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业企业的监管
城市管理执法局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城市管理执法局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城市管理执法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首先,城市管理执法局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
工业企业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其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严重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城市管理执法局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其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标准。
对于超标排放的企业,执法局依法进行处罚,督促其整改并加强监督,确保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其次,城市管理执法局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
垃圾分类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有效减少了垃圾的总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管理执法局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推动居民养成正确的垃圾分类习惯。
同时,局内成立了专门的垃圾处理团队,负责制定垃圾处理方案,并落实具体的操作措施,确保垃圾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此外,城市管理执法局还加强了对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的管理。
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长期存在的扬尘问题严重影响市民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城市管理执法局加大了对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的巡查力度,制定相关监管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
同时,执法局还积极引入先进的扬尘治理技术,如覆盖、湿喷等方法,有效减少了扬尘污染,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
最后,城市管理执法局开展了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局内成立了宣传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宣传活动,如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等。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市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激发了他们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了共同治理环境污染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城市管理执法局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
通过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加强对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的管理以及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执法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规定
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文件的编制、审核、批 准、发放、保管、修订等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与检查要求
内部审核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检查质量管 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 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不合格品控制
维护市场秩序
通过监管,防止无证企业或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 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提升产业水平
通过加强后续监管,促使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和质量管理,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定义与概念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指国家对具备一定条件并按照规定程 序获得许可证的企业颁发的准予生产 特定产品的证明文件。
后续监管
指在获证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政 府部门对其生产活动进行的监督、检 查和管理,以确保企业持续符合许可 证要求。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 企业后续监管规定
• 引言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监管规
定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质量管
理体系要求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监督检 查与处罚规定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社会责 任与可持续发展要求
• 结语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对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确保企业持续符合 生产许可证要求,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发生名称变更、地址迁移、生产设备重大改造等情况,需向发证机关申请变更许可证。
许可证变更流程
企业应提交变更申请,并补充或更新相关资料,经发证机关审核通过后,方可变更许可证。
许可证吊销规定
吊销情形
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虚假申报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行为,发证机关有权 吊销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工业园区全行业联合监管制度
工业园区全行业联合监管制度一、联合监管组织架构为确保工业园区全行业联合监管工作的有效实施,应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园区管理委员会、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组成的联合监管组织架构。
该架构应明确各成员的职责与权限,并设立联合监管工作小组,负责具体执行监管工作。
二、监管对象与范围联合监管的对象应包括园区内的所有工业行业及相关企业,如制造业、化工、能源等。
监管范围应涵盖工业企业的生产、排污、环保、安全等方面,以及与工业发展相关的各类活动。
三、监管内容与标准联合监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保护:监督企业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遵守环保法规,实施清洁生产。
2.安全生产:确保企业遵守安全生产法规,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质量管理: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督,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4.资源利用:监督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5.社会责任: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和社区发展。
四、监管责任与分工联合监管组织架构中的各成员应明确责任与分工,具体如下:1.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联合监管政策和法规,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联合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人力保障。
3.行业协会:协助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引导企业自律,组织企业间交流与合作。
4.相关企业:遵守联合监管政策和法规,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接受政府和协会的监督。
五、监管流程与实施联合监管的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信息收集:通过数据统计、企业报告、群众举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2.评估与审核: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审核,确定是否符合联合监管标准和规范。
3.检查与处理: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并依法进行处理。
4.信息反馈:将检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企业和部门,以便其整改和提高。
5.持续改进:通过对监管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完善联合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果。
六、监管数据与信息共享联合监管组织架构中的各成员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互通与共享。
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
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5.08•【文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2年第74号•【施行日期】2012.06.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2年第74号)关于公布《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的公告为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效能,督促工业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现予以公布。
各省(区、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贯彻实施。
附件: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指导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监部门)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提高监管效能,督促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涉及公共安全、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能分工明确由质监部门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的企业)实施产品质量监督的分类管理。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化妆品、计量器具以及特种设备生产企业的监管不适用本办法。
有其他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分类监管,是指质监部门根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程度、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情况和实现程度,在对企业分类的基础上,为履行产品质量监督职能所实行的综合监管模式。
第四条分类监管工作遵循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科学高效、公平公正的原则。
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方案
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重点工业产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了对产品安全的监管,导致了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重点工业产品的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的基础。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企业和公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的氛围。
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是确保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通过定期检查、抽查抽检等方式,深入企业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对于发现问题的企业,要及时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
加强对重点工业产品的质量监测是确保产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重点工业产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要加强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确保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是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消费者的法律援助和维权保护,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受理和处理,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与国际合作,共同推进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
重点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产品安全监管,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制定和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重点工业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
重点工业产品的安全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制度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制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许可证,它是企业合法生产工业产品的重要凭证。
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企业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但是在获证之后,还需要进行后续的监管。
为了加强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保证工业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制度。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后的企业后续监管制度。
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制度1、生产许可证的审查流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属于强制性产业准入许可,企业在申请生产许可证之前,必须先准备好各种生产资料,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申请书和申请材料,包括生产车间图纸、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
接下来,国家相关部门会进行审核,审核时会派出专业人员前往企业现场进行现场检查和审查,审核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生产设备和工艺的符合程度,生产车间环境是否达到要求;(2)关注企业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生产技能;(3)关注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
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如果企业达到了生产许可证的要求,那么就会被授予生产许可证。
2、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通常为5年,但是在有效期内,如果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重要的生产设备发生了更换,那么企业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许可证变更,否则其生产许可证就将被注销。
3、许可证的日常监督在获得生产许可证之后,企业需要定期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督。
监督时,专业人员会前往企业现场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并且会对生产车间的卫生、防火、物品分类等进行检查。
如果企业在监督检查时出现了问题,那么就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性。
因此,企业需要定期进行自查,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生产设备运行安全、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和工业产品质量的稳定。
二、监督抽查制度国家对于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不仅是日常监督,还有对企业进行抽检。
国家相关部门会对特定的工业产品进行采样,在采样时,抽样人员会随机挑选被监督的企业进行抽样取证。
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源头监管工作计划
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源头监管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和目标规划1. 目标:加强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源头监管,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
2. 目标规划:(1)加强生产企业资质审查和监管;(2)建立生产环节质量监控机制,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3)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管和督查;(4)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
二、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1. 工作任务:(1)建立监管机制:明确责任,建立制度,加强监管力度;(2)加强企业资质审查:对生产企业资质进行全面审查,定期进行抽查;(3)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制定产品检验标准,加强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检验;(4)加强督查力度:深入企业,开展专项督查,形成强制性监管;(5)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建立投诉举报渠道,加强信息沟通和回应。
2. 时间安排(1)建立监管机制:2个月内完成;(2)加强企业资质审查:每年进行资质审查,月度抽查;(3)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与企业一同制定检验标准,每季度检查;(4)加强督查力度:每年开展一次专项督查;(5)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建立投诉举报平台,24小时回应。
三、资源调配和预算计划1. 资源调配(1)人力资源:调配专业人才,形成监管团队;(2)物力资源:购买检测设备和办公设备;(3)财务资源: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监管巡查和检测分析等工作。
2. 预算计划(1)人力费用:100万元;(2)物资费用:50万元;(3)差旅交通费用:20万元;(4)宣传推广费用:10万元;(5)其他费用:20万元。
四、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1. 风险评估(1)人员管理:加强请假与监管的协调;(2)巡查检测:加强巡查检测过程中的安全防范;(3)成本管理:预算控制,确保资源优化利用。
2. 风险管理不断加强员工培训,完善制度管理,提升监管水平及抗风险能力。
五、工作绩效管理1. 工作量与工作效率根据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 政策效益持续加强监管力度,强化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品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提高政府形象与公信力。
加强工业企业“厂中厂”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加强工业企业“厂中厂”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摘要:
一、背景和意义
二、目标和任务
三、加强安全监管的措施
四、实施和监督
五、总结和建议
正文: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一些企业在厂区内设立了多个分厂或车间,形成了“厂中厂”的现象。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加强“厂中厂”的安全监管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目标和任务
本次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厂中厂”的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和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建立健全“厂中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加强安全监管,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四是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三、加强安全监管的措施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安
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其次,要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他们具备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再次,要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实施和监督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五、总结和建议
“厂中厂”的安全监管工作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为先的原则,通过加强安全监管,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时代工业企业生产安全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细则
新时代工业企业生产安全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细则为进一步明确市、镇(街道)两级安全生产执法权限和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切实解决重复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问题,形成安全生产监管合力,提升执法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安全生产条例》《市安全生产条例》《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现将分类分级监管工作通知如下:一、适用范围经正式注册登记,在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冶金、机械、有色、建材、轻工、纺织、烟草、医药行业生产企业以及危化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含加油站)、使用危化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一般化工企业(以下简称"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适用本实施细则。
二、基本原则(一)精准高效原则。
按照企业所属行业和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先分类、后分级,合理划分市、镇(街道)两级监管执法对象,全市形成监管有序、重点突出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二)科学治理原则。
实行差异化监管执法,全面提高执法效能。
对风险等级较高、安全生产状况差的企业重点关注、严管严查,增加执法检查频次;对风险等级较低、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模范企业,减少执法检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
(三)"全覆盖"和"双随机"相结合原则。
根据市、镇(街道)两级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市应急局、各镇(街道)各自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每年执法检查企业动态调整比例不少于20%,报市政府批准、市应急局备案后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至少一次。
对于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以外的监管对象,市应急局、镇(街道)采取"双随机”方式执法抽查。
三、分类分级标准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标准按风险等级、监管难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A类、B类、C类,实行动态管理,周期一般为1年。
(—)A类企业1,危化品生产企业、使用危化品的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危化品经营(带仓储)企业(含加油站)、一般化工企业;2.钢铁冶金、规模较大的高温熔融金属(含深井铸造)、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液氨制冷企业;3.所有铝镁金属粉尘及其他涉爆粉尘作业场所10人以上的企业;4.上一年度被纳入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的企业;5.近三年发生过两起亡人、一次亡两人以上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6.被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系统辨识认定重大风险企业;7.其他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和安全培训机构、安全评价机构。
工业监管保证措施
工业监管保证措施随着工业发展的迅猛,工业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监管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围绕工业监管的重要性展开,并提出几项关键的保证措施。
一、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工业监管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政府部门应通过立法,确立与工业安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加强执行力度。
这些法律法规应该涵盖从工厂建设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明确负责人的责任、义务和违规的惩罚措施等。
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才能确保工业监管的稳定与有效。
二、建立全面的监督与评估体系监管的目的是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工业安全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监督与评估体系。
这包括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实时监控,检查设备是否符合标准,生产过程是否合规等。
同时,要对企业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评估指标应包括事故发生率、环境影响等方面。
只有建立科学、全面、有效的监督与评估体系,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业监管需要依赖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业的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这包括对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工业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监控设备和技术手段,提供技术支持,加强监管能力。
四、鼓励企业自我管理与监控除了政府的监管,企业自身的自我管理和监控也是确保工业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自我监控。
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内部安全巡检机构,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应对准备,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综上所述,工业监管保证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建立全面的监督与评估体系、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以及鼓励企业自我管理与监控等措施,可以有效遏制工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亦庄开发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评定及监管
THANKS
[ 感谢观看 ]
CHAPTER 02
分级评定方法
评定标准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条件 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生产业绩
检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 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
评估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包括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职业危害 因素的检测与控制、安全出口与通道等。
考察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与 演练、应急救援设施的配备等。
定标准。
01
03
02 04
评定结果
经过评定,该企业被评为A级企 业,表明其在工业安全生产方面 具备较高水平,但仍需继续努力 。
监管措施
为确保该企业持续改进工业安全 生产工作,有关部门对该企业进 行了综合监管,包括定期检查、 专项整治、隐患排查等措施。
CHAPTER 06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完善分级评定标准与监管制度
工业企业需要根据检查的结果,制定整改方案 ,并及时进行整改。
跟踪整改情况
对于已经整改的隐患,会进行跟踪和复查,以确保隐患得到彻底解决。
CHAPTER 04
分级评定与监管的关系
分级评定是监管的基础
01
分级评定是对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初步评价,为
监管提供基础数据和重点方向。
02
分级评定的结果可以反映出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优
应的整改要求。
监管效果
经过整改,该企业在工业安 全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事故率大幅下降,员工安 全意识明显提高。
某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分级评定及监管综合案例
背景介绍
某石油化工企业是亦庄开发区内 的重要企业之一,具有高风险性 ,工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尤为重
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加强风险评估、规范管理体系、提升应急能力
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加强风险评估、规范管理体系、提升应急能力当今社会,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领域的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公司或企业的问题,更是社会的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加强风险评估、规范管理体系、提升应急能力。
一、加强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保障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
在2023年,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风险评估。
通过对工业生产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一项工作的安全隐患,找到并修复它们。
要加强风险评估,我们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机制,包括风险管理、风险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等部分。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日常监测力度,对于有风险的企业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保障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
二、规范管理体系规范管理体系是保障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3年的未来,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规范管理体系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更加科学、全面、完善的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规范,规范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2.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日常监管,对违法违规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以保障所有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加强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工业企业的管理体系,从而更好的保障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
三、提升应急能力在2023年的未来,工业企业应针对各自存在的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去制定应急预案,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这是维护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
从应急处置的角度出发,应急预案不能够局限于书面制定,应该在平时加强事前演练和技能培训,尽可能的减少应急时的错误和失误,保证危机处理的迅速和准确。
并且还需要加强应急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为危机处理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时,在应急处置场景中,组织与协调能力也需要得到充分的提高,可以通过更优秀的工作流程设计,更好的通讯协作和更高效的仓库与设备调配等方式加以实现。
工业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工业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是什么在当今社会,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生活便利,但与此同时,工业污染也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工业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那么,工业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加强环境监管是防治工业污染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遵守环保要求。
这包括定期对企业进行环境检查,对违规排放的企业予以严厉处罚。
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提高监测技术和设备水平,实现对工业污染源的实时、准确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源头控制是工业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
企业在规划和设计生产流程时,应优先选择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例如,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能源利用方式,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此外,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产品在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也是防治工业污染的重要举措。
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要逐步进行限制和淘汰,鼓励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的总体水平。
同时,要加强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实现污染的集中治理和资源的共享,提高污染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至关重要。
企业作为工业污染的主要产生者,应当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环保责任。
这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环保人员,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落实。
同时,要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开展环保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污染防治能力。
在污染治理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和应用先进的治理技术是提高防治效果的重要途径。
例如,针对废气污染,可以采用吸附、催化燃烧、生物处理等技术进行治理;对于废水污染,可采用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膜分离等方法;对于固体废弃物,要推行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散乱污”工业企业综合整治总结
“散乱污”工业企业综合整治总结散乱污工业企业综合整治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加强对散乱污企业的监管,提升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针对该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遗余力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面对散乱污工业企业综合整治进行总结。
首先,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是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明确了整治目标和标准,对散乱污企业进行分类和整治,并对企业的生产、排污等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
这为整治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加强了对散乱污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动了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其次,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的监管力度。
各级环保部门加强了对散乱污企业的巡查和监测,建立了严格的监管体系,完善了监测设施和技术手段,提高了监管效能。
通过加大对企业的检查力度,发现了很多散乱污企业的问题,并及时采取了整改措施,有效遏制了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
通过实施多项整治行动,取缔了大量违法生产的散乱污企业,关停了一批严重污染的企业,提高了整治工作的效果。
对于那些整改不力、违规排污的企业,政府采取了措施进行约谈和罚款,更加切实地推动了企业的整改工作。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散乱污企业的技术支持和转型升级。
通过提供技术咨询、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企业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减少企业的污染排放,推动企业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型。
总的来说,散乱污工业企业综合整治工作在我国取得了一定成效。
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整改意识和环保投入也有所提高,整治工作逐渐见到了成果。
然而,也应该看到,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企业整改不力,部分地区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强硬,导致散乱污问题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不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整治还存在差距。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整治力度,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加强企业的监管和指导,达到建立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的目标。
企业重点领域监督方案
企业重点领域监督方案前言为了保障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必须进行规范和监督。
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重点领域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不同的监督方案,通过加强监督,避免经济和社会风险,保证社会的发展。
工业领域监督方案在工业领域,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风险,因此监督方案需要更加严格。
具体方案如下:1. 安全生产监督安全生产是工业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对于工业领域企业的开展,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监督方案。
该方案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避免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进入生产生活。
2. 环境保护监督在环境保护方面,监督也是需要严格落实的。
为了保障生态环境的完整和公正,需要对企业的排放物进行严格限制,并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
金融领域监督方案金融领域也是一个高风险领域,存在着诸多风险问题,包括金融贷款风险、金融危机风险等,因此需要制定专门的监督方案。
1. 内部控制监督在金融领域,对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是最为核心的任务之一。
通过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内部业务规则、市场部署和运营模式加强监督,能够减少风险的发生,避免如果出现金融风险引发经济系统的不可逆转性损失。
2. 业务监管金融企业的业务背后有许多风险,监督方案需针对金融领域的各类业务进行严格监管,加强企业的经营和业务治理。
在对各类金融业务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要注重企业内部制度和业务流程的管理,降低系统风险,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电商领域监督方案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企业也越来越多。
但是,电子商务领域也存在着诸多风险问题,比如商品质量问题、虚假宣传、不诚信销售等,因此需要制定电商领域监督方案。
1. 电商平台监督电商平台是电商领域非常核心的一部分,种类繁多,监管难度大。
对于电商平台,需要针对其上行为进行监督,对非法销售、虚假宣传等不当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
此外,要对电商平台中各类交易信息进行监督,保证电商行业的透明度。
工业企业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方案
工业企业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本方案的工作目标是充分发挥安全监管机构在生产安全监管方面的监管作用,使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充分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控制各种生产风险,确保工人的身体安全、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工作内容1.加强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工作人员应重视以及深入工业企业,针对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具备一定的生产安全意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2.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企业各个层级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各职务人员承担责任。
3.开展隐患排查专项行动。
检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发现并排查隐患,要求企业在完成后填写整改方案,并追踪隐患的整改情况。
同时,要加大对爆炸、火灾等特大事故危险源的审核力度。
4.组织安全生产监测。
建立安全生产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业企业进行检查,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并对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5.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平台。
在安全生产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收集整理,形成具有可靠性、及时性、科学决策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
三、工作重点1.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每个职务人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3.加强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并处理。
4.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5.扩大安全宣传力度,普及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四、工作保障1.工作机构:制定本方案的工作人员为工业企业监管机构,由监管机构负责执行。
2.工作经费:与工作有关的费用应由各企业承担,监管机构负责组织使用。
3.工作时间:工作时间不限,以监管工作为主,保证工作完成,同时根据特定情况进行调整。
4.工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力度,充分动员工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工业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工业企业的安全状况,采取积极措施消除隐患,促进工业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方案
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重点工业产品的生产与使用量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重点工业产品的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完善监管制度、加强企业责任、提升监管能力等方面,提出一些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的方案。
一、完善监管制度完善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制度是确保产品安全的基础。
首先,应加强对重点工业产品的准入门槛管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其次,应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建立全面、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企业的生产、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置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应建立健全产品召回制度,对于发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召回,以防止可能造成的损害进一步扩大。
二、加强企业责任企业是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直接责任主体,加强企业责任是确保产品安全的关键。
首先,要加强企业的自主监管能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推动企业自觉履行产品质量和安全责任。
其次,要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建立行业协会和企业联盟,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重点监管,对于那些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三、提升监管能力提升监管能力是加强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加强监管部门的人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同时,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管工作需求。
其次,要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加强对重点工业产品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安全风险。
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对工业企业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第一节概述一、监管主体与工作职责(一)监管主体省局是主体;省局内管办负责具体工作;特派员办公室(以下简称“特派办”)和驻地市级局(以下简称“市局”)为具体执行部门。
(二)工作职责1.省局的监管职责2.特派办的监管职责(1)在省局内管办领导下开展对山东中烟工业企业、烟叶复烤加工企业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督导市局开展对驻地工业企业内部专卖管理工作;(2)开展对所驻山东中烟工业企业、烟叶复烤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烟草专卖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实施实时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责令其纠正违规生产经营行为;(3)在省局的统一安排下,牵头组织市局对所驻山东中烟工业企业、烟叶复烤加工企业开展监督检查;(4)列席所驻山东中烟工业企业、烟叶复烤加工企业涉及烟草专卖品生产经营的有关会议;(5)完成省局及内管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3.市局的监管职责(1)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本辖区山东中烟工业企业、烟叶复烤加工企业进行内部专卖管理监督;(2)根据省局的统一安排,配合特派办对山东中烟工业企业、烟叶复烤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3)承办省局交办的其它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事项。
二、监管工作制度(一)报告制度每月10日前向所驻特派办、市局定期报告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情况报表,对异常数据应进行文字说明;每季度、半年、年终向所驻特派办、市局报送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情况报告;突发事件和生产经营违法违规情况,要及时通报特派办和市局,重大情况不得超过24小时;特派办每季度向省局内管办报告工作,年底报告全年工作情况。
(二)检查制度对山东中烟工业企业、烟叶复烤加工企业采取日常监管、定期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驻企特派办实施日常监管,组织驻地市局定期对山东中烟工业企业、烟叶复烤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省局每年对山东中烟工业企业、烟叶复烤加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特派办、市级局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检查。
省局、特派办、市级局要针对问题较多的单位,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专题组织开展重点检查工作。
(三)案件查处制度(四)会议制度(五)举报监督制度三、监管要求(一)监管主体的工作要求1.特派工作人员应严格履行监管职责,依法行政,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工作中要实行痕迹化管理,记录整个工作过程,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2.特派办及市局对山东中烟工业企业、烟叶复烤加工企业存在的不规范生产经营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后,要跟踪检查,督促被监管企业整改落实;被监管单位应及时向特派办和市局报告整改情况。
3.特派办和市局要充分利用准运证管理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对有关生产经营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异常,实施有效监管。
(二)被监管对象的工作要求1.应自觉接受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严格遵守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和国家局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规范自律。
2.应构建完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信息化平台,并向特派办和市局开放。
3.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如实、及时、提供、报送备案备查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生产经营报表、资料和季度、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4.召开涉及烟草专卖品生产经营的有关会议,须通知特派办、市局派员参加,主动接受内部专卖管理监督。
第二节对山东中烟工业企业的内部监管一、卷烟生产企业的业务流程与规范要求(一)卷烟生产企业的业务流程1.卷烟生产、销售、打扫码业务流程(1)计划下达。
(2)卷烟生产。
(3)成品销售。
1)合同签订:2)合同执行:3)发货:(4)打、扫码。
卷烟生产企业的打、扫码流程为“一打一扫”,“一打”的流程:计划取码→安排生产→生产打码→数据上传;“一扫”的流程:出库扫码→数据上传。
成品卷烟出库进入流通环节时进行扫码,并将扫码数据上传。
2.卷烟生产企业烟叶购进、调出业务流程(1)烟叶合同签订。
(2)入库。
(3)领用(调出)。
(4)调剂(转库)。
3.卷烟生产企业烟用辅料购进、调出业务流程(1)合同签订。
(2)入库。
(3)领用(调出)。
(4)调剂(转库)。
4.卷烟生产企业烟草专用机械采购、大修、调拨业务流程(1)购进。
(2)大修。
(3)调拨。
5.卷烟生产企业专卖品报废业务流程(1)申请报废。
(2)销毁处理。
(二)卷烟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要求1.卷烟生产的规范要求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性文件对卷烟生产的规范要求主要有:从事卷烟生产的企业应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严格在许可证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严格执行国家局下达的生产计划,严禁以任何理由超计划、超进度生产;生产的卷烟应100%在线打码入库;不得无码生产、无码备货。
2.福利烟、样品烟、试制烟、促销烟生产及管理的规范要求3.卷烟销售的规范要求卷烟销售价格、合同、渠道方面促销的规定:卷烟生产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商业企业提供样品烟进行卷烟让利营销活动。
卷烟生产企业不得向商业企业提供评吸烟、奖励烟以及其他财物进行卷烟促销活动,严禁直接向零售客户搞宣传促销,不得通过任何不正当手段和资源性交换来换取局部利益与市场份额。
从事促销活动只能通过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卷烟经营商在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卷烟销售网络进行,所需卷烟必须从促销活动所在地烟草公司购入,并不得以促销名义开展卷烟经营活动;促销活动地点必须明显张挂“吸烟有害健康”警语,并不得以中小学生为促销对象;促销活动不得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促销宣传品单位价值不得高于所促销卷烟的单条价格;促销者应当将促销活动的内容、目的、时间、地点、规模、范围报告当地地市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并接受当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4.烟叶管理的规范要求购进烟叶、合同签定、委托复烤加工、使用、调剂方面5.烟用辅料管理的规范要求6.烟草专用机械管理的规范要求卷烟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购进、大修烟草专用机械应按相应程序进行审批。
从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单位手中购进烟草专用机械并必须签定合同;在烟机设备定点大修单位进行大修应签定大修合同;禁止向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单位购买烟草专用机械,禁止购买走私烟机和非正常渠道进口的烟机;烟草专用机械调剂(调出)必须报批,不许企业自行销售,严禁直接或间接出售给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
7.烟草专卖品报废处理的规范要求报废专卖品管理制度;销毁报废专卖品需在专卖部门监督下进行,销毁烟草专用机械需在省局专卖部门监督下进行。
山东省局2008 年6 月下发了《山东省烟草专卖局不能回收利用的残次烟叶或废弃烟叶烟末销毁处理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规定:废弃烟叶销毁处理的监督管理实行计划管理、批次审批、准运管理和到货确认制度。
省局负责废弃烟叶销毁监管制度的制定,负责组织选定废弃烟叶销毁企业,负责监督检查其他责任主体履行职责的情况。
省局特派员办公室负责废弃烟叶销毁的审批,负责定期向省局报告废弃烟叶销毁情况,负责监督指导市级局履行相关职责。
市级局经省局授权,负责废弃烟叶的准运审批和管理,负责废弃烟叶销毁全过程监控,负责监督指导有关县级局履行相关职责。
县级局负责审核、检查废弃烟叶的到货确认,负责废弃烟叶的现场监销,负责监督、指导和检查负责销毁企业的相关内部管理。
省局选定废弃烟叶销毁企业后,由销毁企业驻地市级局、废弃烟叶产生企业驻地市级局、废弃烟叶产生企业、废弃烟叶销毁企业等共同签订销毁合同。
销毁合同签订前,须报省局审查;销毁合同签订后,须报省局备案。
废弃烟叶销毁合同中必须具备以下条款:(1)废弃烟叶产生企业不得与废弃烟叶销毁企业买卖废弃烟叶;(2)废弃烟叶销毁企业须承诺无条件服从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3)废弃烟叶销毁企业如果自身情况发生变化、不服从监管或者出现其他问题,作为销毁合同单方面终止的必要条件;(4)废弃烟叶销毁合同的有效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2年;(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款。
8.烟草专卖品准运证、携带证管理的规范要求《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规范异地携带卷烟管理和携带证使用的通知》规定:卷烟工商企业的公务人员跨地(市)携带卷烟的数量每人次不得超过5万支(250条)。
携带证由携带起始地的地(市)级烟草专卖局或地(市)级以上烟草专卖局签发。
携带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日。
携带证仅限携带人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一名携带人只能只能持有一份烟草专卖品个人携带证。
携带证在有效期限内只能使用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二、对卷烟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一)对卷烟生产企业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对卷烟生产企业内部专卖监督管理的重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卷烟生产企业是否严格按照计划组织生产;二是卷烟生产企业是否严格按照专卖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要求对专卖品进行管理。
1.对原辅材料的监管内容原辅材料进耗存平衡情况,原辅材料的购进情况,对烟叶、丝束的委托加工情况,监管的重点是:企业是否存在无合同或超合同购进、加工原辅材料的情况。
2.对卷烟生产、打扫码入库的监管内容对卷烟生产企业生产方面监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组织生产、执行生产计划的情况和成品打码入库的情况,监管的重点是:企业是否严格按照计划组织生产;有无超计划、超进度生产卷烟的情况;生产的卷烟是否100%打码入库,有无违反卷烟打码规定的情况。
对成品卷烟扫码出库监管的主要内容是扫码出库的流程及管理。
监管的重点是:卷烟生产企业卷烟出库是否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未经扫码出库的卷烟(自用等用途除外);对报废、不能识别码是否建立了登记制度。
3.卷烟运输的监管内容对卷烟生产企业卷烟运输环节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准运证、携带证的开具、使用、管理情况。
监管的重点是:企业是否建立准运证、携带证管理台帐;运输卷烟是否按程序办理了准运证,携带促销烟是否办理了携带证,准运证、携带证是否货证相符,是否存在无证运输行为,是否有违规邮寄卷烟的行为。
4.卷烟销售的监管内容对卷烟生产企业卷烟销售环节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卷烟购销合同执行情况、卷烟销售数量。
监管的重点是:企业是否存在非正常渠道销售卷烟(向无烟草专卖批发许可证单位或个人销售卷烟)的问题。
5.对工业企业卷烟销售促销的监管内容6.对专卖品报废环节的监管内容(二)对卷烟生产企业日常监管的主要方法对卷烟生产企业日常监管的方法有多种。
最为重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收集信息、调查核实。
二是现场检查、实地监管。
1.原辅材料的购进、加工环节在原辅材料的购进、加工环节,主要采用数据分析调查核实和实地检查的方式进行监管。
(1)原辅材料进耗存平衡情况工业企业原辅材料进耗存情况统计表原辅材料种类:表中逻辑关系:期初库存+原辅材料入库量-原辅材料出库量=期末库存量从库存台账、原辅材料消耗报表、生产车间原辅材料领料单及报表采集相关数据,如果不能建立上述平衡关系的,进一步调查核实,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