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手中有法,脚下有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中有数,手中有法,脚下有路
作者:沈琴娟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12期
【摘要】思想品德试卷讲评课是九年级后期备考阶段的主要课型。

成功的试卷讲评课,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收获,有利于掌握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消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建立学习信心,优化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出评前分析找原因,力求心中有数;评中互动助提升,力求手中有法;评后总结巧拓展,力求脚下有路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试卷讲评三段式教学
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做试卷、讲试卷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教师经常通过考试来检验复习效果,但考试只是测量学生一定阶段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考后的讲评,评讲课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复习课,其实效性如何直接影响着中考复习的质量和成绩的优劣。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试卷讲评方面存在不少误区:①不教方法,偏重于给学生核对答案,忽视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

虽然学生知道了此题应该选什么,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选;②不论重点,讲评试卷,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③不做研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大都把精力投入到了研究新课上,而忽视了对试卷讲评课的研究。

这些做法使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低,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

由此可见,探索和研究出一套科学而有实效的试卷讲评课教法,已成为教师必须重视和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提高试卷评讲的效率呢?近几年来,笔者尝试构建了一种以"心中有数,手中有法,脚下有路"为主线的三段式试卷讲评课模式。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运行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提高试卷评讲的有效性。

下面就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谈谈"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一、设计理念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客观分析学生答卷的基础上,对准学生在答卷中所反映出来的症结所在,恰当地选取讲评材料,并有所侧重地进行讲评。

这样,教师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讲评材料的数量,而且能使讲评更具针对性,而应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从而直接提高讲评的质量。

(二)辐射性原则。

试题受考试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面面俱到。

出题者往往以点带面地体现课本知识,教师在讲评时应从这一"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
现给学生。

因此,讲评不能就题讲题,而要从一道题出发,将这一道题从改变题干内容、改变设问方式等进行多角度变化,带动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指导性原则。

在讲评中应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理解题意,正确把握答题方向;第二,指导学生理清答题步骤,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第三,试卷讲评多样化。

讲评试卷时要注意变换讲评的方式:有老师讲评、学生讲评和师生共同讲评三种。

(四)主体性原则。

试卷讲评课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依托,但也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

在试卷讲评课中,要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等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试卷评讲课中来,加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

(五)发展性原则。

测试讲评的主要目的不是对学生的成绩作结论,而是要把讲评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讲评必须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如情感、方法)给予高度重视;讲评不仅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更反映了学生的发展与努力成就,而且教师还应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讲评的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群体发展,也关注个体发展。

二、实施策略
(一)评前分析找原因,力求心中有数——讲评课的支撑点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试卷讲评课更是如此。

上课之前老师要根据《考试命题说明》以及学生答卷情况制定出科学、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讲评目标。

要对试卷作出量与质的分析。

对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反映考试基本情况的数据了如指掌。

对优、中、待提高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要在对学生作答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带有共性、普遍性、典型性、突出的问题并加以分类(如:审题问题、基础知识掌握问题、答题技巧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等)为课上提供鲜活的分析案例,为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1.教师认真分析胸有丘壑:教师一定要亲自做一遍试卷,了解试卷所考查的内容知识范围,分析试卷中各试题的难易情况。

要认真批改试卷,记载各题的错误情况,要对试卷进行抽样分析,粗略计算出各题的得分率等共性问题,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所在。

在评讲前教师要对每一份试卷进行统计,计算每道题学生的得分情况。

尽管这一过程比较麻烦,但却是我们评讲中最关键一步,要坚持做好。

不然,没有数据分析,就会拿着试卷泛泛而讲,讲不到要害,讲不到重点。

在统计成绩时,我们可以制订一个错误情况统计表格,对试卷进行统计。

错误情况统计表如表一:
表一:试卷错误情况统计表范例
通过表格,哪题的错误率高,哪题的正确率较高,学生填哪个错误答案较多,学生个体的得分率情况,都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分析出答题的情况,找到学生的薄弱题目,以便在上课时更有针对性。

从上表知道,第3、5题得分率最低,因此就是我们评讲分析的重点。

第1、2题仅有一半左右学生答对,因而是评讲的次重要地方。

而第4、6题得分率很高,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只公布答案即可。

这样通过统计后,我们对学生的考试得分情况就做到一目了然,在评讲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既有重点地讲,又能节约时间,提高评讲效率。

2.学生自我诊断主动升华:一道试题,学生为什么会错,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可能是知识记忆不牢,解题时无法再现所需知识;可能是读题、审题不仔细,没有弄清楚题目的要求,误解了题意;可能是因为分析能力差,抓不住关键条件,不知题目所云;还可能是由于表达不准确,术语使用不规范,列举事例不恰当等。

学生出错的归因分析不应由老师来包办,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寻找出错根源。

为了弄清错答的真正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以通过编制"自我分析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

为此,课前要将试卷和"自我分析表"一起发给学生,做好问卷调查和调查情况统计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

自我分析表如表二:
表二:学生自我分析表范例
此表一式二份,学生填好后,一份留底,一份交教师。

这样做有两个明显作用:首先,学生认真地自我诊断往往能得到最真切、具体的反馈。

多次考试后,学生把每次的"分析表"一起总结,便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努力方向。

其次,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析表"进行分析,便可以发现学生在答题时的习惯、心态以及知识能力情况,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

再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变式题让学生练习,用来弥补知识上的遗漏,补偿能力上的欠缺。

一堂高效优质的试卷讲评课的前提是完备的前期准备工作,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讲评课前教师只有认真批改统计、学生只有自查自纠,才能使教师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试卷讲评时的放矢地进行,避免讲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随意性。

因此,评前分析找原因,做到心中有数这是试卷讲评模式的支撑点,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试卷讲评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二)评中互动助提升,力求手中有法——讲评课的着力点
试卷讲评作为整个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目的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

一节好的试卷讲评课,给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比多考几次试要强得多。

因此,革新试卷讲评课的讲评方法,提高该课型的课堂效率,是所有思想品德课教师尤其是准备"带兵"进行学业考试的九年级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技能。

根据当前思想品德考试的两大类题型——"选择题(客观题)"与"非选择题(主观题)",笔者对试卷评讲课讲评方法作了一些创新性尝试。

1.选择题的讲评——以生评为主,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
(1)学生自评互评 :试卷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自我反思,寻找出错误根源。

理清是心理性错误(如粗心大意)、知识性错误(如知识记忆不清)还是理解性错误(如事理不能结合)。

一般而言,属心理性错误的学生直接更正即可,同时在该题旁写些警示性语言提醒自己下次小心。

后两种错误则需学生通过翻查课本和分析推断才能解决。

教师提倡用反证法来推断或印证错题中的观点。

这里的反证法是由老师提供三种路径来实现的:一是依据课本原文观点来推翻(凡与课本原文观点相悖的观点就可以排除);二是依据能存于现实的事例来推翻(能举出一个现实生活事例证明该观点是不成立的);三是依据逻辑推理导出不合理结果来推翻(通过对错题观点的演绎推理会得出一个不合情理的结论或结果反过来证明该观点是不成立的)。

这几种路径既可用于学生自评,也可用于学生互评。

由于互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能够有效组织的互评比自评效果会更好。

当然,如果是互评,最好能事先分好比较固定的学习小组,同时辅以适当的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这时,教师要面临的问题转变成如何掌控火候,防止学生从积极参与变成过度兴奋。

(2)教师解惑讲评:在经过学生自评互评之后,选择题中存在的多数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剩下的就是比较难啃的骨头了,那是一些带有普遍困难或普遍争议的问题。

这时,教师就引领学生进入"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环节。

教师站在讲台上扮演"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学生则扮演"记者"角色。

由于学生对问题思而不得,发问就会相当积极,而教师只需沉着应对学生提出自己或学习小组中存在的问题,一一给予释疑解惑,并注意从解题方法上进行指引,就能较好地将试卷中的难点讲评过关。

一般而言,这个时候提出的问题,焦点都比较集中,往往是大家共同遇到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会特别集中,讲评效果也就特别好。

而对发问的同学来说,发问也成为一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如果能得到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之类的评价,则会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更加自信与快乐。

有时,组织得好的话,"新闻发言人"的角色还可以由该次考试成绩优秀的一个或几个同学担任。

一方面是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给这些"优生"展示自我,使其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基础好的学生对试题、课文、材料的更深思考。

因为只有比别人高出一个思考层次,他才可以自如应付别人"故意刁难"的问题。

(3)评后巩固训练 :在讲评完成后,针对学生在该次测试中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所涉及相关知识点或解题技巧,变换角度变换材料设计新题,通过投影让学生当堂训练,以增加知识点再现率或技巧使用率,使掌握的东西经过再实践从感性升华到理性,更好地巩固讲评效果。

通过以上三步,学生对测试中选择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就会更熟练,理解更深刻,同类错误的重犯几率就低了。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试卷讲评形式中,始终处于参与状态,不仅能有效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犯困的问题,还能得到身心的愉悦感与自我肯定的成就感。

2.非选择题的讲评——采用范例分析的方式进行
(1)选取范例 :首先,教师要熟悉班级同学的答卷,每道大题都选取一二份典型答卷作为范例样本,既可选取正面的优异的答卷,也可选取反面的有各种疏漏的答案,选取反面样本时,要注意充分考虑该生的心理特点,一般宜选心胸宽厚的学生的答卷。

范例的典型与否要综合考虑答卷答案观点全面性、解题技巧、答案组织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可根据教师近期想主要训练的某方面能力来选取。

然后,将各份范例样本扫描截取下来,作为课件素材在课堂中通过投影呈现。

由于选取的范例样本来自于学生,往往一下子就能聚集起学生的目光,伴随着"这好像是某某某的试卷"的窃窃私语,学生就会开始审视范例中的答案。

例如在九年级阶段性考试中有这样一个综合性题目:
2010年小明家好事连连:爷爷依法经营自己开办的服装厂,年终收益20万元,爷爷如实上缴了税款,被评为"纳税先进个人";在某国有企业担任技术研发主任的爸爸,因研发了一种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销往国外,为企业创造巨额利润,获得了十万元的"特殊贡献奖";妈妈因细心照顾常年卧病在床的婆婆,被评为社区"十佳好儿媳"。

根据材料运用知识回答:企业和社会对小明的爷爷、爸爸、妈妈给予表彰和奖励分别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回答全面的不多。

我在看了学生的答卷后选取了一则反面的答案作为范例样本扫描截取下来,在课堂中通过投影呈现。

摘录如下:
企业和社会对小明的爷爷、爸爸、妈妈给予表彰和奖励能够鼓励人们去开办私营企业,像小明爷爷一样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做人,还能激励人们发展创新能力,依靠发明创造获得高收入,还能号召老百姓像小明妈妈一样孝顺家里的老人。

(2)分析点拨:在学生看完范例中的答案后,教师就可渐次抛出三个问题:"你觉得这样的答案可得多少分?""你为什么要扣分?" "为什么给他满分?" "如果给你来答,你会怎样完善这个答案?"这里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然后,围绕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引导学生从审题方法、答题技巧、知识回放、答案组织、答题格式等方面对范例样本进行思考和完善,逐步把范例样本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来,形成对好答案标准的感知,并通过对照、评价自己的答案,检查自身疏漏。

实际上,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是不断锤炼学生对审题、解题、答题的感觉。

例如:
笔者在课件上呈现上述答案后,顺势问:"这个题目总共是六分,同学们来当小老师,你觉得这个答案他能得几分?"马上同学甲说:"我觉得最多给他三分,因为他问题都没看懂,明明是分别要分开写,他却拧在一起回答了。

"我因势利导地问:"你说的不错,他审题的确不清楚,那如果是你来回答,你会怎么调整呢?"甲同学说:"先回答企业和社会对小明的爷爷表彰和奖励的意义,再回答企业和社会对小明的爸爸表彰和奖励的意义,最后回答企业和社会对小明的妈妈表彰和奖励的意义。

"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中间用分号隔开!"我问全班同学:"你们说这样是不是更好呢?"全班认可。

这时班里一位性格外向有点小调皮的男生说:"不一定要用分号的,写上一二三的序号不是更清楚吗?"我微笑着看他说:"您的主意真不错,答题有序号,会标数字,那是答题规范,有条理的表现,我们班就有同学是这样做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接着我投影了一位学生的答案,条理一清二楚,同学们很佩服。

"对这个答案还有其他的意见吗?"同学乙发言说:"老师您以前上课说过,意义这类问题最好使用有利于这样的字眼来回答。

"我一听,的确不止一次讲过,我表扬他:"不错,记得很牢,那么您认为可以怎样完善呢?"乙学生自信满满地回答道:"企业和社会对小明的爷爷的表彰有利于鼓励人们去开办私营企业,像小明爷爷一样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做人;企业和社会对小明的爸爸的表彰有利于激励人们发展创新能力,依靠发明创造获得高收入;企业和社会对小明的妈妈的表彰有利于号召老百姓像小明妈妈一样孝顺家里的老人。

"我询问全班道:"同学们听哪种表述规范?"大家肯定了同学乙的意见,我引导说以后大家"遇到""意义"请您使用"有利于"!这就是答题的技巧!
"用出您的智慧,亮出您的慧眼,看看还有问题吗?"我激励他们继续发现问题。

在一阵沉思后,同学丙发言说:"我觉得这个答案是有点道理,但是都是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口语,不那么正式,看着有点别扭。

""你有一双慧眼,说的非常好!那依你看怎么改恰当?"我问。

同学丙断断续续地边想边说:"像小明爷爷一样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做人,其实用课本的书面语言说,就是……要我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我伸出了大拇指表扬他说:"真棒,会使用思品专业术语,就是要这样!"我接着又问:"号召老百姓像小明妈妈一样孝顺家里的老人这也是口语吧,谁会使用术语表达?回顾课本知识思考,也可以讨论一下。

"过了一会儿,好几个同学跃跃欲试,有的说:"弘扬中华民族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有的说:"自觉履行孝顺父母的法定义务。

"还有的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我表扬他们回答得有水平,因为会使用专业术语回答,避免了口语化。

接着我又话锋一转说:"其实课件上的答案并非一无是处,也有一处使用了专业术语,那就是企业和社会对小明的爸爸表彰和奖励有利于激励人们发展创新能力。

"学生点头认可,我追问道:"企业和社会对小明的爸爸表彰和奖励还有何意义、回顾课本知识思考。

"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学生丁回答:"我觉得那些对社会贡献大的人得到较多的报酬,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还有利于企业和国家留住人才,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我肯定他,并对全班同学说:"答案要考虑周到,尽量不少答,遇到问题,学会搜索学过的知识,回归课本知识,前提就是要对课本熟悉并且理解,让我们一起努力!"
"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答好非选择题要注意哪些方面?"同学们踊跃发言着,"要审题,不仅要审题目,还要审设问"、"要有答题技巧"、"要使用专业术语"、"答题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对课本知识还要熟悉"、"答案要全面"。

接下来,我要求全班看自己的答案,找找有哪些不足,查漏补缺,重组答案。

(3)答案重组:经过前两个环节之后,学生对该题如何作答已大致清楚,但还未能形成整体而明晰的答案印象。

这时就可要求学生进行答案重组。

重组的方式可用学生互相口答或全班笔答进行,具体可依题目设问的难易程度和课堂剩余时间而定。

然后教师再对学生重组的答案进行评价,主要是肯定评价,提升学生的信心与兴趣。

例如:
上述案例中,学生们开始重组答案,看着课堂剩余时间还比较充裕,我要求全班笔答。

然后任选学生写的答案在实物投影上在展出,写完后课堂剩余时间不多,就选了一份,答案如下:
①表彰爷爷:有利于给人们树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榜样。

②表彰爸爸: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国家和企业吸引人才,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发挥收入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

③表彰妈妈: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出示参考答案:
①表彰爷爷合法经营、诚信纳税的行为,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分)
②表彰爸爸自主创新、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行为,有利于那些对社会贡献较大的人得到较多的报酬,有利于发挥收入与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2分)
③表彰妈妈孝敬婆婆的行为,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有利于教育和引导人们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分)
对照参考答案,我让学生们来评分,我也评价了学生的答案:答题规范,条例清楚,使用专业术语,紧扣课本知识。

更是强调比起该生原先的答案要好的多,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学生会因为自己的重组答案被老师点评而兴奋,这不仅是因为老师发现了他得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照、评价自己的答案,检查自身疏漏重组答案,学生对审题、解题、答题的日益有感觉,对自己学好思品课更自信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