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名著阅读教学活动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自参加“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以来,我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问题的提出(课题背景)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然而,现代传媒的影响、家庭阅读氛围的不足以及学生阅读惯难以养成等问题,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2.建立家庭阅读促进计划,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
3.加强学校的课外阅读指导,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4.鼓励学生多读整本的书,少做题,提升阅读能力和兴趣。
效果评估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些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得到了提升,家庭阅读氛围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
本文探讨了课外阅读在学生研究中的重要性和现状,提出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在于《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和建议,以及专家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文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形成班级的阅读特色,使得学生的阅读实现质的飞跃。
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我们在工作中一边教书,一边搞研究,一边思考,通过摸索出解决学生阅读低效的教育对策,促进有效课外阅读活动的持续发展,改变学生被动研究的局面,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捧出个人经验,收获群体智慧”,促成教育合力,避免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让课题研究更加有效。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如何阅读名著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如何阅读名著教案阅读名著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和阅读经验,还可以让自己在阅读中受益匪浅。
所以,上好一堂名著阅读课,让小学生们充分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必要内容。
那么,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名著阅读课呢?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和课堂效果在设计名著阅读课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所要达到的课堂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对课题和学生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对于作品内容,背景等方面都要深入了解。
针对阅读名著这一内容,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和兴趣,使其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阅读价值。
3.让学生通过文学阅读,体会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品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当教师确定了这三个目标,就要尽力设计出合理的课程和活动方式,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课程设计和活动安排在设计名著阅读课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并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愉悦,从而更好的吸收知识和信息。
1.课前准备:在开始名著阅读课之前,教师应该对课程进行前期准备。
具体的准备内容可以包括让学生先了解一些作品相关信息,或是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谜语等形式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从而预备好学生的阅读力和阅读兴趣。
2.故事梗概:在让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可以简要给学生讲解一下整个故事的大体情节,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作品的整体构架和情节,为学生阅读积累宝贵的信息资料。
3.交流分享:在阅读环节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分享阅读体验和感受。
这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形象和主题的深入理解,也能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课后绘画: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就阅读的内容进行绘画,激发学生的创意和美术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策略浅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策略浅析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意义和策略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1.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增强理解能力: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推理判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拓展视野:通过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事物、人物和现象,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4.提高写作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优秀的文章,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并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5.培养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诗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需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利用下午课间或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章,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合理安排阅读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既要有趣又要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可以选择一些名著、经典故事等作为教材,让学生了解到经典作品的魅力。
3.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例如快速浏览、定向阅读、重点阅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笔记的写作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总结阅读材料。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测试,教师还可以通过作文、口语表达、绘画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批判思维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
5.合理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语文名著系列活动方案
语文名著系列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和目的语文名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深入研读经典名著,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名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我们决定开展一系列语文名著活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这一系列活动的方案和实施细节。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2.1 名著阅读讲座在每周的固定时间,邀请专业的语文老师或文学爱好者来学校给学生讲解名著。
讲座内容包括名著的背景知识、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通过讲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名著的内涵,提高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名著导读小组讨论在每个班级中组织名著导读小组,由班级的语文老师担任指导。
小组会定期组织讨论会,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疑问,并与同学一起探讨名著的主题、人物形象等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3 名著演绎活动学校将组织学生们参与名著演绎活动,可以选择开展话剧、朗诵、书画等形式的演绎。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与的形式,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用自己的方式将名著中的经典场景或人物形象进行再现。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记忆。
2.4 名著写作比赛学校将举办名著写作比赛,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比赛的作品可以是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内容可以是对名著情节的延续、对人物的创造等。
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可以在学校的文学刊物上发布,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名著阅读和创作。
三、活动计划和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名著阅读讲座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名著导读小组讨论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名著演绎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名著写作比赛每学年举办一次四、活动评估和效果分析4.1 参与度调查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整个活动的评价和意见。
调查内容包括对活动形式的满意度、对名著阅读效果的评估等。
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方案策划
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方案策划一、背景分析名著阅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当今数字化阅读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对于传统名著的阅读兴趣逐渐下降。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和思辨能力,本次方案策划旨在开展一系列名著阅读活动。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热情和主动性;2.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思考现实问题。
三、活动内容1. 名著导读讲座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策划一系列名著导读讲座,由学校的语文教师和文学专家进行讲解。
讲座内容包括名著的背景介绍、人物分析、情节解读等,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讲座时间可以安排在学生的语文课上或者是课外时间。
2. 名著阅读沙龙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名著阅读沙龙活动,鼓励他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和分享。
沙龙的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读书报告、小组讨论、名著剧场表演等。
通过沙龙活动,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理解。
3. 名著作品展览以学校图书馆或者校园文化活动中心为场地,举办名著作品展览。
展览包括名著原版书籍的展示、名著文化背景的介绍、学生阅读心得的展示等。
通过展览,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名著的了解和认识。
4. 名著影视展播组织名著影视展播活动,为学生播放经典名著的电影或电视剧。
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记忆。
播放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影评或者是小组讨论。
5. 名著写作比赛举办名著写作比赛,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比赛可以分为作文类和小说创作类,同时也可以设置特别奖项,如“最有创意奖”、“最感人奖”等。
比赛结果可以在学校刊物上发布,并给予获奖学生嘉奖。
四、活动推广1. 制作宣传海报组织学生设计名著阅读活动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形式等。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当前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需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1、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源泉。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比如定期组织阅读活动、搭建图书角、举办阅读沙龙等。
教师还要做好示范,充分展示自己对阅读的重视和热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2、注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应当注重开展课外阅读。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丰富多彩的故事书、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等来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注意阅读策略的培养小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阅读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比如提问、预测、联想等。
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操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引导他们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
4、关注情感体验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形式对文章中的情感元素进行引导,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5、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
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名著阅读教学作为传统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
名著作为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教学成为了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于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目标明确,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要想有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喜欢并乐于主动地阅读名著。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朗读、视频展示、音频讲解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激发他们对名著的兴趣和热爱。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名著阅读的趣味性名著阅读教学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名著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书、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丰富名著阅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名著的内涵和魅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如名著阅读分享会、名著创意阅读比赛等形式,丰富名著阅读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好感。
三、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名著阅读教学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名著中的文学知识和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这些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认知水平和文学素养。
四、注重情感导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名著阅读教学需要注重情感导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关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1. 以兴趣为引导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片段或人物形象,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小组合作活动或角色扮演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注重情感体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作品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可以通过情境再现、情感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文学感悟。
3. 多角度解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学内涵和意义。
可以从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作品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展开解读,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4. 培养批评意识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批评意识,让他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和辨析。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 教师讲解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等内容,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师也可以在讲解中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导读阅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做到有的放矢。
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结构、主题、人物形象等内容,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3. 分层阅读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阅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辅导。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阅读。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1.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选择地让学生接触到各类文学作品,如经典名著、童话故事、优秀儿童文学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乐趣。
2.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小型的图书角,放置各类图书供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故事、引述名言警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摸底阅读比赛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学生有效理解文本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1. 定期进行阅读技巧指导: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定期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技巧,如细节理解、主旨概括、推理判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2. 给予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一些阅读策略,如快速浏览、找关键词、画重点等,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
3. 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难度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体验到一定的挑战,但又不至于过于困难。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1. 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深刻思想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发表读后感: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读后分享,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创设文学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文学名人的故事,讲述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 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质疑能力。
小学语文名著导读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语文名著导读的方法与策略导读小学语文名著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一、激发兴趣故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开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用故事的开头或人物简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影视联动:利用相关的动画片或电影片段,帮助学生了解名著的主题和背景,让他们产生观看完整作品的愿望。
二、背景知识讲解作者介绍:简单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时代背景:阐述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对作品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精读与讨论分段阅读:将名著分为若干部分,逐段进行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问题引导: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你认为这个角色的行为对故事有什么影响?”或“这个情节传达了什么样的道理?”。
四、角色扮演戏剧表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名著中的经典场景,增强参与感和理解力。
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书中情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记忆。
五、写作延伸读后感: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续写故事:让学生根据名著的情节进行续写,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利用多媒体资源电子图书和音频:推荐使用电子图书或音频书,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媒介接触名著,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制作PPT或视频:鼓励学生使用PPT或视频制作工具,展示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解读,锻炼他们的信息表达能力。
七、总结与反思知识梳理:在学习结束时,对整个作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和要点。
反思分享:组织学生分享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收获以及感悟,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通过这些方法与策略,我们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和理解名著,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引言:一、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1.1.丰富阅读资源:为了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包括童话故事、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等,并定期更新。
1.2.创建阅读氛围:在课堂和校园中,教师应该积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比如展示学生作品、组织读书分享会等,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积极性。
二、选择适当的文学作品2.1.多样化的体裁选择:教师在选择文学作品时应尽量参考学生的兴趣,选择多样化的体裁,如童话、诗歌、散文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2.2.名著与现代作品结合:教师可以结合经典名著和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既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需求,例如《红楼梦》、《小王子》等。
三、设计探究性的阅读活动3.1.预测推理:在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标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猜测能力。
3.2.问答讨论: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3.3.课外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写读后感、创作故事、演绎剧本等形式,拓展文学作品的内涵,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4.1.速读技巧培养:通过教授速读技巧,如快速浏览、关键词标记等,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有效信息获取能力。
4.2.词语理解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词语解释、词语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的意思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
4.3.阅读技巧指导:通过教授标注、划重点、归纳总结等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机制5.1.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口头表达、写作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提高。
5.2.反馈与指导:及时对学生的阅读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文学素养,强化阅读策略的运用。
小学语文古典名著单元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典名著单元的教学策略研究作者:张军花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12期古典名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随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小学生的阅读方式有了较大改观,相对生涩难懂的名著阅读内容,很难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探索高质量的古典名著单元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本文立足小学语文古典名著,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从三个方面研究古典名著单元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典名著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按照由易至难的顺序编排,揭开了古典名著的神秘面纱。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了引导学生走进名著,教师要向其教授高质量的阅读方法,从古典名著的语言特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阅读,同时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
一、细致解读,因文定教(一)由简入繁,实现长文短教古典名著教学是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长文”或“难文”,学习名著中的文学知识。
坚持由简入繁原则,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习,则可以实现长文短教,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阅读课文,再传授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使之能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高质量方法。
比如,在《草船借箭》教学中,本篇课文是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经典故事,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介绍了诸葛亮识破周瑜计谋,并借助东风诱敌、借箭、立功的经过。
首先,教师要解读诸葛亮“借箭”的原因,播放《三国演义》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才出此下策,故意让他造十万支箭。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你是诸葛亮,你将怎样应对周瑜?”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重点讲解诸葛亮“借箭”的准备工作,再让学生通读课文,立足周瑜“心怀嫉妒”到赞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经过,找出课文中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之处。
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名著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宽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实施名著阅读教学需要合理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
下面是一些实施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组织小组读书分享,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可以设计角色扮演、讨论、写作、演讲等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内容。
2. 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动机: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之前,可以创设情境,例如介绍名著背景、作者生平等,激发学生了解名著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习的动机和参与度。
3. 分析名著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名著的结构和主题,帮助他们理解名著的内涵和作品的特点。
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学形式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名著的独特之处。
4. 提供多样的阅读材料:除了原著文本外,可以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相关材料,如批判性评论、解读文章、作者的其他作品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名著并与之进行比较。
5.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名著阅读不仅要求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还要求他们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批评、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6.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除了课堂指导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名著。
可以设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进行读后感的分享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7. 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定期组织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喜欢的名著、推荐给同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从而提高整体的阅读水平。
名著阅读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因此策略也可以因学校、年级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通过合理的策略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名著阅读的过程,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以篇带本”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统编版小语六下《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以篇带本”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统编版小语六下《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为例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都小学【摘要】本文立足学情,紧扣单元要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为例,提出了“以篇带本”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一、以趣激情,走近名著;二、方法引航,亲近名著;三、融合技术,贴近名著。
通过“以篇带本”,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指导,吸引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名著的质量,为学生快乐阅读、终身阅读奠定基石。
【关键词】以篇带本;名著阅读;教学策略2022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读书品味。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篇课文,它们都是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以“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为主题,编排了整本游历类名著的阅读,除了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名著阅读的一些方法,还希望与初中作好衔接,引导即将升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作好整本书阅读的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降低阅读名著的难度,引导他们习得阅读名著的方法,实现从“单篇到整本”,从“课内到课外”的转身呢?结合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实际,笔者做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趣激情,走近名著温儒敏教授曾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
”文学名著大多篇幅长,与小学生有距离感,学生读起来费力,有的地方甚至读不懂,还会占用很多的课余时间。
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喜爱程度。
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有兴趣投入到文学名著的怀抱中去汲取有益的知识营养。
1.引入媒体,调动兴趣。
很多文学名著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中呈现的画面、形象比较直观生动,学生乐于观看。
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策略
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导读策略:在开始名著单元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名著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文学地位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名著的整体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导读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名著。
2. 分组阅读策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部名著,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深度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名著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元素,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4. 跨学科整合策略:将名著阅读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历史、艺术、哲学等。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名著,同时也有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5. 评价与反馈策略:在阅读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
反馈则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
导读、分组阅读、深度阅读、跨学科整合以及评价与反馈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小学名著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名著阅读教学计划导言: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增强思维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小学名著阅读教学计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案。
一、名著阅读的重要性1. 拓宽视野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名著,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2. 增强思维能力名著作品往往具有复杂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通过阅读名著,学生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情感和价值观名著作品中常常涉及人生哲理、道德观念和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名著,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情感的冲击,培养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名著阅读教学计划的设计1. 选取适合小学生的名著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水平有限,因此在设计名著阅读教学计划时,需要选取适合小学生的名著。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简洁明快、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
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经过改编的名著,如《小王子》和《爱丽丝梦游仙境》。
2.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还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绘画、写作或演讲。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名著阅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物的动机、行为的意义以及故事背后的主题。
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结合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名著阅读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进行跨学科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学科,让学生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还可以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此外,也可以结合语文学科,让学生进行写作或演讲。
名著教学策略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名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报告旨在总结近年来我国名著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以期提高名著教学质量。
二、名著教学策略概述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引入故事背景:通过讲述名著作者、时代背景、故事梗概等内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好奇心。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名著中的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
2. 注重文本解读-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精读,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略读,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 多元解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
- 比较阅读:将名著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视野。
3. 强化实践应用-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名著内容进行写作,如写读后感、续写故事等。
- 表演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名著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 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名著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等。
4.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
- 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 开展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具体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法- 情境创设: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与名著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 案例: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 问题引导法- 提出问题:针对名著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 案例:在教学《水浒传》时,可以提问:“宋江为何会成为梁山好汉的领袖?”3. 讨论分析法-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名著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 案例: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孙悟空为何要拜唐僧为师?”4. 拓展延伸法-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共读教学名著活动方案设计
共读教学名著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简介共读教学名著活动是一项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教学经典著作的活动。
通过共同阅读名著,学生将深入了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概念、思想和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本方案将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理解能力。
3. 增加学生对教学经典著作的了解和欣赏,推广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
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流程1. 筹备阶段a. 宣传推广: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渠道广泛宣传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b. 选书准备: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适合学生年级和阅读水平的名著。
推荐教材可以涵盖不同作者、不同文学流派的作品。
c. 准备教辅材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和辅助材料,包括阅读导读、背景知识介绍、阅读笔记等。
2. 启动阶段a. 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b. 分发教辅材料:向学生发放教辅材料,让他们提前准备阅读。
c. 组织讲座和讲解:请文学专家或教师给学生做名著讲座,介绍名著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3. 阅读阶段a. 分组共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或学生领导。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阅读名著,互相讨论和分享阅读心得。
b.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笔记,记录下重要的情节、人物和思想,以便后续的讨论活动。
c.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定期组织分享会,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和感悟。
4. 深化活动a. 专题讨论会:根据名著的主题或重要章节,举办专题讨论会。
学生可以就某个主题或章节展开深入讨论和思考,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b. 组织读后感比赛:鼓励学生写读后感,组织读后感比赛,并在班级、学校范围内公布获奖名单,激励学生更多地阅读名著。
走进名著研讨活动方案策划
走进名著研讨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名著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研读名著,可以使人们对历史、文化、人性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和新媒体的崛起,名著研读的风气逐渐衰退。
为了激发人们对名著的兴趣,提高对名著的研读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决定开展一场名著研讨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激发参与者对名著的兴趣,提高名著研读的参与度。
2. 培养参与者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3. 培养参与者批判思维和文学素养,提高对名著的研究能力。
4. 推动名著研读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力。
三、活动内容1. 名著导读讲座为了让参与者对名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们将邀请知名学者和作家进行名著导读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作品的背景、主题、文学特点等,并引导参与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讲座可以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方便更多人参与。
2. 名著研讨小组为了提高参与者对名著的研读水平,我们将组织名著研讨小组活动。
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名著进行研读,并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活动可以线上或线下进行,每个小组定期组织讨论会,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辩论。
同时,我们将鼓励小组成员写分享文章,以便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名著研读中。
3. 名著阅读挑战为了推动名著研读的普及,我们将举办名著阅读挑战活动。
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选择一本或多本名著进行阅读,并在活动期间完成相应的阅读挑战。
挑战内容可以包括写读后感、解读名著中的经典段落、创作名著相关的作品等。
参与者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提交作品,我们将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奖励。
4. 名著借阅推广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名著,我们将借助图书馆、书店等机构,推广名著借阅活动。
通过与相关机构合作,我们将在活动期间提供一定数量的名著借阅服务,以便参与者更方便地获取相关阅读资料。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名著阅读推广活动,例如名著采访、分享会等,促进名著研读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名著阅读教学活动策略研究作者:陈李娟来源:《江苏教育》2016年第23期【摘要】针对小学生阅读名著只满足“浅碎化”了解的现象,教师可着力提升“儿童化”“系统化”两大挑战指数,运用可视化、角色化、仪式化等名著深度阅读的儿童化策略,引领学生玩转信息深加工、体验语言深揣摩、分享主题深探讨,最终让学生获得看得见的阅读力。
【关键词】名著阅读;可视化;角色化;仪式化【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2-0024-03【作者简介】陈李娟,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300),一级教师,南通市通州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增设“我读书我快乐”板块,配合单元课文推荐名著,巧妙衔接课内外阅读,旨在让经典深入人心。
然而,面对推荐,学生的阅读欲望并不强烈,大多数表示“早就读过”或者“曾听说过”。
在他们看来,报得出主人公的名字、说得出故事起因结局、列举得出几个故事情节,就算读完一本书。
因此,名著在手中还没捂热就被束之高阁,成为“文化的摆设”。
一、名著阅读需提升“挑战指数”1.提升儿童化指数。
首先,书目选择尊重儿童需求。
如阅读《西游记》原著有难度,教师可建议学生选择青少版或将两种版本对照结合读。
其次,任务布置顺应儿童天性。
儿童喜欢在游戏中探索发现的感觉,教师要顺应这种天性,将枯燥的阅读任务设计成有意思的游戏活动。
第三,询问运用儿童接受的语气。
英国当代作家艾登·钱伯斯建议教师用“说来听听……”替代“为什么”,这样询问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探寻和邀请。
[1]2.提升系统化指数。
阅读名著是以增进理解、获得发展为目标的,而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系统地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阅读有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2]这四个层次的阅读是渐进的,教师应引领学生超越基础阅读,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
一般来说粗读一本书后还要经历“信息选择加工—语言品味揣摩—主题分析讨论”三个阶段。
教师若循着这个步骤系统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就能切实提升他们的阅读层次。
二、提升名著阅读品趣的“儿童化活动方案”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立足儿童本位,探索出一系列提升儿童名著阅读品趣的活动方案,使学生在系统化指导中获得看得见的阅读力。
1.可视化方案——玩转信息深加工。
名著阅读中引入“可视化”,意在帮助学生将阅读中获取的信息以目录、表格、卡片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1)以目录为支架,把握整体内容读完一本书后,学生交流“书中主要讲了什么”时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教师可依托目录,指导学生进行概括训练。
如初读《鲁滨逊漂流记》后,笔者按以下四步引领学生把握整体内容:一览,即浏览目录,对全书的框架再做整体了解;二忆,即根据标题,依序回忆各章节主要情节;三联,即串联目录,适当做好“加减法”,如次要的标题可以减掉或相近的合并在一起,情节起伏的地方加些连接词过渡;四说,即记住框架,用通顺的语言概述全书主要内容。
名著目录的拟定方式虽有不同,但都为读者获取、筛选、整合信息搭建了有力的支架。
如以人名或地名为题的,可看目录回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以人物话语为题的,可围绕目录想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这句话。
教师可充分利用目录这个支架,引导学生在“浏览—回顾—串联—概述”的过程中提升信息加工能力。
(2)以表格为媒介,梳理重点情节《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中指出:“图解式引导是一项有效的记忆策略,因为它们帮助强化从阅读而来的最重要信息……改善读者对已经阅读过的内容的记忆。
”[3]而表格梳理是图解式引导的一种形式。
在交流《鲁滨逊漂流记》的过程中,笔者正是借助表格(如表1),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主人公一一化解困难的重点情节。
以表格为媒介,能省去重复的信息,集中呈现重点情节。
经历“深入阅读—绘制表格—提炼语言—填写表格—比较分析”这一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后,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思维的条理性、发散性同时也得到发展。
(3)以卡片为展示,评价人物形象为集中展示名著中的人物风采,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深入阅读故事,全面了解人物,然后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述评价,绘制“人物卡片”。
如阅读《上下五千年》时,笔者指导学生用卡片的形式概括评价人物形象。
卡片的绘制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对故事内容、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制作系列人物卡片,由显性主题到隐性主题,由同一平面的人物群像展示到立体层面的梳理展示。
这种形象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轻松地进行深度阅读,愉快地学习深度加工,主动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和探索者。
2.角色化方案——体验语言深揣摩。
经典名著中往往有具体可感的特定角色,学生阅读时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作者虚构的世界里。
因此,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在体验中揣摩品味语言。
(1)想成文中“我”,演绎内心独白《鲁滨逊漂流记》有大量的独白,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
为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笔者选取一组内心独白,引导他们进行多层次的“我”体验。
自由读,理出心情变化。
教师出示鲁滨逊刚流落荒岛上的一段内心独白,让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理出“我”从“悲伤绝望”到“坦然应对”的心情变化。
入境读,想成文中角色。
当学生读到“忍不住流下泪来”时,教师深吸一口气,用手势提示“可是——”,把他们拉到乐观的心态中。
批文入情的朗读,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我”的心情变化。
迁移读,找出表达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存在类似表达的段落进行阅读赏析,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可是”一词反映“我”心态的转变。
而发生转变的关键是“多想自己拥有的,少想不幸的”。
创作读,实现言意共生。
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遇到困难时的情境,仿照书中“……可是……”的表达形式写一段内心独白,写完后读给同伴听。
学生真实地剖析自己的内心,将鲁滨逊的精神化作了前进的动力,将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2)转型“编”和“演”,再现精彩镜头角色化体验的最佳形式就是向“编”和“演”的形式转型,再现精彩镜头。
高年级学生已掌握基本的戏剧常识,对剧本创编既有兴趣又有信心,教师只需提醒三点:首先,选择的剧目要具有故事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特点。
其次,创编剧本要将阅读的视角延展到文本外。
唯有知道背景,熟悉主题和内容,才能全面塑造人物形象。
此外,改编名著的目的在于揣摩文本语言、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深度阅读,所以道具之类辅助性的东西只需略有神似,点到即可。
改编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文本、编写剧本时会加上自己独特的理解。
如《上下五千年》中一些平铺直叙的故事经过学生创编之后变得一波三折,形象可感。
而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体验活动,学生在表演时会结合情况不断调整充实,进行再创造,使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等更具个性化特征。
经过创造性角色体验之后,名著中经典的语言、人物、情节深深地印在学生心底。
当他们再读其他故事时,会情不自禁地加入想象、创造,进入到深层立体的阅读状态。
(3)变成穿越者,展开深度对话学生对“穿越时空”较感兴趣,教师不妨“投其所好”——创设情境,让他们穿越到故事中,和主人公展开深度访谈,在心灵沟通中切身体会人物的心路历程。
如读完《鲁滨逊漂流记》,笔者引导学生和鲁滨逊进行了一番时空对话(节选):“那么,是什么支撑您从困境中站起来的呢?毕竟您开始只是一个人呀?”我好奇地问道。
“是信念!坚强不屈的信念!”鲁滨逊激动地说,“我告诫自己不能听天由命,坐以待毙。
我要靠双手、靠智慧去与大自然斗争,开创美好的生活。
”“穿越”是互通的,读完《海蒂》,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创编海蒂穿越到自己身边的故事,不仅要注意海蒂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风格和原文保持一致,还要用她的纯真、善良来温暖、改变自己。
习作中,有的学生描写海蒂帮助自己解决学习难题的情景,有的借海蒂的示范引领学会了礼貌待人,有的则和海蒂一起给孤寡老人讲故事……“穿越”的角色体验,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打开心扉与书中人物对话,在深度阅读、深度对话中内化文本语言,获得精神洗礼。
3.仪式化方案——分享主题深探讨。
心理学研究表明,仪式感越强,人们就会认为这件事越重要,越值得认真投入。
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分享阅读体会时,可以开展一些仪式感较强的活动,使深入的阅读探讨变得别致又有情趣。
(1)隆重颁奖礼为了点燃学生的分享热情,教师可精心设计PPT背景,配上音乐,营造隆重的仪式氛围,让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对人物的深度剖析。
如读完《草房子》,笔者让学生从“最英俊”“最善良”“最勇敢”“最坚强”这四个方面评选出“我心中最美的少年”,并撰写、宣读颁奖辞。
为了让颁奖礼更具仪式感,教师还可出示人物图片,让学生进行“大众投票”,从而扩大阅读分享的效应,加深对文本主题的感悟。
(2)正规辩论赛阅读交流时,遇到学生有不同见解,教师可引入辩论赛的模式,引导他们聚焦重点,规范表达。
如读完《鲁滨逊漂流记》,笔者围绕“如果你是鲁滨逊,能够重新开始,还会选择出海吗?”让学生展开辩论。
辩论前,要求学生紧扣自身立场,从文本中寻找依据,从经验中搜集事例,列好提纲。
辩论时,组织双方依次陈述观点和理由。
自由辩论阶段,提醒学生认真倾听,结合对方发言进行反驳,结合本方发言给予补充。
结束时,引领学生回顾梳理双方观点和理由,然后发表总结陈词。
如此正规的仪式,为的是促进学生深入地阅读思考,精心准备腹稿,有序有礼表达。
在思维碰撞、言语交锋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必然向纵深发展。
(3)趣味发布会教师还可举行每日“趣味发布会”,固定时间段,固定运作流程,让学生形成仪式感,对阅读分享充满期待。
笔者借鉴艾登·钱伯斯的观点,列出四方面——“喜欢的”“不喜欢的”“不明白的”“注意到的重复的固定模式”供学生选择发布会内容。
刚开始,学生对“固定模式”摸不着头脑。
于是,笔者以《西游记》为例进行引导,如关注“妖精往往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最终结局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这样引导,让学生明晰了方向,发现了许多模式——“七七四十九”“九九八十一”等数字表现了困难的磨砺;孙悟空打败妖精总能得到神仙的帮助……阅读对学生而言就像一场探秘游戏,他们的阅读乐趣不仅仅在文本所给予的那些东西上,还在探究与思考文本秘妙的过程中。
实践证明,可视化、角色化、仪式化等儿童化活动方案的实施,提升了名著阅读的品趣,使学生品味到了经典的深滋味,获得了受益终身的阅读力。
【参考文献】[1]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M].蔡宜容,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2]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3]埃里克·詹森,黎安·尼克尔森.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温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注:本文获2016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