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多篇)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多篇)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藤蔓”、“滴水”、“脚步”等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和语气。

3.了解动词、名词、形容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揣摩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认读生字词。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

难点1.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

2.理解文章中存在的含蓄之意。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猜测本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爬山虎的脚》1.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整体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和停顿。

3.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文分析与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存在的比喻和隐喻,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故事背后的含义。

四、课文内容拓展1.分组讨论“保护自然”的主题,让学生提出保护自然的具体做法。

2.学生自由发挥,绘制描写自然景观的图画。

五、课堂小结1.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鼓励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反思和总结。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片段,保证朗读流畅。

2.撰写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脚”这个标题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板书设计分类词语含义名词藤蔓爬山虎的藤条动词滴水水滴从高处落下形容词脚步脚的步伐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得到了培养,理解了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

在教学中,要更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2019年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优秀课件(57页)

2019年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优秀课件(57页)

展开想象,请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 介绍一下自己的本领。
提示:大家好:我是爬山虎,我的 本领可大了……
结构梳理
爬 叶子 鲜绿 排列均匀 好看

位置 样子 颜色


怎么爬 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的 萎了 变 化 触着墙的 牢固
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爬讲山虎脚的
位置形状颜色 ;又讲爬了山虎是怎样爬的
• 一阵微风吹过河面,河面上立 刻漾起波纹,阳光洒在河面上, 河面亮闪闪的犹如长长的锦缎。
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围 绕爬山虎的脚,先写 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先写了爬山虎生 长的位置,再写了爬 山虎的叶子,最后写 了爬山虎的脚。
默读课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是爬山虎的脚呢?
第3、4、 5自然段。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 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爬 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10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
陶,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 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 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脚步集》 《西川集》《稻草人》等。
首尾照 应关系。
作者运用了首 尾照应的方法,使 文章的结构显得更 加完整。
课文是介绍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描写它的叶子?
首先叶和脚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叶不可能脱离脚单独存 在,脚也不会脱离叶单独存在,两者都是爬山虎的一部分。另外, 欣赏完爬山虎的叶子,会激起我们强烈的探究兴趣。爬山虎的叶 子这么美?它的脚会是什么样子呢?
说明作者已经观察爬山虎很长时间了, 对爬山虎很感兴趣。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的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的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的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如何攀爬。

课文以观察和描述为主,语言朴实,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观察不细致、表达不清楚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攀爬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和讨论,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攀爬方式。

2.难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认读和复习。

3.准备相关讨论话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a.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b.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c.爬山虎是如何攀爬的?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回答上述问题,进一步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攀爬方式。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叶圣陶的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叶圣陶的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爬山虎的脚》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植物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

叶老在文中向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其中“脚”的描写占用了大部分篇幅,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通过叶老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要从中学习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基此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3、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做生活美的发现者。

教学重难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是重点;爬山虎怎样向上爬是难点。

课前准备:寻找并观察爬山虎的叶子、茎、脚,对照课文仔细观察是否和叶老的描述一致。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实物的,文字简洁易于理解。

学生通过读课文和实物的观察能初步感受爬山虎的样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我考虑把重点放在爬山虎的脚生长变化,以及它怎样向上爬,这些地方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植物。

体会作者时刻留心观察事物,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有这样的发现,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手法,突破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引发兴趣。

展示爬山虎这种植物的一段实物,提出问题:“你了解了哪些有关爬山虎的知识?说说你的观察所得。

”学生踊跃回答,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告诉大家。

“你们知道这种植物是靠什么力量固定在墙上?怎样一步步爬上高高的墙面的?今天我们就随叶老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课堂探究,收获新知。

1、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播放着爬山虎在微风中荡漾的视频,甜美的声音诵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听的过程中找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刚长出是嫩红的,不今天就变成嫩绿的,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2、掀开爬山虎绿绿的叶子来揭示爬山虎能爬的奥秘吧,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演示动画课件,让学生边看边说,并与蜗牛的触角作对比,形象生动的了解刚长出的爬山虎脚的形状。

柳州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柳州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师:虎字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我知道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

那么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生:我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的资料。

生:我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

生:我进行了实地的观察。

还采集了实物。

师:同学们真不错,课前进行了预习,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先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有关爬山虎的叶、脚等资料片)师:这就是爬山虎。

课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脚”。

大家希望先学哪一段?生争先恐后:先学写“脚”的片段。

师:为什么?生: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爬山虎的脚”,脚对于爬山虎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肯定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真会读书,从课题中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

生:“植物也有脚”我觉的特别新奇,我想尽快知道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师:对,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尊重大家的意见。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第三、四、五段。

师:同意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生自学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生:位置(板书)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谁还有补充?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叶柄的反面)继续汇报生:我知道脚的形状。

象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放课件,做比较)生:真的很相似!师:什么相似?师:形状相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课前解析】关注作者:叶圣陶(1894—198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本名叶绍钧。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描写植物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向我们生动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生长变化,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是美的发现者。

关注作者连续观察: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过程。

通过品读描写叶子的语句,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

品读描写爬山虎脚以及攀爬过程的语句,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关注提示观察方式的词语,加深体会。

体会作者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还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序地写下来。

【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4.学写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链接体会1.教师导入:有同学见过爬山虎吗?能用你的语言为我们描述这种植物吗?2.学生根据生活观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补充资料:出示课件1:4.教师过渡:根据同学们的描述,说明大家是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人。

我们很熟悉的叶圣陶爷爷,用他的细致观察,描写的爬山虎的脚,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二、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此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要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在读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而后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直扑重点,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爬山虎脚的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在读中充分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四、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五、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讨论,准确地表达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爬山虎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生长特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爬山虎生长特点的认识。

3.表达法:学生通过写作、口语表达,展示自己对爬山虎生长特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爬山虎的图片和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课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学生理解。

3.写作纸张和文具:用于学生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爬山虎生长特点的描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爬山虎生长特点的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准确表达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给予及时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爬山虎,还有哪些植物也有类似的生长特点?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课,标题为《爬山虎的脚》。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爬山虎的形态特点来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的生存方式及生命力。

内容简单易懂,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提升学生对动植物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2.培养学生对爬山虎的形态特点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难点1.掌握生动描写性质的短文;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备课:教案、黑板、彩色笔、图片资料等;3.课外拓展:PPT、互动教学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简单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并贴近学生生活,引入话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调抑扬顿挫,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掌握文章要点。

第三步:讨论与互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可以展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第四步: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野外考察,观察植物的特征。

也可以设计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体会。

强调生命的伟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生命敬畏之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如写感悟、自然观察报告等。

也可以设计绘画作业,让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对爬山虎的理解。

七、课堂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在下节课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详绨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安庆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安庆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师:虎字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我知道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

那么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生:我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的资料。

生:我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

生:我进行了实地的观察。

还采集了实物。

师:同学们真不错,课前进行了预习,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先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有关爬山虎的叶、脚等资料片)师:这就是爬山虎。

课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脚”。

大家希望先学哪一段?生争先恐后:先学写“脚”的片段。

师:为什么?生: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爬山虎的脚”,脚对于爬山虎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肯定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真会读书,从课题中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

生:“植物也有脚”我觉的特别新奇,我想尽快知道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师:对,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尊重大家的意见。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第三、四、五段。

师:同意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生自学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生:位置(板书)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谁还有补充?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叶柄的反面)继续汇报生:我知道脚的形状。

象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放课件,做比较)生:真的很相似!师:什么相似?师:形状相似。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秀教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秀教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秀教研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观察爬山虎的过程为线索,介绍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部的特点和功能,以及作者由此得到的启示。

课文语言朴实,内容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对于爬山虎这种植物,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如“根、茎、叶、脚”等概念有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澄清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认识爬山虎的根、茎、叶、脚等部位,理解爬山虎脚部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以及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爬山虎的根、茎、叶、脚等部位的认识。

2.难点:爬山虎脚部的功能,以及如何运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生长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爬山虎的脚部功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观察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实物:准备一些爬山虎的植物,让学生观察。

3.作业:提前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带来的爬山虎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认识其根、茎、叶、脚等部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爬山虎脚部的功能,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爬山虎的脚部结构。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生长和攀爬的。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专业的植物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现象。

2.难点:对一些专业的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爬山虎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资料。

3.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对爬山虎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爬山虎是如何生长和攀爬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爬山虎生长现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其他植物的生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___________本文叶圣陶。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蚌埠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蚌埠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师:虎字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我知道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

那么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生:我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的资料。

生:我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

生:我进行了实地的观察。

还采集了实物。

师:同学们真不错,课前进行了预习,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先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有关爬山虎的叶、脚等资料片)师:这就是爬山虎。

课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脚”。

大家希望先学哪一段?生争先恐后:先学写“脚”的片段。

师:为什么?生: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爬山虎的脚”,脚对于爬山虎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肯定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真会读书,从课题中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

生:“植物也有脚”我觉的特别新奇,我想尽快知道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师:对,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尊重大家的意见。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第三、四、五段。

师:同意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生自学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生:位置(板书)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谁还有补充?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叶柄的反面)继续汇报生:我知道脚的形状。

象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放课件,做比较)生:真的很相似!师:什么相似?师:形状相似。

攀枝花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攀枝花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师:虎字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我知道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

那么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生:我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的资料。

生:我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

生:我进行了实地的观察。

还采集了实物。

师:同学们真不错,课前进行了预习,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先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有关爬山虎的叶、脚等资料片)师:这就是爬山虎。

课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脚”。

大家希望先学哪一段?生争先恐后:先学写“脚”的片段。

师:为什么?生: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爬山虎的脚”,脚对于爬山虎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肯定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真会读书,从课题中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

生:“植物也有脚”我觉的特别新奇,我想尽快知道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师:对,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尊重大家的意见。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第三、四、五段。

师:同意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生自学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生:位置(板书)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谁还有补充?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叶柄的反面)继续汇报生:我知道脚的形状。

象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放课件,做比较)生:真的很相似!师:什么相似?师:形状相似。

2019新人教 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2019新人教 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一线教师纯手写)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叶爷爷在这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

课文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通过叶子的变化来讲,侧重讲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排列、动态。

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是分三个方面来讲。

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巴住墙与没巴住墙的不同结果。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根据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

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法和学法【说教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___________本文作者叶圣陶。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019年新人教版本部编本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叶圣陶的第10课《爬山虎的脚》学习教案设计

2019年新人教版本部编本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叶圣陶的第10课《爬山虎的脚》学习教案设计

教课课题:《登山虎的脚》教材剖析:这篇课文是一篇描绘植物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我国有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

叶老在文中向我们描述了登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色,此中“脚”的描绘占用了大多数篇幅,也是文章的要点所在。

经过叶老仔细入微的察看,我们要从中学习这类对待生活的态度,留意察看我们身旁的事物。

基此提出本课的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

教课目的:1、抓住要点词句,认识登山虎脚的特色。

2、学习作者的察看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3、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做生活美的发现者。

教课重难点:登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色是要点;登山虎如何向上爬是难点。

课前准备:找寻并察看登山虎的叶子、茎、脚,比较课文认真察看能否和叶老的描述一致。

教课方法:这篇课文旨在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是写实物的,文字简短易于理解。

学生经过读课文和实物的察看能初步感觉登山虎的样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课时我考虑把要点放在登山虎的脚生长变化,以及它怎样向上爬,这些地方指引学生更深入的认识这栽种物。

领会作者时辰留意察看事物,耐心、仔细的察看,才能有这样的发现,从中学习作者察看和表达手法,打破本课的难点。

教课过程:一、情形引入,引起兴趣。

展现登山虎这栽种物的一段实物,提出问题:“你认识了哪些相关登山虎的知识?谈谈你的察看所得。

”学生踊跃回答,你追我赶的把自己的察看结果告诉大家。

“你们知道这栽种物是靠什么力量固定在墙上?如何一步步爬上高高的墙面的?今日我们就随叶老一同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讲堂研究,收获新知。

1、陪伴着婉转的音乐,播放着登山虎在细风中涟漪的视频,甜美的声音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听的过程中找出登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色?(刚长出是嫩红的,不今日就变为嫩绿的,在墙上铺的那么平均,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2、翻开登山虎绿绿的叶子来揭露登山虎能爬的神秘吧,登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 ( 叶柄的地方 ),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演示动画课件,让学生边看边说,并与蜗牛的触角作对照,形象生动的认识刚长出的爬山虎脚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师:虎字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我知道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

那么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生:我把课文读熟了。

生:我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的资料。

生:我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

生:我进行了实地的观察。

还采集了实物。

师:同学们真不错,课前进行了预习,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先请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有关爬山虎的叶、脚等资料片)师:这就是爬山虎。

课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脚”。

大家希望先学哪一段?生争先恐后:先学写“脚”的片段。

师:为什么?生: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爬山虎的脚”,脚对于爬山虎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肯定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真会读书,从课题中就找到了文章的重点。

生:“植物也有脚”我觉的特别新奇,我想尽快知道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师:对,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尊重大家的意见。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爬山虎的脚。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第三、四、五段。

师:同意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生自学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生:位置(板书)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谁还有补充?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叶柄的反面)继续汇报生:我知道脚的形状。

象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放课件,做比较)生:真的很相似!师:什么相似?师:形状相似。

(板书)生:我还知道了他的触角的颜色,是跟新叶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小结)作者从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生:老师,我读了后面的文章,我觉得爬山虎的脚是小圆片。

师:哦?有不同的看法。

那爬山虎的脚到底是细丝还是圆片?生:细丝!生:(吵起来)圆片!师:(笑)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

我们还是先看看书再说吧。

生:是细丝。

因为书上第三自然段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说明这六七根细丝,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不动声色地)是吗?生:(不服气地)哪有脚像细丝的呀!师:(郑重地点头)是不太像。

生:(肯定地)是细丝!我还可以从第四自然段找到证据:“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这说明小圆片是爬山虎的脚挨着墙以后才变出来的。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那六七根细丝。

生:(激动地)我觉得作者比喻得不好。

应当把小圆片说成是爬山虎的脚,把那六七根细丝说成是爬山虎的腿。

是这样:爬山虎先长腿,也就是那“六七根细丝”。

腿长长了,能够触到墙的时候,腿上再长出“圆片”脚来,巴在墙上。

细丝够不到墙的爬山虎就长不出脚来,最后连细丝腿也退化了,书上说:“不几天就萎了。

”(全班笑成一团)师:(故意惊奇地)你竟敢挑大文学家的毛病,了不起!大家觉得呢?(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困惑不语。

)师:看来,大家刚才读书都非常认真,也都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

其实,爬山虎能爬墙,全靠它茎上长出的那──生:(齐答)六七根细丝!师:对!如果没有那六七根细丝,爬山虎就根本没有机会去“触墙”,也就不能往上爬了。

至于作家管它叫脚,我们班有同学认为应该叫腿,我看这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你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叫。

腿也好,脚也好,都是拟人化的写法。

科学的称呼应该叫“茎”,属于攀援茎一类。

大家看呢?(生满意地点头)师:通过刚才的争论,大家应该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我们来做一做做一做这个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爬山虎的脚长在————。

茎上长——的地方,——伸出枝状的——————。

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师: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那爬山虎到底是怎样利用脚向上爬的?大家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学生读文,思考)生:老师,我们认为爬山虎是这样向上爬的。

它的脚碰到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就变成了小圆片。

小圆片巴住了墙。

生: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时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师:都说的很好。

那谁能在课文中找一找,你认为爬山虎爬墙的关键词吗?划出来好吗?生:老师,我认为这几个词很关键:触、巴、拉、贴(板书)生:我还补充一点,我认为变和弯也很重要,只有变成小圆片才能巴住墙,只有细丝弯了才能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

师:你的补充很重要。

我们弄明白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那我们来演一演?(生苦思冥想,一片沉默)怎么演?师:在我们演的时候,可以把我们的身体当作茎,一只手当作……(生顿开茅塞)生:叶子,另一只手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为什么?生: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叶柄的反面。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跃跃欲试。

师指名一人边说边演。

)师:谁能评价一下?生:“触、紧贴”这两个动作演对了。

可惜“巴”和“贴”没有演好。

生:演“巴”时,可以把手掌当作小圆片,刚开始用手指碰墙表示“触”,表示“巴”时整个手掌就贴在墙上。

生:爬山虎能把茎拉一把,是因为脚变弯曲了,产生拉力。

因此演“拉”时手要弯曲,带动身体贴着墙。

生:开始表演时,身体离墙要远一点,到了脚变弯了,身体尽量挨近墙,这样一来,效果就会更明显。

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对表演学生说)我们相信你一定能演的更好的。

师: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感受感受。

师:我把黑板当作要巴住的墙,你们呢?生:老师,我们巴空气。

我们巴桌子。

(哈哈)师:我的脚触着墙了,有什么变化呀?生: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师:我巴住墙了,你们呢?生:我们也巴住墙了。

师:下边我应该怎么做呢?生: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师:好,我拉一把,紧贴在墙上。

(教师紧贴在黑板上,学生的身子也贴到桌子上。

)师:我们再来爬一回好吗?这回你们边说边做,我跟着做。

(生边说边做,教师跟随着做。

)师:再爬一回,我把这只脚拿下来(重音“拿下来”)再爬,我把这只脚拿下来(重音“这只脚“)再爬,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生:老师,桌子不够了,(哈哈——)师:我们换个地方再爬。

(生笑。

)生:老师,不能再爬了,因为爬山虎的脚是不能拿下来爬的,这只脚一旦巴住墙就不再拿下来了。

师:谁说的?生:书中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说“一步一步往上爬”。

生:老师,不能这样爬。

这样爬山虎都从墙底往墙顶爬去,那么墙的底部就没有爬山虎了,这与作者前面所看到的“墙上满是爬山虎”不是矛盾吗?师: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很好。

还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按老师这样不停地“爬”的话,那爬山虎就只有一只脚了。

而我昨天看到邻居围墙上的爬山虎有很多脚,因此,这样理解“一脚一脚”是错误的。

师:大家通过读书、讨论自己弄明白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非常了不起。

学到这里不知大家有何感想?生:初看“一脚一脚”这个词很浅显,我一开始不假思索地把它理解为“一步一步”,看来我读书不够认真。

生:我现在明白了,作者在这里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是因为它能准确地写出爬山虎“爬”的特点,可见作者是经过认真观察的。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

是啊,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看课件)边看边读课文师:刚才,我们既开心又投入地感受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感受了爬山虎的“不到顶峰不停止”的攀登精神,而能这样细致的描写出来还源于作者的长期观察,认真思考。

看来,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啊。

师:爬山虎的脚这样神奇,那叶子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写叶的段落,边读边在脑中浮现出课文描写的景象。

(生自读)师:你们喜欢爬山虎的叶子吗?为什么?生:因为它的叶子颜色在变化。

生:它的叶子样子很好看,铺得也很均匀。

生:一阵风吹来,爬山虎的叶子就会漾起波纹。

师:“漾起波纹”是什么样子?生:就像风吹到水面上出现的波纹一样。

生:就像这样。

(用手势表示)师:看,爬山虎的叶子多美啊!这是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它是—生:嫩红的。

师: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生:嫩绿的。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嫩叶,它——生:不大引人注意。

师:引人注意的——生:长大了的叶子。

……师:那一墙绿油油的爬山虎颜色在变化,一阵风吹来还荡漾着波纹……你能不能把那种美丽的颜色、那种变化的样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学生轻声自读)师:我听出来了,你们读得很好,让我也喜欢上这些句子了。

谁来读给大家听听?(绝大多数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师:老师发现,刚才有的同学能把这一段背下来了。

怎么样,我们一起试一试。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谁来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的样子及特点,脚的样子,爬山虎如何利用脚向上爬的过程和它的脚的变化,对爬山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生:我还知道了,写一篇好文章要认真观察。

生:我觉得还应该补充一点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要善于思考。

生:我觉得还应该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如果只观察不去写的话,观察就没有意义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应该学习叶圣陶老先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把观察到的事物恰当,准确,有序地描写出来,平时写一篇好的作文,语言积累是基础,观察是纽带,你们能不能写出像叶老这样的好文章呢?生:(很有信心)能。

师:好,老师给你留一个长期作业,自己种一盆植物,天天仔细观察,有心的同学可以记观察日记,期末的时候,也为你的植物写一篇文章好吗?生:好。

牵牛花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

水门汀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

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

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

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

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