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学
树木学实习心得体会
树木学实习心得体会
在树木学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
以下是我在树木学实习中的心得体会:
1. 了解树木的生长环境: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我深入了解了不同树木的生长环境需求,包括土壤、水分、阳光等因素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2. 掌握树木的识别技能: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树木的叶子、树皮、果实等特征来识别不同种类的树木,这对日后的树木分类研究和植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3. 学习树木的养护与管理:在实习中,我参与了树木的修剪、修复、疏伐等工作,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进行树木养护与管理,保持树木健康生长。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中,我和同事们共同合作完成了许多树木保护和管理的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树木学实习,我认识到树木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总的来说,树木学实习是我非常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关注环境保护,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树木学整理
树木学整理一、名词解释园林树木: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
古树名木:年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具备一定的历史、人文关键价值的树木。
行道树:用作道路两侧,以营荫、奔小康为主要目的栽种的乔木树种。
基准:香樟常色叶树:叶色常年维持一种颜色,例如紫叶李。
生态学特征:树木对环境的建议和适应能力。
生物学特征:树木生长发育的规律,是树木本身具有的特征。
生命周期:树木从种子萌发、生长到开花、结果、死亡的过程。
裸芽:无芽鳞的芽,如山核桃。
(所有一年生、二年生草本和一些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芽均属裸芽)柄下芽:藏于叶柄之下的芽,例如悬铃木。
蒴果:两个以上合生心皮形成的,成熟以后开裂的果实,如木芙蓉。
核果:由单心皮或碧桂园心皮构成的内果皮柔软,中间存有硬核的肉质果,例如李、桃。
蝶形花冠:由1枚旗瓣,2枚翼瓣和2枚龙骨瓣等共5枚花瓣组成的花冠,称为蝶形花冠。
见于豆科植物。
节外生枝:枝条从节间取出的一种现象,例如栀子花片状隔开:l心呈圆形片层状排序,例如金钟花掉。
(髓心:树干心部坚硬的木心。
)季相:群落随着季节更替而发生有规律的外貌变化。
羽状复叶:小叶在叶轴的两侧排成羽毛状称作羽状复叶。
羽状复叶,3枚以上的小叶排列在叶轴的左右两侧,呈羽毛状,如蚕豆、月季等的叶。
(羽状复叶以小叶数目可以为单数或双数,因此又分成:单(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的数目为单数,存有一顶生小叶,例如紫云英、月季的叶;双(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的数目为双数,无顶生小叶,例如花生、皂荚的叶。
羽状复叶又因叶轴分枝的情况,可以分成一回、二回、三回或多回羽状复叶。
)二、比较题冬青女贞叶互生叶对生分核果核果香椿臭椿存有香味;存有臭味;树皮长块状;树皮不裂或方块状;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全缘;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有腺齿;蒴果翅果水杉落羽杉叶对生叶互生叶薄而长叶长而厚枫香三角枫树皮纵裂树皮长条状剥落叶大,互生叶小,对生蒴果翅果1桂花棕榈叶对生叶互生花簇生肉穗花序香榧红豆杉叶条形,柔软叶镰刀形,坚硬种子全部被褐色假种皮所包种子基部包有红色假种皮水杉(p256)红豆杉叶可视化卵圆形叶螺旋状腋生雌雄同株雌雄异株栀子花灌木叶对生蒴果毛竹乔木叶不对立枫香树皮块状;叶腋生、存有齿;头状花序;蒴果蜡梅叶对生小枝灰色花掉黄色生成瘦果梅小枝绿色顶芽单生叶卵形桃叶椭圆披针形花粉红果球形圆柏叶鳞形或刺形,基部下延小枝不弯曲刺槐小枝灰绿色;存有托叶刺及;总状花序;果扁平枇杷乔木叶互生浆果棕竹灌木叶掌状对立三角枫树皮长条状;叶对生、全缘;伞房花序;翅果梅花叶互生小枝绿色花有多种颜色核果桃小枝通常紫红色顶芽砌生叶好像披针形李叶倒卵状椭圆形花白色果卵球形刺柏叶刺菱形,基部存有关节小枝弯曲槐树小枝灰褐色;无托叶刺;圆锥花序;果串珠状2桂花梅花叶对生叶互生小枝灰色小枝绿色苏铁银杏叶羽状叶伞形种子红色种子淡黄色冬青桂花树皮灰青色树皮灰色果深红果紫黑六、简答题园林树木按照其园林用途可分为哪几类?独赏树类、庭荫树类、行道树类、防水树类、林丛类、花灌木类、垂直绿化类、植篱和绿雕塑类、地被类、树桩盆景类、室内绿化及切花类。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学名词解释: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在进行园林(包括风景区)规划设计、绿化工程、园林建筑、城市园林的管理和养护等诸方面的工作中,都要具备园林树木学的知识。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形态、生态、繁殖、栽培和景观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园林树木学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
1、园林树木:指那些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等。
2、乔木:高大直立,有明显的主干,树高一般在5米以上,分枝点较高,能形成树冠的树木。
3、灌木:矮小丛生,没有明显的主干,或主干低矮,一般在5米以下的树木。
4、藤本植物:不能直立生长,需要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的植物,包括各种瓜果、花卉等。
5、常绿树:四季常绿,终年保持绿叶的树木,如松树、柏树等。
6、落叶树:在秋季会落叶的树木,如杨树、柳树等。
7、生态习性:指树木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8、观赏特性:指园林树木的形态、色彩、芳香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现。
9、土壤质地:指土壤中沙、粘土、粉砂的比例以及土壤的结构状况等。
10、病虫害防治:指对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包括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
11、整形修剪:指根据园林美学的要求,对树木进行修剪和整形,以达到特定的景观效果。
12、古树名木:指那些树龄较长、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或生态价值的树木,是园林中的重要景观资源。
13、耐阴性:指树木在阴暗环境下生长的能力。
14、适应性:指树木在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能力。
树木学
树木学1.树木: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及竹类。
2.树木学: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资源利用及其在林业生态工程、经济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一门学科。
3. 恩格勒学派(假花说)(恩格勒系统)毛茛学派(真花说)(哈钦松系统、柯朗奎斯特系统、塔赫他间系统)4.定距式检索表突出的特点:同号同位。
优点:将相对性质的特征都排列在同样距离,一目了然,便于应用。
缺点:如果编排的种类过多,检索表势必偏斜而浪费很多篇幅。
平行式检索表5.植物学名:双名法拉丁文描述特征属名+种加词5. 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个体发育)树木从受精卵最初的分裂由种子萌发经幼苗幼树发育到开花结实最后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6.树木物候是研究树木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是研究树木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的一个途径7.树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称为生态学特性。
松、杉、柏3科分科检索表1. 球果的种鳞和苞鳞离生,每种鳞有2种子,雄蕊具2花药。
……………………………………松科Pinaceae1. 球果的种鳞和苞鳞半合生或全部合生,稀种鳞或苞鳞退化,每种鳞有1—多数种子,雄蕊具2—9花药。
2. 种鳞、叶片均为螺旋状着生,稀交叉对生(水杉)。
每种鳞有2—9种子。
…………………杉科Taxodiaceae2. 种鳞、叶片均为交叉对生或轮生,每种鳞有1—多个种子。
…………………………………柏科Cupressaceae木兰科壳斗科杨柳科蔷薇科☐绣线菊亚科:上位;蓇葖果,稀蒴果。
☐蔷薇亚科:上位,稀下位;瘦果(稀核果)。
☐苹果亚科:下位、半下位;梨果。
☐李亚科:上位;核果豆目三科苏木科(云实科):羽状复叶或单叶;花冠两侧对称,稀近辐射对称;雄蕊多为10,分离。
1、紫荆属(单叶互生)紫荆(满条红) 假蝶形花冠2、皂荚属(羽状复叶)皂荚(皂角):种子具有角状胚乳山皂荚3、肥皂荚属(羽状复叶)无刺含羞草科:羽状复叶;花冠辐射对称;多为头状花序;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花丝长,常超出花冠。
名词解释树木学
名词解释(树木学)1、树木2、园林树木3、适地适树4、乡土树种5、观赏树木6、乔木7、灌木8、丛木9、木质藤本10、匐地类11、观赏树木学12、品种、亚种、变种、变型、种、变异13、纯式花相14、衬式花相15、花相16、干生花相17、线条花相18、星散花相19、团簇花相20、覆被花相21、密满花相22、独生花相23、对植24、列植25、三角形种植26、中心植27、环植28、多边形种植29、孤植30、丛植31、林植32、散点植33、行道树34、庭荫树35、孤赏树36、群植树37、观花树或花木38、垂直绿化39、绿篱40、地被植物41、树种规划42、骨干树种43、基调树种44、园林树木种质资源45、可解体性46、就地保护47、迁地保护48、种子库保存49、离体保存50、引种驯化51、离心生长52、离心秃裸53、自疏、自然打枝54、截顶、结顶55、向心更新56、向心枯亡57、物候期58、自然休眠59、被迫休眠60、芽序61、芽的异质性62、芽的早熟性和晚熟性63、萌芽力64、成枝力65、芽的潜伏力66、总状分枝(单轴分枝)式67、合轴分枝式68、假二叉分枝式69、顶端优势70、干性71、层性72、砧木73、花芽分化74、花芽形成75、生理分化76、生理分化期77、形态分化期78、花芽的发育79、开花80、单性结实81、坐果82、相关性83、生境84、生态因子85、生存条件86、生态幅87、日较差或气温昼夜变幅88、寒害89、霜害90、冻害91、冻拔92、冻裂93、广温植物94、狭温植物95、生长期积温96、旱生植物97、中生植物98、湿生植物99、挺水植物100、半浮水植物101、全浮水植物102、沉水植物103、耐旱树种104、耐淹树种105、长日照植物106、短日照植物107、中日照植物108、中间性植物109、喜光植物110、耐阴植物111、中性植物112、酸性土植物113、中性土植物114、碱性土植物115、垂直分布116、水平分布117、植物群体118、自然群体119、栽培群体120、生活型121、生态型122、优势种或建群种123、色相124、季相125、层片126、植被型组127、植被型128、植被亚型129、群系组130、群系131、亚群系132、群从组133、群从134、群体的形成期135、群体的发育期136、群体的相对稳定期137、群体的老年及更替期138、丰富感139、平衡感140、稳定感141、掘苗142、搬运143、种植144、定植145、假植146、修剪147、整形148、截干149、剪枝150、折裂151、除芽152、摘心153、捻梢154、屈枝155、篱垣绿化156、花前灌水157、花后灌水158、古树名木159、春色叶树160、秋色叶树161、常色叶树162、双色叶树163、斑色叶树164、彩色叶树。
变形的名词解释树木学
变形的名词解释树木学变形的名词解释:树木学树木学(dendrology)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树木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长条件和分布等。
树木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之一,其形态多样且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树木学中,人们通过对树木的解剖、形态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树木的生命规律,也可以为林业、生态保护和景观设计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1. 树木的分类树木学首先对树木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树木的特性。
树木的分类常常包括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和基于遗传关系的分类。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是根据树木的叶子、花、果实、树皮、树干等外部特征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方法相对简单但有时可能不准确。
而基于遗传关系的分类则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对树木基因组的比较分析,来确定树木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
这种分类方法更准确,但也更复杂,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数据支持。
2. 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形态、生理特征和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生长形态研究主要关注树木的高度、树冠形状以及分支和叶子的排列方式等。
通过对树木形态的观察和测量,可以了解树木的生长状况、适应性和竞争力等。
生理特征研究关注树木的光合作用、水分代谢和营养吸收等生命过程。
这些生理过程的研究对于了解树木的生长机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十分重要。
繁殖方式研究则关注树木的种子、果实和繁殖器官等方面,以及树木的生殖策略和繁育系统等。
3. 树木的生长条件树木对于生长条件的要求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
它们对于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类型和营养元素等因素都有不同的需求。
树木对于光照的要求与其生活形态和生态位密切相关。
例如,阳生树种对光照的要求较高,而阴生树种则具有较强的遮阴能力。
温度对树木的生长和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树种对寒冷气候更具适应性,而另一些树种则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
此外,土壤类型和水分状况对于树木的生长和生存也至关重要。
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水分保持能力和养分含量,这对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影响。
树木学课程介绍
《树木学》课程介绍《树木学》(Dendrology) 是林业院校林业类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具有林学特色的专业基础课,是林学、游憩、水土保持、草业等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在专业人才课程培养体系中起到承下(植物学为基础)启后(为专业课奠定树种基础)的作用。
本课程以《植物学》为基础,其研究对象是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资源利用及其在林业生态工程、经济开发及环境美化中的定位与作用等。
北京林业大学自1952年建校以来,就一直开设树木学课程。
1980年火树华教授主编了《树木学》全国统编教材,1997年任宪威教授出版了《树木学》(北方本),并在国内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重要树种的识别特征,认识它们在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了解它们的各种特性,为继续学习《森林培育学》、《生态学》和《森林经理学》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培养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人才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辛勤积淀,该课程已经形成了由教材、实验指导、实习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的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其建设目标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精品课程,起到示范与借鉴作用。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实验和实习三部分组成。
理论教学部分的总学时数为20。
其中基础知识4学时;各论中裸子植物讲述10个科,4学时,被子植物讲述55个科,学时数为12。
实验部分的总学时数为20(林学专业班为30学时),共计10次,每次2学时。
实习部分为1周,课后集中进行。
课程的重点、难点:1.基础知识部分重点讲授树木学定义、分类原理和方法,树种分布区概念及中国树种分布规律;难点是种的概念及分类原理。
2.各论部分重点讲授我国重要的森林组成树种、珍稀濒危树种、经济树种、生态环境建设用树种和城市绿化树种的分类、树种识别要点、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分布、利用和评价。
由于内容较多,各重点科中以属的介绍为重中之重。
大一树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树木学知识点总结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生长、结构、形态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大一树木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树木的分类树木按照种类可以分为阔叶树和针叶树。
阔叶树又可以分为落叶树和常绿树,落叶树的叶片在秋季变黄并脱落,而常绿树则始终保持绿叶。
针叶树具有针状叶片,能够适应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
二、树木的解剖结构树木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树干、树枝和树叶。
树干由树皮、木质部和髓组织组成,木质部负责传输水分和养分,树皮则起到保护和调节温度的作用。
树枝为树木提供支撑和生长空间,树叶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三、树木的生长过程树木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树木的成长和老化。
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成为幼苗,幼苗经过不断的吸收水分和养分,不断生长并形成树干和树枝,最终变成成年树木。
树木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老化,枯萎并最终死亡。
四、树木的适应性树木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水分和光照等。
不同种类的树木对这些环境因素有不同的适应性,例如在干旱地区,一些植物发展出了深植和长根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吸收水分。
五、树木的生态功能树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首先,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其次,树木能够吸收和保持水分,起到调节气温和保护土壤的作用。
此外,树木还为许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六、树木的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树木管理和保护。
这包括合理规划和管理林地,加强对疾病和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及加强公众对树木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以上是关于大一树木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学习树木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界的树木资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这篇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树木学
树木学是林业专业和其它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树木的形态、分类、分布、特性及经济价值等内容。
然而它也是一门用语单调、结构机械重复、内容难记易忘的学科,加之近年来根据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改革要求,树木学的教学时数大幅度缩减。
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内容,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明确学习的目的树木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如《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的重要基础,掌握一定的树木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掌握一定的树木学知识,了解树种的识别特征及相关特性,为进一步开发我国丰富的树种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林业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树木学》课程描述性强,涉及树种多,名词术语多,内容枯燥,记忆难度大。
若采用一般的课堂教学方法,以重复的信息,固定的模式反复冲击学生的大脑,容易造成疲惫心理,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关键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同实际的结合。
首先,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善有关树木学知识网络版和课件的制作,做到图、文、声并茂,向学生展示大量栩栩如生、色彩艳丽的树木图片,使学生对所讲授的树种特征产生直观的感受,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再有树木学教师本身应利用一切机会到各地考察、研究,在专业知识方面进一步完善自己,在课堂讲授中就会做到绘声绘色。
作为学生,则必须对实验和教学实习格外重视。
在教学时数不断缩短的情况下,理论课教学必须是突出重点,不可能面面俱到。
目前,树木学教学注重科属特征的介绍,而不是泛泛地讲解一个个物种。
科属特征主要涉及花和果实等方面的性状,尽管听起来十分枯燥,但却是树木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只有在实验和实习过程中,依靠自己亲手的观察和解剖,才能对一些结构、概念和术语理解透彻,做到永生不忘。
比如,在介绍裸子植物松杉纲植物时,我们经常会说雄球花是由若干个小孢子叶组成的,小孢子叶上着生数个花粉囊。
树木学南方本第三版知识点
树木学南方本第三版知识点引言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起源、结构、生活规律、分类和分布等方面的科学。
南方本第三版是树木学的经典教材,本文将详细介绍树木学南方本第三版的知识点。
一、树木起源和演化1.1 树木起源的重要性•树木的起源对于了解植物的演化和地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树木起源的几个学说•近年来,有关树木起源的学说逐渐形成,包括植物海中漂流学说、光合细菌学说等。
1.3 树木起源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树木的起源不仅可以通过形态学观察,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二、树木的结构与发育2.1 树木的形态结构•树木通常由根、茎和叶等组成,每个部分都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2.2 树木的发育过程•树木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幼苗阶段、生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等。
•树木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营养物质的影响,遵循一定的生长规律。
2.4 树木的年轮形成•树木的年轮是树木表皮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用于年代测定和环境变化的研究。
三、树木的分类和分布3.1 树木的分类学基本原理•树木的分类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和遗传关系等特征进行的。
3.2 树木的分类系统•目前,树木的分类主要基于生物系统学的原则,包括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系统学分类等。
3.3 树木的分布规律•树木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树木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3.4 树木的区系地理学研究•树木的区系地理学研究主要探讨树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格局。
四、树木学的应用价值4.1 树木的经济价值•树木在木材、纸浆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4.2 树木的生态价值•树木在保持水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树木在人类文化中具有丰富多样的象征和历史意义。
4.4 树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树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野外观察、实验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结论树木学南方本第三版的知识点包括树木起源和演化、结构与发育、分类和分布以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树木学名词解释
1.庭荫树:主要用以形成绿荫供游人纳闵避免日光曝晒,也能起到装饰作用的树种。
2.秋色叶树:凡在秋季叶子能有显著变化的树称秋色叶树。
3.古树:凡达100年树龄者即可成为古树名木:是指既有历史意义,文化科学意义或其他社会影响而闻名的树木4.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园林树木学。
5.生态因子:对植物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
6.拉丁学名:国际上所采用的植物学名,是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即植物的学名统一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并统一用拉丁文。
7.园林树木年周期:植物在一年中经过的生活周期称年周期。
8.树木物侯期: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在形态和生理机能有与之相应的规律变化,称物候期。
9.树木干性: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
10.离心生长:树木自播种和发芽或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根向地、芽向空中不断扩大空间的生长11.叶幕:指叶在树冠内集中分布区而言,它是树冠叶面积总量的反映。
12.芽的异质性:由于芽形成时,随枝叶生长时的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使处在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差异的现象称“芽的异质性”。
13.顶端优势:一个近于直立的枝条,其顶端的芽能抽生最强的新梢,而侧芽所抽生的枝,其生长势多呈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最下部的一些芽则不萌发。
这种顶部分生组织或茎尖对其下芽萌发力的抑制作用,叫做“顶端优势”。
14.花相: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的整体表现形貌。
15.自然休眠:亦称深休眠或熟休眠,是由于树木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或由树木遗传特性所决定的,落叶树木进入自然休眠后,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结束。
未通过时,即使给予适合生长的外界条件,也不能萌芽生长。
16.叶簇期:新梢开始生长缓慢,节间较短,所长之叶为前期形成的芽内幼叶原始体发育而成,故称“叶簇期”17.季相:由于季节不同,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的群落形相称季相。
树木学
或有1长1短的翅,雄蕊具2—9花药,叶基下延。 2.种鳞、叶片均为螺旋状着生,稀交叉对生(水杉)。每 种鳞有2—9种子。种子两侧有翅或下部有翅 ………… ……………………………………………杉科Taxodiaceae 2. 种鳞、叶片均为交叉对生或轮生,每种鳞有1—多个种 子。种子两侧有翅或无翅或有1长1短的翅,叶鳞形或刺 形……………………………………...……柏科 Cupressaceae
松科8属的检索表
示检索表编制方法
1.落叶,种鳞熟时自中轴脱落----------------------金钱松属 1.常绿。 2.叶针形。 3.针叶2、3、5针一束------------------------------松属 3.针叶不成束-----------------------------------雪松属 2.叶条形。 4.球果生叶腋,叶背有2条银白色气孔带-------------银杉属 4.球果生枝顶,叶背气孔带不为银白色。 5.种鳞熟时自中轴脱落--------------------------冷杉属 5.种鳞熟时不脱落。 6.叶中脉两面隆起,球果直立-------------------油杉属 6.叶中脉上面凹陷,下面隆起,球果直立或下垂。 7.球果形较大,苞鳞露出,先端反卷-------------黄杉属 7.球果形小,苞鳞露出或不露出,先端不反卷-----铁杉属
木兰科的主要特征
1. E or D, T or Sh。
2. 单叶互生,托叶大,包被幼芽,脱落后在
枝上留有托叶环痕。
3. 花大,单生;花被片6-12,每轮3片;花托 隆起成圆锥状,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下 部,雄蕊花丝短,花药长条形,纵裂;离生单心 皮雌蕊多数,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上部。
杉科各属比较
树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乔木:有明显的主干,高在5米以上的高大树木。
2、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高在5米以下,茎丛生。
3、木本植物:指茎的木质部发达,有次生结构的多年生植物。
4、树木:指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的总合。
5、古树名木:指生长年代久远,外貌古老苍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
6、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资源利用及其在林业工程,经济开发中的定位与作用的一门学科。
7、二名法:即规定一个植物种名,应由两个拉丁词组组成,前者为属名多采用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者为种名,多采用名词或形容词,最后还应加上定名人。
8、生命周期:指树木的一生要经历幼年期、青年期、成年期,直至衰老死亡的这一全过程。
9、年周期:树木在一年内随着季节变化,在生理活动和形态表现上,其生长发育的周期变化。
10、环境:即树木生长的地面和空间。
11、环境因子:指构成树木生活环境的因子,如光照,水分,土壤,温度,生物和人为活动等。
12、生态因子:对树木生活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因子。
13、生存条件:指树木生活必不可少的因子,如光照,水分,温度。
14、生态学特性:由于树木长期生长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形成对该种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15、生物学特性:即树木生长发育的规律。
指树木由种子萌发经幼苗期,幼树逐渐发育,开花结果,最后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
16、生活型: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趋同现象)。
17、生态型: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产生了生态学上互有差异的异地性个体群,它们具有稳定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具有遗传性,种内这些不同的个体即为生态型。
18、种:所有个体都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学特征;占有一定的地理区域;同种个体之间能进行繁殖并产生可育的性状不变的后代。
19、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变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树木学名词解释
◆种:具有相似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并能够产生遗传相似的后代,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个体的总和。
◆品种:经人工选育而形成种性基本一致、遗传性比较稳定,具有人类需要的某些观赏性状或经济性状,作为特殊生产资料用的栽培作物群体。
◆变种:种内的变异类型,与原种相比在形态构造上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特点,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亚种:种内变异类型,除在形态构造与原种相比有显著特征外,在地理上也有一定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型: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例如花色不同,花的重瓣基单瓣,毛的有无,叶面上有无色斑等等。
◆生长——通过细胞分裂、扩大和分化,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
◆发育——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指园林植物个体在一生中经历幼年、青年、成年、老年、死亡的生长发育历程。
◆离心生长——树木以根茎为中心,根茎以离心的方式进行生长。
◆离心秃裸——树木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梳和树冠的自然打枝的现象。
◆树木年生长周期:一年中,树木每年随季节周期变化而出现形态和生理机能的规律性变化。
◆树木的物候:树木的各个器官随季节性变化而发生的形态变化。
◆自然休眠——是由于树木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或由树木遗传性所决定的,落叶树木进入自然休眠后,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结束。
◆被迫休眠——是指落叶树木在通过自然休眠后,如果外界缺少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仍不能生长而处于被迫休眠状态,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开始生长。
◆年轮:由于树木形成层随季节的活动周期性使树干横断面上出现因密度不同而形成的同心环带◆生长轮:热带树木可因干季和湿季的交替而出现年轮,有时由于一年中气候变化多次可导致树木出现几个密度不同的同心环带,实际每一轮并不代表一年,可称为生长轮。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花芽分化: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是花或花序原基的出现到花或花序的形成过程◆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树木生活有直接、间接作用的因子◆生态习性: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树木学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树木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分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它涵盖了从树木生理、解剖、生态学到树木分类学的多个方面。
在树木学中,研究对象主要是树木。
树木是一类高大木本植物,大多数是木质植物,也有一些草本植物具有树木状或树木特征。
树木通常具有坚硬的木质茎干、复杂的树冠和持久的生长。
树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与其生长环境以及植物地位密切相关。
从形态学的角度来看,树木学关注树木的形态特征,包括树干、树冠、根系等。
树干是树木的主要支持器官,其形态特征包括高度、胸径、分枝方式等。
树冠是树木的叶片和枝条的总体,也是树木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根系是树木的吸收器官,在根系的分支、排列方式以及深度上有很大的差异。
从结构学的角度来看,树木学研究树木的结构特征,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树木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决定了其生理功能,如根冠生长、水分吸收和传导、光合作用等。
组织结构研究涉及木质部、韧皮部、髓皮层等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器官结构研究则关注根系、茎干、叶片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从生长发育的角度来看,树木学研究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这包括树木的萌发、幼苗期、生长期、老化期等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研究。
树木的生长发育与其株高生长、根系生长、分枝和开花等相关。
环境因素对树木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树木学研究树木的生理功能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这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养分吸收和传输、水分平衡等生理过程的研究。
树木对环境的适应包括耐旱、抗寒、抗病虫害等方面的研究。
从分类学的角度来看,树木学研究树木的分类、命名和分类地位。
树木分类学根据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DNA序列等建立分类系统,并进行树木分类的命名和归类。
总之,树木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从树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到分类学的多个方面。
树木学名词解释
树木学名词解释树木学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树木及其相关植物的性质、分类、生态、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几个与树木学相关的常见术语的解释:1. 种名(Species name):树木学中的每个物种都有一个独特的名称,称为种名。
种名由拉丁语或拉丁化的名字组成,通常包括属名和种加词。
例如,欧洲榆树的种名为Ulmus glabra,其中Ulmus是属名,glabra是种加词。
2. 属名(Genus name):树木学中,物种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被归类到一个属中。
属名用来表示这个属的名字,通常是拉丁语。
例如,胡桃属的属名为Juglans。
3. 乔木(Tree):树木学中,乔木指的是高大而支撑力强的植物,具有直立的主干和分枝状的生长方式。
乔木通常具有明显的树干和树冠,可以达到数十米甚至更高的高度。
4. 灌木(Shrub):与乔木相反,灌木指的是较低矮且分枝状的植物。
灌木一般比乔木矮小,树干较短且分枝较多,树冠较为密集。
5. 树干(Trunk):树干是树木的主要有机体,具有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树干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由树木的生长层不断向上增长。
6. 树皮(Bark):树皮是覆盖在树干表面的保护层,通常由外皮、韧皮层和木质部组成。
树皮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树干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7. 树冠(Crown):树冠是树木上部分分支和叶子的总称。
树冠的形状和大小往往受到生长条件的影响,有时也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种。
8. 刺(Thorn):刺是树木上的尖刺状突出物,通常是由枝条或叶片的一部分扩展而成。
刺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动物侵袭或提供支撑。
9. 树叶(Leaf):树叶是树木的主要光合合成器官,起着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化为能量的作用。
树叶的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特征在树木学中常被用来分类和鉴别不同的树木。
10. 种子(Seed):种子是树木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它包含了幼苗需要的养分和保护壳。
种子也可以通过风、水或动物等方式传播,并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生长。
树木学名词解释(期末复习用).
1.园林树木:是适合于在城乡园林绿地,休疗养胜地及风景区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和藤木。
2.园林树木学:系统研究园林树木的形态、分类、地理分布、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的科学。
3.种: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中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4.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类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5.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候即称为该种植物的品种。
6.变种:也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虽然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变化,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7.变型: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例如花色不同,花的重瓣或单瓣,毛的有无等。
8.蒴果:是复雌蕊的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每室含有多数种子的一类开裂干果。
9.荚果:单雌蕊点的上位子房发育而来的,子房1室内,边缘胎座,成熟时沿被缝线和腹缝线开裂,为豆科植物特有的一类干果。
10.蓇葖果:由单雌蕊或离生单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的,成熟时,沿被缝线或腹缝线开裂,含一至多粒种子。
11.圆锥花序:又称复总状花序。
花序轴的分枝作总状排列,每一分枝相当于一个总状花序。
12.葇荑花序:花序轴上着生许多无柄或具短柄的单性花,通常雌花序轴直立,雄花序轴柔软下垂,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
13.庭荫树:又称绿荫树,主要以能形成绿荫供游人纳凉避免日光暴晒和装饰用。
14.行道树:为了美化、遮荫和防护等目的,在道路旁栽植的树木。
15.自然群体(植物群落:是由生长在一定地区内,并适应于该区域环境综合因子的许多互有影响的植物个体所组成,它有一定的组成结构和外貌,它是依历史的发展而演变的。
16.栽培群体:完全由人类的栽培活动而创造的。
17.生活型:植物对所在环境综合条件长期适应而表现在外貌上的类型。
树木学
一、名词解析1、观赏树木:能够通过其器官、体态或群体获得观赏价值的木本植物,包括乔、灌、藤木。
2、园林树木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园林树木种类、习性、栽培和应用的学科。
3、园林树木:适于公园、绿地、风景区及人们生活环境种植的木本植物。
4、生物学特性:指树木生长发育规律,包括树木生命周期。
5、生态习性:树木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和适应。
6、古生树种:历史上几乎灭绝。
特产树种:中国有,外国无。
7、生长: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的分裂和扩大(也包括某些分化过程在内),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称为“生长”。
8、发育:在树木生活手中,建立在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9、生命周期:植物从播种开始,经幼年、性成熟开花、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10、离心生长:树木自播种发芽或经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茎为中心,根和茎均以离心的方式进行生长。
11、自疏:根系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干根早年形成的须根,由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疏”。
12、向心更新:当离心生长日趋衰弱,具长寿潜芽的树种,常于主枝弯曲高位处,萌生直立旺盛的徒长枝,开始进行树冠的更新。
13、物候期: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适应这种周期变化的环境,形成与之对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有规律变化的习性,即生物的生命活动能随气候变化而变化。
人们可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来认识气候的变化,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14、根的年生长动态:树木根系没有自然休眠,只要条件合适全年都可生长或随时可由停顿状态迅速过渡到生长状态。
根的生长受外界环境条件和树体地下地上营养竞争与平衡的制约,所以根和地上部一样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
15、芽序:芽在枝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顺序。
16、芽的异质性: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于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大小、饱满程度的差异现象。
17、芽的早熟性:新梢上的芽不需要外界刺激当年能萌发抽枝形成二次枝。
树木学复习要点范文
树木学复习要点范文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分类、解剖结构、生理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栽培和保护的学科。
它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树木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要点需要掌握。
一、树木的分类树木按照分类学的原则可以分为科、属、种和变种等级。
掌握树木的分类是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关系的前提。
常见的树木科有松科、杨科、杜仲科等。
不同科的树木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二、树木的解剖结构树木的解剖结构包括树干、树枝和树叶等部分。
树干是树木的主要支撑和输送器官,由木质部、韧皮部和树皮组成。
树枝是树干的延伸,具有分支的特点。
树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具有吸收光能和CO2、释放O2的功能。
三、树木的生理特性树木的生理特性包括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树木的生理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它们。
例如,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和营养需求可以合理施肥和浇水,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四、树木的生态学特性树木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源、保护土壤等。
研究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
了解树木的生态适应性和亲和性,可以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生态修复和造林工作。
五、栽培和保护树木的栽培和保护是树木学的重要内容。
了解树木的栽培技术和保护措施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进行园林绿化、林木培育和防治病虫害工作。
同时,了解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和抗逆性,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六、人类与树木的关系总结起来,树木学的复习要点包括树木的分类、解剖结构、生理特性、生态学特性、栽培和保护以及人类与树木的关系。
通过掌握这些要点,可以全面了解和应用树木学的知识,为树木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蔷薇科植物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内容摘要:蔷薇科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它集文化、美学、经济价值于一身,在景观设计中发挥了其他植物所无法比拟的作用。
本文从蔷薇科植物的文化、美学、经济价值,以及蔷薇科树种在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蔷薇科植物的栽植,植物配置及手法等方面,对蔷薇科植物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蔷薇科植物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创新与实践的景观效果。
关键词:蔷薇科植物;景观设计;景观应用蔷薇科植物在国内外的园林景观中的应用都有着很长的历史,其叶、果、花、枝、干都有相当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
由于蔷薇科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强,所以蔷薇科植物在不同的地域都有分布。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四大要素之一,在景观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园林树木中,蔷薇科植物是一个比较大的科属,其应用范围广、观赏特性高。
无论在古今中外园林应用中都享有特殊的地位。
在现代的园林与城市景观设计中,蔷薇科植物运用最多、最广,而且它还有一定的经济用途,可以作为果树进行广泛栽植。
1. 蔷薇科植物简介与价值1.1蔷薇科植物介绍蔷薇科是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经济价值较高的一个大科。
绝大多数为木本,少数为草本。
叶片从单叶到复叶,常有托叶。
花多两性;整齐、离瓣、极稀为单性或稍不整齐,从上位花到周位花。
雄蕊多数离生,极稀退化为2或1;心皮1或多数,分离或为各式连合;果实类型很多,如蓇葖果、瘦果、梨果或核果。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到亚热带,南半球为数很少。
全世界共有126属3300余种,中国有53属1000余种。
主要根据果实和花的构造,常把蔷薇科分为4个亚科,即:绣线菊亚科、苹果亚科、蔷薇亚科和李亚科。
蔷薇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草本、灌木或小乔木,有刺或无刺,有时攀援状;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颜色各种;花托多少中空,花被即着生于其周缘;萼片4-5,有时具副萼;花瓣4-5或有时缺;雄蕊多数,周位,稀5或10;子房由1至多个、分离或合生的心皮所成,上位或下位;花柱分离或合生,顶生、侧生或基生;胚珠每室1至多颗;果为核果或聚合果,或为多数的瘦果藏于肉质或干燥的花托内,稀蒴果。
1.2蔷薇科植物的价值1.21蔷薇科植物的美学价值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首先就是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在蔷薇科植物当中有着许多观赏价值高的树种,例如梅花、喷雪花、日本绣线菊、金焰绣线菊、垂枝樱花、紫叶矮樱、紫叶李、桃、木香、普筱、贴梗海裘、垂丝海索、西府海索、批把、榆叶梅、石楠、红叶石楠、火棘等。
这些植物在城市广场、小区绿化、道路景观中应用普遍、广泛,是良好的景观观赏植物。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蔷薇科品种是被我们所喜爱的观赏树木与花卉,最让我们所熟悉的莫过于梅花、桃花、樱花、海棠花。
蔷薇科植物大多在春天开花,而且花朵观赏价值最高,在很多园林景观应用中已经成为特色景观,如杭州“灵峰探梅”中的梅,“白堤”上的碧桃,南京玄武湖公园的“樱洲花海”的樱花,南京的梅花山等。
这些树种在古代就开始栽植培养。
从古到今对这些蔷薇科植物赞美的诗句数不胜数,例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唯有暗香来。
”从这些诗句中便能感受到蔷薇科植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1.22蔷薇科植物的文化价值中国园林讲究园林的意境美以及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而中国古典园林大多由皇亲贵族、文人雅士等所建造,因此难免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等影响。
中国园林中的高低起伏的地形、蜿蜒曲折的园路、郁郁葱葱的林木、青瓦白墙的亭台楼阁,步移景异,表现出一种崇尚自然的理想景观模式。
蔷薇科植物五彩缤纷的颜色,富于变化的花型、沁人肺腑的香气、给人以特有的美感。
而诗歌、绘画的再创造,又使蔷薇科植物的自然美得以升华,同时一些绘画作品又对园林中植物的布置产生了影响。
尽管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但从民族心理和民族个性的角度来看,意境的感受有共同的潜意识的基础。
从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诗歌、绘画、书法、园林的发展基本同步,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迹象非常明显,因此,在造园过程中都会把书画、诗歌中所描绘的作为参照。
蔷薇科植物也经常作为文人雅士所赞美歌颂的对象,在古代经常有许多墨客把蔷薇科植物与其他植物一起拟人化,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等。
历来许多书画家经常以蔷薇科植物作为传达思想感情的对象。
从这些角度看,蔷薇科植物的文化价值也是非常高。
1.23蔷薇科植物的经济价值蔷薇科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它的经济价值同样非常高。
该科中的许多种如苹果、沙果、海棠、梨、桃、李、杏、梅、樱桃、枇杷、榅桲、山楂、草莓和树莓等都是著名的水果;扁桃仁和杏仁是著名的干果。
有许多优良品种,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
桃仁、杏仁和扁桃仁可榨油。
地榆、龙芽草、翻白草郁李仁、金瑛子和木瓜等可以入药。
各种悬钩子、野蔷薇和地榆的根皮可以提取单宁,供工业原料。
玫瑰、野蔷薇、香水月季等的花瓣可以提取芳香油,供制高级香水及饮料。
乔木种类的蔷薇科木材多坚硬细致,有多种用途,如梨木为优质雕刻板材,桃木、樱桃木、枇杷木和石楠木等宜制作农具柄材。
该科许多植物可作观赏。
或具美丽可爱的枝叶和花朵,或具鲜艳多彩的果实,如各种绣线菊、绣线梅、珍珠梅、蔷薇、月季、海棠、梅花、樱花、碧桃、花楸、棣棠和白鹃梅等,在世界各地的庭园绿化中占重要的位置。
这些蔷薇科树种都是良好的经济木材,广泛应用于建材、装饰行业。
2.蔷薇科植物在古代园林中的应用2.1蔷薇科植物在国外景观中的应用中国是蔷薇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地域,品种繁多。
蔷薇科植物从很早就从中国传入欧洲等国家,欧美国家把中国蔷薇品种与原有品种进行杂交培育,现在培育出许多良好的蔷薇科植物。
如玫瑰,月季等,在国外都是作为礼物互相赠送,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从欧洲园林中的规划中可以看出,欧洲的园林景观主要是以植物来进行设计布置,在园林中运用最多的植物便是蔷薇科植物,凭着蔷薇科植物的色香在园林中独占风骚。
并且在许多皇家园林中设计了蔷薇科观赏专园。
2.2蔷薇科植物在中国古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中国皇家园林从秦汉到明清,经过千年的发展最终达到成熟。
中国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象征了皇权的神圣与庄严。
秦汉时期,秦始皇于咸阳渭水南而兴建了“上林苑",此处森林茂密,动物繁多,又从全国各地引入几千余种植物,方圆150里.汉代经进一步发展,成为方圆二百里的大型人然植物园、天然动物园和狩猎场。
当时引种到上林苑的花卉有梅花、桃、女贞、黄护、杨梅、枇杷等等。
当时的引种是以实际应用为主的,而观赏性仅作为兼用的性质,汉代武帝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扩建,开始种植红梅,既供食用,又可观赏。
隋唐时期是皇家园林发展的全盛时期,唐代是蔷薇科树种观赏栽培的第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这与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密切相关,在这个大背景下,整个唐代的皇家园林也呈现前所未有的辉煌宏大的皇家气派,隋唐宫廷规制的完善、帝王园居活动的频繁和多样化,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了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蔷薇科植物中梅花、桃花、海棠的种植栽培,其目的主要是供皇室观赏,通过培育繁殖,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明清时期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明清时期的园林植物配置思想和手法在宋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熟,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同时守成多于创新,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以后来的“三山五园”为代表,在植物选择上多为松、柏、榆等乡土树种,多用牡丹、芍药、海棠等珍贵花木以体现皇家气派。
2.22 蔷薇科植物在私家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兴盛期主要在明清时期,尤其以江南私家园林的盛。
蔷薇科树种在江南的私家园林中多以当地的植物生长习性取裁景观,并考虑构成四时之景,影园为清初扬州八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崇祯七年,园主为明末扬州名士。
计成设计的影园内,岩上植桂,岩下植牡丹、垂丝海棠、玉兰、黄白大红宝珠山茶、馨口腊梅、千叶石榴、青白紫薇与香椽以备四时之色,隔水南城脚岸,皆植桃柳,。
这说明他在色相和季相均有所考虑春天从洁白玉兰花开到垂丝海棠盛开再到牡丹夏季有石榴、紫薇争奇斗艳秋有桂花飘香冬季和早春的山茶和蜡梅增艳各种植物在配置上讲究欣赏植物的个体姿态,韵味之美,更加追求意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园艺学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发生改变,蔷薇科树种在园林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方式更加多样,不但继承了古代的花台、孤植、丛植等形式,还吸收了国外规则式的布置手法,如规则式的蔷薇园、花带,与园林中其它要素的结合更加紧密。
不仅体现在园林绿化中的蔷薇科树种越来越多和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而且蔷薇科树种的在应用中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3.1蔷薇科植物在城市广场中的应用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人们的庆典、祭祀等活动,原始或早期形态的广场与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随着人类社会漫长的进程与发展,人类进入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
而伴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城市广场,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构成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要素主要有绿化种植设计、色彩设计、地面铺装设计、建筑小品设计。
由于城市广场设计大部分主要在于硬质铺装和建筑小品上。
而绿化设计中主要是草坪、树木、灌木,因此,蔷薇科植物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不是很多,主要在于广场的园路行道树,草坪上的孤植、对植、列植、群植等景观树,在城市广场中起美化点缀作用。
在城市广场是多种植梅花、桃花、樱花、海棠、木瓜、紫叶李等观赏乔木,灌木则大多选择种植绣线球、石楠等观花观叶植物。
使得城市广场景观丰富美观。
3.2蔷薇科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绿地,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
城市公园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文化休闲以及其他活动的场所,也为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方便。
此外,城市公园绿地对美化城市面貌、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均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作用便不可言语的,它城市公园的主体。
公园主要分类为社会公园、专类公园、动物园等。
在公园的绿化设计中,植物的设计占重要地位,它是公园绿地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分布于公园的各个部分,占地面积最多,是构成公园绿地的基础材料。
作为公园绿地可以没有地形、水景、建筑小品,但不能没有植物。
因此,公园设计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植物的设计。
在现代公园的植物设计中,蔷薇科植物仍然在主要地位,公园中种植不同观赏特性的植物,如观果、观花、观姿、观叶等等,蔷薇科植物中品种繁多,各类观赏特性的植物都有。
如梅花、樱花、桃花等观花、观果,红叶石楠、樱花秋季观叶,海棠、梅花、桃花冬季的观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