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汉工程渠线比解析
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简3
![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简3](https://img.taocdn.com/s3/m/3f797e1dc5da50e2524d7f37.png)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简介引江济汉工程从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长江龙洲垸河段引水到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兴隆河段,地跨荆州、荆门两个地级市所辖的荆州区和沙洋县,以及省直管市潜江市,贯穿江汉平原腹地。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和湖北省最大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和改善汉江兴隆以下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并解决东荆河灌区的灌溉水源。
同时,其自身还兼有航运效益。
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引江济汉通水工程全长67.23公里,在荆州区长27.05公里,工程总投资61.69亿元。
工程涉及荆州区李埠、太湖、纪南、郢城等4个镇(管理区),15个行政村,49个村民小组。
永久占地7840.8亩,临时用地9515.4亩。
需搬迁农户730户,迁移人口3370人,拆迁房屋15.06万㎡。
引江济汉工程的引水规模为设计流量350m3/s,最大流量500m3/s;多年平均引水量28.0亿m3,供水保证率为85%,保证引水量39.8亿m3。
补东荆河设计流量100 m3/s,加大流量110 m3/s。
引水渠进口渠底高程26.10m,出口渠底高程25.0m,开口宽120m,渠底宽60m。
渠道在拾桥河相交处分水入长湖,经田关河、田关闸入东荆河。
根据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技施设计成果,进口段主要由三个标段组成,渠道工程由四个标段组成。
引江济汉工程干渠沿线建各类建筑物共计83座,其中各种水闸14座,泵站1座,船闸2座,东荆河橡胶坝3座,倒虹吸30座(其中河渠交叉7座,左岸排水19座,渠渠交叉4座)。
修建跨渠公路桥32座,铁路桥1座。
引江补汉工程引江规模初步分析
![引江补汉工程引江规模初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f1b0009b6648d7c1c74683.png)
第 18期
黄 会 勇 ,等 :引 江 补 汉 工 程 引 江 规 模 初 步 分 析
17
表 1 研究方案
等 用 水 部 门 ;各 单 元 的 水 源 有 北 调 水 、调 蓄 水 库 和 地 下
Tab.1 Researchschemes
水。调蓄水库共计 18座,其中河南省有 11座、河北 省
2030年水平年需水量的基础上,构建了长江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以及中线工 程 受 水 区 的 水 资 源 联 合 调 度 模
型,通过长系列水资源联合调节计算的方式来确定引江补 汉 工 程 的 引 水 规 模,并 对 各 个 方 案 的 引 水 效 果 进 行
初步分析。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可为其他调水工程的规模论证提供参考。
以丹江口水库为关键节点来构建水资源联合调度 模 型 ,制 定 水 资 源 配 置 原 则 ,通 过 长 系 列 水 资 源 联 合 调 节计 算,在 满 足 水 源 区、中 线 受 水 区 2030年 水 下 ,确 定 引 江 补 汉 工程的规模。
江口水库多年平均下泄水量为 177.30亿 m3。
2.3 规 模 论 证 方 案
2.3.1 水 资 源 配 置 原 则 和 条 件
目前开展的引江水源比选方案主要包括有小江、 大 宁 河 、神 农 溪 、香 溪 河 和 龙 潭 溪 水 源 引 水 方 案 。 各 水 源方案的取水口均位于三峡水库回水区内。
2.2.2 中 线 受 水 区 城 市 需 水 预 测
南 水 北 调 中 线 工 程 以 北 京 市 、天 津 市 、河 北 省 和 河 南省 4个省市的城 市 生 活 及 工 业 供 水 为 主,兼 顾 生 态 用水和农业用水。受 水 区 需 水 预 测 分 为 生 活 需 水 (包 括城镇居民 生 活 用 水 和 城 镇 公 共 用 水 )、工 业 需 水 和 城镇生态环境需 水。 采 用 定 额 法 进 行 预 测,预 测 结 果 为:受 水 区 2030年 的 城 市 生 活 用 水、工 业 用 水 和 生 态 环境用水的总净需水量为 171.00亿 m3,其中,城镇 生 活需水量为 87.10亿 m3,工 业 需 水 量 为 62.10亿 m3, 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为 21.70亿 m3。
引江济汉工程荆州段渠道基础处理
![引江济汉工程荆州段渠道基础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486efb172ded630b1cb6a5.png)
引江济汉工程荆州段渠道基础处理作者:胡小梅刘凯陈崇德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04期摘要依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荆州段渠道基础中含有部分软土、沙土和膨胀土基础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了采用粉喷桩、深井排水、土壤改性等具体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渠道开挖、回填、建筑物施工和渠道混凝土护砌等工程的顺利进行。
运行资料表明,处理效果较好,工程运行正常。
关键词渠道基础处理方法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1 概述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到汉江兴隆河段,渠道全长67.23km,设计引水流量350m3/s,最大引水流量500m3/s。
渠道底宽60m,水深5.62~5.85m,流速1.0m/s,内坡1:2~1:3.5,外坡1:2.5,渠道按限制性Ⅲ级通航规模设计。
其中荆州段长22.95km(桩号4+100-27+050),工程区内水系发育,河、渠纵横,湖泊众多,地表水资源丰富。
按地貌形态和成因类型,可分为垅岗状平原、岗波状平原、湖沼区、低平冲积平原及人工地形区等五种类型。
工程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冲积、湖积和洪积堆积,岩性有粘土、壤土、淤泥质土、砂壤土和砂土;其中粘性土一般呈软~可塑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工程区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渠道工程穿越土层主要为壤土、粘土、砂壤土及少量的淤泥质粘土、淤泥质壤土和粉细砂土,2 引江济汉工程荆州段渠道基础处理根据渠道沿线地质条件,渠道基础处理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软土基础(主要指穿湖段)、沙土基础和膨胀土基础处理。
2.1软土基础处理引江济汉荆州段工程穿越长湖2处湖汊,总长1.887km,桩号为17+306~17+800、21+507~22+900。
从地质资料来看,穿湖段有1.2m深左右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对渠道的稳定和沉降有较大的影响。
经多方案比较论证,采用围堰填筑法。
即先筑围堰,排除围堰内湖水,对围堰内湖底清淤,然后在干基坑中填筑渠堤,浇筑混凝土护坡。
引江济汉工程---线路优选
![引江济汉工程---线路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5c613a166bd97f192279e973.png)
引江济汉工程半个世纪论证,线路九中选一引江济汉是一项静态总投资达61.69亿元的浩大工程,也是我省迄今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引江济汉的设想就被多次提起,也曾经历多次论证,但直至2001年,它才正式列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直至2008年底才获得批准;而引水线路的选择,也经历一波三折。
世纪论证一波三折引江济汉工程的设想可谓由来已久。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水利部门就规划四湖地区兴建沙市闸、引长江水灌溉的方案。
交通部门在做全国水运网规划时,也曾拟建两沙运河作为京广运河的江汉连接段。
1978年我国大旱,汉江中下游受灾面积达1230万亩,水利部又对引江济汉工程进行规划研究。
湖北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80年编制《江汉引水工程规划报告》,充分论述了引江济汉工程灌溉引水结合航运兴建的必要性,并从高线和低线两条线路进行论证比较。
上世纪90年代,相关部门又作出多次调查和规划,但直至2001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审查通过,引江济汉等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才列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范畴。
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2002年6月正式开展引江济汉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于2005年12月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可行性调查报告》。
2008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汉江中下游治理纳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其中包括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部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等四大工程,计划总投资102.8亿元。
引江济汉南北双赢引江济汉工程是我省迄今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其主要作用是补充汉江兴隆镇以下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
2003年,为解决南北水资源失调,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沿线开挖水渠,向黄淮海平原包括北京、天津等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期规划,每年将从汉江调水95亿立方米,这将减少汉江中下游四分之一的水量,到冬季或干旱季节,汉江下游可能严重缺水,如不加以调整,将直接影响到该流域数千万人口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渠道衬砌的施工方案
![渠道衬砌的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6f95619e8b8f67c1cb9e8.png)
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引江济汉高石碑枢纽工程为引江济汉工程最末级水利枢纽,位于汉江边高石碑镇长市村,主要建筑物为高石碑出水闸、兴隆河倒虹吸、渠道(64+181~67+230)、新建汉江干堤、汉江护岸等工程,全长。
干渠设计引水流量350m3/s,最大引水流量500m3/s。
二、设计要求出水闸内渠道渠顶高程为,闸外渠道渠顶高程为,渠底高程为~,渠底宽为,渠道(64+181~66+200)边坡坡比为1∶,本段渠道属半挖半填渠道。
渠道采用C20现浇混凝土衬砌,抗渗等级为W6,抗冻等级为F100,衬砌范围为过水断面的渠底和边坡,衬砌渠底厚8cm,边坡厚12cm。
渠道边坡均设置15cm厚砂石垫层,渠道底板(64+181~65+下设15cm厚砂石垫层和15cm厚瓜米石垫层,渠道底板(65+274~66+200)下设15cm厚砂石垫层。
衬砌顶部设置C20预制混凝土封顶板,尺寸为20×30cm(厚×高)。
为改善渠底底板的受力条件,提高边坡衬砌的抗滑稳定能力,在坡脚均设置脚槽,混凝土脚槽和坡脚整体现浇,脚槽宽度为50cm,高度为50cm。
为保证衬砌混凝土板的稳定,护坡、护底设计为透水式。
在底板、护坡上设φ5排水孔,孔距×,护坡上第一排孔距渠底。
为了防止因温度变化、混凝土本身收缩和不均匀沉陷等因素造成衬砌板的隆起或开裂,衬砌板设伸缩缝。
伸缩缝采用通缝和半缝相结合的形式,横缝(垂直水流方向)每隔4m设一道半缝,每隔12m设一道通缝;纵缝(顺水流方向)每隔4m设一道半缝,每隔12m设一道通缝,渠底两坡脚纵向为通缝。
通缝嵌闭孔泡沫板,顶部沥青崁缝;半缝缝宽1cm,缝深3cm,采用经济实用的沥青作填缝料。
三、编制依据(1)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高石碑枢纽土建及金结、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合同及招投标文件(合同编号:HBNSBD-YJ01-2010-06)。
}(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高石碑枢纽土建及金结、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图纸。
南水北调之引江济汉工程讲解
![南水北调之引江济汉工程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d9c32f8524de518964b7d65.png)
1.2 工程布置与主要建设内容
1.2.2 工Biblioteka 布置图(7)高石碑出水闸上游
高石碑出水闸下游
1
工程概况
1.2 工程布置与主要建设内容
1.2.3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进口段 110KV线 路
渠道工程
河渠交叉
进出口控制
建筑物
工程
引江济汉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机电设备 安装
金属结构
安装
安全监测
房建工程
水保工程
环境保护工
至2008年底才获得批准,而引水线路的选择,也经历一波
三折。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水利部门就规划四湖地区兴
建沙市闸、引长江水灌溉的方案。交通部门在做全国水运
网规划时,也曾拟建两沙运河作为京广运河的江汉连接段。
1978年我国大旱,汉江中下游受灾面积达1230万亩,水利部
又对引江济汉工程进行规划研究。湖北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于
1.2.3 工程主要建设图(9) 进口段天鹅公路桥T梁吊装
1
工程概况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干渠进口渠底高程26.20m,出口渠底高程25.00m,底宽60m,内坡坡比1:2~1:3.5,外坡坡比 1:2~1:3。 设计引水流量350m³/s,最大引水流量500m³/s,进口泵站近期设计流量为200 m³/s,远 期设计流量为250m³/s; 渠道在拾桥河相交处分水入长湖,经田关河、田关闸入东荆河。补东荆河设
荆江大堤防洪闸闸门吊装
1
工程概况
1.2 工程布置与主要建设内容
1.2.3 工程主要建设图(7)
拾桥河泄洪闸闸门吊装
拾桥河左岸节制闸弧形闸门调试
1
工程概况
1.2 工程布置与主要建设内容
“引江济汉”工程膨胀土渠道边坡稳定性及防治对策
![“引江济汉”工程膨胀土渠道边坡稳定性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d26758284868762caaed56f.png)
的麻烦。事实上 , 区内’ 漳河水库灌溉渠道 已发生 在 的 多处 渠道 膨胀 土 边坡 变形 破 坏 , 重 影 响 渠 道 正 常 运 严 行。类似的情况若在未来引江济汉渠道建设 中再 现, 将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和输水的安全性 。
渠道开挖和运行过 程中,其边坡 可能产生胀缩 变形破 坏,应采取护坡 、 放坡 、 沉箱、 水等工程措施解决。 排
关键词 :引江济汉 ; 膨胀 土;渠道边坡稳 定性 ;对 策 中图分类号 :T 6 ;T 4 3 V 7 U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7 —1 1 ( 07 0 6 1 2 1 2 0 )2—04 0 14— 3
水 深 57 5 8 设 计边 坡坡 比 12—14 。 .2— .5m, : : 该渠 道地 处江 汉平 原腹 地 , 跨越 2个 地貌 单 元 , 渠
7 % , 物成 分 以水 云母 为 主 , 0 矿 蒙脱 石 次 之 , 学 成 化
分 以 SO i:为 主 , I ,次 之 , 少 量 F: , 极 少 量 A: 0 含 e0 ,
首和渠尾 区为冲积平原 , 渠身区为岗波状平原 。其 中 渠身经过 的岗波状平原 占渠道总长度 的 7 % , 0 由第四 系中、 上更新统 ( 。 ) Q 粘土组成 , 土体具膨胀性。
2 问题 的提 出
众所 周知 , 膨 胀 土地 区建 设 工 程 往往 会 带 来 建 在
牧 稿 日期 :20 06—1 0 ; 改 回 日期 :2 0 l- 7 0 6一l - 1 l 2
维普资讯
第2 l卷 第 2期
20 0 7年 4月
资源 环 境 与 工程
引江济汉干渠渠线选择
![引江济汉干渠渠线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470e9a563b3567ec102d8a4a.png)
项 目建议 书 方案 比选 结 论 的基 础 上 , 合 各 方 面 的 因 综
素, 湖北 省水 利水 电勘 测设 计 院研 究 了相 关 渠 线 的进
出 口选址 、 渠湖分 家 或 不 分 家 以及 是 否 先 期 兴 建提 水 泵站 等 多个方 案 。选 取 了枝 江 大埠 街 、 州龙 洲垸 、 荆 沙 市盐 卡 3个进 水 口及 高石碑 、 旗码 头 2个 出水 口 , 红 依 此组 合 了 9条线路 进 行 比较 , 高 I ( 口大 埠 街 , 即 线 进
基 础处 理工 程量 。
实施 困难 , 利用 长 湖 线无 法 实 现 自流输 水 , 南 水北 且 《
调 中线 一 期 工 程 项 目建 议 书》( 以下 简 称 《 目建 议 项 书 》 推 荐高线 方 案 。 )
遵 照 “ 面 考 虑 , 学 比 选 ” 原 则 , 充 分 研 究 全 科 的 在
收 稿 日 期 :01 2 0—0 4—3 0
碑, 局部 穿湖 ) 龙 高 I线 ( 口龙 洲 垸 , 口高 石 碑 , 、 进 出
局部 穿湖 ) 龙 高 Ⅱ线 ( 口龙 洲 垸 , 口高 石碑 , 用 、 进 出 利
长 湖 ) 盐 高 线 ( 口盐 卡 , 口高 石 碑 , 、 进 出 局部 穿 湖 ) 低 、
低 Ⅱ线 ( 口龙洲 垸 , 口红 旗码 头 , 走 , 部 穿 湖 , 进 出 南 局 利用 田关河 ) 利 用 长 湖 I线 ( 口龙 洲 垸 , 口红 旗 、 进 出
码头 , 走 , 用 长 湖 ) 利 用 长 湖 Ⅱ线 ( 口龙洲 垸 , 北 利 、 进 出 口红 旗码 头 , 走 , 南 利用 长湖 、 田关河 ) 。 若 选红旗 码头 为 出 口, 高石 碑 到 红旗 码头 有 近 2 5
南水北调之引江济汉工程
![南水北调之引江济汉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6881a6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8.png)
引江济汉工程有助于改善汉江流域的 生态环境,提高水质,保护水生态。
工程规模与投资
工程规模
引江济汉工程包括泵站、输水渠 道、隧洞等多个部分,总长度超 过100公里。
投资情况
引江济汉工程的总投资超过100 亿元人民币,是国家重点水利工 程之一。
02
工程设计与建设
工程设计
总体规划
引江济汉工程旨在解决汉江下游 的生态和供水问题,通过从长江 引水至汉江中下游,改善其水质
安全监测效果评估
定期对安全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 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安全监测水平。
04
工程效益与影响
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
优化水资源配置
01
引江济汉工程通过调水,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优化了水资源在南北方的配置。
改善供水条件
02
工程的建设提高了供水保证率,为沿线地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
维护管理效果评估
定期对维护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维 护管理水平。
安全监测
1 2 3
安全监测内容
对引江济汉工程的泵站、渠道、闸门等设施进行 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安全监测措施
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配备专业的安全监测 人员,制定安全监测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监测工 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促进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引江济汉工程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增强了区 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05
未来发展与展望
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 的干扰和破坏,确保工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资源节约利用
引江济汉工程水量调度方案初步研究
![引江济汉工程水量调度方案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79512fcf84b9d528ea7ac3.png)
同 丹 江 口 工 程 下 泄 流 量 为 方 案 变 量 ,初 步 提 出 了 引 江 济 汉 工 程 水 量 调 度 的 规 则 。
关 键 词 :水 量 调 度 ;鄂 北 水 资 源 配 置 工 程 ;引 汉 济 渭 ;引 江 济 汉 ;汉 江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TV697 文 献 标 志 码 :A
如图 1所示,引 江 济 汉 工 程 自 长 江 沙 市 河 段 龙 洲 垸进口枢纽引水至 汉 江 高 石 碑 断 面,输 水 干 渠 设 计 流 量 350m3/s,加大流量 500m3/s;干渠与拾桥河交叉口 设有拾桥河泄洪 /分 水 闸,分 流 入 长 湖,经 刘 岭 闸 出 流 入田关河,并自田 关 闸 向 东 荆 河 补 水。 根 据 引 江 济 汉 工程补水线路及总 体 布 置、汉 江 中 下 游 干 流 供 水 区 情 况 ,建 立 了 引 江 济 汉 工 程 水 量 调 度 模 拟 模 型 。
第 49卷 第 13期 2018年 7月
文 章 编 号 :1001-4179(2018)13-0070-04
人Y ang民tz e 长R ive江r
Vol.49,No.13 July, 2018
引江济汉工程水量调度方案初步研究
曹 正 浩,闫 弈 博,毛 文 耀,黄 会 勇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
针对引调水工程 的 生 态 补 偿 问 题,国 内 学 者 对 汉 江流域的 水 资 源 配 置 和 调 度 进 行 了 有 益 研 究。 谢 敏 等 对 [2] 汉 江 下 游 水 华 发 生 机 制 及 临 界 流 量 进 行 了 统 计分析,并计算论证 了 引 江 济 汉 工 程 生 态 补 偿 方 案 的 可行性,但并未考虑 引 汉 济 渭 及 鄂 北 水 资 源 配 置 工 程 对丹江口 下 泄 水 量 的 影 响。 韩 宇 平 等 从 [3] 生 态 经 济 学角度提出了我国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闫 弈 博 等 综 [4] 合 考 虑 引 汉 济 渭、南 水 北 调 中 线 一 期 工 程、鄂北水资源配置 工 程,以 及 流 域 关 键 调 蓄 水 库,建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7c6de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1.png)
引江济汉⼯程系与南⽔北调中线⽔源⼯程配套的汉江中下游4⼤⼯程之⼀,⼯程拟主要采⽤⼈⼯渠道⾃长江枝江荆州河段引⽔,跨越荆州、潜江境内众多的公路、河流、湖汊后,在潜江市⾼⽯碑东荆河⼝⼀带⼊汉江,初拟年均调⽔量93亿m3;⼯程兴建将近距离沟通长江、汉江两⼤河流,补偿南⽔北调⼯程实施后汉江丹江⼝以下河段⼯农业及⽣态⽤⽔,改善汉江中下游⽣态和⽔⽂环境。
规划有3条⽐较引⽔线路,围线长湖两岸⾃西北向东南依次为“⾼线”、“中线”(利⽤长湖线)、“低线”,各线均需跨越相当多的公路、河流、湖汊。
引⽔⼯程主要由渠道、节制闸、倒虹吸、涵洞及其它交叉建筑物等⼀系列结构物组成,渠道规模为底宽98m、内坡1∶2.5、⽐降1/32680,设计流量500m3/s、⽔深4.7m. 1 引江济江⼯程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程区地跨宜昌枝江、荆州、荆门、潜江4县市,处江汉平原中偏西北部,地势开阔、较平坦,总体上微向东南倾斜,地形向东南由垅岗状平原、岗波状平原逐渐过渡为低洼、平坦的冲积平原。
地⾯⾼程⼀般为27~45m,地表⾼差3~20m,西北侧地形坡度5°~15°、中部3°~5°、东南侧坡度⼩于0.05‰。
长江、汉江分别在⼯程区的西南⾓、东北⾓流过,区内河、渠纵横,有长湖等湖泊分布;经济较发达,城镇星罗棋布,有宜黄⾼速公路、荆襄铁路等交通要道经过,交通便利。
1.2 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和分布地层主要有: (1)第四系中更新统⽩洋组(Qdl-pl2b )。
下部为厚10~20m砂砾⽯层,上部为厚10~25m红⾊、桔黄⾊含灰⽩⾊、灰绿⾊纹粉质粘⼟、粘⼟,按塑性⼟分类图定名,属⾼液限粘质⼟(CH)。
据前⼈研究,局部地段⽩洋组粘⼟具弱⾄中等胀缩性。
(2)上更新统古⽼背组#####(Qal3g 、Qdl-pl3g )。
下部为灰黄⾊砂砾⽯层,厚度⼩于40m;上部为棕黄、褐黄⾊粉质粘⼟、粘⼟含铁锰质结核及灰绿、灰⽩⾊斑块,厚7~20m. (3)上更新统沙湖组(Q3S al )。
层次分析法在引江济汉工程渠线比选中的应用_邹勇
![层次分析法在引江济汉工程渠线比选中的应用_邹勇](https://img.taocdn.com/s3/m/9eb387d35fbfc77da269b177.png)
第27卷第4期2013年8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Vol.27,No.4Aug.,2013收稿日期:2013-06-28;改回日期:2013-07-02作者简介:邹勇(1981-),男,工程师,地质专业,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作。
E -mail :jerry11991@126.com层次分析法在引江济汉工程渠线比选中的应用邹勇,董忠萍(湖北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64)摘要:在引调水工程中,渠线的选择涉及到自然地理地质条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对工程区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而且各种因素互相关联,常规的定性分析方法难于进行度量,给渠线的选择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从多条比较线路中选择一条最优渠线,使投入产出比最小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层次分析法可以对众多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分析结果更为客观,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在渠线选择中能得到较好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来说,更是如此。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渠线选择;引调水工程中图分类号:TV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11(2013)04-0546-050引言引江济汉工程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组成部分,为大型的引调水工程,引水线路西起长江龙洲垸,东至汉江高石碑,调水流量350m 3/s ,年均引水量为22.8亿m 3。
工程区位于汉江平原腹地,跨荆州市、荆门市及潜江市三个行政区。
本工程共规划了9条比选线路,进水口有三个:枝江大埠街、荆州龙洲垸、沙市盐卡;出水口有两个:潜江高石碑、红旗码头。
在淘汰了劣势比较明显的5条渠线方案之后,选取优劣不明显的4条渠线方案进行进一步比选。
即:龙高Ⅰ线、龙高Ⅱ线、高Ⅱ线、盐高线。
1层次分析法简介[1]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法,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 )正式提出。
引江济汉干渠渠线选择_刘家明
![引江济汉干渠渠线选择_刘家明](https://img.taocdn.com/s3/m/d0367e08a300a6c30c229f76.png)
第41卷第11期2010年6月人 民 长 江Y angtze R i verV o.l 41,N o .11June ,2010收稿日期:2010-04-30作者简介:刘家明,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规划设计工作。
E -m a i:l li m 9595@文章编号:1001-4179(2010)11-0005-05引江济汉干渠渠线选择刘家明,孙 峥(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64)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济汉干渠穿过湖北江汉平原,渠道线路选择的好坏对投资、环境、运行管理有重大影响。
从工程的投资、输水条件、运行管理及工程区的地质环境、区域发展情况、文物古迹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了9条输水线路,最后确定了龙高Ñ线。
龙高Ñ线进口位于荆州市李埠镇龙州垸长江左岸,出口位于潜江市高石碑镇,全长67.1k m 。
龙高Ñ线具有投资较少、对环境影响较小、永久占地少、运行管理费用低等优点。
关 键 词:渠道工程;线路比较;引江济汉工程;长江;汉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图法分类号:TV67 文献标志码:A1 渠线比选原则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渠线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进出口位置条件优越;尽量减少开挖工程量,减少弃渣占压土地;尽可能避开密集居民点,减少拆迁量;尽可能避开江汉油田及其它工矿企业;尽可能绕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南城与楚汉墓葬群等;尽量避开现有公路、高压线等;尽量做到渠道不淤或有利于建设冲沙、沉沙设施;渠深合适,有利于渠道纵坡及不同地质条件的边坡设计;尽量避开不利地质条件,减少基础处理工程量。
2 渠线选择工程区地处江汉平原偏西部,地势北高南低,总体较平坦,地面高程一般为39~28m,微向东南倾斜。
按地貌形态和成因,可将工程区分为垅岗状平原、岗波状平原、湖沼区、低平冲积平原及人工地形区等五种类型。
区内水系发育,湖泊众多,地表水资源丰富,出露地层以第四系为主,主要为全新统及上更新统地层,部分为中更新统地层,第三系地层仅在裁逢店以西零星出露,一般多深埋于第四系之下。
湖北省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分析
![湖北省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b2c26e783e0912a2162aa0.png)
2 1 年第 3 00 期
洲
潺酸 :程 翁褫
21 0 0年 3 2 月 6日,南水北调 中线 引江济汉工程动工兴建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 调 中
线一期 工程汉 江中下游 4 项治理工程之一 ,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 的大型输
水 工程 ,也是湖北省最大 的水资源配置工程 。
引江济汉工程 主要 由引水干渠 、进 出 口控制工程 、河渠交叉 、跨渠倒虹吸 、路渠交叉等 建 筑物及 东荆河节制工程组成 。引水 干渠采用明渠 自流结合泵站抽水 的输水形式 。工程设计
引水 流量 为 3 0 3 ,最大 引水流量为 50 3 ;东荆河补水设计流量为 lO %,加大 流量为 5 m/ s 0 m/ s Om
引江济汉工程 的开工建设 ,对于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步伐 ,推进汉江 中下游综合治理
开发 ,促进汉 江中下游乃至湖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
21 0 0年 5 2 石 家庄炼 化 80万吨 / 月 9日 0 年油品质量升级项 目开工兴建 。中 国石化集 团
石家庄炼化 80 吨 / 0万 年油 品质量 升级工程 项 目总投 资 6 . 亿元 ,拟新建炼 油装置 l 套 , 31 7 O 改造装 置一套 ,并淘 汰工艺相对落后 、产能规模较小 的装置 3 ;同步配套实施污水处理厂 套 改造、城市 中水 回用等 多项环保措施 、辅助设施及配套公用工程 。该项 目采用全加氢工艺路
lO 3。多 年平均 补汉 江水量 3 亿 m ,补东荆 河水 量 6 m 。沿线 各类建 筑 物共 计 17 m/ l s 1 。 亿 0
座 ,渠 首泵 站装 机 6 2 0 k × 10 W,设计提水流量 2 0 3 。工程施工 总工期为 4 个月 ,工程 总 0 m/ s 8 投资约为 6 亿元 。 1
引江济汉工程渠道4标施工总体布置及评价
![引江济汉工程渠道4标施工总体布置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aea3d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0.png)
引江济汉工程渠道4标施工总体布置及评价彭锋;兰阳;熊伟;陈崇德【摘要】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verall arrangement of No. 4 construction section in Yangtze River to Hanjiang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of middle route of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etting up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ith construction site utilization ratio, temporary facilities investment rat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site layout and other components. The engineering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is completely evaluated and analyzed by AHP, the conclusion i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reshold 4.2, the construction site utilization rate 4.2, temporary facilities investment rate 4.0,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site layout 3.8, accor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结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渠道4标施工总体布置的实例,建立了由施工场地利用率、临时设施投资率、现场布置综合效果等组成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工程实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论为:综合评价阈值G=4.2,施工场地利用率G1=4.2、临时设施投资率G2=4.0、现场布置综合效果G3=3.8,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江汉运河——引江济汉工程
![江汉运河——引江济汉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e43ca9b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6d.png)
江汉运河——引江济汉工程刘克传【摘要】江汉运河(引江济汉)工程是汉江水在丹江口水库库水被部分调走后的补偿工程,也是连接长江和汉江的中国当代最大人工运河,全长67.23 km,渠道底部宽60 m,航道水深5~6 m,最大过流能力为Q=500 m3/s,2014年基本建成.它改善了汉江兴隆河段以下干流河道和6个灌区、7个城市(区)共计645万亩耕地、889万人的用水条件;可消除汉江中下游产生水华的条件;能通行1000 t级船舶,它缩短两江之间的绕道航程673 km.对修复和改善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促进湖北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攻克了长江泥沙,运河沙基、软基、强膨胀土和宽度60 m的大型水闸等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期刊名称】《水电与新能源》【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5页(P1-4,9)【关键词】江汉运河;引江济汉【作者】刘克传【作者单位】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81 古代“江汉运河”古代江汉平原上的云梦泽,在地质构造上属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逐渐发育成为宽敞的古云梦泽内陆湖盆。
以后由于长江、汉水夹带的泥沙大量在湖盆沉积,逐渐形成江汉内陆三角洲,使湖面不断分割、解体和缩小,在长江和汉江之间,形成众多河流和湖泊。
由于水系之间有分水岭相隔,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就要开挖运河。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前613~前591)时,激沮水作渠,引江水循入古汉水支流扬水,东北流至今湖北潜江西北注入汉水,连通长江和汉水。
楚灵王时期[1](公元前540年~公元前529年)在江汉平原上开凿了一条从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到章华台(今湖北潜江市)连通长江和汉江的水道。
楚昭王(前515~前489)时,伍子胥率吴师伐楚,疏浚此河道以入,故称“子胥渎”。
这就是古代的“江汉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运河。
引江补汉工程超长输水隧洞线路地质比选
![引江补汉工程超长输水隧洞线路地质比选](https://img.taocdn.com/s3/m/d7190f2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0.png)
引江补汉工程超长输水隧洞线路地质比选
吴树良;邓争荣;王吉亮;刘凯;齐凌轩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22()18
【摘要】引江补汉工程坝下方案拟定的4条线路方案,具有线路长、埋深大、地形地貌复杂、地层岩性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水平总体偏高等特点,需综合比选合适的线路方案。
在对各比选线路工程地质进行分析论证后,选择差异明显的地质因素,按其影响程度和重要性,划分为关键地质因素、重要地质因素和一般地质因素三类,进行综合地质比选。
经对三类地质因素综合比较,龙安1线整体占优,其遭遇断裂(层)和岩溶涌水突泥问题的风险相对低于其他比选线路,推荐龙安1线为坝下方案输水隧洞线路。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吴树良;邓争荣;王吉亮;刘凯;齐凌轩
【作者单位】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8
【相关文献】
1.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越岭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引汉济渭输水隧洞围岩构造特征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3.输水隧道建设对生态敏感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以引
江补汉输水隧道穿越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4.引江补汉工程深埋长隧洞主要工程地质问题5.引江补汉工程超长深埋有压输水隧洞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路比较
对于引江济汉渠线, 作了高线(文中的高Ñ 线)、 低线(进口沙市盐卡, 出口潜江红旗码头下游)、 利用长湖线(进口盐卡, 出口红旗码头下游3. 2 km) 3条线路进行比较。低线和利用长湖线对 江汉油田干扰大, 实施困难, 且利用长湖线无 法实现自流输水。 本工程共规划了9 条比选线路,进水口有三 个: 枝江大埠街、荆州龙洲垸、沙市盐卡; 出 水口有两个: 潜江高石碑、红旗码头。
引江济汉工程为南 水北调中线工程的 组成部分,为大型 的引调水工程,引 水线路西起长江龙 洲垸,东至汉江高 石碑。
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处江汉平原偏西部,地势北高南低, 总体较平坦,地面高程一般为39 ~ 28 m,微 向东南倾斜。 按地貌形态和成因,可将工程区分为垅岗状 平原、岗波状平原、湖沼区、低平冲积平原 及人工地形区等五种类型。
线路必选原则
进出口位置条件优越; 尽量减少开挖工程量, 减少弃渣占压土地; 尽可能避开密集居民点, 减少拆迁量; 尽可能避开江汉油田及其它工矿企业; 尽可能绕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南城与楚汉墓葬群等; 尽量避开现有公路、高压线等; 尽量做到渠道不淤或有利于建设冲沙、沉沙设施; 渠深合适, 有利于渠道纵坡及不同地质条件的边坡设计; 尽量避开不利地质条件, 减少基础处理工程量。
引江济汉工程渠线比选中的应用
一、工程背景
“引江济汉”工程旨在从长江干流中开挖一条 人工运河向其第一大支流汉江“补水”。 主要任务是满足汉江兴隆以下生态环境用水、 河道外灌溉、供水及航运需水要求。 解决中线一期工程调水95亿立方米对汉江下 游“水华”的影响,解决东荆河的灌溉水源 问题,并缓解南水北调后中下游水量减少的 矛盾。
分析的几个难点
1)多指标比较分析、各有优劣; 2)问题复杂,给出确定性的评价较为困难; 3)管理问题,多学科综合与交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