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分级标准

合集下载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小鼠吸入2小时LC50(ppm)兔经皮LD50(mg/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011~1000101~10001001~10000<5051~500501~50005001~50000<1011~5051~500501~5000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大约相当体重70kg人的致死剂量6级,极毒5级,剧毒4级,中等毒3级,低毒2级,实际无毒1级,无毒<11~5051~500501~50005001~15000>15000稍尝,<7滴7滴~1茶匙1茶匙~35g35~350g350~1050g>1050g 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 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LD50(mg/kg)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总量g/kg (g/60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1~50~500~5000~<1010~100~1000~10000~<55~44~350~2180~<0.050.05~0.5~5~>150.1330250>1000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0、6—0、8mmol/L
0。3—0、6mmol/L
〈0、3mmol/L
疲劳

比化疗前加重
但不影响正常活动
中度(如KPS评分下降>20%)或致日常
活动困难
严重(如KPS评分下降>40%)或不能进行
日常活动
卧床或病残
指、趾甲变化

变色或凹甲
部分或完全缺失
或甲床疼痛
----
-——-
注:1、局部=注射部位得反应2。ULN=正常值高限3、LLN=正常值低限
胃肠支持治疗
胆红素
正常
<1.5×N
(1。5—3.0)×N
(3、0-10.0)×N
>10。0×N
转氨酶(AST/ALT)
正常
≤2、5×N
(2、6—5。0)×N
(5.1-20、0)×N
>20。0×N
AKP或5—核苷酶
正常
≤2。5×N
(2。6—5、0)×N
(5、1—20.0)×N
〉20。0×N
肝功能(临床)
低血糖
正常
〈LLN3-———3。0mmol/L
2、2---3。0mmol/L
1、7—2、2mmol/L
<1、7mmol/L
淀粉酶
正常
<1。5×N
(1.5—--2、0)×N
(2、1---5。0)×N
≥5、1×N
高钙血症
正常
>ULN-——-2。9mmol/L
〉2、9—3。1mmol/L
〉3。1—3、4mmol/L
主观感觉异常
但常规检查无异
轻度无力,无明显功能障碍
检查肌无力伴功能障碍
麻痹
神经—皮质

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13.63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 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 分级原则2.1职业性接触毒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 分级依据3.1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 和 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性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4.1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小鼠吸入2小时 LC 50(ppm) 兔经皮 LD 50(mg/kg)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10 11~10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5051~500 501~5000 5001~50000 >50000<10 11~50 51~500 501~5000 >5000表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大约相当体重70kg 人的致死剂量 6级,极毒 5级,剧毒 4级,中等毒 3级,低毒 2级,实际无毒 1级,无毒<1 1~50 51~500 501~5000 5001~15000 >15000稍尝,<7滴 7滴~1茶匙 1茶匙~35g 35~350g 350~1050g>1050g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LD 50(mg/kg)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LD 50(mg/kg)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总量g/kg(g/60kg)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1 1~ 50~ 500~ 5000~ <10 10~ 100~ 1000~ 10000~<5 5~ 44~ 350~ 2180~<0.05 0.05~ 0.5~ 5~ >150.1 3 30 250 >1000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
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表
皮兔小鼠吸入2小时经小鼠一次经口毒性分级(mg/kg)
(mg/kg) LC(ppm)
LDLD505050
<10 <10 <50 剧毒
11~50 11~1000 51~500 毒高
51~500 101~1000 501~5000 中等毒501~5000 5001~50000 1001~10000 毒低
毒微>5000
>50000
>10000
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表小鼠一次经口人的致死剂量大约相当体重毒性分级
70kg(mg/kg)
LD50
<1 滴稍尝,<76级,极毒1~50 茶匙滴~175级,剧毒51~500 ~35g 茶匙14 级,中等毒35~350g 3级,低毒501~5000
350~1050g 2级,实际无毒5001~15000
>1050g
级,无毒1>15000
(WHO)
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表
6只大鼠吸入4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兔经皮大鼠一次经口
毒性分级2~4小时,死亡总量LD50(mg/kg)
LD50g/kg (mg/kg) (g/60kg)
(ppm)
只的浓度
<0.05 0.1 <5 <10 <1 毒剧
0.05~ 1~ 10~ 5~ 3 毒高0.5~ 44~ 100~ 50~ 30 等中毒5~ 250 500~ 1000~ 350~ 低
毒>15 2180~
5000~
>1000
10000~
微毒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

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分级(度)
0
1
2
3
4
头发

轻度脱发
中度、斑状脱发
完全脱发,可再生
脱发,不能再生
感染(特殊部位)

轻度感染
中度感染
重度感染
重度感染伴低血压
心脏
节率
正常
窦性心动过速,休息心率>100次/分
单灶PVC,房性心律失常
多灶性PVC
室性心律不齐
心功能
正常
无症状,但有异常心脏征象
短暂的心功不足,但不需治疗
有症状,心功不足,治疗有效

无症状
症状轻微
活动后呼吸困难
休息时呼吸困难
需完全卧床
发热(药物性)

<38℃
38~40℃
>40℃
发热伴低压
过敏

水肿
支气管痉挛,不需注射治疗
支气管痉挛,需注射治疗
过敏反应
皮肤

红斑
干性脱皮,水疱、瘙痒
湿性皮炎,溃疡
剥脱性皮炎、坏死,需手术
N=正常值上限
NCI-CTC3.0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毒副反应指标
NCI-CTC3.0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毒副反应指标
分级(度)
0
1
2
3
4
血液系统
血红蛋白(g/L)
≥110
95~109
80~94
65~79
<65
白细胞(×109/L)
≥4.0
3.0~3.9
2.0~2.9
1.0~1.9
<1.0
粒细胞(×109/L)
≥2.0
1.5~1.9
1.0~1.4

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标准是指根据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类,以便对毒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毒性分级标准一般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等指标,通过对毒物的毒性进行评估和分类,可以有效地指导毒物的使用和处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首先,急性毒性是指毒物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的能力,通常以LD50(半数致死量)来评价。

根据LD50的大小,毒物可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级别。

高毒物指LD50小于50毫克/千克,中毒物指LD50在50-500毫克/千克之间,低毒物指LD50大于500毫克/千克。

对不同级别的毒物,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其次,慢性毒性是指毒物长期接触或低剂量暴露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

慢性毒性的评价一般包括长期接触毒物的毒理学效应、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毒物可分为无慢性危害、有慢性危害和潜在致癌物三个级别。

对不同级别的毒物,应采取相应的监测和控制措施,以减少慢性毒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最后,致癌性是指毒物对人体造成致癌的能力。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评价结果,毒物可分为致癌物、可能致癌物和非致癌物三个级别。

对致癌物应采取严格的监测和控制措施,以减少致癌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综上所述,毒性分级标准是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对毒物的合理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准确地评价和分类毒物的毒性,可以有效地指导毒物的使用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希望各行各业都能重视毒性分级标准,合理使用和管理毒物,共同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是指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的能力,而急性毒性则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影响。

为了对化学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应对突发化学品事故,各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一套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这些标准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和毒理学研究成果,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化学品的毒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通常包括了对化学品的毒性级别、毒性浓度和毒性症状等内容。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常见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了LD50值、LC50值和急性毒性类别等内容。

LD50值是指半数致死剂量,它是一种衡量化学品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

LD50值越小,说明该化学品的毒性越大。

根据LD50值的大小,通常将化学品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等级。

高毒指LD50值小于50毫克/千克,中毒指LD50值在50-500毫克/千克之间,低毒指LD50值大于500毫克/千克。

LC50值是指半数致死浓度,它是衡量化学品对生物体急性毒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LC50值越小,说明该化学品对生物体的毒性越大。

根据LC50值的大小,通常将化学品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等级,其划分标准与LD50值相似。

根据LD50值和LC50值,国际上通行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将化学品分为四个急性毒性类别,分别为,急性毒性I类、急性毒性II类、急性毒性III类和急性毒性IV类。

其中,急性毒性I类是指LD50值小于5毫克/千克或LC50值小于20毫克/升的化学品,属于高毒物质;急性毒性II类是指LD50值在5-50毫克/千克或LC50值在20-200毫克/升之间的化学品,属于中毒物质;急性毒性III类是指LD50值在50-300毫克/千克或LC50值在200-1000毫克/升之间的化学品,属于低毒物质;急性毒性IV类是指LD50值大于300毫克/千克或LC50值大于1000毫克/升的化学品,属于微毒物质。

在实际工作中,对化学品进行急性毒性分级有助于科学评估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有利于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一、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分级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一、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分级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
一、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分级
我国对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制定了国家标准(GB5044-85),根据化学品的急性毒性试验、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情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车间最高容许浓度等依据(见表1),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性化学品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表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依据
表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二、实验室空气的安全性
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及呼吸道吸收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误接触及误食等能使前两种方式的中毒几率降到最低。

而对于通过呼吸道吸收的毒物(也是最广的),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往往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一方面应从改进生产、实验等方式(规程)来降低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另一方面,个人对此也应引起重视,该戴防护罩的地方必须戴,不必戴防护罩的地方也应保持空气新鲜,我国于l979年发布了车间空气卫生标准(见表3),规定了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由此可以了解些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大小,以便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3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注:有“(皮)”标记者为除经呼吸道吸收外,尚易经皮肤吸收的有毒物质。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
剧毒 高毒 中 等毒 低毒 微毒
表 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Biblioteka 小鼠一次经口小鼠吸入 2 小时
LD50 (mg/kg)
LC50(ppm)
<10
<50
11~1000
51~500
101~1000
501~5000
1001~10000
5001~50000
>10000
>50000
兔经皮 LD50(mg/kg)
只的浓度 (ppm)
<10 10~ 100~ 1000~ 10000~
兔经皮 LD 50
(mg/kg)
<5 5~ 44~ 350~ 2180~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
总量
g/kg
(g/60kg)
<0.05 0.05~ 0.5~
5~ >15
0.1 3 30 250 >1000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10 11~50 51~500 501~5000 >5000

毒性分级
6 级,极毒 5 级,剧毒 4 级,中等毒 3 级,低毒 2 级,实际无毒 1 级,无毒
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
<1 1~50 51~500 501~5000 5001~15000 >15000
大约相当体重 70kg 人的致死剂量
稍尝, <7 滴 7 滴~1 茶匙 1 茶匙 ~35g
35~350g 350~1050g
>1050g
表 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 (WHO)
毒性分级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国内标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国内标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13.63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 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 分级原则2.1职业性接触毒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 分级依据3.1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 和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性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4.1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小鼠吸入2小时LC50(ppm)兔经皮LD50(mg/kg) 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011~1000101~10001001~10000<5051~500501~50005001~50000<1011~5051~500501~5000表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大约相当体重70kg人的致死剂量6级,极毒5级,剧毒4级,中等毒3级,低毒2级,实际无毒1级,无毒<11~5051~500501~50005001~15000>15000稍尝,<7滴7滴~1茶匙1茶匙~35g35~350g350~1050g>1050g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LD50(mg/kg)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总量g/kg (g/60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1~50~500~5000~<1010~100~1000~10000~<55~44~350~2180~<0.050.05~0.5~5~>150.1330250>1000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化学品对人体的毒性程度进行分类和评定的标准。

毒性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毒性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化学品的毒性数据、毒性实验结果和毒性作用机制等因素制定而成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但其基本原则是相似的。

一般来说,毒性分级标准通常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等方面的评定。

急性毒性是指化学品对人体造成的急性危害,通常是通过口服、吸入或皮肤接触等途径引起的。

慢性毒性是指长期接触化学品对人体造成的慢性危害,可能会导致器官损害、免疫系统紊乱、生殖系统毒性等。

致癌性是指化学品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根据毒性分级标准,化学品通常被分为以下几个级别,致命性、高毒性、中毒性、低毒性和无毒性。

致命性化学品是指极其危险的化学品,接触后可能会导致人体死亡;高毒性化学品是指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品,接触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害;中毒性化学品是指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的化学品,接触后可能会导致中等程度的健康损害;低毒性化学品是指对人体有较轻危害的化学品,接触后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健康损害;无毒性化学品是指对人体无明显危害的化学品,接触后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毒性分级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指导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还能够指导事故应急和危险化学品的处置。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化学品的毒性分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毒性分级标准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事故的风险。

此外,毒性分级标准还可以指导事故应急和危险化学品的处置,减少事故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总之,毒性分级标准对于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因此,各国和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毒性分级标准,加强对化学品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和使用。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精品表 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 小鼠吸入2小时 LC 50(ppm)兔 经 皮 LD 50(mg/kg)剧 毒高 毒 中 等 毒 低 毒 微 毒<10 11~10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50 51~500 501~5000 5001~50000 >50000<10 11~50 51~500 501~5000 >5000表 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大约相当体重70kg 人的致死剂量6级,极毒 5级,剧毒 4级,中等毒 3级,低毒 2级,实际无毒1级,无毒<1 1~50 51~500 501~5000 5001~15000 >15000稍尝,<7滴 7滴~1茶匙 1茶匙~35g 35~350g 350~1050g >1050g表 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LD 50(mg/kg)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 LD 50 (mg/kg)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总 量 g/kg (g/60kg)剧 毒 高 毒 中 等 毒 低 毒 微 毒<1 1~ 50~ 500~ 5000~<10 10~ 100~ 1000~ 10000~<5 5~ 44~ 350~ 2180~<0.05 0.05~ 0.5~ 5~ >150.1 3 30 250 >1000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1)
毒性
分数
0
1
2
3
4
WBC
≥4.0
3.0-3.9
2.0-2.9
1.0-1.9
<1.0
PLT
正常范围内
75.0-正常
50.0-74.9
25.0-49.9
<25.0
HB
正常范围内
10.0-正常
8.0-9.9
6.5-7.9
<6.5
粒细胞
≥2.0
1.5-1.9
1.0-1.4
0.5-0.9

变色或凹甲
部分或完全缺失或甲床疼痛
-
-
局部=注射部位的反应;** ULN =正常值高限;*** LLN =正常值低限
疼痛
正常
轻度疼痛:不影响功能
中度疼痛:疼痛或用止痛药,影响功能,不影响日常活动
严重疼痛:疼痛或用止痛药,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病残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2)
毒性
分数
0
1
2
3
4
心律失常

无症状,一过性不需治疗
经常发生或持久的,但不需治疗
需治疗
需监护,或低血压,或室性心动过速或颤动
心功能

无症状,静息时LVEF比化疗前降低<20%
>3.0×N
转氨酶
(AST/ALT)
正常
≤2.5×N
2.6-5.0×N
5.1-20.0×N
>20.0×N
AKP或5-核苷酸酶
正常
≤2.5×N
2.6-5.0×N
5.1-20.0×N
>20.0×N
肝功能
(临床)
与疗前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价一、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一) 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对一个未知毒性的外来化合物求其LD50(LC50),应先做预试验。

做预试验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一种。

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其所属已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种类,有何特殊基团及其分子量、熔点、沸点、比重、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预其毒性中值;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

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各推一到两个剂量组做预试验。

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找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初起组距可用剂量间的4倍差,即以log4(log4=0.6)来划分各组剂量。

求外来化合物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依预试验结果而定。

一般设置5~7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

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若设计采用霍恩氏法计算LD50时,动物数可减少。

每组动物应雌雄各半;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求雌、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LC50)。

(二) 观察持续时间
测定外来化合物的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之后两周内的总死亡数。

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合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

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有些速杀性化合物的24小时LD50与两周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

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LD50值,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食、充足的饮水及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

(三) 症状观察
观察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中毒症状是了解该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补充LD50这个参数不足的重要方面。

故应详细地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等。

这有助于揭示化合物甚至同类化合物的不同衍生物的急性毒性特征。

很多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的初期往往先出现兴奋现象,有的化合物在动物接触的初期首先表现为抑制现象,在观察期间应注意观察其体重变化。

这有助于了解受试化合物所
致的中毒效应是短暂的或较长期的效应。

此外,不少化合物还可以引起受试实验动物粘膜刺激症状,如出汗、流涎,甚至有血性分泌物,瞳孔改变等。

(四) 病理学检查和其它指标观察
二、急性毒性评价
应当重视病理组织学检查。

凡中毒死亡动物应及时解剖做病理学检查,检查器官有无充血、出血、水肿或其它改变,并对有变化的脏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存活动物于观察期结束后应做病理学检查。

外来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用于对急性毒性进行评价。

但各种分级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

我国目前除参考使用国际上几种分级标准外,又提出了相应的暂行标准。

不论我国或国际上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均还存在不少缺点,因为它们主要是根据经验确定,客观性还不足。

表4-4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4-5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兔经皮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
(mg/kg)
总量
g/kg(g/60kg)
<0.05 0.1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表4-5)。

总之,从表4-3到表4-5可见各种分级标准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但都有不完善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