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鉴赏——炼狱重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原文】版本一念奴娇·赤壁怀古⑴大江东去⑵,浪淘尽⑶,千古风流人物⑷。
故垒西边⑸,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⑻,小乔初嫁了⑼,雄姿英发⑽。
羽扇纶巾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⑿。
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⒃。
版本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⒃。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四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五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作品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贬岭南惠州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当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
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
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岭南梅花的美丽与坚韧。
“玉骨那愁瘴雾”,开篇一句,以梅花的坚韧不拔和纯洁无暇,暗示了作者对朝云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瘴雾”象征着恶劣的环境和艰难的处境,但梅花却“自有仙风”,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这里用“海仙”和“绿毛幺凤”来衬托梅花的高雅和珍贵,同时也暗示了朝云的美丽和高贵。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进一步描写了梅花的纯洁和美丽,“素面”和“唇红”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出梅花的独特魅力。
词的下阕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朝云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这里用“晓云”和“梨花”来象征朝云和其他女子,表达了作者对朝云的深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不与梨花同梦”,也暗示了作者和朝云之间的感情不同于一般的男女之情,更具有一种超脱和高尚的品质。
最后,“高情已逐晓云空”,表达了作者对朝云的思念之情,朝云的高尚情操已经随着晓云而去,只留下作者独自面对这纷繁的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梅花为喻,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朝云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对人生的感悟。
词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之一。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苏轼《江城子》赏析翻译
苏轼《江城子》赏析翻译《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江城子》赏析翻译 1江神子/江城子苏轼北宋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赏析】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诗人陶渊明斜川之游,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词中表达了对渊明的深深仰慕之意,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
作品平淡中见豪放,充满恬静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
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说只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
此句表明,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
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
苏轼带着沉痛辛酸的心情,暗示躬耕东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于一番议论后融情入景,通过对春雨过后乌鹊报晴这一富有生机的情景的描写,隐隐表达出词人欢欣、怡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片后四句以写景为主,极富立体感。
这几句中,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给人以超世遗物之感。
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同时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
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后来未再出仕,五十岁时作斜川之游。
苏轼这时已经四十七岁,躬耕东坡,一切都好像渊明当日的境况,是否也会象渊明一样就此以了余生呢?那时政治黑暗,苏轼东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产生迟暮之感,有于此终焉之意。
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
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1[元]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释:【1】三门津:即三门峡,原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黄河中,因峡中有三门山而得名。
据《陕州志》记载:“三门,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
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得脱。
三门之广,约三十丈。
”【2】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
【3】吕梁:《列子·黄帝》:“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yuán tuó)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其地不名一处。
【4】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5】尘寰(huán):尘世。
【6】溃:洪水旁决日溃。
【7】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
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8】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
语出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
【9】鹄(hú):水鸟名,俗称天鹅。
【10】杳(yǎo):此指高远。
【11】秘神奸:《左传·宣公三年》载夏禹将百物形象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
词中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
【12】燃犀:《晋书·温峤(jiào)传》载峤至牛渚矶,人言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13】佽(cì)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
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国勇士,曾渡江,两蛟夹舟,非拔剑斩蛟而得脱。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14】障狂澜: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15】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16】挝(zhuā):敲击。
【17】银山:代指涛头。
狱中寄子由·其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狱中寄子由·其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译文: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寒霜之气让御史台狱的夜晚更加凄楚寒凉,风吹动了檐角上的铃铎发出阵阵声响,月亮渐渐向天边下落。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梦里向往云山的那颗心像鹿一样奔跑,可现实里的自己就像将被扔进锅里煮的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眼前浮现出我的孩子们的面容,身后只有草蓑,我这样贫穷愧对跟自己受苦多年的妻子了。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我死后埋葬在哪里呢?汉代的朱邑曾在桐乡为吏,因深受百姓爱戴,被葬在桐乡,我也希望自己能葬在浙西一带。
注释: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láng)珰(dāng)月向低。
柏台:又称作乌台,御史台前种了许多柏树,乌鸦经常栖息在树上面,于是老百姓将御史台叫作乌台。
琅珰:铃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xī)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牛衣:给牛抵御寒冷的草蓑。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神游:人死的讳称。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狱中凄惨的生活和对家人怀念的感情。
这两首诗意境妻凉,感情真挚,心理描写动人。
诗的前两句描写御史台森然阴风阵阵的萧瑟环境,苏轼在阴冷孤寂的狱里睡不着,想起面对刽子手的情形,心惊胆战。
第三、第四句用“命如鸡”表达出苏轼对自我命运任人鱼肉的无奈和沉痛。
这是一个亮节高格者的悲叹,不管身处何地何时,苏轼都始终追求这种自由、自我的坚定人格。
第五句和第六句是苏轼觉得自己罪无可赦,思念起孩儿们,希望他们的`才华和能力都平常就好,能够平安喜乐才是最重要的。
自己快要死了,还没让妻子过上富贵平安的日子,觉得特别愧对共患难过的妻子。
这其中不无诗人悟透人生,平常就好的淡泊哲理。
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原文及赏析
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原文及赏析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原文及赏析原文: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诗歌赏析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诗歌赏析摘要:一、全文概述二、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三、诗歌内容分析四、艺术特点及赏析五、诗歌内涵及启示正文:【全文概述】《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苏轼。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的时期,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坚定信念、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对这首诗歌进行详细赏析,分析其艺术特点、内涵及启示。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四大家”。
苏轼的一生充满波折,曾多次被贬谪和召回。
这首诗作于元丰三年(1080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身处困境,但仍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诗歌内容分析】《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全文共8句,每句4字,诗歌结构严谨,意蕴丰富。
诗中写道:“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夜泊牛渚怀古,满船清梦压星河。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即便身处逆境,也要珍惜时光,不受困于岁月。
后两句诗人以牛渚古战场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艺术特点及赏析】这首诗歌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1.抒情真挚: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忧虑,情感饱满而真挚。
2.意境开阔:诗中以流水、牛渚、星河等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出宏大的意境。
3.对仗工整:诗歌字句对仗工整,如“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夜泊牛渚怀古,满船清梦压星河”,使诗歌更具韵律美。
4.富含哲理: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诗歌内涵及启示】这首诗歌传达了以下几点内涵:1.坚定信念:即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不受困境所困。
2.热爱生活:珍惜时光,充分利用每一天,让生活更加充实。
3.关注国家命运:诗人对国家的关切,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4.乐观向上:诗人在困境中展现出乐观、豁达的心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劫后重生的感悟古诗词
劫后重生的感悟古诗词劫后重生,是一种在逆境中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而古诗词,则是那些承载着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珍贵遗产。
当这两者相遇,便会激发出一种独特的感悟与启迪。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们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古人对生活、自然、人情的感悟和思考。
正是因为古诗词的独特韵味和内涵,使得它们成为了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
在劫难中重生的人,往往会对生活有着更深刻的感悟。
而古诗词,则是他们表达这种感悟的最佳方式。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劫后重生的主题。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决心。
他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没有了旧友相伴,也要勇敢地向前走。
这种劫后重生的精神,不仅在古代有着深刻的意义,也对现代人生活有着启示。
另外,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诗,则是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对天地间的思考。
当我们遭遇困境时,往往会反思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这种思考,正是劫后重生的一种表现。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生活的方向。
古诗词可以给劫后重生者带来力量和勇气,同时也能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生活哲理的启示。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他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表象所迷惑,而忽视了真正的本质。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另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则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无常和变幻的思考。
劫后重生的人,往往会对生命有着更加珍惜的态度。
他们明白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每一天。
这种对生命的思考,正是古诗词所能带给劫后重生者的一种启示。
劫后重生的感悟古诗词,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勇气,还能够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通过古诗词的启示,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生活的方向。
困顿人生中的生命诗意
困顿人生中的生命诗意作者:刘朝群来源:《中学语文·下旬》2022年第06期摘要通过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中英雄形象、一“笑”一“问”和词人人生困境的对比解读,发现苏词追比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将才周瑜,流露出风流自赏、心忧天下的文士情怀。
辛词追慕孙权与刘裕两位帝王,表现出不满于现实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态度,流露出英雄末路的悲凉。
而两首词在一“笑”一“问”中体现了中国文人“叹老嗟卑”的心态以及年老无为的生命隐忧。
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苏轼选择了对生命的自我“放逐”与释然。
辛弃疾却在失意人生中依然坚守爱国热情与理想信念,带着家仇国恨的沉重枷锁。
苏辛二人不同的选择反映的是词人丰盈的生命本身的不同。
关键词对比解读生命诗意“以前是以单篇课文和课时为基本教学单位,课是一篇一篇讲的,老师讲授为主,听说读写的训练分布到各个教学环节。
我们的语文课总是显得零碎、重复、随意。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教学基本围绕“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的环节展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教学则主要集中在用典的分析上。
教学模式固化、单一,知识点零碎、重复,核心素养难以落到实处。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教学重心由重知识技能转为重语文素养的提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也强调:“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有鉴于此,不少老师对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比较阅读为例,有同时期、同题材的比较,如杨柳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主要从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词风及作者心路历程等方面进行比较,虽有一定见解,但比较的内容不免浮于表面;而应慈军,范丽丽的《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教学——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将鉴赏“用典”作为“任务”教学的重要内容,以用典切入,引导学生用“法”解难,由“篇”到“群”,让用典成为任务群学习的关联点。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原文】《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宝刀匣不见,但见龙雀环。
何曾斩蛟蛇,亦未切琅玕。
胡为穿窬辈,见之要领寒。
吾刀不汝问,有愧在其肝。
念此力自藏,包之虎皮斑。
湛然如古井,终岁不复澜。
不忧无所用,忧在用者难。
佩之非其人,匣中自长叹。
我老众所易,屡遭非意干。
惟有王玄通,阶庭秀芝兰。
知子后必大,故择刀所便。
屠狗非不用,一岁六七刓。
欲试百炼刚,要须更泥蟠。
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一、前言苏轼与相差两岁的弟弟苏辙,一个是才思过人,一个是聪慧异常;一个热情开朗,一个是沉稳内敛。
博考群书,相伴切磋,同出蜀州,大放异彩。
嘉祐二年的千年一榜,上演了“兄弟传奇”,双双高中,文传天下,名动京师,天才卓绝,声震朝野。
才华冠绝天下,手足情深更是众口称誉,千古流传。
仕途宦海同起伏,生活磨砺共担当。
“乌台诗案”,哥哥身陷囹圄,弟弟奔走援救,自求降职以免罪兄长;哥哥贬谪黄州,家资困乏,弟弟居家粗陋,节衣缩食,无私援助。
哥哥贬谪岭南、出海澹州,弟弟紧随其后,天涯沦落,福祸共担。
苏轼一生,渴望与弟弟“功成身退,夜雨对床”;他思念弟弟,深情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性命不保,誓言“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今天,我们再读苏轼诗歌,依然为他们兄弟的旷世之情而动容不已。
二、鉴赏我们来看第一首律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嘉祐六年(1061),苏轼与弟弟参加制科公务员考试,双双皆中。
苏轼成绩优秀,当即被授予“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状元待遇,优厚异常。
于是,苏轼挥别弟弟,独立前往凤翔赴任。
在行途经过渑池,接到弟弟的飞鸽传诗《怀渑池寄子瞻兄》。
名词鉴赏之苏轼词赏析
名词鉴赏之苏轼词赏析名词鉴赏之苏轼词精选赏析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名词鉴赏之苏轼词精选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
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
因母丧回蜀。
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
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
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每到一处,多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词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
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
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
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
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
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
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
死于常州。
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政治上几经挫折,始终对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释老思想中与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
文学主张与欧阳修相近。
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
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创作以诗词歌为多,计)2700余首,题材丰富多样。
诗词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农民的同情。
如《荔枝叹》、《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五禽言》、《吴中田妇叹》等。
满江红苏轼赏析
满江红苏轼赏析满江红苏轼赏析导语:满江红怀子由作赏析,由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所作,这是是一首经典著名的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满江红苏轼赏析,欢迎借鉴!满江红怀子由作诗人:苏轼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樽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翻译:清澈的颍水向东流淌,我满怀愁绪地看着江上若隐若现的孤帆远去。
在这凄清的贬谪之地,青山之下白浪飞翻,你我万里相隔实难望见。
想到就这样白白辜负当年的'归隐之约,如今卧床听雨也是这般萧瑟。
唉!深憾此生总与你匆匆相别,这种无奈的感觉不禁让我白发虚增。
我在这黄河岸边祭下一樽美酒,将你我那无尽的过往从头细数。
你我二人那日相见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觉间却已过去了悠悠岁月。
我衣襟上愁苦的泪痕隐约还在,但眉间喜气却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
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游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寻觅春天的痕迹。
满江红简介:《满江红》,亦作《念良游》、《伤春曲》。
此调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
《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
双调九十三字。
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用入声韵者居多。
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本调九十三字。
首句四字,不用韵。
次句七字,起韵,上三字为豆,一、三字可仄,下四字,一、三字平仄不拘。
三、四句为四字两句,上加三字豆。
“宦”、“游”二字可仄可平;“青”、“白”二字亦平仄不拘;惟一为仄协,一为平协耳。
五、六俱七言句,上句仄起仄收,不用韵,下句平起仄韵;宜用对偶。
十句八字,句法上三下五,实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上加一字豆也。
末句三字,作平平仄,乃定格;而语气须与上句相贯。
后阕换头。
起四句皆三字仄句,二、四句协韵,一句二字,三句一、二字,俱不拘平仄。
此四句既可一、二两句自为对偶,亦可以上二句对下二句。
苏轼四首诗词赏析
苏轼四首诗词赏析苏轼是宋代大文学家,于诗、书、画、文、词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诗词方面,可以说革新了宋代早前的诗词风格。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苏轼四首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前言,一直想写我喜欢的苏轼,四首诗词与苏轼重情重意,让人钦佩苏学士!苏轼诗:《狱中寄子由》“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
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的苏轼,苏轼狱中写了这首诀别诗!这首诀别诗有太多的感动和伤感。
写兄弟情深,这首为之最,据说苏轼把这首诗交由狱卒转给其弟苏辙,苏辙看后十分难过,伏案而泣,随后又交还狱卒,几经周转竟传到皇帝手中,神宗皇帝读后也十分感动。
或许正因如此,虽有御史强大的压力,皇帝还是给与了罪行减免,使苏东坡免遭一劫,诀别诗也并没有成为苏东坡的绝唱。
苏辙上书皇帝愿用自己的官职赎兄,兄弟之情深让人感叹!苏轼终于免了死刑被贬黄州,出狱那天见到了弟弟苏辙,苏辙把手捂在嘴上,苏轼会意,三缄其口!苏轼苏辙兄弟情深弥足珍贵诉不尽千古佳话!(自由即苏辙)苏轼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密州知州苏轼在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到了结发妻子王弗,醒来后苏轼和泪写下了这首千古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思绪飘向千里之外,凄凉的话语无处诉!。
十年间鬓发如霜,即时相遇,你好能认出我吗?也梦里你还是就是摸样,小窗旁对镜梳妆!凝望许久只是无语唯有眼泪亦然滴落千行!另人断肠!把银光洒落在你的坟前。
应该是长满小松的山岗了吧!(苏轼19岁时与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16岁的王弗结婚,生有一子苏迈。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诗歌赏析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诗歌赏析
赏析如下:
这首诗是苏轼在狱中所写,表达了他对弟弟苏辙的深厚感情和人生感慨。
诗中通过描述苏轼在狱中的孤独、无助和绝望,展现了他在人生最低谷时的悲痛心情。
诗中的第一句“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不满。
他感到自己因为小臣的愚昧无知而身陷囹圄,无法自拔。
第二句“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则进一步揭示了他的困境。
他感到自己还没有活到平均寿命,就已经欠下了无法偿还的债务,而他的家庭也因此变得无家可归,给亲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困扰。
接下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这两句诗表达了苏轼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他感到自己将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只能在狱中度过余生。
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只能独自沉浸在悲伤之中。
整首诗充满了苏轼对弟弟的深情厚谊和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
他通过描述自己在狱中的生活,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向弟弟传达了自己最后的遗言,表达了对弟弟的眷恋
和不舍。
总之,《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是一首充满感情和悲痛的诗歌,展现了苏轼在人生最低谷时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珍视与感慨。
全诗欣赏: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劫后重生的感悟古诗词
劫后重生的感悟古诗词人生如梦,时光如梭,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阶段经历劫难、苦楚,但也有那一刻,我们突然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触动,就像是从深渊中被拯救出来,重获新生。
而这时,诗词就像是一首旋律,将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我在劫后重生的过程中,所感悟的几首古诗词,希望与读者分享。
1.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自己遭遇劫难后所写,表达了他对历尽磨难后的感慨。
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展示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怨。
在经历了种种痛苦之后,他得以重新站在高处,俯瞰着世界,展望未来。
这首诗中的“猿啸哀”和“飞回”的动词形容词,似乎在诉说着一个轮回的过程。
人们的生命也如此,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困境和痛苦,最终总有重新站起来的时候。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古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作者观察到大自然中日出日落的景象,并将其与人生做类比。
白昼依山尽,就像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然而,黄河入海流的景象告诉我们,人生中的一切都是短暂的。
无论遇到多少的挫折和苦难,我们都应该努力向前,迎接更高的挑战。
3.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古诗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理解。
作者描绘了农村的风景和农民劳作的画面,通过寻常的事物表达内心的诗意。
在这里,作者用红泥小火炉和绿蚁新醅酒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当我们经历劫难并重获新生时,应该学会像这首诗中一样,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无论是一杯清酒,一缕阳光,还是细雪纷飞,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享受。
4. 《登雷峰》—杜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古诗词是杜牧用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励志的词。
作者通过自然山水的形象巧妙地表达出对于人生追求的向往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愿望。
苏轼词的生命意识
苏轼词的生命意识一、苏轼对矛盾人生的现实超越苏轼是中国古代才能全面的一位文学巨匠,他为人坦淡,直言敢谏。
苏轼的这种无所畏惧,在朋党之争激烈,弹射之风盛行的北宋,实是一道绚目的亮光。
但率真的性格注定了他荆棘丛生的人生旅途。
就仕途而言,苏轼是一个悲剧人物。
苏轼辗转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他一生受到过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
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至黄州,一住四年;一次是59岁时被贬至惠州再到儋州,直至65岁才遇赦北归。
面对坎坷的人生,生性乐观的他始终以一种全新的态度来对待。
所以他的词始终贯穿着对人生的感悟、思考与咏叹。
处于不惑之年的他曾豪言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会”字,尽显他收复边关,建功立业的决心和自信!长期的贬谪生涯使苏轼身心受到了迫害。
他曾有过很长的农田耕种生活,这种生活既不同于一般道家的归隐田园式,也不同于儒家落魄潦倒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局促人生,而是苏轼安时处顺、任其自然的人生经历。
他没有因现实的无奈而沉溺,而是将自己的实践活动建立在一种新的视角上,将其作为发展自我的外在契机,在思想和实践中表现出鲜明的超越色彩。
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以迁客的身份寄居,处于监管之下。
所作之词无悲也少苦,反而充满了憧憬和对自由的渴望。
我们可分析一下他此时所作的两首词《定风波》和《临江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反复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正是缘于对困境的体验才有了苏轼的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
他不同于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不遇明主的愤慨,也不同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
苏轼走出了怨艾,把灵魂放纵于自然,走入心灵的宁静、淡泊。
《苏东坡新传》:黄州,苏轼的涅槃之地
《苏东坡新传》:黄州,苏轼的涅槃之地苏东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座绕不开的巨峰。
只要稍解中国古典文学,没有不知苏轼者;人人皆可脱口而出的古诗词里,必有苏东坡的名句。
关于苏轼,比较有名的传记作品估计当属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复旦大学朱刚的《苏轼十讲》,也算新近的佳作;台湾作家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则又是一部力作。
前面两本书我都读过,林语堂的作品影响力很大,可略感标签性强;《苏轼十讲》独辟蹊径,以专题为纲,以史实、文献、苏轼作品编织内容,历史纵深感更为阔大,学术性强,但不失可读性。
李一冰的这本新传,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苏轼生平,贯以作品,从而展开苏轼的思想感情,读来更容易产生共情。
疫情期间,李一冰的这本《苏东坡新传》刚刚读到第五章《黄州五年》。
因为苏轼的黄州谪居生活实苦,我也是太闲,就读一段想一段,代入感极强,他所受的苦,令身处疫情中的自己所面对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值一提,而苏轼在黄州的所有写作和言行,都令我感佩景仰,所以这一章的感受要单写出来,鼓励自己。
从万众瞩目的朝廷“明星”沦为获罪发配的犯官,才华横溢但却因才而获牢狱之灾,苏轼从乌台诗案中幸而脱身,甫到黄州,苏轼的心境,可以由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得以表现: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桐疏,月缺,幽人独,无人省恨;孤鸿,,枝寒不栖,惊弓之鸟的惶恐孤独,跃然纸上。
属地官体恤,给他一片荒地,他就当了农夫,垦荒躬耕,以保家人衣食。
他那块荒地上亲拾瓦砾,自种黄桑,“腐儒粗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
当农民,靠天收,灾害不断,种麦盖屋,生活贫窘,从一个故事里可见:苏家的耕牛害了重病,几乎要死了,幸而苏轼的夫人识得这种病,且有一味单方,居然治好了牛病,苏轼大喜,作书告诉章惇:……昨日一牛病,几死。
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用其言而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狱中的重生-----读东坡词悟东坡心路历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苏轼词以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激疑、探究的方法解读文本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苏轼贬谪黄州时复杂的心境及思想的变化。
【教学设想】将《卜算子》和《定风波》横向“打通”,体会苏轼贬谪黄州时的复杂心境,了解苏轼在黄州的思想转变过程;将婉约约词与豪放词打通,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新”在何处;速读《江城子》将苏轼的豪放与多情打通,全面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同学们比较熟悉。
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凭栏远眺滚滚东去的江水时,就要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月夜思乡怀远、黯然伤神时,可能会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漫步在西子湖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总会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须臾不可分离。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说不尽的苏轼苏子瞻。
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对他的诗词文赋的赏析,怀着虔诚的心情,仰视着这位文化巨人,小心翼翼的走进黄州的苏东坡……我将同学们接触过的苏轼作品列了一个表案,系狱一百三十天,1080年正月初一被贬黄州,二月才到达。
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
初到黄州,苏轼境况和心情如何?二、探究《卜算子》必修阶段我们掌握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四维”是什么?诵读、背景、意象、词句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探究一维)1诵读、2、背景3、用意象探究上片、4、用词句探究下片、。
其他小组补充)1.指名诵读并确定诗歌类型(最好能背诵)咏物词(托物言志)2.根据意象探究上片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为孤鸿的出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意象有“缺月”疏桐”“幽人”“孤鸿”。
营造的意境:残缺之月,疏落孤桐,夜深人静,幽人徘徊、孤鸿盘旋。
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传达出诗人孤独痛苦的感情。
3、词语探究下片。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孤鸿是什么样的形象?惊省拣寂寞冷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寂寞寒冷,却仍择地而栖。
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
双关比喻象征手法,写鸿也是写自己。
(曲笔)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信中说:5.齐读《卜算子》,读出情感:孤独无助无比伤感【板书:孤独痛苦】初到黄州,面对挫折和苦难,苏轼自有一份难言的孤独和痛苦。
两年后,苏轼的心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探究《定风波》1.合作探究。
要求: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6诵读5背景4意象3词句,其他小组补充)2.诵读并确定诗歌类型叙事抒情(即景抒情,借事明理)3.背景:苏轼到黄州两年后4.根据意象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卜算子》主要意象是孤鸿,而本词的意象是词人自己。
诗人自己就是抒情主人公。
写的是词人的自我形象。
(1)上片描绘了一个怎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沉着、豪迈、通达、淡定、自信、乐观、豁达……)的抒情主体形象。
5.词句探究,说说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
(1)“莫听穿林打叶声”,这句中的“穿”和“打”显得很有力度,极言雨急雨大。
但在这急风急雨中苏轼却觉得一点都无所谓,可见他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乐观!(2)“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中的“莫听”,“何妨”,我们可以想象苏轼吟啸自若,缓步而行的情景。
反映了苏轼在风雨面前坦然处之,泰然自若的旷达情怀。
(3)“竹杖芒鞋轻胜马”,苏轼一身野服打扮,“轻”字体现诗人内心的轻松,从侧面透露了作者喜好自然、无拘无束的性格。
(4)词中苏轼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语双关,“以曲笔写胸臆”是本词的主要写作特色。
“烟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指政治上的风雨。
“任”字,表现出苏轼要坦然面对风雨的信心与决心。
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坦然处之。
补充: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力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
)(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人最后要用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呢?A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升沉不定,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过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活。
B这里要表达的是,风雨没有改变我苏轼,我回头看我走过的路,虽然经过一段风雨的萧瑟遭遇,但是,对我而言,“也无风雨也无晴”,晴天也好,雨天也好,我都能泰然处之,任其自然。
同学们赞同哪种观点呢?6.如果我们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在苏轼现存的360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了100余次,这是深可玩味的现象。
探究苏轼究竟欲归何处。
(1)《定风波》:“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吾乡何在?在心安处)(王巩(字定国)柔奴)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
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
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
他从来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他一直在仕途上徘徊,即使被贬到黄州、惠州、儋州,都肩负小小的官职。
因为它的思想根源:“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7.教师小结:这首词通过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借题发挥,以小见大,表达了自己的胸襟和个性。
而我们从中获得了精神滋养。
这次期中考试,大部分同学都有挫败感,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该怎么办?苏轼表达了自己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明·洪应明《幽窗小记》释义: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
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点评:这是一种豁达、平和,笑对人生的境界9.横向“打通”《卜算子》和《定风波》,体会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从《卜算子》到《定风波》,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是:孤独痛苦----从容坦荡“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追寻远逝的古人。
”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在反省中解剖自己,在剖析中沉淀自我。
高飞!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东坡,东坡在炼狱中得到重生,从此走向了真正的成熟。
10.齐诵《定风波》,要读出那份从容和轻松。
四、拓展延伸1、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⑴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
⑵春牛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执,鞭打土牛。
也有打春一称。
⑶春工:春风吹暖大地,使生物复苏,是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
⑷肉红:状写桃花鲜红如血肉。
⑸春幡:春旗。
立春日农家户户挂春旗,标示春的到来。
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头上,或树枝上。
⑹春胜: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派遣愁绪。
B、“便丐春工”,指乞得春神之力。
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消愁亦不失豪放。
E、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释。
【AD,纪实抒情,不是追忆往昔。
与其他谪官不同,苏轼不排斥异地风物,他心胸开阔】(2)、同样是遭贬时写作的词,《定风波》与这首词表达的人生态度是一样的吗?【都表现了旷达的胸襟,但略有区别,《定》更多的是听任自然,随遇而安,《减》则有一份欢快愉悦】【板书旷达愉悦】2、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多媒体展示):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多少坎坷,多少忧愤,尽含其中,却以自嘲的语气平淡地说出,这就是苏轼的旷达。
3、被贬黄州之前,任职密州时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主体风格是一个“狂”字,即豪放,不拘一格。
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
“出猎”本身就是文人之“狂”,酒酣、挽弓如满月,更是大显英雄气概,那时的苏轼自信,有着雄心壮志和政治抱负。
【板书自信狂放】五.小结: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苏轼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来到黄冈,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逆境中奋起,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华丽的转身,进而走向创作的高峰。
从自信狂放到孤独痛苦到坦荡从容到旷达愉悦,这就是苏轼一步步走向真正成熟的心路历程。
六、布置作业1、课后随笔:《东坡先生,我对你说……》要求:课后查找苏轼资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字数300字左右。
2、张炎《词源》说:“东坡次章质夫杨花《水龙吟》韵,机锋相摩,起句便合让东坡出一头地;后片愈出愈奇,真是压倒古今!”,下一节课我们便来探究苏轼的婉约词《水龙吟》是如何“不求新而自新”,让天下人耳目一新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