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荒岛余生》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荒岛余生》电影片段或剧本的观看设备;2.《荒岛余生》小组合作活动的教具和材料;3.特定场景或情节的游戏道具。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播放《荒岛余生》电影片段或阅读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中有5到6名学生。
每个小组负责演绎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或场景,可以是他们觉得有趣或关键的部分。
小组之间可以有一定的竞争,比如谁能最快准确地表演出来,或者利用创新元素改编成自己的版本等。
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协商和分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口头表达训练:每个小组表演完后,要求组内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介绍他们表演的情节或场景,可以包括人物的特征、剧情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提出问题或提出改进意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给每个小组一个特定的场景或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知识,进行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荒岛上如何寻找食物,如何防止野兽群的攻击,如何制造一个可以帮助航空飞行器降落的信号器等等。
鼓励学生融合各自的想法和创新,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学生的解决思路和效果,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和小结: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发言,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自主反思,并找出自己在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给予改进的意见。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反思荒岛生存这一场景所教给他们的东西,比如坚持、执着、相互帮助等等。
四、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利用《荒岛余生》这个故事编写自己的故事或创作一个新的情节。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了解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应对困境的意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风光,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会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
2. 分析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应对困境的意志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理。
2. 学会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荒岛生存环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讨,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 荒岛生存:讨论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应对困境的意志和能力。
4. 生活哲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准备相关问题。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荒岛余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课文朗读: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纠正发音、停顿等问题。
4.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讨论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荒岛余生》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体会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困境,要有勇气和信心去战胜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生存经历,体会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荒岛余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3.分析主人公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提炼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文中的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4.合作探讨主人公在荒岛上面临哪些困难?主人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主人公的生存经历。
2.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荒岛、火、船等。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3.合作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对你有何启示?你认为主人公能否成功离开荒岛?为什么?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课后作业展示让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如绘画、写作、演讲等。
2.交流感悟让学生谈谈在学习《荒岛余生》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在分析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荒岛余生》这部作品,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了他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和信心。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荒岛余生》教学设计(通用13篇)《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写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没有生动的故事,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作品主题:“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要求】1、通过速读课文,理清鲁滨孙的思路。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或不幸,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3、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4、引导学生体会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了解小说通过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整合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1、在《命运》的乐曲中,忆贝多芬及上册课文的部分内容。
2、大家还知道哪些像贝多芬一样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3、引入课题,提出疑问:鲁滨孙如何寻求生存下来的希望呢?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滨孙心理活动的词语、句子,填空:刚到岛上时,鲁滨孙的心情相当悲观绝望,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即可看出。
后来他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_____________,理智已经能够逐渐控制失望的心情,所以鲁滨孙决定在荒岛上_________。
于是他“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2、根据课题,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三、精读赏析1、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女生、男生对比读坏处、好处,边读边想、边听边想:鲁滨孙是怎样寻求自我安慰的?2、找出文中富有教育意义、能概括全文主旨的话。
3、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联系旧知。
四、合作探究1、质疑: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小说是通过什么方法把人物塑造得如此令人敬仰呢?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归纳:板书:鲁滨孙是个的人屏幕显示:小说运用第___人称叙述,通过_____描写刻画人物。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3)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困境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3. 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困境等。
三、教学难点1.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荒岛求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岛求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课文《荒岛余生》。
2. 阅读理解:(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经历了什么困境?(2)查尔斯·罗伯茨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挑战?他是如何应对的?(3)课文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他们与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下列问题:(1)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他在荒岛求生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有哪些?如何看待这些问题?(3)从故事中可以学到哪些人生哲理?4. 欣赏与评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3. 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乐观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荒岛余生》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商人查尔斯·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暴,被冲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凭借智慧和勇气,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终得以获救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说封面、作者简介和故事梗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你会如何生存下去?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3.5 文学鉴赏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进行阅读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鉴赏心得。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梗概,了解鲁滨逊的荒岛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培养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困境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荒岛余生》的相关章节。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3.合作探究1.鲁滨逊在荒岛上面临哪些困境?2.鲁滨逊是如何克服这些困境的?3.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表现出了哪些精神品质?(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教师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理解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
5.案例分析1.鲁滨逊在荒岛上种植粮食的过程。
2.鲁滨逊制作陶器的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感悟。
2.深入阅读《荒岛余生》,了解鲁滨逊的其他故事,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鲁滨逊的勇敢、坚韧、乐观精神。
4.作业布置注重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
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课本所附的《名著导读》。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导入1.让读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2.教师提示:欧美的许多国家都把这部作品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必读书,因为在鲁滨孙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务实、创新进取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荒岛余生》(板书)就是这部作品的节选,这里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而是围绕着鲁滨孙刚到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的。
3.出示教学目标(投影)整体感悟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语,划出。
教师投影出示字词练习,学生齐读、解释。
2.理清文章结构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a.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b.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c.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这是本节课应该解决的重点,教师最后明确:鲁滨孙落入荒岛之初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要不要活下去?有没有前途了?怎么才能活下去?需要解决哪些物品?光有物质条件算不算生活?概括起来也就是课文结构的三个部分,即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荒岛余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1、收集作者丹尼尔#8226;笛福的有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一、导入:时下兴起一种“生存夏令营”活动,就是把志愿者放在荒山、荒岛等地方,以此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生存能力。
其实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就写过题材类似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部作品。
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分散、细碎,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下一步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
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三个阶段三个部分解决生存困惑(1—3)节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采取具体行动(4—9)节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寻求精神寄托(10—12)节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2篇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2篇Teaching design of "the rest of life on a desert island"《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2、篇章2:《荒岛余生》教案设计篇章1:《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22荒岛余生笛福案例提供机场路中学杨曙陈金兵【教学设想】我们希望人生能够一帆风顺,但谁都不能保证这一切,现实可以残酷地粉碎我们的良愿,就像鲁滨孙离奇的人生意外。
鲁滨孙他满可以无限悲伤,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但他却无比坚强地鼓舞自己,以顽强的意志力和超凡的创造力,演绎了生存的神话。
鲁滨孙的生存经历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素材。
基于此,概括与复述故事梗概、感受鲁滨孙近乎绝望中的求生欲望、探询鲁滨孙在逆境中心境不断坚强的过程、体味鲁滨孙独特的自我激励之法、感悟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可贵精神、学习应对灾难等,都不失为好的教学角度。
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战胜困难,超越自我,这是本文的精髓。
设计A着重于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心理过程的分析,学习其战胜困难的精神。
设计B着重从生存需要的最低条件的角度出发,剖析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心态,教给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资料平台”中特别选编了三篇文章,第一篇中的人物面临死亡和良知的两难抉择,内容侧重于对生存困境时刻人的良知的拷问;第二篇中霍金面临的则是来自于自身的困境,实现“我”的心灵内部的伟大历险,是对自我的伟大超越,其意义同样等同于对心灵之外的自然的超越;第三篇人物的探险行动中弥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民族豪情,对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熏染,希望三篇文章能够从上述两种设计之外,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的构建起到填补作用。
《荒岛余生》教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荒岛余生》教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荒岛余生》教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文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更是十分关键。
而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呢?本文将以《荒岛余生》教案为例,为大家介绍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一、《荒岛余生》教案简介《荒岛余生》是一门以探究生存与团队协作为主旨的课程。
通过分组模拟,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学生需要在荒岛上进行自救,并通过协作实现生存。
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们对团队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机智、勇气、决策和领导力等能力。
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原则设计初衷:激发学生对团队协作的兴趣,从而增强其动机,并且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升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意识,进而形成更有活力的团队和学习氛围。
设计方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团队配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动。
设置具体目标,根据这个目标,结合教学实际,采用“能力+方法+技巧”的教学原则,在课程的不同阶段不断适应、调整、调整,推动团队运作能力不断提高。
三、《荒岛余生》教案教学实施解析1、预热环节:教师预热时可以通过语言的策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加期待在团队协作方面的学习。
同时也可以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进行一番解读。
从而给学生们培养出一个“尝试、调整、实践”的教学思路。
2、体验环节:通过模拟环节,学生需要在模拟的团队环境中学会加入团队,选择岗位,合理利用资源,建立团队互信、实现各种任务。
当学生们动手实践后,他们会发现只有通过协作和分工,才能够完成多个任务和挑战。
同时也要注意监督和评估过程,确保学生能够达成更高的协作效果。
3、总结环节:教师需要总结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内容,并通过课堂讨论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召开一个总结会议。
这个会议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看到团队中的积极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_9.doc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主人公身上闪耀的精神光辉──他对生命的思考和态度,以及他在求取生存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3、启示:生活中有数不清的荒岛,鲁滨孙精神将对我们有所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1、讨论并概括鲁滨孙精神:珍视生命,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反抗命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2、联系自身生活,借鉴鲁滨孙的坏处好处对照法分析问题。
【授课设想】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展开思考、讨论。
采用幻灯等辅助教具,通过拓展阅读和比较阅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主人公形象,并以一些课堂活动加深课文和学生自身的联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看图片:图片中的人物似乎置身于荒岛中,虽衣裳褴褛,但手执枪支,目光如炬,他是谁?是的,他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人公,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鲁滨孙,一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当我们的主人公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他无法忍受平淡无奇的生活,对海外生活的冒险和挑战充满了向往。
于是,他带着自己的梦想偷偷出游了。
没想到,在一次大风暴中,他一个人被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
这28年的艰苦时光向人们证明了生命的坚韧,奏出了生命的强音。
二、拓展阅读在学习今天这篇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阅读这部作品另一些精彩片段。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51页,阅读名著导读《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阅读后请谈谈你对鲁滨孙的印象,或者,认为他可以活下去吗?为什么?(学生可各抒己见)三、课文研习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荒岛上,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的解决了许多衣食住行的问题,顽强的活了下来。
但同学们推想一下,流落荒岛之初的鲁滨孙在适应荒岛生活之前可能会经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心理斗争、心理适应?)是的,我们的课文节选正是鲁滨孙流落荒岛之处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心理过程。
1、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主要面临着什么问题?⑴生存问题:生存还是毁灭?(1~3段)①文中哪个段落哪些词语表明了鲁滨孙的悲观绝望?②不再沉溺在绝望中,选择生存下去的理由?⑵物质问题(4~9段)①4、5自然段不厌其烦地叙述鲁滨孙计算时间这件事,用意是什么?②6、7自然段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写鲁滨孙从船上获得的价值不大的东西以及尚缺乏的东西,用意是什么呢?③8、9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⑶精神问题(10~12段)①身陷孤岛,鲁滨孙可能面临哪些精神问题?②鲁滨孙如何解决自己的精神问题?从中有所收获吗?2、作业:思考:⑴鲁滨孙制胜的方法中有什么是可以借鉴的?⑵如何概括鲁滨孙精神?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复习并检查上节课内容1、学生结合图片,复述小说的内容;2、提问:课文选取的是小说的哪一部分?海难逃生,是否意味着鲁滨孙已经战胜死亡?摆脱了狂风巨浪的袭击,鲁滨孙的生存又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威胁?(生存、物质、精神)3、新课研习:⑴课堂活动:鲁滨孙要活下去,应该怎么办?请用鲁滨孙,你要,要,,而不要的句式对其提出忠告。
《荒岛余生》第一课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荒岛余生》第一课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荒岛余生》第一课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本教案是以香港作家陈忠实所写的小说《荒岛余生》为教学材料。
本教案的设计是以高中英语1年级的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课程目标是通过阅读这本小说,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理解和掌握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口语能力;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作者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课程内容:一、课堂导入:用短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荒岛的环境和生活状态,然后请学生讨论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生存,并就荒岛生存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小组讨论。
二、阅读小说第1-2章,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的开头是什么?什么是海难?男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男主人公在什么情况下醒来的?2. 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 描述男主人公在岛上的生活状况和感受。
4.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信息。
三、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小说中男主人公在岛上的生存策略。
2. 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和信息,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看法。
四、写作练习:1. 要求学生写一篇200-300字的文章,描述自己在荒岛上的生存策略和心情。
2. 要求学生写一篇500-600字的文章,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信息,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1. 讨论学生的作文,给予肯定和建议。
2. 引导学生总结课程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材分析:本教案的教学材料是一部有关人性和生存的小说《荒岛余生》。
这本小说的情节紧张、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说的主题很明显是人性和生存。
男主人公在荒岛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寻找希望,最终得以生还。
这样的故事情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反思人类的哪些优点和劣点在生存中被放大或者被消失。
通过学习这样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生存中的困难,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是多元化和互动式,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
《荒岛余生》说课设计-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说课设计|荒岛余生教学设计我说课的题目是《荒岛余生》,它节选自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现就相关内容说明如下【教材分析】《荒岛余生》是鲁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训练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记录了主人公鲁滨孙初陷荒岛时由于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展现了他的心理历程的变化。
【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中的心理描写。
3、学习鲁滨孙的精神,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应对生活中挫折的能力。
【教法分析】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学法分析】运用自主自悟学习法,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导入二、整体感悟: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三、研读课文,质疑问难1、理清人物心理历程,划分层次可以按照以下几个问题:⑴ 是生存还是毁灭,鲁滨孙的心理如何变化?(生存问题)⑵ 怎样活下去?(物质问题)⑶ 是像动物那样活着,还是像人一样文明?(精神问题)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学生可以先自主学习,再在小组中解决疑难。
2、问题研讨:⑴ 深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那些活下去的理由?⑵ 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⑶ 如果换成你,你会不会也像鲁滨孙那样勇敢的在荒岛自己生活?由此看出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四、课外拓展,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挫折?你是如何克服的?思考一下说一说。
五、作业1、把感悟生活的内容写下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课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
【板书】荒岛余生笛福生存问题失望信心物质问题计时间物品造围墙觅食精神问题记日记总结经验安心生活感谢您的阅读!。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雷德维克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品味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和象征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作者、出版时间、时代背景等。
2. 故事梗概: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事件发展。
3. 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雷德维克的性格特点:勇敢、坚韧、乐观、自省等。
4.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荒岛象征人生困境,自我拯救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梗概、人物性格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主人公和故事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艺术。
2.2 教学手段1. 纸质教材:小说原文、相关评论、分析文章等。
2. 电子设备:PPT、视频资料、网络资源等。
3. 投影仪:展示小说封面、插图、重要段落等。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
2. 教学进度:每课时完成1-2个教学目标。
3.2 教学步骤1. 课时1:介绍小说背景,讲解情节梗概,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
2. 课时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雷德维克的性格特点,进行案例分析。
3. 课时3: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分析语言艺术,进行互动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读后感或人物分析文章。
3. 知识掌握程度:测试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象征手法的掌握情况。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收集建议和意见。
2. 教师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读物: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同类题材的小说等。
2. 观看电影版本:对比小说和电影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讨论。
《荒岛余生》教学案例
《荒岛余生》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荒岛余生》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分析人性的表现和困境中的决策。
教学准备:1. 一份《荒岛余生》的教学案例;2.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1. 教师先给学生讲解《荒岛余生》的背景,提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将教学案例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
学生可以在边阅读边做标记以便回答问题。
3. 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进行讨论并提问学生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看法。
例如:- 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是否能理解主人公为什么会处于这种困境中?- 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心理和行为有何表现?你认为这些表现如何展示人性的本质?- 在故事中,主人公需要做出一些重要的决策,请列举一些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的选择,并针对这些选择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分析和讨论问题。
5. 学生可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写在练习本上,并和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
6.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故事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荒岛生存的故事,比较不同故事中人性的展现和决策的选择,并尝试对比分析。
2.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在荒岛上的情境,通过讨论和展示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教学延伸(续):《荒岛余生》这个故事引发了对人性的深思。
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扩展思考,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讨论人性的本质以及在困境中人们会如何做出决策。
例如,学生可以探讨以下问题:-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是善良还是自私?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界的热议话题,故事中主人公面临生存的考验,各自的行为如何展现人性?- 人们在极限存活环境下会如何选择?在面对荒岛生存的困境时,主人公们无法依赖外界的规则和道德准则,他们的决策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是人性的真实展现还是境遇所迫?- 如果你置身于荒岛之中,你会根据什么标准选择合作伙伴?是出于自利的考虑,还是出于道德的约束?你会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一样做出类似的选择吗?- 故事中,主人公们都面临着道德和生存价值的抉择,他们如何权衡自己的选择?这些选择会对他们的人性产生何种影响?- 对于生存来说,人性的抉择和道德是否互相排斥?在困境中,一个人是否可以继续保持道义和善良?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以事例和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
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
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
教师小结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研读探究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
地活下去,这需要很的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体验反思
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造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
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要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
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