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实录及评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实录.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一、游戏感知,导入新课(师出示黑板上的6根硬纸条,把4名学生分成两队进行比赛。
比赛的规则是哪队先围成三角形,哪队就获胜。
)两组代表石头、剪子、布决定谁先拿硬纸条。
第一次都两组围成了。
师:围的时候,三条线段要首尾相接。
第二次石头、剪子、布,女生先拿三根硬纸条,很快围成了。
男生没围成功。
师:谁来帮助他们?(一生上去帮忙,依然没成功。
)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两根硬纸条的和与第三根一样长。
师:你们输了,输得服气吗?生:不服气,这三根硬纸条围不成三角形。
师:看来你们不是输在方法上,而是输在材料上。
师:你们有疑问吗?生:有。
师:有疑问是好事。
师:牛顿在树下休息时,苹果掉在他头上,他产生了疑问,是什么疑问?生: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而不会飞到天上去呢?师:在比赛前,大家都认为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可是事实上有时能围成,有时却不能围成?师:那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生1:为什么两条线段都不一样就不能围成。
生2:怎样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3:在任意两条边相加大于第三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从而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师:同学们想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生:用材料做实验。
师:要研究就得做实验,你们想不想做实验,为了保证实验有效进行,我们先看一下实验要求,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实验要求和报告单。
(学生每组信封里有6根线段,3根3cm、10cm、1 2cm、18cm)(学生实验,教师课间巡视。
)师:我们把围成的结果分成两类,一种是能围成,一种是不能围成。
(师在黑板左边写“能”,右边板书“不能”)首先我们来看哪三条线段肯定能围成三角形?(生汇报、师板书)能:生1: 6、6、6生2: 6、12、17生3: 6、6、10生4: 10、12、18生5: 10 、12、6思考1 0、12、6这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电脑加以验证。
师:那不能围成的有几种情况。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四下教材第40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2、经历猜测、验证、交流、归纳等探究过程,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3、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持续积累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猜测、验证、归纳结论等探究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围成情况以及“任意”一词。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活动记录单、纸条。
教学过程:一、【问】通过自己围三角形,初步发现问题。
师:如果用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大家说需要几根?生:三根。
师:请每人拿出三根,赶紧围一个三角形。
生操作。
师:都围成了吗?有人没围成,咱看看他为什么没围成?请没围成的同学上来展示。
师:我们一起来帮他,好吗?外边的端点已连接好,把上边的两个端点往下落落不就行了吗?落了落,没围成。
师:再落落呢?还是围不成。
师:原因在谁?生:在小棒的长度,有的太短,有的太长。
师:接下来,你想研究什么?生:什么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师:即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板书:三角形的边(评析:一、创设情境,产生强烈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探索的方向。
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渗透“围”的方法,为后面的学生活动做好充分铺垫。
)二、【探】1、猜:小组活动,初步猜测。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你们想怎么研究?生:用小棒代替三角形的边,动手做做看。
师:请各组同学把小棒合在一起,任意拿三根,围围看。
这样重复多做几次,看到底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有什么关系?为了提升效率,我提几点操作建议:①、每组固定一名操作员,组长负责记录。
②、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③、在组内交流你们的思考与发现,并归纳为一句话写在纸条上。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快得出结论!生:实行小组活动。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
学生已经知道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等知识,这就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新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例4内容。
教材在例3中呈现了选择路线的问题,明确了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而路线图就构成了一个近似的三角形。
在学生选择路线的过程中,也就对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有了初步的感知。
例4借助实验,让学生经历剪、拼三角形,目的是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之上探究原因,最终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最后,运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动手实践、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初步应用等数学活动过程,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于探究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和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操作比赛,发现问题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呢?生: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师:谁能补充?生: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对,要首尾相接。
如果给你3根小棒,会围一个三角形吗?生:(齐)会。
师:好!请大家拿出1号信封的3根小棒,用它们作为三角形的3条边,来围三角形。
比一比,哪个小组在30秒内能围成三角形,并且围成的三角形最标准。
学生活动,教师计时,到时间后叫“停”并让围出三角形的同学举手,结果第一、二两个组都举起了手,第三、四两个组的同学中很少人举手。
师:第三、四两个组的同学中怎么这么少人举手呢?师:这样吧,我们先请第一、二两个小组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看看他们是怎样围成三角形的。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实录:一、出示结论,理解结论师:在《几何原本》中有一句这样的话(课件出示图1)。
来,齐读一遍。
(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愿意说一说?生1:就是两边的长度和要比第三边长。
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你能上来比划出你的意思吗?(生1比划)这就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意思吗?(底下有学生举手)你为什么举手?生2:不止有这两边之和大于这一边,还有这两边之和大于这一边、这两边之和大于这一边。
师:你们都能听明白他说的意思吗?(有学生摇头)如果我给这三条边都取上名字,(给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标上a、b、c)你能再说一次吗?生2:有a+b>c,还有a+c>b和b+c>a。
(板书:a+b>c,a+c>b,b+c>a)师:你们都同意吗?(生:同意)你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生1点头)你们都能明白?(其他学生点头)二、验证结论1.引出质疑,引发验证师:这句话的意思你们是明白了,那对于这句话,你相信吗?(连续问一排学生)学生有的说相信,有的说不相信。
师: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怎么办?面对一个结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也不能轻易不信,怎么办?生:验证。
2.学生验证,引发质疑师:那你们要怎样验证?(生:画一个三角形)黑板上正好有一个三角形,用它试试可以吗?接下来干吗?生:测量三条边的长度。
(师测量并板书)师:然后呢?(生:再比较)要比较几次?(生:3次)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这句话是对的。
那你现在相信这句话吗?(生:不相信)有例子可以说明这句话是正确的,为什么你还不相信?(生:还有其它的三角形)确实如此,只通过一个例子就能说明这个结论是对的吗?你们接下来想做什么?(生:再画一个三角形)请你们拿出铅笔、尺子在稿纸上举例验证。
学生动手画三角形,然后分组验证。
师:有谁愿意分享你的验证结果?分享时可以按照这样的形式:你画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通过这个例子说明这句话是不是正确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实录《《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边的关系》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掌握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边的关系,能够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角形模型、直尺、量角器等教学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好奇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探索三角形的奥秘吧!”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三角形边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特点。
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三条边,讲解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教师讲解三角形类型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三角形的类型。
教师讲解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3. 教师讲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教师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教师讲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都是60度。
三、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判断给定的三角形的类型。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边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三边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在探索中构建数学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思考与实践海淀教师进修学校 张红【教材解读】《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四年级空间与图形的内容。
该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从形的方面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分三部分:一是呈现了四组小棒,让学生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发现哪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哪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二是把摆一摆的实验数据(小棒的长度)填入表内,为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创造条件。
三是通过数据的比较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课堂实录】(说明:1、每个部分,抽取出小标题。
2、穿插点评。
)( 一)探讨任意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课始,我在大屏幕上出示6个图形(如下图),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学生静静地观察几秒钟后,举起了手。
生1:第①、②、⑤、⑥个图形是三角形。
师:为什么第③和第④个就不是三角形呢?生2:第④个有一块没有接上。
第③个有一块被分出来了。
师:能明白她的话吗?其余学生:明白。
( 教师点击鼠标,第③和第④个图随之消失)。
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想一想,是不是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话音刚落,马上有人举手,教师没有马上请孩子回答,而是静静地等待更多的学生有了①②③ ⑥④⑤自己的思考后才示意学生回答。
生3:我认为不一定,因为有的时候线条有长有短,长的要是和短的拼不起来就完了。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我们能找到围不成的情况,就说明三条线段不一定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3心里明白,说不清楚,这时学生还没有经历操作的过程,因此也不需要学生一定讲得明明白白,而且在这里解释太多对其他学生会有暗示作用。
】现在给大家一个任务,咱们看能不能找到这样的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学生小组合作互助。
师: 怎 么样 , 摆 好 了吗 ?
1 . 通 过摆一摆 、 算一算 等活 动引导学 生探索 并发现“ 三角形任 意两边之和大 于 第 三边” 这一特性 , 并应用这个特性解 释一 些生活现象 , 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识, 提高合 作交流的能力 。
3 . 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意 两 边 之 和 大 于 第 三 边 . .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例3的主题图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再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一实际问题更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
一
…
…
…
一
童慧 。 X 学 U 薯 P 频 I N 。 A 道 O
胡 海英
教 学 内容 : 人 教版 《 义务 教育课 程标 准实 验教科 书 ・ 数学》 四年 级下册 第 8 2页
J I AO XUE Pi N DA0
生: 任意两根小棒 。
师: 你能解释一下 “ 任意” 的意思 吗?
生: 就是 说 , 三根 小 棒 中 , 其 中任 意
2 . 汇报展示 , 探究三边关系。
看 出来 中间的路近些 , 这是 生活常识 。为 数学 知识有 关 联呢 。从 这几 条路 的形状 看, 你能看 到什 么图形 ?
米) 。 且每个小组中四个同学 各不相同。
( 2 ) 小组互助 。
小棒有 的能 围成三 角形 , 有 的却不能 。事
实推 翻 了学 生 头 脑 中以 前 的 错 误 认 知 , 激
学具袋 中准备 的小棒长度不 同 , 分别 围三 角形是很 容 易的事情 , 4 g- f l 非常愿 意 发现 了用三根 是 6、 7 、 8 ; 4、 5 、 9 ; 3 、 6 、 1 2 ; 5 、 8 、 1 0 ( 单位 : 厘 做 。可是在操作 的过程 中,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 XU
道
。 AO
吴秋 菊 邱廷 建
执教 评析
( 福 建 省上杭 县 实验 小学 ) ( 福 建 省上杭 县教 师进修 学校 )
派一组 上台操作 实验 。
2 . 汇报整理 。 ( 1 ) 学生汇报 。
教 学 内容 : 人 教版 《 义务 教育 课程 标 点之 间的线段最短 。
准实验 教科 书 ・ 数学 》 四年级下 册第 8 2 页
及练习 十四第 4 题。
教 学 目标 :
师: 这位 同学 能 巧用 “ 两点 之 间的线 段 最短 ” 这个 数学性 质来 解 释生 活问题 ,
真聪 明 !
师: 我们请 上台操 作实验 的同学来汇
( 2 ) 教师整理 。
~
……………一……
…
…
…
…
1
E 。
师: 这句话 的关 键词 有 “ 了角形 ” “ 任 念是学 习数学 的有效 疗法 , 希 同学 仃 j 住
师: 平时 , 同学 们 上学 , 老 师上 班 、 父
母 外 出几乎 都会 遇到像 图中 的小 明上学
1 . 动手实验 。
师: 光有 猜 测还不 够 , 许多 重大 发现 形 ” , 为 进 一 步探 究 埋 下 伏 笔 。
那样 的问题 , ( 课件 呈现小 明上 学路线 图) 都来 自于动手 实验 , 我们 也来 动手 实验 , 小明上学有几条路 , 可以怎么走? 首先请 听清 实验要求 。
生, : 第2 组 中的上面两根短 的纸条 连
得快 !
达又那 么 清楚 流利 的 同学 !走哪 条路 最 来 比比哪 桌 的 两位 同学 配合 的好 , 完 成 生: 沿 中 间这 条路 直走最 近 , 根 据 两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实录及评析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实录及评析陈千举(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指导:田丽利(中关村第一小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是一个探索发现的内容,应教给学生一种研究的意识、学习一些研究方法。
为此要提供给学生充分活动的空间,创设一个宽松的研究氛围,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培养其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及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获得快乐。
为了解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基础,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有关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可能存在的困难,以及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课前我采用调查问卷(全班)和访谈(随机抽取)的方式,对中关村一小(天秀部)四年级(5)班部分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工作。
调研内容及形式:调查问卷(26人)。
(1)你能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吗?(目的:了解学生对三角形概念及分类的理解。
)26名同学每个人所画三角形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8人(30.8%)的三角形只是角发生了变化,其中有2人(7.7%)按角的分类画出了三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人(15.4%)的三角形只是边(有无相等的情况)发生了变化;14人(53.8%)的三角形边和角都在发生变化,其中6人(23.1%)画的是两个三角板的形状。
看来学生们虽然没有系统学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但他们都意识到了是三角形三边是否出现相等和角的不同会改变三角形的形状。
(2)某位运动员的腿长约为1米,那他走起路来一步最大可能迈()米。
A、1B、1.8C、2D、3(目的:了解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有关的生活经验)选择内容人数及百分比理由A9人(34.6%)很多人走起路来一步1米左右,我也差不多。
B10人(38.5%)走路不能劈叉,但1米一般人平常就能做到。
C7人26.9%大人吗,应该步子更大一些,但3米不太合理。
学生只有38.5%的人能既结合生活实际又意识到三角形三边关系来合理做出判断。
(3)在数学课堂上,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目的: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A看书自学B小组合作C教师讲解D其他选择内容人数及百分比B15人57.7%C8人30.8%D3人11.5%1人,游戏;1人,边玩边学;1人,听讲加自学。
课堂实录 教学反思 同伴互评 专家引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同伴互评专家引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课堂实录】学校:XX小学教师:XXX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求解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特性、勾股定理、边长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直角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是什么?(2)直角三角形有哪些重要定理?2. 概念讲解与讨论(20分钟)(1)教师以板书形式介绍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特性。
(2)教师通过讲解勾股定理引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让学生讨论和总结。
(3)教师与学生一起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巩固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理解。
3. 理论运用与实践(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布置直角三角形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
(2)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答练习题,并互相讨论和纠正答案。
4. 分享与反思(15分钟)(1)学生通过小组或全班展示解答过程和答案,分享思路和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3)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逐步完善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特性有了深入的了解。
通过勾股定理的引入,学生明白了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互相纠正答案,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而在课堂分享和反思的环节,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伴互评】我对本次课堂的教学效果做出如下评价:(1)教学目标:达到预期/超出预期/未达到预期(2)教学内容:内容设置清晰/内容设置不够充实(3)教学过程:导入引入好,讲解生动/设计不合理,讲解不够清晰(4)学生参与: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合作/学生参与度不高(5)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运用/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根据以上评价准则,请给出对本次课堂的评价。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_人教新课标“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2.技能目标:通过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算一算、比一比,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目标:体验“做数学”的成功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彩色纸条若干、课件、红、绿圆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发现问题师(电脑出示例3图):看,小明正准备去上学呢!这是他上学的路线图,看一看,他上学的路线有几条?生:有三条。
师:走哪条路距离最近?生:走中间这条路距离最近。
师:你怎么知道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自表述。
)师:同学们很爱思考,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说得都有道理。
请同学们再看看图,小明上学的这几条路线围成两个什么图形?生:围成了两个三角形。
师:小明上学的这几条路线围成了三角形,每一段路正好是三角形的一条边。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来解释走哪条路最近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初步感知,提出猜想。
师:老师准备了些纸条(a.10厘米,15厘米,20厘米;b.10厘米,10厘米,20厘米;c.10厘米,12厘米,26厘米),谁愿意把这几组纸条分别当作三角形的三条边使它们首尾相接在黑板上摆出三角形?(学生踊跃上台摆三角形,用第一组纸条能顺利地摆出三角形,而用第二组和第三组纸条摆不出三角形。
)小组讨论,提出猜想。
生1:两条短的边太短了,围不起来。
生2:那条长的边太长了。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纪实与评析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纪实与评析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2页。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 感受数学思想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上有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棒。
注意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生1:变成了三角形。
生2:围成了三角形。
师:对,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三角形,那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生: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那这3条线段是怎样围成的?师:看来大家对什么是三角形已经很清楚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二、实践探究1.独立操作,引出问题。
师:老师为同学们也准备了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棒,(师手拿小棒说。
)一共有4根,请你从中任意选出3根,在展板上拼一拼、摆一摆,也像屏幕上那样围成三角形,都听清楚了吗?(学生操作。
)师:你们的动作真快!举起来互相看一看。
非常好,大家都成功了。
师:(举起一块。
)大家看他是用粉色、绿色和蓝色这3根小棒摆的,谁和他一样?(请这位同学到前面去。
)还有用黄色、绿色、粉色这3根来摆的,谁和他一样?你也到前面去。
还有用不同的小棒来摆的吗?现在请同学们将手中的学具放在一边,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
师:我发现怎么没有选择黄、绿、蓝这3根小棒来围的呢?(师举一块板。
)生:我刚才用这3根小棒试过,围不成。
师:是不是像他说的这样呢?下面请同桌两个人合作,选择你们俩桌面上其中一块展板,用黄、绿、蓝这3根小棒来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操作。
)师:能围成吗?生:不能。
师:大家都发现了,选择这3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与探究。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操作实验法,比较法。
学法:验证、探究,实践操作,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不同长度的纸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知道三角形3个内角的关系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三角形3 条边的关系吗?(板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回忆什么叫做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3.用3根纸条试围三角形。
指名学生展台试围,教师指导。
(注意用纸条被折出来的那些边去围,简称“折边”)集体交流:师:围成的三角形在哪里?找一找3个顶点在哪里?生:说一说,明确围的过程中调整到“端点与端点相连,真正用上纸条的长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小组活动一:1.从8根纸条(6根11厘米,2根6厘米)中任意挑出3根纸条来围三角形。
生:动手操作。
汇报交流:全部围成。
(11,11,11)(11,11,6)(11,6,6)2.质疑:只要有3 根纸条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生:猜想结果。
(一定或不一定)(二)活动二:实验验证。
1.将纸条分组(11,11)(11,6);(11,11)(11,6)2.思考:两根纸条能围成三角形吗?(将其中一根一刀两段)你想选择哪一组纸条来围三角形?为什么?如果选择(11,6),你准备剪开哪一根?为什么?3.动手操作,做好活动记录。
4.汇报交流中汇总活动记录表。
5.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哪些情况是可以围成三角形的?哪些情况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生1:选择(11,6)这一组纸条,并且剪开6厘米纸条的,都不能围成。
生2:选择(11,11)这组纸条,剪开 11 厘米的纸条,也是都不能围成的。
《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第一篇:《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我观看了《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后,从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来看,我觉得这堂课以下这些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探究:1、从四根中任选出三根,首尾相连的围成三角形,我们四人一组,把围三角形的情况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取任意三根不同颜色的小棍首尾相连进行组合,看是否能组合成三角形。
通过探究活动,进而得出结论: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其探究价值是: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发挥学生个性,发张四学生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应该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数学能力之一。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
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呢?一、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数数学具有严谨逻辑性的特点,逻辑推理能力应该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数学能力之一。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
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呢?一、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旦为学生所掌握,就成为进一步认识新对象,解决新问题的逻辑思维工具。
如果没有系统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作为前提,要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是困难的。
二、结合具体数学内容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数学内容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是学生能运用它们来进行推理和证明。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必须掌握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基本规律。
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的具体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规律,使他们明了不能偷换概念和论题。
要使学生懂得论断不能自相矛盾,在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互相矛盾的判断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论断不得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判断或者肯定或者否定,不能有第三种情况成立.引导学生把这些已有的知识和资料进行分析、逻辑、推理,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学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学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页。
教学目的1.让先生经过入手实际、自主探求、协作交流发现三角形恣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别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恣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处置生活中的复杂的实践效果,感遭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经过学习开展先生的空间观念,使先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起先生学习数学的兴味。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小棒假定干根,实验表格。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同窗们看,图上这些中央你们都熟习吗?〔我们的学校、鼓楼商场还有学校后门的树立银行。
〕师:假设把我们学校大门到建行看成一条直路的话,把这三个中央衔接起来,就成什么图形?师:教员从学校大门口到建行去取钱,有几条路可走?猜一猜我会走哪条路呢?为什么?师:教员在银行取了钱后,如今要去鼓楼商场购物,又有几条路可走?我会走哪条路?师:教员如今要回学校,我又有几条路可走?我又会选择哪条路呢?师:同窗们你们为什么以为在三角形的线路中走其中一条边的线路比走另外两条边组成的线路近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大少数的同窗都是从生活阅历中发现走两条边的线路比走另一条边的线路远。
那么,有没有别的方法证明我们的这种判别是正确的呢?(先生困惑,缄默不语.)师:明天我们就用数学的方法来研讨一下,看看在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二、设疑激趣,入手探求师:〔设疑〕用小棒替代线段。
请看,教员这儿有红、蓝、黄色的小棒假定干根,恣意拿三种颜色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色的三角形吗?〔先生会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状况。
〕师:有两种意见,究竟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让我们入手操作后再谈自己的发现。
师:我请一位同窗下去恣意拿出不同颜色的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先生下台演示,其他同窗看。
〕师:这位同窗围成三角形了吗?〔依据先生的状况将数据填在表格中〕你们想不想试试?师:请拿出教员为你们预备的小棒,要求用三种颜色的小棒围三角形。
孙贵合的《三角形边的关系》课堂实录1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实录师:我们和原来一样首先进行课前三分钟计算,拿出本子,标上题号快速计算。
好,同座两人交换,对一下答案。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叫做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那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知道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下午大家都做了课前小研究,现在四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好吗开始吧。
那我们找一个小组和大家汇报一下吧。
生1:我把这条16厘米的线段剪成了三段分别是4,5,7,我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三边关系是:生2:我的数据和他的不一样,我的是3,4,9.我的围不成三角形。
三边关系是:周阳:(为什么你的为不成)解释:因为3加4小于9生3:我的是:3,5,8.我的也没有围成三边关系是:原因是什么:鲁玉然()生4:我的是:5,5,6我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三边关系是:我们的重大发现时:能围城的都是大于号,也就是任意两个数的和都大于第三个数,不能围城的不都是大于号,有等于和小于不是任意两个数的和都大于第三个数。
.师:围成了三角形。
同意吗生:同意。
生:不同意。
师:哦,有不同意的不同意的女生来说,为什么不同意呀生4:那红色的线段没有和别的线段贴在一起。
师:能改一下吗好,你来改。
现在怎样生4:对了。
师:可以了吗生:可以。
师:好,我们也把这数据记录下来。
再说一遍这三条边长是多少厘米6、6、4。
好,请回。
~师:都谁围成三角形的举举手看。
哇!这么多同学都围成三角形啊!那是不是只要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呀生:不一定。
师:不一定呀有谁没有围成三角形的你瞧瞧,这里有一个小三角形,你拿到前面来。
咱们欣赏一下这位男生的作品。
看见之后要保持严肃,不许笑。
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这条线段是1厘米,这条线段是5厘米,第三条线段是10厘米。
师:有没有围成三角形呢生:没有围成。
师:没有围成生:没有围成。
生:没有围成。
师:明明围成了嘛¥生:因为那条10厘米的线段多出来了,没有和其他两条线段完全重合。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页2]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页2]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实验验证,你能得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吗?生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板书)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教师上班路线问题。
师:现在你能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再来解释老师上班走哪条路近的问题吗?生1:老师走第一条和第三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而走第二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走第二条路是最近的。
师:看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小明、小华四人小组正在开展学习活动,让我们也一起参加吧!下面四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1)出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一组小棒。
师: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生1:不能。
因为1厘米加2厘米等于3厘米,两根小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所以这组小棒围不成三角形。
师:1厘米加3厘米大于2厘米,怎么会围不成呢?生2:要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才行,只要有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不大于第三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2)出示“2厘米、4厘米、5厘米”的一组小棒。
师: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生3:能围成三角形。
因为2厘米加4厘米大于5厘米,2厘米加5厘米大于4厘米,4厘米加5厘米大于2厘米,所以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大家的想法都跟他一样吗?生4:我觉得太麻烦了,只要算最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是否大于第三根就行了。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4:因为如果连较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也大于第三根,那么最长与最短的小棒长度和、较长两根小棒的长度和肯定大于第三根。
师:谢谢你找到这么好的判断方法,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判断以下三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题略)3.蚂蚁搬家路线问题。
师:同学们的本领越来越大,蚂蚁要请我们去帮忙了。
原来蚂蚁正从低处往高处搬家,搬着搬着就吵了起来,都说自己搬家走的是最近的一条路,我们给它们当裁判好吗?请大家仔细观察。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实录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p>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一、创设生活情境,揭示课题<br> (课件出示:教师上班路线图)<br> 师:老师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班有三条路可以走,你认为老师走哪条路近呢?<br> 生1:我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都是弯的,只有第二条路是直的。
<br> 生2:我也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
<br> 师:是啊,弯来弯去的线总是比直的线要长。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连接老师家、公园和学校三个地方,接近一个什么图形?连接老师家、国贸大厦和学校这三个地方,又接近一个什么图形?<br> 生:三角形。
<br> 师:老师走一、三两条路就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而走第二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否可以从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来解释老师上班走哪条路近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br> 二、开展探索活动,体验边的关系<br> 1.发现问题。
<br> 师:老师手里有一根吸管,想把它随意剪成三段,什么是随意呢?<br> 生1:随自己的意思,可长可短。
<br> 师:把这根吸管随意剪成三段,能围成三角形吗?<br> 生2:能。
<br> 生3:不一定。
<br> 师:每人从材料袋中,取出一根吸管来剪一剪、围一围。
<br>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有的围成,有的围不成)<br> 师:看来不是随意剪成三段就能围成三角形的,这里面肯定有学问,大家想研究吗?(想)那谁愿意把没围成的作品提供给大家研究?(一学生将作品呈上)<br> 师:有谁觉得能围成,想来帮帮他?(一学生上来帮助,教师也帮助围,还是围不成)<br> 师:怎么会围不成呢?是什么原因?请同桌同学小声商量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实录及评析陈千举(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指导:田丽利(中关村第一小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是一个探索发现的内容,应教给学生一种研究的意识、学习一些研究方法。
为此要提供给学生充分活动的空间,创设一个宽松的研究氛围,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培养其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及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获得快乐。
为了解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基础,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有关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可能存在的困难,以及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课前我采用调查问卷(全班)和访谈(随机抽取)的方式,对中关村一小(天秀部)四年级(5)班部分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工作。
调研内容及形式:调查问卷(26人)。
(1)你能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吗?(目的:了解学生对三角形概念及分类的理解。
)26名同学每个人所画三角形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8人(30.8%)的三角形只是角发生了变化,其中有2人(7.7%)按角的分类画出了三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人(15.4%)的三角形只是边(有无相等的情况)发生了变化;14人(53.8%)的三角形边和角都在发生变化,其中6人(23.1%)画的是两个三角板的形状。
看来学生们虽然没有系统学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但他们都意识到了是三角形三边是否出现相等和角的不同会改变三角形的形状。
(2)某位运动员的腿长约为1米,那他走起路来一步最大可能迈()米。
A、1B、1.8C、2D、3(目的:了解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有关的生活经验)选择内容人数及百分比理由A9人(34.6%)很多人走起路来一步1米左右,我也差不多。
B10人( 38.5%)走路不能劈叉,但1米一般人平常就能做到。
C7人26.9%大人吗,应该步子更大一些,但3米不太合理。
学生只有38.5%的人能既结合生活实际又意识到三角形三边关系来合理做出判断。
(3)在数学课堂上,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目的: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A看书自学B小组合作 C 教师讲解D其他选择内容人数及百分比B15人57.7%C8人30.8%D3人11.5%1人,游戏;1人,边玩边学;1人,听讲加自学。
(二)访谈(班内随机抽取5个学生)。
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
(5cm,3cm,2cm)(目的:了解学生存在的困难)2人认为不能(40%);3人认为能(60%)。
通过调研,我了解到全体学生能够变换三角形的角或边来区别三角形的形状,说明在他们的头脑中不同的三角形绝不是简单的大小、方向的变化。
有38.5%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意识。
有57.7%的同学比较热衷于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60%的学生对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认为可以摆成三角形,在组织活动应展开重点研究。
根据以往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了解,学生在实验活动后的总结时,对“任意”的表述存在问题,但并不是学生真的不理解,从学生没有用“任意”一词来总结此知识时,我们如果出个反例让学生来判断,学生绝大部分还是可以判断得很准确的。
可以说学生总结的“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或许另一层意思是“不能有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的”。
如果是这样,我想不妨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在组织观察实验结果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去表达这个结论。
“在什么情况下三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就不能围成三角形?”从两个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问题,也许学生的选择会多一些。
[教学过程]上课开始,我通过设计“我这里有两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如果再来一根7厘米的小棒呢。
”“如果换成一根3厘米的小棒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在什么情况下能摆成三角形”产生了研究的兴趣。
接着我给学生布置了研究任务:每次从所给的五根小棒中任选三根摆三角形(小棒长度分别为:9cm,6cm,5cm,4cm,3cm) 。
把实验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中并加以思考:能摆成三角形或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之后开始交流结果。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提醒学生在听其他组汇报时,注意看是否与自己小组的研究结果一致,并做好标记,以便一会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
并引导学生在选择小棒时,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做到有序,按一定的规律来选。
结果当第1组学生汇报时,大家对于4,5,9以及3,6,9这样的三条边是否能组成三角形,出现了分歧,我在这两组作了“?”标记。
交流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如下:(能?不能)3 4 5 3 6 9 3 4 93 4 6 4 5 9 3 5 95 6 94 5 63 5 64 6 9对于存在分歧的问题:3,6,9和4,5.9能否摆成三角形,我先让大家统一意见,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
师:两种意见的同学看来都很自信,能坚定自己的观点,很好!认为能摆成的,看来已经摆成功了;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下?生1:我摆的是4,5,9。
师:“反方”做好准备呀!(生1不太顺利,但最终还是摆成了自己比较满意的样子。
“正方”的同学也连连点头。
)师:嗯,看来真的摆成了?你们有什么说的?(“正方”的人得意,“反方”的人有的有些紧迫,有的着急得举着手。
)生2:老师,我认为根本就摆不成。
您看4+5=9,也就是说4和5摆成一条直线时才和9一样长,所以他根本也摆不成。
师:听起来有道理,你们明白他的意思吗?(“反方”的人认同的点头,“正方”的人疑惑的不想接受。
)师:谁再来说说?生3:我还是觉得能,我们稍微向上动一下不就行了吗?前面不是摆出来了吗?师:你的意思是证据就在这里?生3:对。
师:“反方”的怎么看?生4:老师,我觉得摆不成;我觉得他们摆的那个看起来好像是,但其实那几条边都没挨上,如果真的挨上了,就应该是两条直线了。
师:看来你们都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很值得敬佩。
其实你们遇到这个问题我也很感兴趣,想不想了解一下我的想法?师:我这里有个动画,看后也许对你们有帮助。
(师演示9cm固定,4cm和5cm分别一端以9cm的一端和另一端为圆心做圆形运动,产生轨迹。
)师:我先把9cm固定,然后把4cm和5cm能摆到的地方都摆到,你们看看会是什么样?(图:)生:哇!挨上了!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2:那两条边只有和9重合时才能挨上。
生(部分):没错!(也有暗暗点头的。
)师:都认为到这才能挨上,是吗?(动画演示两边重合到9cm上)生:(点头)嗯!师:那说明这种情况能摆成三角形吗?反方(底气十足):不能!(正方此时没有什么声音,但也不太想这样屈服。
)师:看来有的人有点疑惑,你们是不是觉得,没重合之前的那一点也好像挨上了?生(正方):对呀!(像雪中送炭)生(反方):那时根本就没挨上,只不过看不出来而已。
师:如果还有分歧,那咱们再换个角度想想。
(再次出现另一组课件:先出现9cm,然后把9cm分成那个4cm和5cm两部分,用不同颜色区分;之后分步演示以分点为折点,两条边向上折的过程。
)师:我们不妨先给出一条9cm的边,那另外那两条边的和应该和它相等?生:对!师:那我们就用这条边分成两部分(动画分成红、蓝两种颜色,4cm和5cm。
),既然你们有人认为这种情况能摆成三角形,那我们从这个分点向上折就应该可以,对吗?生:对。
(师动画演示向上折一点。
)生:行了!师:形成了吧?生:嗯!师:真的形成了?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开始疑惑)师:如果没发现,继续看这个过程。
(动画继续向上折,分三步,最终4cm和5cm的外端点与9cm的两个端点明显分开。
)(越来越多的学生举起了手,而且很着急。
)生1:我发现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生2:我发现折起来时两头就不挨着了。
师:你们发现了吗?生:发现了。
师:那刚才折起一点的时候,好像还挨着呢?生3:没挨着,只不过离开得太小了,我们肉眼看不出来。
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
师:那现在说明这种情况能摆成三角形吗?生:不能!(部分学生更坚决了,部分在笑。
)师:那为什么刚才我们有的同学就真的摆成了呢,而且人数还不少?学生开始反思,有的认为是小棒太粗了,如果尽可能的细就有可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了。
有的认为小棒的长度也不见得那么准确,所以也会有影响。
师:嗯,他在怀疑小棒的长度。
这可是我特认真做的,怎么会不准呢?(学生开始笑着七嘴八舌起来。
)生3:您再怎么认真,也不能保证这么多根都准确。
生4:小棒这么粗,您怎么都会有误差。
师:孩子们,我很佩服你们。
你们清楚地解释了我们产生的分歧的愿因,其实不仅是我们,就连大科学家们在做实验时也会遇到这个问题。
我们的工具有可能很精密,我们也许万般仔细,但一些小的偏差能完全避免吗?生:不能,只不过有可能他们的偏差更小。
师:没错,其实这就是你们刚刚说到的“误差”;正像你们所说,我们不能避免它,但我们可以科学的认识它,减小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的意见统一了,我这个问号可以擦掉了,他们应该属于哪边?师:此时我们再观察我们的试验结果,谁来说说能摆成三角形或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同组之间可以互相说说。
生1:能摆成三角形的,两条短边加起来应该大于那条长边;两条短边的和比长边短或相等都摆不成。
生2:我也觉得只要两条短边的和大于最长边了,就能摆成三角形。
师:你们都同意吗?生:同意。
师:那如果是3,3,1;你们怎么解释呢?生1:1是最短的了,再加一个3等于4,4〉3不就行了吗?师:你们是这么想的吗?生:是。
师:噢,如果有一样长的,随便选一个作为短的都可以,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了。
师:孩子们,当我发现问题后,我们进行了小组研究;通过交流与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更清楚了,是吗?生:是。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略)[案例点评]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为学生营造了研究的条件和氛围有研究就有思考,本节课教师为学生营造了研究的条件和氛围,很有研究的味道。
从上课的一开始,“我这里有两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如果再来一根7厘米的小棒呢。
”“如果换成一根3厘米的小棒呢?”到后来对于“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正方、反方两种意见的辩论。
教师创设了宽松的环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矛盾起伏,充满了思维的碰撞,师生都在思考,课堂气氛和谐活跃,真是数学是自然的,思考是美丽的。
2.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研究的方法在课堂上充满思考的同时,教师能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研究的方法。
在进行实验时,如何操作、记录和观察思考;在全班交流时,“你们小组是怎样研究的?为什么怎么快?”指导学生进行有序性的研究。
在巩固练习中,教师提出:“当三角形两条边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第三条边要在4厘米以上。
”教师表示学生说得有道理,但欲言未尽,耐心等待。
孩子们终于想到“第三条边要比16厘米小”。
是在小于4厘米,大于16厘米这个区间内,指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