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合集下载

世界地理各章思考题

世界地理各章思考题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思考题: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2.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3.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为例,揭示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规律。

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思考题:1.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全球陆地有哪些主要自然带?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第三章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思考题:1.阐述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前景。

2.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条件及地理分布特征。

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思考题:1.对比分析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

2.简述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发展。

3.你认为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应承担什么责任。

第五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思考题:1.世界种族矛盾的地域表现。

2.为什么说世界人口城市化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过程?3.为什么全球工业在陆地中纬度地带特别集中?第六章亚洲思考题:1.亚洲的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并分析成因2.试分析日本经济在战后高速发展的成因第七章欧洲思考题:1.试分析欧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英国工业生产有哪些特征?第八章非洲思考题:1.试述非洲农业生产的特征2.非洲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3.试分析非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4.试论述非洲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九章北美洲思考题:1.试分析北美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试论述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征3.美国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4.试论述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第十章南美洲思考题:1.试分析南美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试论述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征3.巴西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4.试论述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第十一章大洋洲思考题:1.试分析澳大利亚大陆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试论述澳大利亚大陆气候的基本特征3.澳大利亚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4.试论述澳大利亚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第十二章南极洲思考题:1.南极洲气候有哪些基本特征?2.南极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全球海陆分布与地表形态

全球海陆分布与地表形态

简介海洋和陆地是地球表面的第一级分异。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互相沟通,连为一体,包围着6块大陆:亚欧大陆(分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大洋洲的主体)。

海洋总面积36100万平方公里,陆地总面积14900万平方公里。

海路分布特点海陆分布有如下特点。

首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约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而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只占1/5。

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陆地分布几乎连续不断,最为宽广;南半球的陆地在中、高纬度显著收缩,南纬56°~65°之间,除一些岛屿外,几乎全部为广阔的海洋。

但是,北半球的极地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南半球的极地却是一块大陆──南极大陆。

其次,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还南北成对分布:北美与南美、欧洲与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

每对大陆之间,形成范围广大的陆间海,岛屿星罗棋布。

另外,亚欧大陆东部边缘环列着一连串花彩列岛,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其外侧则是一系列深邃的海沟。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互为对应,这一大陆的凸出部分能与另一大陆的凹进部分嵌合。

地表形态地球自诞生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层岩石圈被裂解为若干巨大的板块。

刚性的岩石圈板块驮伏在塑性软流圈之上,在地球表层作大规模水平运动。

板块与板块之间,在地幔对流的驱动下,或相背分离,或相向聚合,或相互平移,从而发生板块的扩张、俯冲、碰撞或错动。

板块运动及其相互作用,带动了大陆漂移和大洋的启闭,导致了造山运动、火山、地震等种种地质构造作用。

板块构造学家认为,在早古生代,地球上存在统一的南方大陆和离散的北方大陆。

到古生代末,北方大陆(劳亚古陆)与南方大陆(冈瓦纳古陆)联为一体,叫做泛大陆。

此时全球是由一个大陆和一个大洋组成。

从中生代至新生代,新大洋先后开启,大陆则在漂移中由合而分。

其中冈瓦纳古陆发生多次分裂解体,多数裂解的块体向北漂移,相继归并于劳亚古陆,后者扩展增生;在劳亚古陆内部,北大西洋开始启开,北美大陆与欧洲乃沿此裂开、分离。

《世界地理》课程介绍

《世界地理》课程介绍

《世界地理》课程介绍一、世界地理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世界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世界地理是研究世界地域系统的科学,是研究世界自然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它们相互间关系的科学。

具体来讲,它是研究世界各大洲、各大洋自然地理结构和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产业分布规律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对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最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该课程以区域为研究对象,而区域正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所在。

因而,本课程与“中国地理”课程一样,在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既是教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各种部门地理学课程综合运用和总结;又是为学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和各种相关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二、世界地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世界及其各大洲、大洋、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独立研究和分析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的规律等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地理教学和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1、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正确认识如何探讨各大洲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产业分布和地域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2、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如:区域的空间概念、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区域综合特征、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各地区组织地域生产和布局生产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等。

3、结合教学内容与地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各种的基本技能,如搜集、整理和运用地理文献的能力,运用和绘制、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对有关地区进行考察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命感。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第一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一、地球表面形态1.地球表面形态概述o地球表面形态多样,主要有陆地和海洋。

o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o陆地和海洋的比例约为2:7。

2.陆地和海洋的分布o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o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o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3.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o陆地和海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o陆地上的河流将水流入海洋,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o陆地上的植被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海洋上的洋流可以调节全球气候。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o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

o非洲:世界上面积第二大洲,人口第二多洲。

o北美洲:世界上面积第三大洲,人口第三多洲。

o南美洲:世界上面积第四大洲,人口第四多洲。

o南极洲:世界上面积第五大洲,人口最少的洲。

o欧洲:世界上面积第六大洲,人口第五多洲。

o大洋洲:世界上面积第七大洲,人口第六多洲。

2.四大洋o太平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

o大西洋: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洋。

o印度洋: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洋。

o北冰洋: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洋。

三、陆地地形1.地形的概念o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起伏形态。

o地形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2.主要地形类型o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

o山地:地势高耸,起伏很大。

o丘陵:地势起伏和缓,海拔较低。

o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是一个封闭的洼地。

3.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o地形影响气候、植被、水文等,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o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农业发展,山区地区适合林业发展。

四、世界主要地形区1.世界主要山脉o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o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

o落基山脉:北美洲西部的山脉,被称为“北美脊梁”。

o阿尔卑斯山脉:欧洲著名的山脉,拥有许多著名的滑雪胜地。

2.世界主要平原o亚马逊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

第一章 第四节 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

第一章 第四节 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
UNDP. Reducing disaster risk: a challenge for development [R]. John S. Swift Co. ,USA. 2004. Available at: /specialrep/ohrlls/ldc/GlobalReports/UNDP%20Reducing%20Disaster%20Risk.pdf
宗旨:通过国际上的统一活动,从科学技术角度采 取措施,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以及避免社会经济的停顿与破坏。 目的: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 各地区和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作为工作计划的 一部分、推动国家和国际社会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 各种灾害的影响。
目标
增进每一国家迅速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的能力, 特别注意帮助有此需要的发展中国家设立预警系统和 抗灾结构; 考虑到各国文化和经济情况不同,制订利用现有科技 知识的适当方针和策略;
Systems of Indicators for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由国立哥伦比亚大学和美洲间发展银行共同研究 的灾害风险管理指标系统(Systems of Indicators for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包括灾害赤字 指数(Disaster Deficit Index,DDI)、地方灾害 指数(Local Disaster Index,LDI)、通用脆弱 性指数(Prevalent Vulnerability Index,PVI)和 风险管理指数(Risk Management Index, RMI) 四个综合指标,分别代表每个国家在管理风险的 进展以及脆弱性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 (UN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UNISDR) / 2005年日本兵库世界减灾问题国际会议上, 168个国家年通过了《兵库宣言》和《兵库 行动框架》,对《横滨战略及其行动计划》 进行了更新,确定了2005~2015年的世界 减灾战略目标和行动重点(5个)。 《兵库行动框架》进一步强调应使减灾观 念纳入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中,加强 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应对灾害的早期预警 系统,提高减灾能力,降低灾后重建阶段 的风险。

世界地理 杨青山版(原创)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地表气候

世界地理 杨青山版(原创)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地表气候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思考题:为什么亚欧大陆被分成两个洲?
厄加勒斯角 合恩角 67 ° W 20° E 147° E
思考题: 什么叫地峡?地峡与运 河有什么关系?
目前,一般认为全球共有十二个板块,其中以大陆为主、涉及少量海洋的板块有 欧亚、阿拉伯、非洲、北美、南美和南极洲等板块;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有太平洋、 菲律宾海、纳兹卡、科科斯、印度-澳大利亚和加勒比等板块。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相互作用的 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的学科。作为地理专业的 一门专业必修课,长期以来我国都将其分成自然与
经济两个部分,分开来讲授。近来发生了普通的变
化,出现自然与经济融合的趋势。
Hale Waihona Puke 世界地理当前世界地理学习的基本任务是:
• 掌握知识 • 培养分析能力 • 掌握重大的全球性问题 • 掌握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
世界海陆演化模式
a.前寒武纪;b.寒武纪;c.泥盆纪;d.上石炭纪;e.上二叠纪;f.中生代 早期;g.上白垩纪;h.新生代。所绘缝合线表示陆地板块的合成
挪威冰川学家近一万年来挪威的雪线升降图
/zt/kpzt/443061.shtml

中学地理教师考试专业知识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中学地理教师考试专业知识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地理一、考试性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得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地理教师工作得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得信度、效度、区分度与一定得难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专业知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二者合卷满分共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试题类型:“专业知识”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与综合题两大部分。

“教法技能"得题型为简答题、教学案例分析题与教学设计题等.三、考试内容专业知识(一)自然地理学知识1。

地球知识:地球在宇宙中得位置;地球得形状与大小;地球得运动;地理坐标;地球得圈层构造;地球表面得基本形态与特征。

2。

地壳:地壳得组成物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地壳得演变。

3.大气与气候:大气得组成与热能;大气水分与降水;大气运动与天气系统;气候得形成;气候变化。

4.海洋与陆地水: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海水得运动;海平面得变化;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河流;湖泊与沼泽;地下水;冰川。

5.地貌: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与冰缘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

6。

土壤圈:土壤圈得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得关系;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土壤类型特征;土壤资源得合理利用与保护。

7。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地球上得生物界;生物与环境;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陆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8。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得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得地域分异;自然区划;土地类型研究;人地关系研究。

(二)人文地理学知识1.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2。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工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知识经济与地理环境。

全球地表形态,最专业的诠释,最经典的课件

全球地表形态,最专业的诠释,最经典的课件

洲名
亚洲
地形主要特征
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⑵地势中部高,四周 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 洋火山地震带 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⑴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⑵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 (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⑶冰川地形广布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的走向具有明 显的一致性,两岸大陆能够拼合起来;亚 洲大陆东缘弧沟系发育,即岛弧和海沟伴 生;南北半球极地的海陆分布正好相反, 北为北冰洋,南为南极大陆。
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拼合示意图
二、大陆和洋底地形
(一)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四大的位置
(二)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
1. 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北半球陆地面积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且在中、高纬度, 分布几乎连绵不断;南半球陆地只占其总面积的1/5,且在 中、高纬度陆地显著收缩,特别是在56º ~65º S之间,除仅 有少数岛屿外,几乎全部为海洋。这种现象表明地球陆地 系统的形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除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 大陆以外,亚欧、非洲、北美和南美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
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广大海域中。其狭义范围 是指东部的波利尼西亚、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三大岛屿; 广义范围则指除上述三大岛群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 (伊里安岛)等。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全被大洋所围。
亚洲4 400
非洲3 000
习惯上把澳大利亚大陆(面积 763×104 km² )作为最小的大陆, 格陵兰岛(面积217.5×104 km² ) 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301016课程名称:世界地理英文名称:World Geography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72学分:4适用对象:地理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师范类)学生先修课程:自然地理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专业基础课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属于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在地球概论、地图学、地质地貌学、气象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

世界地理作为一门区域自然地理和区域人文地理相综合的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它以人地关系及其理论为主线,统领世界地理知识,阐释世界地理问题;以全球化及其表现问题为背景,注重地方(国家、地区)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具体区域的特性或个性认知为出发点,进行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阐述,运用综合的观点,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产业分布等方面,认识并理解其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各地理区相互关联的特征和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世界地理教学,应达到如下目的:1.以人地关系及其理论为主线,掌握世界地理知识和地理环境结构的基础理论,阐释世界地理问题;2.以全球化及其问题为背景,了解地方(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及新的世界经济动态;3.以具体区域的特征或个性为出发点,进行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阐述,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和分析区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及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充分利用地图、教学景观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环节无(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学习了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地理基础等先行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以世界不同区域为对象,运用综合的观点研究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其所形成的地理环境结构的特点、发展规律。

世界地理复习题

世界地理复习题

《世界地理》思考题绪论(了解)1.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容1)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各个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

2)研究容:A 全球地理格局:地质地貌格局、全球气候格局、全球自然带格局、全球人地关系格局、全球人类活动格局等等。

B 区域地理格局:七和四大洋的地理格局。

2.世界地理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1)《世界地理》属于区域地理学;2)高等师院校,《世界地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3、世界地理的学习任务1)掌握知识;2)培养分析能力;3)了解重大的全球性问题。

4.世界地理的教学与研究特点1)原联的世界地理巴朗斯基的全球区域描述体系: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分开的,都是按照部门顺序。

2)西方的世界地理关注社会文化、经济地理。

不注重自然地理。

3)我国的世界地理21世纪以前,基本上按照原联的世界地理课程体系。

4)为什么要综合A世界地理属于区域地理B世界地理关注全球人地关系C我国产业结构发生着剧烈变化5)结论世界地理越来越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综合性世界地理教学和研究是必然趋势。

在我国还有一段很艰辛探索路程。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复习思考题: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大陆地形和洋底地形有哪些主要特征?地表形态如何演化?1)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A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B 多数的大陆南北对称分布;C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连续相连;D 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特点。

2)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a 地形高低起伏悬殊b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c 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B 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 深度大,高差大:3800m—-11034mb洋底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c 洋脊贯穿四大洋:8万km2、世界上有那些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及成因?1)陆地低纬度气候A分布:赤道两侧的赤道带和热带地区;B成因: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热带幅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C特征:全年高温,月均气温最低15℃以上;降水具有明显季节变化。

世界地理 复习思考题

世界地理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复习思考题】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2.用板块学说的观点说明大洋的发生、发展阶段。

3.通过世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来分析说明世界气候分布规律。

4.用极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地球表面的演化过程。

5.对比分析世界大陆地形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6.世界有哪些主要的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7.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为例,揭示世界气候的主要规律。

8.全球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如何防止火山和地震灾害?9.我国沙尘暴易发生在哪些地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预防?10.何谓厄尔尼诺和拉尼澳现象?目前对此现象研究的进展情况如何?11.什么是沙漠化?全球沙漠化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国际社会对此做了哪些工作?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带?全球陆地自然带的演化有什么特点?2.全球陆地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带?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各有什么主要特点?3.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4.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你对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如何理解的?5.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第三章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复习思考题】1.解释洋流的成因:(1)梯度流(2)风海流(3)补偿流2.阐述海洋资源种类及其开发其前景。

3.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条件及地理分布特征。

4.论述大陆架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5.简述海洋污染的种类与防治措施。

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复习思考题】1.对比分析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

2.简述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表现。

3.谈一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简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第五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复习思考题】1.世界民族与文化分区的基本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与世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有什么联系?3.为什么全球工业在陆地中纬度地带特别集中?4.陆地地纬度地带的农业生产类型与其他地带有哪些不同?5.世界经济部门结构发展的趋势是什么?6.为什么会形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它们的作用是什么?7.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之间有什么区别?8.知识经济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什么?第六章亚洲【复习思考题】1.亚洲可分为哪几个自然地理区?各自然地理区有哪些突出特性?2.试评价亚洲经济发展条件。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全球地表形态七大洲和四大洋七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全球地表形态七大洲和四大洋七

一、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1.全球地表形态
(1)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2)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①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亚欧、非洲、北美和南美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

②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亚洲和澳大利亚、欧洲和非洲、北美和南北。

③多数大陆通过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

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

④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走向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南北半球极地的海陆分布相反。

(3)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最低点——死海海面(海拔-392m)。

②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陆地上两条高山带:环太平洋褶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

③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亚洲地形中高周低,欧洲周高中低,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均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大陆中部是平原,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板块边界可分为: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板块边界。

2、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3、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的夏干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1)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成因:亚热带大陆西岸的行星风系正常分布,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性交替控制。

夏季本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以下称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

3)植被和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4、三维地带性:是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维的合并,即任何一个地带都可以同时沿纬向(纬线方向)、经向和垂直方向递变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

5、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

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

6、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7、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下限年代多采用距今258万年。

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

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

8、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9、整差理论: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

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

7、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contents
目录
• 世界气候类型 • 自然景观的形成 • 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 • 气候变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 如何保护自然景观和应对气候变化
01 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
总结词
热带气候通常出现在赤道附近的地区,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四季之 分。
详细描述
热带气候区的典型特点是全年高温,通常在20°C以上,并且降水量非常丰富。这种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逊雨林、刚果盆地等。由于高温多雨的 气候特点,热带地区的植被茂盛,生物多样性丰富。
温带气候
总结词
温带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温差较大。
详细描述
温带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纬40°-60°之间,由于受到季风和洋流的影响,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气候区的典型代表包括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温带气候区的植被和动物群落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寒带气候
详细描述
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地中海沿岸地区,这些地区夏季受到副热 带高压的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到西风带的影响,降水丰富。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代 表包括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如罗马、雅典和巴塞罗那等。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
主要是常绿灌木和硬木林。
02 自然景观的形成
地形地貌的影响
等行为。
社会参与
03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观保护的行动,形成全社
会的共同意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恢复退化生态系统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等措施,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 系统的碳汇能力。
可持续利用资源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广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生态系 统的破坏。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本节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包括地球所在的星系、银河系和宇宙中的位置关系。

同时,讲解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节介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对地球的热能、光能和其他辐射的影响,以及太阳风和磁场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本节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如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等。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本节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等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特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本节介绍地球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所引起的大气运动,如气压带和风带等。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本节进一步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本节介绍常见的天气系统,如气旋和锋面等,以及它们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本节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应对措施。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本节介绍水循环的过程和机制,以及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本节介绍海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如洋流和海洋环流等。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节介绍水资源的类型和分布,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等。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本节介绍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的力量,包括内部地质力量和外部气候力量等。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本节介绍山脉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山脉和山地地貌的特点。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介绍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河流和河谷地貌的特点。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节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包括地球系统、生态系统和人地系统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节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杨青山版本教材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杨青山版本教材

绪论1、世界地理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的学科。

2、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3、“世界地理”作为一门区域自然地理与区域人文地理相综合的课程,在我国基础地理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与北半球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2、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高低起伏悬殊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地形结构因洲而异3、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深度大、高差大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洋脊贯通四大洋4、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板块构造学说归纳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重要成果。

5、按照板块之间相对运动方式的不同,板块边界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离散型板块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平错型板块边界。

6、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7、在地壳板块产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裂谷、海洋。

8、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9、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①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通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②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

③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有一定高度的山地或高原,其气候具有垂直地带性特征。

10、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11、城市市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生产生活中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12、沙漠和林地之间:①白天,沙漠增温快,温度高,形成低压;森林增温慢,温度低,形成高压,白天近地面大气由森林吹向沙漠。

②夜晚,沙漠降温快,温度低,形成高压;森林降温慢,温度高,形成低压,夜晚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吹向森林。

地球的气候变化与地球表面的构造性变动的关系与影响

地球的气候变化与地球表面的构造性变动的关系与影响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低碳发展模式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建立气候变化与地表构造变动的监测预警体系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式。
板块运动导致地壳变形,影响气候分布 板块运动引起地震和火山活动,影响气候变化 板块运动导致海平面升降,影响气候变化 板块运动影响大气环流,影响气候变化
地球气候变化与地 表构造变动的社会 经济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造成损 失
气温升高导致农作物生长季 延长,产量增加
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品质和 营养成分
土壤侵蚀: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土壤 侵蚀的速度和程度,从而导致地表 构造的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板块运动:气候变化可以影响板块 运动,从而影响地表构造的稳定性 和形态。
河流作用:气候变化可以影响河流的 水量和速度,从而影响河流对地表的 侵蚀和沉积作用,导致地表构造的变 化。
植被覆盖变化:地表构造变动 改变植被分布和覆盖程度,影 响地表反照率和气温。
气候变化影响地表水循环,导致降水分布不均 气候变化影响土壤侵蚀和沉积,改变地表形态 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气候变化影响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造成威胁
地表构造变动对气 候变化的影响
地壳运动导致地表 形态的变化,进而 影响气候带的分布。
地壳运动引起的板块 运动可以引发地震、 火山等自然灾害,对 气候产生影响。
地形地貌变化:地表构造变动 导致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影响 气候的分布和特征。
水文循环变化:地表构造变动 影响降水、径流等水文循环过
程,进而影响气候。
气候带移动:地表构造变动可 能导致气候带的移动,影响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世 界生产力的分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隔绝的局面, 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为欧洲主要国家的原始积累开辟了新 来源(掠夺金银、贩卖奴隶),加速了封建社 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 3)、使新旧大陆间农副产品种类相互交流 和补充成为可能; 例如,美洲原产的玉米、可可、西红柿、 向日葵、土豆、烟草、橡胶、木薯、火鸡等, 逐渐传到新大陆,使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变化; 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旧大陆一些原生农畜品种,也在新大陆广 为传播,如小麦。
“地理大发现”的动因: 14—15C的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扩充贸易追求更多的利润。但是 从15C中叶(1453)起,奥斯曼土耳其占据了君士 坦丁堡及其周围地区,对经商人进行横征暴敛切断 了地中海与东方贸易的通道。西欧、南欧商人及封 建主为寻求黄金、急于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地理大发现”的物质条件思想准备和组织 指南针在欧洲的传播,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现, 地图学说被承认。 西、葡是强盛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地理位置 有利,故成为新航路的主要组织者。
3.61亿 北冰洋 北冰洋4.1%
(二)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第一、陆地主要集中与北半球 第二、除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外, 其 他各大陆的形状均为北 宽南窄,略呈倒置 的三角形轮廓。 第三、除南极大陆外,各大陆都是南北成对 集结形成大陆星状。
第四、较大的岛屿和群岛多分布于大陆 的东岸。 第五、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线凹凸形态彼此吻 合。
埃塞尔比亚高原
东 非 高 原

西 部 高 原
中 部 平 原 大


分三部分:西部山地、 分三部分 西部山地、 西部山地 中部平原、 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海 岸 山 落

拉布拉多高原
迪 勒
基 山




亚 马 孙平原
拉 普 拉 塔 平 原

平原

非洲
冰雪大陆, 冰雪大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
大 洋 洲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全球地表形态及其演化
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表面形态
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一)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 七大洲 (1)注意区分几个概念: )注意区分几个概念: ① 大洲和大陆 ②大陆、岛屿 ③洲和州 (2)洲界、面积 )洲界、
表1-2b 世界陆面基本单元比较表
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州 共计 占地表(%) 实际面积 (1000km2) 44000 30200 24200 17800 14000 10200 8900 149300 8.8 5.8 4.7 3.4 2.8 2.1 1.8 29.4 占陆地(%) 29.4 20.2 16.2 12.0 9.4 6.8 6.0 100.0
地形复杂、起伏大;中间高, 地形复杂、起伏大;中间高, 四周低; 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东 北
高原
准噶尔盆地
蒙古高原
平 原
华 北 平 原 中 原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四 盆地
青藏高原
德 干 高 原
高原
0
以平原为主,海拔最低的大洲 以平原为主 海拔最低的大洲
波德平原
东 欧 平 原
高原
七大洲的面积比较
非洲 20%
亚洲 30%
1.49亿
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 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北美洲、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四大洋的面积比较
大洋洲6% 大洋洲 北美 欧洲7% 欧洲 16% 南美 南 12% 极 9% 太平洋 49.4% 大西洋 25.4% 印度洋 21.1%
二、陆地与海底地形 (一)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二)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1、深度大、高差大 2、海底地形一般分为大陆架、大陆板块 和大洋底三个部分。 3、洋脊贯通四大洋
三、地表形态的演化 (一)大陆漂移学说
(二)海底扩张说
(三)板块构造说
南美洲
表1-2a 世界洋面基本单元比较表
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共计 占地球表面% 实际面积 (1000km2) 179700 93300 74900 13100 361000 35.2 18.3 14.5 2.6 70.6 占全球海洋% 50.0 25.0 21.4 3.6 100.0
陆地面积占29% 陆地面积占 海洋面积占71% 海洋面积占
海陆演化模式
地理大发现
1、地理大发现是指:15C末和16C初西欧一些航海 家和冒险家在地理方面的发现。 它主要包括几大历史事件: (1)1487—1498.葡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称为探寻新航 路的一次重要的突破; (2)1497—1498.葡贵族瓦斯哥.达.加马绕过好望角成 功的到达印度被称为“新航路的发现”; (3)1492—1502.意人哥伦布率探险队四渡大西洋,发 现了西印度群岛和新大陆 (4).1519—1522.葡贵族麦哲伦率队横渡大西洋穿越 太平洋,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1.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 1.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 2.一般说来半快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与 2.一般说来半快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3.板块的分类 3.板块的分类
①离散型板块边界。 ②汇聚型板块边界。 ③平错型板块边界
4)、使世界贸易航线及贸易中心由南欧地中 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即威尼斯、热那亚、 佛罗伦萨→里斯本、塞维利亚→安特卫普→阿姆 斯特丹 5)、引起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 地理大发现后,葡、西、荷、英先后在亚、 非、拉美、南欧、大洋州建立殖民统治,划分势 力范围。
4、演化过程: 元古代Pt;大陆为一整块 寒武纪E:四块陆地 泥盆纪D:三块陆地 石炭纪C:二块陆地 二叠纪P:一块联合古陆 三叠纪T:劳亚古陆(美、亚)、 冈瓦纳古陆 二块大 陆 侏罗纪J:三块大陆:美洲、 欧亚、 冈瓦纳 白垩纪K:六块大陆:非、 南极、南美洲、印、美洲、 欧亚 第三纪早期:七块大陆 第三纪晚期:六块大陆 5、未来(1亿年后):一个大联合的大陆
2、四大洋 、 (1)概念: )概念: ①洋、海 ②边缘海、内海、陆间海 边缘海、内海、 (2)面积 )
表1-1 两半球海陆面积比较表(%)
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水半球 陆半球 海洋 65 80 60.7 80.9 90.5 52.7 陆地 35 20 39.3 19.1 9.5 4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