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3章 物态变化 第2讲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3章物态变化第2讲熔化和凝固案情回放:1,人体的正常温度是多少?2,人感觉到最舒适的温度是多少?3,1摄氏度温度是怎么定义的?4,温度计是什么原理做成的?5,描述体温计的工作原理。
6,影响温度的因素是什么?讨论:1,世界上水存在有哪些状态?2,世界物质主要有哪些状态?3,物质状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讨论1,固态变成液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液态变成固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3,举出三个例子固态变成液态。
4,举出三个例子液态变成固态。
讨论:物态变化影响因素是什么?熔化讨论: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讨论:1,海波只有固态存在的线段是?2,海波有固态也有液体存在的线段是?3,海波存在固态的线段是?4,我们将B和C点如何命名。
5,松香的图像有什么特点。
讨论: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关键是什么?2,熔点和凝固点温度一定吗?3,熔化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什么?4,凝固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什么?5,根据上面推理,熔化是放热还是吸热?6,根据上面推理,凝固是放热还是吸热?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B.冰C.玻璃D.石蜡3、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C ,则此温度下的萘: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
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
其原因是( )A .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 .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C .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D .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5、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多媒体等。
学生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5组。
【教学过程】——评估——交流合作2.熔点和凝固点【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 °C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成果展示】分别选择2—3小组将海波或石蜡熔化图像投影在黑板上。
海波的熔化图像石蜡的熔化图像【提出问题】比较海波和石蜡熔化图像,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晶体非晶体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晶体除海波外,还有冰、萘、铁、铜、铝等各种金属学生交流讨论评估写出实验报告。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思考、交流生1:海波在AB段温度不断上升,在BC段温度却保持不变,在CD段温度又再上升生2:海波在AB段为固体;在BC段为固液共存,且固体减少,液体增多;在CD段为液体生3:AB段是熔化前;BC段为正在熔化;CD段为熔化后生4: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生5: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状态变化,先变成粘稠状态,后变稀,最后是液体学生交流、思考、总结温度/℃时间/min温度/℃时间/min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知道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难点:实验现象,组织教学【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海波,石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铁架台,火柴,秒表【教学过程】【播放课件】: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之间发生物态变化,把它掺在水泥中,制成墙壁和地板,可以使房间“冬暖夏凉”。
例如北京奥运会著名场馆水立方,你想知道这种新型材料调节温度的奥秘吗?(设计意图:以高新科技材料应用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物态变化【引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自然界里的水都有哪些存在形式呢?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之间能否转化呢?生1:水、雨、雾、露水---液态冰、冰雹、雪、霜---固态水蒸气--------气态生2:冬天,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到了春天冰融化成水。
生3:扫地时,我们往地面撒一水,一会儿,水就不见了,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形成云,又会形成雨降落下来,或形成雪飘落下来生4:……(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从生活走进物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播放视频】:燃烧的蜡烛、钢铁熔化和固态氮燃烧的蜡烛钢铁熔化固态氮【师生总结】: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熔化和凝固》教案
2.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2.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
3.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3.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在北极圈里,有大量的冰和水。
每当冬天到来之前,因纽特人都要建造冰屋。
他们就地取材,先把冰加工成一块块规则的长方体,这就是“砖”;用水作为“泥”。
材料准备好以后,他们再选择好的地方,泼上一些水,垒上一些冰块,再泼一些水,再垒一些冰块;前边不断地垒着,后边不断地冻结着,垒完的房屋就成为一个冻结成整体的冰屋.这种房屋很结实,被誉为因纽特人的令人羡慕的艺术杰作。
水的凝固作用是帮助因纽特人完成这一杰作的“大功臣”。
不过,近年来,随着全球变趋势的加剧,北极圈内的冰川也有熔化的迹象。
水的凝固和冰的熔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快来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吧!教学活动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认识晶体;(2)固体的熔化;(3)液体的凝固;(4)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应用。
一、认识晶体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含教学反思)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物态变化活动体验:(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归纳总结: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探究点二熔化和凝固1.概念归纳(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7.总结反馈,巩固提高:课堂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熔化、凝固的定义,解释它们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通过动画演示熔化、凝固的微观机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在过程中的变化。
3.讲解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强调不同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不同,举例说明。
4.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纠正错误。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熔化、凝固知识的学习,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讨论中提出新观点,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熔化和凝固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本节注意讲物态变化中的融化和凝固,第一次涉及到探究实验的步骤,内容就多,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五.预习提纲,液体变固体是。
2.实验探究的七个过程是?3.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4. 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是什么?我们的探究结论是什么?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七.巩固练习1、教材P57的练习1、2、3、4.2、《同步解析与测评》P24-25基础训练闯关。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八班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试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试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头1分钟观看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索: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试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留意事项:(1)留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肯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汲取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汲取热量,温度上升。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肯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连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连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连续熔化?八班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28
232
-38.5
-95
(1)能测出铅、锡熔点的温度计应选______.
(2)能测出沸腾水温度的温度计应选_______
(3)家用寒暑表应选用__
_
10.右图是某种物质加热时,温
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
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
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
(1)该物质是
(填晶
体或非晶体),名称是
B、冰变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三、探究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程 仔细阅读教材 53 页的实验,完成以下问题:
1.探究海波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
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
2、以下是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记录,把以下数据用铅
笔描成图像,画到教材 54 页的图 3.2-2 和图 3.2-3 中,横坐标的时间刻度自己
40 A
图 3-14
; 。
F
时间(分 )
秦王的水晶宫 2000 多年前,秦王建造了一座宫殿 ,非常豪华。特别奇妙的是,在炎热的 夏天,这座宫殿里却冷气沁人,如同进了水晶宫,正因如此,人们把这座宫殿 叫做秦王的水晶宫。 为什么秦王的水晶宫里会有这样低的温度呢?从表面上看,这座建筑除了 有较多的铜柱外,再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可是奥妙就出在这一根根铜柱上。秦王的水晶宫里的这些铜柱不仅有支持 屋顶的功能,也不仅能使宫殿里显得高贵豪华,而且还是殿里降低温度的装置。 原来这一根根铜柱全是空心的,每当盛夏到来之际,人们便把冬天收藏在冰窖 里的天然冰装进铜柱里,这就是秦王水晶宫温度降低的原因。
B.较低的凝固点 D.较易流动
7.小丽想让将要出售的海鲜能够保鲜,但在市场上又不便于使用冰柜.小丽想 了个办法,她在海鲜的上面铺上一层碎冰块.由于冰块在熔化时要_______,但 是温度____,所以能实现保鲜的效果.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重点
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教学
难点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
提炼的
课题
晶体和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选
择 分析
1
让学生想象冬天水结冰的现象和春天冰化成水的现象,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 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
(2)继续吸热。
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6
当堂检测
巩固知识点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作业
布置
新 学案38页课堂达标训练1-9题
课时
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 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时间:8
3
学生完成课本54页的表格和图像,并从表格和图像中总结实验规律
培养学生总结分析能力
类型:
作用:
使用:
时间:
4
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2 熔化和凝固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2、导入: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教材,梳理本节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物态变化教师组织实验探究:(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归纳总结: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目标导学二:熔化和凝固教师引导思考: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学生大胆猜想:(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香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松香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组织学生设计实验:为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如图2-28(b)把松香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松香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观察松香状态的变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5min为止。
2、如图2-28(a)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为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听讲
思考、听讲
听讲并思考、讨论
听讲并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带领学生实验,并思考讨论。
思考后回答
带领学生实验,并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听讲、记录
听讲、思考后回答
听讲并思考、讨论
听讲、讨论
练习
结合生活,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的意义。
引入物态变化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引入实验
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
【ppt13】处理实验的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状态,并引出图像法分析实验,得出海波熔化过程中有一个固定的温度,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物质熔化都有固定的温度?引出石蜡熔化实验。
【ppt14、15】按照海波熔化的顺序,演示石蜡熔化的实验。
【ppt16】对比两组实验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不同物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
【ppt28-31】根据生活中的例子,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熔化吸热:食品冷冻保鲜、用冰袋给病人退热、吃冰棒解热。
2、凝固放热:菜窖里放几缸水避免冻坏。
【ppt32、33】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ppt34】进行课堂小结
【ppt35】拓展融雪剂的原理与优缺点。
教学重点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4、5】通过大自然的现象,引出物质的状态,了解物态变化与生活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设计说明关于“熔化和凝固”这一节是让学生能区别物质的三态,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本节教学中要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冰变成水、水变成冰和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三态,以及三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得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对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采用海波和石蜡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中,为了使探究的方向更加明确,可以将要观察的现象、要记录的问题、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水浴加热法等问题,在探究前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做到心中有数。
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图像法把温度和时间(代表吸放热)的关系描述出来。
对于凝固现象可以让学生明白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通过推理并绘出温度—时间图像的方法进行学习。
知道固体熔化和凝固的曲线特征不同,并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上每段的意义。
总结熔化和凝固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多媒体等区别物质的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体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通过实验比较海波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4.会利用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并归纳固体熔化规律。
5.利用实验推理得到凝固过程的特点和图像。
6.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交流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固体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
2.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图像的特点与区别。
教具学生用:铁架台、试管、大烧杯、酒精灯、海波、石蜡、水、温度计、石棉网、火柴、停表等。
教师用:多媒体、烧杯、酒精灯、冰块。
教学过程回顾思考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_______℃,沸水的温度定为________℃;0 ℃和100 ℃之间分成________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____,如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读做________。
精选推荐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熔化和凝固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质熔化、凝固时的规律。
3.知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4.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熔化、凝固的规律。
难点:应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决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信息1 如图1所示,壶中冒出的水蒸气遇玻璃杯变成水。
信息2 如图2所示,太阳出来了,小朋友堆的雪人融化了。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熔化和凝固自主阅读教材P53~5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我们发现大多数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而我们把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2.实验: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设计实验】说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如装置图所示):铁架台、温度计、试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水。
【进行实验】(1)请听老师讲解并完成实验。
(2)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海波石蜡【分析归纳】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不变,熔化后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升高,熔化后温度升高。
知识板块二晶体和非晶体自主阅读教材P55~5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固态物质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4.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课题第二节融化和凝结主备人备课时间周礼拜备课组长教研组长2 课时签名署名教 1. 认识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学2. 认识融化和凝结的含义;目 3.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别,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标4. 认识熔点和凝结点。
教课要点融化曲线教课难点融化曲线●自学自测第一课时:一、物态变化1.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三种状态分别是:、、。
2.判断以下物质的状态:冰:态水:态水蒸气:态霜:态雪:态雾:态露:态烧饭时,锅子上冒出的“白气”:态3. 物质各样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
二、融化和凝结教。
1.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举例:2.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
学举例:例: 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融化的是()A、- 40℃的水银变为0℃的水银B、冰变为水过D 、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为液态玻璃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程三、研究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认真阅读教材53 页的实验,达成以下问题:1.研究海波和白腊这两种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纳的是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2、以下是海波和白腊融化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记录,把以下数据用铅笔描成图像,画到教材54 页的图 3.2-2和图 3.2-3中,横坐标的时间刻度自己填写:时间 /min012345678萘的温度424446484848485154 / ℃3、剖析海波和蜡的融化图像知道:(1) 海波在融化前、融化中、融化后,这三个阶段中海波温度和状态的变化特点?(2)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和状态的变化特色?4. ( 1)海波融化时有确立的融化温度,这个温度我们称为。
像海波这种有确立融化温度的固体我们称为。
还有拥有这种特色。
(2)白腊融化时没有确立的融化温度,这种固体我们称为。
还有拥有这种特色。
( 3)冰的熔点是。
第二课时:四、融化和凝结图像总结1.以下图是晶体的融化凝结曲线:.物质融化时需要热量;物质凝结时需要热量。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同样”或“不一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物态变化
活动体验: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归纳总结:
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探究点二熔化和凝固
1.概念归纳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1)冰棒化成水:熔化
(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
(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熔化再凝固
出示固体海波和蜡,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计时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代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
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组装实验装置:把硫代硫酸钠和石蜡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并插入温度计,再把试管按图示装置固定。
往烧杯里倒入冷水,使水位高于装固体颗粒的那部分试管(图中只画了一套装置,另一套装置完全相同)。
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两个烧杯加热,观察两试管内固体熔化情况,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
(3)第1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40 ℃开始计时,每隔0.5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 ℃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1)对海波及石蜡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2)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
(3)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
记录:实验中的数据。
表一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
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探究点三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海波的熔化图象石蜡的熔化图象学生讨论交流,思考:
(1)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每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石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吸热、放热情况如何?
归纳交流:从实验现象及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
(1)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 ℃,海波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2)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升高,在此过程中,石蜡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得出结论:
(1)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一类固体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
另一类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学生讨论交流:物质凝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4)凝固过程放热。
学生观察课本图3.25甲、乙两幅图线,并分别比较与图3.24图线的区别。
晶体熔化和凝固条件、特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 ℃,钨的熔点最高。
归纳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比较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熔点)。
(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经历固液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蔬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 ℃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三、板书设计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固态
液态(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
2.固体⎩⎪⎨
⎪⎧
晶体⎩
⎨⎧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
没有熔点熔化和凝固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条件⎩⎨
⎧⎭⎬⎫
(1)温度要达到熔点。
(2)能继续吸热。
同时具备 4.晶体凝固条件⎩⎨
⎧⎭
⎬⎫
(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
(2)能继续放热。
同时具备
四、教学反思
熔化和凝固是热学中比较重要的课,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熔化、凝固是两个能相互转化的过程,晶体和非晶体性质间的不同,还要学会作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
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加大对实验整个过程的引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在课前就做过了实验操作过程,本节课只要求学生能够能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这样就可为下面讨论节省大量时间。
教学时应特别重视对图象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根据数据我们会画出一幅曲线图,然后让学生对海波曲线图分析,学生很容易会发现海波有一个平稳阶段,然后开始学习海波的熔化。