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论与设计基础图文
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一、概念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
它更具有广泛性。
它更具有广泛性。
是在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包括不同的形态、(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力学的概念。
其中,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 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
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与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1.教学设计的定义国内学者的界定:“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归纳以上的观点,对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描述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2. 教学设计的特点1.系统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例如相对于一堂课来说,不仅要考虑这堂课中的各个要素,把它本身作为整体来看待,同时,还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
所以,教学系统作为一种“人为系统”,其本身是分层次的,而且由于参照点不同,系统的构成也是灵活多变的。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
系统教学设计有利于保证真正从行动上落实教学系统的整体观念,克服以往的局部改革对旧教学机制触动不大的缺陷。
2.系统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设计、开发、利用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因而,“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杰出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名言,正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学与教关系加深认识的总结。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1、景观类型(名词解释)自然景观:是自然界中未经人工实践所干涉,以天然景观元素构成的景物,包括天然存在的景观和人工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
城市景观:是通过人类的艺术加工,以人工景观要素为主构成的景物。
2、景观设计概念景观可归纳为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物。
广义的景观设计是将一种景物通过整合、规划等科学合理的手段转化为另一种景物的过程,重点在于处理人、地关系,使环境中的各种构成系统更好地和谐发展。
狭义来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空间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布置道路、种植植被、修造建筑等手段创造美的自然和人工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环境心理学:霍尔的“空间关系学”,他将人际交往的身体距离划分为4种:亲密距离为0~0.45m,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为0.45~1.2m,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交距离为1.2~3.6m,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共距离为3.6m以上,如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名词解释)景观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美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
它研究景观美的特性和构成,以及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
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
它们的美学特征、审美价值、构造规律等,都是景观美学所研究的对象。
3、试述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论述题)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绿化与植被情况、地质与水文条件、)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空间设计、空间类型、空间构成)人文因素(使用群体、地域文化)生态因素(保护自然元素、生态技术)技术因素(施工技术、新型材料)4、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一套分等级的系统,可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5、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是对城市认知地图富有开创性的重要成果。
他在书中将城市的物质行态归纳为五种元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资料
1.3 戈登 卡伦(1914-1994)
英国战后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领导者。 对基于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松散的理性主义 现代城市理论的反对者,他将城市主义的基础建立 在体验、感受和场所的特殊性上。 1961《城镇景观》 一座城市的内涵与魅力主要在于构成城市空间 的基本要素(建筑、树木、流水、交通)形成的趣 味性和趣味性;
与功能主义大师不同“十次小组”关心 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他们的公式是“人+自 然+人对自然的观念”,并建立起住宅——街 道——地区——城市的纵向场所层次结构, 以替代原有雅典宪章的横向功能结构。
城市环境美学问题上: 城市需要一些固定的东西,这是一些周 期变化不明显的,能起统一作用的点。依靠 这些点人们才能对短暂的东西(住宅、商店、 门面)进行评判并使之统一,城市环境的美 学应能反映出对象恰如其分的循环变化。 作为特定地域标志和象征的某些历史建 筑,或投资巨大、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和开 敞空间,可以看作是相对固定的东 西…………可改变的美学。
除交通功能外,街道还有3项基本变量,它们都 与人的心理和行为相关。这3项变量是安全、交往和 同化核子。现代派城市分析理论把城市视为一个整体, 略去了许多具体细节,考虑人行交通通畅的需要,但 却不考虑街道空间作为城市人际交往场所的需要,从 而引起人们的不满。 …….
因此,现代城市更新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街道 和街区“多样性”的活力,而设计必须要满足4个基 本条件,即: (1)街区中要有1个以上的功能,并考虑设施在不 同时间、不同使用要求的共用。 (2)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 (3)街区中必须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 老房子应占相当比例。 (4)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
西特: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 不可能、没必要完全效仿古代的城市建设 但艺术原则完全可以运用于现代城市建设;通过对 “现代体系”的改进,可以创造出具有高度艺术水 准的城市空间。
《设计基础》PPT课件
.
52
• 2、大小的对比――画面的面积大小不同,线的长短不同抽形成的对 比。
• 近者为大,远者为小,因而构成远近对比。大者为重,小者为轻,亦 有轻重对比的效果
.
53
• 3、疏密的对比 • “密”的关系给人一种紧张感,窒息感和厚度感。而“疏”的关系给
人一种空间感,轻松感和秩序感。这两两种关系相互互动才能产生和 谐的气氛。若画面中仅存在一种情感,很容易形成过于单调而缺乏变 化的作品。
.
54
.
55
• 4、虚实对比――画在中有实感的图形称之为实,空间是 虚,虚的地方大多是底。
.
56
• 5、明度对比 • 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之为明度对比。
.
.
17
利用形象的相加或相减、大小及方向、位置等进行适度变化
.
18
利用相近似的形象
.
19
《这就是BOSS!》
.
20
3、渐变
.
21
渐变
是以类似的基本形或骨骼,渐次地、循序渐进地 逐步变化,呈现一种自然和谐的秩序,造成具有 律动感的视觉效果。
.
22
渐变构成
骨骼形式:
按照数列分割(等比、等差、斐波那契数列等)的方法,按比 例逐渐移动骨骼的垂直线和水平线位置,构成渐变骨骼。
基本形变化:
a)基本形方向的变化; b)基本形位置的变化; c)基本形正负的变化。
.
10
.
11
.
12
.
13
.
14
2、近似
是在重复基础上的轻度变异。基本形彼此之间相似, 而又决不相同,远看如出一辙,近看变化各异。
《版式设计》课件——版式的基本原理 图文(详细)
自由曲线最能体 现出情感的抒怀。
用抽象的自由曲线,形象 地表现一位足球运动员射球后 动双臂欢呼,甚至翻跟斗的运 动轨迹和心理曲线。
曲线给人以丰富、柔软、流畅的感觉。
垂直方向的线令人产生蓬勃向 上、崇高的情绪。
曲线
曲线构成的创意广告:利用构成原理将线条的视觉感受运用到商品广告中。
点是所有形态的起源,也是构成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点的数量是无限的, 其面积虽小,但在构成中却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以简单的点,直接表现平面设计的有等点构成,差点构成和网点构成。
(1)等点图形:由形状、大小相同的点构成 一个画面。18世纪印象主义“点彩派”画家修 拉从色彩混合理论得到启示,运用大小相近的 纯红、纯绿等纯色,组成一幅幅在当时看来非 常独特的风景画和人物画。另外康定斯基在德 国包豪斯学院任教过程中,从全新的角度丰富 了“点”的内容,尤为重要的是等点图形大众 化,对现代设计起了深远的影响。等点图形被 广泛用于平面设计中。
等感受,如电塔、烟囱、高楼、旗杆的 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 ➢ 水平线则使人联想到草原、海平面等, 使人产生开阔、平静、徐缓等感受。
水平线的应用: 日本平面设计大 师新村则人的作 品,其线条运用 极富艺术美感
2.倾斜线的应用 倾斜线常常使人联想到飞机起飞、放风筝、滑滑梯等带有动感的形态,
这也就是倾斜线给读者带来的感受。 两张与运动相关的招贴画,画面中数条倾斜的直线构成了画面的主体,
二.线的构成·线的种类
(1)垂直线:表示上升、端正、严肃,给人挺拔、雄伟、崇高的感觉,并且
有将视线引向上、下的视觉效果。
(2)水平线:表示稳重、静止,给人安定、沉着、开阔、平静的感觉,并使
人感到松弛、休息,还有将人的视线导致横向而产生宽阔的视觉效果。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与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1.教学设计的定义国内学者的界定:“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归纳以上的观点,对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描述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2. 教学设计的特点1.系统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例如相对于一堂课来说,不仅要考虑这堂课中的各个要素,把它本身作为整体来看待,同时,还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
所以,教学系统作为一种“人为系统”,其本身是分层次的,而且由于参照点不同,系统的构成也是灵活多变的。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
系统教学设计有利于保证真正从行动上落实教学系统的整体观念,克服以往的局部改革对旧教学机制触动不大的缺陷。
2.系统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设计、开发、利用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因而,“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杰出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名言,正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学与教关系加深认识的总结。
图文并茂的课件设计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者通过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对信息进行获取、编 码、加工和运用。
图文并茂的课件设计能够提供多感官刺激,促进信息的获取 和加工。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呈现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 并维持已发生的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习动机可以来源于内 部或外部的因素。
PART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 体课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
图文并茂的课件设计能够提供更 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研究图文并茂的课件设计对学习 效果的影响,有助于优化多媒体
课件的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探讨图文并茂的课件设计对学习 效果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
WENKU
WENKU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WENKU
WENKU
REPORTING
一位教师在使用图文并茂的课 件后,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PART 06
图文并茂课件的未来发展 与挑战
技术进步与创新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AR和VR技术,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提供更为真实的学习体 验。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AI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课件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和学习路径规 划。
资源均衡
建立课件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课件资源的流通和共享。
PART 07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模块一基础理论篇PPT(精修版)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
指为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由教师根据《纲要》所规定 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幼儿园实际和幼儿特点,设计安排向幼 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规划。
* 1. 体现《纲要》精神 2. 符合幼儿特点 3. 系统性和统一性 4. 可行性和创新性
5. 编写计划
1.3.2.1 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步骤
1. 全面了解本园 本班基本情况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2. 明确任务 3. 选定内容 4. 安排时间
step2. 明确任务
在掌握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 按照《纲要》《指南》中规定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明确计划期内的具体任务,然后经过层层分解,最 后具体落实到诸项计划之中。教育任务不但要具体, 而且要全面。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教育教学活 动、节日庆祝活动及家长工作等,都应在计划中有 不同程度的反映。
【案例1】 它们长在哪儿?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案例启发:
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目标。 “最近发展区”既可是认知方面的,也可是情感、意 志及性格等方面。在幼儿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 察、了解幼儿的探索行为,使活动目标能自然、有效 地融人幼儿的探索活动中,从而使幼儿能在不断的师 生互动中尽兴地探索、自主地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 设计与指导
模块一:基础理论篇
主讲教师:
模块1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目录
CONTENTS
模块2 模块3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 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技能
01 第一章
Part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与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1.教学设计的定义国内学者的界定:“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归纳以上的观点,对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描述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2. 教学设计的特点1.系统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例如相对于一堂课来说,不仅要考虑这堂课中的各个要素,把它本身作为整体来看待,同时,还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
所以,教学系统作为一种“人为系统”,其本身是分层次的,而且由于参照点不同,系统的构成也是灵活多变的。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
系统教学设计有利于保证真正从行动上落实教学系统的整体观念,克服以往的局部改革对旧教学机制触动不大的缺陷。
2.系统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设计、开发、利用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因而,“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杰出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名言,正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学与教关系加深认识的总结。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其次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一、教学设计概述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涵义的熟悉目前还未能达成普遍共识。
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学设计”被用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及评定同学学习的全过程。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讨论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方案的系统方法。
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教学设计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促进和指导同学的学习,关心每个同学完成学习。
它的主要特征有:1.教学的方案、开发、传播和评价建立在系统理论上;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3.教学目标用可观看的行为术语来描述;4.对同学的了解是系统胜利的重要因素;5.讨论的重点是教学策略的方案和教学媒体的选择;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7.测定和分等依据同学达到预期标准的力量;(二)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教学设计的程序因设计任务及设计者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形式。
对整个训练系统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均适用的是美国训练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
他们把教学设计程序分为14个步骤。
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3.确定课程范围和挨次,设计传递系统;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挨次;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6.确定行为目标;7.制定课堂教学方案;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9.评定同学行为;10.老师方面的预备;11.形成性评价;12.现场试验及修改;13.总结性评价;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以上程序分别在系统级、课程级和课堂级的水平上进行。
设计概论要点
§ 课程: 使用指导--《材料研究》、《工作方法》两门课。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美观
提格是美国最早的职业工业设计师之一,并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平面设计家。
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的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业博览会。
约翰?拉斯金是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和社会评论家。1869年任牛津大学美术教授,长期从事艺术评论和艺术史研究。
正式指导—观察课、绘画课、构成课
§ 教学原则: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 ,而不是产品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来进行
§ 包豪斯实习工厂:编制工厂、陶瓷工厂、木工工厂、金工工厂、纺织工厂等。
§ 包豪斯教育课程奠定现代设计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技能基础三个方面的知识。
设计管理的特征:
设计管理主要是目标管理
设计管理是程序管理
设计管理是质量管理
设计管理是组织管理
设计批评是指运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批评对象以客观的鉴别、评价、做出主观判断。它是运用理论对设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评价的理性的认识活动。
设计批评的原则:
设计批评独立性原则
挪威是北欧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工业设计的北欧国家,开创北欧工业设计之先河,在国际设计界有一定的地位。
波普设计对美国设计影响最大。
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
第3章 压力容器安全设计的理论与基础知识1
圆柱壳壁内应力分布
• 拉伸应力应变的线性关系ζ=Eε; • ε’=με;E为纵向弹性模量
三向应力状态
1 1
(
2
E E E 2 1 3 2 ( ) E E E
3 3
E (
3
)
1
E
2
E
)
②剪切
P • 剪切应力 A
; 剪切应变
a tg h
一个小示例
• 解:(算法1)取微元体,对应夹角为dθ。截取圆筒长度为L,则微元 体面积为dθ·R·L。微元体受内压作用力为Pn=pRLdθ,方向为与x夹角θ。 取y方向分量为Py= pRLsinθdθ。圆筒体受到的内压在y轴方向的分量综 合应该与环向应力平衡,即
2 L pRLsin d 2 pRL
环向应力计算公式—微体平衡方程式
• 在bc与ad截面上经向 应力ζm的合力在法线n 上的投影为Nmn。
N mn
d 2 2 mdl2 sin 2
环向应力计算公式—微体平衡方程式
• 在ab与cd截面上环向 应力ζθ的合力在法线n 上的投影为Nθn。
d1 Nn 2 dl1 sin 2
• • • • • • •
二、球形壳体的薄膜应力
由于球形是完全对称
R1=R2=R;
pR m 2
将球壳的环向应力与圆筒壳的环向应力相比 较可以发现,对相同的内压p,球壳的环向应 力是同直径、同厚度的圆筒壳的环向应力的 1/2,这是球壳的又一特点,也是球壳显著的 优点。
ζm=ζθ =ζ
三、圆筒形壳体的薄膜应力
经线是直线,R1=∞;R2=圆筒形壳体的半径R
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
[基础理论]平面设计三要素图片、色彩、文字
[基础理论]平面设计三要素:图片、色彩、文字一、图片图片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直接化的特性,它能够形象地表现设计主题和创意,是平面设计主要的构成要素,对设计理念的陈述和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设计者在决定了设计主题后,就要根据主题来选取和运用合适的图片。
图片可以是黑白画、喷绘插画、绘画插画、摄影作品等,图片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写实、象征、漫画、卡通、装饰、构成等手法。
图片在选取上要考量图片的主题、构图的独特性,只有别具一格、突破常规的图片才能迅速捕获观众的注意,便于公众对设计主题的认识、理解与记忆。
图片的运用首先在于剪裁。
要想让图片在视觉上形成冲击力,必须注意画面元素的简洁,因为画面元素过多,公众的视线容易分散,图片的感染力就会大大减弱。
因此,对图片处理时设计者必须敢于剪裁,力求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图片的主题上。
在版面视觉化过程中,图片的安排和搭配同样非常重要。
在不同的平面设计形式中,一个整版放多少张图片,图片之间的大小搭配如何处理,都是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东西。
一般来说,在多图的情况下,一个版必须要有一张大图片,通常要求这张图片占据整个版面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面积,其他图片相应做小,以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凸显出主打图片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对主打图片,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些技术处理。
例如,在图片对比度相当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图片的周边部分在版面上拓展,并且在拓展部分排上文字稿。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效地利用空间排灌文字,又扩大了图片的范围,增强了版面冲击力。
又如,在图片人物感情起伏剧烈、动作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人物的头、手、脚等冲出画面,从而起到强化人物感情的效果。
在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静态画面的图片尽量不要做主打图,因为静态图片容易使版面陷于沉闷,而且图片本身进行技术处理也较难,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处理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但技术处理如果用得过多过滥,则非但难以形成冲击力,反而给人造成哗众取宠之嫌。
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一、概述教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规划和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它涉及教学内容、方法、策略、媒体和评估等多个方面,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概念,理解教学设计的对象,以及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
教学的概念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教学的基本框架。
教学设计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对象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
同时,教学设计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这些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这些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明确教学的概念、理解教学设计的对象、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学设计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如何有效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愈发凸显。
教学设计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学生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教学体系。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设计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
教学设计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在我们将讨论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研究背景以及目的和意义。
在将详细介绍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及建构主义、任务型、启发式和案例教学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们将探讨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包括建立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型以及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
通过本文的讨论,读者将更好地理解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应用这些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任务型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实践路径、教学设计模型、反馈与调整。
1. 引言1.1 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课程教学设计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通过精心设计课程,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而一个不恰当或不完整的课程设计,则可能会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设计还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教学设计更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设计,还需要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规律考虑在内。
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1.2 研究背景课程教学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话题,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课程教学设计也在不断演进。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讨论了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和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对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在不断改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制定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