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有效的利用学具
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外界事物接触比较少,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对抽象事物的思维想象能力较差。
而一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特性,凭借小学生思维的想象而不借助工具难以理解,构成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
如今的课堂在教学改革中越来越丰富多彩,数学的学习也不再那么枯燥无味。
学具的出现更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学具教学和课堂教学应该有机结合,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教具和学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下面就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方能学好抽象的数学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引出学具,引导小学生正确地运用学具进行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动一动、试一试的学习活动,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师应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具,让学生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几条边,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
通过动手量一量,从中发现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征?对边长度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自己去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边的特点,从而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归纳出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这种充分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厌烦学习数学课程到爱学、乐学数学课程,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具发现总结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就会记忆犹,轻松愉快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何教导小学生正确运用数学工具
如何教导小学生正确运用数学工具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工具是培养他们数学兴趣和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教导小学生正确运用数学工具,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数学工具,并解释它们的用途和功能。
这些数学工具可以包括尺子、计算器、圆规、三角板等。
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尺子来教学生如何测量长度,使用计算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使用圆规来绘制准确的圆形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工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动运用数学工具。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进行测量、绘图、计算等操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工具来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测量物体长度的问题,让他们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或者给学生一个绘制图形的问题,让他们使用圆规和直尺来完成。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工具的作用,并学会正确运用它们。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工具相关的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实验室或数学工具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工具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工具的制作活动,让他们亲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数学工具,如折纸尺、计算器模型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工具的原理和用途,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在使用数学工具时,学生需要学会正确操作和保养工具,以确保其正常使用和长久使用。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使用数学工具的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正确使用数学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充分利用学具,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学习效率
充分利用学具,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学习效率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多让学生使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减缓大脑的疲劳;另一方面学生的感知建立在操作活动基础上,手脑并用,共同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都得到较为理想的发挥,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利用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
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这一节课,我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利用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或积木作为学具,让学生在“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中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各自的特点。
让学生蒙上眼睛从布袋里摸物体,并说出所摸出物体的名称,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规定学生从布袋中摸出长方体或圆柱体。
这样的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这些新认识的立方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些认识,都是在“动作思维”中实现的。
这样的活动与游戏的安排,顺应了低年级小朋友好奇、好动的思维特点,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这样他们进行学习和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就不再那么单调,枯燥乏味,而是变得轻松有趣多了。
二、利用学具,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另外两种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究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探究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具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来呈现,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拼图、数学积木等视觉教具,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拼图、搭积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
使用几何模型、数轴模
型等教具,可以使学生对几何形状和数学运算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
学具来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用计算器、拼
图等学具,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思考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具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作
和交流,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帮助,互相促进,提
高学习效果。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
运用学具,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运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具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有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下面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具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运用方法说明。
一、珠算二、数棒数棒通常是由一组固定长度(如十厘米)的木棒组成。
每根木棒上有一定数量的红球和白球,其中红球代表正数,白球代表负数。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题目要求,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数,将数列和运算概念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在教学中,使用数棒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正数和负数、数轴的概念以及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增加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受和理解。
三、几何模型在小学教学中,几何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学具运用。
例如立体图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都可以通过教师或学生手中的制作好的模型进行展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并掌握几何学的基本概念。
四、计算器计算器是一种常见的数学计算工具,可以用来完成复杂的计算问题。
在小学教学中,使用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便捷地完成各种数学计算题目,同时帮助老师掌握学生计算水平并给予及时反馈。
五、拼图拼图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授分数加减法时,可以用拼图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分数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方法。
对于图形的拼图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尽管教学中应注意学具的有效性和恰当性,但它们的使用确实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且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本文将从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选择和使用学具的原则以及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浅谈。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具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利用色彩鲜艳的拼图、立体模型、计数棒等学具,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加学习动力。
2.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许多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具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比如用小球、小方块等学具展示几何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交流和合作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或合作游戏等形式使用学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通过学具的使用,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选择和使用学具的原则在选择和使用学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学具时,应考虑其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学具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对教学目标做到有针对性。
2.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学具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使用学具时更加乐于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容易操作和携带学具的操作性和携带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学具应该简单易操作,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践操作,学具也应该方便携带,以便教师随时使用。
4.与教学内容衔接紧密学具应能够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与教学内容衔接紧密。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促进教学效果。
5.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在选择学具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学具,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具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具的功能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由于操作活动的需要,学具伴随着教材进入了课堂,学具的使用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学具操作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具的功能成为教师们探讨的问题。
1.借助学具操作,激发兴趣教学中借助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能较好的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时,应根据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活动环境,以激起对所学内容关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用三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或涂出3/4、6/8、9/12等分数。
学生在折、涂的过程中,惊奇的发现几个分数的大小相同,从而产生疑惑,激起强烈探索欲望。
再引导比较、分析、综合,就不难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了。
评析:此操作活动,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还能深刻的感受到“变与不变”这一对立统一规律,为数学奥秘所吸引,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学具操作中,进行知识形成再现教学中应设计一些能够再现认知过程的操作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发现学习新知。
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事先准备好的24块小正方体(每块1立方厘米)变换长、宽、高摆一摆,看一看。
学生经过一番操作加思考后,一般都能推导出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评析:通过动手操作,在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中发现认识新知,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数学素养十分有利。
3.利用学具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实验,才能充分发挥主动作用,进而激活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进行创新学习。
可见,利用学具进行“操作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源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
小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思维过程,又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
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一些表较抽象的东西尽量直观化,使学生易于接受。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使用学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使用学具。
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
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2、使用学具。
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人微。
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
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lo)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1个10)。
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3、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3.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
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具及其运用。
1. 数棒:数棒是一种用不同颜色的棒子来表示不同数值的学具。
它可以用来教授数值感知、数的大小比较、连加连减等概念。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将数棒分成不同的长度,让学生组合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2. 形状拼图:形状拼图可以用来教授几何形状的认识和分类。
学生可以通过拼图将不同形状拼在一起,从而培养他们对形状的感知能力。
可以用形状拼图教授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区别。
3. 数字积木:数字积木可以用来教授数的构成和分解。
学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数字积木,理解数的单位和位值。
可以让学生用数字积木组成各种两位数,并将其分解成个位数和十位数。
4. 尺子:尺子可以用来教授长度和距离的测量。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培养他们对长度的感知能力。
可以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书桌的宽度、铅笔的长度等。
5. 量杯:量杯可以用来教授容量的概念和测量。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量杯比较不同容量的液体,培养他们对容量的感知能力。
可以让学生比较两个量杯中液体的多少,或者通过倒水的方式将液体从一个量杯倒入另一个量杯中,培养他们对容量的理解。
6. 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器可以用来教授数的运算和计算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思维。
可以让学生用电子计算器计算两个数的和、差、积、商等。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学具,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具,并合理安排学具的使用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从学具的种类、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学具的种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学具有算盘、数学计数棒、平衡秤、数学几何模型等。
这些学具都具有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算盘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它通过珠子在棒上的上下移动来进行数学运算。
算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减乘除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数学计数棒通常由一组一定数量的棒子组成,每根棒子都代表着一个具体的数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运算、理解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探究和验证。
平衡秤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器材,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量、平衡和等式的概念,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几何模型则是在几何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学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几何学习兴趣。
二、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使用,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将学具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利用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在教学加法、减法时,老师可以借助算盘或数学计数棒进行示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运算的过程。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游戏的形式运用学具。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平衡秤实验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平衡、重量等概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老师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使用学具。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小组搭配平衡秤或数学计数棒进行实验,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老师可以在课外拓展活动中运用学具。
在进行数学几何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使用数学几何模型进行拼装,设计出各种有趣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合理运用教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合理运用教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一、合理选择教具合理选择教具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的前提。
教具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确定,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颖和花哨。
教具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小学生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几何模型或者拼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感受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运用教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合理运用教具,可以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小学生数学的时候,可以使用数字积木、算盘、数学游戏等教具,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提高教学效率四、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合理运用教具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具需要学生群体合作完成,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在教学小学生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时候,可以利用统计图表、调查表等教具,让学生一起设计调查内容、收集数据,然后通过图表展示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统计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合理运用教具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具,使其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
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科学使用
开始学习 1 0以内加法 3 2 + =5时 , 学生拿着小棒不知往哪里
放, 只摆 了 5根, 体现不出知识 的形成过程 , 我就拿着小棒在
学生通过课 内操 作 , 能够 感知知识 的形成 过程 , 而课外 实践能够 巩固课 内知识 , 使学到的数学知识 , 到充分利用 , 得 紧密联 系数学 与生活 ,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 , 用好数学 的信心 。
算 方法时 , 学生往往把解 决的问题与操作过程相脱 节 , 能 不
用语 言正确叙述这一过程 ,开始 时我就引导学生边摆学具 ,
边说算理 , 一句句教给他们 , 逐步让他们边摆学具边讲算 理 , 看算式讲算理 , 看问题说算理 , 培养了思维能力。
第 四 , 意 课 内操 作 与 课 外 实践 的有 机 结合 注
“
第五 , 根据不同情 况。 选用不 同的教具学具
在 教学 中 ,操作 的主体不 同教具 学具的选用应 有所不
> 符号 。 ” 既让学生学会了新 知 , 又使学生的学 习热情得到 了
同。 教师演示的教具应大一些 , 便于全体学生都能看清 , 颜色 鲜艳一些 , 以吸引学生 的注意。学生用 的学具可简单一些 , 以
用 五 分钟 左 右 的 时 间 。 样 既 影 响 了教 学进 程 又 要 冲淡 课 堂 这 气 氛 ; 还 往 往 达不 到预 期 效 果 。 此 。 在 学 具 准备 中要 而且 为 我
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学会计算方法 , 掌握运算法则 , 实现
质 的飞跃。课堂教学 中, 注意首先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 , 我 提
百家讲坛
教 亏研 宛
2 1 年 9月 00
谈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学 具 的 科 学 使 用
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的策略措施
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的策略措施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策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家庭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探讨。
一、教师角度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中详细规划数学学具的使用,包括哪些学具在哪些内容中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通过详细的计划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具的使用时机和方法,提高学具的使用效果。
2. 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学学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学具的作用和意义。
3. 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用数学学具。
比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示范授课、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具的使用实效性。
4. 参加相关培训: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数学学具使用的相关培训或研讨会,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学具使用方法,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增加新的思路和方法。
5. 多与家长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家庭访谈、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数学学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在家中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引导。
二、家庭角度1. 理解学习重要性:家长要理解数学学具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要从心理上支持孩子使用数学学具,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和实践。
2.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准备必要的学具,并且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引导和陪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学具进行学习。
3. 主动与学校联系:家长可以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进行联系,了解学校在数学学具使用方面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以便在家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
4. 定期与孩子沟通: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进行数学学具使用情况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中对学具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5. 参加家长学习班:家长可以参加一些关于数学学具使用的家长学习班,学习一些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指导方法,提高自己在家庭辅导中的效果。
科学使用小学数学学具
科学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学具是指学生学习时的用具。
学具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科学地使用学具进行教学,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又可以使原本感觉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易于掌握,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要做到科学使用学具主要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一、准备学具,动手操作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各种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即使进行一次相对简单的学具操作,也会让他们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花费较多的时间。
这样极大影响到了教学的进程,而且还会迫使课堂中断,冲淡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我在教学中特意给学生做了如下要求:学具要存放有序,摆放有序。
存放、摆放有序可以使学生在运用到某学具时能够快速找到,以节省时间。
在摆放学具上,要求学生将每一次需要的学具整齐地摆放在自己课桌的左上角,要按照大小等顺序有序摆放。
在操作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取要求,要听清要领后再动手。
这样,学生在对学具进行操作时就会有条不紊,使操作由“乱、慢、散”变为“静、快、齐”。
学具准备好了,就要进行动手操作了。
教师在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形象的讲解,让学生逐渐学会学具的操作事项。
例如在学习加法6+2=8时,开始学生拿着小棒不知怎么放,只是根据结果摆出8根。
这样操作体现不出加法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对加法认识不够深刻。
于是笔者就拿着小棒一边演示一边认真讲解,在学生学习完这个问题后,再要求学生用小棒解决类似的问题。
再如7+8=15时,很多学生用计算10以内加法的方法先摆出7根小棒,再摆出8根。
于是笔者启发学生,不用一根一根数,能不能借助前面学过的知识想办法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5呢?这时学生开动脑筋,有的把8凑成了10,有的把7凑成了10,并很快发现、总结出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具操作进行了有效指导,因而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少走了很多弯路,节省了学习时间,所以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是非常重要的。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好学具。
一、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作用学具是教学工具,它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可以提供直观的感受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体验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学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好的学具设计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 清晰化抽象概念:数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而学具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抽象概念。
3. 培养数学思维:学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联系实际应用:学具可以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数学学习的意义和实用性。
1. 数字卡片:数字卡片可以用来让学生认识数字、学习数数、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数字卡片,比如用形状相同的卡片表示相同的数,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数。
2.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的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分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学习形状的名称和性质。
可以使用彩色的几何图形板、形状拼图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拼凑、比较等活动来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
3. 操作算具:操作算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运算。
比如使用算盘、数棒、数线等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4. 计量学具:计量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计量单位、学习测量和比较大小。
比如使用尺子、天平、容器等学具,可以进行线段的测量、物体的称重、容量的比较等活动。
5. 逻辑推理学具:逻辑推理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学具的种类、运用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浅谈,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学具的种类学具是指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各种教学辅助器材和教学设备,包括了几何模型、量具、计算器、实物模型、数学玩具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具有算盘、尺规、立体几何模型、数学教具盒等。
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引导性示范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学具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在教学常用的算盘中,教师可以通过操作算盘来向学生展示加减乘除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盘,并理解算盘与数学计算之间的关系。
2.示范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使用学具进行数学操作。
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计算中,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使用尺规来进行测量和计算,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使用学具进行数学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面积与周长的测量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在小组中使用尺规进行测量,然后计算面积和周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个别辅导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使用学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方程的解法中,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或数学教具盒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方程的解法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具的使用,学生可以通过操作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和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就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做一番探讨。
一、学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具有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学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加减乘除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小玩具或器材来进行教学,比如使用小球或小石子进行加减法的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并且通过操纵小球或小石子来进行实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学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们在教学中更加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通过使用各种具体的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老师可以使用各种几何模型、纸板等物品,用来展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数版块或线段模型来展示分数的大小和大小比较,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大小关系。
这些具体的学具通过视觉、触觉等感觉刺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使得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
学具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操纵各种学具进行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通过学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而数学教学中的教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具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及其运用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的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标。
在运用教具时,教师要明确教具的作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具,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包括数学模型、图形、几何模型、计算工具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操纵这些教具,使数学概念和方法变得生动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操作教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运用教具时,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选用教具。
其次要注重教具的操作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可以通过操纵和观察教具来感知数学规律,形成所需的数学概念。
最后要注意教具的启发性和激发性,使学生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教授数字时,可以借助数字卡片、算盘等教具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大小、大小关系、相加相减等操作。
在教授图形时,可以使用图形拼图、图形模型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图形的性质、关系和组合等。
在教授计算时,可以通过计算器、几何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知到数学的奥妙。
五、教学效果教具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它使数学概念和方法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牢固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六、教学建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具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具,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地选用和使用教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如何有效的利用学具
作者:杨灵芝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27期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操作学具时,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主动地接受学习。
在教学中运用好学具,要掌握学具使用的技巧和学具使用的时机,熟悉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让孩子们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的知识。
关键词:学具操作演示分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67-01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操作学具时,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主动地接受学习,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
在教学中运用好学具,要掌握学具使用的技巧和学具使用的时机,熟悉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让孩子们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的知识。
所以,在各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针对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选取合适的学具,让学生乐学,学的开心,学的明白。
1 广搜学具,理解数学来源生活
为了让学生感知新课程中“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服务于数学”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只要内容符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就让学生广泛的搜集学具,深刻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学四种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我让学生在家里找到图形,然后带来,在课堂上观察研究。
第二天,学生带来了五花八门的立体图形:牙膏盒,药盒,化妆品包装盒,魔方,骰子,正方体纸盒,圆柱形杯子,茶叶桶,饮料瓶,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等。
学生把这些物体带来后,小组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类,四种物体分好后分别放在每一个同学的面前,老师带领同学们研究长方体的时候,面前放长方体的同学就会把长方体物品推到桌子的中间,每个同学手里拿一个长方体,观察6个面,相对的面相等。
同学们用手摸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学生然后依次学习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
最后,让小组用带来的物体进行拼组,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组成一个惟妙惟肖
的机器人,有的组合成庞大的坦克队,有的组合成一幅美丽的花园。
这一节课,同学们学的兴趣盎然,津津有味,知识学的非常到位,理解的也透彻。
2 提出操作学具的明确要求,理解知识
学具在操作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操作前不会选择和取出学具,也不会倾听,自制力也差,操作后不保留结果,讨论完把学具推向一边等待课后收拾,一说动手操作,就乱抓一气。
老师在课堂上再说什么他一概都听不见了,导致课堂乱糟糟的,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学具操作时,首先是要教师有明确的指导用语,使学生知道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因为要认识三种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所以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形状各异,有的同学准备了大约有二十多个三角形。
一上课,我刚把课题说出这节课研究的内容,就见有的同学开始拿出自己准备的三角形,开始摆。
对我说的话已经视而不见了,我一看,先强调了一下纪律,然后就提出了下面的要求:(1)小组探究按照什么标准来给三角形分类?(2)要把不同的三角形粘在不同的卡纸上,说出各自的特点。
(3)分好后把图形放在汇报者的前面,谁汇报谁出列。
学生明确了老师提出的要求,组长分好工,有的同学分三角形,有的贴,很快得就把三角形按照角的大小分了三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的小组按照边的不同把三角形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等边三角形,另一类是不等边三角形。
因为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学生在操作的时候目标明确,责任心强,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做的很好,知识点学的很到位,效果明显。
3 演示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课程的学习中,有些学具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往往把握不好,这时就需要老师对学具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确学具该如何用,怎样用就是正确的,并且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
有时还可以分步定向指导,逐步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求实效。
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课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动手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学生有的看书,有的拿量角器在角上比比划划。
我近距离观察了几个同学,发现他们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不是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不重合,就是学生拿着量角器不知道如何放,我才知道,学生原来并不明白,不知道量角器如何用。
因此,我拿着教具走向讲台,画了一个角,给同学们做示范: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冲着量角器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经过我的演示,学生找到了0刻度线,明白了重合的意思,因此学的比较好,每个同学都学会了量角的度数。
4 多种操作方法,充分感知知识的表象
表象是连接感知与抽象的桥梁,使人的感性认识向抽象飞跃,起到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
当老师提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后,学生根据要求拿出相应学具,按问题要求动手操作,理解知识。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让学生按照要求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人一组,用学过的知识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时大多数的小组拿出量角器,分别量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
经过小组交流汇报,这种方法大家非常清楚了,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再让学生考虑,如果不用量角器,还有其他办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吗?这时有小组就考虑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平角,是180度。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有的剪,有的拼,有的记录,有的粘起来,这样,都有事干,没有人玩,学习气氛浓厚,这样把操作与思维,思维与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感知表象。
总之,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用好学具,学好数学。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个理念。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 王卫华.教学机智: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诉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2):41-43.
[3]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2004(2).
[4]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