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监视
(医学课件)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的三大功能
contents
目录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防御 • 免疫监视 • 免疫自稳 • 免疫调节 • 结论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一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统称 ,负责抵抗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包括骨髓 、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器官,T细胞、B细胞、自然杀 伤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 免疫分子。
05
免疫调节
正向调节与负向调节
正向调节
促进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和防御功能,使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物质产生更强的反 应,以清除抗原并适应环境变化。
负向调节
抑制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的建立,降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防止免疫细胞对自 身组织或细胞成分发生炎症反应。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反应,如情绪压力可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 。
细胞因子的产生
免疫细胞在应激或炎症刺激下,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 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发挥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 症反应等作用。
自稳与细胞因子调节
免疫细胞的自稳机制也包括对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免疫细 胞通过产生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维持免疫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自稳的异常与疾病
监视和清除异常细胞
免疫监视能够及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或畸形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免 疫监视还可以促进机体对病原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THANK YOU.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以机体自身抗原为靶抗原而导致的自 身免疫应答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解读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监视
解读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监视“免疫”,从字面意思拆开解释,就是“免除疾病”,即抵抗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护机体不受感染。
免疫学发展至今,“免疫”(immunity)有了更科学广泛的含义,免疫系统拥有可以识别、区分“自己”和“异己”的能力,“免疫”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生理健康的稳定。
在整个过程中,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其实是依赖它的三大功能实现的,分别是“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和“免疫记忆”(immune memory)。
按照顺序,本篇文章首先介绍,“免疫监视”。
免疫监视,是机体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此功能仿佛开启上帝视角,监视身体的一举一动,哪里有入侵者,哪里出现异己……免疫监视,最重要的就是区别敌我。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01免疫监视的两大步骤:识别与区分免疫监视相当于免疫系统的“侦查系统”,它最重要的能力是“识别(recognition)和区分(distinction)”。
在微观世界中,细菌或者病毒的外观是主要的识别内容。
△免疫细胞识别并吞噬病毒就算作为入侵者,作为背叛者,敌人们之间也是会打扮自己的,这种打扮就造成了细菌或者病毒的外观“与众不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密码。
细菌或者病毒通过制造特殊结构的蛋白质,比如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MP,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来打扮自己的外观。
它们就像病原体表面的一个半开状态的开关,而如果我们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捕捉到这个特定结构的开关,就可以识别病原体,从而获悉某种异物的存在。
虽然随着进化,敌人越来越聪明,可能会演化出相似的外观迷惑免疫系统,但最终,历经艰辛的信号,能直接被先天性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识别,完成免疫监视的第一步。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篇一: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人体有一免疫系统,如一道道屏障阻止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第一道是物理屏障,大到细菌无法进入的皮肤,小到覆盖了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面积达到400平方米的黏膜。
这第一道防线阻隔了大量的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
第二道叫做先天免疫系统防线。
当我们不小心弄破了手指,皮肤上立即红了起来,这就是第二道防线起作用了。
许多人都听说过巨细胞,这可是第二道防线中的大将。
和所有的血细胞一样,它们产生与骨髓中。
它具有吞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等颗粒的能力。
当巨细胞吞细菌后,就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增加流至伤口附近的血流量,导致组织发红,有时候会引起血管细胞的收缩,导致局部的肿胀。
如果敌人逐渐增多,巨细胞挡不住,它还会召集援军,产生称为细胞因子的蛋白质来诱导正在伤口附近毛细血管中游动的其他巨细胞和免疫细胞,直到赢得这场微生物大战。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就会有很强烈的炎症反应,如发烧和化脓。
当天然的第一第二道防线都没能抵挡住病毒的侵袭时,人类还有第三道防线——获得性免疫系统。
在这道防线中,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接种疫苗,输入免疫细胞,抗血清和其他制剂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系统的方式。
疫苗病毒和致病病毒越接近才会越有效,这就是我们每年都要重新评估季节性流感病毒,世卫组织免疫组驻华代表处免疫项目组组长卡恩斯说,如果h1n1病毒发生了显著的变异,那现在使用的疫苗疗效可能会减弱.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人体大部分的组织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好有坏,有的则于人体共存,要知道当免疫力在起作用时,战场是在人体体内,免疫力过度强时可能会将正常细胞也当成敌人。
篇二: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免疫力也就是我们俗称“抵抗力”、“体质”等,人体之所以能抵御体内、外的各种致病因子的侵袭,全仗我们拥有健全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共有三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粘膜构成免疫战线上的第一道防线,阻挡着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
简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简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人体免疫系统是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并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脾脏:脾脏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左上方。
它通过制造和贮存淋巴细胞,参与了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淋巴结:淋巴结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器官,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
它们是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地方,同时也是淋巴细胞与抗原相互作用的场所。
3.扁桃体:扁桃体是呼吸道与消化道交界处的一组组织,包括扁桃体、腺样体和舌下淋巴环。
它们起到了抵御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作用。
4.骨髓:骨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部分,分为红髓和黄髓。
红髓负责造血和免疫细胞的形成,黄髓则主要负责储存脂肪。
5.淋巴管:淋巴管是把淋巴液从组织流向淋巴结的管道。
它们起到了运送淋巴细胞和抗原的作用。
6.白血球:白血球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消灭病原体。
白血球分为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不同类型,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识别和抵御病原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抵御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通过识别病原体的抗原,免疫系统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来中和病原体并促使其被清除。
2.清除异常细胞: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如病变细胞和癌细胞。
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监视,它可以防止异常细胞的进一步增殖和转移。
3.产生免疫记忆:一旦机体暴露在某种病原体上,免疫系统就会产生特定的抗体和记忆淋巴细胞。
这些记忆细胞会储存并快速响应下一次遇到相同病原体的机会,从而提供更快、更有效的免疫应答。
4.调节免疫反应:免疫系统还扮演着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角色,以确保免疫应答在适当的时间和强度下发生。
这一过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免疫调节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化学信号对免疫细胞进行调控。
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无可忽视,它能有效抵御各种外界入侵的病原体,维护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
免疫监视
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和清除突变或病毒感染的细胞的功能.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功能。
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科学。
抗原决定簇:指不同生物间无种属特异性的共同抗原。
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TD-Ag:胸腺依赖行抗原,刺激机体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含T细胞决定簇和B细胞决定簇。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用人工方法将可溶行抗原或抗体先吸附或偶联与免疫无关的颗粒上使之成为致敏颗粒,再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又称被动凝集试验。
致敏颗粒:间接凝集试验中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状物先经过处理与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或偶联作为载体,其作用增大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反应面积,敏感性增高。
协同凝集试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载体吸附或偶联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再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的间接凝集试验。
免疫原: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在体外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免疫佐剂:是指那些与抗原一起或先于抗原注入机体后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辅助物质,佐剂可以具备免疫原性,也可以无免疫原性。
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MHC复合体: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由HLA基因复合体编码产生,存在于有核细胞上的同种异型抗原,与移植免疫等有关。
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主要有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粒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
TCR:即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为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分子结构,与CD3分子构成复合体.APC:即抗原提呈细胞,指能够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的类免疫细胞。
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
第一章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该学科重点阐述该系统识 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和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疾 病及其发生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 支原体、衣原体和寄生虫等。
)以及其他有害物质。
若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或缺如, 会引起免疫缺陷病;若应答过强,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会导致组织损伤和 功能异常,如发生超敏反应疾病等。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形成的肿瘤细 胞,坏死或衰老细胞。
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免疫自稳: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机体不会对自身组织和细胞发生免疫应答,这称为自身免疫耐受, 这赋予了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如果自身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紊乱, 则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的全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 适应性免疫应答。
问答题:试述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侵入抗原和体内突变、死亡细胞来维持机体内环 境稳定功能的总称。
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免疫系统的组成T 淋巴细胞 H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现胞、中性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MHC 分子 细胞因予受体其他(■嗜酸性粒解胞和嗜鼠性粒细胞等)试比较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获得形式固有性(或先天性) 后天获得 抗原参与无需抗原激发 儒抗原激发 । 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数分钟至4 •天) 4 -5天后发挥嫩皮靛4L 免底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 T 细胞受体、H 细胞受体 免疫记忆无 有.产生记忆细胞 参与成分用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T 细胞《细跑免疫敌应F 细胞等) 吞噬细胞,NK 细胞r NKT 细艇 — B 驱典f 佳裱免疫•抗体)第二章名词解释: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人和其他哺乳类动 免疫细胞匚口周—■里濯巴结融膜相关淋巴组织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_ 免疫分子 模型分子 务泌型分子 TCRTf*祢5免疫球蛋白 ECR 机M 唯补体 CD 分抬嗡郛胞因子 黏附分和明 占K 细胞 NKT 细胞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Immunological defence免疫防御1、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2、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
3、如果免疫应答功能过于强烈,则在清除抗原的同时,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即发生超敏反应(或称变态反应)。
4、但若免疫应答功能过低或缺失时,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或反复感染等。
2、immunologic homeostasis免疫自稳1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2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3、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脉管炎。
3、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1 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2机体内的细胞常因一些致癌因素(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和病毒等)的作用突变为肿瘤细胞,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随时识别,并通过免疫反应及时清除这些肿瘤细胞。
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3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4、innate immune固有免疫1.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2.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没有特异的选择性,作用范围广,反应出现快,首先与入侵抗原物质起作用,将其排斥与清除,但作用强度较弱。
无免疫记忆。
4.识别抗原成分为病原体表面共有而特定的成分。
5、adaptive immune适应性免疫1.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
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传染性变态反应——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布氏杆菌)、病毒与真菌在传染过程中伴随出现的Ⅳ型变态反应。
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由于病原体未被及时清除,在体内持续活化致敏淋巴细胞Tc与TDTH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效应而造成组织损伤,此即传染性变态反应。
2、自身抗原——有隐蔽的自身抗原和修饰的自身抗原。
隐蔽的自身抗原是指某些自身的物质(神经髓鞘膜蛋白、眼球晶体蛋白和葡萄膜色素、精子蛋白和甲状腺球胆白)在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隔绝成为自身隐蔽成分,一旦因外伤或手术时组织受损,隐蔽的成分可能进入血流,与免疫系统接触,则引起自身免疫病。
修饰的自身抗原是指在感染、药物和电离辐射影响下,机体组织成分结构发生改变,成为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病。
3、NK细胞——NK细胞在形态上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直接来源于骨髓,不依赖胸腺,它既不属于T细胞也不属于B细胞,它既不需抗原预先致敏,也不需抗体协助,而能杀伤靶细胞,故称为自然杀伤细胞。
4、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CMI)——通常包括T细胞、K细胞和NK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通常简称为细胞免疫或T细胞免疫。
广义的细胞免疫还包括吞噬作用。
CMI全过程分为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三个阶段。
5、体液免疫应答(HI)——是指免疫细胞从识别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并对抗原物质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主要为TD抗原、抗原递呈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共同参与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6、移植排斥反应——人类有核细胞表面具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又称为组织性相容性抗原,除同卵双生个体间完全相同外,不同个体的细胞表面的HLA均不相同。
因此,凡在基因型别不同的个体间的组织、器官移植中,受体对移植物发生Ⅳ型变态反应而形成移植排斥现象。
7、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此类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而不需要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辅助,其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只有IgM,且多不引起细胞免疫和回忆应答。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 ):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 immune homeostasis ):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 ,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 Antigen ,Ag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 (克隆) ,使之活化、增殖、分化 ,产生免疫效应物质 (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 (Immunoreactivity ) ;也称抗原性 (Antigenicity ): 是指抗原与相应的 免疫效应物质 (抗体或/ 和致敏淋巴细胞) ,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 8 、半抗原( hapten ): 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名词解释1. 免疫: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后所产生的一种在本质上属于生理性的反应。
2.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执行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的功能系统。
3. 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4. 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5. 固有性免疫应答: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
遇病原体后首先并迅速起防卫作用,在感染早期执行防卫功能。
6. 适应性免疫应答: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或效应分子对抗原应对的全过程。
7. 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发生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8. 抗体(Ab):抗原刺激相应B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分泌的一种在体内、体外都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
9. Ig:免疫球蛋白,为具有抗体活动性或化学结构与机体相似的球蛋白。
10. 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围的靶细胞。
11. 单克隆抗体:是由一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理化特性和免疫学特性完全相同的同抗原体。
12. 独特性:同属同一个体来源的抗体分子,由于其CDR区的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可显示不同的免疫原性。
13. 抗原(Ag):指能与TCR/BCR结合,促使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结合,产生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14.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基。
15. 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6. 佐剂: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与抗原同时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免疫学名词性解释
《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名词解释1、免疫: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胜利反映,即识别自己与非己的抗原性物质,对前者则耐受,对后者则排除之。
2.、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主要指针对外来抗原侵袭的免疫保护作用。
3、免疫自稳:机体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的相对稳定性。
4、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
5、固有免疫: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乃种群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6、适应性免疫:亦称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
7、免疫系统: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
8、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9、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扁桃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
10、抗原: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1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1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13、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14、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中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15、载体效应: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阳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故通过载体把特异的T-B细胞之间连接起来,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成为载体效应。
14、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在我们的身体内部,有一个神奇而强大的防御系统,它时刻保持警惕,保护我们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这个系统就是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由多个部分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保护身体的重要使命。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大致可以分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三大类。
免疫器官是免疫系统的“兵营”,是免疫细胞产生、发育、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主要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就像是一个庞大的“新兵训练营”,造血干细胞在这里分化发育成各种血细胞,其中就包括免疫细胞。
胸腺则是 T 细胞成熟的场所,T 细胞在这里接受“训练”,成为能够识别和攻击病原体的“战士”。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它富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能够过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
淋巴结就像是分布在身体各处的“哨所”,它们广泛存在于淋巴管的通路上,当病原体侵入身体时,淋巴细胞会在淋巴结中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反应。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则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表面,它们是抵御病原体从黏膜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士兵”,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淋巴细胞又分为 T 细胞、B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
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后,根据其表面标志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辅助性 T 细胞(Th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CTL 细胞)和调节性 T 细胞(Treg 细胞)等。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来中和病原体。
NK 细胞则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具有强大的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能力。
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炎症反应和杀灭病原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存在着一个强大而神奇的防御系统,那就是免疫系统。
它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时刻保持警惕的军队,日夜守护着我们的健康,抵御着外界病原体的入侵以及内部异常细胞的“叛乱”。
免疫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就像是一个精心构建的团队,每个成员都有着独特的角色和功能。
首先要提到的是免疫器官,这是免疫系统的“大本营”。
其中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和胸腺。
骨髓就像是一座“兵工厂”,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尤其是造血干细胞在这里不断分化、发育,为免疫系统源源不断地输送“新兵”。
胸腺则如同一个“训练营”,T 细胞在这里接受训练和筛选,只有那些“合格”的 T 细胞才能被派往战场执行任务。
外周免疫器官则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它就像是一个“过滤器”,能够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
淋巴结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管上,它们像是一个个“前哨站”,当病原体侵入时,淋巴细胞会在这里被激活,产生免疫应答。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则广泛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表面,是抵御病原体经黏膜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战士”,种类繁多,各显神通。
其中,淋巴细胞是最为重要的一类。
T 淋巴细胞能够直接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还能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
B 淋巴细胞则负责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就像是“精确制导武器”,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病原体,使其失去活性。
此外,还有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它们能够在不需要事先识别的情况下,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除了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抗体是由 B 细胞产生的,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病原体,发挥中和毒素、调理吞噬等作用。
补体系统是一组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它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激活途径,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直接裂解病原体。
免疫监视名词解释免疫学
免疫监视名词解释免疫学
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的一种功能,它是指机体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对体内外入侵的抗原物质进行监视和清除,以维护机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状态。
免疫监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识别抗原:免疫系统能够通过不同类型的抗原识别受体,如T细胞受体(TCR)和B细胞受体(BCR)等,对入侵体内的抗原进行识别和特异性结合,从而启动免疫应答反应。
2. 激活免疫细胞:当免疫系统检测到抗原存在时,会激活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3. 产生抗体:B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形成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4. 清除抗原: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效应T细胞和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并清除抗原,同时,吞噬细胞也能够将复合物吞噬清除。
免疫监视对于机体的健康和防御外来病原体具有重要意义。
当免疫系统功能正常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体入侵和感染;但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或过度激活时,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或过敏反应的发生。
因此,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正常功能对于维护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免疫的三大功能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深入研究免疫三大功能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进一步揭示 免疫系统的奥秘。
02
加强针对免疫系统的预防、治疗和干预措施的研究,为临床治
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加强免疫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免疫学与其它领域的
03
协同创新和发展。
THANKS
针对不同病原体的免疫防御
概念
针对不同病原体的免疫防御是指免疫系统针对不同的病原体 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从而有效清除外来抗原。
作用
针对不同病原体的免疫防御是机体免疫系统适应不同抗原刺 激的结果,有助于机体针对不同的病原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 答。
03
免疫监视
概念和重要性
概念
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能力。
02
免疫防御
概念和重要性
概念
免疫防御是机体针对外来抗原(包括微生物和其它非正常细 胞)的识别、防御和清除过程,是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功 能之一。
重要性
免疫防御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也是抵御病原 微生物感染的关键机制。
体液免疫防御
概念
体液免疫防御是指B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来发挥免疫防御作用的过程。
维持
免疫耐受一旦建立,可以通过负向调节机制维 持自身稳定,如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抑制性受 体的表达等。
自身免疫反应的诱导和调节
概念
自身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自身组 织或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 身损伤或功能异常的状态。
诱导
自身免疫反应的诱导因素包括遗 传易感性、环境因素、感染等。
调节
自身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主要包 括自身抗原的提呈和调节性T细 胞的作用。某些情况下,如自身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反应可能 失控,导致对自身组织的过度损 伤。
免疫学检验试题(附答案)
免疫学检验试题(一)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D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B细胞E.T细胞答案B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答案A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答案D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C1B.C3C.C4D.C5E.C4Bp答案B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B.淋巴因子C.生长因子D.抗体E.集落刺激因子答案D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
8.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A.IgMB.IgAC.IgGD.IgEE.IgD答案C解析IgG是体内抗感染的最主要的抗体。
9.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监视
“免疫”,从字面意思拆开解释,就是“免除疾病”,即抵抗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护机体不受感染。
免疫学发展至今,“免疫”(immunity)有了更科学广泛的含义,免疫系统拥有可以识别、区分“自己”和“异己”的能力,“免疫”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生理健康的稳定。
在整个过程中,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其实是依赖它的三大功能实现的,分别是“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和“免疫记忆”(immune memory)。
按照顺序,本篇文章首先介绍,“免疫监视”。
免疫监视,是机体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此功能仿佛开启上帝视角,监视身体的一举一动,哪里有入侵者,哪里出现异己……免疫监视,最重要的就是区别敌我。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01
免疫监视的两大步骤:识别与区分
免疫监视相当于免疫系统的“侦查系统”,它最重要的能力是“识别(recognition)和区分(distinction)”。
在微观世界中,细菌或者病毒的外观是主要的识别内容。
△免疫细胞识别并吞噬病毒
就算作为入侵者,作为背叛者,敌人们之间也是会打扮自己的,这种打扮就造成了细菌或者病毒的外观“与众不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密码。
细菌或者病毒通过制造特殊结构的蛋白质,比如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MP,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来打扮自己的外观。
它们就像病原体表面的一个半开状态的开关,而如果我们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捕捉到这个特定结构的开关,就可以识别病原体,从而获悉某种异物的存在。
虽然随着进化,敌人越来越聪明,可能会演化出相似的外观迷惑免疫系统,但最终,历经艰辛的信号,能直接被先天性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识别,完成免疫监视的第一步。
如果说“识别”依靠的是细菌、病毒表面的外衣,那么“区分”则相反,依靠的是正常细胞的“良民证”。
先天性免疫细胞,比如NK细胞,信号都是一并识别的,而到底是“自己”还是“异己”,取决于它接触到“自己”,它就能感受到“安全”,所以,那些不能提供证据证明自身清白的,就是“异己”信号。
这个“良民证”叫做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在人类中是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
NK细胞表面有众多接收MHC信号的受体,分为激活性KAR和抑制性KIR两类。
正常细胞的MHC类分子结合的是抑制性受体,使得NK细胞处于抑制状态,那么NK细胞便不会误伤“自己”。
树突状细胞也不会将“自己”的信号进一步传递。
△细胞表明的受体与抑制受体
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变异的正常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表达减少或者缺失,则不会介导KIR导致的NK细胞抑制,从而表现为杀伤作用。
02
免疫监视与先天免疫
我们已知,人体健康的保卫有三大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物理屏障,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是先天免疫,免疫细胞的直接识别与吞噬。
第三道防线是获得性免疫,比如T细胞和B细胞,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狙击,T细胞释放炸弹打击。
可以看出,免疫是分层次递进的,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如上述提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免疫(innate immunity),一种是获得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也叫做后天免疫。
先天免疫一般发生在免疫开始的0~96小时,而获得性免疫的发生时相则在第96小时以后。
△时刻在体内巡逻的免疫细胞
先天免疫相当于人体的隐形盔甲,拥有成员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其中,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辛勤地在身体中巡逻,检查每一个路过“人员”的信息,发现潜在的入侵者,和身体正常细胞的叛变者。
树突状细胞负责将“异己”的特异性信息“抗原”传递。
“巡逻”、“检查”、“发现”、“传递”……
原来,免疫监视功能是由先天免疫实现的。
03
免疫监视与NK细胞
先天免疫的众多免疫细胞中,NK细胞十分特殊,因为它既有一点的免疫监视功能,又有一部分免疫应答的能力。
当一部分细菌、病毒趁虚而入,突破皮肤等第一道防线后,先天性免疫细胞中的NK细胞,会依次通过识别与区分,发现这些异物并直接吞噬,或者分泌杀菌物质狙击。
此时,除了PAMP-PRR这个开关模式,有些异物可能会模仿出相似的结构来迷惑免疫细胞,那么NK细胞还能够依赖另外一种开关模式来完成免疫监视功能。
这种模式就是补体(complement)。
血液中有一种叫做补体的物质,是一群“半开关”的集合,它们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
一旦一个补体识别到了异物的外观,一个开关就被触发了,一个开关的力量是薄弱的,是不足以实现免疫监视的,但补体依赖3条独立的激活途径,可以将信号级联放大。
补体通过改变自身的结构,使得它能够将识别的范围扩大,并联系上其它小伙伴,扩大成团体行动。
另一方面,补体可以发射更小的结构到血液中,将识别的难度降低,最终被NK细胞捕获。
由此看出,NK细胞免疫监视的能力,可谓十分全面,能够尽最大可能地发现入侵的外来者,或者体内变性的细胞等,做到不放过“一个”。
而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也会介绍到,NK细胞还具有一定的免疫应答能力,使得先天免疫的功能也更加的丰富。
先天免疫,比如其中的NK细胞,一“识别”,二“区分”,将入侵人体的病原微生物,或者体内叛乱的变异细胞等异己,精准揪出来,站好免疫监视的岗位,保护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