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学设计5(示范文本)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主人公介绍1.1 小说背景介绍1.1.1 简述《荒岛余生》的作者及创作背景1.1.2 讲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历史背景1.2 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介绍1.2.1 描述查尔斯·罗宾逊的家庭背景及性格特点1.2.2 分析查尔斯·罗宾逊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第二章:孤岛生活与自我挑战2.1 孤岛生活的描写2.1.1 分析小说中对孤岛环境的描绘2.1.2 讲解查尔斯在孤岛上的生活状态及心境变化2.2 自我挑战与突破2.2.1 阐述查尔斯在孤岛上的自我挑战过程2.2.2 分析查尔斯如何克服困难,实现自我突破第三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1 查尔斯与荒岛自然环境的互动3.1.1 讲解查尔斯如何利用荒岛资源生存下去3.1.2 分析查尔斯对荒岛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3.2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3.2.1 引申到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意识教育3.2.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第四章:救援与回归社会的适应4.1 救援过程的描述4.1.1 分析小说中救援行动的紧张气氛及查尔斯的心理变化4.1.2 讲解查尔斯如何智斗海盗,成功获救4.2 回归社会的适应4.2.1 阐述查尔斯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困境4.2.2 分析查尔斯如何克服困难,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第五章:小说主题与现实意义5.1 小说主题的阐述5.1.1 分析小说所传达的成长、勇敢、坚持等主题5.1.2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2 现实意义的探讨5.2.1 结合现实生活,讲解小说对个人的启示和指导作用5.2.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第六章:小说中的生存技巧与智慧6.1 生存技巧的介绍6.1.1 分析小说中查尔斯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制作工具、寻找食物和水6.1.2 讲解查尔斯的生存技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2 智慧的体现6.2.1 阐述查尔斯在荒岛生活中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6.2.2 引导学生学习查尔斯的聪明才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七章:友情与互助的重要性7.1 友情在小说中的体现7.1.1 分析小说中查尔斯与荒岛上的动物们建立的深厚友谊7.1.2 讲解友情对于查尔斯在荒岛生活中的重要性7.2 互助的启示7.2.1 引申到现实生活中的友情与互助意义7.2.2 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互助与分享第八章:小说中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8.1 道德观念的介绍8.1.1 分析小说中查尔斯所秉持的道德观念8.1.2 讲解道德观念在查尔斯成长过程中的作用8.2 行为准则的探讨8.2.1 阐述小说中的行为准则对查尔斯的影响8.2.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第九章:小说中的家庭观念与亲情9.1 家庭观念的描述9.1.1 分析小说中查尔斯对家庭的思念与渴望9.1.2 讲解家庭观念在查尔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9.2 亲情的呈现9.2.1 阐述小说中亲情的表现和影响9.2.2 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增强家庭观念第十章:综合讨论与拓展活动10.1 小说《荒岛余生》的讨论10.1.1 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深入讨论10.1.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启示10.2 拓展活动建议10.2.1 设计关于生存技巧、团队合作、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实践活动10.2.2 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自身素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小说背景及主人公介绍二、孤岛生活与自我挑战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四、救援与回归社会的适应五、小说主题与现实意义六、小说中的生存技巧与智慧七、友情与互助的重要性八、小说中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九、小说中的家庭观念与亲情十、综合讨论与拓展活动全文总结和概括:这份教案设计涵盖了《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和主题,通过重点关注各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反思小说的意义。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背景。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生存中的心理变化。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和自我超越精神。
1.2 教学内容小说《荒岛余生》的背景介绍。
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生存中的心理变化。
荒岛生存技能的介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策略。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说情节和荒岛生存场景。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设计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3.2 教学步骤第1课时:介绍小说背景,阅读小说第一章。
第2课时: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讨论其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
第3课时:学习荒岛生存技能,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生存策略。
第4课时:小组讨论,总结学习收获,进行荒岛生存的角色扮演。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评价,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考能力。
学生口头报告评价,考察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评价,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小说背景和主人公性格特点的理解。
学生对荒岛生存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自我超越精神的体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小说。
5.2 辅助材料与小说主题相关的人物传记、电影、纪录片等。
荒岛生存技能的指导书籍和网络资源。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荒岛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对荒岛生活的想象和好奇心。
6.2 主体活动阅读与讨论:学生分组阅读小说,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进行分享和讨论。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作者简介1.1 小说背景介绍:1.1.1 《荒岛余生》是丹尼尔·笛福受鲁滨孙·克鲁索真实经历启发而创作的一部小说。
1.1.2 小说反映了18世纪欧洲冒险精神,展现了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坚韧精神。
1.2 作者简介:1.2.1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1.2.2 笛福深受启蒙运动影响,关注社会问题,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第二章:故事情节梳理2.1 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遭遇海难,成为唯一的幸存者。
2.2 鲁滨孙在荒岛上艰难求生,建立住所、寻找食物,经历种种困境。
2.3 鲁滨孙救下一名土著,取名为“星期五”,两人结为好友,共同生活。
2.4 经过28年孤独的生活,鲁滨孙和“星期五”终于离开荒岛,重返文明世界。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鲁滨孙·克鲁索:3.1.1 勇敢、坚毅、聪明、自力更生的冒险家。
3.1.2 具备强烈的生存意识,不断克服困难,追求自由与幸福。
3.2 “星期五”:3.2.1 忠诚、善良、勇敢的土著。
3.2.2 鲁滨孙在荒岛上的朋友与,共同度过艰难岁月。
第四章:主题探讨与感悟4.1 小说主题:4.1.1 展现人在困境中的生存智慧与坚韧精神。
4.1.2 批判封建社会束缚,提倡追求自由、独立、冒险的精神。
4.2 学生感悟:4.2.1 引导学生从鲁滨孙的经历中汲取生存智慧,培养面对困境的勇气。
4.2.2 激发学生追求自由、独立、冒险的精神,勇于挑战自我。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实践5.1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冒险、生存主题的小说,如《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5.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生存技巧、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方法6.1 教学目标:6.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荒岛余生》的背景知识,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
(3)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读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小说主题,提升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运用小说中的表达方式,锻炼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面对困境,积极进取,勇敢生存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
3. 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2.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小说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小说情节概要、人物关系图、主题思想分析等。
2. 学生准备小说《荒岛余生》的阅读,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说《荒岛余生》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该小说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感知情节,理解人物。
(2)教师提供阅读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创作一篇小作文。
(2)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荒岛余生》的主题思想和人物特点。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拓展阅读视野。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主题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荒岛余生》的文学背景及作者简介。
理解小说主题,认识到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态度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小说作者丹尼尔·笛福及其作品背景。
分析小说主题,强调主人公鲁滨逊在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自力更生的精神。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小说背景及主题。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乐观精神。
1.4 教学活动:查看相关资料,了解丹尼尔·笛福及其作品背景。
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主题,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第二章:小说情节梗概2.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基本情节,把握主人公鲁滨逊的成长历程。
掌握小说的重要事件,为深入分析小说铺垫。
2.2 教学内容: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梳理主人公的经历。
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巧及其成长过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引导学生掌握小说情节。
利用图表展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4 教学活动:观看小说情节梗概视频,加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
绘制主人公鲁滨逊成长历程的时间线,巩固对小说情节的把握。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小说主人公鲁滨逊的人物形象,认识其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了解小说中其他重要人物形象,理解其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挖掘其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探讨小说中其他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其他人物形象的理解。
3.4 教学活动:挑选小说中的典型事例,分析鲁滨逊的品质。
分组讨论,分析其他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用。
第四章:小说写作特色4.1 教学目标:掌握小说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了解小说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分析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等写作特色。
探讨小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荒岛求生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境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精神。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观看电影《荒岛余生》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 讨论:课文中描述的主人公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主人公的求生技巧。
3. 小组讨论:如果你被困在荒岛上,你会怎么做?4. 实践活动:模拟荒岛求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感受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孤独和无助。
3. 讨论:如何面对困境,保持积极的心态?4. 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境的文章。
第四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讨论主人公在荒岛上的行为是否正确。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环保意识?4. 课后作业:设计一个环保活动,提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第五课时:1. 复习前四节课的内容。
3. 学生分享课后作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荒岛求生中的团队合作重要性。
2. 学习课文中的对话,理解主人公与岛上的生物之间的互动。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模拟主人公与岛上的生物互动的情景。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人物介绍1.1 小说背景讲述《荒岛余生》的作者丹尼尔·笛福以及小说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18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了解小说中的探险和生存主题。
1.2 人物介绍介绍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其他重要人物,如星期五、船员等,分析他们的角色和作用。
第二章:荒岛生存与自我反思2.1 荒岛生存通过分析小说中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细节,引导学生了解生存技巧和智慧。
探讨鲁滨孙如何在荒岛上建立住所、获取食物和水源等。
2.2 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关注鲁滨孙在荒岛上的内心世界,分析他的孤独、绝望和希望等情感。
探讨鲁滨孙如何在困境中坚持信念,通过自我反思和宗教信仰保持勇气和希望。
第三章:星期五的出现与友谊3.1 星期五的出现分析星期五在小说中的形象特点,如野性、天真和忠诚等。
引导学生关注鲁滨孙和星期五之间的互动,了解他们建立友谊的过程。
3.2 友谊的意义探讨鲁滨孙和星期五之间的友谊对彼此的生存和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和维护友谊。
第四章:救援与回归社会4.1 救援的到来分析小说中鲁滨孙和星期五如何发现救援人员的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鲁滨孙在救援到来时的内心矛盾和决策。
4.2 回归社会探讨鲁滨孙在回到英国社会后的适应和转变。
引导学生思考鲁滨孙的荒岛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在社会中的新身份和角色。
第五章:主题探讨与启示5.1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选取感兴趣的主题,如生存、友谊、勇气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
5.2 启示与反思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启示,如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自我保护意识等。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思考如何应用小说中的启示,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第六章:文学手法与叙述视角6.1 文学手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荒岛象征着人生的孤独和困境。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学习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内容,包括情节、人物和主题。
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荒岛求生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5. 实践运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2.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困境的经历或感悟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荒岛求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任务型教学: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荒岛余生》。
2. 与荒岛求生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荒岛余生》2. 年级:七年级3. 学科:语文4. 课时:2课时5. 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主人公勇敢、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
(2)学会面对困境,保持积极的心态。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整体理解。
(2)主人公性格特点的分析。
(3)课文中的重要词句。
2. 教学难点:(1)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描写。
(2)如何理解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音频,视频资料。
(2)制作PPT课件。
(3)安排学生预习课文。
2. 课堂导入:(1)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重要生字词。
(2)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
(3)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问题。
(3)小组讨论:如何面对困境?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具体情节为例,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3. 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乐观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荒岛余生》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商人查尔斯·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暴,被冲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凭借智慧和勇气,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终得以获救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说封面、作者简介和故事梗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你会如何生存下去?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3.5 文学鉴赏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进行阅读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鉴赏心得。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梗概,了解鲁滨逊的荒岛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培养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困境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荒岛余生》的相关章节。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3.合作探究1.鲁滨逊在荒岛上面临哪些困境?2.鲁滨逊是如何克服这些困境的?3.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表现出了哪些精神品质?(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教师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理解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
5.案例分析1.鲁滨逊在荒岛上种植粮食的过程。
2.鲁滨逊制作陶器的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感悟。
2.深入阅读《荒岛余生》,了解鲁滨逊的其他故事,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鲁滨逊的勇敢、坚韧、乐观精神。
4.作业布置注重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3)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欣赏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荒岛求生的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勇敢面对、自强不息?(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荒岛余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1、收集作者丹尼尔#8226;笛福的有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一、导入:时下兴起一种“生存夏令营”活动,就是把志愿者放在荒山、荒岛等地方,以此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生存能力。
其实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就写过题材类似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部作品。
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分散、细碎,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下一步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
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三个阶段三个部分解决生存困惑(1—3)节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采取具体行动(4—9)节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寻求精神寄托(10—12)节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荒岛余生》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把握小说的主旨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荒岛余生》。
2. 相关作者及作品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2. 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小说情节,概括故事发展脉络。
2. 分析情节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小说情节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荒岛余生》。
2.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概括小说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2. 分析情节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讨论小说情节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人物性格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 理解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深入挖掘人物性格背后的心理因素。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荒岛余生》。
2.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讨论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影响,深入挖掘人物性格背后的心理因素。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思想。
2. 培养学生探讨小说主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把握小说的主旨思想。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经历和成长过程。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复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及其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2)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运用。
(3)课文中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策略及其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配套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境?他是如何应对的?(2)全班交流: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主人公的生存策略及其寓意。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荒岛,思考如何生存下去。
(2)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勇敢与智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观察身边的环境,思考如何保护自然,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
2.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
3. 品味小说中的精彩语言。
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生哲理。
2. 将小说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说的魅力。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荒岛余生》原文及相关辅导资料。
2.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课件,播放与《荒岛余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说背景。
2. 简要介绍小说《荒岛余生》的作者及作品特点。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感悟人生哲理。
2. 讲解小说中的精彩语言,品味小说艺术魅力。
四、课堂练习1. 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二、课堂讲解1. 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如何践行小说中的道德观念。
《荒岛余生》教学案例(精选13篇)
《荒岛余生》教学案例(精选13篇)《荒岛余生》教学案例篇1教学目标:1、培育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力量。
2、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3、培育乐观、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有个设想,想搞个有关野外探险的谈话录,今日,你们是我的第一批对象。
我们伴同一批动植物学家去奇妙的西双版纳原始大森林进行野外考察,突然,你发觉远处消失一只美丽的麋鹿,你被深深的吸引住了,脚步不由得随它而去,走着走着,你发觉同伴们不知到哪儿去了?四周是茫无一人,面对这样一片孤寂的原始森林,你的心理睬怎么想的呢?生:可怕,不知所措,恐惊,师:在这样的境况之下,恐惊可怕能解决问题吗?据心理学家讨论分析,在恐惊的状态下,人的智力将无法开发。
我们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今日这节课,我们走进笛福的《荒岛余生》中看看鲁滨孙是怎样摆脱自己的心理恐惊的。
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索文中的鲁滨孙的心情前后各是怎样的?明确:孤立无援(解释)知足安命(解释)孤立无援这个词语出自哪里(课文第一段)请一同学读该段,该段哪些词语体现出他的孤立无援的心情?我为什么能做到知足安命呢?(我的理智掌握我绝望的心情,并尽量劝慰自己)过渡:从孤立无援到知足安命,鲁滨孙经受了一段心理变化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身处绝境的他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
他究竟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的哪几段进行描写的。
?(2-9)三、合作探究1、请一同学朗读课文2-9段,其它同学从文中划出鲁滨孙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的句子。
同学边听边划。
大家找到了吗?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进行概括吗?2.请你小组合作图形(阶梯形、曲线形)的形式,对你上述所找到并经过概括的活下去的理由进行归纳小组活动,老师巡察,小组展现,利用实物投影仪,同学解说,并分析争论形成板书。
(或在课件中,老师出示自己的归纳出来的图形)调整心态分析现状知足安命拥有食物拥有住的地方拥有生活必需品孤立无援我活着(懊丧无聊)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不难发觉鲁滨孙找到了让他活下去的理由,而这一切都是他将自己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思索后,所做出的理智的反应,看来,当我们陷入逆境时,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去分析现状,鲁滨孙就是这样,不仅如此,他还给我们总结出一条形阅历教训,那就是(同学读)在最不幸的境况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比起来看,从而找到可以自慰的事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2. 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
3.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本次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字词。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课文中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上台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布置相关的写作、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学设计5(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学设计5(示
范文本)
一、教学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分析教材内容、特点,参照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着重于: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通过教学,联系实际,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2)知识和能力目标:
A、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B、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C、如有条件,应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对课文所记叙的事件有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
(3)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体味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a、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会生存。
b、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难点:培养想象力、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成因: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关系,想象力丰富,但要理性的进行想象还应多加引导;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对多数学生而言,是语文学习的瓶颈,应加强训练。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情境设置导入法(8分钟)
导语:同学们,下午好!现在是四月了,天气变热了,中午容易犯困。
大家犯困不犯困啊?犯困的同学就大声叫两句:我不困!试试看,挺管用的。
这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你做一件事,告诉自己我能行,你就可能做得很好;如果一直想着我不行,那你可能就真的不行了,对吗?我今天很高兴,能有这个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
咱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荒岛余生》。
[展示课件中的课题]。
这篇课文节选自英国十八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笛福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请同学们看课本251页的有关介绍。
课文只节选了描写鲁滨孙流落荒岛之初的心理变化的部分。
老师准备了两个电影片段,我们大家一起先看看,好吗?
多媒体演示:播放《鲁滨孙漂流记》电影片段。
11:02-15:32;17:20-19:19;
——将电影画面停在“鲁滨孙跪在沙滩上”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顺利导入新课。
)
(二)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整体感知:(10分钟)
设置问题,引导阅读。
(1)大家看看电影的这幅画面,我给大家提个问题:这个时候,鲁滨孙产生了什么想法?后来,想法发生改变了吗?他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请同学们找出突出表现他的心理的关键词句并划出来。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摘要板书。
]
[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可展示鲁滨孙流落荒岛的情感发展轨迹设计,回顾巩固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留下更深刻、更清晰的印象。
](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说明同学们阅读能力很强,很善于筛选出我们需要的信息。
现在请大家说说看:
(2)从鲁滨孙的心理活动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可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
(这样做,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自
主学习的意识。
问题的设置,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学习概括内容要点,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第一阅读感觉,教师再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提升学生的第一阅读感觉,帮助他们将这种感觉上升为理性思考。
作为小说,人物形象是个要素,应引导学生对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有所认识,但对初一年级[七年级]的学生,不必说得过于复杂,只要能概括出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即可。
如: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热爱劳动、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均应予以肯定。
这有助于之后展开的开放式讨论顺利进行。
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正确看待探险,正确对待少年时代的梦想,了解探险的价值和意义。
)
[略引导认识,鲁滨孙面对困境,能活下来,除了物质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及时的调整心态。
指出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
] 回答的真棒!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真让人高兴。
上面这两个问题是我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
接下来,我要让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当堂完成下面的练习。
(3)根据课文内容,发挥你的想象,认真观察,给两幅连环画写一段说明文字,每幅画面字数30—50字,并为每幅画面取个名字。
小组交流、讨论,由一人执笔,整理本组的讨论结果,形成文字。
派一名代表发言,参加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发给学生的2幅连环画画面。
教师可提出要求:a.扣住课文内容;b.合乎画面内容;c.语言简明扼要;d.书写端正工整。
] 看哪一组同学想象最丰富,写的最快,表达最好。
(这一步骤,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评判优劣,从而巩固课文内容要点,深入理解课文。
)
[学生按小组发言。
]
非常精彩!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非常不错,集体的智慧真伟大。
老师由衷地赞赏你们的聪明才智。
现在我要再让同学们继续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讨论下面的问题:
(三)感悟想象,拓展延伸,合作探究,小组讨论:(15分钟)
1、在地球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类的足迹。
甚至在有些不毛之
地,人类也能设法生存下去。
大自然几乎处处皆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必需品,只是某些地区很慷慨,某些地区则很吝啬。
假设你就出生并生活在一个荒凉的地方,生存条件较为恶劣,你打算怎么办?你首先要面对的是什么问题?[教师展示课件中宁
夏海原的荒山、荒原图片,指导讨论。
指出人类的生存能力是很顽强的。
]
(合作学习,感悟想象。
这种开放式的讨论题,是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假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面对困境的做法。
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要求学生先讨论,写好发言提纲后口头表达。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生存。
)
(小组合作,应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对于较为薄弱的小组应给予更多关注。
)
西部宁夏海原县(国家级贫困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后认为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是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一个物质条件和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的地
方,面对生存问题,要采取什么态度和做法。
(四)教学小结:(2分钟)
很好!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回答得很精彩。
确实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让我感受到同学们的能力非同一般。
是啊,人类证明自己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要使自己生存下去,除了物质,还需要个人的知识、智慧,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活下去的勇气,有渴求生存的意识。
今天,我们学习的《荒岛余生》这篇课文中,鲁滨孙一个人在荒岛上面对生活困境时,就很好的进行了自我心理调整,有了生存的愿望之后,才可能想办法很好的活下去。
希望大家能从中学会如何面对困境,学会生存,学会正确的看待人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但是,生存意识并不仅仅涉及诸如飞机失事、轮船遇难或沙漠深处车辆抛锚之类的极端事件。
生活中也处处要有自觉的生存意识。
比如:坐在车中系紧安全带,就是自己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过马路前左右看看或临睡前察看一下有无火患实质上是你在本能地维护自己的生命。
今天这堂课,气氛很热烈,老师很想知道大家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布置课外作业:(1分钟)
1、组织学生观摩这部名著的电影,写一篇观后感。
2、联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想一想:鲁滨孙的探险精神在今天还值不值得提倡?为什么?[若有时间,师可利用“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课件辅助]
好!今天,我非常高兴,也很荣幸能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在此,我衷心感谢同学们对我的热情支持。
下课!同学们,再见!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