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指针对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语文学科所制定的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关于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文件。
近年来,语文课程标准也不断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下面就是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基本语言能力: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包括听、说、读、写。
2、文学素养: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3、心理素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专注能力,掌握基本听取信息的技能。
2、说:培养学生正确清晰的说话能力,掌握丰富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技巧。
3、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各种文本类型的阅读技能。
4、写: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符号和表达能力,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5、文学: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基本认识和鉴赏能力,让其了解各种文学类型和文学作品,提高其文学审美水平。
三、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发展。
1、活动化教学:采用游戏、竞赛、戏剧等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达到知识的主动掌握。
3、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效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如音频、视频等媒体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
四、教师角色1、引导者:教师应扮演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能力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2、组织者:教师应通过活动策划、课件准备等方式,保证教学流程的有序性和教学质量。
小学低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低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介绍小学语文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教育部制定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教育目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交际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等方面。
1.语言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规范、流利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语言运用。
2.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各种文本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识字能力。
3.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功,使其能够进行准确、清晰、生动的表达。
4.口头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有效口语交流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听取能力和互动能力。
5.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和文化的认知,提高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6.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传统文化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课程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口头表达、阅读、写作、诗歌鉴赏、古代文学欣赏、现代文学欣赏等方面。
1.口头表达: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包括口头演讲、口头表述等。
2.阅读:培养学生对各类文本的阅读能力,包括课本文章、小说、诗歌等。
3.写作: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包括作文、日记、读后感等。
4.诗歌鉴赏: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各种诗歌的能力,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
5.古代文学欣赏: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包括古诗、古文等。
6.现代文学欣赏: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包括小说、散文等。
三、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性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
1.启发性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2.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学习,使语言学习具有实际意义。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发展综合素质,培养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发展综合素质,培养语言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写作、听说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品德和情感。
二、教学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讲解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汉字、词汇、语法等;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发展学生的品德和情感,包括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
三、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方法;2.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掌握写作技巧;3.词汇:掌握常用汉字和词汇,了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4.语法:掌握汉语语法基本规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拼音: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能够正确拼写和朗读汉字。
四、教学方法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1.授课: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2.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实验:采用实验、实践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4.活动: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如朗诵、演讲、写作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评估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评估方式应该多元化,包括以下方面:1.平时作业:布置平时作业,如练习、作文等,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和口试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4.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和个性特点,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评估方式的多元化,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其全面发展。
小学低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低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低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一、总目标1.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
4.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研究,在实践中研究、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约3500个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培养学生喜欢研究汉字的愿望,主动识字。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准确地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研究独立识字。
二)阅读1.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养综合素质,注重实践与应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养综合素质,注重实践与应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以适应21世纪的知识社会需求。
本文旨在介绍最新修订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的教育要求和学习方向。
二、课程目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课程目标包括:1.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包括汉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等;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熟练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总结等;3.培养写作能力,包括日记、作文、书信等不同文体的写作;4.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自信、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5.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如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关心他人等。
三、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备知识、拓展知识和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
1.必备知识:主要包括汉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等基本语文知识。
2.拓展知识:包括经典文学作品、传统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等。
3.实践活动:包括写作、口语表达、语文实践活动等,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四、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1.教学时间:保证每节课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避免过多的讲解和机械练习。
2.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材编写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选取内容丰富、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融入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教材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3.教材应设置多种实践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标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两份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第一个全国性语文课程标准,于2001年实施。
该标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想品德。
其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基本语言知识;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思想品德则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道德情操、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
该标准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教育。
此外,该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于2017年实施,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升级。
该标准从“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该标准强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该标准提倡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多元评价,以照顾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两份标准的联系和区别两份标准都是针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们都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品德。
但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探究式学习和多元评价。
同时,该标准也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与此不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了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注重个性化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
总之,两份标准都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们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思想品德。
2012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2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2012-03-16锦州教育网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窗口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其中语文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却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论坛)课程按照能力水平设为9级。
今年秋季新学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启用,中小学生将有望用上据此修订的新教材。
三四年级会写字减400个虽然新旧语文课标均要求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
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
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到1000字统一成低限——800字。
增加20篇背诵篇目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
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
新课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背诵推荐篇目-1至6年级(6篇)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
-7至9年级(14篇)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与谢中书书,陶弘景;湖心亭看雪,张岱;河中石兽,纪昀。
小学1-6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是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制定的教学大纲,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内容要求、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言感知能力,激发语言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其次,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汉字、词语、句子和篇章等内容,同时还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和现代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审美情感。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古代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再次,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教学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语文学习。
最后,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进行语文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提高。
综上所述,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是一份重要的教学文件,对于指导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时间:2012年9月7日地点:上郢小学办公室参加人员签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必然回归。
然而,在新课标和新教材广泛实施与推行的今天,仍有不少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他们用固定的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教学方法,隔绝了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扬,使得语文学习如同“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同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展教学时空,有意识地增加语文课本内外的联系,加强语文课堂与生活的沟通,注重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变封闭为开放,使得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总结出了开放性教学的比拟成功的模式一、向课前开放实作好铺垫1、查阅相关资料语文学习在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即课本的同时,还应该引进相关背景材料,作为文本的有利补充,如作者简介、写作时代、课外资料等。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既可以增加信息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提高他们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和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查找课外资料与阅读过程中就拉近了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因而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2、提出研究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
〞因此,我们在语文课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设计。
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提出几个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上课之前提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问难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进展探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是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修订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下面是对该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旨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获得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鼓励学生体验语文大语境的思维和表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倡导多元评价,注重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
二、培养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文字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文言文、阅读经典文本、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认同感。
三、倡导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注重评价和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全过程,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发展评价。
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评价的指导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一)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语文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掌握适应本质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个性。
二)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语文课程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涵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同时,语文课程也应该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课程内容一)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是语文课程的基础,包括识字写字、语音语调、语法语义、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该通过语文课程的研究,掌握这些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学生应该通过语文课程的研究,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能力,掌握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日常交往和社会沟通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该通过语文课程的研究,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技能,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能力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
同时,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在语文研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三)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研究文字和语言,更是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语文研究中掌握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四)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研究特点和能力水平。
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三、课程目标和要求一)语言能力方面1.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正确地使用汉语语言。
2.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各种类型的文本,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和评价。
3.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4.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交流。
二)思想道德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3.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三)科学文化素养方面1.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研究。
2.各种文本类型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3.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4.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5.科学文化知识的研究和应用。
6.信息素养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发现知识。
2.合作研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全文)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9'CLA'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9'CLA'1.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9'CLA'1.2)(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9'CLA'1.2.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9'CLA'1.2.2)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