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上学期《沁园春》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范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5、赏析课文。
(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2.理解诗中的意境,并能够正确朗读;3.通过分析词语、词句的运用方式,了解诗歌的表达手法;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沁园春·长沙》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运用的词句和表达手法;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下面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对李清照了解多少?•你们听过《沁园春·长沙》这首诗吗?你们对这首诗的印象是什么?2. 讲解课文(10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这首诗,然后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接着,对于难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解释和讲解。
例如,“绿肥”、“愁肠”、“东风浩荡”等等。
然后,教师可以讲解诗歌的意境。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写春天的诗,作者用“萋萋”、“杨花”等生动的词语描绘出春天的美景,表达出自己“舒适、欣悦”的心情。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因为作者此时正在远离长沙的故乡,思念故乡的亲人和朋友,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3. 分析诗中的词句及表达手法(20分钟)通过对《沁园春·长沙》一些重要词句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手法。
例如,“芙蓉”、“扁舟”等等。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归纳:这些词句都有怎样的表达手法?学生从中可以总结出“比喻”的表达手法。
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尝试进行一些比喻性的表达尝试。
4. 朗诵诗歌(15分钟)让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朗诵。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提供一些技巧和指导。
通过朗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并感受古诗词的美。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
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想想我们现在考进华理大附中(许多人一副落丧的样子)的心态吧,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顺便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诗:《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引入到《沁园春·长沙》。
二、齐读全词。
正音。
三、了解大致背景。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表明地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立”“洲”。
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
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2、整体感知思考: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160;湘江霜天图峥嵘岁月图#160;中流击水图五、再诵诗歌,品味鉴赏1、写壮景,抒豪情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
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远眺:万山红遍#160;#160;#160;层林尽染#160;#160;(静)近观:漫江碧透#160;#160;#160;百舸争流#160;#160;(静、动)仰视:鹰击长空#160;#160;(动)俯瞰:鱼翔浅底#160;#160;(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沁园春》这篇文章,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2. 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独立解读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鲁迅小说的主要思想和文学手法。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解读《沁园春》中的深层意义。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电子版《沁园春》文本2. 纸笔、书籍、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沁园春》一文的背景,并提出学习的问题:“我们在这个多事之秋,是否也能够有‘沁园春’的温暖和希望呢?”二、呈现文本(5分钟)将《沁园春》的文本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用纸笔阅读并标注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文本解读(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分析其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沁园春》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以了解鲁迅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文学风格。
四、情感体会(10分钟)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 文中的“沁园春”是否只是一个景点名称?它代表着什么?2. 作者为什么要以林则徐为正面形象?他的形象和寓意是什么?3. 文中的“语默语默”一词何意?它代表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态度是什么?五、延伸拓展(10分钟)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由发挥,扩展对《沁园春》的思考:1. 《沁园春》是用土地上农民们日常的劳动犒劳自己,表达了劳动的意义。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会?2. 《沁园春》中有许多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你总结了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六、总结归纳(5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总结《沁园春》的主要思想和文学特征。
七、课后拓展请学生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对《沁园春》的理解和感受。
沁园春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沁园春》一、教学目标:1.了解《沁园春》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理解《沁园春》中的主题和意义。
3.分析《沁园春》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沁园春》中的主题和意义。
2.分析《沁园春》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沁园春》的了解,简单描述这首诗的内容和作者。
2.知识介绍(10分钟)介绍《沁园春》的作者——毛泽东,并结合时代背景讲解该诗的创作背景。
介绍该诗的主题和意义。
让学生对毛泽东和《沁园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诗歌分析(30分钟)(1)分析《沁园春》的诗歌形式(如:押韵、格律等),说明这些形式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
(2)分析《沁园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
(3)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整理出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4.诗歌欣赏(20分钟)播放录音或现场朗读《沁园春》,让学生跟读。
让学生欣赏诗歌中的诗意和美感,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这份美感。
5.创作练习(25分钟)(1)让学生以《沁园春》为题材,创作一个与之相关的短文或诗歌。
(2)让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和修改创作,然后挑选一份优秀作品进行朗读和展示。
6.课堂总结(10分钟)让学生陈述自己对《沁园春》的理解和感受,并与前期的知识和讨论进行对比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积极,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理解能力:学生基本理解了《沁园春》的主题和意义,并且能够分析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创作能力:学生能够创作一篇与《沁园春》相关的短文或诗歌,并能够进行互相交流和修改。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毛泽东的诗歌创作和其它经典作品,增加诗歌欣赏的广度和深度。
2.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理解和展示《沁园春》的艺术美。
3.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沁园春》的诗境所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沁园春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沁园春【教学目标】1. 了解《沁园春》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并能准确把握诗词的核心内容。
2. 能够分析诗词结构、描写手法和艺术特点,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人创作,使学生培养对美的审美情操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1. 掌握《沁园春》的核心内容和艺术特点。
2.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描写手法。
3. 进行个人创作,培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把握诗词的意蕴和情感。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人创作。
【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a. 阅读并准备讲解《沁园春》的作者背景和相关历史背景知识。
b. 收集相关的诗词鉴赏分析资料。
2. 教具准备:a. 课件或黑板、粉笔。
b. 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板书《沁园春》的标题和作者,并提问学生对该诗的了解。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铺垫本堂课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25分钟)1. 分段解读诗词内容,讲解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词,分析诗词的字词、句式、修辞手法、描写对象等,并进行互动讨论。
通过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蕴和作者的感情。
3. 针对每一段的讲解和讨论,提问学生对于该段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艺术鉴赏(20分钟)1. 讲解《沁园春》的结构和艺术特点。
2. 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配合解说,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分析和发现诗词中的美感,让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个人创作(30分钟)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并进行个人创作。
可以选择仿写《沁园春》的题材、表达方式,或是发表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情感表达。
2.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
高中语文 1《沁园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沁园春·某某》一、内容与解析1、内容:《沁园春·某某》写于1925年再游某某,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
2、解析: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的革命心路历程。
本文反映了作者游经某某,看到壮阔秋景抒发了革命志士主宰祖国命运的豪情。
二、目标与解析1、目标:(1)品味诗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2)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解析:(1)理解本词景与情的关系,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品读词中丰富的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
(2)结合背景的分析,领悟诗人激越的情感,感受诗人胸中的豪情。
(3)体会诗人心中的豪情与壮志,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培养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沁园春·某某》中众多意象的描写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渲染等表现手法,学生在鉴赏是容易遇到赏析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加以点拨,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鉴赏全诗。
四、教学条件支持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流程(一)基本步骤(二)教学情境二、问题与例题导入: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
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逢秋悲寂寥,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唐X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沁园春雪》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教学应以读为主,教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
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出如下构想:一、入情入境,加强朗读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
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这样做,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将词读通读顺,而且还在于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在读中初步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听歌曲《沁园春雪》,升华情感。
二、感受意象,体会情感(一)感受诗化的意象,把握上阕内容,体会情感。
1、登高远眺,广袤无垠,胸怀宽广。
静物描写,想象丰富。
动景衬托,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北国大地,晴日当空,红妆素裹,妖娆美丽。
2、通过描绘北国雪景,诗人的宽广胸怀得以崭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以表达。
(二)评论历史英雄,抒发远大抱负。
1、“惜”字奠定评论基调。
肯定历代帝王的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批评历代帝王欠缺文治才华,显示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扬中带批评;对成吉思汗,先扬后抑,略带嘲讽。
2、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俱往矣,一笔带过封建王朝,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斗志昂扬,武功与文治皆具,必将创造空前的奇迹。
三、借鉴写法1、写景抒情。
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动静相称,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抒发胸怀。
2、惜中褒扬批评,惜中寓志,后来居上,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教学目标】1、联系《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
2、抓住领起诗句内容的关键句,说出诗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品味并说出诗词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用,学习景中藏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教学目标:1. 了解《沁园春》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2. 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启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4. 通过学习《沁园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并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掌握《沁园春》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2. 分析诗歌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现实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2. 理解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3.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情感抒发和个人思考。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沁园春》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2. 对话式教学: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其他相关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沁园春》;4.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促进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沁园春》的背景,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诗歌鉴赏(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品味《沁园春》的诗意,探讨诗中的意象、象征等艺术手法,并分析作者借助这些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Step 3 时代背景与思考(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沁园春》对时代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诗歌的理解与思考。
Step 4 拓展阅读(20分钟)教师介绍与《沁园春》相关的其他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并与学生一同分析这些作品的异同和共同主题。
Step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思路,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
1《沁园春》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沁园春·长沙》,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培养语感。
-理解并积累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名句,如“怅寥廓”“百舸”“挥斥方遒”等,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能够准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学习诗词中精美的语言表达方式,模仿其遣词造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万山”“层林”“百舸”“鹰”“鱼”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构建生动的画面,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究诗词的内涵,如从历史背景、作者经历、文学传统等方面,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诗词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培养创新思维,尝试对诗词中的意象和情境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品味诗词中壮美的意境,如“万类霜天竞自由”所展现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体会诗词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力度,如作者的壮志豪情和忧国忧民之情,理解其审美价值。
-尝试模仿诗词的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如运用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等,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所体现的担当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理解诗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价值,如反映当时的社会变革和人民的思想追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探讨诗词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思考如何将诗词中的精神内涵应用于现代生活,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深入剖析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体会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理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意象所象征的革命形势和作者的热情,感受作者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的内心情感。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主题,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使命感。
沁园春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沁园春·长沙》的作者、背景和词牌知识;(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3)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2. 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3. 诗歌内容解读4.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5. 诗歌朗诵及情感表达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沙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课文,引出《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
2.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毛泽东的生平、词牌“沁园春”的特点等。
3. 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教师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分析其诗歌创作风格,使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4. 诗歌内容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描绘、情感表达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教师从语言、结构、意象、修辞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诗歌朗诵及情感表达教师示范朗诵《沁园春·长沙》,学生跟读并尝试自己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7. 小组讨论与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美好景象、作者的情感表达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9. 课后作业(1)背诵《沁园春·长沙》;(2)撰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赏析文章;(3)收集有关长沙的诗词,了解长沙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朗读、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高中语文沁园春1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课方案一、指导朗读。
朗诵就表现着对词的理解程度。
这首词,感情基调是深邃而豪放,读的时候节奏要舒缓冷静,表现出一种雄浑的气概。
比方第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不可以读快了,而应是冷静镇定。
青年毛泽东独立于江边,思路渺然,感情的潮水随江水而北上。
所以,要表现出一种深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也该读得响亮一些,以表现出一望无际的江面,‘百舸争流’更应当读出一种大气澎湃的气概,千帆竞发,这是何等的壮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惟有这样冷静而气概豪放的朗诵,才能表现出毛泽东眼前那种活力勃勃的无边秋景!在这里,毛泽东已站在空中俯瞰地球的目光向世界提问:‘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你们读到这里,也应当把自己当作毛泽东,向世界提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回想年青时候的英姿飒爽,能够略微读快一些,以表现出一种青春蓬勃的生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买卖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应当读得这样激越而豪放。
所以,读这几句我感觉节奏能够略微快一些,向来到‘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应当斩钉截铁而勇敢无畏,速度能够略微放慢,尽量读的雄健一些:‘粪、土、当、年――万――户――侯!’最后一句更要读得激动而豪放:‘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首《沁园春 . 长沙》是毛泽东少年学生时代意气奋斗、伤时感事、激情万丈的思想表现。
这些穿苍穹、树壮心;扬激情、展雄风的诗句凡是的读来,都能让人热血沸腾、英气冲天。
二、读出自己,读出疑问。
(一)我们从毛泽东的诗词中感悟到什么呢?或许是我们感觉到了一个如何的毛泽东,换句话说,读了这首词,有什么整体感觉呢?(二)假如拍一部反应青年毛泽东的故事的电影,以本词中哪个词或句子命名最好,为何?热播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1、词中哪些句子显现了青年毛泽东及当年的同学的精神相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买卖气,挥斥方遒。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写作背景,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2、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感受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词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志,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尚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词中景物的描写方法,品味意象,感悟词中优美阔大的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把握诗歌情感。
2、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词、短语的妙用。
3、赏读法。
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毛泽东来。
【教学时数】1课时【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但学生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较少,感悟能力有待加强。
教师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读诗趣味。
高中阶段正是价值观、人生理想的形成期,学生对青年毛泽东会十分感兴趣,对人生理想抱负也有自己的思索。
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对理想抱负的思索,激发他们了解伟人心灵的兴趣;然后可以通过对于字词的品味,而完成诗词的欣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板书课题我们初中学过一首写深秋非常有名的诗歌,它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让我们齐声背诵一下这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一、导入:(1)著名诗人邵燕祥写过这样一段话:“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
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
人间不能没有诗,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
”“让我们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泽、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那么,我们怎样作诗的知己呢?很简单,就是读好诗歌。
从小学到高中,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读过诗,也听过别人读诗,那么大家是否能先来谈谈,怎样读诗才叫读好了呢?(2)总结:学诗歌就应按照一读正字音、二读明节奏、三读悟感情、四读入意境、五读理层次、六读品语言逐步进行,我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落实好了这六步,我们就能欣赏到每一首诗歌不尽的美,就能真正和诗歌成为知己!(3)电脑屏幕配合展示:下面我们就用这诗歌六步自读法来学习20世纪中国造就的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所写的《沁园春*长沙》。
二、一读正字音:(用时5分钟)学生根据课本注释中的提示自由朗读全诗,遇到有拿不定把握的读音还可以求助电脑。
课文注解补充:沁园春(qìn)峥嵘(zhēng róng)寥廓(liáo kuò)怅:(chàng )携:(xié)稠:(chóu )三、二读明节奏:(用时5分钟)本环节分为五个步骤,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1、讨论本诗的节奏处理,用竖线将每句中需停顿的地方隔开。
2、参看老师给出的节奏提示,比较异同: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找出诗歌的韵脚,用O标注:4、参看老师给出的压韵提示,比较异同:本篇守谱押用一部平韵,韵脚分别为“秋”、“头”、“流”、“由”、“浮”、“游”、“稠”、“遒”、“侯”、“舟”。
按律,首句不必入韵,“秋”字盖添叶。
5、大声朗读全词:四、三读悟感情:(用时15分钟)1、学生点击图标,进入教师提供的互联网系统:即毛泽东纪念馆,内设子目录:生平简介、大事年表、著作选载、诗词作品、手迹手书、音容笑貌、评论研究、回忆怀念等。
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时间的多少对相关子目录进行取舍浏览,教师重点推荐:生平简介、大事年表、音容笑貌。
2、提示学生参看课前预习说明,补充本诗写作背景:背景介绍: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式,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了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当时,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惆怅的。
3、比较思考:A、古人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秋景描写,萧瑟惨淡,情调悲凉低沉。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则生机盎然、活泼美好。
为什么?答案提示:“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
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B、比较: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与毛泽东词中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提示: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
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
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对比中,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4、酝酿情感,投入地朗读全词:五、四读入意境:(用时10分钟)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三种方式,学生可任选一种创设出自己的理想意境,再在此基础上深情朗读诗歌:1、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将自己内心对毛泽东笔下秋景的感悟借助“电脑荧屏”放映出来: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自由调取学生作品,并将优秀作品向全班发布;2、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发挥合理想象,描绘诗中景物:3、学生任意调用老师准备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大声深情地演绎诗歌,如《秋日的私语》、《水边的啊荻丽雅》等等;六、五读理层次:(用时10分钟)(一)介绍词的发展及《沁园春》词牌:1、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2、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如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约50字以下)、中调(约百字以下)、长调(百字以上),如《沁园春》共114字,属长调。
3、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两首词同属“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
上阙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阙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
(二)学生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向诗歌结构的深处探寻,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诗歌独特的感悟:1、电脑屏幕显示:“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常用的科学阅读方法,是读书笔记的一种。
它要求我们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形式地精要阐释和感悟课文,然后运用自己最精彩的妙语来批注。
它有利于培养我们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掌握这种方法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2、批注范例:上阕: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立:寒秋橘洲处境险恶看:湘江秋景自由美好(远眺山上;近观江中;仰视天空;俯瞰水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抒情回答革命同仁忆:峥嵘岁月豪情满怀恰:同学少年雄姿英发(战斗行动;战斗风月;年龄气质;精神状态)记:江心游泳拼搏快乐七、六读品语言:(用时8分钟)(1)、教给学生一种“发现式阅读”的方法:发现式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用审美的眼光审视课文,从中提取精美的词、句、修辞等内容,然后用“我发现用得好(精美、贴切等),它好在(精美在,写出了)”的句式品评出这些内容的精妙之处,以达到深刻领会课文的阅读目的。
(2)、学生自由品评出诗歌内容的精妙之处,并对其读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输入议论区内。
(对于品评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给予提示和引导,提醒他们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或者是一些能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来点评)八、课堂自学成果检测:(用时15分钟)九、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试卷答案,借助网络问卷调查反馈系统,可以很快得知学生对各题回答的正确率,并及时地对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予以具体讲解。
(用时5分钟)十、时间有剩余的学生可以视听课文的朗诵录音或歌曲《沁园春*长沙》(配有画面),也可继续深入浏览/即毛泽东纪念馆网页。
十一、课后作业。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失忆余显斌娘由于小脑萎缩,记忆力就开始一天天衰退,以至于現在,几乎忘记了一切。
他自己又在外面忙着生意,整天不是塞北,就是江南的,到处奔波。
照顾的任务,就落在老婆肩上。
老婆待娘,就如对待他们的孩子一样。
老婆经常对他开玩笑:“我啊,带着两个小孩。
”可是,就这,老婆仍背着个不孝的名声。
随着娘失忆越来越厉害,有个毛病竟慢慢凸显出来,每次吃饭的时候,如果发现饭桌上有小黄鱼,娘就一定会悄悄拿了,装进自己的衣兜。
因此,大家都背后纷纷议论老婆:“家里那样富有,咋就舍不得给老人吃?”老婆为此,很是委屈,对他道:“你劝劝吧”他长叹一声,他劝得还少吗?每一次,他一动,就如小学生一样,一副知错就改的样子,让他看着心疼。
过后,娘仍藏小黄鱼。
他不想再这样,再这样,对自己的心是一种伤害,让老婆背着忤逆的名声也不公平。
他坐下来喝着茶,仔细想着办法,随后眼睛一亮,笑了。
几天后,他回到家,提着些小黄鱼。
娘蹒跚着迎出来,一见小黄鱼,眼睛就亮了。
他对笑着说:“娘,给您做油炸小黄鱼,好不好?”笑着说好。
娘说话的时候,口水流了下来。
他忙拿出纸巾,给娘擦了。
老婆也出来了,笑着对娘说:“您儿子多孝敬。
娘满意地点着头。
那一刻,娘的脸上铺满阳光。
老婆做得一手好茶饭。
老婆曾得意地对他道:“要管住老公,先得管住老公的胃。
”老婆做的油炸小黄鱼,更绝,表面金黄焦脆,泛着一种油亮的颜色。
筷子一拨,里面的肉白嫩嫩的,进嘴就化。
老婆说:“娘牙不好。
”说着,拿了一个小黄鱼,将里面的鱼刺一根根拔了,将鱼肉放在娘面前的碟子里道:“娘,你吃。
”娘点着头,用筷子夹着。
这时,他们都转过眼,望着别处,当然,眼角仍然悄悄睄着娘。
娘望望他们,见没注意自己,果然伸出手,悄悄拿起一个小黄鱼,准备收藏起来。
他和老婆已经商量好,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忙回过头,望着娘的手。
娘尴尬一笑,手停在空中。
他埋怨着道:“娘,你咋又这样啊?”娘低着头,如犯错的小学生一样,轻声道:“娘以后不了。
”老婆如对孩子一样问道:“娘,你是想留着吃吗?”娘摇着头,表示不是的。
他猜测道:“娘,你……是留给我吃的?”娘仍摇着头,表示不是的。
许久,她说:“你吃的好着呢,我放心了。
”他和老婆对望一眼,老婆再次轻声问:“那……你这样是干啥啊?”娘过了许久,轻声道:“给春生留着。
他走时说了,娘,给我留着小黄鱼,我回来吃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