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

合集下载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防范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防范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防范措施一、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综合对不安全行为分析,有诸多因素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客观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

根据员工日常作业中的行为表现,对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如下:(一)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人群:1、新入企员工;2、劳务工;3、工龄长的老员工;4、培训、学习不到位的员工;5、作业流动性大的员工(辅运车辆司机居多);6、固定岗位点、单岗作业人员;7、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的员工;8、外委施工队人员等。

(二)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观原因:1、新入企员工对安全作业的概念模糊,不知道怎么做安全、怎么做不安全。

2、个别劳务工文化程度低,从事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时,对此项工作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

3、许多工龄较长的老员工,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长且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思想比较麻痹,总认为自己一直这么干也没有发生事故,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

4、个人不能认真参与安全培训、学习,安全意识淡薄,对不安全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认识不足,在具体的作业中随意发生不安全行为。

5、图省事、怕麻烦,侥幸心里作怪。

偶尔的一次不安全行为估计也不会发生事故的心理而发生不安全行为。

6、作业过程中思想开小差,心思没有用在工作上,导致作业程序不规范,发生不安全行为,甚至造成事故。

7、作业流动性大的员工,由于违章隐蔽、查处难等实际情况,发生不安全行为。

8、单岗作业人员主观安全意识松懈,睡岗、脱岗类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

9、外委施工队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应付、凑乎的思想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

(三)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客观原因:1、由于总考虑要完成生产任务才有效益,造成重生产违章指挥,赶产量、进度违章作业,特别在设备抢修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类不安全行为。

2、作业环境(条件)较差、设备不完好、安全设施不齐全等因素形成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客观条件。

3、单位培训不到位,员工技能和安全意识得不到有效提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在生产、工作和生活等各个领域,不安全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主要包括人员培训不足、安全意识薄弱、操作规程不规范、疲劳或压力过大、缺乏监督和考核、风险评估不足、安全文化缺失、缺乏紧急预案、违规操作或擅自改动设备、忽视警告或安全提示、防护措施不足或缺失、缺乏统一的标准或流程等方面。

一、人员培训不足人员培训不足是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员工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判断错误等问题。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包括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二、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意识薄弱是指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视。

为了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如定期组织安全讲座、制作安全宣传海报、开展安全文化活动等,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三、操作规程不规范操作规程不规范可能导致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引发事故。

企业应制定清晰、明确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确保员工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同时,对于不遵守操作规程的员工,企业应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员工对操作规程的重视。

四、疲劳或压力过大疲劳或压力过大是不安全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长时间的工作或过度压力可能导致员工精力不集中,容易发生事故。

企业应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员工长时间连续工作,同时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员工压力。

五、缺乏监督和考核缺乏监督和考核可能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不安全行为。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对于存在不安全行为的员工应及时纠正并进行惩罚。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不安全行为问题。

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案例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案例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案例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交往等活动中,出于各种原因而以不安全的方式行为,引发潜在的风险和危害。

不安全行为常见于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火灾和犯罪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以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为例,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交通事故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交通事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事故类型之一,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交通事故案例,以及与之相关的不安全行为:1.酒驾:酒后驾车是交通事故的常见因素之一、酒精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判断力和注意力,进而导致驾车失误。

例如,在市,一名醉酒司机在行驶途中与另一辆车相撞,造成双方车辆损毁,严重危及行人和其他路上车辆的安全。

2.违反交通规则:违反交通规则同样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例如,超速行驶、闯红灯、逆行等行为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在一些城市,一名摩托车司机因超速行驶,与一辆汽车相撞,导致摩托车司机严重受伤。

3.手机分神驾驶:使用手机时驾驶车辆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不安全行为之一、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很容易造成剐蹭、刮擦等事故。

例如,一名司机因在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没有及时制动,导致与前方车辆相撞。

以上案例中,醉酒驾驶、违反交通规则和手机分神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典型代表。

这些行为通常源于个体的不良习惯、贪便宜心理、缺乏安全意识或者对风险的低估等因素。

二、工伤事故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工伤事故是工作场所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是一些工伤事故案例,以及与之相关的不安全行为:1.忽视操作规程:在一些工作场所,个体可能由于粗心大意或者马虎等原因,忽视了操作规程,从而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一家工厂,一名操作工在清洁机器时未按规程关机,导致手指被夹伤。

2.私自穿戴安全装备:一些工作场所存在危险因素,要求工人必须穿戴安全装备以降低风险。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安全规范和要求的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和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1.忽视安全意识:一些人对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

他们可能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过于依赖他人的保护,导致对安全措施的忽视。

2.急躁和鲁莽:一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急躁和鲁莽,冲动行事,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和评估风险,往往容易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个人行为习惯:习惯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固定模式。

一些习惯形成了不安全行为,可能是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没有产生负面的后果,或者他们认为不安全行为是高效的。

4.对安全规范的误解或不了解:一些人对安全规范存在误解或不了解,不知道安全规范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执行方式,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为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培养安全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安全的重视和认识。

提高员工对安全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事故不仅会对个人造成伤害,还会对家庭和企业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2.增强培训:提供全面的安全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安全规范和措施,并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

培训应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和逃生技能。

3.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消除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隐患。

例如,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设置明确的安全标识,确保工作场所的良好照明等。

4.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日常监督和纪律管理。

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整改和警示,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措施。

5.激励和奖励机制: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遵守安全规范。

例如,提供安全奖金和奖励制度,持续监测和评估员工的安全行为,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奖励。

6.建立沟通渠道:为员工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使他们能够将不安全行为及时上报,并提供改善建议。

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源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源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源分析
一般来说,人们之所以会出现不安全行为,这种行为根源有多方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缺乏安全意识、缺乏法律意识和法规意识、社会文化水平不高、社会经济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第一,缺乏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指对自我身体和财产安全保护的意识,从而保护自己不受外界危害。

大多数人缺乏安全意识,不重视安全,在安全方面不懂得保护自己,甚至不懂得实施安全措施。

这造成他们在生活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引发不安全行为。

第二是缺乏法律意识和法规意识。

大多数人对法律和法规知之甚少,甚至没有对其有任何了解,对其有着错误的认识。

他们不清楚不安全行为的后果,也不重视法律法规,甚至会视法律法规为可有可无。

因此,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影响。

第三是社会文化水平不高。

大多数人在文化素质上比较落后,缺乏文化素养,对文化知识缺乏认识,因而无法正确把握自身的行为,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

另外,社会经济制度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经济体制规范性不强,政策监管不到位,有的地区甚至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造成人们经常处于犯罪行为的边缘,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

综上所述。

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介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危险和有害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源头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和有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危险和有害因素1.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其危害程度也最为严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驾车超速•疲劳驾驶•手机、音乐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酒后驾驶这些不安全行为都会极大地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

因此,在驾车时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疲劳驾驶、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及切勿酒后驾车。

2. 工业生产的意外事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争分夺秒地赶进度,如果在工业生产中对安全掌握不当,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

例如:•操作不当,导致机器故障或其他损坏•使用不规范的工具或设备•忽视环保安全规定,导致地下沉降、地震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重视,应事先制定工业安全方案和要求,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儿童意外伤害儿童时期的不安全行为和生活习惯,也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一群。

如果缺乏关爱和引导,常常会发生各种不安全行为,导致发生意外伤害。

例如:•玩具太小,不适合年龄•面对不明事物研究,喜欢尝试•到陌生或危险的场所玩耍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和安全,所以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全力的支持。

预防措施•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疲劳驾驶、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及切勿酒后驾车•在工业生产中制定安全规定和要求,并严格执行•保护好儿童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全力的支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注重自身安全保护,并加强对未知危险和有害物质的认知和防范总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处不在,人类要保护好自身健康和安全,就要认清并认真对待这些因素,树立健康安全意识,制定合理安全规定并切实执行。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环境会通过对人的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使其心理和行为发生 改变,从而发生一系列的失误, 如判断失误、操作失误等。工作
场所中的采光、照明、温度、噪声 等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在采光、 照明差的环境条件下,行为者容易 产生认知上的错误,进而对观察能 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产生影响,从而发生行为上的差错。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环境使人容易出 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反应 速度降低、思维迟钝等认知上的问 题,再加上体力和心理上能量的消 耗,很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 ②家庭环境
从众思想的人大都因为工作环境中 存在不安全行为,但是没有造成伤 害,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这样 做也没有问题。冒险思想的人一般 喜欢争强好胜,逞能,有因违章却 没有出事的经历,为了争取时间, 而故意不按照要求操作,有的人甚 至会认为冒险是英雄的行为。 ②意识。
人的绝大多数活动都会受到意 识的监视和控制。日本的桥本邦卫 教授根据人体紧张程度而引起脑电 波发生变化的情形,提出了意识水 平五阶段的学说。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工作场所 进行生产活动时,意识是处于第三
一个人的某种气质类型,通常会 在他的情感、情绪和行为中进行 表现。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 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阶段的,但是当疲劳、瞌睡的感 觉产生时,意识就会降到第二阶 段,在这种状态下人具有极低的 感觉能力和警惕性,是一种不安 全的意识状态。第三阶段的意识 水平是松弛的,人的注意力很不 集中,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 并且思绪消极,这个时候人的预 测力和创造力也不高,容易产生 不安全行为。第四阶段是一种可 靠的意识状态阶段,这个阶段中 人脑是清醒的,思维比较活跃,
人的注意力的集中度和注意的范围 也比较广,对事物的反应够迅速, 能够果断的做出决定,这种状态正 是工作中最需要的。但是 这种状态随着人体紧张程度的增加, 维持的时间较短,继而进入第五 阶段,虽然此阶段大脑活动高度兴 奋,但是注意力、判断力以及思维 能力下降,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 通常,未发生紧急情况时,无论人 的意识水平处于第二阶段还是第三 阶段,只要意识到异常的情况,就 会使意识水平提高到第四阶段,一 旦惊慌、恐惧,意识水平就会上升 到第五阶段,失去对事物准确的分 析和判断能力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

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1. 忽视安全规定:一些工人可能会由于疏忽大意或者对安全规定的忽视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比如不戴安全帽、不穿防护服、不系安全带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事故发生。

2. 违反操作规程:在煤矿生产现场,有些工人可能会因为急于完成任务或者其他原因而违反操作规程,比如在没有停机的情况下进行机器维修,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或者人员伤亡。

3. 酗酒和药物滥用:一些工人可能会在工作中饮酒或者滥用药物,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还可能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4. 忽视环境变化:煤矿生产现场的环境变化常常是突发性的,比如瓦斯超标、顶板垮塌等,但有些工人可能会忽视这些情况,继续进行工作,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

针对以上不安全行为,煤矿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不安全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同时加强安全监管,加大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同时,员工也应该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共同努力降低煤矿生产中的安全风险。

煤矿生产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举止对于预防事故至关重要。

本文将继续探讨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应对措施。

5. 疲劳驾驶:煤矿生产中,有些工人可能需要长时间操作重型机械或者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会导致疲劳状态下的操作,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疲劳驾驶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更会对工人及周围同事的安全构成威胁。

6. 不良的工作态度:一些工人可能对安全规定持不负责任的态度,认为事故发生与自己毫无关系。

他们可能会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懈怠忽职,甚至对安全规定视而不见,从而增加了工作环境的不安全性。

7. 个人防护设备的不正确使用:虽然大多数煤矿都配备了各种个人防护设备,但有些工人可能会不正确使用或者故意不戴这些设备,如戴好安全帽、佩戴眼镜、使用防护面罩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增加自身伤害的风险,也会影响到周围同事的安全。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1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分析但从人机工程学的观点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瞬间机器和作业环境对操作者的要求超过了操作者的负荷能力—客观上产生了不安全行为,下面就发生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机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自身的因素进行一些分析,以便从中找出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有效对策措施。

1.1机器防护缺陷因素设计不良的机器是带有事故隐患的机械设备。

机器在设计、制造时未充分考虑安全防护装置的重要性。

例如,设计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及操作习惯定型的显示器与控制器,安装位置不当的显示器和控制器,对于机器的危险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等设计、制造缺陷都极有可能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

如聚乙烯包装线吸袋器部位未设计封闭防护围栏,在发生编制袋滑落时,就可能引发操作人员下意识的不安全行为,进而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1.2环境不良因素不良的作业环境会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压力,会导致操作者产生不良的生理、心理状态,从而降低人的行为的可靠性,诱发各类人为差错。

如石化企业涉及的不良生产作业环境包括高温、振动、噪声、寒冷、不良的照明、有毒物质、粉尘、作业空间狭窄、通风不良、作业地面脏乱、潮湿、地面滑溜等等。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很明显,在高温情况下,人体的血液处于体表循环状态,而内脏与中枢神经则相对缺血,这时人的大脑反应能力降低,注意力涣散,心境不佳,易于发生人为差错;作业场所采光照明条件不良时,作业人员不能准确迅速地接受外界信息;噪声干扰会使作业人员的注意力分散,感到心烦意乱,特别是报警信号、行车信号,在噪声干扰下不易被注意;强烈的振动会引起作业人员视觉模糊,影响手的稳定性,使操作者观察仪表时增加误读率,操作机器时控制力降低,甚至失控;狭小、拥挤的作业空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各种工具、器具杂乱无章的堆放,作业地面脏乱、有油污或积水等不良作业环境,不仅使作业人员感到紧张、压抑、烦噪不安,而且使作业人员在处理和躲避危险时失去应有的空间和安全通道,从而增加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防范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防范措施

2023-11-08•人的不安全行为概述•常见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不安全行为的应对策略•案例分析目录01人的不安全行为概述定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在进行工作或操作时,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可能导致事故的行为。

分类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章操作、误操作、不遵守安全规程、不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等。

定义与分类管理不善企业或组织对安全管理不重视,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导致员工没有得到及时的安全指导和培训,从而出现不安全行为。

产生原因安全意识不足有些人缺乏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对安全操作规程和规定不了解,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不安全行为。

习惯性思维一些人在工作中容易按照自己的经验和习惯进行操作,对于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及时学习和适应,从而出现不安全行为。

情绪波动人在情绪不稳定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设备、财产造成损失。

安全事故的发生经济损失社会影响事故的发生会导致设备损坏、生产中断、人员伤亡等,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事故的发生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也会给员工带来心理压力和负担。

03危害与影响020102常见的不安全行为总结词不遵守规则详细描述在作业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是最常见的不安全行为之一。

这包括未按照规定程序操作机器、设备,或者在没有经过适当培训的情况下作业。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损坏,甚至引发事故。

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总结词错误执行任务详细描述误操作通常是由于技能不足、意识模糊或粗心大意导致的。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误碰带电设备,或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误操作阀门,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注意力不集中总结词:分心详细描述:在作业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引发事故。

例如,在驾驶车辆时分心看手机、聊天,或者在航空维修时未能集中精力,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

总结词:忽视安全详细描述:安全意识淡薄表现为对安全规定和警示标志视而不见,或者心存侥幸心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及控制措施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偏离安全要求的行为或决策。

不安全行为可能对个体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1.心理因素:许多不安全行为是由于个体的心理因素导致的。

例如,个体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发生事故;或者存在压力和情绪问题,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规划和设计因素:不安全行为可能是由于工作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存在问题而导致的。

例如,工作场所的布局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工具和设备的选择不当,导致操作不安全。

控制措施:对工作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组织和管理因素:组织和管理的问题常常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导致个体过度疲劳;缺乏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对违规行为缺乏惩罚措施或监督不力。

控制措施: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减少个体的疲劳;建立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不安全行为的监督和惩罚。

4.个体技能和知识水平:个体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控制措施:加强个体的安全技能和知识培训,提高对安全操作方法和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在工作和生活中宣传安全知识,增强个体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

通过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方式,让个体深刻认识到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性。

2.制定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组织的安全规章制度,详细规定工作流程、安全操作方法和标准。

通过明确的规定和限制,约束个体的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影响及预防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影响及预防措施

人的注意力的集中度和注意的范围 也比较广,对事物的反应够迅速,能 够果断的做出决定,这种状态正是工 作中最需要的.但是 这种状态随着人体紧张程度的增加, 维持的时间较短,继而进入第五 阶段,虽然此阶段大脑活动高度兴奋, 但是注意力、判断力以及思维能力 下降,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通常,未 发生紧急情况时,无论人的意识水平 处于第二阶段还是第三阶段,只要意 识到异常的情况,就会使意识水平提 高到第四阶段,一旦惊慌、恐惧,意 识水平就会上升到第五阶段,失去对 事物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而导致 不安全行为的
过程中体力支出、能量消耗造成身 体机能下降,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产生 的.人在身体疲劳的状态下,可能会造 成潜在的灾难性的后果.
疲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产生休息的欲望,心理功能下降,生理 功能下降,做业姿势异常,工作的质量 和数量下降,差错率或事故增加. ②生理节律
生理节律是说人自出生之日起, 体力、智力和情绪分别以23天、33 天、28天为周期,呈正弦曲线变化.每 一种节律的一个周期中都会经历三 个时期的变化,分别是高潮期、低潮 期以及临界期.在生物节律的高潮期, 人的体力充沛、思维敏捷、
家庭,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是 避 风的港湾,正是这个港湾,对人的心理、 性格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 的作用.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工 作、学习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如果 家庭和睦,人
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自然能够得到 足够的休息和调养,使得体力和精 力得到了恢复,精力充沛的投入第 二天的工作之中:工作中遇到的 烦心事对家里人倾诉,能够得到家 人的安慰和劝解,内心有一种满足 感.但是,相反的,如果一个人所处的 家庭环境不好,家中经常发生令人 不悦的事情,势必会对员工的情绪、 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 使他发生错误的概率增加. ③社会环境

浅谈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对策

浅谈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对策

浅谈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对策在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和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行为可能包括违反安全规定、不慎操作、忽视警告、疏忽大意等。

为了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须深入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人的不安全行为常常源于个人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安全意识薄弱、轻视安全规定的人往往倾向于冒险和追求个人利益。

应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并将其列入员工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通过正向激励措施,如奖励机制和晋升机制,激发员工对安全的关注和参与。

其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

例如,疲劳、压力过大、工时过长等不良工作环境容易导致员工疲劳驾驶、注意力不集中等不安全行为。

为了改善工作环境,应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充足。

同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工作工具和安全设备,确保工作条件的安全可靠。

此外,人的不安全行为还与工作训练和技能水平相关。

缺乏必要的工作训练和技能培训,员工可能无法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工作技能,增加了发生事故的概率。

因此,公司应对员工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培训,包括工作技能培训、安全操作培训、应急处理培训等,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最后,人的不安全行为也与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有关。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员工可能对安全管理制度不予重视,产生违反规定的不安全行为。

因此,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增加对员工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对不安全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确保安全规定的严肃执行和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通过适当的对策可以有效地加以解决。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训练和技能水平,强化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这些都是有效的对策,可以帮助公司降低不安全行为的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该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努力为公司创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人的不安全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如酗酒驾驶、不戴安全帽、玩手机过马路等。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意外事故和伤害。

因此,对于不安全行为的辨识和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辨识和控制措施。

首先,要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了解不安全行为的特征。

一般来说,不安全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违反规则或标准、危险度高、可能造成严重伤害或事故、重复出现等。

在辨识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例如观察员工在工作时是否佩戴安全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

其次,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加强培训和教育:提供全面的安全培训,使员工了解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增强安全意识,并向员工传达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

2.设立安全监督机构:组织专门的安全监督员对员工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对违规行为进行警告、处罚或奖励。

3.建立安全文化:通过组织内的安全讲座、安全月活动等方式,传达安全文化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和态度。

4.采用技术手段:如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安全报警系统等,及时发现和记录不安全行为,进行预警和处理。

5.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等,确保员工在工作时具备必要的保护措施。

此外,针对不同的不安全行为,还可以采取其他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酗酒驾驶,可以进行定期的酒精测试,并建立相关的处罚机制;对于不戴安全帽,可以设置固定的检查站,对不戴安全帽的行人进行劝阻和教育等。

最后,为了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需要形成全员参与的机制。

全体员工都应该对不安全行为有所认识,并积极参与到不安全行为的辨识和控制中。

此外,领导层也应该起到示范作用,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并加强对员工的引领和监督。

综上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辨识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设立安全监督机构、建立安全文化、采用技术手段和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安全行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的不安全行为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为了保障个人和社会的安全,需要对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下面将从不安全行为的辨识和控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不安全行为的辨识不安全行为一般可分为两类: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

个人行为是指个体的个人行为,如吸烟、不系安全带、酒驾等;集体行为是指群体的行为,如群体聚集、示威游行等。

不安全行为的辨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观察行为:通过观察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来判断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

例如,观察一个人是否有酒精味道或疲劳驾驶的痕迹,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酒驾或疲劳驾驶的行为。

2.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安全行为往往有其背后的原因。

例如,一个人可能吸烟是为了缓解压力或疲劳,通过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以辨识其不安全行为。

3.利用科技手段:借助科技手段如监控摄像头、人脸识别等技术,可以对一些不安全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辨识。

例如,在交通领域可以利用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来辨识不系安全带的司机。

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辨识出不安全行为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防范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控制措施。

1.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不安全行为的认识和警觉性。

例如,在交通中通过公开教育和宣传活动宣传交通规则,提醒人们系好安全带和拒绝酒驾。

2.设计安全措施: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将安全因素纳入考虑。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增加安全逃生通道,为高层建筑提供消防设备等。

3.制定法律法规: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人的行为,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

例如,交通法规中规定酒驾和疲劳驾驶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4.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通过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不安全行为进行预防和打击。

例如,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和风险。

5.提供安全保障设施:为人们提供安全保障设施,确保其在不安全环境中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析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析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析员工不安全行为是指在工作中违反安全规定、操作不当或疏于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从而导致工作场所安全风险增加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可能给员工自身带来伤害,还有可能给他人带来危害,甚至导致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保障员工安全健康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分类1.忽视安全规定:员工可能因为疏忽、马虎或心存侥幸心理而对安全规定不予遵守。

比如,不佩戴防护用品、违规接近危险区域、未按规定使用工作设备等。

2.借酒消愁:一些员工可能因为个人原因或生活压力过大,选择在工作时或工作结束后饮酒解愁,导致酒后驾驶、酒后工作等,增加了工作安全风险。

3.驾驶不安全:如果员工需要使用车辆进行工作,不遵守交通规则、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不安全行为将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4.擅自改变工作程序:在工作过程中,员工可能因为便捷、快速或方便等原因,擅自改变工作程序或规定,从而引发意外事故。

5.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员工可能对安全意识认识不足或轻视安全风险,存在对安全问题的漠视和忽视,从而引发不安全行为。

二、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分析1.人为因素:员工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等个人因素直接影响着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如果员工没有对安全意识的重视,或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安全风险,就会发生不安全行为。

2.组织管理因素:工作任务过度、工作量过大、工作压力过高、时间紧迫等都会导致员工对安全问题的忽视,甚至忽略安全规定。

3.技术设备条件:如果工作场所存在安全设备缺失、设备老化、技术不良等问题,员工很难按照规定操作,也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

4.文化氛围:如果企业的安全文化不浓厚,没有形成“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就会降低。

三、预防与解决办法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使其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自身应承担的责任。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对策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对策

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
麻痹心理


其特点是作业者事先知道自己行为可能引发事故, 但由于各方面条件好,工作较顺利,就往往疏忽大意, 放松应有的警惕,产生麻痹心理。 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操作者往往认为这是“我常 干的工作”、“不知干过多少次”、“绝对不会有危
险”等而没有进行正常的检查或检查不细,按照老

五、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管理对策

劳动组织的合理化。 防止工作负荷过重引起的疲劳。 创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工作环境。 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如班组安全自主管理的推进。




积极实施推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

五、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法制对策

为预防生产事故,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企业

生理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体力、情绪、智力呈正 弦曲线形式进行周期性变化。 所以当人的生理状态处于“低潮期”时,就应 该注意观察其行为是否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

督促其严格按标准作业,以防事故发生。
做为管理者,应从群体的角度考虑, 而对一个群体的行为特征, 管理至关重 要。为了搞好太钢的安全工作,对事故 易发、多发区强化管理(C级以上危险源 点),消除不安全条件,对违章者加强教 育,杜绝“三违”,这样能产生好的效 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生产作业工过程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失误事故隐患环境因素的影响事故模型图精神不集中麻痹大意好奇乱动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不安全的工具不按规定的速度进行作业超速作业超速行车超速传递在不安全处逗留电力高压区起重机下高辐射区在狭窄的场所进行作业绑扎车皮狭窄的检修区域拜金心理侥幸心理侥幸型心理泛指人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图省事怕麻烦走捷径置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程规章制度于不顾违章操作企图获得成功的心理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分析但从人机工程学的观点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瞬间机器和作业环境对操作者的要求超过了操作者的负荷能力—客观上产生了不安全行为,下面就发生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机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自身的因素进行一些分析,以便从中找出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有效对策措施。

1.1机器防护缺陷因素设计不良的机器是带有事故隐患的机械设备。

机器在设计、制造时未充分考虑安全防护装置的重要性。

例如,设计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及操作习惯定型的显示器与控制器,安装位置不当的显示器和控制器,对于机器的危险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等设计、制造缺陷都极有可能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

如聚乙烯包装线吸袋器部位未设计封闭防护围栏,在发生编制袋滑落时,就可能引发操作人员下意识的不安全行为,进而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1.2环境不良因素不良的作业环境会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压力,会导致操作者产生不良的生理、心理状态,从而降低人的行为的可靠性,诱发各类人为差错。

如石化企业涉及的不良生产作业环境包括高温、振动、噪声、寒冷、不良的照明、有毒物质、粉尘、作业空间狭窄、通风不良、作业地面脏乱、潮湿、地面滑溜等等。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很明显,在高温情况下,人体的血液处于体表循环状态,而内脏与中枢神经则相对缺血,这时人的大脑反应能力降低,注意力涣散,心境不佳,易于发生人为差错;作业场所采光照明条件不良时,作业人员不能准确迅速地接受外界信息;噪声干扰会使作业人员的注意力分散,感到心烦意乱,特别是报警信号、行车信号,在噪声干扰下不易被注意;强烈的振动会引起作业人员视觉模糊,影响手的稳定性,使操作者观察仪表时增加误读率,操作机器时控制力降低,甚至失控;狭小、拥挤的作业空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各种工具、器具杂乱无章的堆放,作业地面脏乱、有油污或积水等不良作业环境,不仅使作业人员感到紧张、压抑、烦噪不安,而且使作业人员在处理和躲避危险时失去应有的空间和安全通道,从而增加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以上都是触发不安全行为产生的环境不良因素。

1.3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人失误的因素很多,但是可能造成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3.1不安全的操作动作不安全的操作动作主要包括习惯性动作、无意动作和操作难度(高难)动作。

习惯性动作是人的一种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自动化(本能性)的行为模式,在紧急状态下,人的习惯性行为会顽强地表现出来,彻底冲跨经训练而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

因此,当操作者的习惯性动作与工作时要求的动作相左时,在紧急情况下,极易造成事故。

减少由此而引起的事故的办法是使工作时要求的动作与操作者的习惯性行为模式相协调一致。

无意动作是在作业中当操作者大脑意识水平暂时性下降或动作路线不佳,动作用力不当,身体平衡失调时,都可能发生无意识动作失误,进而导致事故发生。

防止发生无意识动作失误的对策是将机器的控制系统设计成具有连锁装置或利用监视器、动作警报器进行误操作监视,以阻止人为差错发展为事故。

高难动作问题,操作越复杂,难度越大,需要操作者反应的时间过长,反应动作过多,这样,造成差错而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对于操作难度大的机器,必须利用各种编码方式,给操作者非常明确的提示。

类似所阐述的方式都是克服不安全操作动作产生的冗余条件。

1.3.2不良的情绪状态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幸时,会产生愤怒、忧愁、焦虑、悲哀等不良情绪。

在这些情绪状态下,人的意识混乱、注意范围狭窄、精神难以集中、自控能力下降、最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需要引导上岗作业人员克服不良情绪,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避免引发不安全行为。

1.3.3性格从作业的安全性考虑,机器如设计得当,就能使大多数人减少失误。

但对某些特定的人,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出的事故比一般人都要多。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类易出事故的人是因为他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的失误率高。

对于这类人应根据其性格特点安排在相对较安全的工序上作业。

人的性格的另一个方面是所谓的外向型与内向型。

对于外向型性格者适合担任集体性工作任务,而对于内向型性格者宜于单独作业。

因此领导者应根据员工个人适应性格检查结果,按作业者不同的性格特点安排作业类型,以提高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1.3.4疲劳疲劳通常是指作业者在持续作业一段时间后,其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引起作业能力下降的一种状态。

疲劳一般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大类。

生理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疲劳,是由高强度的或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所引起。

一般表现为承担作业的部位的肌肉酸痛、操作速度变慢、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降低,工作效能下降,人为差错增多,进而易导致事故发生。

心理疲劳多发生在过于紧张或过于单调的脑力劳动和脑力、体力参半的技术性劳动中,主要表现为思维迟缓、注意力分散、工作混乱、效率下降、人为差错增多,易导致事故发生。

疲劳者长时间得不到完全解除就会发生疲劳积累效应,则可造成过度疲劳,将导致一系列心理、生理功能的变化,致使各种差错和事故增多。

大量事故案例表明,疲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防止疲劳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如改善作业内容、作业强度、作业性质、作业方式、作业时间、作业环境条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以及人机界面设计方面的改善等等。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经济有效、最方便易行的措施则是科学的安排作业和休息。

这样可大大降低由生理和心理疲劳引发的不安全行为。

1.3.5年龄和经验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时,常常考虑到年龄的因素。

在年龄对事故发生率的影响中,包含了经验与训练程度方面的因素。

据统计资料表明,工作中经验越多、训练程度越高、发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越小。

从年龄、工作经验与发生事故的关系分析,一般来说,年青工人经验不足,技术培训和练习不够,极易发生差错而导致事故发生。

这是由于年轻人作业时,精力不集中,自我约束力不强,判断应变能力不足等。

随着年龄、专业工龄和操作经验的增长、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安全行为事故率相对减小。

1.3.6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操作者与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人际关系不良的车间班组,尤其是上、下级关系紧张的车间、班组,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更易发生事故。

由许多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事故的发生率与劳动群体工人之间的友爱、和谐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在劳动条件、年龄、工龄、经验、训练程度相当的情况下,与同事关系融洽的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频率较小,发生事故最少。

一个单元团体的和谐,取决于基层领导可靠的安全管理行为。

2预防事故的对策措施2.1合理设计机器的安全防护装置机器安全装置是确保机器本质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对于人机系统而言,从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角度出发,必须进行操作安全设计。

对于操作安全设计,主要包括按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和配置显示及控制装置,也就是从人体角度考虑足够的进出通道的横向纵向尺寸、设备的最佳操作区域和净距,充分考虑采取站立、坐、跪、卧等姿势操作或控制时的适宜安装高度、角度等,以及使用各种工器具时的安全空间及防护措施。

进而使显示、控制装置的设计满足易看、易听、易判断、易操作的要求,例如需要手动操作的阀门,一般安装在肘部左右以方便用力,需要读数的表盘安装在眼部的高度等;对于并排布置的阀组,在每个阀门及管道上设置明确标识,以防紧急情况下误操作;对于紧急控制器(如紧急停机按钮等)应设置在人手易于抓到而且能快速操作的位置;同时还应有完善的反馈用仪表和情报传输装置,以反映操作者的技术能力;为防止误判断、误操作有些机器设备还需设置报警和故障保险、内部连锁装置。

合理设安全防护装置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作业中客观存在的危险,避免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的消极互动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2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作业环境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大自然环境和因生产过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

这里所谈的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是指为生产需要而建立的人工环境。

创造一种令人舒适而又有利于工作的环境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创造舒适作业环境条件有时难以得到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应创造一个允许的环境,首先保证在不危害人身健康和不受到伤害的范围之内,同时要有其他辅助措施(如监测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避免诱发不安全行为。

如对于因噪声引起的人为差错,主要应对噪声采取控制措施,确定噪声控制措施时,主要从三个环节考虑,首先是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如果技术上不可能或经济条件所限,则应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控制措施(如利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降噪),若仍达不到要求时,则应在接受点采取个人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措施;对于因振动引起的人为差错,主要应从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中分别采取隔振、吸振、阻尼等措施消除或减小振动、阻止振动的传播;对于有生产性粉尘和有毒作业场所应采用防尘、防毒,尘毒治理措施,使作业环境空气中的粉尘、毒物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如果有些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毒物浓度仍达不到安全要求,则在接受点应采取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加以防护;对于高温作业场所,应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式,有条件的应安装空调器,进行温度调节;对于作业环境的采光照明问题,机器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有利于操作、观察、测量岗位的自然采光;当采用人工照明时,应确保作业岗位照明的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符合国家标准;对于作业场所空间、地面等的安全要求,主要应注意这样一些问题,如对车间设备、设施布局的安全要求,作业地面应平整、清洁、无油污、积水;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堆放不应影响操作空间、机器运转和车间通道;工位器具、用具、工件应摆放在规定位置,并平稳可靠,无滑落、倾倒的可能。

总之需要从作业环境的细节入手,排除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不良环境因素。

2.3人为差错原因及预防措施常见的人为差错原因主要有:操作者注意力不集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未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没有注意一些重要的显示、操作控制不精确、使用控制装置的错误或以不正确的顺序接通控制装置、仪表读表中的错误、仪表因故障不可靠、疲劳、振动和噪声、尘、毒、高温、采光照明等。

对于上述一些人为差错原因可以根据人机工程学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克服和消除。

对于操作者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在机器设备重要的位置上安装引起注意的装置,在各工序之间消除多余的间歇,并应提供不分散注意力的作业环境。

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问题,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安全教育培训。

培训操作者使其意识到生产过程的危险并自觉遵守避免危险的程序;应把安全技术培训纳入整个技术培训计划之中,培训操作者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术,并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操作难度大而复杂的工种,应建立稳定有效的安全操作行为模式,注意操作者的操作动作,并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为了提醒操作者注意一些重要的显示,可采用声、光报警或鲜明对比手段吸引操作者对重要显示的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