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德育教育教案doc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探究精神。

2. 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体验这些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了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和乐趣。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探究自然现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第三课时:热爱科学,探索未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科学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第四课时: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教学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合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3.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现,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课时:科学探究与道德教育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科学探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尊重事实,追求真知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在科学探究中,尊重事实和证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科学态度。

(完整)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完整)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完整)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品质。

2.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应用语文教学渗透道德教育,通过选取具有高度道德意义的教材和作品,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发展。

2. 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语言训练活动,如朗读、背诵、表演、写作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2. 示范引导法:通过示范和引导,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3.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学生学情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觉性。

3.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以上为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的完整内容。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以“政治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1一、教学设计说明:作为政府权力行使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执行环节——依法行政,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本节设计主线是让学生通过两段情景材料谈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的认识,探究对政府的这种不作为对人民群众、对政府自身、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加深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主要内容是学习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政府如何科学民主决策等。

二、研讨主题:新授课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三、课堂评价:1.学生参与度:由于学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对本课的自主探究学案做了预习,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

2.问题设计:设计编排合理,在课本基础上对梯度思考有所改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提高。

3.教师引导:新课导入自然顺畅,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向纵深发展。

4.课堂对话:教师富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

5.知识落实:梯度思考回答问题合理,正确性高。

注重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学生记忆较快。

6.总体评价: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识记熟练,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强,但学生探究时的问题引导有偏离主题的现象。

四、课后反思1.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自然顺畅,学生巩固落实较好。

最后知识体系构建符合本课的主旨。

2.个人特色:自主学案编排合理,导入自然。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效果好。

3.存在问题: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虽有探究意识,但学生小组在探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高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高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高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渗透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引导学生从化学渗透中感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2. 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3.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
4. 化学渗透与道德教育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2.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化学渗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化学渗透的概念及应用;
2. 学习:讲解影响化学渗透的因素和实验操作方法;
3. 实验:进行相关化学渗透实验,观察结果并记录数据;
4. 总结: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5.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渗透与道德教育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相关化学渗透实验报告;
2. 总结化学渗透的重要性及道德教育的意义。

七、教学反馈:
1.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和点评;
2. 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八、板书设计:
1. 化学渗透的概念和原理;
2. 影响化学渗透的因素;
3.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步骤。

以上为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初中政治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政治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政治德育渗透教案年级学科:初中政治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人教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珍爱生命》,第一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生命的重要性,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生命的多样性,珍爱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提高关爱生命的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PPT,展示不同生物的生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多样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珍爱生命?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关爱生命的具体做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关于生命救助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珍爱生命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珍爱生命的感悟文章。

2. 制定自己的生命计划,关注身心健康,关爱他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多样性,认识生命的重要性,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同时,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上,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感悟,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关爱生命的道德行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道德素养得到了提高。

初中渗透德育的教案

初中渗透德育的教案

初中渗透德育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团结互助等。

2. 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历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

3. 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道德故事、名人名言、歌曲、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道德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思想觉悟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道德行为和不良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类似问题。

4.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道德演讲、征文比赛、文艺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5.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德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思想觉悟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道德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类似问题。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道德演讲、征文比赛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知识。

初中生物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初中生物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初中生物渗透德育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中的渗透现象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和德育教育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中的渗透现象2. 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作用3. 渗透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教学方法:1. 实验法:观察各种渗透现象并进行简单实验。

2. 图片、视频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生物中的渗透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渗透现象的重要性及作用。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生物中的渗透现象吗?它对生物体有什么重要作用?二、学习(25分钟)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图片、视频展示,了解生物中的渗透现象及其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渗透现象在生物中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四、拓展(15分钟)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探讨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念。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个道德故事或事件,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生物中的渗透现象,还培养了正确的德育观念。

通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和道德教育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注重渗透现象和道德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初中物理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物理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物理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另一种现象。

(2)提问: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出本课课题——光的折射。

2.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折射现象的特点,探讨折射定律。

3. 学习折射定律(1)教师讲解:介绍折射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应用。

(2)学生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折射定律的练习题,巩固知识。

4. 应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1)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光纤通信、眼镜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光纤通信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合作精神: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中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发言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讨论、发言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实验守则的遵守和安全意识。

3. 强调化学技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守则和安全知识
3. 化学技术与环境保护
三、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品添加剂、洗涤剂、药物等。

2. 讨论实验守则和实验室安全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佩戴实验室安全装备,遵守实验室规定,细心严谨地进行实验。

3. 介绍化学技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减少
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培养实验守则和安全意识。

3. 讨论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技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评价方式:
1. 实时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检查学生是否按照实验守则进行操作。

2. 作业评价: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感想体会等作业,评价学生对化学德育渗透的理解
和认识。

六、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和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2. 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地将化学德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物渗透德育的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德育的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德育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渗透是生物体内液体平衡的重要过程;2. 掌握渗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4.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教学内容:1. 渗透的定义和分类;2. 渗透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渗透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4. 渗透在身体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通过展示海绵吸水的实验,引出渗透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2. 理论学习:简要介绍渗透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渗透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验操作:设计一个模拟生物体内渗透作用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结果。

4. 小组讨论:分组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渗透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5. 情景应用:讨论渗透在身体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身体内液体平衡。

6. 总结提升:复习渗透的基本知识,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意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评价:1.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措施。

2. 学习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学生综合评价,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

教学延伸:1. 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将渗透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关注身体健康并注意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以上为渗透德育的生物课堂教学教案范本,欢迎教师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运用。

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1.引入(2分钟)保证身体健康需要哪三大要素?学生回答:空气、水、食物。

今天我们将研究《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通过引导学生从饮用不干净的水到空气呼吸的自然转换,引出今天的课题。

导入简洁自然,能有机地渗透不干净的水会传播细菌。

2.体验呼吸(5分钟)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呼吸过程,观察呼吸器官的使用。

学生演示呼吸,其他学生观察后回答。

通过感觉器官体验呼吸,让学生在体验中与想象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现自己。

教师提出反证,让学生体验没有呼吸的感觉,并用反例证明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3.认识呼吸器官(6分钟)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各个呼吸器官,边听边在身上指出来。

教师演示肺在呼吸时的运作,并让学生数一数一分钟呼吸多少次。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和重要性。

4.实验验证(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同时,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5.渗透德育思想(2分钟)结合教学内容和课题,适时渗透德育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的意识。

同时,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注健康,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认识了人体的呼吸器官,通过实验验证了呼出和吸入的气体的不同,培养了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渗透了德育思想。

出示资料:如果我们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吸入500毫升空气,那么一天内我们呼吸了多少瓶盐水大小的空气?学生汇报,教师总结:一天内我们呼吸了次,吸入了约升的空气,相当于我们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并感受到一天所需获取的空气量及其相对的空间。

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老师提问:你知道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是否一样?如何证明?你是否做过这个实验?为了证明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不同,老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使用一个水槽、一根管子和一个集气瓶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历史中的一些道德教育案例
3.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道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如孔子、孟子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引起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和兴趣。

2. 学习:讲解道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一些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实践: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历史中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并讨论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道德教育。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道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道德修养融入日常生活中。

四、课堂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如参与志愿活动、关爱他人等。

2. 配合历史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些历史人物或事件中的道德教育价值。

五、课后反思: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实践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2. 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合学生的道德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帮助,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发展。

七、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措施。

初中生物教案渗透德育

初中生物教案渗透德育

初中生物教案渗透德育
目标:
1. 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2. 理解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难点:理解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模型展示人体的呼吸器官。

2. 班级演示呼吸实验。

3. PPT或教科书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让学生猜测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并探讨它们的功能。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以及它们的功能。

2. 讲解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即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对身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由老师或学生示范呼吸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呼吸的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呼吸实验,体会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

四、讨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保护好自己的呼吸系统?
2. 探讨如何维护呼吸系统健康,例如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吸烟等。

五、反思和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并表示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呼吸系统。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邀请家长一起讨论呼吸系统的保护方法。

教学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人体的呼吸系统及其功能,还培养了关爱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注重呼吸系统的保护,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中生物教案(渗透德育)

高中生物教案(渗透德育)

高中生物教案(渗透德育)
学科:生物
级别:高中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现代生存环境的挑战和问题;
2. 了解人类在保护环境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1. 人类现代生存环境的挑战和问题: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等;
2. 人类在保护环境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应该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3.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

教学流程:
1. 导入环节:呈现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 知识点讲解:介绍人类现代生存环境的挑战和问题,以及环保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几个真实的环境问题案例,并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4.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1. 图片或视频资料:关于环境问题的图片或视频;
2. 真实案例资料:关于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案例资料。

教学评估:
1. 参与讨论: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
2. 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3. 行动实践:后续课程或校园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落实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延伸:
1. 在日常课堂中加入更多关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案例和活动;
2.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志愿活动,培养实际行动能力;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提倡环保理念,影响身边的人共同关注和保护环境。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导言: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本教案旨在通过德育渗透的方式,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德育渗透的概念与作用;2.学习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德育渗透的概念和作用;2.德育渗透在不同学科中的实施方法;3.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个学生违纪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出德育渗透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激发他们对德育渗透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解释德育渗透的概念,即将德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方法。

并让学生思考德育渗透的作用,如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等。

第三步:德育渗透在不同学科中的实施方法(20分钟)教师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例,讲解德育渗透在不同学科中的实施方法。

如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德问题,通过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施方法。

第四步:案例分析与讨论(2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德育渗透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探讨这些案例中德育渗透的效果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步: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并展望学生通过德育渗透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未来发展。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过程,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2.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小结,总结德育渗透的作用和实施方法。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六、教学资源1.相关视频和案例资料;2.教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德育渗透的概念与作用,并学习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与生活1.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化学在饮食、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析。

1.3 教学活动搜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分享和讨论。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化学反应。

1.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章:化学与科技2.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化学科技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2 教学内容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化学科技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3 教学活动观看化学科技相关的视频资料。

讨论化学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激发科学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章:化学与环境3.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2 教学内容化学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环境保护的化学方法和措施。

3.3 教学活动调查周围环境污染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进行环保实验,了解环保化学方法。

3.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能力。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第四章:化学与健康4.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健康事业中的作用,认识化学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科学生活方式。

4.2 教学内容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

4.3 教学活动学习人体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讨论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4.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培养学生对生命健康的敬畏之心,提高生命安全意识。

第五章:化学实验安全教育5.1 教学目标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增强安全意识。

5.2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七律长征德育渗透教案

七律长征德育渗透教案

七律长征德育渗透教案《七律长征德育渗透教案》
师生同行长征路,德育之旅展宏图。

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教案精心整理心律。

一、教材选材要讲求,重视长征历史价值。

红军精神勇敢追求,毅行万里嘹亮诗篇。

二、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观看纪录片了解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课堂氛围激发共鸣,班级活动增加互动。

小组讨论红军精神,开展模拟长征实践。

四、教师角色发挥重要,引导学生去思考。

探讨长征的意义所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五、德育渗透各科目,跨学科教学深入。

语文写长征英雄事迹,地理解释长征路线。

六、德育活动多样化,延伸长征教学内容。

参观红军纪念馆,感受真实长征历史。

七、评价方式多元化,突出德育目标评定。

以长征精神为标准,培养学生积极人生态度。

通过以上七部分的设计,我们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长征历史的过程中,深入领会红军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通过德育渗透各科目,使长征教学更有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相信,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将更加坦荡,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美术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美术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美术渗透德育教案1. 引言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通过美术渗透德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小学美术渗透德育的教案。

2. 目标通过小学美术渗透德育的教学,旨在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3. 教学内容3.1 艺术创作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程度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引导学生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

3.2 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色彩运用等方面。

3.3 创新和想象通过创新和想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艺术实践,鼓励他们思考并提出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3.4 团队合作和沟通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项目,让他们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作品,并通过交流和讨论来提升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

3.5 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通过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的主题和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艺术来表达对社会问题、人文关怀等的思考和关注。

4.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实施小学美术渗透德育的教学:- 集体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共同参与艺术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艺术创作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5.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小学美术渗透德育的教学进行评估:-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记录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物理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物理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物理学科:初中物理年级:八年级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 声音的传播:空气、液体、固体三种介质中的传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敲鼓、吹笛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吗?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3. 学生演示实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探究声音的传播(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空气、液体、固体三种介质中的传播。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3. 学生演示实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德育教育渗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团队合作精神,如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2. 强调科学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3.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精神方面的表现。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在德育教育渗透方面,教师要抓住时机,结合具体实验和现象进行教育。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高中物理渗透德育教案

高中物理渗透德育教案

高中物理渗透德育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渗透与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
1. 介绍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行驶、电梯运行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解
决实际问题等。

3. 小组展示:每组展示他们的想法和成果,并分享彼此的想法,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广
泛应用。

教学过程:
1. 引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物理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并设计相关实验或解决问题。

3. 小组展示:每组展示他们的想法和成果,并接受其他组的评论和建议。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理知识的渗透和应用,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物理
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安排:
1. 围绕本节课的主题,每组提交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包括实验步骤、材料准备等。

2. 每位学生撰写一份3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渗透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不断探索和发现物理世界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小结、过渡:
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但她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处境。想到出海打鱼仍未归来的丈夫,桑娜的心是多么忐忑不安。
②指名读第二个句子,说说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中间用好几个省略号连接)。
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时心里所产生的各种想法,桑娜心理十分复杂与矛盾。如,第一个省略号“……是他来啦”省略了桑娜听到门口有什么响动,于是误以为“是他来啦”。 第二个省略号则省略了她往门口看了看这个动作,然后得出结 “论: 不。 ”“ ” 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原来是那样焦急地盼望丈夫归来,现在又担心他回来发现两个孩子后会不同意收留,表现出桑娜此时矛盾的心理。“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下定决心,愿意承担一切。
今天要学的课文《穷人》是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着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苦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相信学了课文,大家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谈初读要求:
(1)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难读的地方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③理解词语:自作自受。 “自作”在文中指擅自做主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自受”在文中指让丈夫揍我一顿。
④从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后下定决心,你对桑娜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桑娜是一个极其善良的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教师小结、过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了挽救西蒙的两个孩子,做好挨揍准备的桑娜又开始犯愁着该怎么对丈夫说这件事情。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2.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3、同学们,我们知道列夫托尔斯泰写这篇文章是要突出人物美好品质的,作者正是通过环境描写这种侧面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来突出人物善良的美好品质。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渔夫为了一家人甚至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然而,就是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渔夫和桑娜还是主动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我们等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同学们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些穷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2.这篇课文写到了那几幅画面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说说,师引导学生概括。
3.指导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理解:“穷”人,体会“穷”境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3.小组交流,畅谈对“穷”的理解。
4.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⑴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⑵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 ”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⑴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得支持”(第 12—27 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
⑵找找:对话中几次写到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
⑶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第一次沉默他们身处困境,却遭遇恶劣天气的无奈与苦闷,桑娜却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沉默,而渔夫还沉静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理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 第二次沉默是他们对于邻居西蒙惨死,留下两个无辜的幼儿而感到难过与沉重,桑娜带着试探图意想看丈夫有什么反应,等着丈夫的决定,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 。 “穷” 他们每天只能_____________填饱肚子,吃的是_____________,菜只有_____________。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渔夫_____________身体,冒着_____________出海打鱼,而桑娜自己也_____________地干活,才能维持的。
1说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 ) (把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2理解句子: ”
3a.换词法理解“熬”字。
挺、度、顶、坚持、克服……
4b.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
体会:“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课题:9.穷人
年级:六年级
备课人:张正婷
课时划分:2课时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课件出示课题:9穷人(生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拿出你们的资料齐。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哪些课文是他写的《七颗钻石》)。
一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穷困的家庭环境;
二是介绍了人物——勤劳善良的桑娜和她的丈夫;
三是渔夫为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鱼,与风浪搏斗。
5.读句子:“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
表示钟声还在继续响。一方面突出表现了渔夫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顾惜身体和危险出海打鱼,深夜还回不了家的悲惨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妻子桑娜担心着丈夫的安全,期待丈夫平安归来的焦虑心情。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⑶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呼,感到心惊肉跳。”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 ’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⑴“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⑵“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
⑶通过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⑤朗读第三个句子,体会句中省略号的用法。
句中的省略号表示桑娜陷入了沉思之中。
2.教师小结。 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为了帮助两个无辜的孩子,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而作为桑娜丈夫的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渔夫回来后与桑娜的那一段对话吧。
3.品读对话,进入桑娜与渔夫的心理,体会渔夫的善良。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⑵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
(忐忑不安) :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3)理解句子:
①读第一个句子。讨论: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指的是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里,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拿本能的把两个孩子抱回了家。“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桑娜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这是桑娜本能的行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⑷课件出示句子。 “嗯,是个问题!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指名朗读句子。
议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 (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添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4.想象:渔夫一家今后的生活会是如何
5、生活中,这样的穷人很多,我们该怎样去帮助他们、去尊重他们呢
3.教师小结、导人: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两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4.教师小结第一部分“等丈夫”(第 l、2 自然段):
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这一部分的描写交待了三个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