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背景下西部五县市小城镇发展思路研究(发改委)

合集下载

县_市_域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方案探讨

县_市_域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方案探讨

75【摘要】分析了当前城乡统筹规划中面临的问题,总结了过去10年城乡整体性规划的实践,提出了三套解决方案,认为方案一从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出发,将工作范围扩展到整个县(市),实施的难度相当大,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方案二结合我国《城乡规划法》的修改与调整的方向,提出完整的新规划体系,是可以进行尝试的改革创新之举;方案三从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直面规划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当前城市总体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中需要完善与调整的内容,是较为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空间一体化DI SCUSSION ON SCHEMES OF URBAN AND RU-RAL I NTEGRA TED PLANNI NG A T COUNTY LEVELZHANG Wei; XU Haixian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ed planning, this paper presentsthree schemes for its settlement based on summaryof ten-year experiences. Scheme one extends the workscope to whole county (or city), but it have to facemany problems. Therefore its effect is not ideal.Scheme two, combining the amendment of Law of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resents a new planningsystem, which is an innovation worthy of trying.Scheme three, based on the solving of urgent problems,indicates the contents needing improvement in thecity master plan and town master plan, which is amore practical choice.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ed planning;planning; spatial integration 1 理论基础与相关规划经验借鉴1.1 理论基础1.1.1 田园城市理论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发展的设想源于19世纪末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撰写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他创造性地设想出一种城乡结合模式,融城乡功能为一体,其中对“社会城市”(socialcity)的组织设想包含了重要的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思想,不仅有利于大城市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指导思想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指导思想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指导思想摘要: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

小城镇建设是复杂、系统、长远的社会性工程,所以,应当对其中一些内在的并互为联系的问题有明确的指导思路: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承担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性组织和商业性组织,小城镇中的主导性产业与多样性产业问题,实现人口向小城镇聚集与适宜的政策。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人口;产业;政策一、小城镇发展的现状1.小城镇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

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

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

2.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

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

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加强城镇建设,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

还有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以及“县改区”、“乡改镇”等,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的短期收益。

很多地方城镇规划面积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有城无市的地方为数不少,没有把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上来。

二、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原因1.产业发展不平衡。

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来支撑,即需要产业载体,这种产业可以是第二产业,也可以是第三产业,或者二、三产业并重。

但在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员比例不同。

我国西部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发展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发展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发展研究就地城镇化指农村的就地改造和农民在世代居住的农村完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

本文将以陕西省礼泉县白村为例,以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的重要意义、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困境、未来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作简要探讨。

就地城镇化在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也存在着如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应制度不匹配、产业支撑效力不够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就地城镇化的发展。

因此,就地城镇化的推进,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推进制度改革与匹配、培育非农产业支撑、科学规划,推动就地城镇化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标签:就地城镇化;发展现状;困境;对策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城市病使得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探索新的城镇化道路。

就地城镇化是相对于异地城镇化而言的,以原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实现就地非农就业和就地市民化的城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就地城镇化及其重要意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主张发展小城镇,农民在原居住地通过非农就业,同时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实现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思想的转变,逐步实现就地城镇化。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形式,就地城镇化较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一)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克服异地城镇化的困境在异地城镇化模式下,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存在诸多困难与阻力。

首先,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在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有诸多困难。

进城的农民仍买不起房,即使已迁至城市,但却无法实现有效的人口转移,人口也就无法进行城镇化;其次,户籍制度限制和农村与城市的二元化结构等因素,导致农村居民在城镇中很难生根而成为城镇经济生产与消费的动力;再次,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农民工在社会参与、交往和心理认同等方面存在不小障碍,社会融合度低;最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进入城市大大增加了人们生活的成本。

关于小城镇规划中特色问题思考

关于小城镇规划中特色问题思考

关于小城镇规划中特色问题的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小城镇建设中一些弊端的分析,提出小城镇建设注重特色的观点,并列举一些具体的小城镇特色,阐述在小城镇规划中应着力挖掘特色,从而促进小城镇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特色思考发展1、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小城镇是地方乡镇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

在新形势下,小城镇规划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城镇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加艰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原则,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健全城镇建设标准,强化规划约束力。

”“地方规划要切实贯彻国家战略意图,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

”所以说,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做“花瓶”、搞摆设,既要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又要形成人口集聚区,体现地方特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的小城镇设置很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

至2008年,全国共有19000多个,虽然成为繁荣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对城乡和区域发展也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但是,很多各自为政,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

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现在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小城镇已经成为当前乡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一定区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运行的一体化,形成了乡村新的产业格局。

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

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

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汇报人:2023-12-15•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目录•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研究不足与展望01研究背景与意义新疆作为我国西北边陲的重要地区,城镇化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新疆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新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2 3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理论意义研究成果可以为新疆各级政府制定城镇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新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践意义通过研究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推动新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意义0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广泛研究。

他们主要关注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同时,国内学者还对新疆地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学者们对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

他们主要关注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同时,国外学者还对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VS研究发展动态国内研究动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更加深入。

他们不仅关注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发展模式,还对新疆地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国内学者还对新疆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与路径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与路径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与路径一、概述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政府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提出的一项大型战略,旨在推进城镇化转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推动、发展路径、发展策略等方面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实施。

二、政策推动2014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并制定了五年到十年的规划目标。

政府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户籍制度改革、扶持中小城市、创建特色城镇等一系列政策。

近年来,中央政府提出了以跨越式、绿色、智能等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并在政策上加以鼓励和支持。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还提出要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等内容,并提出了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等目标。

三、发展路径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遵循跨越式、绿色、智能化等发展路径。

跨越式是指不断深化城镇化发展质量,让农民工众创业、创新、就业、创造财富、分享财富。

绿色则是推进城市绿色建设、城市绿色发展、城市绿色消费,鼓励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则是促进高新科技与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内外部因素,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四、发展策略1. 完善城市规划体制。

此为城市整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实施三个层次的城市规划体系,将成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2. 科学发展空间布局。

坚持合理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多极化、分布式城市格局,将横向扩张转为纵向发展。

3. 完善居住条件。

强化人文服务,将好的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等社会服务资源配比到城市居住区域内,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4. 加速城市环保和低碳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环境监管,采用低碳技术、推广节能理念等等,降低城市环境压力,合理使用地球资源。

5.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挥城市与乡村的优势和特色,适应人民群众城市化需求,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探索集体产权制度。

六、结论可见,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把城市与乡村贫困地区的协调融合,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感提高的必然需要。

浅谈中国西部小型城镇经济发展

浅谈中国西部小型城镇经济发展

浅谈中国西部小型城镇经济发展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型城镇借助自身的特色优势发展城镇经济。

中国西部地区作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其小型城镇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中国西部地区小型城镇的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中国西部地区小型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建议,希望以此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小型城镇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西部;城镇经济;旅游发展一、研究背景城镇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城镇经济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放在了中国城镇经济的打造上。

有学者认为中国城镇特色经济的打造,是中国内需市场进一步扩大开发的关键举措。

西部地区作为国内经济相对来说较为落后的地区,地广人稀一直以来都是西部地区的代名词,广阔的土地和稀少的人群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得不面临体量问题,同时西部地区的旅游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交通的限制,使得其难以发展小型城镇中这些问题格外突出,加之小型城镇自身的经济限制,又使得小型城镇的特色打造面临启动资金匮乏的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针对中国西部小型城镇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希望以此促进中国西部小型城镇经济发展。

二、中国西部小型城镇经济发展问题(一)周边城镇体量小周边城镇体量小,是中国西部小型城镇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许多小型城镇的内需市场扩大,必须要依赖旅游业的带动旅游业作为与许多行业息息相关的关键性行业,其发展直接影响到小型城镇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西部地区许多小型城镇希望能够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来扩大自身的经济体量,但是由于周边城镇体量小的问题,使得周边城镇能够为小型城镇旅游业发展所提供的流量支持有限,小型城镇旅游业很难在周边城镇体量小的情况下,吸引足够多的旅客来支撑其其旅游业的发展,打造旅游业所花费的资金,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收回成本,不利于小型城镇整体的经济发展。

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3.06.26•【文号】•【施行日期】2013.06.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2013年6月26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镇化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近年来围绕城镇化开展的主要工作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行了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进行了重点部署。

围绕推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办发〔2011〕9号)印发实施,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配套政策,18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14个省(区、市)探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

据公安部统计,2010— 2012年,全国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数量为2505万人,平均每年达835万人。

二是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国务院印发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具体任务。

2011年— 2012年,全国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824万套,比“十一五”期间开工总量还高12%左右;基本建成1033万套,相当于“十一五”期间建成总量。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县域经济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就业增加、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财政增长以及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市委、市政府又把正定列入石家庄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梯队,要求我们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

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课题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

在这种情况下,正定县委认真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发展县域经济历程,并就今后发展思路和措施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思考。

一、发展现状正定县毗邻省会,辖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74个行政村,人口43.7万,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九五”期间曾跻身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十强县”行列。

但经过2001年区划调整,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乡镇划归石家庄市区,经济总量减少三分之一,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23668万元调减至17700万元,减少四分之一,经济实力受到较大影响。

面对现实,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县情,完善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县域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就恢复到区划调整前水平;2003年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又跻身“河北省十强县”,位列第九;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9.3亿元,同比增长27.4%;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23.5%。

具体讲,目前我县经济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

目前,全县发展优质专用麦26.6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6.9%;奶牛存栏4.18万头,发展养牛小区18个,40%的奶牛实现进区饲养;生猪存栏40.86万头,出栏77.58万头;林果发展到1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7.8%,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涌现出了惠康、天天乳业、海天饲料、先锋饲料等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各类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1家,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58%;初步形成了禽蛋、蔬菜、乳制品、肉类、林果、优质麦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65%。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键盘的敲击声伴随着思考的旋律,逐渐勾勒出这份方案的轮廓。

小城镇,这个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地方,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的活力,是时候好好梳理一下了。

一、发展定位我们需要明确小城镇的发展定位。

不再是简单的农村集市,而是要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我们要依托当地资源,发挥地理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打通对外通道,提升道路等级,确保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人流畅通无阻。

同时,优化内部交通,方便居民出行。

2.供水供电:保障小城镇的供水供电需求,提高覆盖率,确保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稳定。

3.信息网络: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提高网络速度,实现光纤到户,让小城镇居民享受到与大城市同等的信息服务。

三、产业发展1.特色产业:发掘当地特色资源,如农产品、手工艺品等,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

2.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如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3.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就业和税收。

四、生态环境建设1.绿化美化:加强小城镇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

2.污染防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确保小城镇空气质量、水质达标。

3.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平衡。

五、社会事业发展1.教育投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一批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医疗保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3.文化生活:丰富小城镇的文化生活,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六、政策保障1.财政支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投入,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2.土地政策:优化土地政策,保障小城镇建设的土地供应。

3.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小城镇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小城镇建设学习心得 (2)

小城镇建设学习心得 (2)

小城镇规划建设学习心得通过自己看教材、看视频听讲座,学习了《小城镇规划建设》一书,以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目前小城镇建设中,一些地方存在着布局过于分散、土地利用粗放、违法使用土地、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开展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吸余入口。

目前,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农村的城镇化是“三农”问题得以最终解决的根本出路所在,只有城化,才能为乡村工业化发展提供空同,也只有城镇化才能为吸纳大量的乡村富余劳动力创造条件。

惟有实施镇化战略,提高人口素质和能力,创造就业机会,才能最终达到减少农村人口的目的。

当农村人口下降到总人口的25%以下时,农业才能实现集约、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农业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农业成本才能有大幅度改善,因此农村城镇化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中国的改革开放、粮食和劳动力的富余为中国的城镇化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有了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保障提出发展小城镇、带动农村发展的大战略,把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要步提高坡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坡镇的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城值化在中国农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

小城镇是指县城和县城以下比较发达的集镇或乡所在地以及大城市周围农村建设的卫星城。

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城市型小城镇即县城和县属销是乡镇和村镇,统称为农村集镇。

小城镇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回的锥形城市,或称为初级城市。

它是城市经济向农村渗透和农村生产力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的结果。

我国现有的城镇是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直,科学技术发展与推广以及信息交流的中心。

它既具有(初级的)城市工业、商业和社会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又具有一定比重的农业和农业服务业;既具有皱市粗对集中的人口和公共设施,又有接近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小城镇”这个称呼,指出小城镇“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具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

中国东、西部小城镇比较研究——以甘肃与江苏为例

中国东、西部小城镇比较研究——以甘肃与江苏为例

中国东、西部小城镇比较研究——以甘肃与江苏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城镇化的速度和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城镇化进程。

本文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对其东、西部小城镇比较研究进行探讨。

一、东、西部小城镇的定义小城镇是指该地区半城镇化到城镇化转型时期,城镇人口在1 万以下的城镇,多为农业转型时期的产物。

东、西部是以长江为分界线,位于长江以东的地区称为东部地区,西面则是西部地区。

二、城镇化发展差异甘肃省和江苏省作为东、西部地区的代表,其城镇化发展差异明显。

以城镇化率为指标,江苏省城镇化率在2019 年已经达到了71.8%,处于全国最高水平之列;而甘肃省城镇化率在同年仅为39.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省小城镇数量较少,但这些小城镇的城镇化率较高,街道化程度也较高,譬如盐城市大丰区,已全面完成了行政村村庄制度特殊规划。

而甘肃省小城镇数量较多,在城市化进程中属于相对较晚的阶段。

虽然在新冠疫情之后,许多城市居民选择回到甘肃的小城镇生活,为城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从整体发展来看,甘肃省的城镇化进程要落后于江苏省。

三、教育水平差异教育水平是一个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江苏省和甘肃省的教育差异较大,教育资源配置也不同。

江苏省拥有全国知名的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较高,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市场化经济成熟,高校师资队伍构成合理,加快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也成为了该地区教育优化发展的重要目标。

而甘肃省的教育资源较少,大量学生需要到其他省份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江苏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较于甘肃省更加先进,高速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一系列配套设施齐备,为物流和交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江苏省的城市化往往伴随着城市综合体建设,更加注重居民的生活质量,如大连湾等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了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生活。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三篇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三篇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三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小城镇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动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融合点。

为扎实推动我市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依据市委点题部署和市政协20xx年工作要点,市政协组建以陈达新主席为组长、王能军副主席为副组长的调研组,于20xx年4月至5月,实行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市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 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 镇、xx镇等16个示范小城镇进行了专题调研。

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看法,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状况16个小城镇中,xx镇为省级示范小城镇,其余为市级示范小城镇。

镇域总面积为xx.61km2,总人口为xxxx 人,人口密度为xx人/km2;建成区总面积为xx.43km2,总人口为xxx人,人口密度为xx1人/km2,城镇化率为xx.23%;20xx年社会生产总值xx.69亿元,财政总收入5.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6元,农夫人均纯收入5687.2元。

各示范小城镇在地缘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方面各有优势。

xx镇、xx镇紧贴消费市场,生态条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镇、木黄镇、寨英镇、万山镇、中坝镇旅游资源丰富,对外有高速大路联结;大龙镇工业基础好,处于铁路、高速大路枢纽位置;xx镇商贸富强、交通便利、特色农业基础好;xx镇是乌江航道和铜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盘石镇地处湘黔苗族群众聚居区核心地带,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民间绝技资源丰富。

二、主要成效各区(县)及示范小城镇仔细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根据"特色鲜亮、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要求,狠抓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进展和城镇管理,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镇规划全面掩盖。

依据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示范镇就小城镇进展定位进行了策划。

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及问题研究

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及问题研究

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及问题研究
王娟丽
【期刊名称】《现代营销(下)》
【年(卷),期】2024()1
【摘要】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西部地区人口多、经济实力弱、发展不平衡、欠发达等原因,区域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瓶颈,阻碍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揭示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并挖掘当前西部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快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总页数】3页(P143-145)
【作者】王娟丽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西部地区资金流失及区域资金协调配置问题研究
2.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研究——以西部地区11省为例
3.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4.西部地区中医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研究
5.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及趋势研究——以陕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2023版)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2023版)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1 城市交通建设●提升道路网格化规划与建设,缓解交通压力●发展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等●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效率1.2 水电气供应建设●改造和扩建供水、供电和供气设施,提高供应能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能源调度和利用效率1.3 城市绿化建设●打造城市绿化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绿化覆盖率●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二、产业结构优化2.1 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2.2 城乡产业对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增加值●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提高收入水平2.3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打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三、人才引进与培养3.1 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级人才到城市发展●提供高薪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人才创新能力3.2 培养创业人才●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创业项目和创业培训●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促进创业资源共享3.3 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建立科研创新平台,支持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创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降低创业风险四、生态环境保护4.1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2 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提升生态修复技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4.3 强化环境监管与治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五、城市社会事业发展5.1 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落实义务教育公平入学政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高等教育与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竞争力5.2 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效率5.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和低保制度,保障基本生活附件:●城市交通规划图●城市绿化规划图●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人才引进政策文件●环境保护监测数据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城市交通、水电气供应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优化。

小城镇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2022

小城镇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2022

小城镇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2022小城镇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小城镇的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小城镇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首先,现阶段小城镇发展的现状是多样的。

一方面,部分小城镇在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方面仍相对薄弱,人口流失严重,经济活力不足,发展困难。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小城镇却显示出了较好的发展潜力。

这些城镇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投入。

比如,一些文化小镇、生态小镇和旅游小镇等,通过打造特色和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投资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小城镇发展的未来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小城镇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小城镇的发展。

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出台,小城镇将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小城镇将借助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小城镇可以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科技企业、建设科创园区和加大科研投入,小城镇能够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人才,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再次,小城镇将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采取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小城镇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加强,小城镇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等方式,小城镇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小城镇将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小城镇将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小城镇能够吸引更多农村人口迁入,并提供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互补和共同发展。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还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基础设施差等问题。

在“十一五”期间,必须要从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小城镇建设。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被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中央还明确提出小城镇作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既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现阶段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整体规划不强,布局不合理。

规划在先,建设发展在后,作为小城镇,必须用成熟的思想指导其建设。

但长期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省、市、县、镇各级规划不衔接,规划水平低,村庄布局散乱,自身规划不合理等。

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级政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城镇干部对城镇建设的规律不是很熟悉;城镇干部更换频繁,使规划执行丧失了连续性。

这样一方面使得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布局分散,乡乡有镇,另一方面又使得小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据新华社消息,2003年,我国乡镇已达到42620个,其中建制镇达20226,县城以为的小城镇总人口约为1.91亿。

根据我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全国建制镇镇区平均只有1221.1户,4518.6人,镇区面积2.2平方公里。

2.地方财政配套困难。

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环境建设等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不能为农村人口、产业、服务的集中提供相对完善的条件。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大部分县还是“吃饭财政”。

有的地方中央和省级项目争取到了,但往往要求地方财政配套投入。

为了完成项目投资地方只好违心承诺,有的挤出吃饭钱搞配套,造成畸形投资,地方财政愈加困难。

专题九 乡村和城镇 问题研究5 现代城市发展规划方向

专题九 乡村和城镇 问题研究5  现代城市发展规划方向

③规划新兴产业集中园区 ④购置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商超能够增加城市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消费,提高特色小镇种植户的收益,①正确; 打造乡村休闲度假基地能够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旅游,带动特色小镇的旅游消费,②正确;规划新兴产业集 中园区体现的是推动产业集聚,对带动消费作用不大,③错误;购置机械,提高生产效率体现的是促进技术扩散, 是通过加大投资的方式提高生产水平,对带动消费的作用也不大,④错误。故选D。
研究思路:
实践应用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要素在县城乡
村打造的综合开发项目,如旅游小镇、智能小镇、体育小镇、
农耕小镇等。作为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关键节点,特色
小镇对推动城乡融合、助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下
图)。据此完成1—3题。 1.特色小镇推动城乡融合的核心在于城乡之间的( A)
【解题思路】设问要求结合实例,从城镇空间结构、产业布局、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回答角度
信息获取
城镇空间 图b显示新城建设紧密环 绕中心城区,布局生态产
结构方面 业
图b产业功能单元显示产
产业布局 业融合生态建设,主要布
方面
局科创、文旅、运动观光
等产业,注重高质量发展
碳排放方 蓝绿生态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百个郊野

#b
效发展,提升农村产业发 围绕山区丰富地形,发展运动观光相关产业,
展的内生动力
打造户外体育运动品牌,发展体育产业
可以有效提高全市绿化隔
离带的碳汇功能,充分发 统筹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滨河公园等公园,
挥其生态与社会效益,助 规划九个郊野公园群,打造百个郊野公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五县市小城镇建设思路和主要问题研究(评审稿)杭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杭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二○一二年九月目录一、背景和意义 (1)二、现状和问题 (3)(一)发展现状 (3)(二)主要问题 (5)三、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7)(一)基本原则 (7)(二)总体思路 (7)四、发展导向分析 (9)(一)我市西部五县(市)小城镇发展的导向类型 (9)(二)我市西部五县(市)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导向 (13)五、对策建议 (26)(一)着眼长远,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26)(二)注重集约,合理布局基础设施 (28)(三)夯实基础,加快发展载体建设 (30)(四)集群发展,科学发展特色产业 (31)(五)建管并重,创新城市管理水平 (34)(六)开拓思路,切实缓解要素瓶颈 (35)(七)彰显特色,着力培育城市文化 (37)(八)优化环境,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38)(九)形成合力,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40)附件:关于小城镇发展和新型城市化理论和实践的调研报告 (42)一、关于小城镇的定义 (42)二、关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 (43)三、关于小城镇发展的理论综述 (44)四、关于小城镇发展的实践探索 (48)一、背景和意义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杭州战略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加快西部五县(市)小城镇建设是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其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我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双转变的重要抓手。

“十二五”期间,我市正处于人均GDP 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跨越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将从重速度向重质量和效益转变。

与此同时,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以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加快小城镇发展,改善城乡区域关系,构建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格局,进而带动全市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在更高层面上的统筹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我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双转变的重要抓手。

其次,小城镇是我市构建网络化大都市的关键节点。

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要求,我市提出了构建“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网络化、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这个结构体系中,小城镇是一个关键节点。

这是因为小城镇是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大都市发展的重要腹地,是大都市环境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缓解大都市压力的重要承接地。

第三,小城镇是我市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载体。

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枢纽,通过小城镇的服务带动作用,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三农”问题。

最后,小城镇发展是我市西部五县(市)实现腾飞的战略选择。

西部五县(市)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同时也是杭州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

加快小城镇发展,必将带动五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缩小西部五县(市)与中心城区的差距,拓展杭州发展新“蓝海”,进而增强杭州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因此,理清新型城市化背景下西部五县(市)小城镇发展的思路,推进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对于我市建设网络化大都市,实现经济社会突破性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现状和问题杭州市西部五县(市)包括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和淳安县,区域面积1352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54.31万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208.7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左右,是杭州市的“西部”,也是杭州未来发展的“新蓝海”。

(一)发展现状块状经济凸现,特色产业初显。

近年来,我市西部五县(市)经济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总体实力较强,在2011年全国百强县(市)榜单中,富阳列28位,临安列80位,其中以小城镇块状特色经济尤为突出。

如富阳市新登镇形成了轻纺、玩具、皮革、塑料机械、建筑材料、水处理等特色产业,成为轻工业大镇和出口大镇。

建德市乾潭镇的五金工具、家纺等传统块状经济优势明显,五金工具产品细分市场份额已占到全球的20%、全国的40%;寿昌镇的冶金建材,梅城镇的低压电器等成为建德市的支柱产业。

桐庐县分水镇被称为中国制笔之乡,是国内笔类重要出口基地;横村镇是中国针织名镇、出口毛衫制造基地;富春江镇是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

临安市高虹镇是中国节能灯电光源制造基地;昌化镇不仅以鸡血石闻名于世,又是我国重要的精密元器件制造基地。

淳安县汾口镇依托千岛湖优质水源,形成了以千岛湖啤酒为产业龙头的水饮料块状经济。

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西部五县(市)依托西湖、黄山两大世界著名景点带来的巨大人气,坐拥淳安千岛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优质旅游资源和一大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是浙江旅游的黄金地带之一。

在五县(市)小城镇中,拥有建德市梅城镇、寿昌镇、大慈岩镇,富阳龙门古镇、黄公望富春山居,以古村落、古民居、旧遗址保护为载体,成为区、县(市)承载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文化名镇。

临安市太湖源镇,富阳市万市镇,淳安县汾口镇、威坪镇,通过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成为区、县(市)重要的旅游生态屏障。

西部五县(市)各小城镇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森林水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

五县(市)地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拥有南苕溪、中苕溪两条太湖源流和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生态水廊,拥有一级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等众多生态保护区,在全市自然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连接“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重要的景观生态走廊和经济走廊,也是我市、我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天然氧吧。

五县(市)地处浙西地区,森林面积1496万亩,占全市的91.96%,森林蓄积量3989万立方米,占全市的94.44%。

其中,临安、淳安两县(市)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合计占全市的53.06%和59.98%。

规划体系形成,城镇功能增强。

通过“十二五”规划,西部五县(市)都提出了较完善的城镇建设规划体系,其中建德市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城,梅城、寿昌为副城,乾潭、大同为组团,大慈岩、大洋、杨村桥、下涯等镇为节点的城镇体系;临安市规划形成“中心(城区)带动、二副(於潜、昌化镇)崛起、多镇突破”新型城镇发展格局;淳安县规划形成“一主(千岛湖镇)两副(汾口、威坪镇)”的飞鸟型城镇格局;桐庐县加快构建“中等城市(凤川—江南新城)—小城市(分水、横村、富春江、江南4个中心镇)—中心村(32个)”网络化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富阳市进一步完善“一城二带四动四区四片”发展布局,将市域划分为富春、东洲、银湖、江南、新登、场口、鹿山、龙羊、龙门等九大板块。

“十一五”时期,杭千高速、杭徽高速建成通车,将五县(市)纳入到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

五县(市)按照建设小城市的定位,依托大项目建设战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资源从县(市)城向小城镇延伸,小城镇建设投入连年上升,各小城镇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城镇功能逐步健全。

(二)主要问题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西部五县(市)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受到历史传承和区位条件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轻、小、民、加”的经济结构特点,在注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生产力布局散、自主创新能力弱、环境污染相对大等问题,如富阳造纸、建德化工、冶炼等产业,威胁了周边环境,环境容量将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同时,在杭州市大力发展的十大产业中,五县(市)所占比重很小,转型升级的压力大。

城乡发展不够平衡。

西部五县(市)小城镇受产业发展基础、区域发展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与中心城区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而且五县(市)之间、同一县(市)内镇与镇之间的发展差距也较大,多个层次的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

与珠三角、苏南相比,我市西部五县(市)的城镇规模普遍偏小,综合承载能力偏弱,难以有效集聚资本、人才等资源,土地也受到环境控制指标约束。

五县(市)小城镇与中心城市距离越远,其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越低。

社会事业相对滞后。

西部五县(市)小城镇的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上差异较大。

城镇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往往是越靠近县(市)域中心优质资源越密集、越远离县(市)域中心优质资源越稀缺;在享受“同城同待遇”、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小城镇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比如难以为进镇农民提供稳定的就业保障,进镇农民存在身份认同问题等。

小城镇社会管理亟待加强,普遍存在着乱停车、乱摆摊、乱倒垃圾和乱建设等问题。

体制改革亟待加快。

小城镇政府在管理权限与综合服务能力方面,尚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效匹配,普遍存在“责任大、权力小”的现象。

部分中心镇规模较大,外来人口众多,区域内的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整治、计划生育、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等任务艰巨,客观上需要加强镇级政府的管理权限和综合服务能力,需进一步落实和深化“扩权强镇”改革。

三、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一)基本原则1、集约高效西部五县(市)小城镇发展应坚持经济发展和城市提升相结合,科学规划、集约利用土地空间,充分发挥集聚优势,强化规模效应。

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知识、技术、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2、彰显特色西部五县(市)小城镇的发展应坚持差异化发展理念,注重培育自己的特色。

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风俗特产等资源优势,挖掘培育城市个性,形成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3、生态低碳西部五县(市)小城镇的发展应坚持走环境友好的城市化道路,注重生态保护,突出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低碳产业,推动城市、自然和人的和谐相处。

4、创新机制西部五县(市)小城镇发展应创新治理模式,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树立服务理念,提高行政效率,发挥社会自主管理作用,强调公众参与和民主自治,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和组织模式,切实解决社会治安、贫富分化、分配不公等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总体思路立足杭州市网络化大都市建设和城乡区域统筹一体化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坚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导向,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改善民生为目的,以推进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和发展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完善、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要素集约,提高我市西部五县(市)小城镇经济发展质量、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强小城镇集聚辐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化大都市和城乡统筹重要节点的战略作用。

四、发展导向分析(一)我市西部五县(市)小城镇发展的导向类型由于资源、区位、经济、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小城镇表现出不同的职能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