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诸佛不知有
《五灯会元》校点疏失类举
《五灯会元》校点疏失类举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冯国栋《五灯会元》是一部重要的禅宗灯录,一九八二年,七十二岁高龄的苏渊雷先生依影宋宝祐本将此书点校一过,交由中华书局出版。
此实乃有益后学,嘉惠士林之举。
然《五灯会元》卷帙颇大,内容丰富。
其中多涉佛教名相,近古白话,兼之禅语晦涩难明,故校点颇为不易。
一九八四年此书出版后,迭有学者驳正书中点校之失。
虽如此,一九九七年再版之《五灯会元》仍有若干疏失之处,今将其条列如下。
非为苛责点校者,实欲完善其书。
一、影宋本不误点校本转录致误例点校本以影宋宝祐本为底本,然有多处影宋本不误,而点校本误者,盖由转录不慎所致。
1、师问新到:“从甚处么处来?”曰:“江西来。
”师曰:“见马大师否?”曰:“见。
”师乃指一撅柴曰:“马师何似这个?”僧无对。
却回举似马祖,祖曰:“汝见撅柴大小。
”曰:“没量大。
”祖曰:“汝甚有力。
”僧曰:“何也?”祖曰:“汝从南岳负一撅柴来,岂不是有力?”(卷五,石头希迁,P256)按:自“却回举似马祖”以下,影宋本、续藏本、龙藏本皆作小字注文,此处混入正文,应据是正。
2、(注文)按唐正议大夫户部侍郎平章事荆南节度使丘玄素所撰《天王道悟禅师碑》云:首悟,渚宫人,姓崔氏,子玉之后胤也。
(卷七,天皇道悟,P369)按:“首悟”,影宋本、续藏本、龙藏本皆作“道悟”,点校本误,应据改。
3、僧再问,师露膊而坐。
问:僧礼拜。
师曰:“汝作么生会?”曰:“今日风起。
”(卷七,长庆慧稜,P403)按:此处混乱不可读。
查影宋本、龙藏本,知后一“问”字为衍文,当删除。
点为:“僧再问,师露膊而坐。
僧礼拜。
师曰:‘汝作么生会?’曰:‘今日风起。
’”4、师后于般若寺开堂说法十二会。
士堂:“毛吞巨海……”(卷十,天台德韶,P569)按:“士堂”,影宋本、续藏本、龙藏本皆作“上堂”,“上堂”指上法堂说法,而“士堂”则义不可解,应据改。
5、上堂:“山僧素寡知见,本期闲放,念经待死,岂谓今日大王勤重,苦勉公僧,效诸方宿德,施张法宴。
山谷诗禅源抉微
之六 万里唯将我,回观更有谁? 初无卓锥地,今日更无锥①。 ①《景德传灯录·袁州仰山慧寂禅师》:师问 香严:“师弟近日见处如何?”严曰:“某甲卒说不 得。”乃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 贫。去年无卓锥之地,今年锥也无。”师曰:“汝只 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 按:佛家说“空”,但反对“顽空”,不仅要“空”, 而且连“空”的念头也要空掉。
《五灯会元·天台德韶国师》:问:“三世诸佛 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既是三世诸佛,为甚么 却不知有?”师曰:“却是你知有。”曰:“狸奴白牯 为甚么却知有?“师曰:“你甚么处见三世诸佛。”
按:“狸奴白牯”为黄鼠狼,此处泛指一切兽类。 禅宗认为佛性遍在,却又难知难言,非拟议可知。
⑤“笊篱”:《五灯会元·清平令遵禅师》:问: “如何是有漏?”师曰:“笊篱。”曰:“如何是无漏?” 师曰:“木杓。”
-2-
却屋,乘干刈却禾。早输王税了,鼓腹唱《巴歌》。” ④“吹毛剑”:极为锋利的剑,禅家多以比喻
锐利的机锋。《五灯会元·卷十一·涿州纸衣道者》: “人境两俱夺,从来正令行。不论佛与祖,哪说凡 圣情?拟犯吹毛剑,还如值木盲。进前求妙会,特 地斩情灵。”《惟则语录·卷九·宗乘要义》:“如吹 毛剑,寒光逼人,谁敢丝毫动着?动着即丧身失命。”
──────────
收稿日期:2002-02-26
作者简介:龙延(1966-),男,湖南隆回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典文学与佛教文化研究。
-1-
第 24 卷第 6 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6 期
不灭。不生不灭,故曰涅槃。”师曰:“这个是如来 涅槃,那个是法师涅槃?”曰:“涅槃之义,岂有二 邪?某甲只如此,未审禅师如何说涅槃?”师拈起 如意曰:“还见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 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师将如意掷于地曰:“见 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 师手中如意堕地。”师斥曰:“观公见解,未出常流, 何得名喧宇宙!”拂衣而去。其徒怀疑不已,乃追师 扣问:“我师说色空涅槃不契,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 义?”师曰:“不道汝师说得不是,汝师只说得果上 色空,不会说得因中色空。”其徒曰:“如何是因中 色空?”师曰:“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 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
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禅思想
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禅思想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禅思想吴言生内容提要:“即心即佛”是大乘经典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禅宗内部普遍流行的思想。
在禅宗史上,马祖道一大师由于标举“即心即佛”而使得“即心即佛”进一步为禅门所重,引起了禅宗对其意义的长期探讨与追寻。
在马祖禅思想中,与“即心即佛”相联系的“非心非佛”,也同样引起了禅宗的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对禅宗典籍中有关“即心即佛”的资料进行梳理,以期对宗门对“即心即佛”的禅体验作较为全面的了解。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梳理的方法,力图将“即心即佛”放在禅宗语境中予以审视,以禅宗文献的自身来“说明”其意义,以禅说禅。
关键词:马祖道一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见性成佛破除执著作者简介:吴言生,陕西师范大学佛教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禅学》主编一“即心即佛”的思想溯源1.大乘经典《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六十华严》卷十)《楞伽经》:“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马祖开示时称引《楞伽经》的这两句经文,见《景德传灯录》卷六。
圆悟克勤评论道:“‘马大师尝举《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乃云:‘诸人要识佛语心么?只尔如今语便是心,心便是佛,故云佛语心乃是宗也。
此宗无门乃是法门,古人太煞老婆,拖泥涉水。
若一举便透,犹较些子。
或穷研义理,卒摸索不著。
”’(《圆悟录》卷十五,参《圆悟录》卷十六、《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四)指出这两句出自《楞伽经》的,则有《碧岩录》卷二、《无门关序》、《宗镜录序》、《宗镜录》卷一、卷五十七、卷八十三、卷一百,《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八等。
2.唐前禅者2—1.傅翕小b王铭》:“慕道真士,自观自心。
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心明识佛,晓了识心。
离心非佛,离佛非心。
非佛莫测,无所堪任。
执空滞寂,于此漂沉。
”(《善慧大士录》卷四《心。
王铭》,《景德传灯录》卷三十,《联灯会要》卷三十,《五灯会元》卷二,《禅门诸祖师偈颂》下之上,《居士分灯录》卷上)2—2.宝誌《大乘赞》:“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
佛教寺院对联大全,第43辑
佛教寺院对联大全,第43辑一生补处寄诸天普现菩萨身当年鹿野苑中曾助迦文传密意三界轮回仍故我誓修唯识定他日龙华会上愿随无著觐慈颜浙江宁波七塔禅寺弥勒像鄮山本维卫生乡负郭访丛林听百杵钟声似否西游海会明代为宝陀故址频年余劫火揽七重塔势依然南拱天封徐隆圻题宁波七塔禅寺。
维卫:即毗婆尸佛,过去七佛之第一佛如来拈花笑弥勒开口笑问礼拜禅林有几个能深知笑意菩萨低眉时金刚怒目时要虔修慧业愿众生莫错过时机四川乐至报国寺(弥勒殿)——当代·刘克生山雁荡水龙湫洞石佛百二峰拔地凌云海上名山称第一左展旗右天柱后屏霞数千仞神工鬼斧灵岩胜景叹无双喻长霖题乐清灵岩寺,位于雁荡山屏霞嶂下,为雁荡十八古刹之一世俗幻有之相相本自空空是有空非断空此空何尝不有胜义真空之理理常自有有是空有非常有斯有未当不空江西九江东林寺(东晋:莲社十八贤,慧远虎溪桥)——当代·释传印贪心盗心淫心诈心欺负心种种这等心肠我看是何结局兵劫瘟劫水劫火劫霹雳劫苍苍许多劫数你从哪里逃生河北玉田净觉寺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有年令九界众生彻见本来面目睹明星而悟道谈经三百余会俾大千佛子复归原有家乡印光大师:释迦联香阁峙中流花散彩叶成文但能色相俱空何用别求南海慈灯悬彼岸覆祥云洒法雨若使菩心自在此间即是西天临安千佛寺观音殿由来号崇寿历劫重新喜佛光普照十方长为熙朝资圣寿何处觅栖心随缘且住愿僧众静参三昧直从觉路证禅心陈烈镛题宁波七塔禅寺由西方而来东国胸卍字手兜罗宝相庄严大地宏开象教承旧制以建新模背屿山面舜水梵宫轮奂千秋水峙龙泉余姚龙泉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缅于乐拔苦之心其三际十虚而莫既地狱已空始示成佛溯兴慈运悲之念举五乘九界之无遗印光大师:地藏联百年三万六千场以慧眼观沧海桑田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大藏五千四八卷有信心者女人男子能书写诵读能受能持江苏南通川至庵藏经楼——近·张謇成就六八大愿居西方以作佛举华藏世界之庄严圆彰净土愍念九品含灵向东域而垂慈引娑婆国中众男女同往莲邦印光大师:弥陀联观自在到最高峰何处觅音声看慧日照临一片西湖皆净土大慈悲度无量劫来游诸士女果迷津识破千寻南海不扬尘顾竹轩题杭州法喜寺圆通宝殿建刹傍孤山溯天嘉永福初基试与寻长庆残碑读微之遗记题楣仍广化还大中祥符旧观愿重立辟支古塔刻法华真经俞樾题杭州广化寺,位于孤山之南,原名孤山寺,寺内有六一泉建刹与阛阓为邻缘菩萨东超凡烦恼皆除也可到此间立脚飞锡来普陀绝顶悯众生而救苦沉迷果觉庶几从彼岸回头宁波七塔禅寺。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火宅的故事作者:节选自法…佛教文章来源:水木清华站精华区点击数:1232 更新时间:2007-8-19火宅的故事--节选自法华经白话这时,舍利弗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啊!我如今再不会有什么疑悔,因为我已亲自在佛的面前接受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成佛预记。
只是这一千二百个内心已证得自在境界的弟子,过去尚在有学的前三果修习阶位上,佛常教诲他们,说佛法能帮助脱离生老病死,获得究竟涅磐的妙境。
这些处在有学与无学阶段的人们,也都自认为已脱离了我见、有见与无见,声称获得了涅磐解脱。
然而今天在佛的面前,聆听这从未听过的妙法,却堕入迷雾之中。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请您为四众弟子释疑解惑,说明其中的因缘吧!”这时,释迦牟尼佛回答舍利弗说:“我先前不是说过吗?十方三世诸佛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种种巧妙言辞,种种方便法门,应机说法,不都为了无上正等正觉吗?是的,佛应机说法,就是为了教化菩萨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性功德和智慧。
“尽管如此,舍利弗,我现在仍要以譬喻的方法,重新为你们说明这一道理。
通过譬喻,一切有智慧的众生都会焕然释疑,有所解悟的。
“舍利弗,譬如有一个国家,在城镇附近的某个村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已年衰力迈。
他的财富之多,难以计数,而且田宅广布,多有僮仆。
他居住的房舍,面积广大,只有一扇门可以进出。
家中人口兴旺、有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口,全都住在里面。
由于堂屋楼阁失修坏朽,墙壁坠落,柱根腐败,梁就要倾塌,危险已在旦夕。
“一天,突然四处大火骤起,梵烧宅舍。
长者的子女们---可能是十个,可能是二十个,或者是三十个,全都置身在火宅中。
长者看见大火从四处蔓延,立刻惊恐万分,脑中闪现念头:虽然我能从这燃烧的火门中,安安稳稳地走出去,但子女们还在火宅里,沉迷于嬉戏玩乐,哪里知道大火已经逼近痛苦就要降临。
他们一点也不惊惶,一点也不恐惧,好像心中并不厌恶灾难,毫无求救逃难的意思。
“舍利弗!长者于是想:我身手尚有力气,应当用衣裾,或者就用几案,把他们从火宅中救出。
苏轼的禅学思想与其哲思想的碰撞
契A禅师常睦,人未尝见其笑;海月慧辫师常喜,人未尝见其怒。予在钱塘,亲见二人皆政坐而化。离既茶毗,火不能坏,益薪炽火,有终不坏者五。海月比葬,面如生,且徽笑。乃知二人以睦喜作佛事也。世人视身如金玉,不旋理为典土,至人反是。予以是知一切法以爱故坏,以舍故常在,岂不然裁!(《文集)卷66第2053页)契A的“三教合一”的思想在苏轼的佛学思想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中有老法师,搜长如鹤鹤。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坐令一都会,男女礼白足。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乃知戒律中,妙用谢妈束。何必言《法华》,详狂咦鱼肉。(《诗集)卷9第464页)后来苏轼又为苏迫向佛门请赎:
苏轼在京师时还结识了径山惟琳,径山惟琳是怀琏的弟子,也是云门宗的著名禅师。径山惟林与苏轼交游的时间很长,直到苏轼的晚年。在苏轼的诗文中,涉及惟琳的有四处。在《与径山惟琳二首》中说:
岭海万里不能死,而归宿田野,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然生死亦细故耳,无足道者,惟为佛为法为众生自重。
余诵居黄,参寥子不远数千里从余于东城,留期年。尝与同游武昌之西山,梦相与赋诗,有“寒食清明”、“石泉槐火”之句,语甚美,而不知其所谓。其后七年,余出守钱塘,参赛于在满。明年,卜智果精舍居之。又明年,新居成,而余以寒食去郡,实来告行。舍下旧有泉,出石间,是月又凿石得泉,加冽。参寥子撷祈茶,钻火煮泉而渝之,笑曰:“是见于梦九年,卫公之为灵也久矣。”坐人皆怅然太息,有知命无求之意。乃名之参寥来。(《文集》卷19第566页)道潜曾因追随苏轼而遭受迫害,一度被开除“僧籍”,在苏轼去世约五年后圆寂。
石田法薰禅师语录
石田法薰禅师语录石田和尚。
入破庵室。
乳水相投。
认取祖翁遗下一片荒田。
随水牯牛。
牵犁拽杷。
是灾是获。
普为一切。
倾出所储。
作大受用。
五处法会。
云集展钵。
随其福力。
各使属厌。
至若谈笑起废支倾。
莫非游戏如幻三昧。
世缘欲辨。
退藏于密。
不知三月十五之最后垂诲。
但得本莫愁末一句子公案。
已是合杀了也。
诸仁者。
于此荐得。
方知这老汉。
渊默雷声。
元有不死者在。
淳祐六年九月廿日。
沧洲子程公许。
敬书于玉堂直庐。
高峰小寺。
石田最初说法所也。
有单丁昼乞村落之风。
开炉日。
欲聚泥人听法。
泥人亦不可得。
时高源无淮。
即庵中岩照。
与余偕至。
石田上堂。
笑视云。
些子死柴头上火。
大家着力试吹看。
其孤寂中。
词气若此。
未久迁枫林。
拈古。
有黄龙易看头面。
难见心肝等语。
云巢称之。
痴绝笔之。
浙翁亦曰。
老僧只得避路。
及入圆悟关则曰。
虽是旧时车子。
山僧也要横推。
后二十年南北两山凡提唱。
或平实险绝处。
左转右转。
皆生机活路。
未易殚举。
姑以亲所闻见者书之。
若谓余乡情未忘。
请看是录。
淳祐丁未结制日。
心月敬书。
石田和尚语录目次序卷第一平江府高峰禅院语录平江府枫桥普明禅寺语录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禅寺语录卷第二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语录临安府景德灵隐禅寺语录请因缘普说拈古卷第三小参法语卷第四赞佛祖偈颂小佛事行状祭文跋石田和尚语录卷第一石田和尚初住平江府高峰禅院语录住隆兴府龙泉资福禅寺门人师坦等编师。
于嘉定七年闰玖月二十二日。
入院。
指三门云。
此大解脱门。
穷劫已来。
与诸人同出同入。
今日因甚么。
翻成特他。
良久云。
只恐诸人忘却。
佛殿。
烧香云。
云门一棒。
高峰三拜。
一家不知一家。
各自保守疆界。
踞方丈云。
高峰方丈。
内外皆空。
垂钩四海。
只钩狞龙。
拈帖云。
衲僧公验。
突出难辨。
手眼通身。
只得一半。
且道。
更有一半。
在什么处。
却请维那注破。
入院上堂云。
诸佛未出世。
人人鼻孔辽天。
出世后。
香无消息。
薰上座。
今日打破面皮。
人这门户。
别也旡他。
只要尽大地人。
个个知得。
鼻孔元在面皮上。
恁么告报。
诸人还甘么。
【诗歌鉴赏】五祖弘忍禅师《最上乘论》
【诗歌鉴赏】五祖弘忍禅师《最上乘论》五祖弘忍禅师《最上乘论》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
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
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
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
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
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岂烂也。
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
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
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
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法自然显现。
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答曰: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有灭。
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
清净者,心之原也。
真如本有,不从缘生。
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
一切众生者。
即我等是也。
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
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
不生不灭,故言皆如也。
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
答曰:此真心者。
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属于修。
于三世中,所有至亲,莫过自守于心。
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
迷心者,弃之则堕三涂。
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故论云。
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则是无生。
故知心是本师。
问曰:何名自心胜念彼佛。
答曰:常念彼佛,不免生死。
守我本心,则到彼岸。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故云守本真心,胜念他佛。
又云,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
问曰:众生与佛,真体既同,何故诸佛不生不灭,受无量快乐,自在无碍。
我等众生,堕生死中,受种种苦耶。
答曰:十方诸佛,悟达法性。
皆自然照燎于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
不生死故,即毕竟寂灭。
故知万乐自归。
一切众生,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
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
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
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
心王经云: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
沉沦生死,不得解脱。
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
佛光山晚课大忏悔文
佛光山晚课大忏悔文
以下是佛光山晚课大忏悔文的文本:
弟子(XXX)一心顶礼,皈依南无常住十方三世诸佛。
我今依仪轨,恭诵佛光山晚课大忏悔文。
自今而后,弟子(XXX)谨依文义,逐字深思,内观自省,发露忏悔。
或有思维肤浅,识虑未达之处,谨请诸佛慈悲,常住诸师长者,垂慈加被,予以点拨开示。
我(XXX)深知过往之一切言行举止,有失规范,冒犯十方诸佛,伤害六道众生,蒙昧常住三宝,不敬尊长父母,乃至种种恶业。
现如今深自悔责,发露向常住三宝、本山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历代祖师以及广大善知识真诚忏悔。
愿诸佛菩萨慈悲摄受,予以谅解。
自今而后,我当痛改前非,恪守戒律,恒持道品,随喜功德。
从今至后,直至菩提,不起贪嗔痴慢疑邪见之心。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不闻不观恶邪之法,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广结善缘,勤行布施,供养三宝,扶危济困。
发愿护持佛法,宏扬正信佛教,为人间增添光明与希望。
上报四重恩德,下济三途苦难。
忏悔无始劫来一切罪障、业障、烦恼障。
成就道业,往生净土。
我(XXX)今发露忏悔,请求诸佛慈悲摄受,予以谅解。
愿常住三宝予以见证。
自今而后,若违背誓言,妄言欺众,不守戒律,破
教坏法者。
愿在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谨词!。
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作者:刘洋来源:《青少年日记》2016年第06期一我读一句,你读一句。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婆萨——”“能渡一切苦……真实不虚。
”“能渡——一切苦……真是——不虚——。
”“究竟涅槃,三世诸佛。
”“久经涅槃——,三世诸佛——”昏黄的灯光闪烁不定,一圈淡黄的光晕笼着灯下一老一少。
外甥囡的父母忙,一出生就托付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里。
囡囡五岁了,阿婆想,就让她读书认字了。
村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野人,阿婆便只能拿出“心经”——山人的信仰,一句一句让小孙女跟着读。
小孙女趴在阿婆的大腿上,眨巴着眼睛,学电视里的小人摇头晃脑地读,把最后一个字的尾音拖得老长老长,不知道读错了多少字。
问:阿婆,什么叫“能渡一切苦”呢?答:佛普度众生,苦的事情啊,都会过去。
问:阿婆,我的娃娃破了,我好难过,婆萨会渡吗?答:当然会,好孩子,有阿婆啊。
二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我四年级,刚刚有点懂得人情世故。
“什么!他逃出去了,十五万啊,我们拿什么钱还给银行!早知道就不该拿房产证给他做担保……”一阵暴风过后,妈妈瘫坐在沙发上,脸色煞白,声音带着哭腔。
爸妈开始四处借钱。
我还小,不知道高傲的妈妈是如何低声下气放低姿态地开口,不知道刚强的爸爸是如何猪耳挠腮面红耳赤地一次次开口——我想借点钱;我只知道,银行的催促越来越急,爸爸抽的烟越来越多,妈妈越来越沉默,我问妈妈:“换不上钱会怎样呢?会被银行抓走吗?”妈妈强挤出一丝笑容:“不会,只是我们的房子会被拍卖……”妈妈声音渐渐轻下去,非常缓慢地环视了我们的家一周,眼里泛起泪花。
我说:“妈妈,我怕。
我怕我们被赶出去,怕我们只能睡大街。
”妈妈说:“不会的,有我和爸爸。
”幸好最终,银行再没打电话来,房子保住了,却留下了沉甸甸的债务。
我默默庆幸,庆幸我还有我的小床可以胡乱倒腾。
小时候阿婆教我说:能渡一切苦……究竟涅槃,三世诸佛。
我能读准了。
时间公允地流逝,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幸或不幸而停滞不前。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莲华生大士作刘巧佛译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
一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
二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
有幸佛子,谛听觉照!三昧耶嘎嘎嘎三何其奥妙!娑婆与涅盘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它的本性亘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
它空明无染,永世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釆。
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睹。
因此着文,为解说自己的心性。
若不了解内在自性,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无人得识其中奥义。
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
今开显诸佛自性,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法既无前行,也无续修。
四谛听!有幸佛子,谛听!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落妄见,或入边见。
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深奥难解,使一般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
由此可知,不觉自己的心性,是十分可悲的谬误。
纵然声闻缘觉试由无我的道理深入,却无法了解自性之本来面目。
其它行者亦各执一论,自作缠缚,无缘得见净光。
声闻缘觉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别见所障,中观派则蔽于真俗二谛的执着,事乘与瑜伽乘因执着本尊外相而受缚,大瑜伽(方便父续)及随瑜伽(般若母续)则因分别空性与觉性为二而生惑,从不二的究竟义观之,他们因分别空觉为二而步入歧途,唯有先识破空性与觉性不二,方能证入佛性无碍。
由自性观之,不论凡俗,娑婆与涅盘本来不二,只因你不断造作贪瞋诸毒,故至今仍然流转于娑婆世界。
因此,暂且放下你现行或未行的佛学法事,藉今日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的因缘,你终将明白,所有佛法都在这无上自性解脱中得以圆满。
不论你修持何法,均将融入大圆满的究竟境界。
讲课教案中论15观有无品15观有无品
观有无品第十五(十一偈)有无是诸见根障中道本。
诸见根者如因有无成断常。
因断常生六十二见。
故有无是诸见之根。
若有无病生则众病并生。
有无若灭诸患皆灭。
又如来常依二谛说法。
但二谛是因缘空有。
而外人闻有作有解成自性之有。
闻无作无解成自性之无。
则障于二谛。
既障二谛则二智不生。
便无三世诸佛菩萨。
斯病既深故须重破。
又有此品来者。
有人言。
此论从始自末破洗诸法者。
盖是拆有入无遣俗归真耳。
今谓不然。
既求有无从。
何所拆耶。
捡无不得。
何所入耶。
不得言此论遣有入无。
以无彼所见有无。
方得起因缘假名有无。
始是佛真俗二谛。
又大小乘学人闻有无是障道本诸见根。
便欲灭有无二见。
今为破此人病明有无本不生今何所灭耶。
汝言有有无者。
求之应得。
求既不得云何有无耶。
又一切行道坐禅学问人如言有道可求有禅可坐有义可学皆是有见。
无有非道乃至无有非义即是无见。
问云何是有无耶。
答有无多门。
若就因果明者。
僧佉计因中有果为有。
世师执因中无果为无。
勒沙婆因中亦有果亦无果。
是亦有亦无。
佛法内萨婆多明三世有。
名之为有。
昙无德二世无名之为无。
俱舍论出天亲小乘义云。
现在作因未来则有。
现在若不作因未来则无。
故未来亦有亦无。
迦叶鞞义作因便谢过去。
名之为有。
待果起竟方乃灭无。
是为过去亦有亦无。
若就人法明有无者。
三外道并计有人法。
名之为有。
邪见外道拨无人法。
名之为无。
迦罗鸠驮应物起见。
人问有耶答言是有。
人问无耶即答云无。
名亦有亦无。
佛法内亦有三部。
犊子有人有法。
名之为有。
方广计无人无法。
名之为无。
萨婆多无人有法。
称亦有亦无。
若就尘识论有无者。
旧大乘义并明有尘有识。
若方广义明无尘无识。
若心无义有尘无识。
若唯识论则无尘有识。
学大乘人精识菩萨微细碍相。
若起有心则名为有。
才起无心目之为无。
今息如此等有无故云破有无品。
未得善解空义,不知性空是自性见的寂灭;不知无是缘起假名,是因缘幻有离散的过程;以为空与无同样的没有。
听说非有非无,于是在有无外另执一非有非无的诸法实体,以为是非有非空的。
关于南泉禅师诸公案
关于南泉禅师诸公案⼀⽇东西两堂争猫⼉,南泉见之,提起猫⼉⽈:道得即救取猫⼉,道不得即斩。
众⽆对。
泉斩猫⼉为两断。
【元⾳上师批语:此则公案即世⼈迷于⾊相,贪取执着⽽起争端也。
南泉禅师为⽰实相,平息争端,故教⼆堂道取,破迷情,去执着,以⽰本分钳锤。
其实并不难道,只学⼀声猫叫,或出众礼拜,即救得猫⼉也。
】南泉⽔牯⽜(公案)赵州问南泉⽈:知有的⼈死后向什么处去。
泉云:⼭前檀越家作⼀头⽔牯⽜去。
赵州云:谢师⽰诲。
泉云:昨夜三更⽉当前。
【元⾳上师批语:死后向何处去,是⼀个⼤问题,尤其是修⼼的⼈都拟向西⽅净⼟去,或兜率天去,这是修⼼未了的⼈的去处,真正⽣死了脱,六道轮回就是涅槃,⽜胎马腹即是净⼟。
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切⾊相,不问净秽,都是真⼼的妙⽤。
凡夫执相,取东取西,如⽔中捞⽉,空劳碌⼀场。
赵州、南泉⼤解脱⼈,故能向异类中⾏⽽游戏三昧也。
⾄云:昨夜三更⽉当前,乃夜深⼈静——即妄念消融时,真⼼即现前。
⼜⽉⽆偏私,普照万物,⼈⼈俱在⽉光朗照之中,即⽰佛性平等,你不⽤礼谢。
⼜真悟⼼⼈,⽆有去处,今云:作⼀头⽔⽜去,已落圏馈。
州云:谢师⽰诲!乃州⽰南泉语中有刺,不是好意。
泉云:昨夜三更⽉当前,乃你来谢我,你也有落处,如⽉之普照,你亦有份。
】南泉⽩牯(公案)南泉⽰众⽣云: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牯却知有。
【元⾳上师批语:初悟⼈见⾃本性!识⾃本⼼,为知有。
有者,为知有妙有真⼼也。
但功夫不能即此为⽌,应上上升进,不能着在真⼼上,应将此知有之⼼化去,故到最后,⽆佛可成,佛亦不可得也。
】南泉圆相(公案)时慧忠国师嗣法於六祖⼤师,道化帝乡,誉冠⼀时,时⼈争欲登彼龙门。
时南泉、归宗、⿇⾕三师同去将礼拜忠国师,⾄中路,南泉於地上画⼀圆相云:道得即去。
归宗於圆相中坐。
⿇⾕便作⼥⼈拜。
泉云:恁么则不去。
归宗云:是什么⼼⾏。
【元⾳上师批语:参⽅访道,只为⼼中未平,果能衷⼼平静,处处是佛,物物是佛,何⽤妄费精⼒?赵州颂云:赵州⼋⼗犹⾏脚,只为⼼中未悄然,即⾄遍参⽆⼀事。
《大正藏》第80卷No.2555 梦窗国师语录
《大正藏》第80卷No.2555 梦窗国师语录《大正藏》第80卷No.2555 梦窗国师语录天下之至大者道也。
至公者理也。
人能公正宏大合乎道理者。
莫不尊且敬焉。
予自南国东来扶桑。
惟见梦窗国师一人而已。
师之道如春行大地。
师之德如皎日当空。
师之戒凛若冰霜。
师之行见于行事。
八提鈯斧六处开山。
三朝加敬一国咸尊。
所谓合乎大公之道理自然人皆得而尊敬之。
若曰师之语言满天下而无口过者也。
国师祖佛光而师佛国。
发扬宗旨警训后学。
如珠走盘有自来矣。
其嗣子龙湫泽首座出师语录以示余。
命予为序引。
予曰。
国师乃佛鉴下子孙却用翳睛法观。
此录者自宜着眼嗣师之法者。
众皆丛林之麟凤也。
必又有大其家世者焉。
时文和三祀孟夏佛诞生之日。
四明东陵叟(永玙)序。
此是老僧一生寐语也。
切差求添削于他人。
矧乎刊板即施矣哉。
梦窗正觉心宗普济国师语目录。
上卷。
序(东陵和尚)自戒刊版语。
南禅语净智语。
圆觉语再住南禅语。
天龙语再住天龙语。
下卷。
升座拈香。
小佛事佛祖赞。
自赞偈颂。
目录(终)。
梦窗正觉心宗普济国师语录。
卷上。
梦窗正觉心宗普济国师住山城州瑞龙山南禅禅寺语录。
侍者本元慧逸等编。
正中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入院。
指山门云。
溪涧潺潺峰峦岌岌。
公门曾无内外。
谁言拽而不入(顾视左右云)。
莫怪不相揖。
佛殿郝老闻名也不喜。
我侬今日特来参(良久)。
黑蜜太苦黄连太甘。
土地堂。
灵鉴无遗赏罚不逊。
敢问即今觑我么洎乎。
更下一分饭。
祖师堂。
联芳续焰地无朱砂。
恐人道以讦为直。
一炷兜楼且赏他。
据室(横按拄杖云)。
不师摩竭迹不效少林颦(召大众云)。
只要当头荐取。
切忌温故知新(喝一喝)。
敕黄以此革弊持危。
以此索隐致远。
印文已露。
见也无。
碧落之碑无赝本。
山门。
疏全褒全贬海阔山幽。
知我罪我不在春秋。
拈衣大庾岭头通线路。
鸡足山里藏针锋。
新南禅通也不得藏也不得(提起衣云)。
等间提起覆虚空。
法座。
应身坐茆草。
法佛坐空里。
且道衲僧以甚么为座(指法座云)。
我无隐乎尔。
升座拈香云。
此一瓣香爇向炉中恭为祝延今上皇帝圣躬万岁万岁万万岁。
景德传灯录----(宋 道原 纂)10--18卷
景德传灯录----(宋道原纂)10--18卷景德传灯录卷第九景德传灯录卷第十怀让禅师第三世下六十一人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法嗣一十七人湖南长沙景岑禅师荆南白马昙照禅师终南山云际师祖禅师邓州香严下堂义端禅师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池州灵鹫闲禅师鄂州茱萸山和尚衢州子湖利踪禅师洛京嵩山和尚日子和尚苏州西禅和尚宣州刺史陆亘池州行者甘贽(已上一十三人见录)资山存制禅师江陵道弘禅师宣州玄极禅师新罗国道均禅师(已上四人无机缘语句不录)杭州盐官齐安禅师法嗣八人襄州关南道常禅师洪州双岭玄真禅师杭州径山鉴宗禅师(已上三人见录)唐宣宗皇帝白云昙靖禅师潞府渌水文举禅师新罗品日禅师寿州建宗禅师(已上五人无机缘语句不录)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法嗣四人福州龟山正原禅师(一人见录)甘泉寺晓方禅师明州栖心寺藏奂禅师甘泉寺元遂禅师(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洛京佛光寺如满禅师法嗣一人杭州刺史白居易(一人见录)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法嗣三人新罗国迦智禅师杭州天龙和尚(已上二人见录)新罗国忠彦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荆州永泰寺灵湍禅师法嗣五人湖南上林戒虚禅师五台山秘魔岩和尚湖南祇林和尚(已上三人见录)吕后山文质禅师苏州法河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法嗣二人镇府普化和尚(一人见录)镇州上方和尚(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京兆兴善寺惟宽禅师法嗣六人京兆法智禅师京兆无表禅师京兆慧建禅师京兆元净禅师京兆慧光禅师京兆义宗禅师(已上六人无机缘语句不录)云水靖宗禅师法嗣二人华州小马神照禅师华州道圆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潭州龙牙山圆畅禅师法嗣二人嘉禾藏廙禅师(一人见录)羊肠藏枢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汾州无业国师法嗣二人镇州常贞禅师镇州奉先义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庐山归宗寺智常禅师法嗣六人福州芙蓉山灵训禅师汉南谷城县高亭和尚新罗大茅和尚五台山智通禅师(已上四人见录)洪州高安大愚禅师江州刺史李渤(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鲁祖山宝云禅师法嗣一人云水和尚(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紫玉山道通禅师法嗣一人唐襄州节度使于□(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华严寺智岩禅师法嗣一人黄州齐安和尚(一人见录)怀让第三世下前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法嗣湖南长沙景岑号招贤大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云:“ 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
大沩智云:“ 三世诸佛既不知有,狸奴白牯又何曾梦见?灼然须知向上有知有底人始得,且作么生是知有底人?吃官酒卧官街当处死当处埋,沙场无限英雄 三世诸佛不知有,老老大大外边走,眼皮盖尽五须弥,大洋海里翻筋斗,狸奴白牯却知有,瀑布不溜青山走,却笑无端王老师,错认簸箕作熨斗。”
【指月录】南泉普愿禅师:三世诸佛不知有
来源:《指月录》 原集述者:那罗延窟学人瞿汝稷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上堂,王老师卖身去也,还有人买么?一僧出曰:“ 某甲买?” 师曰:“ 不作贵不作贱,汝作么生买?” 僧无对。
卧龙代云:“ 属某甲去也。” 禾山代云:“ 是何道理?” 赵州代云:“ 明年与和尚缝一领布衫。” 雪窦显云:“ 虽然作家竞买,要且不善轮机,且道南泉还肯么?雪窦也拟酬个价,直令南泉进且无门,退亦无地,不作贵不作贱,作么生买?别处容和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