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弦高犒秦师》对现代危机公关的启示

合集下载

读《秦晋殽之战》有感(精选5篇)

读《秦晋殽之战》有感(精选5篇)

读《秦晋殽之战》有感(精选5篇)第一篇:读《秦晋殽之战》有感我觉得,读了古文之后,首要任务就是要读懂,即会翻译。

通过阅读注释,查找工具书,我得知:《秦晋殽之战》讲述了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

当时晋文公郑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为了争霸,不听老臣蹇叔的意见,悍然出兵袭郑。

郑爱国商人弦高知道后,一方面犒劳秦师,暗示郑国已有准备,一方面送信回郑,致使秦军无功而返,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发生了晋人截击秦军的殽之战。

读了这篇文言文,我最深的感悟就是:君主一定要重视贤臣的进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秦穆公为了树立秦国的霸权地位,不顾蹇叔的劝阻而出征,结果不但没有收到成效,还劳民伤财,使普通的百姓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这种事例在历史上并不算少见。

比如在我曾经学过的《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对蔡桓公进行了3次劝告:“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但是蔡桓公并没有理会他,居然还把他的忠诚进谏说成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结果最后他感到不适的时候,疾病已经深入骨髓,不久就死去了。

从这些事例中,我感到古代部分君主的昏庸无知。

他们不听忠臣的进谏,一意孤行,最后吃到了苦果子。

同时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汲取古人的教训,对别人的意见一定要认真考虑,正确的意见要采纳,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才能不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顺利。

第二篇:秦晋殽之战原文及翻译导语:文章记述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的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

城濮之战后,晋国一举奠定了它的霸主地位。

秦国不甘心株守于西北一隅,趁着晋文公去世,就出兵越过晋境去远袭郑国,结果被晋国在殽地出击打败。

本篇整地记叙了这次战役中秦、晋、郑三方的一些重大史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晋殽之战原文及翻译。

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弦高犒秦师,妙计退秦军

弦高犒秦师,妙计退秦军

弦高犒秦师,妙计退秦军
秦穆公一心想扩张自己的势力,晋国来请自然是全力以赴。

秦国与晋国的军队分别驻扎在郑国东西两侧,呈包围之势,郑国大惊,担心自己就此被吞并,于是派烛之武前去秦国劝和。

烛之武到达秦国军队后,对秦穆公说:“晋秦兵强,郑国势弱,秦国此次定能一举成功,但郑国灭亡后,晋国更加强大,有朝一日秦国怕也难逃一劫。

此番秦国费心劳力,怕是得不到什么好处,不如退兵和郑国交好,郑国承诺,往后秦国有使者需要从郑国经过的,郑国必定奉为上宾。

孰轻孰重,还请国君仔细掂量。


秦穆公听后,觉得有理,答应与郑国交好,又派了三元大将保卫郑国北部,其余的都撤回秦国。

秦国此举让晋国十分生气,又不好继续攻打,便和郑国订立了盟约。

听到这个消息,秦穆公又生气又憋屈,却又无可奈何。

晋文公去世后,其子晋襄公继位,秦国趁机派兵偷袭郑国,但由
于旅途遥远,刚到滑国,郑国“使者”就来求见秦国主将。

主将孟明视亲自接见。

使者说:“听闻将军要拜访郑国,旅途遥远,我们国君派我来犒劳各位将军,小小薄礼不成敬意。

”说罢献上肥牛十二头,熟牛皮四张,孟明视听了,知道郑国已经知晓了他们的偷袭计划,这仗怕是打不成了,于是收下礼物说:“国君误会了,我们并不是去郑国的。

”“使者”走后,孟明视带兵打下滑国之后就班师回朝了。

这位“使者”就是弦高,其实他并非官员,更不是什么使臣,只是一个卖牛的小商贩,凑巧他来做生意,碰上秦军,猜到了秦军的意图,于是用计骗了孟明视。

秦国退兵后,弦高急忙回国向郑国国君禀告,郑国国君收到来信后急忙派人侦查秦国留下的三元大将,发现果然不寻常,便寻了个理由将他们打发走了。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中学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中学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聘娶婚是我国传统的婚姻制度,萌芽于商代,创立于西周初年,成熟则在春秋末战国以后。

自汉平帝元始三年诏令天下婚嫁须行纳聘之礼后,婚姻六礼便成为传统社会法定的婚姻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近现代以来,移风易俗,繁文缛礼简化不少,但聘娶婚标志性的形式——纳征和亲迎却久盛不衰,并一直影响着当代的婚俗礼仪。

②聘娶婚由六礼组成,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是男方派人向女方家求亲;问名是女家同意后,把女儿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告诉男方媒人;纳吉是男方将两人生辰八字占卜得了吉兆,双方互通婚书;纳征是男方向女方赠送一定的聘礼;请期是男方派媒人到女方家商定结婚日期;亲迎是新郎在傧相陪同下到女方家迎新娘回家成亲。

在传统社会,男女双方必须经过这六道程序才能结成夫妻,否则就是礼不备。

③婚姻六礼中对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纳征之礼。

虽然纳征之礼只是六礼中的一道程序,但却是决定婚姻是否达成的关键。

《唐律疏议》即曰:“婚礼以聘财为信,……虽无许婚之书,但受聘财亦是。

”只要行了纳征之礼,婚姻就算敲定,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不能悔婚。

若男方悔婚,则不能索回彩礼;若女方悔婚,则必须退回彩礼。

④先秦的纳征礼体现的不是金钱的意义,而是男方对联姻的态度,即郑重诚信与承诺。

《礼记·郊特牲》就讲道:“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

币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

”正因为如此,议婚过程根本不谈钱,纳采、问名、纳吉和请期均以雁为贽。

在先秦,人与人相见要带礼物,称“执贽”。

议婚执雁体现了古人“不以贽,不敢见”和“自卑而尊人”的原则。

⑤秦汉以后,古礼渐行渐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上层贵族的生活日渐奢侈,婚礼也开始铺张起来。

汉惠帝刘盈纳后,除纳采、雁、璧、乘马束帛外,又以黄金两万斤、马十二匹作聘礼。

看史记《烛之武退秦师》观后感600字2021

看史记《烛之武退秦师》观后感600字2021

看史记《烛之武退秦师》观后感600字2021《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今天wtt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看史记《烛之武退秦师》观后感6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史记《烛之武退秦师》观后感600字1乌黑的云团早已爬上城梢,肃杀之气将整个城池笼罩着,战事告急,危报频传,秦国的的虎狼之师还有虎视眈眈的晋国军队已经兵临城下,如果大战一触即发,郑国危矣。

郑国朝堂上,郑国国君与臣子们商议着退敌之策,朝堂上下莫不惶恐,只有烛之武镇定自若。

郑国大夫见此,便向郑国国君推荐烛之武:“如今国家危难之际,如果请烛之武去见秦伯,那么秦国必定会撤军。

”郑国国君听罢深以为然,于是请求烛之武出使,烛之武推脱道:“我壮年之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还能做什么呢?”郑国国君听了急忙说道:“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却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但此时国家有难,所以请你出使秦君。

”烛之武听了“国家”二字,长叹一声,赤子之心涌动起来,不再推脱答应了请求。

刚刚入夜,烛之武就独自出城来见秦伯,秦伯听到卫兵的报告烛之武敢一人来到阵前,心有惊讶,便借鉴了他。

烛之武对秦伯说道:“郑国在秦晋大军包围郑国时就知道要灭亡了。

”随即话锋一转:“可是灭了秦灭了郑国却隔着晋国统治着,这其中的困难想必秦伯您也知道很困难吧,而且晋国强大了,秦国也就相对弱了,这倒不如秦郑握手言和,互通有无,这样对您不也无害吗?况且晋国朝三暮四,贪得无厌,若是灭了郑国,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秦国了。

所以,请您好好地考虑一下。

”秦穆公思考了一番,认为有些道理,便十分高兴地与郑国结为同盟,留下部分将领守卫郑国,就撤军了。

晋国大夫狐堰听了这件事,生气地请求晋侯追击秦军,却被拒绝了:“不可以,他曾今帮助过我,现在去攻打他,显得我不仁义,而且失去了一个盟友也不值得,再者混战代替联合也不符合武德。

我们还是回去吧。

第五篇分析秦晋肴之战外交辞令的描写

第五篇分析秦晋肴之战外交辞令的描写

第五篇分析秦晋肴之战外交辞令的描写分析秦晋殽之战外交辞令的描写善于写外交辞令是《左传》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

刘知几《史通·言语》称之为“语委婉而多切”。

《秦晋殽之战》中有三段外交辞令,因为人物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处境不同,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实在是非常出色。

弦高是郑国的一个爱国商人,他在“将市”的途中遇到伐郑的秦师,急中生智,一番犒师的辞令,说得是那谦恭有礼,热情周到,同时柔中有刚,明确暗示出郑国早有准备,决心迎战。

弦高意在言外的话语,使孟明逡行不进,领师而回。

皇武子是郑国的大夫,他奉郑君之命,告诉戍郑的秦大夫离境。

皇武子的话,说得是那么抱歉客气,但又代表了国家,严峻地揭露了敌人的阴谋,下了冷冷的“逐客令”。

皇武子辞杞子的一段话,是旁敲侧击,使杞子等人感到无形的威压,只好仓惶出逃。

孟明是秦国的猛将,他被晋俘获又被释还,死里逃生,复仇心切。

所以当阳处父追来时,他在舟中讲的话,表面看来是“君惠”不离口,那样感恩戴德,但是内中却隐伏着报仇雪恨的切齿誓言,嘲笑了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点破了阳处父诱捕的企图,流露出侥幸生还的得意心情。

孟明拜赐的一段话是绵里藏针。

果然,三年后,秦穆公用孟明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宫及郊,晋人不出,遂至茅津济,封殽尸而还”(《左传》鲁文公三年),验证了孟明三年报仇的誓言。

可见,孟明拜赐这段外交辞令对刻划人物性格,表现秦晋之间的矛盾,有其特殊的作用。

可以说,构成人物形象的生命在于人物的个性。

如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人物也有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的关系问题。

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造成了个性。

这种哲学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用到文学与写作上,用到描绘人物形象上,则正如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所说:“最要紧的是写出这个人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描写出那人的个性。

”而后人的这些真知灼见,正是从包括《左传》在内的古今中外的名著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秦晋殽之战》所以能活灵活现地描绘众多人物,正是因为作者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个性,而且通过行为、语言和细节准确地表现了此人物区别于彼人物的特殊之点。

《左传·蹇叔哭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蹇叔哭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节选自《左传·蹇叔哭师》)(注释)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指七十岁:④脯资饩牵:脯,肉干;资,财物;饩牵,牲畜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潜师:秘密派兵B.蹇叔之子与.师与:和C.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避”,躲避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轻狂6.下列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陵(墓),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其名号一般根据大行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长陵”,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也是一部关于外交的经典著作。

在《左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古代外交辞令的运用,这些古代辞令不仅对当时的外交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时也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以礼为主,注重外交活动中的仪式和形式。

当齐国使者来到晋国时,晋国的公子重耳亲自迎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和礼遇,这一举动体现了当时外交活动中的礼仪之道。

类似的例子在《左传》中还有很多,这些外交辞令的运用不仅展示了古代国家间外交的形式,也反映了当时外交活动中的尊重和礼貌之风。

这种重视礼仪的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当今的外交活动中,各国代表也注重外交礼仪的运用,例如在高级别会谈或国事访问中,各国领导人会以正式的语言表达尊重和礼貌,以维护外交关系的和谐发展。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以诚为本,注重言辞的真实和诚信。

在和举行会晤时,公子重耳提出了齐国王的正式邀请,表达了诚意和愿望。

晋国的魏绛在使者面前向重耳婉转表达了晋国的政策和态度,以增进双方的信任。

这些例子表明,在古代外交活动中,真实和诚信的外交辞令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外交关系。

对于当代外交活动来说,诚实和真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言辞的真实和诚信则是建立这种信任的重要途径。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以智为用,注重辩论和策略的运用。

在《左传》中,各国的使者经常使用辩论和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齐国和晋国的较量中,齐国的使者通过婉转的辞令和善于辩论的智慧,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这种运用智慧的外交辞令在古代外交活动中十分常见,也对当代外交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当今的外交活动中,各国的外交官也注重运用智慧和策略,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实现自己的外交目标。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在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重视礼仪、真实和诚信、智慧和策略的运用成为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文言文阅读-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

狐少善思辩,多才识。

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

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

郑伯欲厚赏武。

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

”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

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

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

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

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

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

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

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

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选编自《左传》)1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B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C. 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D. 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11. 下列对古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幕僚,在古代称将军幕府中的参谋、书记等,后泛指文武官署中的佐助人员(一般指有官职的)。

B. 侯、伯,指侯爵和伯爵,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鄙弃的“万户侯”,就是指那些“食邑万户的侯爵”。

C. 秦晋之好,原指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为政治利益而世通婚姻,后泛指两姓之间的联姻。

D. 三军,周制,天子可有六军,诸侯大国三军。

烛之武退秦师读后感

烛之武退秦师读后感

《烛之武退秦师》读后感《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公元前630年,郑国被秦晋两国围攻,烛之武凭借智慧和口才,成功说服秦国退兵的故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烛之武的智勇之举所折服。

《烛之武退秦师》包含了许多智慧和哲理。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经典语句的解读:“吾其还也”:这句话是烛之武对郑国君主的回答,表示自己愿意前往秦国游说。

这个句子的语气是商量或者希望的语气,表现出烛之武的勇敢和智慧。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句话表明烛之武认为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是很难实现的。

他以此暗示秦国不应该对晋国过度扩张,否则将会带来灾难。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句话是烛之武说服秦伯时所说,意思是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他以此来说明,消灭郑国对秦国并没有好处。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句话是烛之武建议秦国放弃攻打郑国,而将其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为过往的行人提供帮助,这样对秦国并没有坏处。

他以此来说明,与郑国保持友好关系对秦国更有利。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这句话是烛之武最后对秦伯所说的话,意思是让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的事情,希望秦伯能够考虑清楚。

他以此提醒秦伯,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些经典语句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哲理,它们展现了烛之武的智慧、勇敢和爱国情操,同时也启示我们思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看待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烛之武的勇敢和智谋让人赞叹不已。

在面对强大的秦晋联军,他毫无惧色,毅然前往秦军营地,以一己之力化解了这场危机。

他不仅了解敌情,而且善于利用矛盾,巧妙地瓦解了秦晋联盟,使郑国得以保全。

烛之武的爱国之心也让人感动。

他虽然年迈且长期不受重用,但当国家危难之时,他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历代文学选》内的几篇文章中心思想

《历代文学选》内的几篇文章中心思想

1,氓是《诗经·卫风》篇名,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 《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不劳而食、蛮横霸道的疑惑和暗恨.3,<采薇>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4, 《何草不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何草不黄》描写行役在外的征夫生活艰险辛劳,表达了对遭受非人待遇的抗议。

诗的感情强烈,接连五个“何”字句的责问喷发而出,既是一种强烈的抗议,又是一种愤怒的揭露,特别是“哀我征夫,独为匪民”,画龙点睛,直揭主题。

5,<秦晋崤之战>3.文章主旨。

1.本文着重记叙崤之战的前因后果、其意图何在?抓住首段“蹇叔论战”和末段“秦伯哭师”,并结合其各段进行分析。

秦穆公总结失败的教训,曾说原因是“孤违蹇叔”。

全文以“蹇叔论战”为纲,旨在用事实证明蹇叔具有战略眼光和军事远见。

文章通过崤之战的历史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骄纵轻敌,必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文章作者对秦、晋、郑三国持怎样的态度?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

秦潜师袭郑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作好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

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秦扬晋。

秦“劳师以袭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

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

晋内部矛盾更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秦能吸取教训,鼓舞士所,重整军威。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左传》是我国古代楚国的史书之一,由左丘明撰写。

它记录了春秋时期晋国与诸侯国之间的外交事务,包括君臣之间的交谈、联盟谈判、使者之间的沟通等等。

《左传》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外交宝典,对于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不可低估。

《左传》教导了我们如何运用辞令来达到外交目的。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晋国君臣逐渐掌握了控制辞令的技巧,以此实现外交的利益。

在《左传·成公四年》中,楚国使者来晋国表达挑战之意,晋国公子重耳以深沉的辞令回答:“如为天子之,骍馈虎豹;如为庶人之,何以腾处?”这句话表面上是回答楚国使者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在暗示楚国“国君与庶人之别”,让楚国明白晋国不会轻易被逼迫。

这种辞令的运用,使得晋国在外交上能够保持相对强势的地位。

《左传》强调了外交辞令中的尊重与礼节。

书中多次强调君臣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以礼待人。

在《左传·霄大二年》中,晋文公与楚国使者面谈,晋文公说:“听余以信闻,为弋阳之故,敢告兆民。

”他以“闻信”、“告诉”等辞令来表达信任与尊重。

楚国使者感受到了这种尊重,也同样以礼待之。

这种外交辞令的运用使得交往双方能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友好的关系,为下一步的谈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左传》还给现代外交语言风格提供了一种古典、严谨的表达方式。

由于曾经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文化高地的《左传》,使得其中的辞令表达方式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

这使得许多现代外交官在使用外交辞令时会借鉴其中的语言风格,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和优雅性。

《左传》中的许多典故和成语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外交语言中,给外交辞令增加了一份文化的厚重感。

我们也要看到,《左传》所记录的外交辞令并不适用于现代外交的所有情境。

现代外交更加注重实效和效率,外交辞令需要更加简洁、明确。

相比之下,《左传》中的辞令表达往往较为宏大、复杂,需要一定的推敲和解读。

在使用《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时,我们需要注意情境和语境的适应。

浅析《左传》的外交智慧

浅析《左传》的外交智慧

浅析?左传?的外交智慧冷克金作为中学语文的重要课外读物之一,?左传?的谋略智慧很值得给同学们点拨一二。

以下,我们就结合具体事例来分析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军事外交智慧:一、釜底抽薪,烛之武妙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危难之中,烛之武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外交任务。

首先,他利用不争的事实、雄辩的逻辑打动秦穆公:从地理位置上,秦人是“越国以鄙远〞,只能是“亡郑以陪邻〞。

郑亡后,晋国更加强大,秦国却毫无利益可言。

从历史事实上,“君尝为晋君赐矣〞,但晋人“朝济而夕设版焉〞,反复无常,言而无信。

并且“晋何厌之有!〞“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所以结果是“阙秦以利晋〞。

一系列不可否认的事实不由人不信服。

其次,烛之武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去说服秦穆公:烛之武语言委婉,“郑既知亡矣〞,“敢以烦执事〞。

又表现出时时为秦国利益打算,“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让秦穆公心悦诚服。

最后,烛之武以他高超的洞察力,清楚地明白,秦、晋同床异梦的联盟关系。

烛之武以他无畏的精神、娴熟的辞令、超人的外交谋略,不动一兵一卒取得了胜利。

烛之武退秦师后,秦、晋矛盾加深。

郑国利用秦、晋、楚三国争霸的时机,采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取得了继续生存的时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烛之武退秦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二、连环计,晋人智赚士会连环计有两种含义,一是使对方自缚手脚,如赤壁之战时,徐庶让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再一个就是连续用计。

我们取第二种意义。

文公七年的令狐之役,晋人赵盾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在战略上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致使当时出使秦国的“先蔑奔秦,士会从之〞。

到了文公十三年,“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便想借助外交手段使士会回国,但这种外交谋略一开始具有欺骗性。

秦康公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当他听到魏寿余提出把魏地归入秦国时,便“许之〞。

魏寿余“履士会之足于朝〞,聪明的士会一下子明白了。

接下来魏寿余回魏地交涉前提出,找一个熟悉魏地的人和他一起先秦国的军队回去,和晋进行交涉。

弦高犒师阅读答案

弦高犒师阅读答案

弦高犒师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弦高犒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殽之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买卖商品B.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乘:四张C.为从者之淹淹:跟随D.郑有备矣,不可冀也冀:希望(2)下列句子中,对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③为吾子之将行也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弦高是一个爱国的商人,他机智勇敢,那看似委婉的言词中含有对秦军的警告。

B.第二段文字中皇武子用非常含蓄的外交语言表明了郑国的态度,下了逐客令。

C.从时间上看,这两段文字所记载的事情应发生在烛之武退秦师之前。

D.这两段文字在语言方面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共同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外交辞令的描写也非常成功。

阅读答案:答案:1.C;2.B;3.C;解析:(1)淹:停留(2)①以:介词,用;②以:介词,用来,让;③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④之:代词,代指“郑国”。

(3)从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可看出,这两段文字所记载的事情应发生在烛之武退秦师之后。

参考译文:《殽之战》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弦高犒师”和爱国主义

“弦高犒师”和爱国主义

“弦高犒师”和爱国主义“弦高犒师”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里的一个故事,说的是秦国想偷袭郑国,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了,弦高就假装成郑国的使者,从半道上截住了秦军,并且假借郑君的名义送了十二头牛对秦军进行犒劳,暗示郑国已经知道秦军的行动。

当然,这个弦高可实在够倒霉的,损失够大,一下子丢了自己的十二头牛。

在当时,的确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个故事也一直被教科书当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不厌其烦地在各种古代文学史上讲,以至于在任何场合,一谈到爱国主义的实例,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马上会举手抢答:“弦高犒师。

”可见中国的爱国主义传统可真够源远流长的。

可要说春秋时候每个诸侯国的人都很爱国,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

就拿一个叫卫懿公的人来说吧,他喜欢养仙鹤,本来这不是什么毛病,谁没个爱好,养鹤好歹也是陶冶情操的活儿,总比酗酒抽烟等不良嗜好要好些吧。

可是偏偏这厮仗着自己是个国君,把那些个鹤全部封了“大夫”。

那时候,“大夫”这个职称可不是闹着玩的,上了这个级别,马上就有扈从、田产和车马侍候着。

卫国的老百姓对鹤们嫉妒得要死,可是无可奈何。

后来,敌人来攻打卫国,卫懿公慌了,要在太庙授兵,派老百姓去帮他抵御。

老百姓们这下不干了,说:“有职称的是鹤,让它们去帮你打吧。

”结果这个卫懿公就当了俘虏,国家也灭亡了。

看来,身为哪个国家人,就爱哪个国家,这个说法靠不住。

郑国和卫国都是姬姓国,而且卫国人的祖先是赫赫有名的卫康叔,比郑国人的祖先周厉王风光多了。

难道在康叔他老人家的德化熏陶下的国民,反而会比郑国国民的素质差?后来我看《左传》,似乎有点明白了,爱国主义有点扯,关键还是利益。

可是弦高犒师会有什么利益?这要先从郑国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说起。

在所有的姬姓国中,郑国是建国最晚的,一直拖延到西周晚期。

它的故土本来在关中的郑地,后来周平王在犬戎的压力下东迁,郑国也很怕,只好跟着宗主跑。

它采取坑蒙拐骗的手段夺取了今天河南的一大块土地,改名为新郑。

弦高犒师的爱国故事

弦高犒师的爱国故事

弦高犒师的爱国故事弦高犒师的爱国故事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了,他的儿子公子兰继承了国君之位。

与此同时,秦国却开始动作不断。

秦穆公一心想要灭亡郑国,现在郑国时逢国丧,又逢新君继位,于是决定发兵攻郑。

秦国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就是这次秦军的三大主将,秦军一共出兵400辆战车。

郑国正处于国丧中,根本不知秦国的阴谋,还在一片哀伤中。

公元前627年,秦军部队已经来到了滑国,非常靠近郑国了。

弦高是郑国商人,他做的是牛羊的生意,经常性的到别国“出差”。

这一次,弦高和往常一样,带着十几头牛要到滑国的集市上去卖。

弦高在无意中发现了这支秦军,他虽然只是商人,但是对郑国的国家形势也有了解,知道秦国对郑国虎视眈眈。

现在,他看到这支数量庞大的秦军,又没有得到最近秦国要攻打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消息,所以觉得非常奇怪。

秦军秘密驻扎在滑国境内,弦高暗中观察的行为被他们的盯梢发现了,盯梢放出信号,只见一支秦军小分队从营地中出来,迅速包围了弦高。

弦高非常机智,他冷静下来,在被抓去见秦军主将的时间里,他仔细考虑了这支秦军的目的,以及抓自己的后果。

通过他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这支秦军来者不善,一定是要对郑国不利的。

所以,见到秦将后,弦高首先表示了自己的身份,他编造自己是郑国的使臣,身上带着郑国新君的命令,专门带着这十几头牛来欢迎远道而来的秦军。

秦国将军见弦高非常镇定,也不像是说假话的样子,就相信了弦高,也接受了弦高带来的礼物。

随后,就安排弦高在军营休息。

秦将们凑在一起,讨论该如何走下一步?因为,从弦高的话中来看,郑国已经知道了秦军要来偷袭他们郑国。

而且,弦高还说郑国国君还派了大部队来迎接他们。

秦将觉得,后面的大部队极有可能是来攻打秦军的。

郑国新君继位,但是秦军若猛然攻打郑国,郑军数量庞大,秦军不一定能赢。

他们现在所在的滑国,距离秦国路途遥远,想要请示秦穆公是不可能的.事情,往来的时间太长了。

经过一番商量,秦将们决定相信弦高,也决定不再按照计划攻打郑国,而是攻打滑国。

弦高犒师原文赏析

弦高犒师原文赏析

弦高犒师原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弦高犒师原文赏析弦高假命犒秦师先前,秦国和晋国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启用七十多岁的老烛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国国君秦穆公撤军。

弦高犒师

弦高犒师

弦高犒师古时人际交往以至“国”际交往中,辞令都具有非常微妙的意义,绝非单纯的“礼仪”,而巧妙地对“礼仪”的利用,恰可使辞令发挥“一言兴邦,一言废邦”的作用。

且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的这段故事――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及(到了)滑(诸侯国名,国都在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即周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市),遇之(指前来偷袭郑都的秦军)。

以乘(shàng,古时一车四马称乘,此为“四”的代称)韦(熟牛皮)先(古人送礼分两次,先轻后重),牛十二犒(kào,搞劳)师(秦军),日:“寡君闻吾子(尊称“您”)将步师(步兵)出于(路径)敝邑(本地,此为谦称),敢(谦词,类“冒昧地”)犒从者(部下,此为客套话,不直言“您”以示恭敬),不腆(tiǎn,美好,此仍为谦语)敝邑,为从者之淹(淹留,暂停),居(住下)则具(备办)一日之积(粮苹等物资),行(开拔)则备一夕之卫(守卫,守护)。

”且使(派人)遽(jù,马上迅速)告于郑。

郑穆公使(派人)视(暗访,调查)客馆(秦人留在郑都的下榻处。

此前秦穆公听郑臣烛之武的规劝撤兵,派大将杞子等留守郑都。

杞子掌握了郑都北门钥匙,暗调秦军袭郑),则束(捆扎)载(装载)、厉(磨砺)兵(兵器)、秣(mò,喂马的饲料,此指喂饱)马矣。

使皇武子(郑大夫)辞(送客,逐客)焉,日:“吾子(您)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zī,粮食)饩(xì,活牲口,此指鲜肉)牵(牲畜)竭(光、尽)矣。

为吾子之(取消独立性)将(准备)行(开拔)也,郑之有原圃(郑国的原圃泽在今河南中牟县西),犹(如)秦之有具囿(yòu,与原圃同为养禽兽处)也。

吾子取其(那里的,指郑之原圃)麋鹿以闲(闲适,轻松。

此句为“让敝邑得到闲暇”。

)敝邑,若何(怎么样)?”杞子奔齐,逢孙、扬孙(与杞子同为秦军大将)奔宋。

孟明(袭郑秦军主帅)曰:“郑有备(有准备)矣,不可冀(希求)也。

弦高犒师退秦兵

弦高犒师退秦兵

弦高犒师退秦兵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亲自出征,攻打南方的大国楚国,城濮一战把楚军打得大败。

于是晋文公会合中原各国诸侯,歃血盟誓,成了中原霸主。

郑国地狭人少,国力不强,郑国国君穆公要保存自己的地位,不得已一面讨好晋国,加入了同盟,另一方面又担心日益强大的秦国找麻烦,暗地里又同秦国保持友好关系。

秦穆公对于郑国的两面讨好的作法心怀不满,总想找机会把郑国这颗眼中钉拔掉。

机会终于来了,在郑国作官的杞子,早就投靠了秦国,公元前628年冬,他派心腹家臣到秦国通风报信说:“我现在做了郑国北城门的总管,如果大王派兵偷偷地攻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攻破郑国城门,灭掉郑国非常容易的。

”秦穆公得知这一消息十分高兴,拒不听大臣蹇叔等人的劝告,决计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派兵灭郑。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公元前627年)春天,天气转暖,江河解冻,秦国经过几个月的准备,要派兵攻打郑国了。

秦穆公选派秦国当时最得力的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率领兵车三百辆,悄悄地启程出发了。

一天,郑国以贩卖牛羊为业的商人弦高赶着牛羊准备到都城去卖。

忽见远处烟尘滚滚,战旗飘扬,上面绣着斗大的“秦”字,一支秦国的军队正向他的国家首都洛阳开来。

他刚从洛阳城出来不过一天光景,丝毫没见郑国有出兵打仗的迹象,看来对于秦兵的愉袭是一点准备也没有。

他见秦军气势汹汹而来,心里十分着急,他想到:“国家不存,哪有我家?郑国如若被灭掉,我家中的妻子儿女又将如何!”无意中回头看看身边的牛羊,他眼睛一亮,心生一计。

“我何不假冒使臣,用我的牛羊骗取秦军的信任呢?"只见弦高吩咐手下人从牲口群中挑选十头膘肥体壮的牛、二十只羊出来;然后又派人迅速回郑国报信。

布置妥当以后,他从衣箱里拿出一套崭新的长袍换上,叫手下人在前面赶着,他在后边不慌不忙地朝秦兵的方向走去。

弦高见了秦兵上前打拱行礼说道:"请你去通报你们将军,就说郑国使臣弦高求见。

孟明视听了士兵的通报,很是疑惑,心想:"我们这次出兵这么谨慎小心,郑国怎么会知道呢?”但又不能不见,只好吩咐底下士兵迎接弦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弦高犒秦师》对现代危机公关的启示

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犒秦师而救国家,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里很有名的
一则故事,让我们先看一下梗概:
公元前628年,一心想要东扩的秦穆公
决定利用晋国国殇的机会,消灭郑国。

于是他命令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领兵车400辆偷袭郑国。

第二年二月,秦军带领
的主力走到了滑国(今河南偃师、巩县一带)
境内,滑国是晋国的一个附属国。

到了滑国以后,碰到郑国的一个商人,这个商人叫弦高,弦高赶了十二头牛,要到外面去卖牛,一下子碰见了远程奔袭的秦军,弦高知道国
家将面临着危险,灵机一动,对秦军主将说,
我们的国君,听说你们要来了,一方面加强防守,另外派我带着这十二头牛来犒赏秦军,
敝邑贫乏,为了您的随从在这里停留,住下就预备一天的供应,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

这些话绵里藏针,意含双关。

这三个主帅一听,完了,人家已经有准
备了,还派人来献牛,这仗不能打了,也不
去郑国了。

弦高同时又派传车紧急地向郑国报告秦军要偷袭的消息。

郑穆公一面传令军队进入战备,一面派人去秦国派到郑国的使者那里探听究竟。

看到秦国使者和随从已经装束停当,手持武器,准备行动后,郑国的大臣皇武子就客气地说“听说各位要回国,我们没有时间为你们饯行,我们郑国的原野上,到处都有麋鹿出没,请你们自己去猎取吧。

”秦军见此情景,知道郑国已经有了准备,
被迫放弃偷袭计划,只好在回国的路上消灭
文/陶新超
通过对《左传.弦高犒秦师》一文的公关角度解读,分析沉淀出现代公关从业者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进而剖析出危机公关策划中应该遵守的几点原则。

了滑国回去了。

郑国因为弦高的机智爱国、见义勇为而得救,国君和百姓都很感激弦高。

郑穆公以高官厚禄赏赐弦高,弦高坚决不接受、婉言谢绝:“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
读罢掩卷沉思,弦高面临的实际上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侵略(偷袭),是郑国的国家危机,郑国对此还毫不知情。

面对严峻形势,三千多年前的商人弦高,表现出难得的危机公关的绝佳素质。

1.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遭遇危机公关时往往猝不及防,最
经常看到的就是自乱阵脚。

弦高面对突发状况,保持清醒淡定,迅速判断出秦国军队的目的:偷袭郑国,抓到了问题的关键性质。

因此当发生危机公关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一时的危机给吓到丧失分析能力。

2.采取措施防止事态继续发展
面对危机发生时,先把事态控制住,不要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弦高面对如此险恶形势,表现得淡定从容,灵机先动,以犒赏十二头牛之名,把秦军偷袭阴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打碎了秦军的企图,遏制了秦军的行动。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迅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损失将会无可估量,采取紧急措施能够减少损失,也能让形象的损害降到最低。

3.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做出针对性决策
当危机事件发生之后,迅速成立相关专门机构,判明情况,采取措施,通告内部全体人员,统一口径和行动,做出相应的决策。

初步遏制了秦军的军事企图后,弦高拿出“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一边加强威慑,“为了您的随从在这里停留,住下就预备一天的供应,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

”这些话绵里藏针,意含双关。

另一边“同时又派传车紧急地向郑国报告秦军要偷袭的消息。

”给郑国军事准备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郑国上下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秦国的军事侵略,最终以失败
而告终。

春秋时期是诸子百家思想大放异彩的时期,儒、道、法、兵、墨、纵横、阴阳等百家学说各展芳华,春秋战国混乱的诸侯局势也为诸子百家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土壤,以甘罗、鬼谷子、苏秦、张仪等为代表的纵横家折冲樽俎,在军事和外交前沿,把危机公关艺术演绎地浓墨重彩、淋漓尽致,《弦高犒秦师》不过是这串珍珠瑰宝上的一个靓丽的闪片。

管中窥豹,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整理出危机公关操作应该遵守的几点原则:
一、承担责任原则
相对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世俗人生哲学,商人弦高铁肩担道义,巧舌伃国难。

关键时刻,承担起国人的责任,洋溢着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事后郑穆公以高官厚禄赏赐弦高,弦高坚决不接受婉言谢绝:“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览古思今,这种境界,不知会让多少蝇营狗苟的现代人汗颜。

二、有效沟通原则
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利器。

企业面对公众,危机面前要真诚沟通;军事外交领域,面对对手或敌人,要以误敌沟通为原则。

弦高充分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优势,暴露阴谋、破坏阴谋,威慑敌人,敌方信以为真,深感挫败,进而改变军事行动,实现了有效沟通,引导事件向更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

三、快速高效反应
快速高效反应是危机公关操作的生命,危机事件大多数都是突发,公众反应也会快速聚焦,群情汹涌;竞争对手和敌对方也会密切关注,磨刀霍霍,趁机渔利。

时机间不容发,稍纵即逝,这也是考验危机公关水平和素质的时刻。

故事中弦高因利乘便,以手中货物为礼,虚称奉国君之名前来犒师,灵活处置,把握先机,真正做到了快速高效,进而控制住了事态恶化。

快速高效反应,在媒介如此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所以,企业控制危机一定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控制事态发展,并第一时间公开信息,以消除
公众疑虑。

四、系统操作原则
在逃避一种危险时,不要忽视另一种
危险。

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系统运作,
绝不可顾此失彼。

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害为利。

它包括:以冷对热、以静制动;统一观点,
稳住阵脚;组建班子,专项负责;合纵连横,借助外力等等。

弦高犒秦师这一近乎完美的危机公关事件大获成功,除了弦高个人的优异表现外,国君郑穆公、传车信使、大臣皇武子、郑国军民上下,都展示出高
度的配合和同仇敌忾,郑国国家机器为备战反侵略而高效运转。

危机公关是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有可能功亏一篑,这也更考验着公关人员的组织和执行能力。

五、占领心智,但把选择权交给对方
危机是转机和恶化的分水岭,可谓有
了危险才有了机会。

在危机事件中,公关人员要像高明的裁缝那样,把衣服上的破洞织补成鲜艳的花朵,善于变坏事为好事,使本来不利于组织的危机转化为组织发展
的机遇。

是非纵横看,善恶一念间。

公关操作
中,我们基于事实,尽可能的引导舆论向
有利的方向发展,也要注意,过犹不及,避免灌输说教,霸王硬上弓。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公关执行要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节奏,可以占领心智,但把选择权交给对方。

故事中由于弦高的表现太精彩了,秦军主将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秦军避免了厮杀,郑国避免了国难,双方都做出了最优选择,是存亡续绝危机面前的双赢。

“问泉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几千年深厚的中华文化,是我们现代公共关系的鲜活源头;每逢重大军事、外交事件前后,都有危机公关浓墨重彩的演出。

每一次对历史文化深入的品味参详,都会
给我们现代公关从业者以无尽的启迪。

PR
参考文献:
1.游昌乔:《危机公关5s 原则》;
2.《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信诚隆广告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