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表达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前体 P1-2A 基因和蛋白酶
共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70 4 ) 3 0 6
摘 要 : 建 共 表 达 0 型 口蹄 疫 病 毒 ( ot n o t dsae i sF V)衣 壳 蛋 白前 体 P 2 构 F o adm uh i s r ,MD e vu I A和 蛋 白酶 3 的重 组 C 杆状 病 毒 , 进 一 步 研 究 F V 空 衣 壳 抗 原 和 基 因工 程 亚 单 位 疫 苗 奠 定 基 础 。从 质 粒 TO 1中扩 增 出编 码 0 型 F 为 MD —P M— D 衣壳 蛋 白 前体 的 P 2 基 因 , 将 其 插 入 到杆 状 病 毒 转 移 载 体 p at ul C的 P V 1A 并 F s a一 D 3 H启 动 子 之 下 , 建 重 组 杆 状 病 毒 构 转移 载体 p —1 A C 通 过 在 大 肠 杆 菌 内转 座 重 组 , 得重 组 杆 粒 B P 2 3 转 染 S9细 胞 , 得 表 达 0 型 F V衣 DP2 3 。 获 —1 A C, f 获 MD
Co t u to f Re o b n n c l v r nt i i g t 2 a d 3C nsr c i n o c m i a t Ra u o ius Co a n n he P1 A n Ge e fF o . n . u h Die s r s T p n s o o ta d. . mo t s a e Viu y e 0
o nm l i l yo iir f gi o f ns o r ut eL nh u 30 6 C i A og M t y A c u a
Ab ta tT ec p i rti rc ro 1 A g n ffo—n — uh dsae vrs F sr c : h a sd poen p e usrP 2 e e o t d mo t i s i ( MDV)tp ee a l o a e u y eO w r mpi —
共表达口蹄疫病毒VP1-2A基因与猪IL-2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研究
摘 要 : 构 建共表 达 口蹄 疫病 毒 ( F MDV)VP 1 — 2 A 基 因和猪 白细胞介 素 2 ( I L 一 2 ) 基 因的 重组 腺 病毒 , 并
研 究重组病 毒 对 小鼠特 异性 免疫 的影 响 。将 F MD V VP 1 — 2 A 基 因和猪 I L - 2基 因先后 克 隆到腺 病毒 的穿梭 载体 p Ad e n o Va t o r — C MV5 一 I R E S — GF P 中, 在 受 体 茵 中与腺 病毒 骨 架 载 体 p Ad e n o Va t o r A E 1 / E 3同 源重 组 。
r Ad 5 VP 1 — 2 A — p o I L 一 2可望成 为 口蹄 疫 的候 选 疫 苗。
关键 词 : 口蹄 疫病毒 ; 重组腺 病 毒 ; VP 1 - 2 A基 因; 白细 胞介素 2
中图 分 类 号 : ¥ 8 5 2 . 6 5 9 .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5 0 3 8 ( 2 0 1 4 ) 0 2 — 0 0 0 1 — 0 5
点的研究 表 明, 发 挥 主 要 作 用 的 是 VP 1蛋 白 , 但 VP 1 蛋 白上 线性表 位诱 导 的免疫应 答不 能有 效保 护 病毒 的攻 击 , 研 究者 试 图通 过各 种 细胞 因子佐 剂 , 刺 激 T 细胞 , 提 高细 胞免 疫应答 , 抵抗 强毒 的攻 击 ] 。 白细胞介 素 2 ( i n t e r l e u k i n - 2 , I L 一 2 ) 是 一 种 广 泛 使 用 的疫 苗佐 剂 。Qi n Y等 _ 7 ] 通 过 内部 核 糖体 进 入 位点成 功 构建 了 串联表 达 B C R/ AB L和 I L 一 2 的
作为新型疫苗使用的活的减毒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概述
姓名:张克龙专业:动物科学院预防兽医学学号:1618305017作为新型疫苗使用的活的减毒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概述摘要: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种双链,猪源DNA病毒,其基因组大小约为150kb。
PRV具有许多非必需基因,其可以被编码异源抗原但对病毒繁殖没有有害影响的基因替代。
表达的天然和外来抗原的重组PRV能够刺激免疫应答。
在本文中,我们对当前具有控制动物中的病毒感染的可能的活减毒重组PRV和基于PRV的活载体疫苗进行概述。
简介1.1PRV背景伪狂犬病病毒(PRV)是疱疹病毒家族的一个成员,α疱疹病毒亚亚科和伪狂犬病(PR)或Aujezsky氏病的病原体。
感染PRV之后导致神经紊乱,呼吸困难,消瘦,年轻仔猪死亡,流产感染。
该病毒具有双链线性DNA基因组1.43×10 5 kb 的长度和含有独特的长区域(UL),独特的短区域(US),一个末端重复序(TRS),和内部重复序列(IRS)。
到目前为止,已经鉴定了至少11种不同的PRV糖蛋白(gB,gC,gD,gE,gG,gH,gI,gK,gL,gM或gN),并且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已经测序。
PRV的必需糖蛋白包括gB gD,gH,gL和gK; 其他被可以被异源基因替代而不影响感染性或病毒繁殖,只要基本基因保持完整。
显示在关于在PRV基因组的基因插入常见的部位的示意图如图1.图1PRV基因组中用于插入外源基因的常见位点。
编码TK,PK,gG的,国电电力,GI和gE基因的基因是插入外源序列的最常见位点。
TK基因位于独特的长区(UL)内,并且PK,gG的,国电电力,GI和gE 基因基因位于独特的短区(US)内。
IR =内部重复序列; TR =末端重复序列。
附图不是按比例的。
已经研究了多价PRV疫苗的功效。
在这里,我们概括研究使用减毒重组PRV(rPRVs)作为疫苗候选的作为应用应用的进展,用于推动rPRV 载体疫苗的发展。
1.2减毒活PRV疫苗的简介重组PRV病毒最有希望改进现有疫苗和开发新的的途径以及即将开发新疫苗。
口蹄疫病毒PPT课件
第39页,共39页。
第23页,共39页。
第24页,共39页。
第25页,共39页。
第26页,共39页。
第27页,共39页。
第28页,共39页。
第29页,共39页。
第30页,共39页。
第31页,共39页。
第32页,共39页。
诊断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鉴定
水疱皮或水疱液、康复牛咽头食道刮取物 BHK细胞、 IB-RS-2细胞、猪甲状腺细胞
(8)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实验室抗原分析
第34页,共39页。
鉴别诊断
牛口蹄疫—牛瘟、恶性卡他热、传染性水疱性口炎 猪口蹄疫—传染性水疱病、水疱性疹和水疱性口炎
第35页,共39页。
防制
1. 无病国家一旦暴发 屠宰病畜、消灭疫源
2.已消灭了本病的国家 禁止从有病国家输入活畜或动物产品,杜绝疫源
3. 有病地区或国家 以检疫诊断为中心的综合防制措施
• 无囊膜
第3页,共39页。
FMDV基因组与结构蛋白
8500bp 单链线状RNA
1A 1B 1C 1D VP4 VP2 VP3 VP1
• VPl、VP2和VP3组成衣壳蛋白亚单位
• VP4与RNA紧密结合,是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
• VPl:序列依赖型表位,可诱生中和抗体。血清型差异 • 1C和1D区段变异最大
• 口腔: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洗漱
糜烂面:涂1%-2%明矾或碘酊甘油、冰硼散
蹄部:用3%臭药水或来苏儿洗涤,擦干后涂松馏油或鱼石脂 软膏等,再用绷带包扎。
乳房: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洗涤,然后涂以青霉素软膏 或其他防腐软膏,定期将奶挤出以防发生乳房炎。
• 恶性口蹄疫:用强心剂和补剂:如安那加、葡萄糖盐水
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共表达
因和 蛋 白酶 3 C基 因 。 进 一 步 研 究 F 为 MDV 空衣 壳抗 原和 疫 苗 奠 定 基 础 。方 法 从 质 粒 p P P -A 和 p TO — 12 TOP3 中分 别 扩 -C 增 出编 码 亚 洲 1型 口蹄 疫 病 毒 衣 壳 蛋 白 前 体 P -A 基 因和 3 蛋 白酶 基 因 。 建 转 移 载 体 p a P —A 3 并 与 大 肠 杆 菌 12 C 构 Dul 12 -C -
XI Ai u , I H u — h n L AO —a g , GA O n N — o g L a c u , I De f n LILe , Li ,
YANG Yong q n ZH ANG a — H CHEN o s n — i , Ni n Z , Ba — h y La o a oy,Mi ity o 1 Yu n n T o ia n u to c l An ma r lg b r tr nsr fAg iut r rc lu e,Ku mig 6 0 2 ,C ia; n n 5 2 4 hn 2 C la eo Li eS in ea d T c n lg . o lg f f ce c n e h oo y,Gu n xiUnv r i a g ie st y。Na nn 3 0 4 hia n ig 5 0 0 .C n )
( s ei i l) H1 B c中的 B c d质 粒 重组 , 建 重 组 转 座 质 粒 r ami P —C。 在 脂 质 体 介 导 下 将 rami— 13 转 E c rc ac iD 0 a h h o ami 构 B c d 13 - B c dP —C 染 S9昆虫 细 胞 获 得 重组 杆 状 病 毒 。 在 S9 昆 虫 细 胞 中 共 表 达 P —A 和 3 蛋 白 ,通 过 S SP f f 12 C D -AGE W etr lt和 D t 、 sen bo o- E IA 试 验 鉴定 重 组 蛋 白。 结 果 目的 基 因在 昆 虫细 胞 中得 到 了正 确 的 表达 , 达 蛋 白与 抗 亚 洲 1型 F LS 表 MDV 血 清 发 生 特 异 性 反 应 。 良好 的 抗 原 性 。 结 论 成 功在 昆虫 细 胞 中表 达 亚 洲 1 口蹄 疫病 毒 衣 壳 蛋 白前 体 P —A 基 因和 蛋 白酶 3 基 因 。 有 型 12 C 关键词 : 口蹄 疫 病 毒 ; 壳 蛋 白; 衣 昆虫 细 胞 杆 状 病 毒表 达 系 统 ;表 达 中图 分 类 号 : 5 1 文 献 标 识 码 : R1 A
同源重组介导的重组病毒研究进展
同源重组介导的重组病毒研究进展作者:赵银龙李健朱海霞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11期摘要:病毒同源重组是以同源臂为基础的将目的基因整合到病毒基因组中的技术。
将表达盒串联到转移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构建重组病毒从而实现病毒基因改造、外源基因表达以及重组活载体疫苗制备等。
就重组病毒的优缺点、构建原理及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对重组病毒构建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重组病毒的构建模式,针对基因框(启动子-报告基因-目的基因-调控元件-终止子)给出具体的构建方案,同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重组病毒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同源重组;表达盒;转移载体;重组病毒;病毒载体中图分类号: S852.6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1-0001-05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使得从事病毒研究的人员得以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的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对病毒进行体外改造逐渐成为现代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内外学者利用DNA重组技术先后开展了包括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疫苗大多免疫原性较低。
后来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免疫原性基因插入病毒(如腺病毒、痘病毒、伪狂犬病毒等)构建活载体病毒,可产生一种具有常规弱毒疫苗和灭活苗效果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
重组病毒作为疫苗可以部分模拟病毒入侵机体的过程,将病原的保护性抗原编码基因片段或者重组多肽克隆入载体,诱导产生特异性反应,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重组病毒的构建是建立在体外同源重组的基础上,筛选一个含亲本毒株的复制非必需片段,通过质粒转移载体与病毒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导入病毒基因组中,既保留了亲本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又可使重组病毒得到复制增殖。
目前,已有多种表达病原蛋白的重组病毒构建成功,表达FMDV衣壳蛋白前体的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的rPRV TK-/gE-/P1-2A-3C,能诱导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FMDV特异的淋巴细胞反应[1]。
口蹄疫病毒3C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
口蹄疫病毒3C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口蹄疫病毒的3C基因是病毒中一个重要的基因,它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3C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牲畜,特别是猪、牛和羊等有蹄动物。
该病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其基因组由一个正链RNA组成,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一个多聚蛋白前体。
这个前体蛋白会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通过蛋白酶的作用被切割成多个功能活性的酶。
3C基因是口蹄疫病毒中的一个功能酶基因,其产物为3C蛋白,具有蛋白酶活性。
研究发现,3C蛋白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识别和切割病毒前体蛋白,从而产生病毒复制的所需酶和结构蛋白。
因此,研究3C基因的真核表达以及其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口蹄疫病毒的复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成功将3C基因导入小鼠的肌肉细胞中。
结果显示,导入3C基因后,细胞出现了明显的凋亡现象。
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3C蛋白对宿主细胞的凋亡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3C蛋白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来诱导宿主细胞的凋亡。
3C蛋白在进入宿主细胞后,能够与细胞内的一些关键蛋白相互作用,激活凋亡途径中的一系列信号分子。
这些信号分子的活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
此外,研究还发现,3C蛋白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会对细胞内的一些重要功能蛋白进行降解。
这些功能蛋白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降解会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从而加剧细胞的凋亡过程。
综上所述,口蹄疫病毒的3C基因在口蹄疫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真核表达和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能够诱导宿主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这一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口蹄疫病毒的致病机制以及寻找有效的抗病毒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然而,由于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对于3C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详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口蹄疫病毒的3C基因在口蹄疫病毒复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作者:宋昌霖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4年第05期摘要:口蹄疫是感染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预防的该病的首要方式为疫苗接种。
传统口蹄疫疫苗存在长期带毒、毒力返强等不安全因素,因此新型疫苗的研制迫在眉睫。
就新型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口蹄疫;新型疫苗;构建;效力中图分类号:S8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5-0073-01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他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经济损失。
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
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手段,安全、高效的疫苗是预防口蹄疫发生先决条件。
传统口蹄疫疫苗多为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但此类疫苗由于面临长期带毒、毒性较大、产生抗体缓慢和毒力返强等不安全因素,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研究新型疫苗以解决传统口蹄疫所产生的问题。
本文就新型口蹄疫苗研究进展作详细阐述。
1活载体疫苗口蹄疫活载体疫苗是利用基因杂交技术将FMDV的主要抗原基因插入某种缺陷病毒的基因组中构建而成的重组病毒,该重组病毒能在动物细胞内表达FMDV抗原蛋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如腺病毒、痘病毒以及由痘病毒衍生而来的非复制型载体[1]。
因为口蹄疫病毒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的,而且容易形成持续感染,所以研制黏膜免疫疫苗也是重点,例如沙门氏菌、分枝结核杆菌作载体的活载体疫苗。
活载体疫苗是近年口蹄疫新型疫苗研究的热点之一。
1.1口蹄疫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贾俊涛等[2]等究选择O型FMDV VPI基因上保守序列作为可能的干扰位点,合成了siRNA,重组表达载体pShuttle-VPl。
将rAdeno-VPl感染IBRS-2细胞后,12 h后再加入100 TCID50的FMDVO/HKN/2003。
口蹄疫病毒P1+2A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口蹄疫病毒P1+2A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龚真莉;刘湘涛;田宏;吴锦艳;代兴国;尚佑军;陈国栋【期刊名称】《中国病毒学》【年(卷),期】2006(021)005【摘要】本研究将已构建好的、包含口蹄疫病毒P1+2A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QE-Tri/P1+2A经质脂体2000转染哺乳动物细胞BHK-21,转染后一定时间进行检测.通过SDS-PAGE、Western-blotting、荧光抗体染色、ELISA等检测方法表明,FMDV P1+2A基因片段在BHK-21细胞中成功表达,表达的蛋白能被口蹄疫阳性血清所识别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这一结果的取得,为进一步研制新型口蹄疫基因工疫苗及其配套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总页数】4页(P454-457)【作者】龚真莉;刘湘涛;田宏;吴锦艳;代兴国;尚佑军;陈国栋【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相关文献】1.口蹄疫病毒多基因重组质粒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J], 郭慧琛;刘在新;孙世琪;卢增军;周广清;祁淑云;靳野;刘湘涛;谢庆阁2.绵羊NYD-SP27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稳定表达及其特征鉴定 [J], 马亚茹;胡广东;王红红;加米拉;徐锦凤;陈创夫;赛务加甫3.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口蹄疫病毒衣壳前体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J], 李炯;刘艳红;安芳兰;刘俊林;刘湘涛;尚佑军;殷宏4.副结核分枝杆菌SOD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J], 胡玉庆;曾范利;刘新宇;宁浩然;姜秀云5.SARS病毒E蛋白基因与EGFP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融合表达 [J], 陶泽新;王志玉;温红玲;任桂杰;宋艳艳;王桂亭;姚苹;许洪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OM Ⅲ株口蹄疫病毒P1-2A-3C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OM Ⅲ株口蹄疫病毒P1-2A-3C腺病毒载体的构建李杨; 柳纪省【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00)011【总页数】4页(P125-127,130)【关键词】口蹄疫病毒; P12A3C基因; 莺组腺病毒【作者】李杨; 柳纪省【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d-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感染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该病一旦爆发,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OIE规定的一类传染病。
FMD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5 kb,由5′端非编码区、一个开放阅读框和3′端非编码区和Poly(A)组成[2]。
P1编码区决定着病毒的抗原性和血清型[3],其结构蛋白基因VP1位于全基因组的2 977~3 615核苷酸位点,编码213个氨基酸,为主要抗原位点,可产生中和抗体,诱导免疫反应,是重点研究对象[4]。
编码FMDV的3种主要蛋白水解酶分别为L、2A和3C基因。
其中,3C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功能蛋白,其在多聚蛋白的裂解及病毒衣壳的组装过程中裂解病毒结构蛋白前体P1,最终得到成熟的病毒抗原[5],还可使帽结构宿主细胞蛋白的合成关闭,为病毒蛋白的合成创造条件[6]。
鉴于在蛋白酶3C的作用下前体结构蛋白P1最终裂解为 VP1、VP2、VP3、VP4[7],组装成为完整的病毒粒子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8]。
笔者选用O型口蹄疫病毒的P1-2A和3C基因,以期获得能够高效表达具有免疫原性的FMDV抗原的重组腺病毒。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OMⅢ型口蹄疫病毒、腺病毒表达系统(穿梭载体pAdTrack-CMV、骨架载体pAdeasy-1);大肠杆菌BJ5183(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HEK293细胞(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克隆载体pMD18-T、JM109、DNA Marker、Pyrobest DNA polymeras、T4DNA连接酶、DNA快速纯化回收试剂盒、质粒快速提取试剂盒等(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限制性内切酶 P acⅠ、PmeⅠ、salⅠ、BglⅡ、xbaⅠ(Biolabs公司);RNA提取试剂盒(Qiagen公司);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Invitrogen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
口蹄疫病毒P1-2A和3C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口蹄疫病毒P1-2A和3C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张春红;郭春和;项林盛;唐丽云;郑红玉;姜后全;黄毓茂【摘要】To develop a recombinant virus vaccine against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the 3C, PI, P1-2A, L-P1 and L-2A genes of FMDV were amplified by RT-PCR, and inserted into the pShuttle-CMV vector to construc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hich were linearized by Pme I and transformed into BJ5183 cells containing the pAdEasy-1 bone plasmid. The infective replication-defective adenovirus rAd-3C was collected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CPE, and it was used to infect Vero cell with rAd-P1, rAd-Pl-2A, rAd-L-P1 and rAd-L-2A, respectively. It was showed that P1 protein and L-P1 protein were failed to be cleaved by 3C proteinase, while P1 protein was cleaved by 3C proteinase and 2A proteinase.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ELISA showed that a certain level of antibodies were induced in mice immunized by the recombinant virus. These results would facilitate to further studies on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live vector vaccine against FMD.%为研制口蹄疫病毒(FMDV)的新型重组腺病毒疫苗,本研究通过RT-PCR扩增FMDV GD株3C、P1、P1-2A、L-P1和L-2A基因,分别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并在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E.coli中同源重组获得腺病毒重组质粒pAd-3C、pAd-P1、pAd-P1-2A、pAd-L-P1、pAd-L-2A,经Pac Ⅰ线性化后转染AD-293细胞,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将具有感染能力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rAd-3C分别与rAd-P1、rAd-P1-2A、rAd-L-P1、rAd-L-2A共感染Vero细胞,裂解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并进行小鼠免疫试验.经ELISA检测表明,重组腺病毒rAd-3C分别与rAd-P1-2A、rAd-L-2A共感染Vero细胞上清液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期刊名称】《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年(卷),期】2012(034)006【总页数】5页(P480-484)【关键词】口蹄疫病毒;重组腺病毒;免疫原性【作者】张春红;郭春和;项林盛;唐丽云;郑红玉;姜后全;黄毓茂【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共同第一作者:张春红(1984-),女,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研究;郭春和(1986-),男,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研究.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热性传染病,传播迅速、感染率高,被国际兽疫局列为需要通报的传染病之一[1]。
口蹄疫病毒P12A-3C免疫原基因在百脉根中的遗传转化与表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36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万方数据
种植物中表达。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
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 起的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世界动物 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之首。FM- DV共有7个血清型,分别为O、A、C、SATl、 SAT2、SAT3和Asial,任何两个血清型没有交叉保
挑选饱满百脉根种子消毒,无菌播种于Ms0培 养基,将5~lOd的百脉根子叶或子叶柄浸于活化的 农杆菌(oD。。。为0.2~0.3)4~15min,置于共培养 基暗培养2~3d后移植到含有0,lmg/L 6-BA、 500mg/L羧苄青霉素和50mg/L卡那霉素的分化 培养基,当分化的小芽长2cm左右时,移植到生根 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根系比较发达时移植土壤,获 得转基因抗性植株。同时设阴性对照和空载体对 照,操作方法同上。 1.5 转基因植株的PCR、RT—PCR检测 剪取 50mg转基因植株,液氮研磨,提取植株总DNA,以 P12A(+)、3C(一)作上下游引物,以如下程序扩增 P12A-3C目的基因:10×扩增缓冲液5肛l,灭菌水 33.5pl,MgCl23弘1,dNTP4弘I,上下游引物各0.5/A, Taq酶0.5/A,模板3/A。将上述液体混合均匀,放 入PCR仪,扩增程序如下:95℃变性10min;然后 94℃60s,56℃90s,72℃3min,以上进行30个循环; 之后72℃延伸10min。然后以1%琼脂糖凝胶进行 电泳,以标准DNA Marker作为标准参照,确定扩 增产物的大小。分析目的基因是否已经转入植物受 体基因组。
口蹄疫病毒P1结构蛋白和3A非结构蛋白研究进展
口蹄疫病毒P1结构蛋白和3A非结构蛋白研究进展姚怀兵;赵毅;李金娜;刘宏;任方;黄炯【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7(038)006【摘要】口蹄疫病毒(FMDV) P1 基因所编码的结构蛋白是FMDV衣壳的主要蛋白,是其主要抗原位点所在的区域,决定着FMDV的抗原性,3A非结构蛋白能与宿主细胞结合,其特征性变化与病毒的表型变化密切相关,影响着宿主嗜性和致病力,P1和3A基因都是FMDV研究的热点.论文综述了FMDV P1和3A基因及其所编码蛋白的结构、抗原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现状,为后续FMDV研究提供参考.【总页数】5页(P66-70)【作者】姚怀兵;赵毅;李金娜;刘宏;任方;黄炯【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9.6【相关文献】1.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3A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J], 张先锋;易忠;魏玉荣;胡尔玛西;符子华2.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Dpol的研究进展 [J], 孙静静;邵军军;常惠芸3.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3B和2C基因的表达及产物纯化与活性检测 [J], 付元芳;卢曾军;曹轶梅;郭建宏;张小丽;田美娜;刘在新;才学鹏4.一株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 单克隆抗体的表位肽段鉴定 [J], 王娜;卢曾军;曹轶梅;李平花;付元芳;孙普;曾巧英;刘在新5.口蹄疫病毒O/Laos/00株非结构蛋白3A基因特征分析 [J], 信爱国;朱建波;赵文华;李乐;张念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sia-I口蹄疫病毒P1-2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小鼠免疫试验
Asia-I口蹄疫病毒P1-2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小鼠免疫试验牟伟锋;金宁一;鲁承;霍晓伟;胡博;屈勇刚;常巧呈;于长勇;颜雯;丛艳昭;曹世诺【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年(卷),期】2008(28)8【摘要】目的:构建含有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用pVAXⅠ-P1-2A免疫小鼠,评价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
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含有FMDVP1-2A编码区的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
将pMD18-T-P1-2A和pVAXⅠ分别经EcoRⅤ和Xba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
将酶切鉴定正确后的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进行IFA检测。
再进行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试验、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IFN-γ ELISPOT试验。
结果:酶切结果与预期目的条带大小相符;荧光结果表明经pVAXⅠ-P1-2A转染的细胞有明显的黄绿色荧光,说明P1-2A基因在HeLa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小鼠免疫结果表明,免疫的小鼠都产生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且T淋巴细胞增殖数和产生IFN-γ的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
间接ELISA试验表明,在免疫第14天抗体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
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通过小鼠免疫试验发现重组质粒试验组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FMDV;Asia;Ⅰ;P1-2A基因;真核表达免疫应答【作者】牟伟锋;金宁一;鲁承;霍晓伟;胡博;屈勇刚;常巧呈;于长勇;颜雯;丛艳昭;曹世诺【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基因工程实验室;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2【相关文献】1.猪Ghrelin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免疫小鼠试验 [J], 杨文艳;杨连玉;耿春银;赵颖彩2.纹皮蝇Hypodermin 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小鼠免疫试验 [J], 白红岩;刘春霞;呼和巴特尔;王文龙3.PRRSV ORF5基因和CSFV E2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小鼠免疫试验[J], 杨柳絮;侯磊;周宇;张森涛4.含弓形虫ROP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的研究Ⅴ.IFN-γ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DNA免疫中基因佐剂的作用 [J], 郭虹;陈观今;郑焕钦5.弓形虫ROP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的研究Ⅰ.pcDNA3-ROP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J], 郭虹;陈观今;周永安;郑焕钦;刘彦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蹄疫病毒前导白蛋(L^(pro))功能最新研究进展
口蹄疫病毒前导白蛋(L^(pro))功能最新研究进展[标签:标题]64中国人兽共患病ChineseJournalofZoonoses文章编号:1002—2694(20i1)11—0064—03口蹄疫病毒前导白蛋(Lpm)功能最新研究进展刘永杰,张克山,尚佑军,刘湘涛中图分类号:S852.6文献标识码:A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偶蹄动物口,蹄部出现水泡.口蹄疫的暴发和流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上报的动物传染病之首.在FMDV复制过程中多聚蛋白质经过L.,2A和3C.共同作用最终裂解为L,P1,P2,P3四种蛋白质.前导蛋白(Leaderprotein,Lm.)是FMDV基因组编码的具有木瓜蛋白酶活性的第一个蛋白质,在FMDV复制过程中L.能自我剪切.FMDV基因组对应的前导蛋白编码区均存在两个相距84个核苷酸内部起始密码子,它们起始编码的多聚蛋白裂解后形成两种L.,即较大的Lab.和较小的Lbpl1].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改造FMDV基因组研究发现,切除第1个AUG时,并不影响多聚蛋白的翻译,但将第2个AUG切除时无法获得有活性的病毒,由此证实Lb.是L.的主要功能性蛋白?2],其主要功能是降解转录起始因子eIF3a,eIF3b等抑制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降解宿主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G而关闭宿主细胞”帽子”依赖的mRNA翻译机制,抑制干扰素及MHC1的合成从而降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对FMDV的监视能力.本文从L.活性域,对宿主细胞翻译系统影响,对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干扰,诱导宿主细胞凋亡,亚细胞定位及决定FMDV毒力因素等6个角度作以综述,以期全面阐明I.的功能.1Lpr.的结构特征及活性区域FMDVL基因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共无血清型特异性,在进化上较为保守.Tosh等口指出前导蛋白基因上存在一些正向选择密码子,并预测这些密码子所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存在于Lm的表面.L”.被鉴定为具有木瓜蛋白酶活性的物质,但在结*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nycytx39)通讯作者:刘湘涛,Email:hnxiangtao@hotmail.corn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兰州730046构上L.与木瓜蛋白酶有所不同-4].L活性位点位于一个由半胱氨酸(51)和组氨酸(148)组成的裂口中心区域内并形成催化二聚体.当活性区处在酸性环境得情况下对催化二聚体内6个酸性氨基酸中的5个引人突变结果显示I.的自身合成和其对真核起始因子elF4G的切割活性不受影响.而单独对164位天门冬氨酸引入突变会严重影响L.对elF4G的切割活性,由此说明第164位天门冬氨酸对L.酶活性的发挥至关重要_5].ChristinaMayer 等已证实L.第143位氨基酸是其进行特异性剪切的决定性活性位点.2L对宿主蛋白质翻译的影响L.利用二聚体复合物中的Cys—His基序来发挥其封闭宿主细胞蛋质白合成的生物学功能[7]. L.经自我剪切从多聚蛋白质N端的Lys—Gly处裂解后,剪切宿主细胞的翻译起始因子elF4G,结果使得与elF4G结合的eIF4E,elF4A,eIF3从eIF4G上解离下来从而导致宿主细胞依赖帽子结构的tuRNA无法与真核细胞核糖体小亚基结合,最终抑制了宿主蛋白的翻译].FMDVRNA的翻译不依赖于帽子结构,核糖体可直接通过与FMDV内部核糖进入位点(InternalRibosomeEntrySite, IRES)相互作用启动FMDV多聚蛋白质翻译.此外,有报道称I”.能破坏真核细胞周期蛋白,但至今还没有具体实验证据.3L.r.是FMDV主要毒力决定因子之一有关L.对FMDV毒力影响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构建缺失L的FMDV(LeaderlessFMDV)和,定点突变实验来进行的.Brown等将易感动物分别置于高剂量LeaderlessFMDV和野生型(WT)FMDV的气雾中,结果发现置于高剂量wTFMDV气雾中的实验动物出现口蹄疫的典型临床症状,而置于leaderlessFMDV气中的实验动物无明显临床症状.结合原位杂交技术(InSituHy—bridization,ISH)进一步发现,随着病程演化,处在高剂量wTFMDV的牛表皮组织出现ISH阳性信号,而处于高剂量leaderlessFMDV气雾中牛的表皮组织未出现病理变化,且ISH阳性信号只出现1期刘永杰等:口蹄疫病毒前导白蛋(I.)功能最新研究进展65 在细支气管周围,无法转移到其它组织部位.实验证明这种无前导FMDV(1eaderlessFMDV)对牛的致病力明显变弱,但至今没有取得再导入缺失的序列(Lb.序列)而使变弱的病毒毒力逆转的证据. DeLosSantos_1等在FMDV前导蛋白基因的两个起始密码子之间引入稳定的RNA茎环结构.结果发现与wTFDMV相比,其在牛体内的复制能力及毒力明显下降.为了探究Iab.在FMDV在致病机理中的作用,在两个密码子区域内引人了Flag(DYKDDDK),Influenza—Hemagglutinin(HA) (YPYDVPDYA)和tetracysteinepeptide(CCPGCC)三种多肽标签;其中Lab带有(CCPGCC)标签,这种方法使得研究Labp更加形象化,有助于揭示两种形式的L.在病毒感染中的不同功能以及与致病力的关系【11].为了研究L.基因两个密码子之间区域在FMD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MariaE.Piccone等口.在两个密码子之间的区域进行了插入和缺失突变,将突变株经喷雾感染牛后,发现此区域内部57nt的插入突变株未引起牛口蹄疫临床症状及病毒血症.部分或完全剔除插入序列会导致FMDV毒力的回复.而缺失5lnt的突变株与亲代病毒显示相似的毒力.表明两密码子之间的某些区域可能是FMDV前导蛋白的毒力决定因素.4Lp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病毒侵染宿主后会使I型干扰素(Interferon, IFN)如IFN—,IFN一8等在血液中的含量增加.干扰素与被感染细胞临近的细胞结合,依靠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大量免疫相关基因编码产物的合成来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参与宿主天然免疫应答反应,大多数病毒(并非所有病毒)能诱导IFN的表达_1. L.能够抑制依赖帽子结构的宿主细胞蛋白翻译, 因此非特异性阻碍了IFN—I的表达L1.在同时感染野生型WTFMDV和LeaderlessFMDV的上皮细胞中,只有LeaderlessFMDV能诱导IFNa和IFN一8转录及翻译u.I.除了依靠抑制IFN—mRNA翻译来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外,还通过调控与天然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转录而对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加以影响口..deLosSantos,T等_】等最近发现在感染FMDV的上皮细胞系中FMDVI能干扰核因子(NF)一B信号传导路径且能抑制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mRNA的水平.与Leader—lessFMDV相比,在感染了wT细胞中能检测到更高水平的p65/RelA(为NF—B的亚单位),但在感染后期NF—B的p65/RelA亚单位水平却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说明I.参与p65/RelA亚单位的降解过程,p65/RelA的降解必然会影响NF—KB的活性, 而这种活性对IFN一8和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至关重要.但Lpro参与p65/RelA亚单位降解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也没有准确检测到p65/RelA的降解产物.有关I可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据以往文献报道IFN的分泌能诱导FMDV感染上皮细胞,这是FMDV弱毒株的特殊情形ll.叩其机理至今尚未阐明.5L.与细胞凋亡一些病毒在感染细胞后,会激活宿主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这种凋亡机制是宿主细胞抑制病毒在宿主体内进一步增殖的有效手段之一.上文中提到L.参与了核因子(NF—KB)p65/RelA亚单位的降解,报道称NF一B是重要的抗细胞凋亡因子;当p65/RelA从羧基端剪切下来后,NF—KB便失去了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产生显性失活的抑制因子蛋白从而促进了细胞凋亡的发生一.在成功构建可稳定表达口蹄疫病毒I.基因的MDBK细胞系的基础上,人工诱导L.表达后MDBK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DNA电泳结果可见特征性凋亡梯状条带,证明FMDVL.可在体外诱导MDBK细胞凋亡的发生[2.j.6Lp『.的亚细胞定位特征蛋白质功能的发挥与其在某时间段内的亚细胞定位特征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有关FMDVL.亚细胞定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FMDV感染细胞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L.在一定时间段内有向细胞核靠近的定位特征[..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L蛋白的第47位和83位氨基酸残基之问存在着可能的SAP(SAF—A/B,Acinus,andPIAS)区域(其区域处在LBp 中),这种可能的SAP区域在活性STAT蛋白家族的抑制剂中发现,SAP区域通常存在真核细胞的蛋白结构中,与细胞核DNA结合,参与DNA代谢的多个步骤包括复制,转录和修复等.在I.保守的SAP区域引入突变时发现L.不能够在感染FM—DV细胞核中的滞留.SAP区域的存在使得定位在细胞核区域从而定向性影响宿主细胞转录因子的功能l_2.7展望对FMDV前导蛋白的认识近年取得了明显进展.但通过构建缺失的FMDV毒株利用突变株与野生毒株对于易感动物或细胞致病力差异来分析判断的功能特点有着”黑箱模型”的缺点,不66中国人兽共患病2011,27(1)利于深入探寻FMDVL.自身对宿主细胞的作用机理.有关L.能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以及引起细胞凋亡的内在机制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L.功能的深入研究可为针对抗FMDV药物设计和新型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FMDVI”.感染宿主细胞后不同时空内诱导宿主细胞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将是今后研究L.功能的方向和重点.参考文献:[1]GeorgeM,VenkataramananR,GurumurthyCB,eta1.Thenon—.structuralleaderproteingeneoffoot—.and—mouthdiseasevi——rusishighlyvariablebetweenserotypes[J].VirusGenes,2001,22(3):271-278.[2]GrubmanMJ,BaxtB.Foot—and—mouthdisease[J].Clinicalmi—crobiologyreviews,2004,17(2):465.[3]ToshC,MittalM,SanyalA,eta1.Molecularphylogenyof leaderproteinasegeneoftypeAoffoot.and——mouthdiseasevirus fromIndia/J3.ArchivesofVirology,2004,149(3):523—536.[4]HintonTM,Ross—SmithN,WarnerS,eta1.ConservationofIand3Cproteinaseactivitiesacrossdistantlyrelatedaphth0viruses [J].JournalofGeneralVirology,2002,83(12):3111.[5]KronovetrJ,SkernT.Footand—mouthdiseasevirusleaderpro telnase:apapain—likeenzymerequiringanacidicenvironmentin theactivesite[J].FEBSletters,2002,528(1-3):5862.[6]MayerC,NeubauerD,NchindaAT,eta1.ResidueI143ofthefoot—-and—tmouthdiseasevirusleaderproteinaseisadeterminantof cleavagespecificity[J].JournalofVirology,2008,82(9):4656.[7]GeorgeM,VenkataramananR,GurumurthyCB,eta1.The non——structuralleaderproteingeneoffoot——and——mouthdiseasevi ——rusishighlyvariablebetweenserotypes[J].VirusGenes,2001,22(3):27卜278.E8]GradiA,F0egerN,StrongR,eta1.Cleavageofeukaryotic translationinitiationfactor4GI1withinfoot——and——mouthdisease virus—infectedcells:identificationoftheL-proteasecleavagesite invitro[J~.TheJournalofVirology,2004,78(7):32—71.[9]BrownCC,ChinsangaramJ,GrubmanMJ,eta1.TypeIinter—feronproductionincattleinfectedwith2strainsoffoot—and——mouthdiseasevirus,asdeterminedbyinsituhybridizati0n[J]. CanadianJournalofVeterinaryResearch,2000,64(2):130.r1O]TeresadelosSantos,AvilaBottonSD,WeiblenR,eta1.The leaderproteinaseoffoot—-and—mouthdiseasevirusinhibitsthein——ductionofbetainterferonmRNAandblocksthehostinnateim14. muneresponse[J],JVirol,2006,80(4):1906—[11]DeLosSantosTB,PicconeME,PauszekSJ,eta1.Exploring theRoleoftheLabproteinofFoot—-and—rMouthDiseaseVirus (FMDV)duringViralInfection[J],2009,32(7):337.[123PicconeME,PachecoJM,PauszekSJ,eta1.Theregionbe tweenthetwopolyproteininitiationeodonsoffoot—and-mouth diseasevirusiscriticalforvirulenceincattle[J].Virology, 2009,396(1):152—9.[13]ChinsangaramJ,MoraesMP,KosterM,eta1.Novelviraldis—easecontrolstrategy:adenovirusexpressingalphainterferon rapidlyprotectsswinefromfoot—and—mouthdisease[J].JVirol, 2003,77(2):16211625.[14]WeberF,KochsG.Inverseinterference:howvirusesfightthe interferonsystem[J~.ViralImmunol,2004,17(4),498—515.[15]GrubmanMJ,BaxtB.Foot—and—mouthdisease[J].ClinMicro- biolRev,2004,17(2):465-493.[16]GrubmanMJ,MoraesMP,Diaz-SanF,eta1.Evadingthehost immuneresponse:howfootandmouthdiseasevirushasbe—comeaneffectivepathogen[J].FEMSImmunolMedMicrobiol,2008,53(1):8—17.[17]DeLosSantosT,deAvilaBottonS,WeiblenR,eta1.The leaderproteinaseoffoot—rand—.mouthdiseasevirusinhibitsthein—_ ductionofbetainterferonmRNAandblocksthehostinnateim—muneresponse[J].TheJournalofVirology,2006,80(4):1906.[183DeLo8SantosT,DiazSanSegundoF,GrubmanMJ,eta1. DegradationofNuclearFactorKappaBduringFoot—.and——Mouth DiseaseVirusInfection[J].JVirol,2007,81(23),12803—12815.[19]Dinterz,PhilipsonL_Aninterferonproducedbyfootand mouthdiseasevirus(FMDV)incalfkidneycellsEJ3.Society forExperimentalBiologyandMedicine,1962,109(4).893-897.[2O]SellersRF.Virulenceandinterferonproductionofstrainsof footand—mouthdiseasevirus[J].JImmunol,1964,93(4):6—12.[ei]BegAA,BaltimoreD.AnessentialroleforNF-kappaBinpre—ventingTNF—alpha—inducedcelldeath[J].Science,1996,274(2):782784.Ee2]LevkauBM,ScatenaCM.Apoptosisoverridessurvivalsignals throughacaspase—.mediateddominant—’negativeNF?’kappaBloop [J].NatCellBiol,l999,1(3):227,233.[23]郝峰强,丛国正.口蹄疫病毒前导蛋白(Lpro)致牛肾细胞(MDBK)作用的形态学观察口].生物工程,2009,25(11):1614l620.SanSegundo.Aconserveddomainin [24]delosSantosTF,Diaz—-and——mouthdiseasevirusisrequired theleaderproteinaseoffoot—forpropersubcellularlocalizationandfunctiont-J].Journalof Virology,2009,83(4):1800.[253ShuaiK.RegulationofcytokinesignalingpathwaysbyPIAS proteins~J].CellRes,2006,16(2):196—202.收稿Et期:2010—10—08:修回日期:2010—12—12。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及VP1基因表达的开题报告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及VP1基因表达的开题报告
题目:口蹄疫病毒病理学及VP1基因表达的分析研究
1. 研究背景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动物农业经济。
病毒分为七个血清型,分别为O、A、C、SAT1、SAT2、SAT3和Asia1型,其中O、A、Asia1型为全球性流行病毒。
该病毒的主要刺激免疫原是VP1蛋白,因此VP1基因的
表达对研究口蹄疫病毒的病理机制和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口蹄疫病毒O型VP1基因序列的分析,探究其在口蹄疫病毒病理学中的作用,并通过重组表达VP1蛋白,从而为病毒病理学和疫苗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3. 研究内容及进展
(1)分析病毒基因组序列:采集病毒样本,提取RNA并进行RT-PCR扩增VP1基因。
将所得序列进行比对、进化分析及序列特征分析。
(2)重组表达VP1蛋白:将VP1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
行重组表达VP1蛋白,纯化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和质谱鉴定。
4. 研究意义
该研究将对口蹄疫病毒的病理机制和疫苗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口蹄疫病毒的基
因组序列分析可以为病毒的进化起源和流行病学提供重要信息,而VP1基因的表达与
功能研究则为口蹄疫病毒抗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的开题报告
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家畜畜群和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其中猪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感染动物。
研究表明,病毒在感染猪时需要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如CD46、CD155等。
其中,整联蛋白(integrin)也被证实是病毒感染的重要受体分子。
研究口蹄疫病毒在猪体内的感染机制及受体分子对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研究表明,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对于口蹄疫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验证,为寻求口蹄疫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对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1.基因克隆。
从猪的RNA样品中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酶逆转录得到cDNA;利用PCR扩增整联蛋白基因,并通过克隆和测序得到完整的基因序列。
2.构建表达载体。
利用PCR扩增整联蛋白基因,并将其连接至表达载体中,构建表达载体。
3.细胞培养和转染。
选择合适的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染至细胞中,利用Western blot进行蛋白表达检测。
4.功能验证。
利用ELISA方法进行功能验证,对得到的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实验、抵抗病毒感染实验等,验证该蛋白作为口蹄疫病毒受体的能力。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得到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基因的完整序列,并成功进行表达和功能验证。
该结果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口蹄疫病毒感染机制和受体分子的认识,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防治方式,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9卷第6期 2004年3月论文共表达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金宁一①张洪勇②尹革芬①郑敏①刘彤①江文正①李子健③(①解放军军需大学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62; ②复旦大学医学院, 上海 200032; ③白求恩医科大学, 长春 130001.E-mail: ningyij@)摘要将FMDV衣壳蛋白P1-2A和蛋白酶3C基因单一/共同插入到鸡痘病毒载体pUTA-2和pUTA- 16Lac Z中, 构建重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UTA2P1和pUTAL3CP1, 分别与鸡痘病毒282E4株FPV 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经RT-PCR, IFA及Western杂交等方法筛选后成功获得携带有FMDV免疫原基因的两株重组鸡痘病毒株vUTA2P1和vUTAL3CP1. 应用2株重组鸡痘病毒株免疫小鼠, 经对免疫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亚类计数、脾细胞CTL杀伤活性以及FMDV抗体的检测, 证明这2株重组鸡痘病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以鸡痘病毒为载体进行FMD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究为FMD的最终防治探索一种新的候选疫苗.关键词FMDV重组鸡痘病毒免疫原性口蹄疫(FMD)是牛、猪、绵羊和野生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 该病一旦爆发, 可给发病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及旅游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其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FMDV), 其基因组全长约为8500 bp, 编码产生衣壳蛋白前体P1-2A及其他非结构蛋白. P1-2A上含有FMDV主要抗原决定簇, 可以诱导机体免疫反应, 并在3C等蛋白酶的裂解下组装成成熟的病毒粒子[1]. 疫苗是控制本病的最有效措施, 但FMD 传染性极强, 在灭活疫苗的生产、使用过程中有诱发FMD的危险[2], 这促使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并逐渐成为FMD疫苗研究的热点[3~7]. 鸡痘病毒载体具有基因组容量大, 与其他病毒载体相比较, 不但安全, 且可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鸡痘病毒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以及制备的重组鸡痘病毒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8]. 本研究选用鸡痘病毒作为载体, 利用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 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构建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 并在小鼠体内进行了实验免疫研究, 为口蹄疫候选疫苗的制备、最终有效控制FMD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ⅰ) 材料. 碱性磷酸酶标记羊抗豚鼠IgG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非放射性CTL杀伤活性检测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 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兰州兽医研究所. CD3+, CD4+及CD8+标记单克隆抗体购自北京医科大学. 质粒pDisplay, pGEMT- P1-2A/pKS3C[9], 鸡痘病毒表达载体pUTA2-16Lac Z 及pUTA-2[10]均由本实验室构建. 毒株、实验动物及细胞FPV282E4株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 SPF鸡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BALB/c小鼠(雌性, 体重16~18 g)购自北京医科大学; 猪用O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FMDV/Vaccine, 内蒙古生物制品厂).(ⅱ) 重组鸡痘病毒载体的构建. 将质粒pKS3C 用Hin dⅢ和SalⅠ消化获得FMDV 3C基因片段, 再与质粒pUTA2-16Lac Z用同样双酶切的载体(切除Lac Z 片段)进行连接, 筛选阳性重组质粒pUTAL3C; 将质粒pGEMT-P1-2A用SpeⅠ酶切, 获得的P1-2A片段分别插入到鸡痘病毒重组表达载体pUTAL3CP1与pUTA2P1复合启动子下游和质粒pDisplay的CMV启动子下游的SmaⅠ位点, 构建FMDV的重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UTAL3CP1, pUTA2P1和pDISPLAYP1.(ⅲ) 鸡痘病毒细胞内同源重组及筛选[11,12]. 将282E4株FPV与重组转移质粒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经过3次BrdU加压筛选后, 将收获的细胞再接种CEF, 在无BrdU的环境下培养, 挑选单个病毒蚀斑, 再进行3次蚀斑纯化、扩增, 进一步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RT-PCR扩增及Western blotting 检测等方法筛选重组病毒.(ⅳ) IFA鉴定重组病毒. 取适量初步筛选并纯化的重组病毒, 接种于玻片上的融合单层CEF上, 待细胞出现明显病变后, 取出玻片用PBS洗涤, 再丙酮论文第49卷第6期 2004年3月固定细胞并将其与FMDV兔抗血清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二抗反应. 反应后用PBS洗涤3次, 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ⅴ) 重组鸡痘病毒的RT-PCR鉴定. 提取经重组鸡痘病毒感染3d后的CEF细胞总RNA, 用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 5 -CATGAGTGGTGCCCCTCCG- ACCGACTG-3 ; 下游引物: 5 -CTTAGAGCCCAGG- GTTGGACTC-3 )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 电泳观察是否存在与预期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DNA条带.(ⅵ) Western blotting检测. 将纯化、扩增后的重组鸡痘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 72 h后离心、收集并裂解细胞, 离心取上清进行SDS-PAGE电泳、转膜并以豚鼠抗FMDV多克隆抗体为第一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豚鼠IgG为第二抗体进行连续反应, 显色后观察是否存在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的蛋白反应条带.(ⅶ) 小鼠免疫指标检测. 将经增殖后的2株阳性重组病毒vUTA2P1和vUTAL3CP1接种的CEF细胞, 离心收集细胞并冻融3次后再测定毒价, 并以每只小鼠107 PFU重组毒病毒量免疫小鼠(每组12只). 连续3次肌肉注射免疫, 并以PBS液、282E4株FPV(107PFU)和FMDV灭活疫苗200 µL(O型FMDV 油乳剂灭活疫苗, 内蒙古生物制品厂)作为对照, 免疫方法同前. 最后取实验小鼠脾细胞与CD3+, CD4+及CD8+标记单抗反应, 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 评价T 细胞亚类数量; 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作为效应细胞, 质粒pDISPLAYP1转染并经G418加压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1-2A的P815(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细胞作为靶细胞, 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效应细胞的CTL杀伤活性. 采用液相阻断ELISA(LPBE)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液中FMDV抗体的滴度, 具体操作参照试剂盒说明书稍加改进. 具体操作如下: ELISA板每孔用50 µL兔抗FMDV血清包被, 室温下湿盒内过夜; 另外取一块“U”型反应板, 将每1份50 µL被检血清进行两倍稀释, 取50 µL 加入到第1孔中后用稀释液进行被检血清的2倍连续稀释到第6孔, 最后滴度为1︰128, 向每孔内加入相应的50 µL的病毒抗原, 混合物于4℃过夜, 加入抗原液后使被检血清的起始稀释度上升到1︰8. 用PBS液将ELISA板洗涤5次, 再将“U”型反应板上血清/抗原混合液每孔各取50 µL 依次转移到兔抗病毒血清包被的ELISA板中, 置于旋转震荡器上孵育1 h后每孔滴加50 µL上述步骤中使用的相同病毒抗原的豚鼠抗血清, 置于旋转震荡器上37℃孵育. 1 h后每孔再加兔抗豚鼠免疫球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 置于旋转震荡器上37℃孵育1 h, 洗板. 每孔再加50 µL含0.05% H2O2(30%, 质量体积比)的联苯二胺溶液进行显色. 用50 µL 1.25 mol/L硫酸溶液15 min终止反应. 然后在490 nm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其光吸收值; 以不加血清只加50 µL PBS(含0. 05% Tween-20和酚红指示剂)稀释的抗原, 相应的牛标准抗血清、阴性牛血清作为对照. 抗体滴度以被检血清能达到与无被检血清的病毒对照孔光吸收平均值的50% 的最终稀释度来表示. 样品测定值滴度超过1︰40为阳性.(ⅷ) 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均采用学生氏t 检验进行处理, P < 0.05为差异显著, P < 0.01为极显著. 2结果2.1重组载体的构建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及P1-2A特异性引物的PCR鉴定, 成功获得鸡痘病毒重组转移质粒pUTA2P1, pUTAL3CP1, 同时获得用于转染P815制备靶细胞的重组转移质粒pDisplayp1.2.2感染CEF的IFA检测从病毒噬斑中筛选出的2株重组鸡痘病毒感染细胞表现出明显强荧光, 阳性细胞主要为圆缩的病毒感染细胞, 其周围未病变的CEF细胞为阴性(图1).2.3 RT-PCR鉴定通过对两株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物的RT-PCR 扩增, 可以见到与目的蛋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目的DNA条带(2223 bp), 证明了目的基因已经整合进入重组病毒基因组, 并在CEF细胞中获得正确转录(图2).2.4 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重组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在79 kD处均有一特异性的蛋白反应带, 与预期蛋白反应条带大小一致(图3).2.5实验免疫小鼠免疫指标的检测应用2个重组病毒株vUTA2P1和vUTAL3CP1分别免疫小鼠后, 其脾细胞中CD4+和CD8+细胞数量及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 同时也高于FMDV灭活苗免疫组小鼠(图4和5), 表明携带有FMDV P1-2A基因、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可以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经LPBE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中FMDV特异性抗体, 结果表明, 重组病毒免疫小鼠10 d后, 即出现第49卷第6期 2004年3月论文论文第49卷第6期 2004年3月苗研究的热点之一. 用于FMDV活载体疫苗研制的病毒载体主要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痘苗病毒、牛鼻气管炎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杆状病毒以及非复制性人5型腺病毒等, 构建的病毒重组体免疫小鼠、猪或牛后均可诱发机体产生一定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但免疫实验动物的保护率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3~7]. 近年来, 美国梅岛动物病研究所(Plum Island Animal Disease Center)研究人员将猪或牛的干扰素IFN-α及IFN-β基因重组进入腺病毒载体中, 使动物抗FMDV 抗体水平及相应的攻毒保护率得到大大的提高[13~15].本研究采用鸡痘病毒为载体, 克服了痘苗病毒具有的潜在的危险性. 已经证明, 携带有外源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可在多种动物体内正确、高效地表达外源基因, 并可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 是一种良好的制备基因工程疫苗用病毒载体. 本研究经筛选获得的2株FMDV重组活载体疫苗株vUTA2P1和vUTL3CP1, 免疫小鼠后均可刺激小鼠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水平, 于免疫后10 d即可诱导免疫小鼠产生特异的高水平抗FMDV抗体, 与常规疫苗无明显差异, 且在诱导细胞免疫的各项免疫指标方面也优于FMDV灭活疫苗免疫组. 值得注意的是, vUTAL3CP1同时携带有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 蛋白酶3C具有裂解P1-2A的活性, 使其裂解产生VP0, VP3和VP1, 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进一步组装成病毒衣壳, 主要结构蛋白抗原暴露出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由于在真核细胞表达细胞蛋白数量较大且无特异性抗蛋白酶3C 的单抗, 因此通过SDS-PAGE很难观察到3C蛋白酶的表达. 免疫实验结果表明, 不管是否携带有蛋白酶3C基因, 其两种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所诱导机体免疫反应无明显差别, 均能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即重组鸡痘病毒表达的P1-2A是否被裂解, 它均具有同样的抗原特性, 这也与以前报道的结果相一致[7]. 但没有蛋白酶3C的裂解, 重组病毒表达出的P1-2A能否组装成FMDV完整空衣壳病毒粒子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首次应用鸡痘病毒载体进行口蹄疫疫苗的重组活载体疫苗的研究, 小鼠实验免疫表明:应用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和蛋白酶3C基因构建的重组鸡痘病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这为进一步探讨FMD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在猪等大动物体内的免疫实验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材料, 也为最终防制FMD提供一种候选疫苗制备的新途径.致谢本工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批准号: 2001AA213071).参考文献1 Jackson T, Stuart D I, Fry E. Structure and receptor binding. Virus,2003, 91: 33~462 Beck E, Strohmaier K. Subtyping of European foot-and-mouthdisease virus strains by nucleotide sequence determination. J Virol, 1987, 61: 1621~16293 Tami C, Farber M, Palma E L, et al. Presentation of antigenic sitesfrom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on the surface of bac ulovirus and in the membrane of i nfected cells. Arch Virol, 2000, 145(9): 1815~1828 4 Mayr G A, O'Donnell V, Chinsangaram J, et al. Immune responsesand protection against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challenge in swine vaccinated with adenovirus-FMDV constructs.Vaccine, 2001, 19(15-16): 2152~21625 Cox S J, Barnett P V, Dani P, et al. Emergency vaccination of sheepagainst foot and mouth disease: Protection against disease and reduction in contact transmission. Vaccine, 1999, 17(15-16): 1858~18686 Wigdorovitz A, Perez Filgueira D M. Protection of mice againstchallenge with 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 by immunization with foliar extracts from plants infected with recombinant tobacco mosaic virus expressing the FMDV structural protein VP1. Virology, 1999, 264(1): 85~917 Berinstein A, Tami C, Taboga O, et al. Protective immunityagainst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induced by a recombinant vaccinia virus. Vaccine, 2000, 18(21): 2231~22388 Webster R G, Kawaoka Y, Taylor J, et al. Efficacy ofnucleoprotein and haemagglutinin antigens expressed in fowlpox virus as vaccine for influenza in chickens. Vaccine, 1991, 9: 303~3089 张洪勇, 韦婷, 郑敏, 等. 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前体P1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2, 3(15): 134~13710 郭志儒, 金宁一, 王兴龙. 鸡痘病毒282E4株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新城疫病毒F蛋白的表达. 中国兽医学报, 2000, 9(20): 423~428 11 Adaelli A, de Giuli Morghen C. Expression of HIV-1 envelope geneby recombinant avipox viruses. Vaccine, 1994, 12: 1101~ 1109 12 Arks R J, Krell P J, Derbyshire J B, et al. Studies of fowlpox virusrecombination in the generation of recombinant vaccines. Virus Res, 1994, 32: 283~29713 Moraes M P, Chinsangaram J, Brum M C, et al. Immediateprotection of swine from foot-and-mouth disease: A combination of adenoviruses expressing interferon alpha and a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subunit vaccine. Va ccine, 2003, 22(2): 268~27914 Wu Q, Brum M C, Caron L, et al. Adenovirus-mediated type Iinterferon expression delays and reduces disease signs in cattle challenged with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 2003, 23(7): 359~36815 Wu Q, Moraes M P, Grubman M J. Recombinant adenovirusco-expressing capsid proteins of two serotypes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and induct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FMDV in swine. Virus Res, 2003, 93(2): 211~219(2003-11-10收稿, 2004-02-16收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