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曾国藩一生多病却能高寿 有何养生治心之道?
曾国藩的六大养生观
一、君逸臣劳的道家养生观曾国藩曾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
”曾国藩特别崇尚道家养生思想,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养生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
”他说的“君逸”就是养心,“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就是人要清心寡欲,胸怀宽广,注重“静”“节欲”,通过精神修炼达到修养的目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心理的健康,并提出此为“静”的养生之道。
他说的“臣劳”就是人的身体四肢要经常锻炼,处于一定的劳累状态,才能筋骨常健,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这是“动”的养生之道。
二、重视自然调养的用药观他认为,“治身当以‘不药’二字为药”。
他认为“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反对动辄用丹药治疗。
晚年,由于他在政治上崇尚无为,所以养生观也崇尚无为。
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可妄施攻治。
”可见他非常注重自然调养,这或许是也与那个时代医疗条件差,庸医较多,而使人们讳疾忌医。
三、勤则寿,逸则亡的养生观曾国藩说“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
他一生苦心劳力,做事踏实认真,自创“五到”之说。
他以勤自励,以苦为乐,说:“君子有三乐”,把“勤劳而后憩息”作为三乐之一。
当时世局维艰,只有勤,才能强健筋骨、磨炼意志,可以为国家尽忠尽力,亦可保持己身之康泰。
他说:“古时圣君贤相,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增智慧而长才干……勤则寿,逸则亡。
”这是曾国藩在养生中注重养德的表现,他处于中国历史的一个非常时期,一生苦心劳体,做事踏实认真,在道德和功劳上都留下了不朽的美名。
四、重视饮食睡眠的摄生观曾国藩非常重视饮食和睡眠,他常说:“养生之道,当于‘食眠’二字悉心体验。
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
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是摄生矣。
”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纪泽身体亦弱,事教以专从眠食二字上用功。
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
曾国藩的保健秘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曾国藩的保健秘诀
导语:晚清时期的一个着名人物曾国藩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吧!对于养生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见解。
让小编和大家一起看看他和清朝皇帝乾隆是如何养生的吧!
目录:
第一章:早起乃曾国藩家风
第二章:曾国藩的独特养生之道
第三章:乾隆长寿少不了足浴保健的功劳
晚清时期的一个着名人物曾国藩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吧!对于养生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见解。
让小编和大家一起看看他和清朝皇帝乾隆是如何养生的吧!
早起乃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曾国藩很重视养生,他有一套很好的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曾国藩认为“惩忿窒欲”是养生的大法。
所谓“惩忿”,就是遇事不要烦恼和发怒,以心平气和对待之。
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所谓“窒欲”,就是对不良嗜好和私欲都要有效地抑制,不让其萌生,从而胸怀坦荡、天宽地阔、心身泰然,脏腑自然气血调和,生机勃勃。
曾国藩重视读书,认为“读书养我浩然之气”,多读书能使人心中坦然,精神愉快。
他多次强调读书对养生的作用。
他的两个儿子纪泽、纪鸿体质较弱,曾国藩劝他们多读并多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希望以其丰腴的墨气、坚韧的骨力,磨练他们的生命气质。
他还希望他们在吟诗作字、陶冶性情时,学习陶渊明的潇洒胸襟。
也就是以文化。
曾国藩养生秘诀:五大养生观保养有术
曾国藩养生秘诀:五大养生观保养有术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这位清末的湘军将领自小饱尝“十载寒窗无人问”的艰辛与孤寂,清苦的读书使他常“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
曾国藩29岁时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在诗里说“艰苦新尝试保身”,从此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他如此文弱的体质仍能戎马一生是绝不简单的,其养生方法绝对值得现在的我们引以为鉴。
眠食有恒吃饭睡觉有规律,这一点非常重要,《黄帝内经》总结归纳了人体十二个器官的工作时间规律,并把“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为健康长寿的基石。
曾国藩非常重视饮食和睡眠,他常说:“ 养生之道,当于'食眠’二字悉心体验。
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
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是摄生矣。
”他给家人的信中说:“纪泽(曾国藩次子)身体亦弱,事教以专从眠食二字上用功。
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
养眠贵有一定时刻,而戒其多思;养食亦贵有一定时刻,戒其过饱。
”惩忿窒欲养生首在养心,养心莫大于寡欲。
曾国藩认为“惩忿窒欲”是养生的大法。
所谓“惩忿”,就是遇事不要烦恼、发怒,以心平气和对待之。
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所谓“窒欲”,就是对不良嗜好和私欲都要有效地抑制,不让其萌生,从而胸怀坦荡,天宽地阔,心身泰然。
这样自然脏腑气血调和,生机勃勃。
他还用“静坐”的方式养心。
即使在战事危急、事务繁忙的时候仍每天坚持不懈,在他的家书中常有告诫子弟“静坐”养生的句子多动习劳曾国藩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
他每天坚持饭后走一千步,还告诫自己的子女、儿媳,要亲自种菜、养猪、织布、下厨,不要随便使唤奴仆。
出门要多走路,少骑马坐轿。
他在家训中说:“劳则寿,逸则夭。
”他的儿子曾纪泽少年体弱多病,即命其每日早晚各步走5里路。
坚持日久,便转弱为强正确对待医药曾国藩的祖辈不信医药,这点他未能遵守祖训,而是相信医药。
他认为医药能“治病保身”,但也能“致病伤身”,要正确对待医药。
晚清名人的养生之道
晚清名人的养生之道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养生颇有研究,他的养生经验可概括为“十字诀”:养心、素食、多动、早起、洗脚。
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先养心。
”即使在战事繁忙的时候,他仍每天坚持用“静坐”的方式修心养性。
在饮食上,他则主张素食,并告诫曾家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
”曾国藩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所以他坚持每天饭后走一千步。
平日里出门时,只要没有急事,他都是徒步,很少骑马坐轿。
早起床是曾氏家族的传统,曾国藩一直奉早起床为养生第一秘诀。
在他的教导影响下,曾家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他手下的幕僚、将领们也无不效法,没有一个人敢睡懒觉。
另外,洗脚也是曾国藩每晚睡前的养生必修课。
晚清名将左宗棠以读书养性来调整情志,达到养生修德的目的。
左宗棠非常尊崇“寡言养静”和“涵养须用敬”的古训。
他对人谈起自己读书养生经验时曾说:“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之效也。
”左宗棠通过读书达到老子所说的“万物将自化”的意境,也是一种自我超越。
左宗棠的读书养生法就是抓住了调节情志这个养生的关键所在。
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养生秘诀是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
李鸿章认为练字是一种“神养”。
他曾向曾国藩学习书法,晚年则推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由于王羲之的真迹很少见,李鸿章便临摹唐僧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帖,临过之后,还要细看默想,力求神似。
带兵期间他也坚持每天临习《兰亭序》,每日100个字,以定心气,临习之后并不让人看,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个方法。
他的这种“神养”,每日进行,从不间断。
晚清大学士、同治和光绪皇帝的启蒙老师翁同稣的“磕头养生”法颇为神奇。
用磕头来养身健体,翁同稣这是受了恩师全庆的影响。
咸丰六年,翁同稣参加会试,全庆是当时的主考官。
翁同稣得“进士第一”,全庆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故二人有师生之谊。
光绪八年正月初四,翁同稣谒见老师。
此时全庆虽已80有余,但精神矍铄,毫无老迈之态。
翁同稣极其羡慕,便向老师求教养生之道。
曾国藩百病缠身却能高寿,原来有这几种养生治心秘诀
曾国藩百病缠身却能高寿,原来有这几种养生治心秘诀曾国藩,清末湘军将领,湖南湘乡人。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有这样一个数据,公元元年世界人类平均寿命是24,到了1800年,平均寿命是26,清朝是33,而清朝的名臣一生多病,却活到了62岁,在当时真的是算高寿了,那究竟他有何养生治心之道呢?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饱尝了“十载寒窗无人间”的艰辛与孤寂,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
但那时由于心高气旺,没有注意到身体的文弱会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
后来由于他承担的事情愈来愈繁重,此病竟成了困扰他一生的痼疾。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曾国藩曾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在诗中留有“艰苦新尝试保身”之句,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认识到了身体保健的重要性,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他的养生观。
《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到,他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君逸臣劳的道家养生观曾国藩曾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
”曾国藩特别崇尚道家养生思想,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养生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
”他说的“君逸”就是养心,“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就是人要清心寡欲,胸怀宽广,注重“静”、“节欲”,通过精神修炼达到修养的目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心理的健康,并提出此为“静”的养生之道。
他说的“臣劳”就是人的身体四肢要经常锻炼,处于一定的劳累状态,才能筋骨常健,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这是“动”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认为,养生应“惩忿窒欲,少食多勤”。
“惩忿”,即所谓少恼怒也;“窒欲”,即知节啬也。
他认为,体质强壮者就好像富人因戒奢侈而更加富有;体弱者如贫人,因节俭吝啬而能使自己逐步富裕起来。
“节啬”并不是单指节制食、色二性,虽然他多次对家人强调“读书养我浩然之气”,但也认为读书也应有约束,不可太过。
曾国藩的二三四五养生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曾国藩的二三四五养生经导语:曾国藩一生体质较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
其养生经,可以二、三、四、五简而约曾国藩一生体质较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
其养生经,可以二、三、四、五简而约之。
二字和两事:曾国藩主张眠食有恒,有一整套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他强调,治心以“广大”(襟怀开阔)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有病时要慎重吃药,无病时可偶服补剂调理。
因为“药能活人,亦能害人。
庸医活人者十之有三,害人者十之有七。
”“药虽有利,害而随之,不可轻服。
”他还强调每天要做好两件事,即“起得早,勤洗足”。
他认为早起能振作精神,长此以往,对健康十分有利。
入睡前用热水洗脚,好处多多:“春天洗足,升阳固脱;夏天洗足,暑湿可去;秋天洗足,肺润肠濡;冬天洗足,丹田温灼。
”现代医学认为足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与全身有着密切关系,经常浴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冬天,寒从足底起,用温水洗足,对防止寒气入侵,抵御感冒等发生,十分有益。
三节和三不:曾国藩将“节劳、节欲、节饮食”视为“保身之训”。
即劳作不可过度,性欲、物欲、名利欲要有所节制,不能放纵。
他说:“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何况我气血素亏呢?”现今惟有日日静养,节嗜欲,寡思虑而已。
他还说:“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亦欲之类也。
若淡泊于名利,则可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思养精。
”节食,即饮食要有节制,要有节律性,暴食暴饮或饥饱不均,都不可取。
三不是“不要恼怒,不要忧虑,不要胸襟郁结”。
因为恼怒、忧虑、郁结,均是不健康。
从曾国藩家书看曾国藩养生之道
从曾国藩家书看曾国藩养生之道作者:刘衡杨欣奕杨迪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05期摘要:通过曾国藩与亲友的书信集往来中,看到了他总结一套自己的养生观念。
主要是:保养之法不在多服药,主张自养自医为主,养生之法在于顺其自然等。
他的养生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即使放在全民推崇养生的今天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关键词:曾国藩;家书;养生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是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他平时身体并不好,一生多病,终年62岁,这个寿数,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高,但在一百多年前,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
近些年来,曾国藩是湖湘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人物,对曾国藩的研究涉及到了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养生、军事等各个方面。
尤其是在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的今天,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之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他的家书中涉及了很多关于养生方面的观念与方法。
一、保养之法不在多服药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以兄长的身份表达了对诸兄弟身体状况的关心,同时还把自己的养身经验介绍给诸位亲友。
针对当时环境中滥用药物的情况,在与其四弟国潢的书信往来之中就专门谈到了,保养身体的方法不在多吃药。
他说:“至至医药,则合家大小老幼,几于无人不药,无药不贵。
迨至补药吃出毛病,则又服凉药攻伐之;阳药吃出毛病,则又服阴药清润之;辗转差误,不至大病大弱不止[1]。
”说明了当时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有病没病都喜欢使用药物,曾国藩认为并不是可取的养身方法,古代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
并且劝四弟少吃药物,以饮食调养。
甚至以不药为劝,曾国藩对季弟曾国葆容易发病,而又喜欢随意服药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他说:“吾在外日久,阅事日多,每劝人以不服药为上策。
”还说,“余所虑不在于病,而在于服药,兹谆谆以不服药为戒。
”认为养身主要在于养心,人固然会生病,但是机体有自我康复的能力,不主张过度使用药物。
曾国藩的五种养生之道 曾国藩养生要言
曾国藩的五种养生之道引言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士,晚号曾翰林,祖籍河南省卫辉县,是中国清朝晚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杰出成就外,曾国藩还十分注重养生和健康。
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采用了五种养生之道来保持身心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曾国藩的这五种养生之道,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指导。
一、饮食调理曾国藩非常重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他主张饮食应均衡,包含各种营养物质。
他崇尚清淡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过度辛辣的食物。
他还认为吃饭应该细嚼慢咽,不要匆忙进食。
另外,曾国藩每天早晨都会空腹喝一杯温水,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新陈代谢。
二、适度运动曾国藩也非常注重适度的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他每天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他坚持认为身体的健康需要通过运动来维持,而不是靠药物或其他外部手段。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代谢,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曾国藩认为良好的作息规律对健康至关重要。
他强调每天早睡早起,并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和补充体力。
他还认为午睡有助于提高精神和注意力,并增强免疫力。
同时,他主张不要夜夜笙歌、熬夜工作,以避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四、心理调养曾国藩注重心理健康的维护,他主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他相信心理的稳定和愉悦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他常常参与与友人们的交流和文化艺术活动,以舒缓压力和放松身心。
他还喜欢阅读书籍,思考人生,以提高自己的内涵和智慧。
五、修身养性曾国藩提倡修身养性的观念,认为要有道德修养和品行端正。
他主张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操守,不追求过度的物质欲望。
他相信一个人的内心品质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他始终秉持着端正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
结语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以饮食调理、适度运动、良好的作息规律、心理调养和修身养性五个方面为核心。
这些养生之道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还能提高精神层面的幸福感。
曾国藩告诉你养生秘诀第一条!
曾国藩告诉你养⽣秘诀第⼀条!当局能肩天下事,读书深得古⼈⼼曾国藩中年时候,独⾝⼀⼈在京,曾经有过⼀段稍稍显得放浪不羁的⽇⼦,那时候吃酒、作诗也会彻夜不归,读书、写字也会半夜不睡,以⾄于得了⼀场两个多⽉不能下床的⼤病,此后⾝体⼀直⽐较虚弱,故⽽⼀直注意养⽣家⾔。
曾⽒家族前⼏代多不长寿,⽽曾国藩则活到了62岁,与同时代的⼤多数⼈相⽐,如罗泽南、胡林翼只活了50岁,则也算⾼寿了。
在与兄弟、⼉⼦的家书之中,他也常谈及养⽣之事。
⽐如《谕纪泽》(咸丰⼗年⼗⼆⽉⼆⼗四⽇)⼀信之中,便谈了如何看待医⽣,以及如何养⽣:尔体甚弱,咳吐咸痰,吾尤以为虑,然总不宜服药。
药能活⼈,亦能害⼈。
良医则活⼈者⼗之七,害⼈者⼗之三;庸医则害⼈者⼗之七,活⼈者⼗之三。
余在乡在外,凡⽬所见者,皆庸医也。
余深恐其害⼈,故近三年来,决计不服医⽣所开之⽅药,亦不令尔服乡医所开之⽅药。
当时的曾纪泽⾝体也较弱,咳嗽的时候有痰,且带咸味,这症状写得清晰,估计是做⽗亲的反复询问的结果。
不养⼉不知⽗母恩,孩⼦有病,也许⾃⼰并不在意,却总会让做⽗亲的万分忧虑,于是曾国藩便细细谈了⾃⼰对医⽣、药物以及如何养⽣保健等问题的看法。
曾国藩认为即便是良医,也只能做到活⼈者⼗之七,害⼈者⼗之三;⽽庸医则害⼈者⼗之七,活⼈者⼗之三。
当时⽆论在乡间,还是在城市,所见者多为庸医。
再说药物,他说药能活⼈也能害⼈,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故⽽看医⽣要谨慎,服药更要谨慎。
在曾国藩看来,⾃⼰尽量不服药,也要⼉⼦尽量不服药。
既然不服药,那么如何养⽣呢?曾国藩接着说:见理极明,故⾔之极切,尔其敬听⽽遵⾏之。
每⽇饭后⾛数千步,是养⽣家第⼀秘诀。
确实,虽然⽇⽇在军营之中,但中年以来⼀直都处于体弱多病的状态之中,故⽽曾国藩对于医药之事,已经见理极明,对于养⽣的看法也是⾔之极切了,故⽽他希望⾃⼰的养⽣箴⾔,曾纪泽能够敬听⽽遵⾏之。
所谓“每⽇饭后⾛数千步,是养⽣家第⼀秘诀”,这⼀箴⾔,听起来极其简单,⽽实际含义也是极其丰富的。
曾国藩修身修心的故事
曾国藩修身修心的故事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也是一位极具修身修心之风的大家。
他的人生故事中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它告诉我们只有当一个人处在上进和执着的状态中时,他才会走向成功和幸福。
1.慎独的修身之道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与他慎独的修身之道密切相关。
他常说:“读书讲究谨慎,写字讲究慢功,耕田讲究耐劳,吃饭讲究淡泊,待人讲究正直,出行讲求安全,行事讲求恒心,处事讲究精细,修身讲求静心。
”曾国藩的修身方法包括多方面的方面,如读书、写字、耕田、饮食、待人、出行、行事、处事、修身等等。
2.锻炼意志和耐力的方法曾国藩不仅闻名于世,也有着众多令人钦佩不已的人生足迹。
为此,他强调对意志和耐力的锻炼。
曾国藩常常劝人们:要有恒心,否则即使你每日努力做一点点,也难以取得大的成就。
同时,要有耐力,既能长期坚持下去,也能容忍失败或是挫折,才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加稳步。
3.强调自律与宽容曾国藩信奉“律己甚于律人”的道理,他认为一个人必须严格约束自己,否则在约束别人时也难以做得好。
他认为自律的方式不同,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自律是变得更加严苛和压抑,这是不正确的。
曾国藩认为,自律必须是包容和宽容的,而不是变得过于苛刻的。
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正确的指导和鼓励。
在几百年的时间中,曾国藩依靠自身的才华和智慧为中国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财富。
曾国藩是中国文化、历史、道德的代表之一,他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伸手援助他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获得更多的智慧和体悟。
这些精神的谕示对今天的我们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曾国藩一生养生治心之道
曾国藩一生养生治心之道2017年03月10日09:07:58 来源:人民网作者:刘绪义核心提示: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之道并没有特别的大道理,但事事都切中现代人的弊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和借鉴。
曾国藩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刘绪义,原题:曾国藩一生多病却能高寿,有何养生治心之道一生多病的曾国藩,历尽惊涛骇浪,终于在同治十一年(1872)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62岁。
这个寿数,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高,但在一百多年前,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之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的今天,他的养生治心之道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或思考的呢?一治身与治心并重“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在养生问题上,曾国藩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总结。
他力图做到身心并治、口体兼防,要旨是养生以治心为主,以不药二字为准。
他曾在家书中指出了具体的治心与治身之法,“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曰忿,阴恶曰欲。
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曰暴,柔恶曰慢。
治口之道,二才交惕,曰慎言语,曰节饮食。
凡此数端,其药维何?”“不药”二字始终贯穿他的一生。
治心的关键在去忿去欲,治身关键在去暴去慢,治口之道在慎言节食。
曾国藩本人患有牛皮癣、耳鸣、失眠、眼疾等多种常见慢性病,但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吃药。
他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体弱多病,然而,他仍然告诫他们不要随便吃药。
同治五年四月十日,曾国藩给两个儿子写信,“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宜宾施攻治。
庄生云:…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东坡取此二语,以为养生之法。
尔熟于小学,试取…在宥‟二字之训诂体味一番,则知庄、苏皆有顺其自然之意。
”又说,“养生亦然,治天下亦然。
若服药而日更数方,无故而终年峻补,疾轻而妄施攻伐,强求发汗,则如商君治秦、荆公治宋,全失自然之妙。
”所谓“在宥”,是指自在宽容。
这是庄子无为而化的思想,曾国藩以此来教育孩子养生在养心,养心在于自在宽容,即他所说的“广大”。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人。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是我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
在废寝忘食的读书生涯中,他经常感到耳鸣心悸、疲乏无力。
后来,随着官职的提升,他所承担的事务也越来越繁重,此病竟成了困扰他一生的痼疾。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曾国藩大病一场。
病愈后,他认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养生之道。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到:“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那么,曾国藩都有哪些养生经验呢?一、勤则寿,逸则亡曾国藩一生苦心劳力,做事踏实认真。
他以勤自励,以苦为乐,并自创“五到”之说以激励后人,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曾国藩认为,勤能强健筋骨、磨炼意志,不仅可以报效国家,亦可保持己身之康泰。
他常说:“古时圣君贤相,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增智慧而长才干……勤则寿,逸则亡”。
二、注重自然调养曾国藩认为:“治身当以‘不药’二字为药”。
曾国藩自小受其祖父“不信医”训诫的影响,认为“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
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较差、庸医较多,使人们产生了讳疾忌医的观念。
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可妄施攻治。
”可见他非常注重自然调养,认为百药皆有毒性,只要清心寡欲,注重日常调养,则病可自愈矣。
虽然这种“不信医”的观念有些偏激,但其注重自然调养的思想是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的。
三、合理地安排饮食起居曾国藩常说:“养生之道,当悉心体验‘食眠’二字。
食,即平日之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
眠亦不在多寝,但神凝梦甜,即片刻亦是摄生矣”。
名人养生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名人养生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导语:曾国藩是谁大家知道吗,相信稍微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晚清时期的重臣,是位伟大的军事家。
但是,很少人知道,其实曾国藩也是一位非
曾国藩是谁大家知道吗,相信稍微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晚清时期的重臣,是位伟大的军事家。
但是,很少人知道,其实曾国藩也是一位非常注重养生的养生专家。
他有自己的养生方法,想知道是什么吗?那么就和小编一起阅读本文吧。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大风大浪,但是他一直都非常重视养生,而且,他也有一套非常好的养生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养心奠大于寡欲
养生首在养心,曾国藩认为“惩忿窒欲”是养生的大法。
所谓“惩忿”,就是遇事不要烦恼,发怒,以心平气和对待之。
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所谓“窒欲”,就是对不良嗜好和私欲都要有效地抑制,不让其萌生,而胸怀坦白、天宽地阔、心身泰然。
这样自然脏腑气血调和,生机勃勃。
他还用“静坐”的方式养心。
即使在战事危急,事务繁忙的时候仍每天坚持不懈。
在他的日记中常常见到“静坐片刻”。
在他的家书中常有告诫子弟“静坐”养生的句子。
节制饮食
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少食”、“素食”、“清淡”。
日常生活多以素食和蔬菜为主,“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
“吾夜饭不用荤,以肉汤炖蔬菜~、二种”。
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
他也知道,“脾胃为人后天之本”,膏粱厚味,肥鱼大肉这些食物都。
曾国藩养生之道
曾国藩养生之道曾国藩的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处世、为政、治军等内容,养生也是他颇加详论的。
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
在给澄弟、沅弟的信中,曾国藩说道我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以养生六事勉励他们,“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用,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曾国藩提倡养生首先要养心。
一是“慎独”,认识善恶,进行道德自省,心中安泰,清心寡欲;二是“主敬则身强”,一个人无论内外,皆须庄重宁静;三是“求仁则人悦”,胸怀万物,顺应天地之理;四是多习于勤劳,少安逸享乐,勤劳使人长寿,安逸使人早亡。
养心的另一途径,是“读书养我浩然之气”,做到心中坦然,精神愉快。
“以光辉灿烂的事物充满人心的学问,如历史、寓言、自然研究皆是也。
”曾国藩多次强调读书对养生的作用。
他的两个儿子纪泽、纪鸿体质较弱,曾国藩劝他们多读并多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希望以其丰腴的墨气、坚韧的骨力,变化他们的生命气质。
他还希望他们在吟诗作字、陶冶性情时,学习陶渊明的冲淡之味、潇洒胸襟……也就是以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达到养生目的。
曾国藩的中厅堂悬挂有八本堂匾,其跋云“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这种养生思想是他多次在家书中强调的,与兄弟说,与儿女说,可见曾国藩的重视程度。
易生恼怒,不仅是一般人的情感态度,也是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的,是一个需要汲取的教训。
曾国藩告诫家人,要像佛家所说的那样,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遏抑肝火,不使它过分炽烈,节制血气,不使自己的嗜欲戕害自己的身体性命。
去怒,也是为了养心,减少了忿怒,心中也便安泰平和,豁达从容,充满虚明之气……这对我们现代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曾国藩非常重视养生之道,但他对生命的健康长寿,却不存妄念,不迷信,一切顺其自然,人的“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龙源期刊网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作者:张镛来源:《现代养生》2006年第04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文出相城,宗结宋诗的文学家。
曾国藩的家书久负盛名,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其中谈养生的家书,对现今人们的养生,仍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曾国藩在清·同治五年六月初五致澄弟的家书中写道,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眠食有恒。
就是说,一个人的睡眠和饮食都要有规律,不要该睡时不睡,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
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有一顿,没一顿。
二,惩忿,就是说人要保持温和良好的心态,遇事不要烦燥,更不要恼怒,曾国藩曾写过一块匾,上书:“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便是所谓惩忿也。
三,节欲,节欲所指的范围很广,不仅仅指房事,它还指人的欲望。
此为说,不贪酒,不贪食,不贪睡,不贪财,不贪色,不嗜赌等等。
总而言之,要养成良好的处世,生活习惯。
四,每夜临睡洗脚。
每夜临睡前洗个热水脚,对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有很多好处。
有道是:“寒从脚起”,有许多病患都是由于不注意脚的保养而引起的,保养好脚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请看今天的“足浴”、“足疗”已遍及都市,足以证明“护足健身”的科学性。
而百余年前的曾国藩已懂得这些科学养生道理,那是很不简单的。
五,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民谚道:“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饭后散步有利于消化,有利于肠胃蠕动,这对保养人的身体是相当有益的。
“生命在于运动”。
老年人饱食后不活动,不利于消化,饭后散步三千步,既助消化,又锻炼了身体,两全其美。
曾国藩另在道光二十四年三月二十日致其弟的一封函中有“仁、礼、信、义、智”养生五要方言颇为精辟,且录如下,可作养生参考:“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以上仁,所以养肝也。
内而整齐思虑,处而敬慎威仪。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以上礼,所以养心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事有恒,容止有定——以上信,所在养脾也。
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作者: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7年第10期一生多病的曾国藩,历尽惊涛骇浪,享年62岁。
这个寿数,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高,但在一百多年前,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之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治身与治心并重“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在养生问题上,曾国藩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总结。
他力图做到身心并治、口体兼防,要旨是养生以治心为主,以不药二字为准。
他曾在家书中指出了具体的治心与治身之法,“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曰忿,阴恶曰欲。
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曰暴,柔恶曰慢。
治口之道,二才交惕,曰慎言语,曰节饮食。
凡此数端,其药维何?”“不药”二字始终贯穿他的一生。
治心的关键在去忿去欲,治身关键在去暴去慢,治口之道在慎言节食。
曾国藩本人患有牛皮癣、耳鸣、失眠、眼疾等多种常见慢性病,但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吃药。
他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体弱多病,然而,他仍然告诫他们不要随便吃药。
同治五年四月十日,曾国藩给两个儿子写信,“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宜宾施攻治。
庄生云:‘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东坡取此二语,以为养生之法。
尔熟于小学,试取‘在宥’二字之训诂体味一番,则知庄、苏皆有顺其自然之意。
”所谓“在宥”,是指自在宽容。
这是庄子无为而化的思想,曾国藩以此来教育孩子养生在养心,养心在于自在宽容,即他所说的“广大”。
养生与为学并进曾国藩养生治心之二法,是养生与为学并进。
同治十年十二月五日,曾国藩正式提出“养生六事”,他说:“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养生六事励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此皆闻诸老人,累试毫无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诸侄试行之。
”又说,“养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不弱,或是家中振兴之象。
”所谓“养生六事”无一事与营养有关,饭后千步、习射有常属运动保健,临睡洗脚属活血气,胸无恼怒、静坐有常都属于治心,只吃白米饭而不吃菜,其实就是减轻胃肠消化的负担。
曾国藩养生思想述略
曾国藩养生思想述略作者:徐孟林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7期内容摘要:曾国藩注重养生,主张良好的生活生活规律、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特别是主张养病健身要“节嗜欲”,要注重心理养生,以“惩忿窒欲”,“胸次浩大”为养生要诀,这种以“养德”而“养生”的思想是很有见地的。
关键词:曾国藩养生思想家训中国是一个讲求养生的国度,身体健康是孝的一大端,曾国藩认为“古之言孝者,专以保身为重”,对父母来说,儿女们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便是最大的孝顺。
曾国藩一生讲究养生,但他享年只有61年,在今天看来,算不得高寿,可是具体到他而言,已十分不易了,他是体质虚弱的人,三十岁即患肺病大吐血,三十五岁上患癣疾,后半生常被此病弄得痛苦不堪,而且,他一生都处在极其繁重的政务军务之中,而且从来不敢得过且过,为朝廷尽忠,殚精竭虑,负担之重非常人所能忍耐,但他以羸弱之躯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名垂青史,这与他善于养生调节保重健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从曾国藩家书中能看到他丰富的养生思想。
曾国藩主张良好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他经常在家书里要求家庭成员养成好的习惯:“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日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多行三千步,惩忿,即余篇中所谓‘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也,眠食有恒,又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四十年,余学行七年矣。
”曾国藩年轻是是有吸烟的不良嗜好的,但后来戒了,“三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
“此后总以戒酒为第一义,起早亦养身之法,且保家之道。
从来早起之人,无不寿高者,吾近有二事法祖父,一曰早起,二曰勤洗脚,似于身体大有裨益。
对待生病,曾国藩也有自己的养病健身理念。
“泽儿虽体弱,而保养之法,亦惟在慎饮食,节嗜欲,断不在服药多也。
”他提倡有病时要发挥自己身体的抵抗力,认为药能治病,而害也随之。
这是有道理的,一有病就吃药,自身的抵抗力就越来越弱,而且抗药性越来越强,所以他认为多吃药是无益的,“伤寒而反复者,每以服药致误,服补药则更易误,顾求病之有转机,弟须坚持不复服药。
曾国藩的养生得失
E 1 之 计 在 于 晨 ”, 晨 起荡 涤精 神 、 调 理气 息 ,
对 于公 务繁 重 的曾 国藩 , 自有 无 穷 妙 用 。 这 一 习惯 同时也 影 响 了他 的幕僚 、 将领 , 很 多 人终
生 奉行 。
曾 国藩 很 注 重 体 育 锻 炼 , 他 认 为强健 筋骨 是 养 生 的 常 态 之 法 。他 每 天 坚 持 饭 后 走 一 千
的 晚 年 在 与 太 平 天 国 的生 死 搏 斗 中 , 曾数 次 企 图 自杀 , 战 争 不仅 耗 尽 了他 的聪 明 才智 , 也耗 尽 了他 的体 能 。 其 实 , 老 年人 的晚年 生 活不可 太忙 碌 , 要 量力 而行 。 二 是过 度伤神 : 曾 国藩 是
大政 治 家 , 身 负 力挽 狂 澜 的 重任 , 但 却 看 不 到 大 清 王 朝 的 前 途 何 在 。 清 廷 对 手 握 重 兵 的 曾 国 藩 有 着 很 深 的 猜 忌 , 一 直 是 恩 威 并 用 。 这 种 不信 任 使 他 时 时处 于 “ 战 战 兢 兢 、如 临 深 渊 、 如 履 薄 冰” 的惊 惧 之 中 , 他 的愿 望 就 是 “ 唯
道也” 他深知“ 脾 胃为人 后 天 之本 ” , 肥 鱼 大
调节 精神 情绪 , 本 身 也 是 一 种 肢 体 锻 炼 。 而 围 棋 ,则 能 帮 他 在 繁 忙 的 军 务 政 务 之 余 转 换 脑
筋 , 放松 精神 , 还 在危机 紧 张时刻 镇定 情绪 、 收
肉, 皆可损 伤脾 胃。少食 、 素食 、 清 淡 足 可 以 养 脾胃, 脾 胃得 养 , 自然 健 康 长 寿 。 曾国藩 注重涵 养精 神 , 最 明 显 的 体 现 就 是 “ 早起” 二字 。 曾国藩祖 辈数代 都 提倡早 起 , 曾 国藩 本 人 更 言 : “ 早 起 为养生第 一 秘诀 。 …早 起 可 以振 奋 精 神 。 ” 曾国藩 一 生 坚持 早 起 , 所 谓
曾国藩治心之道
家庭医药 2019.0270健康生活·性与心理曾国藩治心之道□徐成文一生多病的曾国藩,历尽惊涛骇浪,终于在同治十一年(1872)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62岁。
这个寿数,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高,但在一百多年前,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
其实,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之道并不复杂,概括起来就16个字,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治心 所谓治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的功夫,是“天将降大任”前的首门功课。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指出具体的治心之法,“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曰忿,阴恶曰欲”。
治心的关键在去忿去欲,治身关键在去暴去慢。
毛泽东在谈到曾国藩时也曾说过:欲动天下者,先动天下之心。
心无定旨,人如浮萍,终将无成。
养心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的宁静排却了人世间的喧哗。
曾国藩早年病弱缠身,成名后“游心于老庄之虚静”。
平生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世味淡薄,身心无累”为法,终身以“不药”自诩,参以家法,独创养心14条,日日磨练,30年后身体如常。
平生服膺苏东坡,欲步其后尘,修炼瑜伽术。
对吕坤所说“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是养心第一法”玩味尤久。
暇心 暇心者,李渔称为“闲情偶寄”,林语堂称为“生活的艺术”。
仕途万事缠身,戎旅胜负难定,陶朱锱铢日较。
曾国藩说古今能胜大任者,都是身心疲劳之人,因此必有暇心用来调适。
苏东坡寄情诗文,西门庆征逐女色,高雅低俗足见他日成败。
曾国藩说,暇心游离于本业之外,又关系到事业兴衰,故暇心之寄要厚植根本,积功累行,方有枝繁叶茂,花团锦簇之来日。
诚心 曾国藩说,古今英雄“立得住”,如同先有根据地后能打天下一样,必须有诚心实意。
荀子说,养心莫善于诚。
诚就是不欺。
今人讲:信义春常在,心诚则灵。
程门立雪、三顾茅芦都深蕴一个诚字。
曾国藩以忠诚为天下倡,选将练兵以诚为先,平生不蹈大言,不喜驾空之事,手订“敬、静、纯、淡”诚字四法,终使他群雄影从、“勘平大乱”,功、德、言三并不朽。
曾曾国藩的养生秘诀
曾国藩的养生秘诀(组图)2010-07-04 04:20:41 发表评论曾国藩崇尚儒学,其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体,把中国封建文化归纳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有独特见解,对当时和以后均有一定影响。
他提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不仅反映了“修身、齐家”的道学思想,而且蕴藏了许多丰富的养生秘诀。
修身养性之诀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
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一、打坐养心曾国藩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他坚持用打坐的方式养心,即使在战争危急、事务繁忙的时候,仍每天打坐坚持不懈。
二、养生重素食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少食、素食、清淡。
在日常生活中,他多以素食和蔬菜为主。
“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吾夜饭不用荤,以淡汤炖蔬菜一二种”。
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
三、多动习劳他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
他每天坚持饭后走一千步。
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女、儿媳:要亲自种菜、养猪、织布、下厨,不要随便使唤奴仆。
出门要多走路少骑马坐轿。
四、少轿多走路他在家训中说:“老则寿,逸则夭。
”他的儿子曾纪泽少年体弱多病,即命其每日早晚走五里路,坚持日久便变弱为强了!五、天天要早起曾国藩说:“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早起可以振奋精神。
早起,是曾氏祖辈几代的传统家风,在他的教导和影响下,家中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院”。
他手下的幕僚将领无不效尤,没有一个睡懒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曾国藩一生多病却能高寿有何养生治心之道?
导语:一生多病的曾国藩,历尽惊涛骇浪,终于在同治十一年(1872)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62岁。
这个寿数,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高,但在一百多年...
一生多病的曾国藩,历尽惊涛骇浪,终于在同治十一年(1872)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62岁。
这个寿数,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高,但在一百多年前,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之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的今天,他的养生治心之道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或思考的呢?
治身与治心并重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在养生问题上,曾国藩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总结。
他力图做到身心并治、口体兼防,要旨是养生以治心为主,以不药二字为准。
养生与为学并进
曾国藩养生治心之二法,是养生与为学并进。
同治十年十二月五日,曾国藩正式提出“养生六事”,他说:“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养生六事励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此皆闻诸老人,累试毫无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诸侄试行之。
”又说,“养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不弱,或是家中振兴之象。
”
养身与养家一体
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三法是养身与养家一体。
现代人说,家庭是一个人的港湾。
众多的例子表明,家庭幸福,身体则康泰。
曾国藩很看重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