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升清降浊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
李东垣理法方药应用于肾病治疗的体会_王汝梅
李东垣理法方药应用于肾病治疗的体会王汝梅,张素梅,许秋俊(驻马店市中医院内六科,河南驻马店463000)摘 要:慢性肾炎综合征病情复杂,处于正虚邪实、寒热夹杂的矛盾之中,正虚以脾肾气血阴阳亏损为本,邪实以湿热、瘀血、湿滞为标。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单纯的辨证论治及专病专方药治疗方法,难以形成系统的治疗体系。
学习并应用李东垣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治疗从升阳举气着手,同时注意降阴火、利湿浊、调中气、化瘀血等方法,经临床系统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满意,值得进一步地研究与总结。
关键词:慢性肾病;虚实寒热夹杂;李东垣;脾胃学说;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 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7-1259-03收稿日期:2009-12-10作者简介:王汝梅(1965-),女,河南汝南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肾病是多种慢性肾炎、肾炎综合征的统称,针对这类肾病的治疗,西药除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之外,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
中医药治疗针对这样复杂多变证情的治疗,辨证论治及其专病专药治疗手段与方法较多,但从理法方药规律上难以形成自身的体系,并且临床上疗效也难以重复。
因此,就这些困扰临床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探索,就应用李东垣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进行慢性肾病治疗的系统观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如下。
1 多种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慢性肾炎、肾炎综合征等多种肾病,尽管其病理变化复杂多变、症状较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临床与病理两个方面。
111 临床表现 水肿:水肿是肾病的特征性表现,急性期或是合并感染之时,多表现为面肢浮肿,或全身性水肿。
水肿按中医分类有两大类,即阴水与阳水,有时间往往是阴水与阳水同时存在。
水肿的发生,正如5景岳全书#肿胀6篇中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治在脾0。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一是就治疗关键环节在从/脾0字上做文章,因治水唯土;二是治水要考虑到五行生克制化的问题。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 2016 年 7 月- 2018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脾胃病患者 60 例,采用 SPSS 21.0 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 ~ 60)随机平均分为常规西药治疗组(30 例)与中医升降理论组(30 例),常 规西药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中医升降理论组患者接受中医升降理论指导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 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中医升降理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的 80.0%(P < 0.05),中医证候积分、镜下溃疡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水平均 显著降低(P < 0.05),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率(96.7%)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的 63.3%(P < 0.05),不 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的 16.7%、13.3%(P < 0.05)。结论: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较常规西药治疗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升降理论;脾胃病;临床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Shengjiang theory ( 升 降 理 论 ) in treating Piwei diseases. Methods: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TCM group was given TCM therapy based on TCM Shengjiang theory.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TCM group was 9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In the TCM group, TCM syndrome scores and microscopic ulcer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CRP, ESR, RDW, PLT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Hp eradication rate was 96.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3.3%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currenc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6.7%,13.3%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CM Shengjiang theory on Piwei diseases shows a good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TCM Shengjiang theory; Piwei diseases; Clinical application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0.029
浅析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
浅析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王海娟;刘小菊;高杰;刘婉青【摘要】李东垣,名杲,脾胃论的创始人,他深入研习《内经》理论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并提出“甘温除热”这一治疗大法.其脾胃论学术思想主要由脾胃乃元气之本,脾胃是气机升降枢纽及阴火理论组成.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等改变,人们越来越多的受到脾胃病的困扰,因而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文章试就此作一浅析,以期造福广大患者.【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17【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李东垣;脾胃论;阴火理论;甘温除热【作者】王海娟;刘小菊;高杰;刘婉青【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李东垣(1180—1251),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幼聪慧,喜好医药,待人宽厚。
在其二十岁时,母亲因患重病经多方诊治无效死亡,故其不惜离乡四百余里,后拜张元素为师,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尽得其学,益加阐发”。
李东垣身处兵祸连年、疫疠流行的金元时期,民众生活很不安稳,无休无止的苦役、饥饱无依、精神恐惧、紧张等皆造成脾胃损伤。
而对这些脾胃病人,时医却以大小承气汤、陷胸汤丸、茵陈蒿汤等方治之,没有正确掌握辨证论治实质,造成诊治上的错误[1]。
正如李东垣所说:举世尽将内伤饮食、劳逸不足之病,作外感寒邪、表实有余之证,及泻其表,枉死者岂胜言哉”。
他首作《内外伤辨惑论》辨别外感与内伤的不同,后作《脾胃论》进一步阐释内伤脾胃的具体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治疗脾胃病的方药,故后世有云“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恒”。
《兰室秘藏》记载了李东垣生平治疗疾病的经方妙药,是其脾胃学说的临床精髓,实用价值极高[1]。
经过多年临证,其医技日益精湛,各科疾病均能诊治,故时人多称其为“神医”。
大国医李东垣《脾胃论》第一方,脾胃、去痰湿、清湿热
大国医李东垣《脾胃论》第一方,脾胃、去痰湿、清湿热大国医之李东垣在金元时期,中医的学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百家争鸣时期,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四位名医并称“金元四大家”,其中尤以李东垣的《脾胃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其深远。
李东垣宗法《黄帝内经》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学术思想,提出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著名脾胃学说论断,并由此创立了“脾胃学派”(又称补土派),并创立了诸多奇效良方,其中“补中益气汤”还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
如果没有仔细阅读《脾胃论》,还以为“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的第一个方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脾胃论》中,第一个方子名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简称升阳汤。
这个方子由“柴胡一两五钱,炙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各一两,升麻八钱,人参、黄芩各七钱,黄连(去须,酒炒)五钱,石膏少许”组成,煎服方法是水煎,“早饭后、午饭前,间日服”。
这个方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李东垣认为,“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这种情况下,使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就比较合适。
李东垣强调,“人之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所以这个方子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四味中药补脾胃;李东垣认为,“脾胃一伤,阳气日损”,所以用羌活、升麻、柴胡三味中药升阳气;李东垣指出,“脾胃之清气下陷,浊阴之火得以上乘”,所以用石膏、黄芩、黄连三味中药泻阴火。
表面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则暗藏玄机。
全方十味药,实则是一个圆运动周流图。
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四味补益脾胃的中药居于中土;而左边以羌活、升麻、柴胡升腾阳气的中药形成左旋之势;而右边以石膏、黄连、黄芩三味清泻阴火的中药形成右降之态,正如李东垣所说“调理脾胃治验治法用药若不明升降浮沉差互反损”,而这个方子,却能很好的进行升降浮沉,使得“阴不病阳气伸”,则诸证可愈。
脾胃虚弱,劳倦内伤,其实就是一切虚劳的根源,而这个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可以说是调理一切虚劳的基础方。
一文读懂李东垣“脾升胃降”的精髓
一文读懂李东垣“脾升胃降”的精髓名家介绍李东垣,名杲,金元四大家之一,为补土派的先驱,脾胃学说是其学术思想的精华,对脾胃学说的阐述集中于《脾胃论》中,而脾升胃降学说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脾升胃降即指消化饮食主要是脾胃升清降浊的过程,心肺在上,上者宜降;肝肾在下,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中气轮转,通连上下,为升降之枢纽。
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注重脾升胃降的论述;其治脾胃,在调理脾升胃降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升阳。
本文试从《脾胃论》中发掘脾升胃降的生理作用、病理意义及临床应用要点。
一、脾升胃降是人体升降出入的枢纽1人体气机升降失是生命活动的气机,是气的运动及其机制。
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脏腑经络以及气血阴阳的相互关系,无不依赖气机的升降出入。
”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运化万物,其实一也”。
在这句话里,李东垣高度概括了气机升降运动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2脾升胃降是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居中央,禀气于胃浇灌四旁,为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五脏生理活动的中心。
因此李东垣说:”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
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脾胃同居中焦。
脾主司运化且升清,将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而营养全身。
脾能升清,则水谷精微才能正常吸收与输布,气血生化有源,机体生命活动旺盛。
胃主司受纳且降浊,将其腐熟的水谷向下传输于小肠,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将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输送大肠而最后排出体外。
胃能降浊,整个六腑才能传化水谷,完成其生理功能。
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正是从脾胃阴阳升降与人体整体关系角度展开,而强调脾升胃降是全身气机之枢纽。
中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1.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2.2.石家庄市中医院脾胃科主任,河北石家庄 0500003.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在胃癌筛查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胃粘膜病变,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其是胃癌转化的关键点,因此,为更好地做好胃癌的二级预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尤为重要。
近年来对慢性萎缩性的中西医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过程、预防癌前病变发生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整理近年来关于该病的中西医治疗文献,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医;西医;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导致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引起固有腺体减少、萎缩,伴或不伴有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病。
内镜下以黏膜红白相间,皱襞变平,甚则消失为特点;病理特征为固有腺体萎缩、肠化[2]。
临床表现主要为胀满、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但其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相关性。
胃癌的发生呈多阶段性,其发展模式为Correa模式,即“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4]。
在祖国医学中,CAG属“痞满”“胃脘痛”等范畴,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但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因不外乎外感、饮食、情志、劳逸、体虚等要素[5-7]。
一项Meta探讨了CAG发病与饮食、起居、情志等中医病因及体质之间关系,最终表明CAG病因与饮食、起居、情志刺激,外感湿热(幽门螺杆菌感染,Hp)等因素有关[8]。
其病机临床认识有所差异,但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正如《素问》中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李东垣《脾胃论》关于升麻、柴胡、羌活、苍术的使用体会
消疳积。方药:益脾消疳汤(太子参20克山药、扁豆、粳米、白芍、谷芽各12克,茯苓、莲米、
白术各9克,炙甘草3克)
...一509...一
3.升阳除湿防风汤:苍术、防风、白术、茯苓、白芍. 此方主治因湿邪过盛,脾胃之阳被遏导致阳气下陷,故出现大便急迫欲解、肛门坠胀,或大便 闭结不通等。此方以除湿为主,重用苍术以化湿,湿化阳气自然上升,除湿是为升阳扫除障碍,白 术、茯苓健脾利湿以助阳,其防风的作用是助肺以升阳,土生金,脾土受损,肺气无所依而下沉。 总之,此方虽只有五味药,但其燥湿、胜湿、利湿、健脾同用达祛邪以扶正之效。 4.升阳散火汤:甘草、防风、炙甘草、升麻、葛根、独活、白芍、羌活、人参、柴胡。
急性热病耗夺津液,或饮食不节,药物所伤而致。③胃阴虚以口干纳呆,食不知味,见食则呕,干
呕呃逆,或胃中灼热,或大便秘结,舌色鲜红而干,尤以舌心干燥,脉细数为特征,治宜滋养胃阴, 方选益胃汤等。脾阴虚以口干,唇燥或裂,食后腹胀,面色少化,皮肤干燥,肌肉消瘦,手足烦热, 大便或干或溏,舌淡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或细涩等为特征。治宜养脾阴,药选山药、莲米、黄精、 芡实、白扁豆、太子参、慧苡仁等甘缓、甘平、甘淡濡润之品,亦可选用乌梅、白芍、甘草等酸甘 以化阴. 五、临床证治 脾阴虚的治疗,‘内经》已经确立了基本治则。<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 之”,“甘补之”,指出了补脾以甘为主:《素问・刺法论》亦云:“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 亦甘亦淡”可知甘淡乃实脾之大法.甘能补脾阴,淡能渗湿浊,甘淡相合,扶正逐邪,寓补于泻, 补而不腻.宋代<和剂局方》中有甘淡平滋阴。照顾到脾气虚多兼脾阴虚。在补气药中参以益阴, 合于“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临床法度。现选录谈汤一新老师‘中医脾阴学说研究》的甘淡 实脾法的临床运用如下: 1.1成人厌食证见食欲不振,不思纳食,或食入无味,面色少化,形体消瘦,二便正常或泄 泻日久不愈,精神不振,口于不欲饮,手足烦热者。治法:健脾益胃。方药:益脾滋生敖(人参, 白术各45克。山药、茯苓、莲米、陈皮、谷芽、麦芽、神曲各30克,薏苡仁、芡实、砂仁、扁豆、
自拟慢萎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疗效分析
互结为患。
复予化疗,正气愈亏,脾气益虚,气血生化乏源,胃肠传导失司;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湿浊痰瘀胶着胃腑,隔塞闭绝,上下不通。
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化湿升阳为主。
升阳益胃汤是李东垣所创治疗脾胃虚证的代表方剂,故笔者以此方加减变化辅助化疗治疗晚期胃癌。
方中重用黄苣、党参益气升阳、健脾升清,以助运化;以白术、泽泻、茯苓健脾益气、补中和胃、燥湿利水;半夏、陈皮祛湿化痰、降浊止呕、消痞散结;白芍、当归养血活血;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解毒利湿、消肿抗瘤;莪术、桃仁破血祛瘀、行气止痛、消癥痕、抗癌肿;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全方扶正以祛邪,标本兼顾,共奏益气升阳、健脾益胃、燥湿利水、化痰解瘀、消癥散结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健脾中药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杀伤肿瘤细胞,抑制癌细胞生长,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清除自由基,保护正常组织免受自由基损伤;调节微量元素,恢复机体酶代谢;逆转化疗药物多药耐药性,减轻毒副反应,产生类干扰素作用;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抗癌细胞转移等机制发挥抗癌效应的⑸。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能状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在化疗基础上辅助升阳益胃汤加减可有效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CD3+,CD;,CD8+是T淋巴细胞重要亚群,CD3+为总T 细胞,CD。
*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其减少程度与免疫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CD*+为抑制性T淋巴细胞,而CD;/CD;比值是评估机体细胞免疫调节平衡状态的有意义参数之一。
各亚群之间相互调节,可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在机体抗肿瘤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⑹。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GD3+,CD;及CD;/C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升阳益胃汤化裁可有效提高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升阳益胃汤化裁协同化疗可有效改善晚期胃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抗瘤疗效,改善机体功能状况,且安全性较高,是治疗晚期胃癌化疗的理想辅助手段。
李东垣胃病证治特色
参考文献:[1]陈志远,齐颖娜.浅谈伤寒和温病学说形成的气候因素[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3,12(4):11-12,25.[2]赖文,李永宸.东汉末建安大疫考──兼论仲景《伤寒论》是世界上第一部流行性感冒研究专著[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44(8):2-6.[3]赖明生.温病学说形成原因探析[J].江苏中医药,2007,39(10):12-14.[4]苏云放.论太阳主寒水、太阴主风热:寒温辨证系统论之一[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5):644-647.[5]张增峰,陈晓静,辛小红.《伤寒论》阳明病与温病关系探讨[J].四川中医,2015,33(1):18-19.[6]陈良,李修元,王琦,等.浅析伤寒阳明病与温病阳明病的异同[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728-1729,1733.[7]胡光慈.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的精神实质和证治法[J].江西中医药,1957,7(6):3-9.[8]孙云松,陈芊,于俊生.从“厥阴为枢”分析《伤寒杂病论》厥阴病证治[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1):921-923.[9]万兰清.鉴古观今论厥阴[J].中医杂志,1993,34(2):72-74.[10]王辉武.学用《伤寒》方还要注意《温病条辨》的发展[J].中医杂志,1982,32(8):58-59.[11]马萌.解码《伤寒论》六经之温病法度[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2):448-452.收稿日期:2020-07-03作者简介:杜磊(1982-),男,重庆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经方的传承与运用。
通信作者:杨国汉(1962-),男,医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医经方的传承与运用。
E-mail:ygh81@sina.com编辑:孙铮李东垣胃病证治特色王艺臻1,朱西杰21.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院,宁夏银川750004摘要:《脾胃论》是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
首创“浊毒学说”,阻断萎缩性胃炎
首创“浊毒学说”,阻断萎缩性胃炎作者:杨扬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5年第02期萎缩性胃炎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极为关注一大治疗难题,被称为癌前期病变。
河北省中医院是国内开展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最早的医院,医院名誉院长、河北省胃肠病研究所所长李佃贵是国内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权威专家,具有40多年临床经验,不仅对这一顽疾具有独特的治疗思想和方法,在脾胃病治疗领域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另辟蹊径,首创“浊毒学说”在4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李佃贵治病从本出发,在继承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念。
他介绍说,萎缩性胃炎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胃内各种腺体逐渐萎缩,以至消失,并伴有炎症侵入,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大量减少,使胃的消化功能严重减弱甚至消失。
病人常出现胃痛、胃胀、胃痞、胃满、纳呆、嗳气、烧心、便汤、消瘦,有的还会出现神经性病症:如抑郁、失眠等症状,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
同时,一些病人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致使病情进一步迁延难愈。
中医把癌症归结为毒邪所致,一般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治疗。
李佃贵从中得到启发,针对萎缩性胃炎具有迁延日久,且涉及到人体的多脏腑、多组织的机能以及患者的复杂的心理变化等特点,提出了“四步调胃”法,即疏肝和胃、活血祛淤、化浊解毒、健脾和胃,并提出了“化浊解毒法”,首创了浊毒理论,防止萎缩性胃炎癌变,消除肠化增生,截断癌变的渠道。
在使用这些治疗方法时,摒弃了目前医疗体系“只见病,不见人”的现象,从“治病”向“治病人”转变,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临床实践证明,“浊毒学说”的建立不仅为千万癌变患者重新打开了生命之门,更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西方医学界关于“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为我国纯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目前,李佃贵已经临床治疗患者10万人以上,其治愈率、有效率居国内领先水平。
“升清降浊”法治疗慢性肠炎验案二则
王师门诊中以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居多,遣方用药不拘 泥于一证一法,对于肝胃不和、痰气交阻之梅核气者,辛 开苦降,化痰散结;肝阴不足或气阴不足者,须滋阴泻火、 化痰降逆。临床上辨证论治,圆机活法,方收全效之功。
参 考 文 献
[1] 侯政昆,胡文,刘凤斌,等. 罗马Ⅳ共识对功能性胃肠病中 医 临 床 评 价 研 究 的 启 示 [ J ] .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 2018,43
作者单位:314001 浙江嘉兴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洪中华、 朱萍萍、尹和宅、王启、钦梦婷),针灸科(管志敏)
通信作者:管志敏,Email:jlszxcgzm@
一、“升清阳”不忘“降浊逆”治疗糜烂性直肠炎案 患者,女,70岁,2019年9月25日就诊。主诉:大便 次数增多,反复发作1年余。现病史:入院前1年多因大 便中夹有黏液和暗红色血液,且便后出现肛门滴鲜红色 血,遂至当地县医院肛肠科就诊,诊断为“糜烂性直肠 炎、内痔”。住院行内痔切除术,出院后出现大便次数 增多,每日4~6次,呈水样便,有黏液,无便血;伴腹 胀,每在腹胀时欲大便,便后腹胀减轻;自觉有肠鸣音, 进食生冷、油腻之物后肠鸣加重,近1年来体重减轻10kg。 舌淡,苔薄,脉沉细弱。肠镜示:直肠病变性质待定, 溃疡性结肠炎?糜烂性直肠炎。西医诊断:糜烂性直肠 炎;中医诊断:泄泻,辨证为肝强脾弱。 治以扶脾抑肝。拟方参苓白术散和痛泻要方加减, 14贴,水煎服,每日两次。组方:生晒参12g,炒白扁豆 15g,白术10g,茯苓25g,桔梗10g,仙鹤草50g,葛根 30g,石榴皮15g,防风10g,生白芍15g,化橘红10g,焦 三仙各15g,炙甘草10g。10月10日复诊,患者诉大便已 成形,黄色软便,次数仍多,每日2~4次,偶带血丝和
李东垣:脾虚分3度,有三个方,疗效满意
李东垣:脾虚分3度,有三个方,疗效满意脾胃病,在东垣创论《脾胃论》的基础之上,阐述脾胃病最著者,明有张介宾《景岳全书》、清有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等书,或从脾阳立论,或从胃阴立法,阐扬和发挥了东垣“脾胃学说”,使脾胃学说更臻完善,为临床医学充实了理论。
脾胃病不仅在于脾胃自身病变互相转化,而且能导致心肺肝肾发病。
“脾位中央而灌四旁”。
“四旁”,就脾胃自身而言,是指四肢,脾主肌肉而实四肢。
说明脾病多表现四肢无力,肌肉弛缓、拘急、消瘦或萎缩的病态。
如就脾与五脏之间而言,则脾胃病,不但是脾胃受病,而且涉及心肺肝肾,以至脏腑、经络的病变。
张介宾指出:“脾胃有病,自宜治脾。
然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在焉。
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
”(《景岳全书·论治脾胃》)。
阐明脾胃与心肺肝肾的关系在生理活动中互相关联,有直接的病机联系,也有间接的病机联系,不能分割对待。
兹就“脾胃虚实传变”作简要的叙述。
脾胃与四脏实证一、心火亢盛,伤害脾胃症见昏晕眩瞀,心烦失眠,面如火燎,五心烦热,知饥不食,咽干便秘。
病因“将息失宜,心火暴甚”,火灼胃阴,母病累子。
东垣谓:“心火亢盛,乘于脾胃之位,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也。
黄连、黄柏、生地、芍药、石膏、知母、黄芩、甘草”,以救胃土的焦燥。
举例高某某,男,70岁。
老夫少妻,常感烦热失眠,面赤唇麻,头昏且痛,脉弦大,舌质绛。
病者不介意,一日食羊肉面一大碗,头忽剧痛,手足抽掣,身热口噤。
检查血压为240/120mmHg,诊断为高血压中风。
由于心火引动肝风,风火交煽,戕害脾胃。
急当泻火熄风、清心活络以安脾胃。
用生地黄、麦门冬、川黄连、炒栀仁、生石膏、连翘芯、牡丹皮、双钩子、杭白芍、淡竹叶、鲜竹沥为剂连进,汹涌之势稍退。
大便闭结,加锦纹大黄数服,便通而诸症缓解。
二、肺不清肃,浊气攻胃症见胸膈痞满,咳逆喘促,上气膹郁,痰粘食少,坐卧不宁,二便结涩。
东垣方证临床解读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西中医药大学
东垣方证临床解读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创立了“内伤学说”答案:李东垣2.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是为()服务的。
答案:内伤学说3.东垣学说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是()。
答案:藏气法时4.从外感学说主导的临床中独立出(),是中医学的一大突破。
答案:内伤学说5.李东垣在接受“新学”思想之时,并未采取厚今薄古的态度,而是在原有中医经典理论基础上的遵经创新,并未“离经叛道”。
()答案:对6.脾胃学说对后世温补学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温补学派的形成主要导源于的仲景学说。
()答案:错7.金元之前,中药学理论的主体是“四气五味”理论。
自张元素开始,才提出了药物归经与引经报使理论、药物升降浮沉理论。
()答案:对8.下列关于李东垣内伤学说的病因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劳倦过度;寒温失调;七情失和;饮食失节9.下列方证中,体现脏腑辨证用药法的方证有()答案:导赤散;六味地黄丸;泻白散10.下列著作中,属于东垣学说的著作有()答案:《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第一章测试1.补中益气汤方证则体现了东垣学说治法中的()。
答案:补中;升清2.补中益气汤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去掉()加味而成。
答案:茯苓3.补中益气汤方中补脾胃之气的药物有()。
答案:人参;炙甘草;黄芪4.下列选项,属于补中益气汤的主治有()答案:气喘;烦躁;头痛;口渴5.补中益气汤方后四时加减中,如冬月加益智仁、草豆蔻仁。
()答案:对6.补中益气汤方后随证加减中,故精神短少重时加重黄芪的量,同时加五味子“收肺气,补气不足” ()答案:错7.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内伤咳嗽。
()答案:对8.补中益气汤方后随证加减中,头痛加哪几味药?()答案:藁本;川芎;细辛;蔓荆子9.后世医家将芍药甘草汤广用于治疗腹痛及诸多痛证,应源于张仲景。
()答案:错10.补中益气汤证的发热由脾胃不足、阳气不能外达皮毛、阴火上冲引起,表现为上午重,下午轻。
李东垣传世名方——升阳益胃汤
李东垣传世名⽅——升阳益胃汤组成:黄芪(30克)半夏(15克)⼈参(15克)炙⽢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芍药(9克)羌活(9克)橘⽪(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术(5克)黄连(1.5克)主治:腹泻,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肺炎,萎缩性胃炎,荨⿇疹,⼿⾜癣,妊娠⾼⾎压,阴吹带下。
出⾃《内外伤辨惑论》。
此汤主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湿热⽅退,体重节痛,⼝苦⾆⼲,⼼不思⾷,⾷不知味,⼤便不调,⼩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不升也。
主 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时值秋燥令⾏,湿热⽅退,体重节痛,⼝苦⾆⼲,⼼不思⾷,⾷不知味,⼤便不调,⼩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不升也。
归 经:⾜太阴阳明药也⽅ 义:1.六君⼦: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
加黄耆,以补肺⽽固?;芍药,以敛阴⽽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降浊阴。
少佐黄连,以退阴⽕。
⒉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阳升,则正旺⽽邪服矣。
⼜附⽅:⼜补中益⽓汤加炒曲、黄芩-亦名益胃升阳汤,治妇⼈经候凝结,⾎块暴下,脾虚⽔泻。
⽅解:升阳益胃汤重⽤黄芪,并配伍⼈参、⽩术、⽢草补⽓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芍养⾎和营。
适⽤于脾胃⽓虚,清阳不升,湿郁⽣热之证。
临床应⽤腹泻:⽤本⽅:党参31g,黄芪31g,⽩术15g,半夏、陈⽪、茯苓、泽泻10g,柴胡10g,⽩芍10g,炙⽢草6g,防风3g,黄连3g,羌活3g,独活3g,姜枣为引。
⽆腹痛者去⽩芍,年龄⼩者药量宜⼩,黄连⽤量不宜过⼤。
⽔煎服。
治疗腹泻91例,结果:服药10剂内,腹泻停⽌,⼤便常规检查正常,精神好转,随访1年未复发者为痊愈,共50例;服药10剂内,腹泻⽌,⼤便常规化验有好转,3个⽉有复发者为有效,共35例;服药后⼤便次数未减,⼤便常规化验⽆明显好转者为⽆效,共6例;总有效率为93%。
李东垣“风药”升清解郁法学术思想探析
李东垣“风药”升清解郁法学术思想探析1.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38;2.阳江市阳东区妇幼保健院广东阳2.江 529900;3.亳州市华佗中医院安徽亳州 236800摘要:“风药”最早由张元素提出,共分为五类,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
笔者通过整理总结,探析李东垣李东垣“风药”升清解郁法学术思想,并将其总结为风药升脾胃之清阳;风药升清气而降浊气;风药引药上行;风药疏肝解郁;风药发散郁火的特性。
关键字:李东垣;升清解郁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元四大家之一。
彼时,中原地区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百姓食不果腹,脾胃疾病丛生。
李东垣应时而生,创立了“脾胃学说”。
他在治病s时尤强调脾胃的作用,故被称为“补土派”,主要著作有《脾胃论》等。
李东垣在临证中善用风药,《脾胃论》所载的62首方中,运用风药的方剂近一半,本文从升清解郁方面探讨李东垣运用风药的寓意。
1.升清之解1.1风药升脾胃之清阳脾胃气衰,元气不足,则阴火上冲,以乘其土位;脾胃之气不足,又使谷不得升浮,春升之令不行。
症见“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
这种脾胃不足所致内伤发热的病证,李东垣提出“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大法,创立了著名的甘温除大热法,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1]。
方中稍加风药升麻、柴胡取其轻清上浮之性,升脾之清阳,提下陷之中气。
《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曰:“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二味苦平……引清气上升也[2]。
”二药尚有引经之功,协助甘温之药入太阴、阳明经补益中焦,入少阳经滋补阴阳之气。
方中诸药生升脾阳,补中提陷,使气机畅达、脾复健运。
1.2风药升清气而降浊气李氏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胃失和降,可影响脾之升清,脾失运化,亦影响胃的和降。
而临床常见脘腹痞满之痞证,皆因脾胃升降失调所致,风药辛散,善行,走而不守,能调理中焦气机,使中焦气滞郁结不畅者得以开达舒畅。
金元名医李东垣:调理胃病的千古名方,愿你的脾胃如旭日东升!
金元名医李东垣:调理胃病的千古名方,愿你的脾胃如旭日东升!西医发明了很多胃病,有浅表性胃炎,有糜烂性胃炎,有胃溃疡,有反流性胃炎,有非萎缩性胃炎,有萎缩性胃炎等等,那么离胃癌最近的一种胃病是哪一种呢?毫无疑问就是萎缩性胃炎。
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是萎缩性胃炎,饭量越来越少,人越来越瘦,自己说自己有可能会得胃癌,可是他比较顽固,不太信中医,长期吃西药。
工作又不好,情绪也不好,总是怨天尤人。
人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亡。
胃越来越小了,为什么越来越小呢?因为胃里面全被垃圾占据了,就好比一个房子,本来很宽敞明亮的,现在却拥挤不堪,新的东西根本进不来。
胃一旦萎缩,胃主受纳的功能就会减弱,食之无味,胃口越来越小,吃了也很难消化,就会胃胀胃痛。
但这种胃胀又不是实症,不能消食,不能用保和丸之类的药。
萎缩性胃炎,从中医角度来说,首先是脾胃虚弱在先,然后是脾胃运化不好,产生大量湿邪,湿气阻碍了脾胃的气机,导致脾阳不升,胃阴不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减弱,整个胃里充满了湿气,胃气也无法正常流动,于是形成各种痞块,进一步堵塞胃部,从而胃越来越小,导致萎缩性胃炎。
总的来说,萎缩性胃炎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寒热交错,以寒为主,胃里面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邪气就是湿邪,湿邪又会生痰,各种痰湿堵在胃里,又会郁而化热,所以萎缩性胃炎不好调理,需要系统性的调理,全面调理。
看到这,有萎缩性胃炎的人郁闷了,难道我们这些人就只能等死吗?别急,别郁闷,郁闷会导致肝气不舒,肝气不舒会进一步伤害脾胃。
今天分享一个调理萎缩性胃炎的千古名方,虽不敢保证一定能够拿下你的萎缩性胃炎,但是这个名方是很多老中医验证过的,治好过很多萎缩性胃炎患者,总的有效率达到90%哦。
看看,是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这个方子叫做升阳益胃汤,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发明的,李东垣是脾胃专家,在脾胃方面的建树至今无人超越,他老人家还专门写了一部专门论述脾胃的医学专著,叫做《脾胃论》。
药店到处都有卖的中成药、十大名方之一的补中益气丸就出自李东垣之手,可见李东垣的厉害。
李东垣“补中、升阳、降阴火”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李东垣“补中、升阳、降阴火”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陈顺泰;花宝金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7(32)10
【摘要】李东垣继承先贤理论,系统总结、阐发脾胃的生理功能与发病特点,形成了以脾胃功能为核心,气机升降为主线,甘温除热降阴火为具体措施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
目前肿瘤的中医治疗同样强调改善脾胃的功能及气机的升降,与李东垣学说颇有相似之处。
因此,深刻理解李东垣"补中、升阳、降阴火"理论并灵活运用,对肿瘤的防治意义重大。
【总页数】3页(P1821-1823)
【关键词】李东垣;“补中、升阳、降阴火”理论;肿瘤;中医理论
【作者】陈顺泰;花宝金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05
【相关文献】
1.应用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J], 石燕萍;韩俊阁;曾双辉
2.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治疗肿瘤并发萎缩性舌炎效果分析 [J], 刘现军;
3.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升阳散火治法对消渴病治疗启示 [J], 董广通; 魏军平
4.李东垣"补中升阳,潜降阴火"调脾胃的探析 [J], 姜玉玲
5.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胃癌术后吻合口炎52例 [J], 何建平;严婉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东垣与黄元御调治脾胃升降治则治法分析
李东垣与黄元御调治脾胃升降治则治法分析
张文涛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23(38)3
【摘要】李东垣调治脾胃升降注重调治脾胃自身虚实,结合四时及诸多具体病因及继发病邪,精细灵活施治。
治则以补脾胃升清阳扶正为本,应时令祛邪降浊为标。
核心治法为补中升阳,其他治法有降火、利湿、降浊、滋阴、补血、活血、理气、解表等。
黄元御通过调治中气而恢复脾胃自身升降,诸病得愈。
忽略脾胃自身虚实,不借助外力,针对核心病机(水寒土湿),执简驭繁。
治则为轴运轮转,阴阳气血各归其位,转邪为正。
核心治法为暖水燥土、升脾降胃。
其他有降肺、清肺、敛胆、达肝、滋肝、泻肝、清心、温肾等。
【总页数】4页(P429-432)
【作者】张文涛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徐景藩脾胃(消化系)病诊治歌括·脾胃升降润燥治法随咏
2.李东垣《脾胃论》中胃脘痛治法探析
3.李东垣与黄元御脾胃升降思想渊源及模式对比分析
4.调治脾
胃病毋忘升降论──名医魏长春调治脾胃病的经验5.李东垣《脾胃论》调治“小便频数”规律辨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东垣“脾升胃降”学术思想阐析
李东垣“脾升胃降”学术思想阐析
王剑发;宋炳礼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8)2
【摘要】脾升胃降是中医学重要理论之一,历代论述众多,而具体、系统地应用当首推李东垣。
他立足于升降,取法于阴阳,着眼于脾胃,从他的《脾胃论》中可以发掘脾升胃降的生理作用、病理意义及临床应用要点。
【总页数】2页(P3-4)
【关键词】脾胃论;脾升胃降;中医理论;李东垣
【作者】王剑发;宋炳礼
【作者单位】德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乐陵市杨安镇中心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2
【相关文献】
1.从针灸治案谈脾升胃降与胆气升浮 [J], 贾赫
2.李东垣降胃气学术思想探析 [J], 李宁;李艳坤
3.中兽医辛升苦降与脾升胃降的探察 [J], 黄修奇
4.李东垣"脾升胃降学说"浅析 [J], 卫团利; 刘娟
5.春夏之令与秋冬之令——李东垣学术思想阐析 [J], 赵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东垣治胃方讨论
李东垣治胃方讨论栾光禹【期刊名称】《四川中医》【年(卷),期】1994(12)5【摘要】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论脾胃学说最详,主张脾胃是元气之本,治病首重元气.其学术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兹就李氏《脾胃论》所创治胃之方,按其治法列出,并讨论于后.1.升阳益胃法:如升阳汤、强胃汤等,用于久服寒凉,感受寒邪,形寒饮冷,胃阳受遏.或素禀阳气不足,胃中阳气不能升腾,胃不磨、脾不化,而至肢冷、纳呆、神倦、无力.治以温健脾胃之阳气,升阳益胃,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脾宜升则健.方用柴胡清气而助阳气升腾,当归,红花活血,陈皮理气,生姜三十克、半夏十二克、建粬十二克,草蔻十二克,温胃中阳气去寒,柴胡十二克升少阳清气,载药上行,斡旋中焦气机.使胃阳振复,阴寒之气自消.对今人,过服寒凉之品,或避暑纳凉,贪凉取快,恣食冰冻食物,伤及胃阳,自是良方.方中重用生姜,取其温中散寒,走而不守,表寒既去,胃阳得复.2.甘酸养胃法:如人参芍药汤,用于治疗胃阴亏乏,口干,口燥,喜饮,多汗,脉沉弱,舌质红干或白干而燥,此乃胃阴不足,不能润泽下行,津枯便秘或阴亏食少,津血不足,经此方养血、滋阴、润燥.方中人参六克、【总页数】2页(P5-6)【关键词】胃疾病;中医药疗法;李东垣【作者】栾光禹【作者单位】成都市新华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05【相关文献】1.李东垣名方治疗牙痛“治未病”运用 [J], 莫智旭;叶瑜;莫志红;吴宁川;曾婧;何娟2.黄酒暖胃方治胃寒膈逆等9题 [J],3.清热和胃方辅治胃食管反流临床观察 [J], 曹凯4.李东垣胃病方治验 [J], 徐辑明5.李东垣眼病治方思想探析 [J], 钟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