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及玉米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及玉米生产性能影响研究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及玉米生产性能影响研究摘要: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农业废弃物利用方式,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并提高作物产量。
为了研究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及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在某农田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田间实验。
结果表明,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累积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对玉米生产性能也有正面的影响。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玉米生产引言土壤有机碳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对土壤质量的改善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的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偏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限制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农业废弃物利用方式,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
因此,研究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及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某农田作为试验区,设置四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用秸秆的对照组(CK)、每年还田2 t/ha的处理组(T1)、每年还田4 t/ha的处理组(T2)和每年还田6 t/ha的处理组(T3)。
在每个处理组中,连续进行了五个种植季节的玉米种植。
结果与讨论1. 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连续施用秸秆的年限增加,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五年的连续还田实验中,T1处理组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K组,分别增加了15.2%;T2处理组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T1组又显著增加了19.8%;而T3处理组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相较T2组增加了22.3%。
这表明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2. 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在五个种植季节中,T1、T2和T3处理组的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CK组。
与CK组相比,T1、T2和T3处理组的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8.2%、12.6%和16.5%。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作者:马玉霞来源:《环境与发展》2014年第03期摘要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掌握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
本文分别从土地利用及其管理方式变化的角度,综合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过程与机理。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温室效应中图分类号 X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0370(2014)03-0064-04Abstract: Studying the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dynamic change rules,help to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land use change. By literature review,this paper summarizes major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SOC,explaining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SOC change induced by changes of land use and l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Land use;Soil organic carbon;Greenhouse effect土壤碳库是大气碳库的3.3倍,生物碳库的4.5倍,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1- 2],也是最活跃的碳库之一。
土壤碳可分为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
无机碳相对稳定,而有机碳则与大气频繁地进行着二氧化碳交换,与大气进行活性交换的SOC约占陆地生态系统碳的2/3[3],所以SOC的变化将会影响大气CO2浓度,进而改变全球碳循环[4]。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对农作物产量的过度追求,导致农业经营方法出现了一定的缺失。
主要表现在种大于养、产大于投两个方面。
这种缺失造成大量农田对于一些类似旱灾、涝灾等的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减弱,也使得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明显降低。
这样下去,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农田无法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
因此,在农作物的种植生产过程中,加强对资源的利用,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这一点越来越引起农业科技人员的重视。
秸秆还田作为其中最有效的发展方式之一,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研究。
1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的影响1.1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多糖类物质、碳酸钙等成分在土壤中的含量会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而利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能够确保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五碳糖或六碳糖成分。
这对于田间农作物的发育生长起着极高的有利作用,甚至高于直接施肥料的效果。
秸秆还田的方式不止一种。
例如,覆盖还田,机械翻压还田。
通过机械翻压还田的方式,能够将秸秆更好地埋在土壤深处,使深层土壤内部的有机质及养分充分活跃。
同时,也加快这一区域中的土壤结构的矿化效率,为农田作物提供更为丰富的养分支持。
而且,相关研究表明,对于秸秆的还田措施的落实,能够提高土层,特别是针对深层土体的厚度,降低土壤容重比。
1.2积储土壤的水分在秸秆还田及秸秆翻压的实施过程中,对还田及机械深耕作业的同步开展,不仅可以存储大气降水,而且对于地下水的蓄积也能够发挥显著作用。
秋季状态下,用深耕30cm的方式,提升大气降水情况下的下渗深度,避免因为地表径流而对水资源产生的损耗浪费。
而且,秸秆还田的方式,对大气降水也能发挥一定的“拦蓄”价值。
综上,秸秆还田不但能够使农田的土壤更加均衡有效的接收大气降水,还能够抑制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
也就是说,对农作物秸秆的还田措施的运用,使得已经还田的土壤形成一个“水库”。
在农田不需要工作的时候,积极发挥其集水的作用;在农田需要为农作物提供生长环境的时候,积极发挥其耗水的功效。
玉米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年3月·第36卷·第2期:160-168March 2019·Vol.36·No.2:160-168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张莉,李玉义,逄焕成,等.玉米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36(2):160-168.ZHANG Li,LI Yu-yi,PANG Huan-cheng,et al.Effects of granulated maize straw incorpor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and grain yield[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9,36(2):160-168.Effects of granulated maize straw incorpor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and grain yieldZHANG Li 1,2,LI Yu-yi 1,PANG Huan-cheng 1*,WANG Jing 1,CONG Ping 1,ZHANG Jun-tong 1,GUO Jian-jun 3(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Beijing 100081,China;2.School of Agriculture,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Xinyang 464001,China;3.Th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of Dezhou,De⁃zhou 25300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straw incorporation method,promote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 and improve soil quality in theshort time,a 3-year micro-field pl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a 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 station in Dezhou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The treatments included no straw incorporation (CK ),conventional chopped straw incorporation into the 0~15cm depth (CC⁃SI )and granulated straw incorporation into the 0~15cm depth (GSI ).And then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 ),DOC/SOC at 0~20cm and 20~40cm soil layers and grain yields at maturity of 2013—2016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that the GSI treatment and CCSI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C and DOC concentrations in the 0~40cm layers in relative to CK,but the increases were mainly in the 1~1.5years after straw returning,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reatments at other ⁃pared with the CCSI treatment,the average increase of SOC and DOC contents in the 0~20cm layers during 1years of straw incorporationunder the GSI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6.59%and 3.00%,and those increase in the 20~40cm layers increased by 17.36%玉米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张莉1,2,李玉义1,逄焕成1*,王婧1,丛萍1,张珺穜1,郭建军3(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2.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河南信阳464001;3.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德州253000)收稿日期:2018-05-26录用日期:2018-08-15作者简介:张莉(1987—),女,河南信阳人,博士,主要从事土壤耕作与培肥研究。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小麦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还田,能够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产生
积极的影响。
小麦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小麦秸秆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的板结和团粒化现象,有
利于空气和水的渗透,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这些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植
物的吸收能力和养分利用率。
小麦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小麦秸秆富含大
量的碳元素,还田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有机质的
分解释放出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提供给水稻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加水稻的产量
和品质。
有机质还可以提供在土壤中形成稳定的有机质颗粒团聚体,增加土壤的团粒化程度,改善土壤的结构,有利于土壤的保水、保肥和透气性,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释肥
料的效果。
小麦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小麦秸秆具有良好的抗风、抗
雨和抗冲击的能力,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壤的风蚀和水蚀。
通过还田,可以在水稻生长季节,使得土壤表面覆盖有一层较为均匀的秸秆覆盖物,减少降雨对土壤的冲刷,减轻水稻生长
期间的洪涝灾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水稻的产量。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
和水稻产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土
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从而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水稻的产量。
在农业生产中,可
以将小麦秸秆充分利用,还田到水稻田中,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可持续性发展。
田间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田间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一、引言在农业生产中,耕作制度是指农田土壤的管理和处理方式,对土壤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耕作制度会导致土壤质量的差异,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与产量。
因此,研究田间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耕作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 翻耕制度翻耕制度是传统农耕中常用的方法,其通过深耕、翻动土壤,使土壤松散,增加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
然而,长期以来大面积的翻耕也给土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频繁的翻耕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化,增加土壤的密实度,降低土壤容重。
其次,大规模的机械化翻耕会造成土壤有机质流失,同时还可能导致土壤侵蚀问题,加速土壤的退化和贫瘠化。
2. 免耕制度免耕制度是近年来提倡的一种耕作方式,其通过不翻耕、不翻土的方式来保护土壤结构,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免耕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损失,同时减少耕作成本和劳动量。
然而,免耕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不翻耕土壤,导致土壤有机质难以分解,影响养分的释放和吸收。
其次,免耕制度容易诱发一些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三、现代耕作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 保护性耕作制度保护性耕作制度是在传统耕作制度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耕作方式。
其通过减少或合理控制翻耕的频率和深度,保持土壤表面覆盖物,保护土壤结构和土壤有机质的积累,避免土壤流失和侵蚀。
保护性耕作制度能够明显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 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改良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3. 秸秆还田制度秸秆还田制度是指将作物的秸秆经过处理后还原到农田中,用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的肥力。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秸秆的处理和利用问题逐渐凸显,其中,秸秆还田作为一种环保且资源化的利用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秸秆堆积、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还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来源,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对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转化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和分析当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农业生产中的秸秆利用和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概述了秸秆还田的基本概念、方式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为后续研究提供背景支撑。
接着,重点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转化的影响,包括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组成和转化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和作物产量增加的潜在机制,为农业生产中的土壤管理和秸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秸秆还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农业生产中的土壤管理和秸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秸秆还田方式及其特点秸秆还田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旨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根据还田方式的不同,秸秆还田可以分为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两大类。
直接还田是将收割后的作物秸秆直接翻入土壤中,让其自然分解。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成本较低,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秸秆还田方式。
直接还田的优点在于可以迅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但同时,直接还田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秸秆分解速度慢,可能影响作物生长;秸秆中的病虫害和杂草种子可能给下一季作物带来危害;过量的秸秆还可能导致土壤过于疏松,影响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间接还田则是指将秸秆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再施入土壤。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籽粒糖类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m a i z e .U n d e r t h e f o u r t i l l a g e me t h o d s i n c l u d i n g n o t i l l a g e( N T) ,h a r o w t i l l a g e( HT ) ,r o t a r y t i l l a g e( R T)
下分别设置 秸秆还 田与不还 田两种处理 , 研究不同耕作方式 与秸秆还 田与否对小 麦 、 玉米收获期 籽粒可溶 性
糖含量 、 蔗糖含量及淀粉 累积 的影 响。结 果表 明 : 收获期籽粒 中淀 粉的合 成与蔗糖的积累量 、 可溶 性糖含量没
有 明显 的关 系 , 在淀粉积 累量较低 的耕作 方式下 , 蔗糖含量与 可溶性糖 含量却没有相应 的降低 , 说明籽粒 的贮 存容量 和物 质转 化能力成为影响淀粉积 累的主要 因素。旋耕和免 耕的籽粒贮 存容量 和物质转化 能力 明显高 于耙耕 与数 的影 响 , 最终表现 为旋耕 与免耕的产量较高 。秸
Abs t r a c t T he e x p e ime r n t wa s s e t i n t h e f i e l ds wi t h l o n g—t e r m r o t a t i o n o f wi n t e r wh e a t a n d s umme r
山东 农 业 科 学 2 0 1 4, 4 6 ( 1 ) : 3 2—3 6
S h a n d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耕作方式 与秸秆还 田
对 冬小麦/ 夏玉米籽粒糖类 积 累和产量 的影 响
赵 华桐 , 周 舫 , 颜 红 , 栾培 军 , 张建朋 , 冯 宇鹏。 , 陈国庆 , 宁堂原。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与农作物的影响
※农业科学 今日农业2019, No.823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与农作物的影响陈 瑞(宿迁市宿城区农机指导服务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摘 要:秸秆还田是一项重要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科学的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质量和有机质含量,同时能够促进农业的增产和增收。
然而,如果秸秆还田技术还不成熟和不规范的话会造成土壤中滋生病菌、出现害虫,这对农业的发展和农产质量提高有不利影响。
因此,科学的秸秆还田技术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肥力;影响;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前言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如果利用科学的技术能够变废为宝。
科学的秸秆还田技术不仅能够解决环境污染还可以解决秸秆利用率低的问题。
当前,秸秆还田技术还有不足之处,因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土壤板结,农田的质量下降等,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因此,高效的秸秆还田技术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秸秆还田的主法与要求秸秆还田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两种方式,其中的直接还田具有自身的特点,即将秸秆覆盖、翻压和粉碎等,该种还田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快和成本低,同时还能实现对资源的科学与合理利用。
该种方式的覆盖还田技术能够降低水分的蒸发,具备蓄水和保水的功能,不足的是秸秆腐解的速度比较慢,一旦和一些物质发生反应可能诱发病害的发生。
此外,另外的秸秆还田方式翻压就是指将秸秆粉碎之后直接放在土壤里面,但是在翻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即控制好繁压的速度,太深是不科学的,20cm比较适宜,因为这样能够将营养物质保留在土壤中。
此外。
还有粉碎还田的方式,该种方式和翻压还田的方式比较像,就是将秸秆粉碎之后直接放入到土壤中,对深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深度为15cm比较适合。
另外,间接还田有堆沤还田和过腹还田,其中的堆沤还田就是利用夏季高温天气的特点将秸秆放置在田间地头上,之后通过粪便等实现对碳氮比和酸性的调节。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分析
T u f e i s h u i l i一、运用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的影响(一)秸杆还田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影响在农作物中含有较多的化学物质,是土壤微生物中具备的生命能源,经过科学家研究了解到,秸秆还田不仅能够增加各种“酶”物质的数量,并且也能提升“酶”物质的活性,运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能够帮助土壤内的蔗糖酶、中性酶等酶物质的活性高于不运用秸秆还田处。
运用秸秆还田也能消除在农药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能吸收一些农药的成分,并且能与农药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溶于水的化学物质,这样能将农药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在降雨的过程中随着雨水或者在随着灌溉水排出土壤之外,因此运用秸秆还田能够帮助土壤消除重金属污染以及能够消除农药中含有的残毒。
二、秸秆还田的方法所谓的秸秆还田包括,直接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等(一)直接将秸秆还田当今将农作物的秸秆直接还田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秸秆直接还田的方法不同主要分为,地表覆盖还田方式、浅耕切碎还田方式、间隔还田方式、深层覆盖的还田方式。
按照秸秆还田量可以划分为半量还田与全量还田,秸秆还田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由于秸秆中含有大量的钾元素、磷元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运用秸秆能够促进土壤中的微粒更有效的结合,运用直接还田的方式能够更快速提升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增加,同时也能将土壤培肥,进而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的提升。
在运用秸秆还田降解的过程比较复杂,因此一些问题也从中暴露出来,首先由于农作物的秸秆中含有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半纤维三个部分组成,由于这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因此运用秸秆直接还田的方式,秸秆在土壤内通过微生物分解的转换周期相对较长,因此不能作为作为当季的土壤的肥源。
另外秸秆直接还田的数量,秸秆粉碎程度等一些原因都会影响到秸秆还田的效果。
(二)直接焚烧还田当今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能源的结构不断变换,秸秆从曾经的农民新柴变成了当今的废物,现在已经不是农作物的秸秆焚烧之后形成灰后进行还田,而成为了当今的直接焚烧还田。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与农作物的影响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与农作物的影响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年第08期作物秸秆是一种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但实际生产中秸秆还田利用率较低。
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空气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秸秆还田的作用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物,具有较高的粗纤维含量,是一种多功能的可再生材料。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容重,为作物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另外,秸稈还田可促进作物生长,减少碳排放。
秸秆在分解开始时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在分解后期,秸秆吸收的水分会逐渐释放到土壤中,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残根处理之前的含水量,秸秆还田在保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试验表明,秸秆还田使土地平均单产提高了7%~9%,不仅减少了化肥的投入,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秸秆还田减少了空气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2秸秆还田的弊端2.1影响根系生长秸秆长期返回田间可使土壤松弛,增加土壤间隙,但在进行秸秆还田时,土壤微生物和农作物幼苗有可能争夺养分,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幼苗根部泛黄和枯萎。
2.2易发生病虫危害秸秆中有很多细菌和虫卵,在秸秆还田时,甚至还有一些虫卵残留在农作物秸秆上。
带有病菌和虫卵的秸秆被直接压碎并撒在土壤上,导致细菌和虫卵在土壤中快速繁殖,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增加。
这些细菌和虫卵威胁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并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
3秸秆还田危害的应对措施3.1增加氮肥使用量当秸秆还田时,土壤中的碳物质迅速增加,导致微生物繁殖并分解碳。
微生物不可避免地会从土壤中提取一定量的氮作为补充,从而与作物争夺养分。
如果不及时增加氮肥,将影响下一季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需要增加氮肥使用量,以加速秸秆的分解,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需求。
通常,应添加75~150 kg/hm2的尿素,对于缺少磷和钾的土壤,应追施适量的磷、钾肥料。
3.2控制秸秆还田重量土壤肥力条件决定了返回田间的秸秆量。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科学的秸秆还田都对土壤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耕作方式是指农民在耕种作物时所采用的耕种技术和耕作措施,而秸秆还田则是指将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留在地表或者压实在地里,以供后续作物生长或者提高土壤的肥力。
本文将重点讨论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传统的耕作方式中,常采用的是深耕和翻耕的方式,这种方式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容重增大、透气性差,并且易于产生水土流失,降低土壤的肥力。
而现代的耕作方式在耕作上更加注重保护土壤,通常采用非耕作和浅耕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保持土壤的结构完整性,提高土壤的肥力。
耕作方式对土壤的养分影响较为直接,传统的耕作方式常常导致土壤养分流失,而现代的耕作方式则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深耕和翻耕会导致土壤表层的养分流失,降低土壤的肥力;而非耕作和浅耕则可以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耕作方式中,常常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样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不利影响;而现代的耕作方式倾向于采用有机肥和生物物质,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秸秆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够在土壤中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有机物质,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保水性,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减少土壤表面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的湿润度,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渗透性,有利于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三、建议1. 强调科学的耕作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更加重视科学的耕作方式,尽量减少深耕和翻耕的方式,采用非耕作和浅耕的方式,保持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的平衡,提高土壤的肥力。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人们采用了多种耕作方式和土地管理措施。
然而,不同的耕作方式和土地管理措施对土壤肥力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本文将重点讨论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传统犁耕和深松耕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传统的犁耕和深松耕是常见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可以翻松土壤,促进土壤通气性和水分渗透性,提高土壤肥力。
但是,这种耕作方式会破坏土壤结构,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降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水分的保持能力,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不需要翻松土壤,保持了土壤的结构和微生物群落,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保护性耕作可以通过覆盖植物和秸秆来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减少地力流失,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出率。
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农业废弃物利用方式,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
同时,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1.提高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可以将有机质降解成为有机碳、氮、磷等养分,并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和稳定性的提高。
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2.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秸秆还田可以提供很多养分,如氮、磷、钾等,这些养分可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和转化,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养分利用率。
综上所述,不同的耕作方式和土地管理措施对土壤肥力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地条件和作物需求来选择适宜的措施。
在进行耕作时要注意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的影响第一篇: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的影响秸秆还田对土壤的作用本学期我选修了土壤生态学这门课程,学到了很多平时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下面我将谈谈我对本门课程中秸秆还田这一部分的看法和认识。
众所周知,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
但是如果使用的方法不恰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
那什么是秸秆还田呢?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
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
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秸秆还田一般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等方式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
过腹还田是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以畜粪尿施入土壤;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
还田数量较多,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
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
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
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直接还田1、秸秆还田的数量。
无论是秸秆覆盖还田或是翻压还田,都要考虑秸秆还田的数量。
如果秸秆数量过多,不利于秸秆的腐烂和矿化,甚至影响出苗或幼苗的生长,导致作物减产。
过少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一般以每亩200千克为宜。
2、配合施用氮、磷肥。
新鲜的秸秆碳、氮化大,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
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
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肥料,补充土壤中的速效养分。
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3期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的影响赵建宇(中山善栽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00)摘要:农业活动一直是国家发展中关注的重点内容,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饮食生活等有支撑性作用,需要农户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落实农业技术,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与消耗。
就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展开论述。
首先在直接和间接还田形式上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和微生物的影响。
随后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同时在提高秸秆还田应用价值的措施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包括注重前期规划,科学利用配套技术和后期效果评价,希望能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改良;作物生长0 引言秸秆还田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与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以及土壤环境的改善等有着紧密联系。
因此对秸秆还田的实施要点与方向进行进一步探究,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1 秸秆还田的形式掌握秸秆还田形式有利于节约农业工作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对后续土壤改良的稳步开展也有推进作用,是提高农作物生长水平的基础环节。
如直接还田形式就经常被应用的土壤环境改良中,因为其人工成本少且作业形式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很多农户的认可与应用。
而间接还田形式具有较强的降解性质,对提高农作物生长速率有重要影响。
如通过氨化技术对秸秆原料进行处理后能降低其中的纤维素,这样土壤就能更充分的吸收其中营养元素,实现土壤肥力提升的同时助力农作物的高质生产。
2 基于秸秆还田下土壤改良的影响分析2.1 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主要体现在农作物养分的吸收情况和根部的生长情况上,当土壤的物理性状较强时,内部环境中的组织结构、含水量以及团聚体都能超过正常要求,能为农作物提供优质的生产环境。
而将秸秆还田应用到农业工作中,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土壤的物理性状。
如土壤中的微团聚体量就能在秸秆还田的应用下有所减少,而大型和中型的团聚体量则能有所增加,这样土壤肥力和水稳定性就能根据团聚体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土壤结构的强化。
连续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连续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徐蒋来;胡乃娟;张政文;朱利群【摘要】为探索苏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开展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轮作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养分、碳库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经过连续5季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秸秆还田量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以连续5季75%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4%、3.97%和10.28%;②连续5季75%秸秆还田量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而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则以50%和75%还田量表现出明显优势,其对土壤碳素有效率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亦是如此;③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对周年粮食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稻麦秸秆均还田>仅稻秸或麦秸还田>稻麦秸秆均不还田,且以连续5季75%还田量影响最为显著,增幅为10.01%.综合考虑,在该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以75%秸秆还田量为宜,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To explore the influenceof suitable amoun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quality and crop yields for middle region of Jiangsu,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nutrients, carbon pools and crop yields in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 After five-season continuous straw retur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straw returning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soil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rapidly-available potassium, and 75% of five-season continuous straw returning got greatest increases, by 3.54%, 3.97% and 10.28%, respectively.2) 75% of five-season continuous straw return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 contents of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while 50% and 75% five-seasoncontinuous return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and easily oxidizable carbon, and the effect was the same on soil available carbon contents and 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 3) Straw returning increased annual crop yield in an order of both rice and wheat straw returning>only one crop straw returning>no straw returning. Among them, 75% of five-season continuous straw return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yields, increased by 10.01%. In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75% of straw returning is most suitable in a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 of the study region.【期刊名称】《土壤》【年(卷),期】2016(048)001【总页数】5页(P71-75)【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土壤碳库;作物产量【作者】徐蒋来;胡乃娟;张政文;朱利群【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1.4;S158.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耕地 15 亿亩,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近 7 亿吨,秸秆产量约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 30%,是一种数量巨大的可再生资源。
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有机碳质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有机碳质量的影响高翔;沈阿林;寇长林;马政华;王文亮;郭战玲【摘要】利用小麦-玉米轮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进行定位试验,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6a11季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3种还田方式均能显著提高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表现为玉米秸秆还田>两季秸秆还田>小麦秸秆还田;3种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增长速率为玉米秸秆还田>两季秸秆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小麦季玉米秸秆还田对有机碳活性提升效果优于两季秸秆还田和玉米季小麦秸秆还田.%A 6-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rn stover or/and wheat straw incorporated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organic carbon and active organic carbon in soil in a wheat and corn rot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ed only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ed with straw returning increased the active organic carbon proportion in soil. All three methods of straw return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quantity of labile organic carbon(LOC) and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CMI) , which was in the follow order: corn straw application>corn and wheat straw application> wheat straw application. And for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increase speed was corn straw applied>corn stover and wheat straw applied>wheat straw applied. There was higher organic carbon activity in the treatment of returning corn straw in wheat season than the treatment of both corn stover and wheat straw applied in two seasons or the treatment of wheat straw applied in corn season.【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1)009【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连续耕作;秸秆还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作者】高翔;沈阿林;寇长林;马政华;王文亮;郭战玲【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1秸秆还田是近年来我国推行农田地力培肥的一项重要技术。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综述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的持续发展,土壤养分的持续耗损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式中,土壤养分的流失和贫化现象比较普遍,给农田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种有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成为了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秸秆还田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从而为优化农田管理、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揭示秸秆还田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和活性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我们还将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抗旱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促进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1.3 研究意义通过对秸秆还田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揭示不同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实现土壤养分平衡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能够引起研究者和农业生产者的重视,促进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在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指明发展方向。
【内容达到200字】2. 正文2.1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简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是一种常见的农田种植模式,通常是指在同一块耕地上轮作种植小麦和玉米。
这种轮作体系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小麦和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轮作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小麦和玉米的生长特性和生长需求不同,因此轮作种植可以有效避免土壤中某些特定养分的过度消耗。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2013年第1期现代园艺作物高产优质品种的不断推广和作物复种指数的提高,不仅要求土壤肥力具有较大的负荷量,而且要保持较高的肥力水平。
有机肥具有培肥土壤、调控土壤养分的特殊功能,但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愈来愈少,作物秸秆作为主要的有机肥源,直接还田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已成为必然。
为此,笔者于1997~2001年在安徽省广德县进行了有机无机肥料定位试验,对作物秸秆还田后的增产效应和培肥土壤效果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位于安徽省广德县杨杆乡水田。
试验共设5个处理:①单施化肥;②化肥+稻草-1;③化肥+稻草-2;④化肥+麦秸草;⑤化肥+油菜秆。
试验小区面积24m2,3次重复,完全随机设计。
稻草-1、麦秸草、油菜秆施用量为1500 kg/hm2,稻草-2施用量为3000kg/hm2。
5个处理的化学肥料用量相同,即施纯N肥150kg/hm2,P2O545kg/hm2,K2O90 kg/hm2。
氮肥用尿素,磷肥用过磷酸钙,钾肥用氯化钾。
全部磷肥、钾肥、稻草、麦秸草、油菜秆及50%氮肥作基肥施用,剩余50%氮肥作追肥施用。
试验连续进行了4年,每季作物收获时,每小区采集植株样进行植株形态和产量组成因素观测,实收每小区产量。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秸秆作为一种有机肥料,肥效发挥缓慢且持久,除能供给农作物所需的养分外,还能为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能源和营养物质。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秸秆还田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2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作物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增加较多,同时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对作物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油菜平均增产148~184kg/hm2,增产率为8.56%~10.64%;水稻增产430~490kg/hm2,增产率6.89%~7.85%。
油菜秆和麦秸草还田油菜分别增产84和48kg/hm2,增产率分别为4.86%和2.78%;水稻分别增产354和312kg/hm2,增产率分别为5.67%和5.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h f e c s o l g d n ta —r t r ig o h c u lt n o oa r a i a b n i h olo h a sr c :T e i l n e ft l e mo e a d srw nu ia eu n n n t e a c mu ai ft tlo g c c r o n te s i f w e t o n
I t e cs o l g o e a d S r w —r t r i g o c m ua in o i n u n e fTi a eM d n ta ・ eu n n n Ac u lt f l o Or a i r o 0lo h a il g nc Ca b n i S i f n W e tF ed
—
rt r i gfrc ni u u e s n c e s dt e tt r a i c r o o tn nt e s i b 7. 9 .T e t ame t f v ru e l. eu n o t o s3 s a o si r a e a o g n c a b n c n e t ol y3 1 % n o n n h ol i h h e t n et r d p o r oo n n l ssrw —rt r i gf rc n i u u e s n n a c d t e mir ba ima s c b n c ne ti h olb 2 8 % .T e s i g pu ta eu n o o tn o s3 sa o se h n e h c o ilb o s a o o tn n t e s i y6 . 8 n r h ol
摘
要: 通过 大田定位试验 , 研究 了稻麦两熟制 下耕作 方式与秸秆还 田对麦 田土壤 总有机碳 积 累的影响。结果表 明: 秸
秆还田可以显著提 高土壤 总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 生物量碳 的含量 , 中旋耕 +连续3季稻麦秸秆还 田处理使 土壤总有机碳含 其 量提高 了3 .9 , 7 1% 翻耕 + 续 3季稻麦秸秆还田处理使 土壤微生物 生物量碳含量提 高了6 .8 ; 土壤 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 含量显著高于旋耕处理 ; 在相 同秸秆还 田方式下, 旋耕处理的 O一 m和 7—1 m土层的 7a 5a
Si cs N j g g。 l r nvrt, aj g 10 5 C i ; .Istt oA r u ua R suc dE v om n, i guA c ne , a i n u ua U i s y N n n 0 9 , hn 3 ntuef gi l r eor a ni n et J s — e n n A ctl ei i 2 a i ctl en r n a
微 生 物 熵 显著 大 于翻 耕 处 理 . 1 2 m 土层 的 则相 反 。 而 5— 5c
关键词: 秸秆还 田; 耕作方式 ; 小麦; 有机碳 ; 土壤微 生物生物量碳 ; 微生物熵 中图分类号 :52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 88 (02 0 00 0 s 1. A 10 — 5 1 2 1 )8— 0 6— 4
Z HANG 一w i ,Z e HAN W u—y G i ,啊r NG L a g , HU i u A in Z L —q n .
G U Ke—in ,Z a HAN Ha g—y n .B AN Xi G n u I n—mi n
( .C l g f goo y N nigA cl rl nvri , aj g 105 h a 2 oeeo eor n ni n n 1 o eeo rnm , aj ut a U ie t N nn 09 ,C i ; .C lg f suc adE v omet l A n u sy i 2 n l R e r l a
f l e e s de ie—w e tco p n s m r u h te f l c t n tss h eu t d c r dt a ta —r t r i g c u d o — i d w r t id i rc e u n h a r p i gs t t o g ed l ai et .T er s l i i ae t rw y e h h i o o sn h s eu n n o b l vo sy ic e s h o tn so t r a i ab n a d m co i ima sc b n i e s i iu l r a e te c n e t ft a o g nc c o i rb a b o s a o n t ol h e t n f oa y t l e pu ta n ol r n l r h .T e t ame t tr l l ssrw r or ia g
江西农业学报
2 1 ,4 8 : 9 0 2 2 ( ) 6~
A t c l reJa gi caA ut a in x u
耕作 方式 与 秸秆还 田对 麦 田土壤有 机碳 积 累的影 响
张四伟 , 张武益 王 梁 , , 朱利群 顾克军。章红运 卞新民 , , ,
(. 1南京农业大学 农学院 , 江苏 南京 209 ;. 10 52 南京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 南京 209 ; 105 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江苏 南京 20 1 )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