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
GE胃食管反流病共识
?由于我国是胃癌、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内镜检查已广泛 开展,因此,对于拟诊患者一般先进行内镜检查是可行 的,上胃肠道内镜检查能够有效地缩短诊断时间 ?
GERD的诊断
? 诊断性治疗
?对拟诊患者或怀疑反流相关的食管外症状患者,尤其 是上胃肠道内镜检查阴性者,可采用诊断性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PPI试验)
共识意见的意义
? GERD治疗共识意见进行循证医学实践 的产物
? 共识意见是循证医学概念普及和推广 的手段
? 共识意见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恰当地进 行循证医学实践
? 我国共识意见仅限于治疗方面
循证医学
证据分类
? Ⅰ类:强有力的证据来自至少1篇已发表的系 统性综述,包含多项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 床试验
?已经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建议用标准剂量的PPI,2次/d,疗程1~2周
?如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 则支持为与酸相关的GERD; 如服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可能有酸以外的因素或 不支持诊断
? 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
?X线及核素检查
?24小时食管pH监测
?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意义在于证实反流的存在与否。 在糜烂性食管炎其阳性率>80%,NERD患者的阳 性率为5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 适时调整药物及其剂量是提高 GERD疗效的重要措 施之一
? 诊断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三步骤:
1.根据烧心、反流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对疑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PPI 经验性治疗,为期1-2周
2.在确定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患者应接 受规范的8周初始治疗疗程。推荐采用PPI 标准剂量
3.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提醒进行维持治 疗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GERD 的临床实践硏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 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硏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
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硏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
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 Embase s 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 +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 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为完全不同意。
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硏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硏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
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1. 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93.33% , A 6.67% ;证据等级:高质量)。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暧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46.67% , A 40% , A - 13.33%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治疗1
63例原为C/D级 新发现11例 (17.4%) Barrett食管
反流性食管炎糜烂可掩盖 Barrett 食管诊断, 尤其在重度(C/D级)反流性食管炎。
1. Hanna S,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1416 2. Sharma VK. Gastroenterol Clin N Am. 2014;43(1):39-46. 3. Standards of Practice Committee, et al. Gastrointest Endosc. 2007;66(2):219-24.
Barrett食管(BE)随访
• BE内镜随访尚有一定争议,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 多项回顾性研究认为内镜随访优于依据症状随访
随访与非随访者食管腺癌5年生存率对比
Wang KK,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8;103(3):788-97
Barrett食管随访
• 内镜复查的间隔时间应根据异型增生程度而定。 • 异型增生程度需经过病理专家确定。
Barrett食管发 病率和食管腺癌 发病率平行上升。 在食管癌中, 食管腺癌占多数 (约60-80%)
在食管癌中,食管 鳞癌占绝大多数(9599%)
1. Fang WL, et al. Ann Surg Oncol. 2009 Dec;16(12):3237-44. 2. Yee YK, et al.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7 Dec;16(12):2637-40. 3. Huang Q, et al. J Dig Dis. 2011 Dec;12(6):420-7. 4. Lee HS, et al. Clin Endosc. 2014 Jan;47(1):15-22.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文章旨在汇总和解读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我国的GERD防治工作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指导建议。
文章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GERD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GERD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提升我国GERD的诊治水平,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的编写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旨在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提供全面、准确、权威的GERD诊疗信息。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和(或)并发症。
GER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酸或其他内容物如碱、消化酶、食物等反流。
胃酸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部分GERD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是指由胃食管反流引起,但缺乏食管黏膜糜烂的临床和内镜证据。
NERD患者通常表现为典型的反流症状,如烧心、胸痛等,但内镜检查却未能发现食管黏膜的明显破损。
巴雷特食管(BE):是GERD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
BE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食管外症状:GERD也可引起食管外的症状,如咳嗽、哮喘、咽喉炎和牙蚀症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反流物刺激食管邻近组织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其定义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
对于GERD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出炉,12处更新一文掌握!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出炉,12处更新一文掌握!新鲜出炉,必须收藏!近日,2020版《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20版共识)在最新一期《中华消化杂志》上重磅发布,本文第一时间总结更新亮点,供大家参考、学习,具体内容还请参照全文。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自《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14)》发布后,近年来GERD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进展。
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12处更新划重点,你应该知道!2020版共识共计28条共识意见。
本次更新距离上次版本足足有6年之久(2014年),重点在诊断、治疗、并发症、难治性GERD等方面进行了更新[1,2]。
▎更新要点1:根据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可拟诊GERD,相关反流问卷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2020版共识中推荐,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可作为拟诊GERD的依据。
这主要归因于,临床中经常将具有烧心或反流症状的患者诊断为GERD。
但实际上烧心症状诊断GERD时的灵敏度仅为38%,特异度为89%。
此外,反流问卷在临床诊断中使用广泛,包括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和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等。
但研究显示,RDQ、GERDQ诊断GERD的灵敏度为60%左右,特异度为60%-72%之间。
因此,建议仅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
▎更新要点2:推荐将P-CAB作为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2020版共识推荐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是治疗GERD 的首选药物,单剂量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抑酸剂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疗程4~8周。
P-CAB缘何得到指南首选推荐?P-CAB创新价值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是一类具有独特抑酸机制的新型抑酸剂,其代表药物为伏诺拉生。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酸或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GER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GERD的诊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GERD逐渐受到关注。
中医药在调理人体气血、平衡阴阳、整体调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西医则在病因明确、病理生理机制清晰的基础上,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西医结合诊疗GERD,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旨在汇总和整理近年来GERD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提出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GERD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本共识意见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GERD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与病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流行病学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GER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GERD的发病率增长更为显著,这可能与饮食结构的西化、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普及有关。
在病因方面,GERD的发生主要与食管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酸清除作用减弱、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以及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因素有关。
精神心理因素、年龄、性别、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也被认为与GERD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肥胖患者由于腹腔压力增高,可使食管下括约肌(LES)张力降低,从而增加GERD的风险。
吸烟和饮酒则可通过刺激食管黏膜,加重食管炎症,促进GERD 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19)要点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19)要点1 背景目前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医学普及和教育仍严重缺失和失衡,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检查率和根治率均较低,导致多数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哮喘、咽喉炎”等被长期漏诊或误诊,整体诊疗水平较国际尚有较大差距。
2 方法学3 多学科概念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GARD),即消化道反流物对食管和气道等反流通道的刺激和损伤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并发症和/或终末器官效应的一种疾病,可表现为典型GERD、反流性胸痛、反流性口腔疾病、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咳嗽(GERC)、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喉痉挛和反流性误吸等,症状可为偶发,也可频繁或持续,并且可引起反流相关的炎症、黏膜损伤、癌前病变乃至肿瘤。
得益于上述概念的推广和应用,2013年GERD诊治指南将GERD 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包括咽喉)和/或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终末器官效应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此定义进一步明确了食管外反流是GERD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很快就同意并接受了这一新定义,现已证实GERD的食管外症状和并发症非常丰富且具有普遍性,临床表现极具异质性和复杂性。
上述概念并行不悖地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纠正了临床上大量漏诊和误治,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些概念虽有所区别,但总体趋势是其内涵趋向统一,其外延涉及的症状和体征不断扩展。
4 发病机制4.1多种因素和多个部位均参与了GERD的发生,而GEJ是GERD发生的初始部位,也是导致反流的最主要的解剖部位(图2)。
[专家意见:A+(91.7%), A(5.6%),A-(2.7%)] 4.2胃食管低动力状态是GERD的主要动力学特征,也是胃食管反流常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专家意见:A+(69.4%),A(27.8%),不确定(2.8%)]4.3GERD总是伴有不同程度的内脏感受阈值降低(高敏感)和组织反应性增强。
[专家意见:A+(75.0%),A(13.9%),A-(5.6%),不确定(5.5%)]4.4 食管外器官(如咽喉、气道)对反流物的抵抗能力和清除能力均弱于食管,对反流物的反应阈值通常低于食管。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一、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
中医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共识意见旨在总结中医在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其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旨在调和脾胃、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润燥止酸等。
1. 胃食管反流病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GERD)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于“吐酸”、“嘈杂”、“胸痞”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由于脾胃升降失调,肝气犯胃,或脾虚湿困等多种病因病机综合作用所致。
表现为患者经常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伴随烧心、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及咽喉、呼吸道并发症。
从中医角度分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当降而食管则依赖于胃气之和降以保持正常的输送功能。
若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尤其是胃气上逆,则易发此病。
肝木乘脾土,横逆犯胃,或久病体虚,中气下陷,亦可致胃失和降,引发胃食管反流。
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如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湿阻滞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调理脾胃升降,配合针灸、推拿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措施,旨在恢复脾胃功能,减轻反流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及复发。
同时,也注重预防与调摄,提倡规律饮食、合理膳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刺激,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义与分类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咽部不适等,但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
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对于慢性、复发性患者,需定期随访以监测 病情变化。
并发症处理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 管等,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加强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 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4 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 见解读
诊断方面共识意见
临床症状诊断
包括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以及胸 痛、上腹痛、嗳气、腹胀等不典型症 状。
食管阻抗-pH联合监测技术
食管阻抗-pH联合监测技术是 一种新型的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的方法,可同时监测食管内酸 碱度和阻抗变化。
通过分析食管内液体反流事件 和气体反流事件,可以更全面 地评估胃食管反流病的情况。
该技术对于诊断功能性烧心、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等具有一 定优势。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食管测压
02
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的 不断完善和推广,如内 镜下缝合技术、磁环括
约肌增强术等
0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心理干预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 应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饮食指导
建议患者采用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 结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适当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 累和精神紧张。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内镜检查
对可疑病例进行内镜检查,观察食管 黏膜的损伤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24小时食管pH监测
用于确诊胃食管反流病,并评估酸反 流的程度。
其他辅助检查
如食管测压、食管钡餐造影等,有助 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是一篇旨在总结、提炼和规范化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方法的专家共识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多样,包括胸痛、反酸、烧心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中医诊疗方法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位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和常用中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共识。
旨在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实用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指南,以推动中医在该领域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发展。
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中医理论中,其病因病机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以及气血津液的代谢紊乱。
病因上,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年老体衰等因素密切相关。
病机则主要涉及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等方面。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不规律,或过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发生胃食管反流。
情志失调:情志不畅,忧思恼怒,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发生胃食管反流。
劳累过度:长期劳累过度,耗伤气血,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发生胃食管反流。
年老体衰:年老体弱,或久病不愈,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发生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以脾胃功能失调为核心,涉及肝、胆、肾等多个脏腑的功能异常。
因此,中医治疗GERD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以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气血津液平衡为目标,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医理论中并无直接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如胸骨后灼热感、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可将其归属于“吐酸”“嘈杂”“胸痛”“胃痞”等范畴。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要点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要点中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多学科诊疗共识是由中国胃肠病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相关专业组织共同制定的指南。
该指南旨在提供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致性意见,以提高临床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以下为该共识的要点概述。
一、流行病学与病因1.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病。
2.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因是下食道括约肌功能紊乱和胃食管解剖功能异常。
3.饮食、生活方式、肥胖、抽烟、饮酒、妊娠以及一些药物的使用等均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与病程1.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灼热感、胃痛、酸味上升、咳嗽、咳嗽、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
2.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程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常伴有复发和恶化。
三、诊断1.临床病史与体检是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最重要的依据,必要时可以进行胃食管内镜检查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2.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肠道症状积分工具,可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
3.运动性胃食管反流试验可通过测量下食道括约肌电活动和蠕动的改变来诊断。
四、治疗1.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应以非药物治疗为基础,包括饮食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避免诱发因素。
2.药物治疗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方式,包括抗酸药物、促胃肠动力药物和黏膜保护药物等。
3.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下食道括约肌成形术等。
五、预防与随访1.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复发和恶化应遵循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减肥运动等原则。
2.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应进行规范随访,了解患者症状的变化和相应的治疗调整。
以上仅为《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的要点概述,详尽内容请阅读正式版本的指南。
该共识的发布对于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希望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摘要:GERD是临床常见病,我国曾在2014年颁布相关专家共识意见。
近年来我国GERD患病率逐年上升,对其流行病学、症状学、诊断方法和治疗的研究均有不少进展,因此有必要更新诊治共识意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最终达成共识。
GERD是临床常见病,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异较大。
全球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周至少发作1次GERD症状的患病率为13%,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1],亚太地区有上升趋势[2]。
我国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周至少发作1次烧心症状的患病率为1.9%~7.0%[3-4]。
GERD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年龄、饮酒、NSAID、社会因素、心身疾病和遗传因素等[5]。
GERD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胃食管交界处功能与结构障碍,食管清除功能障碍和上皮防御功能减弱,肥胖和饮食等生活相关因素削弱食管抗反流功能,以及食管敏感性增高等。
免疫因素介导所致食管黏膜损伤和食管功能的改变也可能与GERD发病有关[6-7]。
近年来,对GERD的流行病学、症状学、诊断方法和治疗的研究均有不少进展,有必要更新诊治共识意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共识是在《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8]的基础上,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首先由工作小组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制订了本共识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级别分为6个等级:(A+)非常同意;(A)同意并有少许保留意见;(A-)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并有少许保留意见;(D+)完全不同意。
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病,其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10%。
自2007年我国发布GERD治疗共识意见至今的7年时间,GERD诊疗有了长足的开展,亦有很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问世。
为推动GERD规化诊疗的普与、提高临床医生的GERD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起的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意见〕。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的患者可选择单纯pH监测,假设正在使用PPI治疗那么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共识意见对镜检查的推荐更为积极,建议具有反流病症的患者在初诊时即行镜检查。
对于镜检查正常的患者,在其检查过程中不推荐常规进展食管活检。
此外,共识意见认为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可用于术前评估,但不能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
GERD的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共识意见指出:减肥、戒烟、抬高床头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对减轻GERD病症可能有效。
PPI治疗截至目前,PPI仍然是治疗GERD的最有效药物。
在抚慰剂对照的研究中证实PPI对缓解GERD病症和愈合反流性食管炎均有很好疗效。
有研究数据显示,实现GERD治疗中最优胃酸抑制需要在24小时中患者胃pH>4的时间到达16小时,而PPI标准剂量qd服用,多数难以到达治疗GERD的最优胃酸抑制。
共识意见指出,单剂量PPI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PPI。
支持该推荐意见的临床证据之一是2009年发表的一项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该研究对3887例初始采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后换用埃索美拉唑〔40mg/d〕的患者进展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约70%的患者表示获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
在治疗疗程方面,共识意见认为,PPI治疗GERD使用疗程至少8周。
该推荐意见的证据之一是2006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该项荟萃分析比照了PPI治疗4周和8周对GERD的疗效,结果说明,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可将病症缓解率和食管炎愈合率提高10%以上。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全文)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全文)1 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2 GERD的分类及其定义GERD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和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三种类型,也可称为GERD相关疾病。
Fass 等同认为GERD的三种类型相对独立。
相互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但有些学者则认为这三者之间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NERD系指存在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但内镜下未见BE和食管黏膜破损。
EE系指内镜下可见食管远段黏膜破损。
1994年洛杉矶会议提出了明确的EE分级标准.根据内镜下食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A—D级同。
BE系指食管远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
在GERD 的三种疾病形式中,NERD最为常见,EE可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BE有可能发展为食管腺癌。
这三种疾病形式之间相互关联和进展的关系需作进一步研究。
3 反流症状群与反流相关的症状称为反流症状群。
典型和常见的反流症状为烧心和反流,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如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咽部异物感、吞咽痛、吞咽困难等,此外还有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
烧心系指胸骨后烧灼感。
反流系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
反流相关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负面影响时称为不适症状。
如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则不作为GERD的诊断依据。
一周中≥2 d有轻度症状或一周中≥1 d有中、重度症状即可认为是不适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
是否作为不适症状应由患者自己决定。
4 患病率GERD是常见疾病。
全球不同地区患病率亦不相同。
西欧和北美GERD 症状的患病率(至少每周一次烧心和(或)反流)为1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Barrett 食管(BE)治疗
Barrett 食管(BE)治疗应用PPI : 尚无定论虽有文献报道PPI 能延缓BE 的进 程,尚无足够的循证依据证实其能逆转BE。 BE 伴有糜烂性食管炎及反流症状者,建议 采用大剂量PPI 治疗,并提倡长期维持治 疗
(四)控制夜间酸突破(NAB) (证 据分类: 据分类:Ⅱ类)
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GERD 的主要措施, 包括两个阶段: 初始阶段 目的是尽快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 维持治疗阶段 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用最小的 剂量达到长期治愈的目的,治疗应个体化
(一)初始治疗
H2RA 仅适用于轻至中度GERD 治疗: H2RA(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治疗反流性GERD 的食管炎愈合率为 50% ~60%,烧心症状缓解率为50%。 临床试验提示: H2RA 缓解轻至中度GERD 症状疗效优于 安慰剂,但症状缓解时间短,且4 ~6 周 后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耐受,长期疗效不 佳
内镜下食管炎洛杉矶分级
A级: 见黏膜破损,但直径<5mm; 见黏膜破损,但直径<5mm; B级:黏膜破损直径>5mm,但无融合; 级:黏膜破损直径>5mm,但无融合; C级:黏膜破损融合,但<食管周径的75%; 黏膜破损融合,但<食管周径的75%; D级:黏膜破损累及食管周径的75%以上。 黏膜破损累及食管周径的75%以上。
控制夜间酸突破(NAB)是GERD 治疗的 措施之一。 NAB指在每天早、晚餐前服用PPI 治疗的 情况下,夜间胃内pH < 4 持续时间大于1 h。控制NAB 是治疗GERD 的措施之一。 治疗方法包括调整PPI 用量、睡前加用 H2RA、应用血浆半衰期更长的PPI 等。
(五)PPI 治疗失败(证据分类:Ⅱ类) (证据分类: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GERD的最新全球定义 GERD的最新全球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引起 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引起 不适 症状和( 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
食管防御机制
食管的清除能力: 食管的清除能力:
唾液的中和 食管蠕动 食团的重力
黏膜防御作用: 黏膜防御作用:
黏液层、黏膜表面的HCO3 浓度 黏液层、黏膜表面的HCO 致密结缔组织 基础酸状态和血液供应
抗反流功能: 抗反流功能:
下食管括约肌 LES压力 LES压力 胃食管上,中,下段)和长度 狭窄部位,直径和程度,Barrett食管改变部位,有无 狭窄部位,直径和程度,Barrett食管改变部位,有无 食管裂孔疝
内镜下食管粘膜0级为正常,Ⅰ 内镜下食管粘膜0级为正常,Ⅰ级为轻度 RE, 级为中度RE, 级为重度RE。内 RE,Ⅱ级为中度RE,Ⅲ级为重度RE。内 镜下食管粘膜病变0 级为轻度GERD。 镜下食管粘膜病变0-Ⅰ级为轻度GERD。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狭窄 Barrett’s 食管 食管腺癌
反流性咳嗽综合征 反流性喉炎综合征 反流性哮喘综合征 反流性蛀牙综合征
2006; Vakil N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 101: 1900 - 1920
GERD的最新全球定义 GERD的最新全球定义
食管感觉异常 酸和胃蛋白酶pH< 酸和胃蛋白酶pH<4 酸+胆汁 可能比胃酸有
更大 的损害
胃排空延迟
食管炎图示
GERD的治疗目标 GERD的治疗目标
缓解症状 治愈食管炎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GERD的治疗 GERD的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抑制胃酸分泌 选择性使用促动力药物 手术与内镜治疗
反流症状群
GERD的 GERD的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流 1) 烧心是指胸骨后烧灼感 烧心是指胸骨后烧灼感 2) 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 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 腔方向流动的感觉
反流症状群
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以下一种或多种): 以下一种或多种) 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 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 咽部异物感、吞咽痛、吞咽困难等, 咽部异物感、吞咽痛、吞咽困难等, 食管外症状: 咳嗽、喉炎、 食管外症状: 咳嗽、喉炎、 哮喘等
RE的内镜诊断与分级 RE的内镜诊断与分级
分级 0 Ⅰ Ⅱ Ⅲ 内镜下表现 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 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 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 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 病变广泛,发红,糜烂, 积分 0 1 2 3
一、改变生活方式是GERD 一、改变生活方式是GERD 的基础治疗(证据分类: 的基础治疗(证据分类:Ⅳ类)
一、改变生活方式
抬高床头、 睡前3 h 不再进食、 避免高脂肪食物、 戒烟酒 减少摄入的食物:如巧克力、薄荷、咖啡、洋葱、大蒜等。
目前尚无关于改变生活方式对GERD 治疗的对照研究。生活 方式改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负面影响尚无研究资料。 体质量超重是GERD 的危险因素,减轻体质量可减少GERD患者反流 症状。
GERD的三种类型及定义 GERD的三种类型及定义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可见远端食管黏膜破损 NERD:出现令人不适的反流相关症状+ NERD:出现令人不适的反流相关症状+缺乏内镜 下黏膜损害 内镜下可疑的食管化生(ESEM) 符合Barrett 内镜下可疑的食管化生(ESEM):符合Barrett食 (ESEM): Barrett食 管,有待组织学证实 ESEM活检发现柱状上皮时称为Barrett’ 食管, ESEM活检发现柱状上皮时称为Barrett’s食管,应 活检发现柱状上皮时称为Barrett 说明是否有肠化生
胃食管反流相关的症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时使人赶到不适
如果没有不让人感到不适, 如果没有不让人感到不适,就不应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
患者感到不适:较轻的症状每周出现2天或以上 患者感到不适:较轻的症状每周出现2 中重度症状每周出现1 中重度症状每周出现1天以上
2006; Vakil N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 101: 1900 - 1920
(一)抗反流手术也是维持治疗的一种选择:腹腔镜下抗反 流手术其疗效与开腹手术类同。术前应进行食管24 h pH 监测,以了解患者反流的严重度;进行食管测压,了解下 食管括约肌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指导选择手术方式。对 症状不典型、抑酸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手术疗效通常不能 达到预期目标。 (二)内镜治疗创伤小、安全性较好,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GERD 内镜治疗方法有内镜缝合(胃腔内折叠术)、射频 治疗、内镜下注射治疗和(或)植入治疗等。目前仅内镜缝 合治疗获得我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 (三)BE 伴高度不典型增生、食管严重狭窄等并发症,可 考虑内镜或手术治疗。
(一)初始治疗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治疗的主要药物 是PPI: 由于NERD 发病机制复杂,PPI 对其症状 疗效不如糜烂性食管炎,但PPI 是治疗 NERD 的主要药物,治疗的疗程尚未明确, 已有研究资料显示应不少于8 周,对疗效 不满意者应进一步寻找影响疗效的原因。
(一)初始治疗
凡具有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者,如无报警症状 即可予以PPI 进行经验性治疗: 根据Montreal GERD 的新定义,对有典型反流 症状的患者,如无报警症状,临床上便可拟诊为 GERD,给予PPI 治疗,采用标准剂量,每天2 次,用药时间l~2 周,GERD 患者服药后3 ~7 d,症状可迅速缓解。经验性治疗并不排除内镜检 查。对年龄> 40 岁,发病后体质量显著减轻, 出现出血、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首先行胃镜检 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
在GERD 的治疗中,抑酸药物治疗效果不 佳时,考虑联合应用促动力药物,特别是 对于伴有胃排空延迟的患者。
四、手术与内镜治疗
四、手术与内镜治疗
手术与内镜治疗应综合考虑,慎重决定 GERD 手术与内镜治疗的目的是增强LES 抗反流作用,缓解症状,减少抑酸剂的使 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手术与内镜治疗
At least one mucosal break longer than 5 mm confined to the mucosal fold but not continuous between two folds. .
Grade C
Grade D
Mucosal breaks that are continuous between the tops of mucosal folds but not circumferential.
(二)维持治疗
1. 原剂量或减量维持:维持原剂量或减量使用PPI,每日1 次,长期使用以维持症状持久缓解,预防食管炎复发。 2. 间歇治疗:PPI 剂量不变,但延长用药周期,最常用的 是隔日疗法。3 日1 次或周末疗法因间隔太长,不符合 PPI 的药代动力学,抑酸效果较差,不提倡使用。在维持 治疗过程中,若症状出现反复,应增至足量PPI 维持。 PPI 3. 按需治疗:按需治疗仅在出现症状时用药,症状缓解 后即停药。按需治疗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由患者自己控 制用药,没有固定的治疗时间,治疗费用低于维持治疗。
Extensive mucosal breaks engaging at least 75% of the esophageal circumference.
正常食管
Barrett食管 食管
Gread A
Gread B
Gread C
Gread D
1998.8.25烟台会议 1998.8.25烟台会议
The LA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the endoscopic assessment of reflux Grade A esophagitisGrade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