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马克思原理小论文

马克思原理小论文

马克思原理小论文马克思主义原理小论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和社会政治理论,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9世纪中期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于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的理论,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必然会导致社会不平等、剥削和压迫。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意味着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各个方面都受制于经济的条件和利益。

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是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通过革命,无产阶级能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一个以共同自治和经济平等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经历了一些批判。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理论体系的某些局限性上,以及实施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践问题上。

在某些实际应用中,共产主义社会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并且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集权主义和经济崩溃等。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批判,提出了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阶级共产主义社会的解决方案。

虽然马克思主义也有一些局限性和实践问题,但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浅谈次贷危机与我国房地产市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浅谈次贷危机与我国房地产市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教学实践环节论文题目:浅谈次贷危机与我国房地产市场年级、专业: 2010级、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时间:成绩:指导教师福建.福州.福建农林大学内容摘要: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是当前全球最关注的事件。

目前我们宏观经济背景与危机前的美国经济有一定的相似性,流动性过剩导致以股票和房屋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虚增。

通过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并结合资本主义的本质对次贷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在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基础上,浅谈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此得出对我们资本市场的借鉴,在现实中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次贷危机;资本主义;马克思;房地产;启示一、次贷危机如何产生次贷危机是随着美国住宅金融中面向低收人阶层的所谓次级贷款出现问题而对各种经济活动造成破坏性影响的总称。

这种影响从美国蔓延到全世界,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遭受到广泛而严重的冲击。

从20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出现下滑,房价开始下跌。

当不断上升的基准利率一方面终于将房地产市场由繁荣引向衰退,房价开始下跌,另一方面,借款人尤其是申请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由于不堪重负的高额贷款利息而开始违约,提供这类贷款的金融机构开始受损,随后以这些次级贷款为标的的证券化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即所谓的次级债券的价格开始下跌,受损者开始扩大到各类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以及美国国外的投资者,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流动性危机开始显现。

资金链的源头出现断裂,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了这场次贷危机。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析次贷危机马克思就对经济危机的根源做出了明确和系统化的解释和思考,即生产过剩理论。

生产过剩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古典经济危机,也可以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剖析和解释现代经济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自然也不例外。

概括起来,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基本逻辑框架就是:(1)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2)生产过剩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群众的购买力不足;(4)群众购买不足的原因是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分化;(5)两极分化的原因是生产资料的本家占有制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_大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_大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经济社会与人类劳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但由于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使劳动价值论成为人们近年来讨论的热点。

因此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全面把握它的主要观点,了解其重要现实意义,并使它在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一)使用价值与价值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二因素入手分析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人类的抽象劳动则是形成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者的一定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则是构成价值的实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二)价值源泉人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

而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却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三)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四)价值转化为价格价值的创造是在生产过程进行的,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则必须要依靠市场,在流通过程中得于实现,从而使商品的本质形态转化为现象形态。

有关马克思的论文1000字

有关马克思的论文1000字

有关马克思的论文1000字篇一: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3.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理论指导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部分。

“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

”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无产阶级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意识,有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论文——立足现实为理想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论文——立足现实为理想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题目:立足现实,为理想奋斗——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矛盾问题的分析作者:学号:所在学院:经管-土管学院专业班级:经管1001班完成时间:2011.10.19.立足现实,为理想而奋斗——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矛盾问题的分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那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是一个有志者必不可少的要素。

对当今大学生而言,更是内心充满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现实的情况。

脱离了现实的理想,注定是不会实现的。

因此,理想必须立足于现实,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为理想奋斗的方式,才能最终实现理想。

从马克思辩证唯物论来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做到三个方面,从全面的实际出发,从联系的实际出发,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使主观符合客观。

理想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是第二性的,是主观的。

而实际是客观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客观的,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理想的过程必须是主观符合客观,理想必须立足于现实,根据现实已有的条件,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脱离现实的理想就像走错了方向的良驹,就算马再好,也永远走不到目的地,反而会与目标相距更远。

我国在建国之初,全国上下都对祖国的建设充满了激情,都热切地盼望自己的祖国迅速发展,短期内“超英赶美”,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政策。

不可否认当中确实有不少起到积极作用的好方针政策,而这些政策之所以能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因为它们立足于现实,是从中国当时的国情出发的,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中共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

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9%以上;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程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 又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简单的说,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理。

不能想当然,凡事不经过实践,不能成为真理!主要从以下四点来理解。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

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单是客体本身不能形成的认识。

主体的自觉能够性,是导致认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仅有主体的能动性也不会产生认识。

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践中,认识才会产生。

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现在我们掌握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从实践得到的经验总结。

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逐渐地认识了自然的现象、性质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各门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

原始社会的猿人使用闪电引发的山火烤生肉,认识到了火的实用性,不在生吃兽肉。

这从行为上区别了人类与动物,从而衍生了人类文明。

而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归根结底,也是来源于实践。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人深、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实践之所以成为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第一,实践的发展使人类不断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不断涌现,这就会推动人们去研究、去探索。

第二,实践的发展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感官有一定局限性,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于认识深化的需要,迫使人们创造出日益完备的工具,弥补了人的生理局限,扩大了人类知识的视野,深化了认识的层次,从而推动了人类知识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基本原理,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和最鲜明的特征,知道了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总的来说,我从这门课中受益匪浅。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然要先熟悉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人物。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一生评价的思路是这样的:马克思既是科学家,更是革命家。

作为科学家,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作为革命家,马克思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并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和马克思一样,是一流甚至超一流的思想家,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能深刻而迅速地写作,而且往往思想超前,在自然辩证法,军事科学等方面有独立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现实的需要和实践、文化的积淀中,经过经典作家的理论创作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仅有现实的依据,也有思想的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新学说时还吸取了古希腊罗马哲学、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进步思想以及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具有自己坚定的哲学基础,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从世界存在的根据上看,可以分为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

前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后者认为世界是人或神的意识的产物。

从世界存在的状态上看,可以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前者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而后者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剩余价值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对立统一规律的实际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对立统一规律的实际应用

对立统一规律的实际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摘要】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研究与实践应用十分重要。

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中,对立统一规律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核心。

【关键词】对立统一规律高等数学书法篮球教学研究实践一、什么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

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一)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

(三)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

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

(四)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

【1】二、书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规律渗透于笔法、结字、章法和墨法之中。

笔法包括执笔方法和运笔方运法两个方面。

执笔上,唐代林韫说:“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

马克思论文1500字

马克思论文1500字

马克思论文15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500字)8、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答:几天前,全世界数不清的媒体都在炒作这条新闻:“世界人口已70亿了,不得了!”于是各行各业专家教授的专家学者们都跳出来,大谈世界人口论。

而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普查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

大陆是1339724852。

近十年年均经济增长率0、57%,男女性别比例为105.20:100??那么,到底人多了好,还是人少了好?我们到底应该紧张还是淡定?这是个哲学问题。

哲学首先对人口因素给出定义:人口数量、构成、分布、密度、质量(心理健康以及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及其变化规律。

人口是构成社会其二化肥的基础和主体,具有自然的生物属性,它既是社会中其生产中的劳动者,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着。

人类自身的生产、再生产数量多少、增长快慢、质量和分布状况等对社会发展都起着加速或的作用。

第一,人口数量、资源人口质量为生产提供劳动力人才资源,是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承担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最低限度的人口数量和一定素质(体质和文化素质)的人,会演化成劳动力资源的缺乏,就无法大规模的开发自然资源,开展经济建设和不断扩大再生产。

人口数人口过多超过了生产资料所能容纳的限度,多余的劳动力就不能这样一来发挥作用,同样也会影响弱势群体社会生活的各各方面,从而负面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二,的增长状况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比例关系,只有控制好这个比例,才能积极推动社会发展进程,否则,当生产满足不了人口的消费和就业等需求,附注就会造成一些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发展。

第三,人口的构成和分布状况非常大以及人口质量高低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人口比例合理化的另一个体现即为人口分布。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篇一:马克思论文2021字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是当代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

这篇论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四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物质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着两个对立阶级的斗争,这种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三,马克思主义主张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造成阶级剥削和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最后,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无国家的社会,实现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经济学中,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机制。

在政治学中,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

在社会学中,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和解决,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哲学中,马克思主义强调辩证法的运用,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其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应用和检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包括理论创新、革命实践和社会建设等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对社会实际情况的反思和探索,为实际行动提供理论指导。

其次,马克思主义通过革命实践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例如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还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例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无论是在苏联还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30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00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盖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

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

“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

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姓名:***学号:************完成日期:2016年12月1日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刘胜摘要:党在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的、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优越性精神文明小康社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在作为其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下面从这三个不同层面深入探讨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之所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前加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因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有了这四个概念,就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应有的性质,使这一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得到更加清晰、完整的表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它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观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发展规律等。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探讨。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由物质生产活动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的历史性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提出,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本质和社会变革的动力,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阶级斗争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启示。

最后,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社会的发展是由一定的内在规律推动的。

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规律性,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社会发展规律的提出,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规律性,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理论基础,它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第一篇:马原实践论文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反思转基因》黄孟洲20120230001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的格式要求一、页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反思转基因》(加黑);直接写学生自己的学号、姓名(宋体小5—如本页页眉)二、论文提要:要求200-300字(宋体-小4号)三、关键词:3-5个(宋体-小4号)四、正文:(宋体-小4号,所有标题加黑)1、提出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问题是什么?(2)问题的由来或背景(3)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4)产生和解决的社会影响、作用或意义或价值或启示。

总之,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2、分析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分析问题产生的理论根源(2)分析问题产生的实践根源(历史或现实)3、解决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解决问题的总思路或总体构想(2)具体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或手段有哪些?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针对性。

4、注释:引用文章的作者、题目、出处(什么杂志或书籍或网址——哪一期、哪一页)出版时间(宋体-小4号)5、参考文献:作者、题目、出处(什么杂志或书籍或网址——哪一期、哪一页),出版时间(内容宋体-小4号)6、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年龄(年月)、籍贯、身份(如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内容宋体-小4号)五、正文的标题题号要求:每个问题之间隔一行。

六、正文字数:3000字以上;打印稿于第8周课堂上交,电子文档在9周前由各班学习委员打包上传到:*********************,过时不侯!电子文档的文件名写学生自己的姓名和学号!未竟事宜由黄孟洲解释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黄孟洲 2014年9月1日第二篇:马原实践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韩村河实践报告14会计2班201411690579张悦5月21日清晨,我们乘坐着客车,开始了韩村河实践之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理论论文

第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三、 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马克思主义运用这些规律提出的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等等都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想,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上述五种其他哲学并不包含或不全面包含的真理性认识,才使我们越来越重视这门科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生命力却不断增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而它的思想,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的延续继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世界上马克思主义者将会越来越多。

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之前,“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里恐怕是最独特的一个词了,非常熟悉但却无法对其做详细恰当的解释,这让我无法了解它的精髓所在,继而也无法得到它对于我的有利影响。

所以,我带着对它的好奇,积极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领略它的魅力。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标题: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我们的现实启发课题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姓名:黄和文学生姓名:王烜学生学号:33113602所在院系:机械工程系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课堂教学和课下讨论,掌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关键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现实启发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何谓意识形态?当代西方学者认为,政治活动以及许多社会生活,都涉及在变化的环境中使用权力以实现目的。

对这个过程来说,极为重要的是关于世界目前性质的信念和人们所持的对其未来的希望问题,即目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制度如何运转,其原因何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运转的情况怎样,应该对此做些什么和怎样做,这类信念和希望就可以称之为一种‚意识形态。

同时,他们还用三个基本范畴来表述和分析各种意识形态,即:世界观、价值观念和策略。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由于这些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在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保证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曾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由于资产阶级在长期的政治统治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其政治制度中会具有一些符合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一般规律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加以借鉴。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因此它在关于政治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各种理论、观点、立场、方法等方面,都带有深刻的资产阶级的阶级印记和阶级偏见,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分析、批判,要深刻认识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的阶级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一)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处理各种关系时, 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大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用这样的看法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 因而对人生产生了一系列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

人生观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

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

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

作为整个中华名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

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

大学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正文:(一)世界观的概述一、世界观的释义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也叫宇宙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

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哲学思考
倪斌地质学093457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备对其子刘禅的遗言。

这句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不要因为一件事情是小善却不去做,不要因为一件事情是小恶却毫无顾忌地去做。

这句话明显是劝人向善,抵制邪恶的。

那么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质量互变规律两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我们对这句话都比较认可。

但实际上,我们的行动却表明了我们对这句话的不以为然。

比如说,每个人都强调要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这固然是小善,但同时更多人在心底想的是:这只是一杯水,我个人节不节约对大局没有影响。

孰不知,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个想法,才使得水资源的匮乏成了一种严峻的问题。

再比如说,本人前几天到附近的黄兴公园游玩,见到许多美丽的风景。

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有许多路边的草坪被踩得不成样子,成为了“捷径”。

原因想来也是很简单的——“此处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些日常的事情虽小,似乎听起来没任何意思。

其实不然,真正的道理总是藏在日常的小事当中。

小事虽小,但却折射出了一些背后隐藏的东西。

以小见大,方能看出事物的本质。

因此,当我听到某些人做关于环保的相关报告和宣传时,我总想了解他们在日常中是否能够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说到这里,我们能否得出这么个结论:其实小善非小,小恶亦非小。

举以上两个例子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这么一个道理:大量的小善汇聚成了大善,大量的小恶最终将导致大恶。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在事物的发展中,量变和质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

根据这一哲学范畴,我们可知: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善恶,是人内心中的一对矛盾;大小,也是一对矛盾。

由于矛盾的斗争性——斗争是绝对的,善恶(大小)双方永远处于排斥和对抗中。

斗争性促使当善或恶、大或小双方力量此消彼长。

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量变),使得本来善恶或大小统一体破裂,使一个人往善或恶的方向发展。

纵然是千里之堤,最终也将溃于蚁穴。

通过上段的论述,我们明白了大量的小善(恶)会导致大善(恶)。

那么,许多人还会有这么一个问题:我在度的范围内行恶或不行善,这样就不会导致质变,这样可以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往往一件事物的度是很难把握的。

大多数情况下,某些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你深陷其中后想全身而退时会发现:不知不觉,你已经不能自拔了。

多少贪官就是因为最开始的那一次伸手而无法抑制之后的无数个贪污的欲望。

胡长清,江西省原副省长,省人大代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被判处死刑的高官。

他第一次收受贿赂款4万元,后来越发展越厉害,最终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从中可以看出,古人的“贪如火,不遏刚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心不足,欲壑难填”,可谓是言真意切的告诫,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可惜的是很多官员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仅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更给国家和集体带来了损失,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

另一方面,就算你有很强的自制力,能把握其中的度。

但是,马克思主义还
为我们揭示了联系的普遍性。

简单的讲,就是一件小恶背后可以隐藏着莫大的罪恶。

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联系具有普遍性的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一件小恶可能会破坏整体的结构性,从而影响整体的稳定与和谐;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因此,要想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矛盾。

我们的政府一举一动都很可能引起很大的反响,更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再联想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位塞尔维亚的17岁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了一位来自奥匈帝国的皇太子斐迪南大公,最终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枪杀一位公爵对于引起亿万生灵涂炭的世界第一次大战来讲可以说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件,但是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导致了这么大的悲剧的发生。

我们不禁感叹小人物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

所以我们也应该警惕小恶可能会带来的大恶。

综上所述,从质量互变规律和联系的普遍性上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实在是修身的一大警句,这就是我对这一句话的哲学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