逆城市化②人口增长微弱,再城市化③城镇数目迅速增加, 城镇人口比例提高④出现郊区城市化;形成英格兰城市带
19世纪
现象
? 3
1950年来
20世纪
现象
? 1
近0年来
现象
? 4
温宿二中 王小燕
学习目标
• 1. 通过阅读课本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 标志,说出哪些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 2. 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各 阶段的特点; • 3. 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 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 提出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3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3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丰富丰富纷繁第三节城市化一、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归纳城市化的过程和特色,并解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剖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图 2.17 )或事例 4(英国的城市化进度),说出城市化的表现、看法和权衡标准。

2、读世界城市化水平提升图(图 2.19 ),说出不一样种类国家城市迅速发展的时间差别、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别,简要说出造成这些差别的历史背景。

3、读城市化进度表示图(图 2.20 ),联合事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度),归纳并列表比较城市化标准曲线在不一样阶段上的特色。

比较中国城市化曲线图(图 2.27 ),指出我国城市化所在阶段、发展特色,展望将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向。

4、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图 2.25 ),联合生活实质,举例说出城市化对城市土地、植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

5、读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图(图 2.26 ),联合自己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感觉,举例并归纳出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联合北京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整顿的措施,议论归纳解决城市环境的措施。

三、教课要点与难点(一)教课要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色,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课难点城市化进度的阶段曲线特色及其成因,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四、教课内容安排(一)知识构造(二)教课思路经过解说,明确城市化的内涵和标记经过阅读教材中“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向”的有关图表和有关的文字资料,剖析归纳城市化的进度和特色。

比较城市化进度的不一样阶段中,城市化的差别丰富丰富纷繁联合本区县的实质,分组议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学时建议: 2 学时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的进度一学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学时五、教课资源建议依据教材配套光盘获得有关图片和资料自编课件,尽量收集整理和利用北京城市地图与有关资料说明问题。

六、教课方法与学法指导建议(一)教课方法本节设计的内容简单和学生城市生活实质相联合,因此事例尽量选择北京的资料,指引学生从现象和问题下手,经过剖析、比较和议论研究原由,总结规律。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第三节城市化一、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图2.17)或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说出城市化的表现、概念和衡量标准。

2、读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图(图 2.19),说出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快速发展的时间差异、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简要说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历史背景。

3、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2.20),结合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归纳并列表比较城市化标准曲线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

比较中国城市化曲线图(图2.27),指出我国城市化所在阶段、发展特点,预测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4、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图2.25),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城市化对城市土地、植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造成的影响。

5、读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图(图 2.26),结合自己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感受,举例并归纳出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北京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整治的举措,讨论归纳解决城市环境的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曲线特征及其成因,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四、教学内容安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思路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一学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学时五、教学资源建议根据教材配套光盘获取相关图片和资料自编课件,尽量搜集整理和利用北京城市地图与相关资料说明问题。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建议(一)教学方法本节设计的内容容易和学生城市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案例尽量选择北京的材料,引导学生从现象和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比较和讨论探索原因,总结规律。

(二)学法指导本节应提供经过优化的材料,引导学生有效提取图文信息,结合自己生活体验,从列举现象开始,逐步归纳成规律性认识。

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过程曲线的分析方法,观注曲线斜率和曲线转折点的具体地理含义,学会对过程曲线进行阶段划分,并概括各阶段的地理特征。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2)
授课题目
2.3城市化(2)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讨论法。2.案例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改变了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使部分生物因生存环境的改变二灭绝霍减少。
(2)土地质量的下降:城市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堆弃于土地之上,污染了土地,使城市土地质量下降。
(3)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5.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
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P38活动
模式
优点
缺点
改进意见
模式a
重点城市化ຫໍສະໝຸດ 来的环境问题及措施。难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

2.3 城市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电视录像机教学方法:比较法、列表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通过P31图2.17分析城市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①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②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③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讨论结合图2.18 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然后采取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总之,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是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式之一。

(3)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 城市化教案1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 城市化教案1

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
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
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
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
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
个问题。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
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
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
康地发展。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
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
“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中的建构主
义”等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
探究的实践问题。

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
2,就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中选择某个问题集中探讨,并因地制宜的提出你的见解及措施。

3,就南京的城市规划布局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

准备以“在绿色的南京生活”为主题的班会课。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目标】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主题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我们校园所在的芳沁园附近,有整齐划一的住宅小区,有繁华的商业区,有车水马龙的公路,远处还有市政大厦,广场、高铁等等,俨然是现代化城市的一部分,然而十三年前你如果来到这里,会看到不同的景观,这里属于牧场沟村,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麦子和茁壮挺拔的玉米,远处有不少蔬菜大棚,晚上路边有许多青蛙出没,真是“听取蛙声一片”,一派田园风光。

但是2003年以后,玉门油田生活基地开始在这里建设,许多住宅楼拔地而起,商场、马路取代了庄稼地,被征收了土地的农民来到了城市生活,成为了市民,牧场沟村的这种变化就是城市化,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城市化是怎么回事?2.3城市化【板书】什么是城市化【板书】<一>城市化的含义【板书】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X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师:根据城市化的含义,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学生讨论回答:略师: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在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城市化主要标志【板书】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师:我们通过地图来对城市化这一现象加以理解。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师: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江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找一找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哪些城市升级了?生: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城市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教学方法:1.运用导学法来讲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运用讲练结合法,将图6.17与本课活动两方面结合,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来区别、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具准备:PPT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什么城市比农村更吸引人?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是否都能如愿?会不会产生些什么问题?随着老师逐一的引导,就自然的进入了教学。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我找了漫画、城市化相关数据等说明问题。

(打出某某发展历程的投影片)2.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并说出此歌曲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

此歌曲反映了我国南部沿海特区──某某的变化。

某某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今天南部沿海的一个大城市。

这说明,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农村人口就会离开土地,进城去打工,从事第三产业,其中有些人就会在城市中定居下来,转变为城市人口;另一方面,在城市里,随着新建工程的不断增加,也需要吸收大批农村人口进城。

这样,城市人口就会逐渐增多,城区所占的X围也会逐渐扩大。

这样的发展、转变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城市化
一、课标要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1、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图2.17)或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说出城市化的表现、概念和衡量标准。

2、读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图(图2.19),说出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快速发展的时间差异、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简要说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历史背景。

3、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2.20),结合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归纳并列表比较城市化标准曲线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

比较中国城市化曲线图(图2.27),指出我国城市化所在阶段、发展特点,预测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4、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图 2.25),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城市化对城市土地、植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造成的影响。

5、读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图(图 2.26),结合自己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感受,举例并归纳出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北京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整治的举措,讨论归纳解决城市环境的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曲线特征及其成因,发达国家逆城市化
四、教学内容安排
(一)知识结构
(二)教学思路
(三)学时建议: 2学时
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一学时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学时
五、教学资源建议
根据教材配套光盘获取相关图片和资料自编课件,尽量搜集整理和利用北京城市地图与相关资料说明问题。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节设计的内容容易和学生城市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案例尽量选择北京的材料,引导学生从现象和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比较和讨论探索原因,总结规律。

(二)学法指导
本节应提供经过优化的材料,引导学生有效提取图文信息,结合自己生活体验,从列举现象开始,逐步归纳成规律性认识。

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过程曲线的分析方法,观注曲线斜率和曲线转折点的具体地理含义,学会对过程曲线进行阶段划分,并概括各阶段的地理特征。

七、课堂评价建议
1、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图2.17)或相关材料,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标准。

2、读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图(图2.19),说出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快速发展的时间差异、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简要说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历史背景。

3、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2.20),归纳并列表比较城市化标准曲线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

比较中国城市化曲线图(图2.27),指出我国城市化所在阶段、发展特点。

4、举例说出城市化对城市土地、植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造成的影响。

5、说出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教材分析
2.本章在模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模块2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通过农
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应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通过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特点的讲述,使学生具有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等。

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为本模块其它章节和“环境保护”等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3.本章总体教学目标:
(1)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举例说明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与地区分布。

(3)举例说明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与地区分布。

(4)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的观点
4、本章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分析
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三、教学资源
1.本章教材中的数据、图像、文字资料。

2.《世界农业总论》张同铸等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0.4
3.《中国经济地理》杨武杨主编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8
4.相关网站:
四、学时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