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验研究大学论文
生物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通过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如在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演示各种生态系统在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如何自身恢复的过程,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直观的体验。再通过让学生课后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并对生态缸里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追踪记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实验之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内容、目的、原理和步骤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一些关系到实验成败的关键之处,教师应做规范化的演示操作,给学生讲解操作要领并示范。实验进行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显微镜操作中有的学生观察装片时看不清晰,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可能有哪些方面的问题会导致这个问题,实验操作中可能有哪些失误,通过什么方法去解决等等。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的观察更加细致深入,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好的训练。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候,要能够做到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调动起实验的各方面因素,提高实验的质量。 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工作,就是通过对实验过程、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将实验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撰写详实和科学的实验记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严谨细致的作风和态度。
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转化为热爱科学的素养和志向。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系统的科学方法训练提供了一种途径,更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另外结合实验,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制教学实验仪器,有助于增强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还可以用于一些探究实验。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可以把学生自制的仪器作为实验室仪器的有益补充。不仅培养了师生的动手技能,又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修改版]
第一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挖掘,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力求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教学直观、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建立物理概念的重要措施。
课本上有些演示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不够理想。
教学中成功地改进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大小试管实验中,为便于观察小试管的上升,可以在小试管里放彩纸、彩色粉笔等轻巧物体,并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代替大试管,这样能使现象直观明显,便于观察,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有较深刻的印象。
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还有哪些实验?在做利用激光穿过水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时,可在水中放入牛奶、墨水、粉笔末等搅匀后观察,更清楚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与教材中的实验对比,分析实验效果,可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改进方案?这样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演示实验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很理想。
虽然它有利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将教师的思维方法以强制的手段灌输给了学生,从而阻碍了学生探索思维的发展。
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就能使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寻求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例如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若是把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设计实验,效果会更为直观、明了。
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一、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实现,而需要通过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联系生物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要注重知行结合,给学生提供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传粉、受精知识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介绍了他为了解决我国人民的粮食问题,不断研究创新,最终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
学习遗传变异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介绍他如何不畏寒暑,用整整8年的时间种植和研究豌豆,最终得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用于创新发现的人,听了他们的故事会使学生也忍不住憧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科学史上的很多发明创造是源于科学家最初的一点好奇心,因此,我也时常在教学中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血型与输血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关于输血的故事:很早以前,战场上的’医生见到有的战士失血过多,于是试着给他们输血,救活了战士,接着他们用同样的办法为其他伤员输血,却发现有的人得救了,也有的人死去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候,我就鼓励学生结合课本和生活,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个攸关生命的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迫切的想要找到答案,思维变得活跃起来,甚至有些学生还因此联想到了器官移植与排异反应等问题,这也说明他们的意识与思维,正在向创新迈进。
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我国“两弹一星”奖章的获得者周光召也说过:“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正所谓“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有了“质疑”,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可以说,“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多看,在观察中培养创新意识;多设疑,在试验中激活创新思想;多做,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多看创新意识多设疑创新思想多做创新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特比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这已逐渐成为广大化学教师的共识。
但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许多教师在探讨的。
下面介绍几种在试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一、鼓励学生敢于对实验现象产生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教师来说,在看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之后,完全可以摒弃使学生实验过于谨慎、呆板、受教材束缚严重的做法,鼓励学生敢于对实验现象产生疑问、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
如用玻璃导管点燃氢气时,产生的火焰略带黄色,而理论上火焰呈淡蓝色:又比如在进行”盐溶液与金属反应”教学时,按教材内容学完反应规律后,提出:”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里,如何反应”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当然认为”2na+cuso4=na2so4+cu”,但也有同学持怀疑态度。
于是我因势利导,在一烧杯里倒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再投入一小粒金属钠。
这时,奇迹发生了:钠在液面上快速地转动,反应非常激烈,同时产生蓝色(失有少量黑色)沉淀,并没有期待的红色铜。
此时就要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
二、加强环保、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方法在中学化学试验中,有许多实验会产生有毒物质,特别是有些在教室进行的演示实验,因为教室没有通风设施,且有些学生离讲台近,不仅危害了师生的健康,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而且排放到空气中也污染了环境。
所以当学生观察或做到这类实验时,提出排放物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可以从人类健康和环保的角度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控制或消除有毒物质排放,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摘要】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措施,本文主要从实验教学条件的创设、实验内容的安排和实施、教师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为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能力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领域的广范渗透和应用,不仅要求社会成员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
而生物、化学、物理等是实验性学科,如任何有关生物的创新发现都离不开实验,因此生物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生物实验教学对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针对我校是升本的综合性大学,如何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理工科教师和管理部门所关心的问题之一。
针对我校升本以来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所提倡的导师制和多年的办学经验,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安排上减少那些缺乏科学思维训练和创造性的验证性实验,开展“教方法、训技能、练本领、上水平”的研究式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1 为研究式实验教学创造条件1.1 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要有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及正确、标准、全面的实验技能,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2 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主动性学生有较高的素质,才能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主动性强,才能对所做课题感兴趣,才能选择喜欢的课题组及老师,实现学生?教师的双向选择,进行研究式实验教学。
1.3 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学校要加大对实验仪器、设备、药品的的投入力度,为开放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2 研究式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实施方式2.1 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打好理论基础要求参加研究式实验教学的学生大多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他们入校时间短,基础薄弱,知识面窄,所以要求对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正确处理基础学习与科研、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在注重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吸收新知识、新理论,逐步进入本学科的前沿领域,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学生智力,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①激励创新意识打破思维定势;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③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创造力;培养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的基础,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对语文的迫切需求。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学生智力,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激励创新意识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
有一次,六年级最后一学期语文教学一单元“咏梅”时,笔者在黑板上斜着画了一条线,请同学想象?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
有的说,一只猴子看见这条线,把它当作一根长长的竹竿,用它打下槟榔树上的槟榔;一只蚂蚁看见这条线,把它看着是一座跨海大桥,沿着这座大桥到达大海的彼岸;有的说是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暴风雨就要来了;有的说是医生手中的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用它给脑瘤患者切除毒瘤。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此刻笔者非常激动,发现如今的学生是这样有才,想象是那样丰富。
后面学生们干脆自己站起来抢着说:它是一座友谊的长桥,把我们和世界连在了一起。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太好了,笔者趁机说:同学们这些美好的想象如果能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就是一首首美妙的好诗吗?现在大家先写,看谁写得更好。
放学后交来了49首小诗。
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到:我要做:友谊的使者,把抗震救灾精神,向世界传遍;把这条洁白的哈达,献给人民的总理;把它献给英勇的子弟兵。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探索化学的奥秘,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一、更新实验教学观念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教师观念的陈旧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长期徘徊在“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教育的怪圈里,有些教师把演示实验甚至学生实验课作为讲读课来上,根本谈不上什么探索性、开放性的实验课,有悖于新课标的精神和新教材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树立创新的观念,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实验潜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保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和创新精神,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让学生由教的对象变为学的主体、创新的主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二、改进化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由于反应器中有空气存在,反应生成的NO立即被氧化成NO2,难以观察到无色的NO.要想看到无色的NO,关键是生成的NO不与空气混合,避免生成红棕色的NO2.实验时,我改用两只大试管分别盛2 mL的浓硝酸、稀硝酸,分别投入小块铜片,再用滴管吸取制得的起泡剂,伸入试管液面处挤压滴管头,在液面处形成泡沫聚集层;稍给试管加热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推动泡沫聚集层不断上升;由于泡沫阻隔了空气与生成气体的接触,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了在盛浓硝酸的试管中泡沫层下的气体呈红棕色,而盛稀硝酸的试管中泡沫层下的气体为无色.这一简单改进,启发了学生对其他实验方法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笔者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通过实验改进,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行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验证已学知识的正确性,整个演示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观众的位置上,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某些具体的操作细节或现象一晃而过,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缺乏对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境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Fe(OH)2的制备和性质”时,我介绍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 和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该现象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2)为何要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3)久置的NaOH溶液中会溶解什么物质?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FeSO4和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立即换一瓶经煮沸以除去氧气的NaOH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得到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就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学生的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OH)2被氧化的速率减慢呢?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后,最后选用在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作保护层,再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得到Fe(OH)2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保持了较长时间不变色.通过开展探究实验,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说、去练、去做,让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舞台.化学实验的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教师勤于探索、勇于开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能使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求.。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中国具有5000年文明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是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诺贝尔奖与中国的专家、学者无缘,这充分地说明了国人的创造性意识、创造性能力、创造性思维被扼杀殆尽。
为此中学生物教学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生物;教学;培养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87-01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含义创造性思维能力,顾名思义: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生物教学的意义生物科技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从事生物学教育的教师,必须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运用中有关的问题结合起来;必须重视创造性性思维能力的渗透教育和培养,重视发现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尤其在生物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性试验研究的机会,不断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的生物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就需要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需要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结论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与科学研究、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
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三、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1、创造性思维能力产生的根源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中:有一定的章节讲到植物体无性繁殖。
同学们经过学习了解:许多植物农产品可以不借助于种子萌发而获得大量性状优良、价格低廉的试管苗。
而这些试管苗的出现,正是运用了植物遗传学中有关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学说”,即:植物体中的活细胞不仅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而且还有发育成完全植株的能力。
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策略分析论文(全文)
学生制造性能力培养策略分析论文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已与个人的进展前途、GJ的兴盛发达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一般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时代对各级各类学校当然也包括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应该是《机械基础》课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养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进展的需要。
1、设计问题和方案讨论。
这是教师诱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2、培养学生主体独立意识。
学生在面对专业知识和理论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原理,而且要弄懂为什么是这样的原理,能应用在什么场合,要注意如何调整和保养。
如在学习机构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去看机床的传动机构,让学生去学习保养机床,这样进一步可以理解润滑等系列知识,使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触类旁通;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主动到实践生活中收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应用于实践。
在这方面我鼓舞学生,家中的生活器具如和机械有关要注意观察,如果坏了是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修复从而积存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强调学习上的独立自主。
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独立,在实践中要强调合作。
二、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及猎取信息的能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XX、访谈、问卷等猎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学会推断信息资料的真优、伪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学会运用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如通信、电话、XX络、E-mil 等向专家请教专业理论,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进展空间。
在指导学生减速器设计时,预先让学生到XX上检索减速器的一些最新型号;在“机构”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实习工场实地观察分析牛头刨床、车床、锯床等机器中采纳了哪些机构;在“带传动”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去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传动带的类型、材料,也可以到相应机械制造工厂实地考察。
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主题: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问题及背景:现代社会对创造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作为人类智慧的核心能力之一,创造力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然而,当前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不够充分,主要原因包括教育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灌输,缺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以及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成果而忽视了过程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针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第一阶段:定性研究在定性研究阶段,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数据。
文献综述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则旨在从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深入了解他们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期望和实践。
第二阶段:定量研究定量研究阶段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
我们将设计一份创造力培养的问卷,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创造力培养的看法,评估当前创造力培养的效果,并探索其中的影响因素。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通过定性数据的分析,我们将总结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取出其中的主题和关键概念。
定量数据的分析将采用统计方法,如频数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来评估学生和教师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认知和实践情况。
结论与讨论:基于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果,我们将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创造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育方式的单一性、评价体系的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如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等。
2. 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包括个体差异、教育环境和课程设计等。
我们将探讨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 学生创造力培养需要多方合作。
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应共同努力,共建创造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本研究对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实验的空间,设置相应的实验探究主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直至最后验证相应的主题.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造能力实验教学是一个培养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过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应当有的一个教学方向.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实验的空间,可以设置相应的实验探究主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直至最后验证相应的主题或者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这些都是适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展开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展开.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各种质疑.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加入很多师生互动的环节.在师生共同就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勇敢提出自己的异议,并且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各种想法与思路,从学生的观点中探寻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提出质疑是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表现,这样的教学过程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体现.例如,在讲“加速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谈论,认为是或者不是的学生都有.有的学生表明了理由以及自己判断的理论来源,有的学生则利用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质疑,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实验来验证这一问题,随着问题的提出,实验目的逐渐清晰,而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演示实验,间接将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观念都呈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也是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的一种教学方式.只有经历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二、发挥合作探究的积极效用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透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来实践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在小组成员的相互配合下,学生容易展开对于具体实验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各种新颖奇特的想法层出不穷地产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验课程的乐趣.同时,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找到更大的发挥空间.例如,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为使学生进一步发现规律,教师可以设置实验,使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了解摆锤在运动中的机械性能的变化规律.在此实验的研究中学生发现,势能与动能的变化正好相反,势能减小,动能增加,而机械能的变化则是一直逐渐减小的.学生有了深一步探究的欲望,在实验数据中发现机械能的减小都非常接近,不少学生都提出这可能是由于空气阻力所致,但是学生对于这个判断还不能完全肯定.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让学生透过自己的创造能力以及已经掌握的一些实验技能来自主展开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三、灵活创新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有一些其他的教学切入点.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一些传统实验进行改造与革新,对于实验的仪器、方式、过程等进行灵活创新.这同样是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培养.不少学生都缺乏实验创新的能力,实验课堂上习惯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动手操作,自己对于实验过程或者相关问题的思考并不深入.教师要改变学生的这种习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进行创新,并且鼓励学生多做尝试.这样,学生发现实验创新的各种乐趣,尤其是当创新理念下设计的一些实验成功后,能够带给学生极大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讲“加速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一些灵活的自主探究.比如,有的学生设计了“不同速度的列车行驶中容器内液面倾斜的角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十分简便,但是实验的效果却非常明显.学生可以自行准备玻璃盒、清水、刻度尺等实验器材,然后携带实验器材分别乘坐地铁和高铁,观察玻璃盒中清水在高铁和地铁启动和到站后的液面倾角.由于高铁在启动加速和到站减速时的加速度较小,因此虽然它速度较地铁快很多,但在启动和到站时较地铁更平稳.这样,学生在对比中明确了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在探索过程中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学会创造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学会创造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现代社会,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一个国家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造就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创造型人才.创造力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中学阶段是培养人们创造力的“黄金时期”,物理实验蕴涵着丰富的培养创造力的源泉.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一位物理教师到国外参加中学物理教育研讨会,回校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别人在教学生物理学思想,而我们在教学生学物理的技巧.”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改变教师的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单独强调把传授现成的知识当做主要教学任务,而且把知识本身只看做一部世代相传的经典.初中物理实验要求:尝试利用已知的规律和实验手段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归纳结论.为了顺利完成实验,获得符合要求的结果,教师往往事先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学生按要求做.整个过程都是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跟,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思维.这种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引导和探讨,使学生得不到为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训练,阻塞学生的思考力,窒息学生的智慧,束缚甚至扼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变验证型实验为探究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师是中心,是至高无上的,而学生是次要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在课堂上既有生生互动,又有师生互动的新型的平等的关系,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平台.2.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为了不教.”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应鼓励学生思考、探究、讨论,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有了独辟蹊径的本领,在知识的海洋中,就能自如地徜徉涉猎.例如,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我们给出天平、砝码、圆柱形待测物体、量筒等实验仪器,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如何测出物体的密度.学生提出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更合适,哪些方法还需要完善,选出最优的方法,让学生去做;可以利用学生的热情,追问“如果再给你细线和刻度尺,你是否能用另外的方法测出待测物体的密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还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3.教师要放手学生去做教师总是把学生当成长不大的孩子,尤其是实验课,更是苦口婆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节实验课下来,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学生高度紧张,甚至有的学生“怕”做实验.其实大可不必,你越是手把手地教,学生越不敢动,学生的思维越受到限制.只要在做实验前,把该注意的事项向学生明确强调,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做好一位旁观者就行了.例如,九年级的电学实验,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接错了,灯泡不亮,就要去找原因.另外,在准备实验时,多给学生一些材料,让有精力的学生,做完指定的实验后,自己再任意设计几个小实验,然后完成.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创造的动力,也可以解决实验课的分层教学问题,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学生动起手来了,也就有了创造的动机和勇气.4.教师要放开学生去找有的学生说,物理太枯燥,物理太难学;有些教师也说,物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在学生的大脑中,没有前物理概念的形成.其实,物理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几乎就生活在一个物理世界,只是你没有去找.例如,厕所的地砖上为什么有一个个小凸起?水池下面的塑料管为什么是弯的?挂衣钩为什么能贴在墙上?铁块在水中下沉,轮船为什么在海中航行?另外,火箭的发射、卫星的升空、原子弹的爆炸等,这些都离不开物理的知识.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多材料,完成物理小实验.例如,鸡蛋的沉浮,纸锅烧水,用玻璃杯盛水做“光的反射”,用塑料瓶(侧面扎孔)做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实验,用眼药水瓶、气门芯管、一次性注射器等组成仪器做潜水艇模型实验等.几乎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物理、了解物理的源泉.只要放开学生去找,他们就会发现一个神奇而美丽的物理世界,也为他们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物理实验教学蕴涵着丰富的培养创造力的源泉,为培养创新型学生提供好的载体.“只能让教师选择适应学生的教法,不能让学生选择适应教师的学法”,已不再是概念化的口号,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创新的需要.。
论文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验研究--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问题的提出创造力,在本实验研究中是指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倾向(亦称创造性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综合素养。
创造力是人才的关键特征。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和我国的有识之士都充分认识到:创造性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影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科技水平,而决定科技水平的关键是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要造就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实施创造性教育。
从80年代开始,我国逐渐兴起了创造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证性研究不多,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更为少见。
问题至少有三个:一是创造力能不能培养。
二是小学学科教学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勒涅克(W.B. Koisnic)认为,创造性思维实质上与发散思维是一回事,而学科教学中问题的答案多属于集中思维。
按照他的这一说法,学科教学不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功能。
三是教育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小学教学任务繁重,若再进行创造力培养,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 ①课题成员:XXX XXX XXX XXX②本课题得到了xxx的具体指导和xxx、xxx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还有人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搞什么创造教育?这是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等等。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用实证性方法对上述观点进行检验,探索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策略,基本假设是:1、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只有经过自觉地、有计划地培养才能得到更好地开发。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具有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必须通过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运用才能得到发挥。
3、小学数学研究的就是数和形,数形结合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是数学难题的求解过程,具有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只有自觉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4、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对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产生积极的影响,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才能,从而提高其语文、数学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教育学论文-关于大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培养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培养的研究沈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科学创造力的人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在介绍科学创造力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科学创造力的特殊性,运用科学创造力的结构,讨论了大学生科学创造力的现状,并且总结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创造力;障碍当人类迈入21世纪的大门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对大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成为时代的要求。
1大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内涵及现状创造力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出不同的概括。
学者们对创造力所下的定义大体有“创造成果”“创造主体”等角度[1]。
科学创造力是一般创造力在科学中的具体表现,是一般创造力发展与科学的结晶。
在本文中,我们将科学创造力定义为:在学习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科学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或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能品质或能力。
大学生的科学创造力符合上述定义,除此之外,大学生的科学创造力与中学生和科学家相比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1与中学生相比首先,在思维方面,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表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此外,大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他们的思维过程、内容和方法逐步成为自己思维活动的对象。
这种思维能力是人们能够进行创造的基础条件之一。
其次,在认知能力上,大学生是经过高考的严格挑选而进入大学的。
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注意力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第三,在情绪情感和意志方面,大学生的情感日益丰富,许多具有社会性、事业性的高级情感越来越多,并逐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易受消极因素的影响。
1.2与科学家相比大学生的科学创造力的心理结构与科学家科学创造力的心理结构基本相同,只是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
这是因为大学生科学学习中的创造与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创造具有共同的心理规律,它们都是产生或可能产生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能品质或能力[2]。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摘要: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以它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加强和重视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课改的步伐。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实验教学;创新;创新能力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是化学的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
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通过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实验中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成功的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探索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过:“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丰富的场所。
”化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精心设计演示实验,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魅力,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
在演示实验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从表象到本质,训练学生全面、系统的观察能力。
教师利用鲜明的演示实验现象,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如在绪言课中,我精心地设计了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毫升NaOH溶液,学生观察颜色,接下来我用滴管吸取酚酞,学生观察颜色,我提醒学生奇迹发生了,向试管中滴2滴酚酞,试管内的液体瞬间变红了。
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感到非常惊奇,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化学的奥秘,这节课上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效果很好。
综合性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论文 (1)
综合性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论文综合性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陈亮亮,李建华,陈国新(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摘要: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应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结合国内高校实验教学现状,在系统总结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材料力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
实践表明,材料力学综合性实验既能满足学生实验教学的需要,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综合性实验;创新能力;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4-0084-03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新疆水利水电工程重点学科基金(xjslgczdxk);新疆农业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项目“基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验室开放的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陈亮亮(1981-),男,新疆石河子人,博士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固体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与研究。
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思路、办学模式以及办学条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手段,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支持学生个性发展。
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注重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应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实验创新就是在实验的内容、方法、手段方面,通过创造与革新,使之具有与原有实验不同的新的实质与形式,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论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论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论文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一)适度性原则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遵循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与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符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化学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过低,也不能要求过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对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与学生自身条件相符合。
(二)个性化原则初中学生有个性,有活力。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个性化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则。
如果缺乏个性化教学,则不会有创新教学,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个性化原则,要保证化学教学民主化,摒弃给予性教学,鼓励初中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三)活动性原则实践出真知,实践出创新,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活动息息相关。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不管是课外活动还是课内活动,都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听从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初中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探索性原则不管是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化学实验的教学都需要不断探索,探索性原则摒弃了教师将化学知识照本宣科“教授”给学生的做法,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将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前提和基础,启发学生质疑和思考,鼓励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学会学习。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一)运用体验学习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机会,要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像个科学家一样对化学实验进行探索。
很多教师都在开展实验之前就将实验结果告诉学生,这样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毫无创新可言。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有实验结果是未知的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在现有条件和情况下,为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化学实验,鼓励学生从小问题着手,使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对于问题的研究、分析、解决能力。
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的论文
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的论文【论文摘要】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探究的科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创新行为;发展创新能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涉及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在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最为主要的。
以学生为本,完成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其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其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其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服务者。
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1.创设情景,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一切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导课时,教师应运用激趣引入的方法,把学生带入新鲜活泼、富有趣味的的情景之中,激发它们的兴趣,如做实验、猜谜语、讲故事等,或者利用音响、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或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把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例如,上“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内容时,采用录音机播放自制的配乐故事“死谷之谜”,并在投影仪上放自制的活动投影片的方式引入新课。
优美的画面,传情的音乐,动人的故事,使学生的眼、耳、脑同时得到刺激。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很想迅速知道故事中提出的问题。
在讲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时,增补一个投影实验:将一个装有活蟑螂的烧杯放在投影仪的载物玻璃上,银幕上立即出现可怕的蟑螂形象,然后往烧杯内通入二氧化碳,学生在银幕上可以看到蟑螂在烧杯内先是到处乱窜,然后抖动身体,最后奄奄一息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问题的提出创造力,在本实验研究中是指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倾向(亦称创造性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综合素养。
创造力是人才的关键特征。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和我国的有识之士都充分认识到:创造性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影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科技水平,而决定科技水平的关键是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要造就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实施创造性教育。
从80年代开始,我国逐渐兴起了创造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证性研究不多,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更为少见。
问题至少有三个:一是创造力能不能培养。
二是小学学科教学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勒涅克(W.B.Koisnic)认为,创造性思维实质上与发散思维是一回事,而学科教学中问题的答案多属于集中思维。
按照他的这一说法,学科教学不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功能。
三是教育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小学教学任务繁重,若再进行创造力培养,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课题成员:xxx xxx xxx xxx②本课题得到了xxx的具体指导和xxx、xxx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还有人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搞什么创造教育?这是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等等。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用实证性方法对上述观点进行检验,探索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策略,基本假设是:1、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只有经过自觉地、有计划地培养才能得到更好地开发。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具有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必须通过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运用才能得到发挥。
3、小学数学研究的就是数和形,数形结合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是数学难题的求解过程,具有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只有自觉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4、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对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产生积极的影响,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才能,从而提高其语文、数学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因此,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相反更有助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创造性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倾向测验、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测验相结合的方法。
1、实验对象根据智力水平,创造性思维、学业成绩、男、女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从我校四年级5个班中抽出四(4)班为实验班、四(5)班为对照班。
实验班共有学生74人(其中男35人、女39人),平均智商为105,创造性思维为86,创造性倾向为111,三年级期末语文考试平均成绩为85分,数学考试平均成绩为86分;对照班72人(其中男38人,女34人),平均智商为105,创造性思维为85,创造性倾向为107,三年级期末语文考试平均成绩为86分,数学考试平均成绩为83分。
两个班级的智商一样,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倾向和学业成绩也大体相当。
两班平均年龄为9.5。
实验周期为三年,1997年9月起至2000年6月止。
2、测试方法(1)工具:智力测验用《瑞文智力测验图册》(CRT、北京师大张厚聚主持修订),创造性思维测验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A,上海师大教科所主持修订》,创造性倾向测验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验量表》(台湾师大林幸台主持修订),学业成绩用卧龙区期末统考成绩代替。
(2)步骤:以教学班为单位,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同时进行上述各项测验。
测验后,先根据规划或常模手工评出每个学生的IQ和TTCT成绩,然后全部输入联想-PⅢ550F进行统计分析。
各项数据小数点后保留2位、四舍五入。
(3)时间:前测在三年级结业后进行,后测在六年级结业前二个月进行。
3、教学策略(实施内容,怎样实施,实施方法)(1)学科渗透实验班的语文、数学教学采用学科渗透法。
就是根据现行学科教材,运用创造性教学的十条原则,十八种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
即以现行学科教材为依据,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托,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掘教材的创造性价值,有意、有机、有序、有效地渗透创造教育,这种渗透不能是额外附加和牵强附会。
语文学科的创造性教学方式体现在词语教学上运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词语联想、发散释义、分类归纳、词语串说、定格组词造句等;阅读创造性教学主要运用激疑引思、质疑讨论、比较归纳、换向思考、延伸情节、求异求优、变序阅读、观察实验、适时点拨、创造性复述等;作文创造性教学主要有模仿作文、观察作文、联想作文,想象作文、看图作文和多角度作文等方法。
数学创造性教学的学科渗透主要是在依据现行教材传授教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自觉地运用发散提问、延迟评价、集体讨论、多向求解、快速猜测、问题解决、定势突破和指导发现等创造性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对照班则不系统地运用上述方法。
(2)创造性思维训练实验班每周一节活动课,上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就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主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认知策略和元认识。
主要进行了观察、联想、想象、转化、问题解决、集中、组合、定势打破、发散思维和创造技法等方面的训练。
(3)开展创造活动。
通过小发明、小革新、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不表演等,积极培训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磨砾创造意志、优化创造品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对照班仍上常规的活动课。
4、干扰变量的控制(1)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人数、性别比例要大体相等;(2)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和学业成绩的水平,要大体相当;(3)实验班和对照班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无太大差别;(4)实验班和对照班所使用的教材,课内课外进行教学的时间要大致相等,不得另外增加课时;(5)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造成人为的竞争气氛。
三、结果与分析1、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总成绩前、后测比较。
TTCT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词汇和图画两部分。
总成绩包括总分、词汇分和图画分三个分数。
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的前测总成绩见表1,后测总成绩见表2。
表1 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前测总成绩比较1997·9表1显示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们TTCT成绩,三项总分(总分、词汇、图画)的Z检验(0.61、0、1.76)均末达到“显著差异”(1.96)的水平。
四、讨论1、创造力能不能通过教学加以培养本实验研究证实,学生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学加以培养的。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146名学生,在实验开始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大体相当,但在严格控制了干扰变量的情况下,通过为期三年的创造性教学培养,实验班的学生却极为显著地超过了对照班。
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总分Z检验分别是6.08、4.93,均达到“差异非常显著”的程度。
而词汇创造性的流畅性,创造性倾向的想象性、挑战性等,两组学生后测成绩的差异都极为显著,Z检验在4.08—6.58之间,这清楚地证实了我们的假设: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只有通过培养才能得到现实的开发。
培养和不培养,效果是不同的。
2、学科教学中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实验研究证明,学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一个必要条件必须实施创造性教学策略,即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方法。
实验班和对照班开设的课程一样,教材相同,课时相等,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相当,实验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创造力发展远远超过了对照班;原因就在于实验班的教师运用了创造性教学策略,即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的3种教学形式、10条教学原则和18种教学方法,是这些方法的运用促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发展。
由此可见,学科渗透是创造力培养的主渠道,这一命题,只有在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创造性教学策略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不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力不可能自发地发展。
而以应试目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只能约束甚至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创造性教学实验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本实验研究证明,创造性教学,不仅不会影响学科教学的质量,相反,由于创造力的发展,能对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产生相应的良性影响,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
创造性教学开拓了学生的思路,相应地也就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因而它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从表9、表10就可看出,在实验开始前,学生语文、数学成绩均无“显著差异”;而三年创造性教学实验的结果,语文、数学成绩均达到“显著差异”以上。
这充分说明学生在创造性教学情况下,比在非创造性教学情况下,学习会更有成效。
因此可以说,创造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
4、创造性教学是否会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本不是我们的实验目标。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智力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心理学界有人认为,从一个7岁孩子的智商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他20岁的智商。
尽管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所有心理学家的认同,但我们知道人的智力提高是缓慢的,不敢奢望通过三年的实验会使实验班学生的智商显著超过对照班。
前测时我们测验学生的智商,仅仅是为了科学地分班,保证两班学生的智力起点相当。
然而,前、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由Z检验值0上升为1.65,接近“显著差异”。
我们还发现,实验班前测时IQ成绩极优、优秀、中上人数分别是3人、10人、13人,三项合计26人,后测时IQ成绩极优、优秀、申上人数分别是4人、7人、16人,三项合计27人,后测时IQ成绩极优、优秀、中上人数分别是8人、9人、12人,三项合计29人。
实验前测两个班IQ成绩中上以上人数相当,后测时对照班与前测仅多出2人,而实验班IQ成绩中上以上人数锐增了20人,智力的提高显然超过对照班。
因样本太小,尚不敢妄下结论,但这个结果无疑坚定了我们实验的信心,我们有必要今后继续对此加以探讨和研究。
五、结论与教学建议1、智力正常的教学生都有创造潜能。
创造潜能发展成现实的创造力,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教育。
创造潜能不会自发地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培养则发展,不培养则滞萎。
对青少年实施创造性教育十分必要。
2、学科教学渗透创造教育的方法是可行的。
但教师必须自觉地实施创造性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找出创造教育切入点,才能发挥其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渠道作用。
3、实施创造性教学不仅不会影响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且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创造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想使实验取得更好的成效,不仅要'上好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更要在学科教学申积极地运用发散提问,集体讨论,思路揭示,急聚联想,结果预测,多向求解等教学方法,还要积极贯彻民主和谐,求异求优,启发探索,实践操作,成功激励,积极评价等教学原则,以促进创造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