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部编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部编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结合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点】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字词检测。

yòu zhì(1)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可笑的问题。

júshìyán jùn(2)()越来越(),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qīn g yì他离开北京,但父亲却说,他不能()离开。

cán bào fěi tú(3)()的()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

fǎtín gān dìn g(4)在()上,父亲的神情非常(),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zhàn jù种伟大的力量()着。

预设:(1)幼稚(2)局势严峻轻易(3)残暴匪徒(4)法庭安定占据2.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边浏览课文,边回顾作者李星华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

(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预设: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2.组织全班交流:通过这些事,李大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1:李大钊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

预设2:李大钊有着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

3.小结:李大钊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课文是怎样将李大钊的革命英雄形象烙印在我们心中的。

设计意图:首先快速浏览课文梳理主要事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谈话导入,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课件2(第二课时)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课件2(第二课时)
课文品读
父亲被捕前
了解父亲的工作状态:
◇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对待革命工作专心致志
◇ 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 里去 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
对工作认 真负责
了解父亲对家人的态度:
对子女慈祥和蔼
◇ 慈祥、没有骂过、没有打过 ◇ 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关心子女的成长
对家人 慈爱和善
体会父亲的革命精神:
敌人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 数量多 “粗暴的吼声”“一群魔鬼” 残暴
对比
父亲
毫不畏惧 镇定自若
父亲被捕后——在法庭上
外貌描写
◇ 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 没戴眼镜
◇ 乱蓬蓬的长头发
生活简朴
备受折磨
神态描写
平静而慈祥 —— 百折不挠、疼爱亲人 瞅了瞅 —— 安慰亲人、感染亲人 非常安定 —— 不为私情所动摇 非常沉着 —— 从容镇定、无所畏惧
我哪能离开呢? 语言描写
反问句,加强语气
局势严峻
坚守岗位
对革命高度 负责的精神
父亲被捕时
思考:被捕时,李大钊是怎样表现的?从哪 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语言描写:
从容不迫
▷“没有什么” ▷“不要怕”
动作描写: ▷ 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沉着冷静
神态描写: ▷ 惯有的严峻态度
视死如归
作者是怎样描写敌人的?有什么作用?
倒在床上
憎恨敌人
母亲 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
结尾为何强调“4月28日”?
◇ 呼应开头 ◇ 表现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 ◇ 表现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李大钊这个人 物形象的认识。
爱护亲人
忠于革命事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其他革命先烈和新中国建设发展中的模范人物,提升爱国情怀。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品味文字的情真意切,体味书中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形象。

【课前解析】、关注课文人物: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

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

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关注时代背景: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深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4.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学生自主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4.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5.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重点词语:回忆、家庭、亲情、感恩等。

3. 重点句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掌握作品中的生字、生词,理解作品中的重点句子。

学会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学会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环境等,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体会作品中人物面对困难、勇敢坚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冒险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

2. 作品梗概:鲁滨逊因船只失事,流落荒岛,独自生活了28年。

他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搭建房屋、种植粮食、驯养动物,最终成功获救。

3. 人物形象:鲁滨逊勇敢、智慧、乐观、坚韧,具有开拓精神。

4. 作品主题:勇敢面对困难,自立自强,开拓创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品的背景、梗概、人物形象。

作品的主题思想。

2. 难点: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作品主题的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梗概,圈画生字、生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环境等,分享阅读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作品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发表自己的观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阅读笔记、读后感等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内容:作者、作品背景、作品梗概、人物形象、作品主题七、作业设计1. 阅读笔记:整理作品中的生字、生词,摘抄喜欢的句子。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作者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对人物进行描写的重点句子,体会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特点时的作用。

3、在刻画人物时,体会作者多次采用了对比手法,体现了人物的刚毅、沉着和冷静的性格特点。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生动的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内容?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革命创设人之一李大钊遇害的经过,本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李大钊。

二、精读感悟:、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形象?是从哪感受到的?大家按“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思考:我看到了一位()的革命者形象。

我是从()事件中的这些语句描写中感受到的。

2、交流讨论:a被捕前:(1)“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出示第七段)指名朗读。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被捕前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以下三个地方:①烧掉文件书籍;父亲整理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来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第二课时)(共32张PPT)

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第二课时)(共32张PPT)

精读品析 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
吗?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 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 能离开呢?”
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精读品析 我哪能离开呢?
谁能把这句话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精读品析
➢ 快速阅读“被捕时”部分,找出描写 人物神态的句子,从中领悟人物的思 想感情。
精读品析
➢ 请学生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小 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庭上”“被害 后”两部分的内容。
精读品析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 平静而慈祥的脸。
精读品析
从“乱蓬蓬”看出了李大钊遭受了非 人的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 色“平静”,“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 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这强烈的对比将 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 神展露无遗。
,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对“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精读品析
其实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 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又来 到烈土墓前,来深情地缅怀他们,你想对这 些烈士们说些什么?
拓展延伸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拓展延伸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1
国民党为什么要叛变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李大钊同志的职务是什么?他在国民党内职务的变化情况怎样? 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师:很好。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一部分。板书:被捕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科学课堂”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科学课堂”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花山镇悦贤小学江玉华总目标:1、读读记记“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理解“军阀、轻易、恐怖、一拥而入、严峻、会意、沉着、被难日”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照时间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从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体会。

并概括出李大钊身上的优秀品质。

5、领悟课文对比描写的方法和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理解“军阀、轻易、恐怖、一拥而入、严峻、会意、沉着”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照时间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从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体会。

并概括出李大钊身上的优秀品质。

5.学习被捕前、被捕时的事迹,领悟对比描写,完成对比描写的小练笔。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体会。

并概括出李大钊身上的优秀品质。

3、认识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能找出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在语文技能两维目标分类框架表中的具体分析:教学过程:一、学生根据板书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按时间顺序口述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总结上节课学习的方法:(课件)(1)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父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关键句,关键词(2)联系上下文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体会父亲的品质特点,写出读书批注。

3.继续跟随李星华,打开回忆的闸门,看看父亲在被审时的事迹,被害后李星华一家是怎样的。

二、默读父亲被审时的段落(18-29自然段),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含义。

1、用直线划出父亲的表现,找出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课件)2、联系上下文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到父亲的优秀品质,在旁边写上一两个词的批注。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我们现在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无数的 革命英雄用鲜血换来的。清明节很快就 要来临了,面对李大钊这样的革命烈士, 你会说什么?
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 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下课后,同学们 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 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 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 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 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的解放事业,对马克 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 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 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 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受了重刑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 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 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 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 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 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 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 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 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 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 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 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 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 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体现了李大钊的大无畏精神和对革命高 度负责的精神。
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请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并做批注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高尚品格 表现在哪些方面?
临危不惧 将生死置之度外 革命利益高于一切
请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 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 动的地方勾画出来,并做批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
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
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如何理解划线的句子? 安定、沉着之因 一种伟大的力量是指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这种力量可以使李大钊在面对敌人酷刑时坚贞不屈。
面对亲人时可以影响他们,使他们化悲痛 为力量。
三、课文是怎样表现李大钊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 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的?
通过具体事例 通过语言描写 通过动作描写 通过神态描写
四、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认为李大钊是一 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忠于革命的共产党人。
我们要学习他临危不惧、坚贞不屈 的革命精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速读课文,完成填空。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
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头发 被施重刑 受重刑后 依旧坚强
对亲人的爱
平静
慈祥
李大钊虽受敌人 的重刑,但依旧 沉着、安定
沉坚 着贞 、不 安屈 定
怀念
)与(
)(
敬仰 )。通过对文章的学
临危不惧
)的精神。
习,我们要学习李大钊( 忠于革命
六、作业
小练笔:
1. 以回忆的方式写一位长辈,要用到动作 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2.以“我的 ”为题,不少于400字。
第十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
西邑镇中心小学 绞云虹
一、体会被捕时李大钊视死如归
1.自由朗读8-17自然段,感 受李大钊被捕时的事迹。
2.讨论并分角色扮演,展
现历史画面。
3.深入体会
李 大 钊
不慌不忙 严峻态度 语言粗暴
匪 徒
行为粗鲁 凶狠残暴
相互勾结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反衬
二、感受被审时李大钊坚贞不屈(18-28自然段)
本文是( 回忆录 )(体裁) ,作者采用了( 第一 )人称的叙述方式,回 被捕前 )、( 被捕时 )、
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运用了( 前后照应 )的写法,于首尾强调了4月28日
这个特殊的日子,除开头外,文章是按(

)、( )的顺序来叙述的。展示了革命先烈 被审时 被害后 ( 忠于革命事业 )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 )的可贵品 坚贞不屈 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