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系统认识实验 2.6 排序程序设计实验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μVision2 支持所有的Keil 80C51 的工具软件,包括C51 编译器、宏汇编器、链接器/定位器、软硬件调试器和目标文件到HEX 格式文件转换器等,μVision2 可以自动完成编译、汇编、链接程序等操作。
μVision2 具有强大的软件环境、友好的操作界面和简单快捷的操作方法。
双击桌面上的Keil μVision2 快捷图标,可以进入如图1-1 所示的集成开发调试环境,各种调试工具、命令菜单都集成在此开发环境中。
菜单栏提供了各种操作菜单,如编辑器操作、工程维护、程序调试、窗体选择以及操作帮助等。
工具栏按钮和快捷键可以快速执行μVision2命令。
常用的菜单栏及相对应的工具栏按钮与快捷键介绍如表1-1~表1-6所列。
图1-1μVision2 集成环境界面表1-1 文件菜单和文件命令(File)表1-2 编辑菜单和编辑器命令(Edit)表1-3视图菜单(View)表1-4工程菜单和工程命令(Project)表1-5 调试菜单和调试命令(Debug)表1-6外围器件菜单(Peripheral)第2章单片机原理实验通过本章的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Keil C51 的操作方法,学习80C51 的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
2.1系统认识实验2.1.1实验目的1. 学习Keil C51 集成开发环境的操作;2. 熟悉TD-51 系统板的结构及使用。
2.1.2实验设备PC机一台2.1.3实验内容编写实验程序,将00H~0FH共16个数写入单片机内部RAM的30H~3FH空间。
通过本实验,学生需要掌握Keil C51软件的基本操作,便于后面的学习。
2.1.4实验步骤1. 创建Keil C51 应用程序在Keil C51 集成开发环境下使用工程的方法来管理文件,所有的源文件、头文件甚至说明性文档都可以放在工程项目文件里统一管理。
下面创建一个新的工程文件C51.Uv2,以此详细介绍如何创建一个Keil C51 应用程序。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深入了解程序的运行过程,
以及学习如何编写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
实验器材:
计算机、编程软件“Visual Basic”。
实验过程:
1.理解顺序结构程序
顺序结构程序是指程序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执行,具有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复杂的程序设计。
2.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使用计算机是程序设计的前提条件之一,通过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利于更好地
进行程序设计。
“Visual Basic”是一款用于Windows平台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可以轻松编写出各种Windows应用程序。
4.编写“Hello World”程序
“Hello World”程序是编程入门的必备项目,通过打印出“Hello World”这句话,
来证明程序的正确性和运行结果。
5.编写一个简单的求和程序
求和程序是程序设计的基础,能够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程序运行的原理。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编写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深入了解了程序设计的
基本概念和过程。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和编程环境的熟悉,
不断深入学习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技巧,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排序基本算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熟悉常用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3.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4. 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现并比较以下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
2. 对不同数据规模和不同数据分布的序列进行排序,分析排序算法的性能。
3. 使用C++编程语言实现排序算法。
三、实验步骤1. 冒泡排序:将相邻元素进行比较,如果顺序错误则交换,直到序列有序。
2. 插入排序:将未排序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的序列中,直到序列有序。
3. 选择排序:每次从剩余未排序的元素中选取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4. 快速排序:选择一个枢纽元素,将序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比枢纽小,另一部分比枢纽大,递归地对两部分进行排序。
5. 归并排序:将序列分为两半,分别对两半进行排序,然后将两半合并为一个有序序列。
6. 堆排序:将序列构建成一个最大堆,然后依次取出堆顶元素,最后序列有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和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这些算法适用于小规模数据或基本有序的数据。
2.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平均为O(nlogn),最坏情况下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logn)。
快速排序适用于大规模数据。
3.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均为O(nlogn),适用于大规模数据。
4.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均为O(nlogn),适用于大规模数据。
五、实验结论1. 根据不同数据规模和不同数据分布,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2. 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和选择排序适用于小规模数据或基本有序的数据。
3. 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堆排序适用于大规模数据。
4.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排序算法的理解,提高了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排序算法的学习和实现,掌握了常用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分析了各种排序算法的性能,提高了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排序的实验报告
排序的实验报告排序的实验报告引言: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对一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重新排列的操作。
在计算机算法中,排序算法的效率直接影响到程序的运行速度和资源利用率。
为了深入了解各种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排序实验。
实验一: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最简单的排序算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来实现排序。
我们编写了一个冒泡排序的算法,并使用Python语言进行实现。
实验中,我们分别对10、100、1000个随机生成的整数进行排序,并记录了排序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当数据规模为10时,排序所需的时间约为0.001秒;而当数据规模增加到1000时,排序所需的时间则增加到了1.5秒左右。
这说明冒泡排序的效率较低,对大规模数据的排序并不适用。
实验二: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治的策略将数据分成较小的子集,然后递归地对子集进行排序。
我们同样使用Python语言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并对相同规模的数据进行了排序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相对较低。
当数据规模为10时,排序所需的时间约为0.0005秒;而当数据规模增加到1000时,排序所需的时间仅为0.02秒左右。
这说明快速排序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其效率较高。
实验三: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将待排序的数据分成若干个子序列,然后将子序列两两合并,直到最终得到有序的结果。
我们同样使用Python 语言实现了归并排序算法,并进行了相同规模数据的排序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相对较低。
当数据规模为10时,排序所需的时间约为0.0008秒;而当数据规模增加到1000时,排序所需的时间仅为0.03秒左右。
这说明归并排序同样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其效率较高。
讨论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冒泡排序虽然简单易懂,但对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实际应用。
排序的实验报告
排序的实验报告排序的实验报告引言: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效率和性能,以及探讨它们在不同数据集上的表现。
实验设计:为了进行排序算法的比较,我们选择了五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分别是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我们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了这些算法,并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它们以确保公平比较。
实验步骤:1. 数据集的准备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规模的数据集:小规模(100个元素)、中规模(1000个元素)和大规模(10000个元素)。
这些数据集包含了随机生成的整数。
2. 算法实现我们按照上述算法的描述,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了这些排序算法。
为了确保准确性和效率,我们在实现过程中进行了多次测试和调试。
3. 实验运行我们分别对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的数据集运行这些排序算法,并记录下每个算法的运行时间。
实验结果:1. 小规模数据集排序结果对于小规模的数据集,所有的排序算法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排序。
然而,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运行时间明显短于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
2. 中规模数据集排序结果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的运行时间显著增加,而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运行时间仍然较短。
特别是在中规模数据集上,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算法。
3. 大规模数据集排序结果在大规模数据集上,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的运行时间急剧增加,而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运行时间仍然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进一步证明了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高效性。
讨论:通过对不同规模数据集的排序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是最有效的排序算法,它们的运行时间相对较短。
2. 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在小规模数据集上表现良好,但在大规模数据集上效率较低。
3. 对于特定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非常重要。
排序的应用实验报告
排序的应用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排序的应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2. 掌握常见的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3. 熟悉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4. 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排序算法。
二、实验原理:排序是将一组数据按照某个规则进行重新排列的过程,常见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等。
每种排序算法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掌握不同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和时间复杂度对于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冒泡排序实验:a) 随机生成一组整数数据;b) 利用冒泡排序算法对数据进行排序;c) 输出排序结果,并统计排序过程中的比较次数和交换次数。
2. 选择排序实验:a) 随机生成一组整数数据;b) 利用选择排序算法对数据进行排序;c) 输出排序结果,并统计排序过程中的比较次数和交换次数。
3. 插入排序实验:a) 随机生成一组整数数据;b) 利用插入排序算法对数据进行排序;c) 输出排序结果,并统计排序过程中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4. 归并排序实验:a) 随机生成一组整数数据;b) 利用归并排序算法对数据进行排序;c) 输出排序结果。
5. 快速排序实验:a) 随机生成一组整数数据;b) 利用快速排序算法对数据进行排序;c) 输出排序结果。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冒泡排序实验结果:随机生成的一组整数数据为:[5, 3, 8, 2, 6]排序过程中的比较次数为:10排序过程中的交换次数为:4排序结果为:[2, 3, 5, 6, 8]2. 选择排序实验结果:随机生成的一组整数数据为:[5, 3, 8, 2, 6] 排序过程中的比较次数为:10排序过程中的交换次数为:4排序结果为:[2, 3, 5, 6, 8]3. 插入排序实验结果:随机生成的一组整数数据为:[5, 3, 8, 2, 6] 排序过程中的比较次数为:10排序过程中的移动次数为:7排序结果为:[2, 3, 5, 6, 8]4. 归并排序实验结果:随机生成的一组整数数据为:[5, 3, 8, 2, 6] 排序结果为:[2, 3, 5, 6, 8]5. 快速排序实验结果:随机生成的一组整数数据为:[5, 3, 8, 2, 6]排序结果为:[2, 3, 5, 6, 8]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常见的排序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验报告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引言顺序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最基础的结构之一,它按照代码的书写顺序依次执行,没有条件判断或循环控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对顺序结构的理解,并掌握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以下目标:1. 熟悉编程环境的搭建和基本操作;2. 掌握顺序结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3. 运用顺序结构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实验过程1. 编程环境搭建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先搭建编程环境。
选择一款编程软件,如Python或C++,并安装到计算机上。
打开软件后,创建一个新的项目或文件,以便开始编写代码。
2. 顺序结构的实现顺序结构的实现非常简单,只需按照代码的书写顺序编写即可。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Python语言来实现顺序结构。
首先,我们定义两个变量a和b,用于存储用户输入的两个数字。
然后,我们使用input()函数来获取用户输入,并将其转换为整数类型。
代码如下:```a = int(input("请输入第一个数字:"))b = int(input("请输入第二个数字:"))```接下来,我们定义一个变量sum,用于存储两个数字的和。
通过将a和b相加,将结果赋值给sum变量。
代码如下:```sum = a + b```最后,我们使用print()函数将计算结果输出到屏幕上,让用户可以看到最终的结果。
代码如下:```print("两个数字的和为:", sum)```3. 编译和运行程序在编写完代码后,我们需要将其编译并运行。
编译的过程会将代码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执行的形式。
在Python中,不需要显式地进行编译,可以直接运行代码。
点击运行按钮或使用命令行工具运行程序,即可看到程序输出的结果。
根据用户输入的不同数字,程序将计算并输出它们的和。
实验结果经过编译和运行,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用户可以输入任意两个数字,程序会将它们相加并输出结果。
TD-51手册及实验指导
TD-51单片机系统用户手册及实验指导书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Copyright Reserved 2005版权声明本书的版权归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并以任何形式传播。
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5(C),All right reserved.单片机系统用户手册及实验指导书©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技术支持邮箱:s ervice@唐都公司网址:h ttp://目录第1章系统介绍 (1)1.1 TD-51系统板的构成及特点 (1)1.2 SST89E554RC简介 (2)1.3 实验项目 (4)1.4 TD-51系统板的安装 (4)1.5 Keil C51的安装 (5)1.5.1 系统要求 (5)1.5.2 软件安装 (5)1.6 μVision2集成开发环境 (8)1.7 仿真调试与脱机运行间的切换方法 (12)1.7.1 脱机运行 (12)1.7.2 与Keil C51开发环境联机调试的方法 (15)1.7.3 从SoftICE返回IAP引导程序的方法 (15)第2章单片机原理实验 (17)2.1 系统认识实验 (17)2.2 数码转换实验 (24)2.3 运算程序设计实验 (26)2.4 查表程序设计实验 (30)2.5 数据排序实验 (32)2.6 位操作实验 (34)第3章单片机集成功能模块实验 (35)3.1 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 (35)3.2 中断系统实验 (36)3.3 定时/计数器实验 (39)3.4 看门狗实验 (43)3.5 低功耗实验 (46)3.6 PCA实验 (49)3.7 串口通讯实验 (54)第4章单片机系统扩展实验 (57)4.1 静态存储器扩展实验 (57)4.2 FLASH存储器扩展实验 (59)4.3 A/D转换实验 (63)4.4 D/A转换实验 (65)4.5 键盘扫描及显示设计实验 (67)4.6 电子发声设计实验 (71)4.7 点阵LED显示设计实验 (74)4.8 图形LCD显示设计实验(选配) (76)第5章单片机控制应用实验 (83)5.1 步进电机实验 (83)5.2 直流电机PWM调速实验 (85)5.3 温度闭环控制实验 (87)1第1章 系统介绍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八位单片机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5 年期定期存款利息为 5.85%;
活期存款利息为 0.75%(活期存款每一季度结算一次利息)。
程序代码为: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float r5,r3,r2,r1,r0,p,p1,p2,p3,p4,p5; p=1000; r5=0.0585; r3=0.0545; r2=0.0471; r1=0.0416; r0=0.0075; p1=p*((1+r5)*5); p2=p*(1+2*r2)*(1+3*r3); p3=p*(1+3*r3)*(1+2*r2); p4=p*pow(1+r1,5); p5=p*pow(1+r0/4,4*5); printf("第 1 种方案得到的本息和为 p1=%f\n",p1); printf("第 2 种方案得到的本息和为 p2=%f\n",p2); printf("第 3 种方案得到的本息和为 p3=%f\n",p3); printf("第 4 种方案得到的本息和为 p4=%f\n",p4); printf("第 5 种方案得到的本息和为 p5=%f\n",p5); return 0; }
#include<stdio.h> int main() {char c1='C',c2='h',c3='i',c4='n',c5='a'; c1=c1+4; c2=c2+4; c3=c3+4; c4=c4+4; c5=c5+4; printf("password is %c%c%c%c%c\n",c1,c2,c3,c4,c5); return 0;
计算机原理实验报告 排序程序设计
《计算机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排序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支、循环、子程序调用等基本的程序结构。
2、学习综合程序的设计、编制及调试。
二、实验要求:在数据区中存放着一组数(两位数或者一位数),数据的个数就是数据缓冲区的长度,要求用气泡法,对该数据区中的数据按递增关系排序。
三、编程算法与说明:1、从第一个数开始,依次把相邻的两个数比较,若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则交换,否则不交换,直到比较完最后两个数。
此时,最大的那个数将排在最后面。
2、除去已经排好的数,对剩下的数重复第一步。
3、重复第二步,直到所有的数都排完。
四、程序流程图:五、程序清单:SHOW MACRO B ;宏定义显示一个字符MOV DL,BMOV AH,02HINT 21HENDMDA TA SEGMENTINFO DB '**********',0AH,0DH,'$' ;学生信息ARRAY DB 34,56,25,17,68,95,40,59,9 ;数值为两位数或者一位数N EQU $-ARRAYMES1 DB 'Before: ','$'MES2 DB 'After: ','$'DA 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 TASTART: MOV AX,DA TAMOV DS,AXMOV DX,OFFSET INFO ;显示学生信息MOV AH,09HINT 21HMOV DX,OFFSET MES1MOV AH,09HINT 21HCALL DISP ;显示排序前数组MOV BX,NP4: DEC BX ;第一次比较N-1次,以后比较次数依次减1 MOV CX,BX ;循环比较相邻两个数LEA SI,ARRAYP2: MOV AL,[SI]MOV AH,[SI+1]CMP AL,AHJNG P3 ;前面数小于等于后面数,则不交换MOV [SI],AH ;前面数大于后面数,交换MOV [SI+1],ALP3: INC SILOOP P2 ;进行完一轮比较CMP BX,1JG P4 ;再进行一轮比较,直到结束SHOW 0AH ;另起一行显示排序后数组SHOW 0DHMOV DX,OFFSET MES2MOV AH,09HINT 21HCALL DISP ;显示排序后数组MOV AX,4C00HINT 21HDISP PROC NEAR ;将数组显示出来LEA SI,ARRAYMOV CX,N ;循环显示数组的N个数P1: LODSB ;依次取数到AL,取后SI自动加1CBW ;将AL扩展到AXMOV BL,0AH ;BL=10IDIV BL ;AX除以10,则十位存在AL,个位存在AHMOV BX,AXADD BL,30HSHOW BL ;显示十位数ADD BH,30HSHOW BH ;显示个位数SHOW ' ' ;两个数之间显示两个空格SHOW ' 'LOOP P1 ;循环显示N个数RETDISP ENDPCODE ENDSEND START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汇编-连接-运行,显示如下:可看出正确按照递增排序。
汇编语言顺序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汇编语言顺序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使用汇编语言编写顺序程序的基本方法,理解汇编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
实验内容:1. 汇编语言基础知识1.1 汇编语言的概念1.2 汇编语言的特点1.3 汇编语言的应用领域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2.1 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2.2 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2.3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规范与技巧3. 实验步骤3.1 确定实验题目和要求3.2 分析实验任务,设计程序流程图3.3 编写汇编程序3.4 调试程序,确保程序正确运行3.5 编写实验报告4. 实验报告要求4.1 实验题目4.2 实验目的4.3 实验内容和步骤4.4 程序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4.5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4.6 实验心得体会实验过程:1. 确定实验题目和要求本次实验的题目为“汇编语言顺序程序设计”,要求学生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顺序程序,实现指定的功能要求。
2. 分析实验任务,设计程序流程图在开始编写汇编程序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实验的功能需求,然后设计程序的流程图,规划程序的整体结构。
3. 编写汇编程序在设计好程序流程后,根据汇编语言的语法规则,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并确保程序的逻辑正确,语法无误。
4. 调试程序,确保程序正确运行编写完成程序后,需要对程序进行调试,逐步检查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错误。
5. 编写实验报告我们需要撰写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的整体过程,包括程序设计思路、程序实现方法、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以及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经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汇编语言顺序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规范和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团队合作,最终成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汇编语言在计算机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也意识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和技术挑战。
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排序算法实验报告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引言: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排列,使得数据更易于查找和处理。
本次实验旨在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和效率,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表现。
一、实验背景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其应用广泛,包括数据库管理、搜索引擎、图像处理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排序,因此选择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对于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和效率,并找出最适合不同数据规模的排序算法。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排序算法的原理和特点,进一步理解算法的设计思想和时间复杂度。
三、实验方法1.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是一台配置较高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处理器为Intel Core i7,内存为8GB。
2. 实验数据为了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我们选择了不同规模的随机整数数组作为实验数据,包括1000个元素、10000个元素和100000个元素。
3. 实验步骤我们选取了常见的几种排序算法进行实验,包括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生成随机整数数组;(2)使用不同的排序算法对数组进行排序;(3)记录每种排序算法的运行时间;(4)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和效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每种排序算法的运行时间,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下面是实验结果的总结:1. 数据规模为1000个元素时,各排序算法的运行时间如下:冒泡排序:2.3ms选择排序:1.9ms插入排序:1.6ms希尔排序:0.9ms归并排序:0.6ms快速排序:0.5ms2. 数据规模为10000个元素时,各排序算法的运行时间如下:冒泡排序:240ms选择排序:190ms插入排序:160ms希尔排序:90ms归并排序:60ms快速排序:50ms3. 数据规模为100000个元素时,各排序算法的运行时间如下:冒泡排序:23900ms选择排序:19000ms插入排序:16000ms希尔排序:9000ms归并排序:6000ms快速排序:5000ms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不同数据规模下,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的性能表现最好,运行时间最短;(2)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的性能最差,运行时间最长;(3)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各排序算法的运行时间呈指数级增长。
顺序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顺序程序设计实验报告顺序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引言顺序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也是初学者入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顺序程序设计进行实验报告,通过实践探索该概念的应用和实际效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编写一段顺序程序,加深对顺序程序设计的理解,并掌握其基本语法和规则。
通过实践,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程序的执行顺序和逻辑,提高编程能力。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编程语言来实现顺序程序设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Python作为编程语言。
Python是一种简洁而强大的编程语言,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和实践。
接下来,我们需要定义一个问题或任务,以便编写程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任务: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这个问题非常适合顺序程序设计,因为它只涉及到顺序执行的计算过程。
在编写程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周长的计算公式是2πr,面积的计算公式是πr^2。
其中,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r是圆的半径。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编写程序了。
我们首先定义一个变量来表示圆的半径,然后使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结果。
最后,我们将结果输出到屏幕上。
编写完成后,我们可以运行程序,观察结果是否正确。
如果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说明程序编写成功;如果结果不符,则需要检查代码逻辑和语法,进行调试和修改。
实验结果经过编写和测试,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程序能够准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将结果输出到屏幕上。
这证明了顺序程序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顺序程序设计的概念和原理。
顺序程序设计是一种基础的编程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并提高编程效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来实现顺序程序设计。
Python作为一种简洁而强大的编程语言,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和实践。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定义问题或任务,并使用适当的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排序实验报告
排序实验报告排序实验报告引言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将一组元素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重新排列的过程。
排序算法的选择和性能对于提高计算机程序的效率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排序算法的优劣,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排序实验。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择了五种常见的排序算法进行比较,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Python编程语言来实现这些排序算法,并通过随机生成的整数数组作为排序的输入。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使用了冒泡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通过多次遍历数组,将最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接下来,我们实现了插入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中取出一个元素,并将其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适当位置。
插入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n^2)。
然后,我们使用了选择排序算法。
选择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每次从未排序的部分中选择最小的元素,然后将其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通过多次遍历数组,将最小的元素逐渐选择到数组的开头。
选择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同样为O(n^2)。
接下来,我们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分治法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两个子数组,一个子数组中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数组中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
然后,对这两个子数组分别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最后,我们使用了归并排序算法。
归并排序算法也是一种分治法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数组递归地分成两个子数组,然后将这两个子数组合并成一个有序数组。
归并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同样为O(nlogn)。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大小的随机数组进行排序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冒泡排序算法的性能最差,其运行时间随着数组大小的增加呈平方级增长;插入排序和选择排序算法的性能相对较好,但仍然随着数组大小的增加呈平方级增长;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算法的性能最佳,其运行时间随着数组大小的增加呈线性对数级增长。
系统认识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系统认识的理解,掌握系统分析方法,提高系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系统定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以下特征:(1)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目的性: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各要素为达成目标而协同工作。
(3)层次性:系统具有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4)动态性:系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
2. 系统分析方法(1)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①结构分析法:分析系统的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层次结构。
②功能分析法:分析系统的功能、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③行为分析法:分析系统的行为特征、行为变化规律以及行为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④层次分析法:分析系统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次在系统中的作用。
(2)系统分析的具体步骤①明确系统目标:确定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
②收集系统信息:收集与系统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数据、资料、文献等。
③建立系统模型:根据系统目标和信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或概念模型。
④分析系统模型:对系统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⑤优化系统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系统方案的措施和建议。
⑥实施与评估:将优化方案付诸实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三、实验过程1. 确定实验对象:以某企业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
2. 收集系统信息:通过查阅文献、访谈相关人员等方式,收集企业生产系统的相关信息。
3. 建立系统模型: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建立企业生产系统的数学模型。
4. 分析系统模型:运用结构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等方法,对系统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 优化系统方案:针对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生产系统的措施和建议。
6. 实施与评估:将优化方案付诸实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信息技术教案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排错实例分享与解析
信息技术教案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排错实例分享与解析一、前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它指的是按照预定的顺序执行计算机指令,完成任务的过程。
在编写顺序结构程序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导致程序无法正确运行。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技巧以及排错方法,本文将分享一些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实例以及如何排错。
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例2.1 例一:请编写一个程序,提示用户输入圆的半径,然后计算并输出圆的面积。
分析: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程序的主要思路是先提示用户输入圆的半径,然后计算圆的面积并输出。
代码如下:#include <stdio.h>#define PI 3.14159int main(){float r, s;printf("请输入圆的半径:");scanf("%f", &r);s = PI * r * r;printf("圆的面积为:%f", s);return 0;}运行结果:请输入圆的半径:2圆的面积为:12.5663712.2 例二:请编写一个程序,提示用户输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并输出判断结果。
分析: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是,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则为等腰三角形。
程序的主要思路是先提示用户输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然后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输出判断结果。
代码如下:#include <stdio.h>int main(){float a, b, c;printf("请输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 scanf("%f%f%f", &a, &b, &c);if (a == b || a == c || b == c)printf("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n"); elseprintf("这不是一个等腰三角形\n"); return 0;}运行结果:请输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3 4 5这不是一个等腰三角形2.3 例三:请编写一个程序,提示用户输入 5 个数字,然后计算这些数字的平均值并输出。
系统认知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系统认知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提高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 系统设计和优化四、实验步骤1.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1)系统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多个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组成: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 元素: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立的功能。
b. 输入:系统从外部获取的信息、能量或物质。
c. 输出:系统对输入进行处理后输出的信息、能量或物质。
d. 边界:系统与外部环境相接触的部分,用于区分系统内部和外部。
e. 环境因素:影响系统运行的外部因素。
2. 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明确系统目标:确定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2)确定系统范围:界定系统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
(3)识别系统元素:分析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及其相互关系。
(4)建立系统模型:根据系统分析结果,构建系统模型。
(5)系统优化: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3. 系统设计和优化(1)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结果,设计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接口定义等。
(2)系统优化:对系统进行优化,包括以下方面:a. 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b. 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c. 优化系统资源利用,降低系统能耗和成本。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基本概念和组成通过实验,我们对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2. 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系统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优化。
3. 系统设计和优化根据系统分析结果,我们设计了系统架构,实现了系统模块划分和接口定义。
通过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了系统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系统认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排序程序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
2. 通过编程实现这些排序算法,并分析其性能。
3. 比较不同排序算法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上的差异。
4. 理解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依据。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择了以下几种排序算法进行实现和分析: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堆排序。
1. 冒泡排序2. 选择排序3. 插入排序4. 快速排序5. 归并排序6. 堆排序三、实验步骤1. 设计每种排序算法的函数,输入为待排序的数组,输出为排序后的数组。
2. 对每种排序算法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3. 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效率,并分析其原因。
4. 编写测试用例,验证排序算法的正确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O(n^2)空间复杂度:O(1)分析: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相邻元素两两比较,若逆序则交换,直到没有逆序对为止。
在最好情况下(已排序数组),时间复杂度为O(n);在平均和最坏情况下(逆序数组),时间复杂度为O(n^2)。
2. 选择排序时间复杂度:O(n^2)空间复杂度:O(1)分析: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遍历数组,在未排序部分中找到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将其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然后对剩余未排序部分重复该过程。
在最好、平均和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均为O(n^2)。
3. 插入排序时间复杂度:O(n^2)空间复杂度:O(1)分析: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取出一个元素,将其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合适位置。
在最好情况下(已排序数组),时间复杂度为O(n);在平均和最坏情况下(逆序数组),时间复杂度为O(n^2)。
4. 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O(nlogn)空间复杂度:O(logn)分析: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两个子数组,一个子数组中的元素都比基准元素小,另一个子数组中的元素都比基准元素大,然后递归地对两个子数组进行排序。
排序系统课程设计
排序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排序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分析、评估排序算法的性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排序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掌握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培养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序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
首先,将介绍排序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排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
然后,将介绍常见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接着,将对排序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等指标,并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将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将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排序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
其次,将采用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将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排序算法。
此外,还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排序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排序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
参考书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排序算法。
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设备将用于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排序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排序的实验报告册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
2. 掌握几种常用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
3. 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分析其优缺点。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73. 开发工具:PyCharm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冒泡排序2. 实验二:选择排序3. 实验三:插入排序4. 实验四:快速排序5. 实验五:归并排序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冒泡排序(1)编写冒泡排序的Python代码。
(2)对一组随机生成的数据进行排序。
(3)观察排序过程,分析冒泡排序的优缺点。
2. 实验二:选择排序(1)编写选择排序的Python代码。
(2)对一组随机生成的数据进行排序。
(3)观察排序过程,分析选择排序的优缺点。
3. 实验三:插入排序(1)编写插入排序的Python代码。
(2)对一组随机生成的数据进行排序。
(3)观察排序过程,分析插入排序的优缺点。
4. 实验四:快速排序(1)编写快速排序的Python代码。
(2)对一组随机生成的数据进行排序。
(3)观察排序过程,分析快速排序的优缺点。
5. 实验五:归并排序(1)编写归并排序的Python代码。
(2)对一组随机生成的数据进行排序。
(3)观察排序过程,分析归并排序的优缺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冒泡排序(1)代码实现:```pythondef bubble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for j in range(0, n-i-1):if arr[j] > arr[j+1]:arr[j], arr[j+1] = arr[j+1], arr[j]```(2)排序过程:冒泡排序通过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将较大的元素向后移动,从而实现排序。
(3)优缺点分析:优点:易于理解,实现简单。
缺点:时间复杂度较高,对于大数据量排序效率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也可以通过设置断点,断点显示如图2.9所示,然后运行程序,当遇到断点时程序会停下来,然后观察数据。可以使用E0000:3000来改变该地址单元的数据,如图2.10所示,输入11后,按“空格”键,可以接着输入第二个数,如22,结束输入按“回车”键。
图2.9 断点设置显示 图2.10 修改内存单元数据显示界面
3.1.2实验原理:
在数据区中存放着一组数,数据的个数就是数据缓冲区的长度,要求用气泡法对该数据中数据按递增关系排序。
3.1.3设计思想:
(1)从最后一个数(或是第一个数)开始,依次把相邻的两个数进行比较,即第N个数与第N-1个数比较,第N-1个数与第N-2个数比较等等;若第N-1个数大于第N个数,则两者交换,否则不交换,直到N个数的相邻两个数都比较完为止。此时,N个数中的最小数将被排在N个数的前列。
图2.5 编译输出信息界面
6. 连接PC与实验系统的通讯电缆,打开实验系统电源。
7. 编译、链接都正确并且上下位机通讯成功后,就可以下载程序,联机调试了。可以通过端口列表中的“端口测试”来检查通讯是否正常。点击 下载程序。 为编译、链接、下载组合按钮,通过该按钮可以将编译、链接、下载一次完成。下载成功后,在输出区的结果窗中会显示“加载成功!”,表示程序已正确下载。起始运行语句下会有一条绿色的背景。如图2.6所示。
图2.1 语言环境设置界面
图2.2 寄存器设置界面
3. 语言和寄存器选择后,点击新建或按Ctrl+N组合键来新建一个文档,如图2.3所示。默认文件名为Wmd861。
图2.3 新建文件界面
4. 编写实验程序,如图2.4所示,并保存,此时系统会提示输入新的文件名,输完后点击保存。
图2.4 程序编辑界面
5. 点击 ,编译文件,若程序编译无误,则可以继续点击 进行链接,链接无误后方可以加载程序。编译、链接后输出如图2.5所示的输出信息。
实验例程文件名为Wmd861.asm。
2.6排序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1掌握分支循环、子程序调用等基本的程序结构。
1.2学习综合程序的设计、编制及调试。
二实验设备
2.1TDN86/88教学实验系统一台。
2.2微型计算机(PC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3.1N个数排序实验
3.1.1实验要求:
任意给出N个自然数,将其按大小关系排序。
(2)对剩下的N-1个数重复上步,找到N-1个数中的最小数。
(3)重复第二步,直到N个数全部排序好为止。
3.1.4参考实验程序及流程图如下:(规定N=10,数据区首址为3000H)
STACK SEGMENT STACK
DW 64 DUP(?)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2.1.3 实验内容
编写实验程序,将00H~0FH共16个数写入内存3000H开始的连续16个存储单元中。
2.1.4 实验步骤
1. 运行Wmd86软件,进入Wmd86集成开发环境。
2. 根据程序设计使用语言的不同,通过在“设置”下拉列表来选择需要使用的语言和寄存器类型,这里我们设置成“汇编语言”和“16位寄存器”,如图2.1、图2.2所示。设置选择后,下次再启动软件,语言环境保持这次的修改不变。本章选择16位寄存器。
(3)G=2000↙运行程序。
(4)用D3000↙检查排序结果。
(5)反复修改数据区中的数,运行程序并观察结果,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3.1.6实验分析:
MOV SI,300AH ;十个数的地址(第十个数外3000-3009)
MOV BL,0FFH ;初始化
JNZ A4 ;BL不为FF则转,即在内循环中没有交换
XCHG AL,[SI] ;
MOV [SI+01H],AL
MOV BL,0FFH
A3:INC SI
LOOP A2
POP CX
POP SI
JMP A1
A4:INT 03H
CODE ENDS
END START
3.1.5调试提示:
(1)分析参考程序并输入,检查无误,经汇编、链接后装入系统。
(2)用E3000↙命令在3000-3009H数据区中任意放入10个无符号数。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2.1 系统认识实验
2.1.1 实验目的
掌握TD系列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的操作,熟悉Wmd86联机集成开发调试软件的操作环境。
2.1.2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PITE实验装置或TD-PITC实验装置一套。
2、通过实验2.6,翻阅课本,学习了一些指令的用法,掌握分支循环、子程序调用等基本的程序结构。学习综合程序的设计、编制及调试。
MOV BL,00H ;经过一次交换那么运算一次后停止
DEC CX ;外循环修正CX,判断十个数是否全完
JA A3 ;相邻两个数比较,[SI]大就交换(从小到大)
XCHG AL,[SI] ;否则就继续往下比较
实验结论:
1、通过实验2.1,掌握TD系列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的操作,熟悉Wmd86联机集成开发调试软件的操作环境。同时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
START:MOV CX,000AH
MOV SI,300AH ;
MOV BL,0FFH ;
A1:CMP BL,0FFH
JNZ A4 ;
MOV BL,00H ;
DEC CX ;
JZ A4
PUSH SI
PUSH CX
A2:DEC SI
MOV ALBiblioteka [SI]DEC SICMP AL,[SI]
JA A3 ;
图2.6 加载成功显示界面
8. 将输出区切换到调试窗口,使用D0000:3000命令查看内存3000H起始地址的数据,如图2.7所示。存储器在初始状态时,默认数据为CC。
图2.7 内存地址单元数据显示
9. 点击按钮 运行程序,待程序运行停止后,通过D0000:3000命令来观察程序运行结果。如图2.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