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值在在聚散功能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诊断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诊断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诊断很多验光师问,查了很多的功能方面的检查,但不知道怎么通过这些检查结果判断是什么样的视功能问题,发现了又怎么处理?我们平时通过调节、集合等的视觉功能检查,如调节反应、正负相对性调节、调节灵活度、ACA、集合近点、正负融像性集合等,检查出的双眼双眼视觉功能异常都属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注意:如果是通过遮盖试验检查时发现属于显性斜视的,常常需要到眼科医生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甚至需要手术常见的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集合不足集合过度散开不足散开过度单纯外隐斜单纯内隐斜融像性运动障碍其中:集合过度、散开过度属于高AC/A值型双眼视异常;集合不足、散开不足属于低AC/A 值型双眼视异常;单纯外隐斜、单纯内隐斜、融像性运动障碍属于正常AC/A值型双眼视异常。

我们就是通过上述调节、集合等的视觉功能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类型。

不同的异常常常有一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下表:在诊断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相关的视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判断是否正常。

视功能检查(如调节反应、正负相对性调节、调节灵活度、ACA、集合近点、正负融像性集合等)使用的都是视觉心理物理学的方法进行的,没有完全统一的正常值标准。

以下是我总结的主流正常值标准。

大家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参考。

功能测量的正常值参考立体视(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检查图或立体视测量板;要注明是使用什么工具测量的)正常值:成人≤60'(不同的检查设备标准不同)色觉检查正常值:全部能读出。

如发现有不能读出的,查阅色觉检查图谱中的答案,给出相应诊断。

(写明检查用的工具:如俞自萍色盲检查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推进法测量调节幅度正常参考值:18-年龄/3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正常参考值:比推进法测量结果小2D可以和推进法的检查结果比较。

一般测量调节幅度首选推进法。

负/正相对调节NRA/PRA正常值:NRA +1.75至+2.25 ;PRA -1.75至-3.00调节滞后/调节超前(BCC)正常值:+0.25~+0.75D(非老视眼);+0.50D(平均)调节灵活度正常值: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远距隐斜:1±2△外隐斜近距隐斜:3±3△外隐斜计算性、梯度性AC/A:正常值:3/1~5/1 ;4/1~6/1辐辏近点(NPC)正常参考值:破裂点3± 4cm 、恢复点5±5cm。

医学课件:调节和聚散功能异常的诊断和处理

医学课件:调节和聚散功能异常的诊断和处理
AC/A的测量 遮盖试验
WORTH 4 DOT
2015/7/9
eye hospital of WMU
36
聚散障碍类型及其处理原则
会聚不足 会聚过度 散开不足 散开过度
•单纯性外隐斜 •单纯性内隐斜 •融像性聚散减低 •假性会聚不足
2015/7/9
eye hospital of WMU
between – to + or + to -? Sustaining ability
Lag of Accommodation
Fused Cross Cyclinder
Nott Retinscopy Monocular Estimate Method Retinoscopy
Other near point / dynamic retinoscopy techniques: Bell and Book
7 yo
6.5 cpm + 2.0 cpm
8-12
7.0 cpm + 2.5 cpm
Adults
13-30
11.0 cpm + 5.0 cpm
Accommodative Facility
Procedure for + 2.00 flippers
Monocular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sets for kids and adults Norms
角膜塑形术前角膜地形图
角膜塑形后角膜地形图
检查结果
Vsc OD 1.0 OS 1.0 @D Sub-ref
OD +0.50=1.0 OS +0.50=1.0
裂隙灯显微镜下
角膜上皮无明显脱落 角膜无明显水肿

分析调节异常和聚散异常的关系

分析调节异常和聚散异常的关系

分析调节异常和聚散异常的关系“调节会引起调节性聚散,而聚散也会引起聚散性调节,调节与聚散关系密切,是联动的,还是互相影响的。

出现调节异常时常常也会出现聚散的异常,我们需要梳理清楚调节和聚散的因果关系。

”1、聚散与调节情况一:调节和聚散异常的“方向”相反:集合不足——为增加集合而调用调节性聚散代偿——产生了过多的调节——调节过度、调节超前;集合过度——减少过多的集合——聚散性调节也减少——调节不足、调节滞后。

在这个推理中,调节是正常的,但是大脑因为要处理集合的问题,而通过聚散性调节影响了调节。

所以集合问题是“因”,是临床要处理的主要矛盾。

从集合的“因”产生了“调节”的“果”。

情况二:调节和聚散异常的“方向”一致:调节不足——无法调动充分的调节性聚散——集合不足;调节过度——调节性聚散也过度——集合过度。

在这个推理中,集合是正常的,调节的问题导致了调节性聚散的问题从而影响了集合。

所以调节问题是“因”,是临床要处理的主要矛盾。

从调节的“因”产生了“集合”的“果”。

2、ACA与调节ACA高——对某近距视标的集合需求是固定的——AC固定——调节小(只有A小,ACA才会高)——调节力不足、调节滞后;ACA低——对某近距视标的集合需求是固定的——AC固定——调节大(只有A大,ACA才会低)——调节力过度、调节超前;3、用单眼/双眼的调节灵活度检查判断调节和聚散异常的因果关系单眼检查是排除了聚散因素的影响的,所以单眼检查结果正常就说明调节正常,但双眼检查时调节灵活度不正常,说明聚散异常通过调节性聚散的变化来补偿,才导致双眼的调节异常。

所以,看单眼和双眼的调节检查表现,可以判断调节和聚散异常的关系。

(图)单眼检查正常,双眼正镜困难,集合不足:集合不足是“因”——靠增加调节性聚散来代偿——双眼调节过度——双眼正镜困难(双眼不能放松调节,一旦放松了,调节性聚散减弱了,集合不能维持,融像破坏,外斜视发生,所以双眼只能维持调节紧张、调节过度的状态。

ACA值的临床意义

ACA值的临床意义

AC/A值的临床意义
说到AC/A值好多人头脑就发晕,在实际中又极少应用。

现在特提一下其意义:
第一AC/A A:代表调节力
C:代表集合力
在一定的情况下,眼睛所要用的集合度去除以调节之比。

也就是说使用多少的调节力会产生多少的集合力,单位以棱镜表示。

通常AC/A 在看远的情况无特别的影响
★在看近的情况下来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二 AC/A的值过大,会产生集合过强,内隐斜
AC/A的值过小,会产生集合不足,外隐斜
举例:一个近视眼患者,看近物时调节变小,集合与调节发生矛盾。

为维护双眼单视的功能,解决集合与调节的失调,会有两种办法:
1、增加调节以接近集合,为了集合可以导至调节负担加重,可能会影响近视加深;
2、减少集合以坟与调节相协调,但其结果可以眼外肌发生不协调,进一步可能产生隐斜视。

采用对策:
近视AC/A偏高,也就是集合过大,应降低度数处理,也可以少量的棱镜加入!但应选择1/3量,但是要经常复查眼位。

近视AC/A偏低,也就是集合不足,应足矫屈光度。

远视AC/A偏高,应足矫
远视AC/A偏低,应低矫
可以解决屈光度引起的调节与集合失衡。

正常的AC/A 为3~5棱镜~
计算公式不必在此写出;
此值验光配镜中的意义非凡,可以解决我们屈光常见的低配,过矫方面的疑问。

建议把AC/A检查例入常规的检查可者是必备的检查项目,也就是监督配镜是否有意义的一个指标。

ACA比值(修正)

ACA比值(修正)

【原创编辑】AC/A比值的观念:AC/A 比值(AC/A Ratio)AC(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就是代表调节性辐辏,A(Accommodation)就是代表调节,由此可以知道从计算式或测量式得到AC/A比值的目的,就是要知道一位患者每【调节或放松】一定的调节量时,可以改变或带动多少个錂镜度(△)的【辐辏或开散量】。

AC/A比值的测定在分析验光检查的数据是很重要的,同时在决定最后诊断时也具有独特的功能,并且在各种状况下决定各个适当的处理方法及顺序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值。

例如:一个有症状的近方内斜位而且有高度AC/A比值的患者;通常看近时,加入〝+〞度数将有很好的效果。

若是另一个具有等量近方内斜位,但是AC/A比值低的患者,则其处理的方式就不同了,此时处理的方式即为(视觉统合训练)或(下錂镜处方)。

举例:一位患者近视-5.00DS看近方有中、高度内隐斜位,经过【视力分析】假设需要4△Base out才能纾缓其症状,其纾缓的方式可以使用球面镜片或加錂镜。

此时AC/A比值就占很重要的地位。

假设此人AC/A比值较高为8/1,表示(每降-1.00DS可以舒缓8△Base out),因此需要降-0.50DS便可以舒缓4△Base out,所以这个案例我会建议采用降球面度数-0.50DS,也就是配戴-4.50DS的眼镜为处方原则。

假设此人AC/A比值较低为2/1,表示(每降-1.00DS可以舒缓2△Base out),因此需要降-2.00DS才可以舒缓4△Base out,所以这个案例我不会建议采用降球面度数,因为这样患者便配戴了-3.00DS,此时会影响患者在远方的补偿作用(看远方不清楚),所以这个案例我会建议-5.00DS加上4△Base out然后做视力训练。

AC/A比值可以经过两种方式来获得,第一个方式就是利用【远、近方斜位量】计算来获得,称之为(计算式AC/A Ratio)。

视功能AC、A

视功能AC、A

在患者近感知性集合处于正常范围时,AC/A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弱视的患者除外):1.内隐斜视内隐斜视根据看远和看近的斜视度,在临床上面通常分为三种情况,集合过度型,散开不足型,单纯内隐斜视型。

调节性集合过渡:看远轻微隐斜视,看近大度数内隐斜视。

这类患者经常表现出看书看电脑时候头痛,甚至主诉复视。

检查可以发现梯度性AC/A比较高,看近负相对聚散偏低。

出现这样的症状和体征,我们首选的处理办法是近距离正镜附加,其次才是视觉训练,视觉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患者的近距离的负融像聚散功能,最后两者都不行的话才是手术治疗。

此类患者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考虑棱镜治疗。

正镜附加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确定附加的度数:正镜附加=内隐斜视÷梯度性AC/A 这个原理也表明,有集合过度的患者佩戴渐进多焦点镜片才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集合过度的屈光不正患者矫正原则:近视可以考虑稍微欠矫,远视考虑稍微过矫。

以避免镜片因素导致的调节增加,引起调节性集合,促进集合过度症状。

这个原理也表明,有集合过度的患者佩戴渐进多焦点镜片才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散开不足:散开不足的特点是远距离较大的内隐斜视,近距离眼位正常或者轻微的隐斜视。

这类患者和集合过度的症状有点相反,散开不足主要是在看远时候表现出来的头痛复视和头晕等等。

检查可以发现梯度性AC/A偏低,看远的负相对聚散值偏低,正相对集合值偏低。

出现这样的症状和体征,我们临床上首选的处理办法是底朝外棱镜,其次才选择视觉训练,最后两者都无效的话才考虑手术治疗。

因为正镜附加和负镜附加对此类患者都起不到减少远距离内隐斜视的作用,所以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考虑做渐进多焦点。

根据1:1规则,负相对集合的恢复值要大于或者等于内隐斜视值。

所以1:1规则提示所需要的矫正棱镜度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BO棱镜=(内隐斜视-负相对集合恢复值)/2 散开不足的屈光不正患者矫正原则:近视考虑足矫,切不可以过矫,远视考虑足矫,切不可以欠矫。

特殊视觉功能检查—ACA值的测定(眼屈光检查课件)

特殊视觉功能检查—ACA值的测定(眼屈光检查课件)

AC / A phs phr D
刺激眼位 (-1.00D)
放松眼位 (+1.00D)
6exo
8eso
AC / A刺激 8s (- 6) 14 1
• 例:被检者注视40cm处视标时为外隐斜8△,在眼前加凸透镜+1.0D时,隐斜度为外隐斜13△ ,双眼前加凹镜片-2.0D时为内隐斜2△,AC/A值?
刺激眼位 (-1.00D)
未加附加镜眼位
6exo
放松眼位 (+1.00D)
8eso
9exo
AC / A phs phr D
AC / A刺激 8s (- 6) 14 1
AC / A放松 - 6 (- 9) 3 1
AC / A综合 8 (- 9) 8.5 2
1.隐斜计算法AC/A比值的优缺点
调节与集合联动的生理基础
• 近反射三联动 视近时眼球发生的瞳孔收缩 、集合运动和调节反射称为调节三组合或 近反射三联动
• 三部分均由副交感神经支配,包括从中央 E-W核至眼球的睫状神经结。对应的效应器 依次为瞳孔括约肌、内直肌和睫状肌。
• 调节变化可以带动集合变化; 集合变化也可以改变 调节
调节与集合联动的主要作用是为增加神经支配效益和同步协调性,它们之间关系有调节性集合AC与集合性调节CA, 分别与它们所需的量之比,就是AC/A与CA/C。CA/C在临床上使用较少,并未广泛应用 ,在测试需要也较困难
题,会对测试结果有影响。 • 2)当被检者有调节问题时,所测试出的数据不可靠。 • 3)测试时间长,增加了测试过程。
AC/A的意义
• 1、对于斜视的诊断治疗,尤其对调节性内斜视的患者有重 要的意义 。
• 2、为验光配镜提供指导意义。 • 3 、双眼视功能评估。

【2017年整理】ACA比率的检测

【2017年整理】ACA比率的检测

AC/A比率的检测一、AC/A比率的概念1.调节与集合的同步性在双眼注视近目标时,调节与集合在生理功能上有着良好的协调性,在神经支配上有着相近途径,故在调节时可同步诱发一定量值的集合,在集合时可同步诱发一定量值的调节。

评估两者同步的质量对于眼位异常、双眼视异常和屈光不正的诊断和矫正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每付出1屈光度调节能诱发的同步集合三棱镜量值称为AC /A比率,人群正常值为4△/D±1△/D。

2.生理性外斜从AC/A比率的人群正常值可以看出,双眼对于近目标所产生的实际集合量值略低于近目标对于双眼所发出的集合需求。

例如,瞳距为6cm,注视距离为0.4 m,集合需求应为15△;若AC/A比率为4△,注视距离为0.4m,则需付出2.50D调节,则实际集合量值为10△,临床上将这种实际集合低于集合需求的现象称为生理性外斜。

3.AC/A比率的成因和临床应用(1) AC/A比率的成因1)调节对AC/A比率的反馈性调控。

视觉活动中有许多调节和集合不同步的情况。

如近视眼不戴眼镜看近,可以不用调节或少用调节;远视眼不戴眼镜看远或看近,必须多用调节,但是在上述情况下,为了维持双眼融像,必须付出与注视距离相应的集合功能。

故近视眼为了使不足量的调节多诱发一些集合,AC/A比率倾向于偏高;远视眼为了使过量的调节少诱发一些集合,AC/A比率倾向于偏低。

多数文献认为AC/A比率的高低受环境因素影响,主要是受调节功能的反馈性调控,例如,屈光不正眼在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数周,AC/A比率便趋于正常,证实调节需求变化后,AC/A比率可以发生相应的改变。

2)AC/A比率的遗传说。

有文献提出AC/A比率的异常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以AC/A比率异常患者为先证者入手,可以得到AC/A比率异常的遗传家系调查结果。

AC/A比率过高或过低的患眼几乎不受调节的环境因素的反馈性影响也是很好的例证,故认为AC/A比率应该是与生俱来、稳定不变的。

AC比A定义及临床的意义

AC比A定义及临床的意义
AC/A
AC/A的概念 检查方法
1
4
目录
2
3
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正 常值
THE FIRST AC/A的概念
1、
调节和聚散是 一个联动的系

2、
调节的改变可以引 发聚散的变化,聚 散的变化同样可以
引起调节的改变
3、
调节和聚散好比自 行车上的踏板和车 轮,而AC/A和CA/C 就是负责中间联动
的链条
性AC/A测量方法和梯度性AC/A测量 方法
计算性AC/A测量方法
计算性AC/A=瞳距(cm)+工作距 离(m)*(近距隐斜-远距隐斜)
瞳距单位为cm 工作距离单位为m 如果是外隐斜,隐斜符号为负值 如果是内隐斜,隐斜符号为正值
计算性AC/A---例子
患者的瞳距为60cm,工作距离40cm, 近距隐斜:6 eso,远距隐斜:4 exo
1、
2、
梯度性AC/A的结果和双眼 前加的镜片类型有关
AC/A正常值
AC/A:4(±1) /D
THE FOUTH AC/A临床意义
临床双眼视问 题的重要诊断
依据
确定临床治疗方 案的重要参数
近距离内隐斜 伴有高AC/A的患者
配戴近附 加眼镜效
果很好
近距离内隐斜 但AC/A正常的患者
推荐的治疗方法 是:配戴棱镜或 者进行视觉训练 或者两者结合
总结:
AC/A的概念
影响因素和 正常值
检查方法
临床意义
THE END
谢谢观看
梯度性AC/A---例子
基础近距离隐斜量:2 exo 加-1.00D后,近距隐斜量为2 eso,AC/A=4 /D 加+1.00D后,近距隐斜量为7 exo,AC/A=5 /D 取平均值,AC/A=4.5 /D

聚散异常的评估与处理 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的概述与评估

聚散异常的评估与处理 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的概述与评估

Low BO at D, Low BI at N
Low BO at D and N
Low BI at D and N
Low BO at Normal D, Low BI at N
Low BO at Normal D and N
Low BI at D Normal and N
Normal Normal Normal Fails + Normal Fails -
Fails +/N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Low NRA and PRA
Low NRA
Normal Low
Low PRA
High
Low NRA and PRA
N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ow NRA Low PRA
5
Condition 调节不足
遮盖实验 No predictable pattern
AC/A 值 Normal
NPC Normal
vergence Amplitude
vergence facility
BO Blur @ 近距离 Normal may be low
Stereopsis
Accommo dative Amplitud e
Normal Low BI
Low BI
Normal Normal Fails -
Normal Low BO and BI Normal Low BI at D
Low BO and Normal BI
Low BI at D Normal

聚散功能异常分类及特征

聚散功能异常分类及特征

聚散功能异常分类及特征1.聚集异常: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人类或动物群体的聚集行为与正常情况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种异常可能表现为人流或动物群体数量的剧增或减少、聚集位置的异常选择等。

聚集异常可能由各种因素引起,如自然灾害、疫情、社会活动等。

2.分散异常: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人类或动物群体的分散行为与正常情况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种异常可能表现为人流或动物群体从原本聚集的地方突然分散开来,或者原本分散的地方聚集起来等。

分散异常可能是由于其中一种威胁或风险的存在,导致群体纷纷逃散或集结起来。

除了聚集异常和分散异常,聚散功能异常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类,并根据不同特征进行描述:1.聚集异常:a.人流或动物数量异常增加:群体数量明显超过正常水平,可能由于特定事件、节日、活动等引起。

b.聚集位置异常选择:群体在不寻常的地点聚集,如人类聚集在荒凉的地区、动物迁徙到不寻常的区域等。

c.聚集规模异常变化:原本庞大的群体规模变小,或原本小规模的聚集变得庞大。

2.分散异常:a.突然消失或分散:原本聚集的群体突然不见踪影,人们或动物可能受到其中一种威胁或恐慌引发的。

b.突然集结:原本分散的人群或动物群体突然集结到一起,可能是为了应对其中一种风险或威胁。

c.分散方式异常:群体分散的方式与正常情况不同,可能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如食物短缺、环境变化等。

1.数量特征:聚集或分散行为中的人流或动物数量与正常情况下的数量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

2.位置特征:聚集或分散行为发生的位置与正常情况下的地点进行比较,看是否选择了不寻常的地点。

3.变化特征:聚集或分散行为的规模或方式发生了急剧变化,与正常情况下的变化幅度相比较,判断是否异常。

4.时空特征:聚集或分散行为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是否与正常情况一致,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5.原因特征:根据聚集或分散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如是否由于自然灾害、疫情、社会活动等因素引起。

特殊视觉功能检查 AC_A概述

特殊视觉功能检查 AC_A概述
掌握调节和集合的相互关系 掌握近反射三联症 掌握AC/A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思政目标
能对AC/A相关概念进行阐述 能对AC/A异常患者进行处理
对患者态度和蔼亲切 工匠精神
学习目标
LEARNING TARGET
1、AC/A比值的定义
2、相对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相对集合
3、近反射三联症
相对调节
1、AC/A比值的定义
2、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
3、近反射三联症
在调节固定不变情况下能单独发生的集合作用称为相对集合。其中所能增加的集合作用称正相对集合,所能松弛的集合作用称负相对集合。如令正视眼注视33cm物体时,使其调节固定不变,继在眼前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逐渐增加三棱镜度,恰不发生复视时的最高棱镜度就是正相对集合值,表示尚能增加的内收力,再改在眼前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同样进行检查,其不发生复视时的最高三棱镜度为负相对集合值,表示尚能松弛的外展力。其意义在于视近时应尽量保持多余的正相对集合也即内收力才能持久、舒适。
AC/A比值的定义
AC/A 比值:A 表示调节力,C表天集合力,是调节性集合与引起该调节集合的调节之比。也就是在一定的调节力下,眼睛所要用的集合度去除于调节力。在临床上作为诊断与处理眼视觉异常的重要依据。
1、AC/A比值的定义
2、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
3、近反射三联症
在集合固定不变情况下能单独运用的调节作用称为相对调节。如正视眼在注视 33cm 物体时应用 3D 调节力和 3Ma 集合力,此时在双眼前同时加负镜,并逐渐增加负镜度数,若加到-3.0D 时注视目标恰将开始模糊,这仍能看清楚的最大负镜片度,即3.0D 是其正相对调节;再在眼前加正镜片,若加到+2.0D 时,注视目标恰将开始模糊,但仍能看清楚,此最大正镜片度 2.0D 即是其负相对调节。其意义在于如果正相对调节小于负相对调节,就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只有正相对调节较大,才能持久视近而不致出现视疲劳。

ACA值的临床意义

ACA值的临床意义

AC/A值的临床意义说到AC/A值好多人头脑就发晕,在实际中又极少应用。

现在特提一下其意义:第一AC/A A:代表调节力C:代表集合力在一定的情况下,眼睛所要用的集合度去除以调节之比。

也就是说使用多少的调节力会产生多少的集合力,单位以棱镜表示。

通常AC/A 在看远的情况无特别的影响★在看近的情况下来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二 AC/A的值过大,会产生集合过强,内隐斜AC/A的值过小,会产生集合不足,外隐斜举例:一个近视眼患者,看近物时调节变小,集合与调节发生矛盾。

为维护双眼单视的功能,解决集合与调节的失调,会有两种办法:1、增加调节以接近集合,为了集合可以导至调节负担加重,可能会影响近视加深;2、减少集合以坟与调节相协调,但其结果可以眼外肌发生不协调,进一步可能产生隐斜视。

采用对策:近视AC/A偏高,也就是集合过大,应降低度数处理,也可以少量的棱镜加入!但应选择1/3量,但是要经常复查眼位。

近视AC/A偏低,也就是集合不足,应足矫屈光度。

远视AC/A偏高,应足矫远视AC/A偏低,应低矫可以解决屈光度引起的调节与集合失衡。

正常的AC/A 为3~5棱镜~计算公式不必在此写出;此值验光配镜中的意义非凡,可以解决我们屈光常见的低配,过矫方面的疑问。

建议把AC/A检查例入常规的检查可者是必备的检查项目,也就是监督配镜是否有意义的一个指标遇到失意伤心事,多想有一个懂你的人来指点迷津,因他懂你,会以我心,换你心,站在你的位置上思虑,为你排优解难。

一个人,来这世间,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事理,才能不断成长。

就像躬耕于陇亩的农人,必须懂得土地与种子的情怀,才能有所收获。

一个女子,一生所求,莫过于找到一个懂她的人,执手白头,相伴终老。

即使芦花暖鞋,菊花枕头,也觉温暖;即使粗食布衣,陋室简静,也觉舒适,一句“懂你”,叫人无怨无悔,愿以自己的一生来交付。

懂得是彼此的欣赏,是灵魂的轻唤,是惺惺相惜,是爱,是暖,是彼此的融化;是走一段很远的路,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依然在你的视线里;是回眸相视一笑的无言;是一条偏僻幽静的小路,不显山,不露水,路边长满你喜爱的花草,静默无语却馨香盈怀,而路的尽头,便是通达你心灵的小屋……瑟瑟严冬,窗外雪飘,絮絮自语说了这多,你可懂我了吗?若你知晓,无需说话,只报一声心灵的轻叹,那,便是我的花开春暖。

讲解ACA比值的内容一

讲解ACA比值的内容一

讲解ACA比值的内容一AC/A比值介绍与分析一一、眼的三联运动和AC/A比值知识眼的三联运动:当眼睛进行调节时,眼部各组织所出现的协调现象。

调节时,睫状肌收缩,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焦点落于视网膜上。

调节时,眼睛有内旋,增加辐辏量,随着瞳孔缩小,这样会使焦点的深度上升,然后眼睛根据焦点的深度进行调节量的控制,这样眼睛才能看到清楚的近物体。

也可以说成这样:调节增大->辐辏增大->瞳孔变小->焦点深度上升->调节量控制。

其主要的作用是为增加神经支配效益和同步协调性,它们之间关系有调节性辐辏AC与辐辏性调节CA,分别与它们所需的量这比,就是AC/A与CA/C。

CA/C在临床上使用较少,并未广泛应用,在测试需要也较困难。

AC/A比:(accommodativeconvergence to accommodation ratio)A表示为调节力,C表示为辐辏力。

是调节性辐辏与引起该调节辐辏的调节之比。

也就是在一定的调节力下,眼睛所要用的辐辏度去除于调节力。

在临床上作为诊断与处理眼视觉异常的重要依据。

一般分为刺激性AC/A与反应性AC/A。

我们日常使用的方法是以调节需求和所加上正镜度数之和作为调节刺激,与所测试到调节性辐辏之比,就是所谓的刺激性AC/A比值。

而反应性AC/A比值是真正的调节反应量,并不是调节刺激量,通常比调节刺激量小0.25D~0.50D。

由于临床上多用刺激性AC/A比值,最常用的是刺激性AC/A,所以我们以后的AC/A都是刺激性AC/A。

正常的AC/A比为4△±2/D。

(计算性与阶梯性平均值)二、计算性AC/A比值公式:通过对眼睛远近眼位的测试,根据瞳距,眼调节非人为性干涉,所带来的聚散功能数据,获得的AC/A比值为计算性。

计算性AC/A比值所要测试的值包括有“视远眼位(5米)、视近眼位(0.4米)、瞳距(远用瞳距)、视近距离”。

计算性AC/A比值公式:nAC/A=PD+ [(A n- A d)/ ( D n- D d)]=PD+ F n ×(A n- A d)nPD:瞳距,单位为cmnA n:视近时眼位值,单位为△;nA d:视远时眼位值,单位为△;nD n:视近时的调节需求,单位为D;如是0.40米,那么就是1/0.40=2.5D。

ACA值的临床意义

ACA值的临床意义

ACA值的临床意义首先,ACA值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对于许多疾病,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等,其严重程度是决定治疗方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ACA值能够量化图像中的异常改变并提供具体数值,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例如,在肺癌患者中,ACA值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分布,有助于决定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范围。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ACA值可用于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有助于制定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的计划。

因此,ACA值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其次,ACA值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

定期进行ACA值检测可以追踪疾病的变化,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ACA值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治疗反应,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手段。

对于慢性疾病,例如关节炎和糖尿病,ACA值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进展速度,有助于调整药物治疗和康复计划。

因此,ACA值可以作为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工具,为医生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此外,ACA值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是评价治疗方案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ACA值可以定量分析治疗前后的图像变化,从而评估治疗的效果。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ACA值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缩小程度,以确定治疗的效果。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ACA值可以用于评估血管通畅程度的改善情况,以确定治疗的效果。

因此,ACA值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

最后,ACA值还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发现疾病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例如,在肿瘤研究中,ACA值的统计分析可以揭示肿瘤生长速度、转移规律等。

在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ACA值的变化可以反映血管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等。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预测疾病的进展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ACA值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透解ACA以及临床上面的运用

透解ACA以及临床上面的运用

透解AC/A以及临床上面的运用(原创)透解AC/A以及临床上面的运用AC/A是调节性集合和调节的比值的简称。

测量的是患者在动态调节和调节静止状态下的调节性集合作用的改变量。

AC/A值为每度的调节力能带动多少棱镜的调节性集合度数。

正常值一般是3-5(棱镜每D)。

测量AC/A比值对我们平时临床上科学的处理双眼视觉异常帮助甚大。

一.人眼常见的几种聚散类型:(下面把聚散统一简称为集合)人眼常见的聚散类型有4种,张力性集合,近感知性集合,调节性集合和融像性集合。

张力性集合代表眼球休息状态时候的生理位置,屈光不正矫正后,通常我们把看远的隐斜视的就是张力性集合。

张力性集合过大,就导致内隐斜视,张力性集合过低,就导致外隐斜视。

近感知性集合是由于心里感知物体在近处而产生的一种集合现象,近感知性集合的刺激主要是空间深度觉的感知,其中包括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而视觉信息在生活中占主导。

调节性集合:当物象落在黄斑中心后方时候,很自然需要动用调节,使物象变清晰。

但是动用要调节之后,必然带来等量的集合刺激,中枢神经指挥双眼外直肌放松,内直肌紧张收缩,双眼往内转。

这个就是简单的调节性集合的生理。

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高度远视的人为什么容易发生内斜视现象,然后带上矫正眼镜之后,内斜视消失。

融像性集合是当以上三种集合总量超过了该距离的集合需求或者低于该距离的集合需求时候,融像性聚散此时起到一个中和的作用,使四种集合总量刚好等于该距离的集合需求量。

二.AC/A的推导AC/A是调节性集合和调节需求之比,说白了就是一个D的调节能产生多少棱镜度的调节性集合。

临床上,AC/A的测量就是为了分析调节性集合和双眼视觉异常的关系。

而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就是计算性AC/A和梯度性AC/A。

1.计算性AC/A操作方法:首先远用屈光全部矫正,然后测量出看远的隐斜视和看近的隐斜视,然后直接套公式:PD(cm)+近距离(m)×(近距离隐斜视-远距离隐斜视)比如说看远是隐斜视:-2棱镜度,看40cm距离时隐斜视:-6棱镜度,患者的PD=6.4cm那么计算性AC/A=6.4+0.4×(-4)=4.8棱镜度/D计算性AC/A的推导:说直白了,计算性AC/A就是:在打破融合的状态下,(看近的眼球转动总量-张力性集合的量)/调节需求的量。

聚散功能异常分类及特征

聚散功能异常分类及特征

聚散功能异常分类及特征以聚散功能异常分类及特征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聚散功能异常的分类及特征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中,聚散功能是指一种将相似的数据聚集在一起,将不相似的数据散开的能力。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聚散功能有时会出现异常,导致数据无法正确地聚集或散开。

下面将对聚散功能的异常进行分类及特征分析。

1. 数据聚集异常数据聚集异常是指在使用聚散功能时,无法正确将相似的数据聚集在一起的情况。

这种异常可能是由于数据集中存在噪声数据,导致相似的数据无法被准确地识别和聚集。

此外,如果聚散算法的参数设置不当,也会导致数据聚集异常。

特征表现为聚集结果不准确或不完整。

2. 数据散开异常数据散开异常是指在使用聚散功能时,无法正确将不相似的数据散开的情况。

这种异常可能是由于数据集中存在相似的数据,导致聚散功能无法将它们正确地散开。

此外,如果聚散算法的散开策略不合理,也会导致数据散开异常。

特征表现为散开结果不明显或不完全。

3. 数据聚散不平衡异常数据聚散不平衡异常是指在使用聚散功能时,数据聚集和散开的结果不平衡。

这种异常可能是由于聚散算法的设计不合理,导致某些数据聚集或散开的效果过于明显,而其他数据则无法得到合理的处理。

特征表现为部分数据聚集或散开过于集中,而其他数据则相对较少。

4. 数据重复聚散异常数据重复聚散异常是指在使用聚散功能时,数据被重复聚集或散开的情况。

这种异常可能是由于聚散算法的设计缺陷,导致相同的数据被多次聚集或散开。

特征表现为部分数据被重复聚集或散开,导致聚散结果的准确性下降。

5. 数据丢失异常数据丢失异常是指在使用聚散功能时,部分数据丢失或无法正确处理的情况。

这种异常可能是由于聚散算法的实现问题,导致部分数据被错误地丢弃或无法处理。

特征表现为聚散结果中缺少部分数据,导致数据的完整性受到影响。

二、聚散功能异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聚散功能异常的存在会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数据聚集异常和数据散开异常会导致数据的聚集和散开结果不准确,从而影响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

聚散功能异常分类及特征

聚散功能异常分类及特征

聚散功能异常分类及特征一、聚散功能异常分类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中,聚散功能是指将多个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数据、任务或者用户进行集聚或者分散的能力。

聚散功能异常即指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聚散功能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

根据异常的性质和原因,聚散功能异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网络异常网络异常是指由于网络连接不稳定、带宽不足、网络延迟等原因导致聚散功能受到影响的异常。

例如,在进行数据集聚时,由于网络延迟较大,导致数据传输速度变慢,进而影响了聚散功能的实时性和效率。

2. 资源异常资源异常是指由于聚散功能所需的资源不足或者资源调度不合理导致的异常。

例如,当任务聚集到某一节点时,由于该节点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任务的计算和存储需求,从而导致聚散功能无法正常进行。

3. 算法异常算法异常是指在聚散功能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算法出现错误或者不适用的情况。

例如,在进行数据聚集时,采用的聚类算法存在缺陷或者参数设置不当,导致聚散结果不准确或者无法得到有意义的聚类。

4. 安全异常安全异常是指在聚散功能过程中,由于安全性措施不完善或者恶意攻击等原因导致的异常。

例如,在进行用户聚集时,由于未经授权的用户恶意攻击,导致聚散功能无法正常进行或者泄露用户隐私。

二、聚散功能异常特征不同类型的聚散功能异常具有不同的特征,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1. 网络异常特征网络异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据传输速度慢、延迟大、丢包率高等。

在进行聚散功能时,如果遇到网络异常,可以通过监测网络连接状态和性能指标来判断异常是否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者优化网络配置。

2. 资源异常特征资源异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率高、节点负载过大、资源分配不均等。

在进行聚散功能时,可以通过监测节点资源的使用情况和负载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资源异常,并通过合理的资源调度和负载均衡策略来解决问题。

3. 算法异常特征算法异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聚散结果不准确、聚类效果差、算法运行时间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A值在在聚散功能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作者:单位名称:单位地址:2010年10月13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前言 (3)论文正文 (3)结论 (14)参考文献 (14)AC/A值在聚散功能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摘要:聚散功能是双眼视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聚散功能异常易引起头疼、复视、眼部不适、不能持久阅读等现象,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处理聚散功能异常患者确定其聚散异常的类型并确定其相关的数据。

因为聚散障碍的处理和疗效与具体的测量数据有关,如与AC/A比率和隐斜方向而异。

对作出针对性的训练和确定正确的处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调节、集合、AC/A、聚散力、聚散异常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大量信息化,大量的近距离工作使人们对视觉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看见、看得清楚, 还要求自然舒适, 即要有良好的双眼视觉。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在视光学检查中, 多注意眼部及屈光不正,却忽略了双眼视功能的检查检测, 使得有些患者在屈光矫正后视力恢复了正常,但是在看远、看近的过程中还是有出现间断性视力模糊、有些还反应有复视的出现,还有些是在做阅读工作中有窜行、重复、不能持久阅读的现象,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一、聚散功能的概述与测量方法1.聚散的诱因与分析:当人眼注视远处目标时,双眼的视轴平行,调节禁止,目标所发出的光线经过双眼的屈光系统分别成像于双眼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在视觉中枢形成一个完整单一的影像。

当目标移近时,双眼为了保持目标所发出的光线仍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双眼眼球向内侧转动,使双眼视轴正对所看的目标,这种双眼视轴的夹角根据视觉需求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聚散。

当目标物向双眼移近,有着聚散紧张增量的过程,聚散增量称之为集合。

当目标远移,又有着聚散放松减量的过程,聚散减量的过程又称为散开或者负向集合。

聚散分自主性和非自主性两种。

自主性集合是视觉反射运动中唯一能用人的意志控制的功能,由人的意志使两眼视轴向鼻侧集合,由大脑额叶司理;非自主性集合是一种视觉反射,它是通过大脑枕叶知觉中枢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不由人的意愿控制的,产生非自主性集合的条件刺激是物象离开两眼黄斑部向相反方向的运动,其皮下中枢存在于中脑帕黑氏核处,再到双眼内直肌使双眼同时内转发生集合,其包括:张力性集合、融像性集合、调节性集合和近感性集合4种。

张力性聚散(tonic convergence):人在睡眠(全麻)的状态下,两眼视轴偏向外方,当清醒睁眼时,双眼内直肌经常接受一定量的神经冲动,使其保持一定的张力克服视轴的发散,以维持第一眼位,双眼视轴平行,这是无意志性的眼肌紧张作用;融像性聚散(fusional convergence):当双眼注视一目标而物象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稍鼻侧或颞侧时,为将两单眼的视标融合为一,使不致发生复视,视觉运动反射回引起融像性集合,使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调节性聚散(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集合运动向固视目标产生调节时,就引起调节性集合,因此我们会发现在出现复视前往往视标先变模糊,这就是调节性集合的参与所致;距离感知性感性聚散(proximal convergence):心理上对目标趋近的反应。

2.聚散功能的检查(1)集合角与集合需求双眼在注视同一目标时,双眼眼位内收,双眼视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集合角。

集合角可用棱镜度来表示,双眼视线在回旋点前方垂直距离1m处偏斜1cm为1棱镜度,单位为1△。

集合角的计算公式:集合角=PD/d,这里PD代表瞳距,单位为cm,d代表距旋转中心的距离,单位为m。

(2)集合幅度和聚散力的测定调动最大集合达到复视极限时,双眼视轴的交点为集合近点,集合近点到双眼回旋中心的垂直距离称为集合近点距离,双眼到集合近点间的集合需求称为集合幅度。

集合近点可以初步评估患者集合能力的大小,集合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患者用眼的舒适程度。

测定方法:1、双眼基础状态为裸眼或屈光矫正后所得的球柱镜片组合位于双眼视窗。

2、拉下近视力表杆,固定近视力表盘于33cm处。

3、旋转近视力表盘,暴露一行纵行排列的视标。

4、嘱被检者双眼平视前方33cm处的视标,慢慢将视力表盘向患者移近,直至患者报告视标分离为两个出现复视时,即达到被检者的集合近点,记录近视力表杆上显示的距离。

(若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并未观察到视标分离,而是表现为一眼的突然外转,此时也说明患者的集合达到极限)5、通过公式集合=PD/d的到患者的集合广度或幅度。

双眼注视一定距离的目标,采用基底向内的三棱镜测试双眼最大的散开能力,称为负向聚散力,又称外展储备;采用基底向外的三棱镜测试双眼最大的集合能力,称为正向聚散力,又称内收储备。

正负聚散力的合量为聚散力,又称融像储备。

测试方法:通过棱镜来逐渐诱导视网膜上的物像分离,以迫使患者的集合系统发生聚散反应来补偿网膜上物像的分离,借以测定患者维持双眼单视所动用的水平聚散力。

在测定患者的聚散能力时,检查者应该注意寻找患者的三个反应点:a、模糊点:代表着患者的融像聚散力已不能补偿引起网膜物像分离的棱镜量,需动用调节性聚散来维持双眼单视。

b、分离点:代表着患者已动用了全部的聚散力量,但不能够再维持双眼单视。

c、恢复点:代表着随视网膜物像分离程度的减小,患者又可通过本身的聚散力来恢复双眼单视。

测定方法:1、远用屈光不正度被完全校正。

2、投射单一独立的视标于6m处,此视标应为患者视力较差眼最好矫正视力的上一行,以保证视标的清晰。

3、设置旋转棱镜于双眼视窗前,棱镜度设置为0并使0刻度位于垂直位。

4、嘱患者注视6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旋转双眼前的棱镜为基内方向。

5、随棱镜的增加,注意患者的反应。

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时,表示负融像集合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2△,做图以做标记),继续增大棱镜量;当患者报告视标分离时,表示负性调节性集合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10△做图以做标记)。

6、然后减小BI内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表示双眼再次发生负性融像运动以重新建立双眼单视,记录此时的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6△)。

事实上,由于患者的远用屈光度已被完全矫正,观察6m处物体时,调节已放松为零,基底向内的棱镜并不能再使调节放松,所以应该不会出现视标模糊点.若出现了模糊点则说明患者的远用屈光矫正存在正镜不足或负镜过大的失误,主观验光结果的结束点应当重新核查。

在模糊点缺乏的情况下,分离点也代表着负融像集合的极限。

最终记录结果如:远距聚散力:BI 2/10/6无模糊点时的记录标记为:X,上述检查结果应记录为:远距聚散力:BI X/10/6。

7、改BI棱镜为BO棱镜并缓慢增大棱镜量,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时,表示表示正融像集合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12△,做图以做标记),继续增大棱镜量;当患者报告视标发生分离时,表示正性调节集合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18△并以为标记做图)。

8、然后减小基外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表示双眼再次发生正性融像运动以重新建立双眼单视,记录此时的双眼棱镜量(假设为8△)。

最终记录结果如:远距聚散力:BO 12/18/8注意:在测定聚散力时,应先测棱镜BI时的散开力,然后再测定棱镜BO时的集合力,因为BO的测定结果会影响调节和集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BI时的测定结果。

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原理同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1、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瞳距旋钮,使其符合患者的近用瞳距。

2、双眼视窗内设置患者习惯的近用处方镜片或刚刚完全矫正近用视力后的镜片。

3、拉下近用视力表杆,固定近用视力表盘于40cm。

4、旋转近用视力表盘,暴露视标盘上一行垂直视标(当于20/30的视力)并保证视标的良好照明。

5、设置旋转棱镜于双眼视窗前,棱镜度设置为0并使0刻度位于垂直位。

6、嘱患者双眼注视40c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旋转双眼前的棱镜为基内方向。

7、随棱镜的变化,注意患者的反应。

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视标发生分离时,记录双眼棱镜总量。

8、减小基内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记录双眼棱镜量。

9、改基内棱镜为基外棱镜并缓慢增大棱镜量,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视标发生分离时,记录双眼棱镜总量。

10、再减小基外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记录双眼棱镜量。

(3)相对集合、融像性集合的测定近距离工作可诱发双眼聚散反应,正常情况下正向集合和负向散开相对协调,使近距离工作持久、舒适,目标清晰。

若因屈光不正、眼位异常等原因导致双眼正向集合和负向散开失调,则可导致近距离工作时发生聚散性疲劳。

在测定聚散力的过程中,近距离BI模糊点出现时的临界三棱镜的量值为负相对集合(NRC),近距离BO模糊点出现时的临界三棱镜量值为正相对集合(PRC)。

融像性集合的测定:检测并记录近距离隐性斜视的量值H,内隐斜记录为正,外隐斜记录为负,然后将棱镜归到零位,进行聚散力的测定,记录正相对集合的值和负相对集合的值。

负融像性集合(NFC)=负相对集合(NRC)+隐斜量值(H);正融像性集合(PFC)=正相对集合(PRC)-隐斜量值(H)。

二、调节、调节与集合的关系正视眼是当调节静止时,从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形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因此看远清楚;而近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为散开光线,如果人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不改变的话,势必结像于视网膜后,即看近不清,但对于正视眼的人来说,看近清楚,也就是意味着我们视远和视近时的屈光力不同。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人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屈光力增加,这种人眼自动改变晶状体曲率以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以达到明视的作用称为眼的调节。

正视眼为了看清近处物体需要动用调节,为了使双眼同时看清物体,眼球需要内转使双眼视线交叉于被视物体,避免复视。

同时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这三种运动称为近反射三联动。

在双眼注视近目标时,调节与集合在生理功能上有着良好的协调性,在神经支配上有着相近的途径,故在调节时可同步诱发一定量的集合,在集合时可同步诱发一定量的调节。

AC/A(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即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是指当眼进行调节时,伴随而生的辐辏量与所产生的调节的比值,过度的调节可引起过度的辐辏,,而过度的辐辏可成为共同性调节性内隐斜的的诱因。

因此调节性辐辏机能检查-AC/A值的测定对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AC/A中的A为调节(ACCOMMODATION),C代表集合(CONVERGENCE),AC/A值即代表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即当调节变化1D时,调节性集合的变化量,单位为棱镜度/屈光度。

AC/A值的测量通常采用梯度法和隐斜计算法两种:1.梯度法:在远矫正处方的基础上测量5m水平隐斜视量值记录为H1然后双眼前一定量的负球镜刺激调节,再次测量水平隐斜视量值,记录诱发的隐性斜视量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