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教案

合集下载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

2.通过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培养面对困境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荒岛余生》2.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你会怎么办?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荒岛求生的故事——《荒岛余生》。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品质。

三、课堂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感受其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讨论: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有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复述课文故事。

2.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2.分析这些写作手法对表现主人公品质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荒岛求生的故事。

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荒岛求生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六、课后拓展1.请同学们收集关于荒岛求生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

2.组织一次荒岛求生主题的班会,讨论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勇敢面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从主人公的经历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培养面对困境的勇气。

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勇敢面对,坚韧不拔。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课文细节,理解主人公如何在荒岛上运用科学知识和生活智慧。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荒岛余生》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荒岛余生》电影片段或剧本的观看设备;2.《荒岛余生》小组合作活动的教具和材料;3.特定场景或情节的游戏道具。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播放《荒岛余生》电影片段或阅读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中有5到6名学生。

每个小组负责演绎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或场景,可以是他们觉得有趣或关键的部分。

小组之间可以有一定的竞争,比如谁能最快准确地表演出来,或者利用创新元素改编成自己的版本等。

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协商和分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口头表达训练:每个小组表演完后,要求组内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介绍他们表演的情节或场景,可以包括人物的特征、剧情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提出问题或提出改进意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给每个小组一个特定的场景或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知识,进行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荒岛上如何寻找食物,如何防止野兽群的攻击,如何制造一个可以帮助航空飞行器降落的信号器等等。

鼓励学生融合各自的想法和创新,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学生的解决思路和效果,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和小结: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发言,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自主反思,并找出自己在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给予改进的意见。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反思荒岛生存这一场景所教给他们的东西,比如坚持、执着、相互帮助等等。

四、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利用《荒岛余生》这个故事编写自己的故事或创作一个新的情节。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了解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应对困境的意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风光,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会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

2. 分析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应对困境的意志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理。

2. 学会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荒岛生存环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讨,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 荒岛生存:讨论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应对困境的意志和能力。

4. 生活哲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准备相关问题。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荒岛余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课文朗读: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纠正发音、停顿等问题。

4.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讨论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荒岛余生》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体会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困境,要有勇气和信心去战胜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生存经历,体会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荒岛余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3.分析主人公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提炼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文中的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4.合作探讨主人公在荒岛上面临哪些困难?主人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主人公的生存经历。

2.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荒岛、火、船等。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3.合作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对你有何启示?你认为主人公能否成功离开荒岛?为什么?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课后作业展示让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如绘画、写作、演讲等。

2.交流感悟让学生谈谈在学习《荒岛余生》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在分析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荒岛余生》这部作品,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了他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和信心。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荒岛余生》教学设计(通用13篇)《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写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没有生动的故事,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作品主题:“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要求】1、通过速读课文,理清鲁滨孙的思路。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或不幸,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3、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4、引导学生体会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了解小说通过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整合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1、在《命运》的乐曲中,忆贝多芬及上册课文的部分内容。

2、大家还知道哪些像贝多芬一样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3、引入课题,提出疑问:鲁滨孙如何寻求生存下来的希望呢?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滨孙心理活动的词语、句子,填空:刚到岛上时,鲁滨孙的心情相当悲观绝望,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即可看出。

后来他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_____________,理智已经能够逐渐控制失望的心情,所以鲁滨孙决定在荒岛上_________。

于是他“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2、根据课题,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三、精读赏析1、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女生、男生对比读坏处、好处,边读边想、边听边想:鲁滨孙是怎样寻求自我安慰的?2、找出文中富有教育意义、能概括全文主旨的话。

3、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联系旧知。

四、合作探究1、质疑: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小说是通过什么方法把人物塑造得如此令人敬仰呢?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归纳:板书:鲁滨孙是个的人屏幕显示:小说运用第___人称叙述,通过_____描写刻画人物。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3)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困境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3. 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困境等。

三、教学难点1.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荒岛求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岛求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课文《荒岛余生》。

2. 阅读理解:(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经历了什么困境?(2)查尔斯·罗伯茨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挑战?他是如何应对的?(3)课文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他们与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下列问题:(1)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他在荒岛求生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有哪些?如何看待这些问题?(3)从故事中可以学到哪些人生哲理?4. 欣赏与评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3. 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乐观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荒岛余生》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商人查尔斯·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暴,被冲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凭借智慧和勇气,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终得以获救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说封面、作者简介和故事梗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你会如何生存下去?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3.5 文学鉴赏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进行阅读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鉴赏心得。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荒岛余生》教学设计11、了解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2、着重把握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鲁滨逊的精神品质鲁滨逊的精神品质3、学习鲁滨孙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是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从中体现人物性格;难点是使学生能从主人公身上吸取可贵的精神品质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

(目标设计用意:既体现知识性,使学生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懂得如何去重点品味一部小说;又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结合自身,有所收获,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导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接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

这部小说也为作者本人赢得了近500个头衔,时至今日,它仍是西方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部小说,你知道这部小说吗?(《鲁滨孙漂流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呢?请同学讲讲有关鲁滨孙的故事。

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来了解这部小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分析文本〗一、看一组鲁滨孙在海上遇险的图片,听老师讲述这一情景。

学生可以看着画面,也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体会,慢慢地融入到这个情境中去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鲁滨孙和他的十位同伴驾着他们的航船,在海上静静地航行着,一切是那么地安详,一切又是那么地静谧。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海上刮起了一阵猛烈的飓风,掀起了小山似的巨浪。

巨浪恶狠狠地扑了过来,一下就把他们的航船翻了个底朝天。

他们立刻转移到准备好的小艇上,谁知又一个巨浪打来,马上把小艇也吞没了。

鲁滨孙的十位同伴还没来得及喊一声“上帝啊”,就见上帝去了。

鲁滨孙几经拼搏,终于抓住了一块木板,顺流而下,漂到了一个荒岛上。

(这一环节旨在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激起他们与鲁滨孙心理上的共鸣)鲁滨孙流落荒岛之后,可以说处于生死系于一线的绝境中,那么这个绝境的“绝”体现在哪里呢?(多媒体列出文中“坏处”一栏)面临如此绝境,他又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根据课文说一说,多媒体列出“好处”一栏)这其实是鲁滨孙的自我安慰,他及时地调整了心态,轻松卸掉了思想包袱。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梗概,了解鲁滨逊的荒岛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培养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困境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荒岛余生》的相关章节。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3.合作探究1.鲁滨逊在荒岛上面临哪些困境?2.鲁滨逊是如何克服这些困境的?3.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表现出了哪些精神品质?(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教师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理解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

5.案例分析1.鲁滨逊在荒岛上种植粮食的过程。

2.鲁滨逊制作陶器的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感悟。

2.深入阅读《荒岛余生》,了解鲁滨逊的其他故事,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鲁滨逊的勇敢、坚韧、乐观精神。

4.作业布置注重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

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

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课本所附的《名著导读》。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导入1.让读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2.教师提示:欧美的许多国家都把这部作品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必读书,因为在鲁滨孙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务实、创新进取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荒岛余生》(板书)就是这部作品的节选,这里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而是围绕着鲁滨孙刚到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的。

3.出示教学目标(投影)整体感悟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语,划出。

教师投影出示字词练习,学生齐读、解释。

2.理清文章结构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a.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b.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c.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这是本节课应该解决的重点,教师最后明确:鲁滨孙落入荒岛之初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要不要活下去?有没有前途了?怎么才能活下去?需要解决哪些物品?光有物质条件算不算生活?概括起来也就是课文结构的三个部分,即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荒岛余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1、收集作者丹尼尔#8226;笛福的有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一、导入:时下兴起一种“生存夏令营”活动,就是把志愿者放在荒山、荒岛等地方,以此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生存能力。

其实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就写过题材类似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部作品。

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分散、细碎,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下一步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

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三个阶段三个部分解决生存困惑(1—3)节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采取具体行动(4—9)节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寻求精神寄托(10—12)节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2)分析小说中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3)了解小说所表现的生存与希望、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分析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所表现的勇敢、坚毅、乐观的人生态度;(2)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3)学会面对困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追求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分析小说主题,体验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3)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合作等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变化;(2)理解小说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存与希望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荒岛余生》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阅读中的疑问。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变化;(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从情节发展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2)讨论小说所表现的生存与希望、勇敢面对困境等主题;(3)教师总结,强调作品所传达的积极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简要总结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变化;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表达、合作能力的提高;2. 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的理解程度;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作品的批判性思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小说中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能够把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通过写作练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把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和理解。

(2)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小说《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感知情节,了解人物。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象征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象征元素。

(2)分析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品质。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2. 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篇小故事,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章节概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小说《荒岛余生》的作者、背景及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经历。

2. 重点词汇:荒岛、余生、查尔斯·罗伯逊、象征、主题思想等。

3. 难点分析: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小说《荒岛余生》的作者、背景及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了解故事情节,注意收集重点词汇和难点问题。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章内容,加深对小说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2.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名著,分析其中的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名著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

3. 结合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教学目标1. 分析《荒岛余生》中查尔斯·罗伯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巧及其性格变化。

2. 理解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对主题的衬托作用。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面对困境的勇敢和坚韧。

七、教学内容1. 章节概要:本章主要分析查尔斯·罗伯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巧,如何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他在荒岛生活中的性格变化。

2. 重点词汇:生存技巧、自然资源、性格变化、自然环境、敬畏之心等。

3. 难点分析:理解自然环境的描写对主题的衬托作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面对困境的勇气。

八、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查尔斯·罗伯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巧及其性格变化。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意志。

(3)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珍惜友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点。

(3)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句、长句。

(2)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及其心理变化。

(3)从课文中学到的生活哲理。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简介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及难句、长句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

(2)分析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3)欣赏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2)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段小练笔。

(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讲评。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主人公鲁滨孙的认识。

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难句、长句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欣赏能力及运用情况。

4. 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中的表现。

5.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雷德维克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品味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和象征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作者、出版时间、时代背景等。

2. 故事梗概: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事件发展。

3. 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雷德维克的性格特点:勇敢、坚韧、乐观、自省等。

4.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荒岛象征人生困境,自我拯救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梗概、人物性格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主人公和故事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艺术。

2.2 教学手段1. 纸质教材:小说原文、相关评论、分析文章等。

2. 电子设备:PPT、视频资料、网络资源等。

3. 投影仪:展示小说封面、插图、重要段落等。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

2. 教学进度:每课时完成1-2个教学目标。

3.2 教学步骤1. 课时1:介绍小说背景,讲解情节梗概,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

2. 课时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雷德维克的性格特点,进行案例分析。

3. 课时3: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分析语言艺术,进行互动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读后感或人物分析文章。

3. 知识掌握程度:测试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象征手法的掌握情况。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收集建议和意见。

2. 教师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读物: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同类题材的小说等。

2. 观看电影版本:对比小说和电影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讨论。

2024年《荒岛余生》教案

2024年《荒岛余生》教案

2024年《荒岛余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将了解《荒岛余生》的基本背景和主题,能够把握小说的主线情节,并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1.2.1 小说简介《荒岛余生》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经典冒险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在一次航海事故后,被困荒岛上的求生经历。

1.2.2 故事背景为学生介绍18世纪英国的航海业发展和荒岛求生题材的文学作品背景。

1.2.3 人物介绍简要介绍小说的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及其他重要人物。

1.3 教学活动1.3.1 自主阅读请学生在课前预习小说第一章,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3.2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对故事情节、人物的看法。

1.3.3 问题解答教师提出针对本章节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查尔斯·罗宾逊会在荒岛上?他在荒岛上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二章:荒岛求生2.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将了解查尔斯·罗宾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巧,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2 教学内容2.2.1 荒岛求生技巧分析小说中查尔斯·罗宾逊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荒岛上求生的。

2.2.2 人物性格分析通过讨论查尔斯·罗宾逊在荒岛上的行为,引导学生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如勇敢、聪明、坚毅等。

2.3 教学活动2.3.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查尔斯·罗宾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和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2.3.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2.3.3 写作练习请学生以查尔斯·罗宾逊的视角,写一篇关于荒岛求生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遭遇土著人3.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将了解查尔斯·罗宾逊与荒岛上的土著人的相处过程,学会分析小说中的文化冲突。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5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5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分析教材内容、特点,参照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着重于: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通过教学,联系实际,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2)知识和能力目标:A、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B、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C、如有条件,应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对课文所记叙的事件有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

(3)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体味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a、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会生存。

b、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难点:培养想象力、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成因: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关系,想象力丰富,但要理性的进行想象还应多加引导;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对多数学生而言,是语文学习的瓶颈,应加强训练。

三、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情境设置导入法(8分钟)导语:同学们,下午好!现在是四月了,天气变热了,中午容易犯困。

大家犯困不犯困啊?犯困的同学就大声叫两句:我不困!试试看,挺管用的。

这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你做一件事,告诉自己我能行,你就可能做得很好;如果一直想着我不行,那你可能就真的.不行了,对吗?我今天很高兴,能有这个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

咱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荒岛余生》。

[展示课件中的课题]。

这篇课文节选自英国十八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笛福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请同学们看课本251页的有关介绍。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学会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生存能力。

(3)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珍惜生命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分析。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阅读并研究小说《荒岛余生》。

(2)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先阅读小说《荒岛余生》。

(2)了解小说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中的相关章节。

(2)学生做笔记和标注,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2)小组共同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课堂讲解和分析。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说《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提出问题或想法,进行拓展讨论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等。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2. 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

3.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本次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字词。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课文中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上台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布置相关的写作、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岛余生教案○课型:阅读、研讨课○学生现状:八个班的学生中,一部分原来第一层次班的同学基础较好,可能对教师所授内容接受快一些,但其余同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习困难。

加上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多,对《鲁宾孙漂流记》这部作品,同样没有多大了解,因此,此课设计为中等程度。

如学校有条件,可用电脑播放电影剪辑。

○课时分配:两课时○预习提纲:1、阅读课本第251页“名著导读”的相关资料2.早读课朗读课文三遍。

3.查工具书,看注解,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4.有条件者,课外阅读《鲁宾孙漂流记》(图书室有)。

○教学目标1.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2.理解鲁宾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3.学习心理描写○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2.难点:学习本文的心理描写○导语设计:同学们,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有时突然发生的事情会使我们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可让学生发言,如果没有发言,教师则适当举例,例如,上山打柴,天黑被困;放学回家,因大雨被困河岸等)但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理智的头脑,乐观的精神去对待它,就会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三百多年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宾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一人中,十人被海浪吞没,仅剩下鲁宾孙一人,流落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然后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

这个故事,就是英国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

笛福五十九岁才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就是《鲁宾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发表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总之,《鲁宾孙漂流记》成为人们喜爱的小说,也是中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之一。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自己去课外阅读,去领略鲁宾孙是如何在海上域狂风巨浪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情境,体验鲁宾孙在荒岛上顽强生存的28年生活。

(板书:笛福,英国小说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小说中的一段《荒岛余生》,(余生:侥幸保全了性命)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宾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宾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只是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

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二.字词教学把还没有解决的生字词找出来,用以下三种办法求助:1、工具书;2、同学帮助;3、站在讲台上的助手——老师帮助。

(建议学生在课内用此法,快捷一些,困难较大的同学课外用前两法补充)以下为必须掌握的:(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根据情况板书。

)泅沮丧搁浅冻饿之虞聊以自慰泅:浮水。

作践:糟蹋。

沮丧:灰心失望。

搁浅:本文指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斫痕:用刀斧砍的痕迹。

抵御:抵挡。

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冻饿之虞:不用担心受冻受饿。

虞:忧虑。

郑重其事:对事情严肃认真。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或地带。

形容土地荒凉、贫瘠。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三.整体感悟○鲁滨孙在海上遇难,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身陷绝境,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鲁滨孙刚流落到荒岛上感到自己的前途很暗淡,但他还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特别是从搁浅的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他的格外恩赐。

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鲁滨孙为什么要顽强地活下去?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如果换一个人,在这样的绝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

因为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孤岛上,迟早都是死,与其饿死、病死或老死,不如自杀而死——当然这是一种因为精神完全崩溃后导致的自杀行为。

鲁滨孙却没有这样做,他说服自己顽强地活着,并打定主意在岛上独自生活一辈子。

这需要巨大的勇气。

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滨孙十分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他活着,也许并非为了什么,而仅仅因为自己是一条生命,既然是生命就应该善待它。

况且他活得积极,活得主动,活得像个人,活出了人的尊严。

像他这样的人值得活着。

○小结:本文主要描写鲁滨孙被陷落荒岛之初所遇到的生存问题、物资问题和精神问题,鲁滨逊在前途暗淡的绝望中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并顽强地活下来,活得潇洒,活出了人格。

第二课时四.提问、研讨、探究○课文第一部分写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之初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理。

“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孤立无援”“沮丧无聊”“不幸”。

○第2自然段中“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另外一种力量”指什么?指理智。

如果说第1自然段中鲁滨孙是凭感情用事的话,那么第2自然段,他开始用理智来思考问题。

○第2自然段中“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句话用中国的一个成语来表达是什么?它表达了鲁滨孙的什么思想?这个成语是“塞翁失马,安知祸福,”表现鲁滨孙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说明他已经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

○接下来鲁宾孙做了那些事,为自己生存做准备?⒈第4、5两个自然段写鲁滨孙怎样计算时间,一个人在孤岛上时间对他有什么用处?他为什么要计算时间?他观测到初入秋分线的太阳,差不多正在头顶上,测出他的位置在北纬9度22分。

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刻上上岛的时间并每天用刀子刻一个斫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个再大一倍的斫痕,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年月日。

鲁滨孙既然决定活下去,则要清楚地跟上时间的脚步,即主动把握年、月、日,而不至于过得浑浑噩噩。

鲁滨孙来自文明社会,他必然要千方百计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主动掌握时间,按文明人的方式存在于时间之中。

丢失了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丢失了自我,丢失了生存的意义。

总之,鲁滨孙记录时间,是为了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

记录时间,也表明了鲁滨孙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

(板书:测定位置、计算时间)⒉第6自然段提到鲁滨孙从船上除了搬下许多东西外,还弄到一些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的东西,这些东西指什么?在鲁滨孙的海岛生活中有什么用处?这些东西是指给他温饱以外的东西,这里再提那些小东西,表明鲁滨孙决定“细细地”活下去,较高质量地活下去。

因为文明社会创造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对他极为有用。

(板书:保留小物品)⒊鲁滨孙要生存下去,如何解决今后的衣、食、住、行问题?衣:没有针线,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不久便习惯了。

吃:除了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还要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

住:差不多费了一整年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

行:每天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

(板书:安排衣食住行)⒋鲁滨孙为什么要写日记?如何理解鲁滨孙写日记的行为?以对话的形式朗读鲁宾孙的日记,老师读坏处,学生读好处,要求学生把“我”改成“你”,以增加对话气氛。

鲁滨孙写日记为的不是留给后人看,只不过写出来给自己每天看看,减轻一点心中的苦闷罢了。

人们写日记往往是为了记录生活,抚慰心灵。

鲁滨孙写日记的行动,表明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证明自己活得明白,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走失。

(板书:坚持记日记)⒌请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⒍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不能把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看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

在那样的绝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

鲁滨孙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荒岛上顺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

他的这种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

○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有什么好处?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小结鲁滨孙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实肯于,勤于创造。

他克服了极端的孤独、恐惧、艰苦,经过反复动摇之后,终于调整好生活的心态,理智地鼓起勇气,孤身创业。

鲁滨孙身上拥有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我们应该学习这种“鲁滨孙精神”。

五.知识迁移与延伸1.你曾经遇到过或者正在遇到某种不幸或挫折,是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写在周记本上)2.你有过遇险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度过来的?请找时间与同学交流。

(培养说话能力)3.假如你也像鲁宾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你将怎样做?(培养正确对待挫折的品质,写在周记本上)板书设计:荒岛余生笛福笛福:英国小说家。

代表作品《鲁宾孙漂流记》起初后来启发前途很暗淡观测位置、记录时间孤立无援——决定生存下去保留小物品沮丧无聊解决衣食住行记日记伤心绝望乐观对待意志坚强新年执著怨天尤人孤身创业务实肯干勤于创造总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